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

合集下载

古德诺

古德诺
古德诺生平与著述
弗兰克.J.古德诺,生于1859 弗兰克.J.古德诺,生于1859年,卒于1939年,享年80 .J.古德诺 1859年 卒于1939 1939年 享年80 岁,著名的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和法学家。 著名的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和法学家。 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法律,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法律,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对法学、政治学、以及行政学均有研究,曾任美国政治 法学、政治学、以及行政学均有研究, 均有研究 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1913年至1914年间曾在北京担任中国政府的政治顾问, 1913年至1914年间曾在北京担任中国政府的政治顾问, 年至1914年间曾在北京担任中国政府的政治顾问 旋因撰写《共和与君主论》 1914年),鼓吹帝制而卷 旋因撰写《共和与君主论》(1914年),鼓吹帝制而卷 入中国政治漩涡,并因此而身背骂名。 入中国政治漩涡,并因此而身背骂名。 1914年至1928年出任美国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校长。 1914年至1928年出任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校长。 年至1928年出任美国约翰. 著述:《政治与行政》等 著述: 政治与行政》
பைடு நூலகம்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大家平时会关注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吗?关于当代国学大师排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国学大师排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学术地位: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学术范围: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先秦诸子、清代学术、书法、目录学主要任职: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曾国藩传》、《王安石传》、《饮冰室合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等。

人物评价: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

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

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

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

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

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当代国学大师排名:王国维(1877.12.3~1927.6.2)学术地位: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学术范围:文学、考古学、教育、哲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哲学、翻译、儒学、理学、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词学、戏曲史、甲骨学、西北地理、金石学、简牍学、敦煌学、红学主要任职: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主要著作:《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等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国学”,其实可以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各种学术,包含着先秦经典、诸子学说以及中国古代的各种学问,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大师”,又极富内涵,在某种领域内或是学问或是艺术达到了至高境界的人,就可以被冠之以这个称号了。

下面是上世纪被公认为国学大师的九位学者,一位堪称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梁启超(1873-1929)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梁启超出身于士绅家庭,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传统教育,他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早年中过举人,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从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

百日维新时期,梁启超是主要领袖之一,积极宣传变法。

变法失败后流亡到日本,他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到国内,被袁世凯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袁世凯称帝,他是积极反对的,张勋复辟他也不以为然。

梁启超晚年时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主张光大传统文化。

1929年,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梁启超不仅是改良维新思想的领路人,也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在目录学、图书馆学、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颇有成就,被称作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

章太炎(1869-1936)章太炎,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章太炎出身于富裕家庭,早年从师著名朴学大师俞樾,学习八年后走出书斋,于1896年到上海担任《时务报》编务。

因支持维新变法为清政府通缉,1899年流亡到日本。

1903年,回到国内的章太炎曾一度被捕入狱。

1906年,章太炎出狱后,再次来到日本,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并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1911年,章太炎回到上海,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1913年,他又因讨袁而被监禁,直到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才被释放。

学到老的名人例子

学到老的名人例子

学到老的名人例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时期。

在这段历史非常重要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叔齐、军事家和政治家。

齐桓公,史称春秋齐国桓公,字叔孙,齐国(今山东省德州市定陶县)人,为春秋时期齐国首任君王,中国古代国际政治、外交、军事领军人物之一。

他以极厉害的全盘战略计划使齐国打败晋国,实现了齐国的盛世。

太甲,史称春秋时齐国谈恒,亦名商鞅,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军事家,曾促成郯、宋,申等国的和睦共存,他也发挥了实质性的调和作用,维护好各个国家的关系。

孟子,史称春秋时期孟尝君,字梁惠,汉密尔居士,传说他在长江腹地“南阳”出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历史上以其原创性的“孟子”和“子路”而闻名于世,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进程。

子思,史称春秋时期子思,字弟仲,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学者和农学家,他的作品《子思》介绍了他对农耕知识的思考,引起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发展。

他同时也著有《子思法书》和《子思语录》,给后世的古典文化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孔子,字仲尼,史称春秋末期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奠基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创办了“儒家”,弘扬了“仁义道德”,常说“仁者爱人”,孔子的影响力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文化中保持出色。

管仲,史称秦国管氏之仲,字仲尉,也称为管仲,是春秋时代秦朝的文化大师,被誉为“仁之师”,被后世尊称为“管仲”。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墨子,史称春秋时期墨子,字子恒,沛县孟氏子系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墨子》总结了自己的思想意见,主张“以人为本”和“观本自然”,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杰出代表。

