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山东高考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07年山07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
. . . ....07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无视,对经验的麻木。
概括地说,就是“时间使记忆风化”。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写作角度可大可小。
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史的耻辱,总之,强调的是记忆的重要性,是尊重历史的重要性。
2007年高考作文在延续近几年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稳中有变”的总体趋势下,强调了变化。
一是审题的难度有所降低。
今年山东卷作文题采用了学生常见的话题形式,只要是在话题范围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角度、题材,自主确定文体。
其次,避开了往年常用的“材料加话题”形式,免去各种铺垫,直接引出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明确的观点,因而审题难度相对较小。
此次作文题审题难度的降低,意味着作文试题考查的重心将更多地转向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的深度、广度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是立意选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07年山东卷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立意选材相对自由,既体现了适度的限制,又为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展示个性的空间。
07年山东卷作文题可供选择的文体很多:平时善于积累材料,擅长理性思维的考生可选择议论文,将丰富的事例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会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洋洋洒洒;擅长形象思维、生活经历丰富、人生感悟深刻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只要情真意切,也会受到青睐……三是强调了“文体特征鲜明”。
山东卷作文题把“文体特征鲜明”明确写入要求当中,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文体,必须是写什么像什么,不可以写成“四不像”。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年山东省高考高分作文点评_高考作文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年山东省高考高分作文点评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药物。
因为时间抹平了伤痛的沟渠,风干了伤痛的记忆。
可我想说,历史上那壮怀激烈的一幕幕永远不会被时间风化,因为那承载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楚大夫屈原沉吟泽畔,若有所思。
怀王外欺张仪,内惑郑袖,蒙蔽视听,听信谗言。
国将不国,坚贞的屈原心急如焚,怎奈回天无力,于是怀着一腔忠诚投进了汨罗江。
流水高山心自知,屈大夫那一腔爱国之情至今让我们唏嘘扼腕,感慨万千。
庄周著书立说,鼓瑟而歌,他愿做一条曳于泥潭的鱼,他愿在江边守着自己心灵的月亮树。
他狂放、坦荡,不拘于时,独自坚守着自己精神家园。
或许,庄子的处世行为我们无法参悟,但那面对挫折坦荡的心地、豁达的胸襟,却让我们深深折服。
还记得那个身陷囹圄仍著书不辍的司马迁吗?他遭受的是何等的奇耻大辱,但却咽下了所有的血与泪。
在那个名节高于生命的年代,他痛苦煎熬的内心独白谁又会理解呢?可就是这个孱弱的文人,怀揣着心中的梦,书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史记》。
也许,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甚至为人所唾弃,那呕心沥血的《史记》,却是最好的心路写照。
漫溯历史的长河,我们不会忘记北海牧羊十九载的苏武,不会忘记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辛弃疾,更不会忘记在赤壁独自长吟的苏轼:他们是中国文人的铁的脊梁,他们传递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历史上那些顽强不屈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抗争不会被淡忘,那些前赴后继的英雄们不会被忘却,那些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更不会被浩烟的历史所湮没。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那关于爱国的记忆、民族的记忆、英雄的记忆会常驻我们心间。
它们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它们教会我们奋斗,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名师点评】时间能够使记忆风化。
比如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这也是一般人的观点。
对此作者并不回避。
如此,也就能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在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后,作者意思一转,切入了正题,让人不禁为之一震:作者迎合读者的意图原来在此啊!接下来,先叙述,再议论。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200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人生,诗意还是失意》全国卷2作文题目:关于“帮助”给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反面丛飞帮助别人别人没帮他;另一个是正面例子白血病小学生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了他。
任选一个作文。
北京地区2007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写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上海2007年高考卷作文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广东2007年高考话题作文:传递要求: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江西2007年高考作文题:二选一心中的一泓清水要说爱你不容易湖南2007年高考作文: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材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山东2007年高考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江苏省卷2007年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 。
湖北高考卷作文题目: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2007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季节200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行走在消逝中2007年辽宁高考作文题目:以“我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7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看图作文)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事了”。
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2007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提着篮子看妈妈2007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不是一步与一生,是一生与一步2007年重庆高考作文题:酸甜苦辣说高考。
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1
