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张艺谋)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海洋
《红高粱》看完,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晃荡的全是一片红,那是残阳,是血,是红色海洋。
剧终的时候高粱还没有到丰收季节。可是当那血从胸膛里迸射出来,那血红的十八里红酒从破碎的酒罐里肆意流淌出来,当那红艳艳的肚兜在画面里跃动,当镜头直愣愣杵准高悬的血色残阳的时候,高粱本身是什么颜色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记得,它是红的,一切都是红的。在剪破的日影下,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深红的稀泥。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海。九儿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呜。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燃烧着,世界都成了红色……
这是大爱大恨、大悲大喜、大彻大悟、大执著、大解脱,这样的红,这样的,勃勃的生命力。
红高粱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不可复制的文本。八十年代思想解放,那种农业社会里长出来的赤裸热辣的性意识,在长期政治压抑后发出了第一声低吼。
“我给你们讲的是我们家乡那块高粱地发生的神奇事儿。”
虽然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儿,但是,正是有了前面十年的精神、文化、思想全方位的压制,才会迸发出这么鲜明强烈的情感,借着民国和抗日的背景,呼唤张扬的、无拘无束的、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同时也是对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赞颂与褒扬。
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了野性“洸洋血海般的红
高粱”,是理想中的人的纯种象征物,在电影中也就成了意象。这种对“红高粱精神”的赞美与对现今人们呈现出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孱弱的“种的退化”的感叹贯穿在整部电影中,借由色彩(即红色)本身对于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表现出来,而且愈加变得浓烈感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一种把民间作为理想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民间是自由自在无法无天的所在,民间是生机昂然热情奔放的状态,民间是辉煌壮阔温柔淳厚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以这样一种民间的理想状态来对比现实生活,那压抑黑暗的思想禁锢,却发现这种状态只是过去时态的存在,这不得不使作者、编剧、导演和我们感到遗憾,不能不发出文明进步隐含种性退化的感慨。这种遗憾与感慨反过来又强化了对曾经存在过的民间自在状态的理想化与赞美,从而使其呈现出了更为灿烂夺目的迷人色彩。
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都以有着鲜明性格的红高粱为载体,由这种充满野性生命力的红高粱传达了出来。它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暗示甚至是一种崇拜。
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和壮美。在这红色的海洋里,流淌的血液既是死亡,又象征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