韩非子,史称春秋后期韩非子,耆裔,位于今豫西郑阳一带,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和法学家,他的著作《韩非子》提出了“仁义建国的宝贵启示”,使中国道德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

龚祥瑞他是盲人奥里翁

龚祥瑞他是盲人奥里翁

龚祥瑞:他是盲人奥里翁作者:杨佳瑜来源:《方圆》2011年第14期生于辛亥革命的他,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临终前,他说,中国需要一部全新的宪法;他自称盲人奥里翁“龚老先生一边大口喘气,一边哀中国有政治而无政治学、有宪法而无宪政,言语间惆怅万千,”6月11日,首发式上,陈有西忆起龚祥瑞15年前临终一幕,更一度哽咽。

“盲人奥里翁”是龚祥瑞自己起的书名。

龚祥瑞是中国著名宪法与行政法学者,资深的政治学家与公法学家,中国政治学会发起人之一、常务理事。

16年前,85岁高龄的他躺在病床上,对前来看望的陈有西,用颤抖的手写下题解:“盲人ORION(奥里翁)是一颗星座(猎户),他摸索着向着朝阳前进。

当太阳出来时,他黯然消失在空中,等待着他的是无穷无尽的昼夜。

我非常的像他。

”历经16年,这份龚祥瑞于1995年写成的书稿终于得以出版。

16年里,它一直放在陈有西(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的书斋里。

这本自传,陈有西认为可当做一本法学著作和作者的法律思想形成史,还可以当做一本小说和抒情散文来读。

在《自传》的序中,陈有西说,“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渐渐知道先生有一部自传稿在我这里,希望一睹遗墨,也有朋友提出帮助去境外出版。

我一直没有这样做。

因为先生有嘱,此稿理应在大陆首版。

”在这本《自传》里,“他的眼睛像一个历史长镜头,全程记录了近一个世纪的他身边发生的历史和人文,而这双眼睛是常人很难企及的一个法学家的眼睛。

”陈有西说。

6月11日,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百年共和与中国宪政发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以下简称《自传》)首发式。

“不要与龚祥瑞竞争”辛亥革命、民国三十七年、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倒台、尼克松访华、改革开放等……世纪百年的龚祥瑞亲历的是中国变化十分巨大的年代,他的一生,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辛亥革命对龚祥瑞的直接影响很小,除了父親的头发。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精心整理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卓如,一字任甫,18731891年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同年与其妻李蕙仙结婚。

公车上书梁启超第一次投身政治运动,是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康有为联合3000举人上书请求变法,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参与了这桩震动中国的大事。

1895后来,1897二十四年三月,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

五月十五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给六品衔,命他办理译书局事务。

梁参与了康有为策动袁世凯推翻慈禧太后的密谋,但被袁出卖。

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

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宣布再出训政,随即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梁启超在当日避入日本公使馆,次日化装到天津,东渡日本。

是年冬,梁启超曾代表康有为与兴中会领导人孙中山、陈少白等在东京商谈合作救国,梁十分赞成兴中会的革命主张,终因康有为的反对,合作未成。

十一月十一日,梁在横滨创办《清议报》,却仍鼓吹斥后保皇。

1898,赏,由少白商谈合作,意见比较一致,随后,往新加坡会晤康有为。

康痛骂他竟背叛光绪帝,倾向革命,梁被迫跪下认罪。

逃亡海外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力。

1902191319151916退出政坛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政治学概论人物汇总