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1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周老师给我提供这个机会,和各位交流、向大家学习。
接下来,我就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阅卷的情况和体会,向老师们作以下四个方面的汇报:一、阅卷概况,二、评分标准,三、备考建议,四、总结几种低分现象。
一、阅卷概况我们山东语文高考的阅卷时间是2007年6月11日——19日,历时9天。
地点是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
考生是77万6千多人,阅卷教师780人,共分42组,其中基础知识组21个,主要由研究生批阅;作文组21个,主要由重点中学的一线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对于考生来说是公平的、人文的。
但这9天对于阅卷教师来说是高度紧张的,是非常辛苦的。
今年作文平均分为42.36分,去年为39.54,比去年提高了2.82分,另外,高分段作文明显增多,满分作文10篇,其中50—60分的作文占1.87%。
及格率达到81.2%,这种情况是历年不多见的。
补充说明一下,网上阅卷的基本操作,每份作文都先由两个老师评阅,如果两个分值相差不大,即7分之内,这两个分数的平均分就为该生的最终成绩,如果差距超过7分,就要进行三评,如果三评距离仍较大的话,就要进行仲裁,即由组长或质检组的老师来重新打分。
二、评分标准[文题回放]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文题解析]“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这个话题中有4个关键词,“时间”“记忆”“不会”“风化”,其中核心词是“记忆”,,其他词必须和记忆发生关系,才会有意义,否则视为偏题。
“记忆”是指留在人们脑海中的震撼其心灵的永不磨灭的印象,记忆的载体可以是人物、事件、话语、物件等,从考生的作文看,大致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叙写民族和人类的记忆,我们不妨称之为宏大的记忆,文章涉及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及事件,包括正面的,如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言论和生平,也包括负面的,如战争及灾难等。
2007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
其实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2007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txt
2007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选登
北京高考作文题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于是阅卷中我们看到,更多的考生选择了谈“恬淡”,不约而同地让伟大的古人李白、陶渊明、苏轼佐证自己的观点,尽管不知何为真正的恬淡;更多的考生选择了写“春天美好的品格”,让华益慰、王顺友、“微尘”等“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事实的论据。正当大家慨叹让最不懂寂寞的学生写一篇“何谓寂寞”的文章有多么不容易的时候,这样的一篇文章出现了。于是阅卷六组的全体老师兴奋起来,奇文共赏,一人点评一句———
2007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导写
2007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导写作者:曹中林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8年第04期原题回放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文体特征鲜明。
试题分析高考作文,必须让考生有话可说,才能最大程度地考查考生的认知和表达水平,考查考生的平时所学与知识积累。
考题不仅应对平时的教学有检查指导功能,同时也应有选拔功能,有较好的区分度。
本题这三者的吻合度都较好,因而是一道比较成功的高考作文题。
毋庸置疑,高考作文对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且效果显著。
本题明确要求文体自选,文体特征鲜明,这不仅是阅卷评判的一把标尺,同时对平时的语文训练也有极好的指导规范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做到文体规范。
高考作文题应设置审题障碍,但审题难度不宜过大,尤其内容指向要鲜明,本题达到了这一要求。
写作指导1.审题。
高考作文,把握好审题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谬误。
本题要求明确,考生只要搞清具体要求,行文就不至于出现辞不达意的现象。
2.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先”,高考作文立意,应首先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对本作文题考生要明白,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风化可理解为削弱,消逝,消解等。
3.文体选择与突出文体特征。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自选文体,这便让考生拥有了自由选择文体的权利,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展示出自己的水平;但自选文体并不意味着不要文体,淡化文体,可以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考生选定文体后,必须做到文体特征鲜明。
所谓文体特征鲜明,即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要完备,表达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与抒情点到为止;写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这些要素要完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次要清晰;写小说则人物、情节、环境描写这些要素要完备,故事情节要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4.注意点题。
点题即让中心立意明朗化,有明点题和暗点题两种方式。
2007山东高考试题(含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第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围剿.侥.幸角.色矫.枉过正B.拂拭.嗜.好卜筮.恃.才傲物C.绚.烂殉.职徇.私瘦骨嶙峋.D.宾.客嫔.妃濒.危五彩缤.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秣马厉兵B.忽略题词肄业优哉悠哉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伏法寂寥任性对簿公堂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私自充斥B.监控擅自充斥C.监测擅自充溢D.监控私自充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B. 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 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 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 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 “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莅风车展。
2007山东卷_高三作文
2007山东卷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考题解读《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侧重考查人文素养和多角度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审题难度较以往“双赢的智慧”的话题、根据对寓言诗《星星》的“联想或感悟”作文明显降低。
同时,“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虽然给出了明确的观点,但仍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因为无论长者还是年轻学子,任何人都曾有过无法忘却的记忆,这个记忆或许伟大或许平凡,但无论如何,动情的、感人的记忆总会随时间流逝而越酿越香。
