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活动——小狗寄信(看图讲述)
执教者:叶玮桢
【设计意图】:
寄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而此次的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导入,在场景中设置一些对话与引导语,使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并认识到“邮箱”和垃圾桶的区别,所以利用这次的活动让幼儿加深常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较清楚的连贯的讲述小狗寄信的过程。
2、学习用“先┉后┉”的句式表达。
3、了解寄信的常识。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小狗寄信》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寄信的常识
难点:讲述故事的过程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①②,讲一讲:小狗做什么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让幼儿猜想小兔叫住小狗的原因,学习小兔的动作和喊声。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③④讲一讲小兔对小狗说了什么?小狗怎么想、怎么说的?
4、请幼儿议一议,如果没有小兔的纠正,小狗信能寄出去吗?
5、请幼儿与伙伴相互将图片完整的讲述一遍。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组织幼儿观看教育挂图时,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对于寄信的常识基本都能掌握,并能够讲述故事的某个情节。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粗细》
执教者:张小娟
【设计意图】: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物体的粗细,能用粗、细来表述物体的特性。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具:房子、“粗哥哥”、“细弟弟”
2、纸棒人手一根
3、图片(多媒体课件:粗的树和细的树;粗的尾巴和细的尾巴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从前,有一座圆圆的房子,房子里,住着一胖一瘦的两兄弟。哥哥身体胖胖的,比较粗,大家都叫他“粗哥哥”,弟弟身体瘦瘦的,比较细,大家都叫他“细弟弟”。他们走到哪里都是一起的,大家总能一眼就认出他们来。
2、教师:今天,粗哥哥和细弟弟都来到了我们班做客,我们欢迎他们!
3、(粗哥哥和细弟弟带来了一个问题)教师:请你们猜一猜谁是粗哥哥谁是细弟弟呢?(出示教具)
引导幼儿说出,粗哥哥身体比较胖,更大。细弟弟身体比较细,更小一点……(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适时介入引导)
二、奇妙的袋子:
教师:粗哥哥和细弟弟想要考考你们,给你们送来一个奇妙的袋子。请小朋友们上来摸一摸里面都装了些什么,每摸出一样,粗哥哥和细弟弟都给你们准备了一个问题。
(教师充分渲染袋子的神秘感,请孩子们自己上来伸手摸)
三、游戏:比粗细
教师:孩子们真棒!现在跟我一起做个游戏吧!(人手
一根纸棒,粗细不一,教师手上拿中等粗细的一根)
游戏玩法: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的纸棒有没有比老师手上更粗的,请你举起来!(有没有比老师手上更细的,请你举起来!)
2、请小朋友们两两结对,比较自己手上纸棒的粗细,然后教师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验证。
【活动延伸】: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东西是粗的,哪些东西是细的呢?(引导幼儿先从教室中找,从自己身边找。引导幼儿自己比较大腿和手腕的粗细。)
2、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粗细比较”的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东西是有粗细不同的,请小朋友们回去再想一想,把你们看到的告诉老师。(活动结束)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设计的。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大胆发言。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粗细的概念,难点是要自己判断粗根细的区别。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游戏法让孩子在玩中学。
中班语言活动——《借你一把伞》
执教者:叶玮桢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有较大进步,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渴望与人交谈,愿意学习新的词汇来丰富自己语言。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借你一把伞》。体会小动物们互相帮助的温馨情感,从而学习小动物们的这种精神,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画面,大胆想象,掌握故事的发展情节。
2、通过欣赏视频、图片操作等活动,感受不同角色与所用伞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活动,初步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
视频、人物娜娜、各小动物及所用伞的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看画面,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师:“画面上有谁?你们猜猜故事里讲的什么事情呢?”(出示第一张图)
二、分段欣赏视频,配对操作,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猜得都很好,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叫《借你一把伞》”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1)“谁送伞给了娜娜?他们送的伞都是怎样的伞呢?”
(2)“这些伞娜娜都能用吗?为什么不能用?”
(3)“你们想想娜娜应该适合怎样的伞呢?”
(幼儿思考回答,教师讲完故事后部分)
2、分角色配对送伞,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各人物送伞的过程。
师:“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娜娜也来到这里,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它们找到它们用的伞,你们愿意吗?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把伞,我们来看一看,你们手上的伞谁能用,你就送给它?”(按照故事中人物的顺序送伞)
“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送给它?”(幼儿思考回答)
“大家都有了适合自己的伞了,他们撑着伞排排走。”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个故事,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你也可以轻轻的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出示最后一幅画面,提问:“小动物们都有了适合自己的伞,还有谁没有伞呢?”(小鸟)“你们想想小鸟会用什么当伞呢?”(幼儿思考回答)“那我们一起回教室帮小鸟找一把适合它的伞好吗
【活动反思】:
《借你一把伞》是中班语言看图讲述活动。故事由小小的蚂蚁开始,一个一个动物依次出场,它们都对娜娜说:借你一把伞”,动物们送给娜娜的伞也由小变大,从一片很小的水草到很大的荷叶,当然,这些都不是娜娜避雨的最好具。我结合本班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把目标定位为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故事的句型表达较完整的意思。感受故事人文关怀的温情,初步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细微之处,发现隐藏的小动物,一起来理解故事内容。接着让幼儿学讲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