政治学概论人物汇总

消失 来哪
《变化社会中的政 治秩序》
亨廷顿
秩序 停顿
20 世纪 60 第二
年代初-70 阶段
年代初
第三世界 各国政治 发展道路
《政治发展面面观》 派伊
一面
《发展中地区的政 阿尔蒙德+科 AK
治》
尔曼
政治
《比较政治学:发展 阿尔蒙德+鲍 AB
途径研究》
威尔
比较
第三 20 世纪 70 走向衰落
阶段 年代后
之间内使用暴力结果。
奥地利:巩普洛维奇
5、列宁,国家是“维护一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6、亚里士多德,较早对国家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 7、政治文化概念,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 G·A·阿尔蒙德提出。 8、1954 年美国成立了由著名政治学家 G·A·阿尔蒙德任主席的“社会科学协 会比较政治委员会”,该委员会采用比较政治研究方法对政治发展进行研究
发,第一次提出政治
被马克思 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
称为新时 质上的根本区别。
代第一个 政治思想 家
③他主张为了实现夺 取权力和掌握权力这 一目的,可以采用一
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和
方法。
阶级政治学说史 康帕 的第页,为科学 内拉 社会主义政治学 《太 说的建立提供了 阳城》 直接的思想资源。
莫尔 《乌 托邦》
政策研究
强调发展中国家通过政策调整改善政治发展 的条件和解决各种问题。在此背景下,出现 了发展行政学。
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 布丹《共 国家的主权学说,主 和六论》 张建立脱离教会集权
统治的世俗政权和独 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阶段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人物
主张
无产阶级政治学说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介绍及人物评价】陈寅恪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介绍及人物评价】陈寅恪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介绍及人物评价】陈寅恪国学大师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介绍及人物评价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介绍及人物评价国学大师陈寅恪简介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

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

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

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国学大师陈寅恪人物评价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国学大师吴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蒋天枢:天桑下三宿,佛徒所戒,此固人人知之,而宓读襄楷传乃知楷之言天象实指人事,盖当时滥刑多杀,士气郁湮,故致天变,襄楷等非方士,乃直谏之忠臣耳。

要须久久诵读方可尽寅恪诗中之意。

寅恪细述其对柳如是研究之大纲。

柳之爱陈子龙及其嫁牧翁,始终不离其民族气节之立场、光复故物之活动。

不仅其才高学博,足以压倒时辈也。

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

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四不讲
• • • • •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人讲过的,我不讲;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之自 精由 神之 思 想 , 独 立
主要作品
• • • • • • • • • • • • • • •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寒柳堂集》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的书法和手稿(5张) 《金明馆丛稿初编》 《金明馆丛稿二编》 《读书札记一集》 《读书札记二集》 《读书札记三集》 《讲义及杂稿》 《书信集》 《诗集》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后贵州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 重新出版)。 《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2009年重新影印)。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主要著作
• • • • • • • • • • • 《静安文集》 《王国维遗书》 《王观堂先生全集》 《宋元戏曲考》 《曲录》 《人间词话》 《殷周制度论》 《王国维诗词全编》 《<;红楼梦>;评论》 《流沙坠简》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四、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 2.25)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 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1910年为游美学务处第2 批留学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 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 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 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 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应聘到清华国学院任导 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 语言学”等。1929年6月底国学研究院结束后,被中央研究 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 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 任教。 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父亲衡年中过举人,善吹笛。母 亲冯莱荪善诗词及昆曲。1900年赵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 巷,在家塾二中读书。早年所受民族文化熏陶,对他一生事 业有着深刻的影响。赵元任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 言一学就会。十四岁进常州溪山小学。19O7年入南京江南 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英语、德语都学得很好,深得美 籍英语教师嘉化(D。J.Carve)的喜爱。嘉化常邀赵元任 去他家中作客。嘉化夫人善于弹钢琴和唱歌,赵元任跟嘉化 夫人学唱过《可爱的家庭》(Home, Sweet Home)和 《离别歌》(AuldLang Syne,亦译《天长地久》)等歌曲, 是为他接受西方音乐之始。

丁文江:亦学亦政两昆仑

丁文江:亦学亦政两昆仑

丁文江:亦学亦政两昆仑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曾有过这样一位人物:他既是顶尖的科学家,又是顶级的人文学者;他既是知识界的领袖人物,又是军政界的行政奇才——此君就是大名鼎鼎的丁文江。

在他去世80载后的今日,他那“奇怪的眼光”和“虬起的德国威廉皇式的胡子”,仍然定格在20世纪的中国史上,历久弥新。

人无完人,丁文江亦然。

他并非毫无争议的人物,但他无论如何都是别人难以忽视的人物。

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温源宁够见多识广了,但他对丁文江的博学还是惊讶不已,不由感慨:“他的所知所见实在太丰富了,简直是一所老古玩店……从中国海军装备的统计,到唐诗朗诵法,一应俱全。