另外,命题针对近些年考生文体意识淡薄、“四不像”作文屡屡出现的状况,明确提出“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这很有必要。
写好该话题,首先要理解“风化”的含义。
所谓“风化”,本意是“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和生物的影响等,地表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分解”。
这里显然是用比喻义,取“破坏”“消逝”“遗忘”“黯淡”之类的意思。
“风化”,意味着题中的“时间”持续了很长一个阶段,所写“记忆”不能是关于近期的人或事。
拓展思路的关键,则在于“记忆”。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哪些“记忆”不会“风化”呢?肯定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乃至历史的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昨天在今天延续,历史仍活在当下,这样的“记忆”当然不会被“风化”。
具体说来,如果从宏大的、久远的层面思考,可以写民族耻辱(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那场梦魇般的全面侵华战争开战70周年),可以写“国学热”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写伟人功业、文人风采;如果从身边的、感性的层面切入,可以写亲情友谊、美德善心,可以写名著阅读、优美环境,等等。
这个“记忆”自然还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比如项羽不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而自刎乌江、刘后主“此地乐,不思蜀”而遗留千古笑柄等)。
分析07年山东高考作作文文
07年山东高考作文分析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无视,对经验的麻木。
概括地说,就是“时间使记忆风化”。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写作角度可大可小。
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史的耻辱,总之,强调的是记忆的重要性,是尊重历史的重要性。
2007年高考作文在延续近几年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稳中有变”的总体趋势下,强调了变化。
一是审题的难度有所降低。
今年山东卷作文题采用了学生常见的话题形式,只要是在话题范围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角度、题材,自主确定文体。
其次,避开了往年常用的“材料加话题”形式,免去各种铺垫,直接引出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明确的观点,因而审题难度相对较小。
此次作文题审题难度的降低,意味着作文试题考查的重心将更多地转向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的深度、广度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是立意选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07年山东卷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立意选材相对自由,既体现了适度的限制,又为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展示个性的空间。
07年山东卷作文题可供选择的文体很多:平时善于积累材料,擅长理性思维的考生可选择议论文,将丰富的事例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会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洋洋洒洒;擅长形象思维、生活经历丰富、人生感悟深刻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只要情真意切,也会受到青睐……三是强调了“文体特征鲜明”。
山东卷作文题把“文体特征鲜明”明确写入要求当中,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文体,必须是写什么像什么,不可以写成“四不像”。
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
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现场谈高考作文一、山东省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解读(一)题目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作文题目: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二)关于题目的定位2007山东卷作文题虽没给话题材料,但仍是话题作文,不是命题作文。
写作时,应该围绕话题展开,不能写成命题作文。
话题由时间、记忆、风化、不会四个概念构成,这四个概念的核心是记忆,其它概念只有与记忆发生关系,从这个角度构思,作文才能切题,才有意义。
1.关于记忆那么,我们看看记忆的内涵。
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
记忆内容是什么?我们想起了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那句诗: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这会一下子勾起我们无限的怀想:自己病中母亲的爱抚,伤心时朋友温暖的话语,亲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自己成功的失败的经历,至今还想在耳边的亲人的话语,枕头边经常翻动的小物件,自己少年时代的小土屋,那些深藏于内心的场景,内心深处那一首童谣,那一个熟悉的旋律,一首苏联歌曲《喀秋莎》(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让那个时代的人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响在耳边的不仅仅是音乐的旋律和动情的演唱,而是自己特定生活经历的影子。
那些风雨不蚀的记忆的碎片,往往会在一个孤独寂寞的夜晚,伴着我们的湿漉漉的梦境复原为完整的往事,给我们带来甜美的回忆和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
这些记忆的载体所承载的不是少瞬即逝的东西,而且包含了记忆的价值和意义。
它是长久保留在人的脑海中的并且是刻骨铭心的往事的印迹,只有这些长久保留的记忆才有很深的内涵。
谈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旧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版)的赵鑫珊的文章《人是什么》对记忆的内涵有精彩的描述: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精彩记叙文范文赏析
精彩记叙文范文赏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4重庆卷)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
后来当他讲起这个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不。
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
”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
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如果挨过了今年,还有几百个日日夜夜。
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上街让人打死。
这些年,我愧对人类,把人们用血汗换来的粮食弄进我的黑洞温柔乡,我有十几幢别墅,而且每一个都养着“小蜜”,我怕光,更不敢走在大街上,“老鼠上街,人人喊打”嘛,我现在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让我的死来向人们赔罪吧!也许后来“鼠”作个惩戒。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可是没有人喊打,连看都没人看我一眼,我慢慢地走着,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我挡住了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姐,我想让他大喊大叫,让那些“英雄救美”的人把我打死,我搂着她的腰说:“我要非礼你!”那位小姐不但没有喊,还报我一个媚眼说:“看你这派头,不是大款就是大官,我傍你。
