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生活更有意义——幼儿园教学反思及教育案例的写作指导(雁江区第十八期幼儿教师培训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学反思及教育案例的写作指导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只有尽自己所能,从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提高业务能力,使反思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让我们的教学生涯有“值得过”的意义。

一、反思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反思,指的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过程(冯晓霞,2000年)。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其主要特征是:

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

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

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

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

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

二、教师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一)反思是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合格幼儿教师需具备“反思与发展”的专业能力。幼儿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

(二)反思是幼儿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1.《纲要》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获得专业进步,就应学会有效的自我评价。其核心策略是自我反思,

并落实到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的强化或调整上。

2.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当你着手于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三)教师反思的目的

教师反思的目的绝不在于写反思笔记,而在于自主监控自身的教育行为,从而逐渐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共同成长。

三、幼儿教师反思常见的问题

反思什么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我们不少教师在反思上存在抵触被动反思的问题;问题意识不强,不知道反思什么,抓不准、抓不住问题;归纳提炼总结的能力不强,反思的内容可供积累、借鉴、运用的不多。

1.反思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实际价值

2.反思常是“报流水账”,缺乏问题意识

3.反思成了“错误检讨”,缺乏有效调整

案例:《爸爸调查表》

4.反思当成“一劳永逸”,缺乏归纳提升

5.反思当成“苦差事”,阻碍自身专业发展

四、如何进行反思?

(一)反思的基本思路

反思的依据——《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教师们在反思中都会自觉地把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与《纲要》和《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相对照,明确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和所追求的教育价值。这种反思能促进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纲要》《指南》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促进了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有效的反思思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学习行为和结果与教师的预

期之间的差距——学习或回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理念,并作为反思的依据——对应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与幼儿表现(如出现偏差时寻找问题的症结)——预想调整方案并尝试改进,或强化有效的教育行为——再反思,再调整……——总结为有效策略。

(二)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师需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表现与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即从教育内容、教学任务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反思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从每个幼儿是否获得发展和成功感,反思教育教学是否兼顾了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反思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具适宜性;从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获得了具有发展价值的有益经验,反思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1.对活动主题的反思

如:幼儿会喜欢吗?感兴趣吗?

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幼儿可获得哪些经验?

可行性如何?材料提供是否方便?是否容易转化成让幼儿直接参与的具体内容?

是不是适合集体教学?(开展集体教学的条件)

2.对活动目标的反思

●活动前反思——目标是否以《纲要》《指南》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依据,并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目标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等等。

●活动后反思——以目标为引领,确定反思的空间。(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如果是相吻合的,反思“为什么目标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挖掘、值得积累的好经验?支撑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的是什么样的观念和认识?以这样的观念和认识来分析,自己还有哪些行为需要进一步调整?”

如果是有差距的,反思“差距是怎么产生的?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现目标?”

●活动目标的反思角度

科学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充分挖掘了活动主题的教育价值

整合性:一次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多个领域的目标

差异性:能根据本班实际,提出高、中、低三级分层目标

准确性:重点突出,难点定位准确

明确性:活动目的应具体、明确

3.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反思策略,可以考察教师对幼儿个性特征、学习特点和对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把握及运用情况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

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

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空间?

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研究幼儿的能力: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

研究学科的能力: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

研究教育的能力: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对师幼互动的反思:

师幼配合较多

教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师幼关系融洽

4.对活动效果的反思

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成功”之处

如果活动是成功的,在反思时把活动中促使预期目标达成的策略、做法,包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随机教育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失败”之处

如果活动尚有不足,则要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对目标和策略的反思上,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不断的反思性实践中提高自身研究学科、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