换句话说,你应该把丁博士看作一部百科全书。

”“丁博士喜好实打实……他是彻头彻尾的实干家,而且是今日中国拥有的最伟大的实干家之一。

他不像学者那样优柔寡断,三心二意,而是想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就想什么。

他有超常的行动力。

他还有第一流行政人员所不可缺的特点,就是十分警觉地注意细节”。

【对中国科学事业厥功至伟】丁文江,字在君,生在江苏泰兴的一个丰裕之家,自幼有“神童”之誉,少时便赴日留学。

原想学海军救国,因鼻子有病,嗅觉不灵,只得作罢。

这也许是中国军界的损失,但绝对是中国学界的大幸。

在东京时期的丁文江,学习之余还总编了《江苏》杂志,在留学界颇有影响。

他非常喜欢谈政治,写文章,对政治的抱负和对写作的兴味,也追随了他的一生。

一日,有位学友收到了远在英伦的吴稚晖老先生的来信,信中说:“日本留学生终日开会,吃中国饭,谈政治而不读书”,留英的学生可不是这样,何况“留英读书并不太贵”。

丁文江等人闻悉后,即决意转往英伦留学。

然而,横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大难关就是英文。

他们的英语储备实在太可怜了,丁文江在东京总计只读过一册英文读本。

但既然去意已决,无论如何也得痛下苦功,经过一两月的恶补,丁文江的英文突飞猛进,待与有关人士用英文交涉出洋手续时,他已成为学友中的代表。

不久,几位穷得叮当响的小伙计踏上了路程。

张学良的影响:历史学家的分析

张学良的影响:历史学家的分析

张学良的影响:历史学家的分析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作为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历史学家的角度,对张学良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张学良在军事领域的影响不可忽视。

他以高超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闻名于世。

早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就通过以小搏大的战术取得了重大胜利,对国共两党的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学良率领的东北抗联对抗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作战经验和军事思想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张学良在政治领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他曾在辽宁、吉林省担任要职,为东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同时,他还积极倡导民主制度和法治观念,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提供了重要思路。

他的政治智慧和行动对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张学良的影响还可以从历史反思的角度进行评析。

他曾在抗战胜利后与国共两党分道扬镳,投靠国民党政府,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的行为背离了抗战初心,损害了国家利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作为一个民族英雄,应该有选择自己政治道路的权利。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最后,张学良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对后世人的启示上。

他曾被囚禁多年,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

相反,他通过自学成才,从事出版事业,并于晚年成为一位著名学者。

他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后来的一代产生了莫大的启示和影响。

总结起来,张学良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论是在军事领域、政治领域还是历史反思和人生启示方面,他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历史学家们通过对他的生平和思想的研究,认识到他的重要作用,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张学良的影响将长久地存在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关于民国以来国学大师排名

关于民国以来国学大师排名

关于民国以来国学大师排名民国以来国学大师排名排行第一:王国维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

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排行第二:梁启超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

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排行第三:章太炎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

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

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排行第四:陈寅恪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

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

据曹聚仁统计《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

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政治史述论稿》等。

中国古代文学大家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大家简介

【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大家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现存《论语》二十篇,其思想核心是“仁”。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著有《孟子》一书,其思想是“仁义”,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墨子(公元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现存五十三篇,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尊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三十二篇,代表作《劝学》、《天论》等。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三十三篇,又《南华经》。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

其书原名《太史公书》。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韩非子》五十五篇,代表作是《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屈原(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为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其它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诗。

刘向(公元前77——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撰有《说苑》、《新序》。

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大学20世纪20年代的“四大国学大师”,其弟子遍及中国史学界。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生平简述王国维与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是同乡。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

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

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

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

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

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

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

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6不行不可以言学

6不行不可以言学

6、不行不可以言学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别名王阳明、王文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创立“阳明心学”,著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等作品。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王守仁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等。

嘉靖七年,王阳明病逝,谥号文成,追赠新建侯,从祀于孔庙。

王阳明名言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4、夫学贵得之于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方其根芽,犹未有干。

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枝而后叶。

叶而后花实。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

勿作枝想。

勿作叶想。

勿作花想。

勿作实想。

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

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不管宁静不宁静。

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

梁启超的评价语

梁启超的评价语

梁启超的评价语梁启超(1873年-1929年),原名启材,字东山,号秋水,别署紫阳老人。

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化史学家。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社科学术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社会革命和政治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是对他的评价语的相关参考内容。

1. 身份多元的知识分子:梁启超是一位身份多元的知识分子,他不仅精通经济学、政治学等社科学科,也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

他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卓越的思维能力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近代思想界的泰斗。

2. 政治改革的倡导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君主立宪制度,并倡导以民主、法治、科学、平等为核心的现代政治体制。