”往日听起来的甜蜜的话,今日听起来如此的刺耳,我丢开她,抱头鼠窜,我想这就是她期望的吧!我跑远了,她还在不停地问“电话多少”……对面向我走来一位老太婆,我想她年龄大,社会阅历丰富,一定能认出我是一只“老鼠”。
可是她与我平静的擦肩而过,我忙抓住她的袖子说:“难道你认不出我是只老鼠吗?”你是“老鼠”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街上贼眉鼠眼的人多着呢!别烦我,我还要去买菜。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汇总2007年高考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为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汇总2007年高考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为: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事了”。
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关于“帮助”。
根据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其中一名受助者还说:“这让丛飞很没面子”,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2007北京市高考作文:春夜喜雨。
根据意境诗句自由命题。
北京地区高考作文:给材料作文:刘长卿《别严士元》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有声”,好多人对这两句诗有评论,根据这些评论材料,写作文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200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7年天津省高考作文: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200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传递。
2007年山东高考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怀想天空(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行走在消逝中。
2007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母语。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喜泪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
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
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
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
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
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2007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述评
2007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述评一、2007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大荟萃1、2007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怀想天空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2、2007高考山东卷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3、2007高考江西卷作文题目:二选一心中的一泓清水要说爱你不容易4、2007高考湖南卷作文题目:诗意的生活5、2007高考广东卷作文以“传递”为话题6、2007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7、湖北作文题: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
母语是民族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8、北京地区高考作文: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材料: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写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9、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季节10、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行走在消逝中11、辽宁卷高考作文题目:以“我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12、四川:话题作文:一步与一生13、宁夏: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14、陕西卷作文题目(看图作文)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事了”。
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15、宁夏高考作文题目: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16、重庆卷作文题目:酸甜苦辣话高考17、黑龙江作文题:创新18、高考作文题(全国卷2)《人生,诗意还是失意》19、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二、评述:1. 2007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人人头顶一方天。
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
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7年 2009年两年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2007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答案分析:B(A围剿、侥幸、矫枉过正均读jiǎo,角色读jué;C殉职、徇私读xùn、瘦骨嶙峋读xún,绚烂读xuàn;D宾客、五彩缤纷、濒危读bīn 嫔妃读pīn。
)2.答案分析:A,(B优哉游哉,C曲意逢迎,D对簿公堂)3.答案:C。
4.答案分析:A。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慷慨解囊:毫不吝惜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说法或行为的矛盾。
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5.答案分析:D。
(A“能否被刊用”与“没报太大的希望”照应失当;B歧义“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时间不明确,是运抵济南时间是4月28日凌晨呢,还是从广州启程是4月28日呢?C“提前预支”,重复罗嗦。
)6.答案分析:D(D项是张际的观点,而《唐诗选》依据的是王安石和阎若琚的观点。
)7.答案分析:C(C项是考证而没有象征意义。
)8.答案分析:D(A项原文是“乃合用卫青、李广事”,并非加到李广身上;B项“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说明有一个城市叫龙城;C项匈奴叫龙城的原因不是“因其地点并不固定”,强加因果。
)9.答案分析:D(应为“定罪”或“治罪”)10.答案分析:D(均为“因为”,A却、并且,B介词、连词,C助词,无实意,主谓之间)11.答案分析:B(②表现其镇定,④表现其清,⑥评论其政绩。
)12.答案分析:C(王戎容貌憔悴是因为“性至孝”)13.(1)译文: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2)译文: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
(3)译: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14.(1)答案: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范文《岁月留痕,记忆永恒》!