他在政治言论和行动上积极探索,对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曾担任过多个职务:梁启超曾担任过多个政治职务,如秘书、顾问、教育家等。

他在这些职位上积极推动社会变革,为推进中国的进步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积极参与了光复会、光复社、维新会等先进团体,不断呼吁社会革命。

4. 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曾经创办过中国首个现代大学——南开大学。

他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全面的教育改革,倡导科学教育,并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5. 文化史学的奠基人:作为文化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梁启超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关注文化演变和文化传承的问题。

他将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文化理论和见解。

6. 思想独立与求真务实:梁启超思想独立,崇尚求真务实,他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他在思想和实践上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优势,为中国近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贡献:梁启超早年留学日本,深受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复兴事业。

他提出了中国必须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国家民族自主的现代化目标,并努力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马原教授_??????

马原教授_??????

马原教授简介马原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现任某某大学政治学系的教授。

他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他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体系等方面。

他的学术著作和论文被广泛引用和讨论,对于政治学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教育背景马原教授于某某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后,留校深造,并在某某大学取得政治学硕士学位。

随后,他赴国外深造,先后在某某大学和某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某某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在海外留学期间,马原教授深入研究了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并将其与中国土壤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学术成就与贡献马原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被公认为中国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对于具体分析和理论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在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也备受关注,他的论文《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与演变的一般规律,为深入理解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此外,马原教授还研究了现代政治体系的变化和转型,他发表的论文《政治体系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于政治体系变革在不同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参考。

教学风格与影响力作为一位杰出的教授,马原教授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探索。

他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去。

马原教授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学术界,他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与福祉。

他常常受邀参与公开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并经常发表讲演和文章,为人们解读当前社会和政治现象,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结语马原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令人肃然起敬。

通过对他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马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对社会的关注,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学义 言论

刘学义 言论

刘学义言论引言刘学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作家、评论家,他在学术界和公众舆论中具有很高的声望。

刘学义的言论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他以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对刘学义的言论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政治观点刘学义在政治领域的言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方面。

他认为中国当前的政治制度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刘学义提出了“民主是一种制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的观点,他认为民主制度可以有效地实现权力制衡和公民参与,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刘学义还对中国的选举制度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现行的选举制度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民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他主张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增加选民的权力和参与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

此外,刘学义还就中国的言论自由问题发表了许多观点。

他认为言论自由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权利,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他呼吁中国政府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加强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和促进,给予公民更多的表达和发声的空间。

经济观点刘学义在经济领域的言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方面。

他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刘学义主张加强市场经济的作用,推动经济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刘学义还对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发表了许多观点。

他认为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对社会公平和正义构成挑战,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他主张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此外,刘学义还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

他认为环境保护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文化观点刘学义在文化领域的言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发展方面。

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需要加以传承和弘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当时已满80高龄的钱端升教授在会上的发言颇为引人注目。

他认为,苏联社会科学的落后与其过分集中而又僵化的政治制度、压制民主有关。

他强调研究政治学应提倡“首创精神”,要“采取一些新的想法,写出一些新的论著,使得我们的政治学能够满足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对所出现的政治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

他同时提出要发展政治学,创立新的政治学,还必须借鉴古今中外一些优良的制度和有效率的管理方法。

他还举例说,西方某些国家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就值得中国借鉴。

会议还通过了《中国政治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名誉会长、顾问、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并任命了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

名誉会长为钱端升教授及当时已92高龄的邓初民教授。

会长为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教授。

中国政治学会的重建,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全国性政治学会成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政治学会。

此后,不断召开各种政治学专题研讨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若干地方社会科学院也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研究所。

中国政治学会重建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等近20个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均先后设立了博士点。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集
体会员。

1985年7月,中国政治学会派出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13届世界大会,代表团团长赵宝煦教授当选为该会第13届执行局委员。

1988年8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第14届IPSA世界大会,中国代表胡奇安教授接替赵宝煦教授任该会执行局委员,并当选为副主席。

在图书出版方面,政治学恢复以后,有关各种译著纷纷问世,但报刊的数量不多。

中国政治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自1980年起陆续编印《政治学参考资料》,介绍国外政治学有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出版《国外政治学》杂志。

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编辑出版《政治学研究》杂志,《国外政治学》被认为是中国政治学者了解国外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窗口”,《政治学研究》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种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

这两份刊物当时都很受学者欢迎,但是在1989年同时停刊。

《政治学研究》后来恢复了出版。

同样极受读者欢迎的上海《政治学信息报》,则早在1988年就停刊了。

20年来,中国政治学著作的出版量很大。

首先是政治学教材,在政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如《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基础》等,至今已先后出版不下五、六十部。

此外,如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中国政府、外国政府,以及各种专题等等,也配合教学需要而相继出版。

其次是各种专题,如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权力制衡问题、民主法治问题、政治发展问题、人权问题、决策问题、现代化问题、市民社会等等,种类及数量都很可观。

这20年来,还大量翻译引进外国政治学领域的名著和新理论、新思潮,
它们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也起了很有益的作用。

1992年9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政治学卷》正式出版。

这部书集全国老、中、青年政治学者,费时七、八年之久,撰写了1000多辞条,共约160万字。

该书的出版,实为中国政治学界一大盛事。

自从中国政治学恢复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以来,在20年中,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现实等三方面。

特别在政治学研究与实际结合方面,我们看到大批的堪称学贯中西的中青年学者,已经茁壮成长。

他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充实概念,同时与更加多样化的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而提高科研成果的学术品位,达到更好地为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服务的目的。

研究视野也更加开阔,而且紧密结合当前的政治实践,研究课题也在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

从反腐倡廉到社区建设、市民社会,直到扩大基层民主的村镇选举研究等等。

这一切,都使人感到十分欣慰。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0年来政治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相比,显然进步很慢,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政治学所要求的程度相比,存在差距更大。

政治学的发展缓慢,有它一定的客观原因。

例如政治学取消了30年,许多人对它不但陌生,而且还有许多误解。

有人认为政治学是说空话的“学问”,是搞策略、耍手腕的学问,甚至有人还认为是“犯上作乱”的学问等等。

同时因为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联,就认为它是社会科学中最具有现实敏感性的学科。

有人认为政治学恢复20年来,一直没能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关系;民族性与
国际性的关系(或称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关系);学术意识与实用倾向的关系等等。

我认为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当前一般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矛盾,非仅政治学为然;而且它们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之下,特别是在整个社会的转型期,即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型,从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或说向和平发展转型)的时候,矛盾会更加突出,并且它们只能慢慢缓解,不会一时消失。

看来,为了使政治学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下面仅就政治学研究工作方面,谈几点个人看法:首先,政治学研究要想得到社会认同,就必须能回答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提供解决当前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最佳方案。

为此,就要求中国的政治学工作者,能够立足于中国现实,深入下去,脚踏实地做大量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做认真的社会抽样调查,要定性分析,更要定量分析。

要熟悉中国国情,再研究问题,才能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其次,政治学研究要努力达到本身科学性的要求,不能使科学性的要求屈从于一时的需要。

政治学研究只能靠坚持自身的科学性来为现实服务,如果只知唯上、唯书,不能摆脱干扰,或者甘做轻气球,随风转,则它本身就变成了伪科学,用伪科学来服务于现实政治,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大帮倒忙。

会严重败坏政治学研究的声誉。

最后一点,政治学研究同任何其他科学一样,不能固步自封,必须面向世界,敢于引进外国政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以便参考、借鉴。

特别是在中国国内中断政治学研究的那30年中,正
是西方政治学大发展的时期。

根据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的统计,二战以后30年内,世界各国政治学的研究机构增加了7倍;各国发表的政治学论文与报告增加了3倍;各国专业政治学者也增加了3倍。

这30年中,西方政治学者都做出哪些成果,我们需要了解,我们要补这一课。

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敢于引进西方那些行之有效又能为我所用的东西。

然而这个问题,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还解不开的郁结,认识上曾经多次反复。

前几年,社会科学各学科都为译介西方学术理论著作而做过努力,但是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诟病。

其实马克思主义从产生时起,它就是开放的,作为科学理论,它从来不是封闭的。

人所共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吸取了人类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产生的,它本身要发展,也就不可能拒绝从当代人类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

那么,西方的学术著作,一切都是好的么?当然不是。

它们之中也确实不乏牵强附会、甚至荒谬绝伦之作,但是不能因为伪劣制品的存在,就拒绝与优秀成果接触。

同时,我们应该相信人民群众,相信专家学者在他们所熟悉的专业范围内,对是非、善恶、美丑,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中国政治学的百年征程,走过来的是坎坷、泥泞的道路。

直至今天,也很难说它已步入坦途。

但是中国政治学未来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政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