山东卷: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岁月留痕,记忆永恒》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它能带走许多东西,青春、容颜、繁华……然而,有一种东西却能在时间的洗礼中愈发熠熠生辉,那就是记忆。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会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的英雄事迹成为了我们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
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将子弹打光后,宁死不屈,跳下悬崖;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这些英雄的事迹,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反而会在岁月的磨砺中更加清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亲情的温暖也永远不会被时间冲淡。
小时候,父母的呵护与关爱如春风拂面,伴我们成长。
生病时,他们日夜守护在床边;遇到困难时,他们给予鼓励和支持。
即使我们长大成人,离开了家,那份亲情依然深深地扎根在心中。
每当想起父母的笑容、唠叨和关怀,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心灵的避风港。
友情同样是时间无法风化的珍宝。
学生时代,与挚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那些课间的嬉戏打闹、课后的促膝长谈、共同为了梦想努力的日子,都成为了生命中的美好回忆。
即使岁月流转,朋友们各奔东西,那份真挚的友情依然长存。
多年后重逢,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便能瞬间找回曾经的默契和亲密。
文化的传承更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新。
古老的诗词歌赋、传统的节日习俗、精湛的手工艺……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这些文化瑰宝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话题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话题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满分作文赏析案例:2007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人如水中之鱼,游在记忆的长河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命运碰撞所引起的心灵的微微跳动。
虽言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变桑田,却终会有记忆的港湾中停靠着的那些无言的心灵之船,记载着它们的伟大,传播着它们的精神。
让记忆的洪流为那些伟大的心灵作证,让真正的伟大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辉!依旧记着邰丽华那无双的舞姿,于胳膊间勾勒出生命的华美,那一刻她的倔强与坚定写满了脸颊,她的意志与不屈,被写进了关于人坚强意志与不屈信心的记忆中去;依旧记得越战时美国士兵汤普森面对战友对无辜平民即将进行的屠杀所做出的感人壮举——他将自己的枪口指向战友,大声宣读他会让后人铭记的一句:“谁敢杀死他们,我就杀死谁!”记忆在那一刻被放进所有人的心灵深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真正的伟大。
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
秋风萧瑟,卷起枫林的片片生灵,每一片枫叶“都会有其最终之归宿”,正如乔伊斯所说。
每拣起一片叶子,细细观察它的脉络,你都会发现它与其他叶子的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各有各记忆深处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它的伟大,每一片叶子都有其撩人心弦的地方,也许这便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最本质所在呢。
时间像远方暴虐的风,吹倒树木,吹散尘沙,但却永远吹不断人心与记忆之间那根永恒的线。
正如一个孩童身上的胎记,一旦印上,便将随你永生。
“人会老,心不老”,徜徉在人世久了,总会感到一丝空虚,这时,请翻开你的记忆,品尝往事艰辛,给心灵放个假,也是对即将前往的地方作一番展望,将自己的人生用记忆串连起来,会让人生更有目标,充满真诚的喜悦。
守住你的记忆,让人生在记忆的海洋中体味伟大,体味永恒的精神。
守住你的记忆,让生命在记忆的道路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攀上更高的山峰!经常翻翻你的记忆,为自己的生命护航。
案例:2007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母亲啊,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还记得你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
山东卷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修订稿
山东卷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精彩连连 2007高考同题作文大荟萃 --山东卷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精彩连连2007高考同题作文大荟萃--山东卷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山东卷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我们忘不了昨天。
1840年英国军舰炮击广州,揭开了悲惨的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海战、中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屠城、武汉沦陷……所有这些,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永难忘怀的昨天。
(范文大全网整理)就在那风雨如盘的昨天,有一个青年人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笔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岁觅群科济世穷”的浩浩诗句,毅然远涉重洋,留学法国,学习马克思主义。
终于救中国于水火,领导中国人民奋起革命,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
这个青年人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就在昨天那贫穷而多难的旧中国,有一个年轻人科学救国,坚信“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克服了家贫、多病、腿残疾等重重困难,在清华边做清扫工边读书,他的晶莹汗水化作了科学巨着《堆垒素数论》。
这个人是华罗庚。
他的优选法和统筹法,为新中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在昨天那黑暗而悲壮的记忆里,还有一个年轻人——他追求光明,无所畏惧的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他埋头苦读,在黑暗统治最浓重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仅用了不足两年读完了博士学位。
获得学位仅9天,他就毅然回国,在死亡之海罗布泊上艰苦奋斗、刻苦攻关,用了不足10年奇迹般造出了中国第一个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这个人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是今天的发展。
我们无法忘记风雨峥嵘的昨天,是为了立足今天、展望明天。
我们今天的祖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的GDP列世界第五位。
我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四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山东卷【高考真题】
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要鲜明。
【文题诠释】
初看山东卷作文题,感觉就一个字:平。
可待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会发现这是一道十分不错的作文题。
有新意。
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是给了当代诗人雷抒雁的一首诗,要求读后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一道好评如潮的新材料作文。
按说,2007年原地踏步巩固一下去年的成果,也未尝不可。
一些人也曾这么预测。
但命题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走出了新材料作文的圈子,这不是出新又是什么?
一般话题作文,在所给话题之前,都提供一段文字材料。
这段文字材料是帮助考生理解所给话题的。
如此看来,这段文字材料就需要考生认真阅读。
可到头来,一些考生读来读去,却是读偏了读跑了题,真是既浪费了时间,又误了事情。
今年山东的作文题直接把这段材料给删去了,考生只要认真理解所给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即可。
和一般话题作文不同,这也是其出新的地方。
要求中明确提出“文体特征要鲜明”。
这是高考多少年来第一次用文字的形式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
文体可以自选,但应该是写什么像什么,绝对不能写出一些四不像的文章。
命题人的观点可谓旗帜鲜明。
相信这一要求的提出,对于匡正现在考生文体意识淡薄的思想,是有深远意义的。
◆◆高分佳作1
记忆之树常青
山东一考生
记忆,穿越岁月风尘而历久弥新;记忆,趟过历史长河而亘古不变。
时间所带走的,只是表盘上的分分秒秒,而长存于人类心中的记忆,就像那久经风霜的常青之树,永不老去。
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
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屈子,因不堪忍受国破之痛而自沉江中,其心扶持社稷,其志光照千秋。
两千多年来,后人一直在追忆缅怀他。
端午粽、龙舟赛,延续千古。
凯尔泰斯,一位经历过纳粹集中营生活的犹太人,他忘不了倒在毒气中的同胞,忘不了皮鞭抽来而引发的惨绝人寰的尖叫。
他拿起笔,把当年的经历撰写成回忆录,并由此摘得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无论光明还是黑暗,只要是人类的记忆,都必将以其真实面目载入史册,万代不腐,并将成为明鉴,指引后人少走过去的弯路,生活得更美好。
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入。
1985年,身患癌症的邓稼先被人扶上天安门城楼,他望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长安街,感慨地问:“二十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吗?”二十年转瞬即逝,历史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会。
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事迹逐渐被揭秘而为人所知。
他无私奉献勇于攻关的精神更是长久激励后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崇敬。
为人民作过贡献的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在我们记忆深处,孔子那目光如炬的眼神,鲁迅“荷戟独彷徨”的背影,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以及千百万革命者甘洒热血的英勇,已经筑起一座座永远的丰碑。
记忆历久变鲜明,光辉长照后人心。
时间的长河还在日夜东流,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就是河中的一朵朵浪花。
我们不断
变换身姿,留下不同的记忆。
不论喜悦惊怖,还是辛酸苦楚,都已成为永久的记忆。
我们从记忆中拾取逝去的年华,从记忆中获取有用的光亮,照亮前进的路。
记忆之树,扎根于时间沃土,愈久愈茂,常青不老。
名师点评
主体部分为二、三两段。
第二段谈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中国古代的,一个外国当代的,可以说全面、典型;第三段谈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入,重点举了邓稼先的例子,之后用排比举例法举孔子、鲁迅、谭嗣同的例子,行文不呆板,论据很充实,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总起来看,两段为递进关系,作者引导我们围绕“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作了较深层次的思考。
首段运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切入话题,中间内容充实且有深度,结尾部分则在议论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点题,照应开头。
一句话,本文做到了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精彩亮丽,中间充实丰富,结尾响亮有力,如此,又怎能不得高分呢?
◇点评名师:闫会才
【亮点透析】
基础等级
符合文体要求
本文是一篇
散文,作者始终紧紧扣着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来行文,让人读后,感觉材料丰富,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作者在文中用了许多材料,比如屈原、凯尔泰斯、邓稼先,再如孔子、鲁迅、谭嗣同,古今中外都有,可以说是材料丰富。
发展等级
深刻
第二段谈记忆不会随时间而逝,第三段谈记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深入,表明作者的思考没有停留在就话题论话题上,而是围绕话题走得更远,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有文采
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辞格,可以说是文采斐然。
现场评分:内容18分+表达19分+发展18分=55分
名师点评:
本文看上去文笔不错,但是仔细一分析,问题多多,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的失误。
一是字数不够,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2007年山东卷明确要求,字数不得少于800字,按照惯例,考生应该往900~950字上去写作,简化文笔后,文章最后可以达到850字以上,看上去文面就较为充实了,而本文却不到650字,与高考的优秀作文相比,显然是个严重的硬伤,属于致命的缺陷。
二是叙议结合处理不好,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第二段,文章列举了屈原和凯尔泰斯两个事例,前者较为常见,考生在考试中引用频繁,略显陈旧,后者并不多见。
但这两个事例在叙述完毕之后却缺乏扣题的评议,这种只有叙没有议的行文方式,无法做到紧束话题,贴题写作,给阅卷老师的感觉是堆砌材料,行文无神。
与上面展示的高考满分作文相比,显然又处于劣势,失分是必然的了。
◆◆高分佳作3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山东一考生
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药物。
因为时间抹平了伤痛的沟渠,风干了伤痛的记忆。
可我想说,历史上那壮怀激烈的一幕幕永远不会被时间风化,因为那承载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楚大夫屈原沉吟泽畔,若有所思。
怀王外欺张仪,内惑郑袖,蒙蔽视听,听信谗言。
国将不国,坚贞的屈原心急如焚,怎奈回天无力,于是怀着一腔忠诚投进了汨罗江。
流水高山心自知,屈大夫那一腔爱国之情至今让我们唏嘘扼腕,感慨万千。
庄周著书立说,鼓瑟而歌,他愿做一条曳于泥潭的鱼,他愿在江边守着自己心灵的月亮树。
他狂放、坦荡,不拘于时,独自坚守着自己精神家园。
或许,庄子的处世行为我们无法参悟,但那面对挫折坦荡的心地、豁达的胸襟,却让我们深深折服。
还记得那个身陷囹圄仍著书不辍的司马迁吗?他遭受的是何等的奇耻大辱,但却咽下了所有的血与泪。
在那个名节高于生命的年代,他痛苦煎熬的内心独白谁又会理解呢?可就是这个孱弱的文人,怀揣着心中的梦,书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史记》。
也许,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甚至为人所唾弃,那呕心沥血的《史记》,却是最好的心路写照。
漫溯历史的长河,我们不会忘记北海牧羊十九载的苏武,不会忘记了却君王天下事
的辛弃疾,更不会忘记在赤壁独自长吟的苏轼:他们是中国文人的铁的脊梁,他们传递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历史上那些顽强不屈的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抗争不会被淡忘,那些前赴后继的英雄们不会被忘却,那些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更不会被浩烟的历史所湮没。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那关于爱国的记忆、民族的记忆、英雄的记忆会常驻我们心间。
它们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它们教会我们奋斗,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名师点评
时间能够使记忆风化。
比如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这也是一般人的观点。
对此作者并不回避。
如此,也就能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在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后,作者意思一转,切入了正题,让人不禁为之一震:作者迎合读者的意图原来在此啊!
接下来,先叙述,再议论。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基础上的升华。
依次谈了屈原、庄子、司马迁,之后用排比法铺排,则谈到了苏武、辛弃疾、苏轼,作到了详略结合。
最后一段明确了记忆的内容,这就是爱国的记忆、民族的记忆、英雄的记忆,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记忆常留心间的意义。
可以说,本文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议论到位,切入巧妙,收束有力。
◇点评名师:闫会才
【亮点透析】
基础
等级
符合题意
文章从头至尾紧紧围绕“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来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符合题意。
符合文体要求
作为一篇散文,作者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材料虽多,但都贯穿着话题这一条红线。
发展等级
材料丰富
本文谈到了中国古代的屈原、庄子、司马迁、苏武、辛弃疾、苏轼,如果不是平日对他们的事迹和思想有深刻的把握,又怎么能够信手拈来?这么多材料的运用,让我们
读后感觉内容十分充实。
构思新巧
材料的运用总体上把握着详略得当的原则。
详,则在叙述材料后,紧接着议论升华;略,则用排比手法洋洋洒洒地铺排。
现场评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8分=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