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物体,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较强,但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
他们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观察,很难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物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物体,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物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印有不同形状的物体,用于学生之间的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些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有不同的发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观察物体的方法,二是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善于观察和发现。
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观察的方法,找出物体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运用观察的方法,找出物体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模型,找出物体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和描述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第五章“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观察记录本,用于记录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特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他们注意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讲解例题: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观察对方手中的物体,并记录下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物体的形状和特征:球体:圆形,光滑,无边界长方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有边界正方体:正方形,有四个直角,有边界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物体,如电视、冰箱、沙发等,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2. 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物体,并描述它的形状和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培养了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关注教室里的物体形状和特征;在讲解例题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在随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互相观察并记录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观察物体》(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观察物体》(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教材的第46页至48页,包括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以及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加深对物体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认识和区分常见的几何物体;2. 理解物体对称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物体,以及理解物体对称的概念。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各种几何物体模型;2. 对称轴模型;3. 练习册;4. 彩笔和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物体模型,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名字吗?”让学生积极参与。
2. 认识物体:我逐一介绍教材中的几何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3. 讲解对称性:我通过展示对称轴模型,向学生讲解物体对称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找出物体的对称轴。
4. 实践操作: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彩笔和剪刀等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几何物体模型,并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6. 布置作业:我布置了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各种几何物体的示意图,并用箭头指向它们的对称轴,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对称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2. 请学生找出自己制作的几何物体的对称轴,并画出来;3. 请学生解释物体对称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物体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目标。
理解物体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和作业,以及如何通过板书设计来辅助教学也是需要关注的细节。
北师大版第二册《观察物体》说课
北师大版第二册《观察物体》说课
北师大版第二册数学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观察物体。
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的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学习形式化的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为后者更具有实用性。
《观察物体》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本课是在学生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己有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学习观察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判断,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逐步培养和形成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教材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其实学生的观察远远发展的比教材要求的要快,不仅从正面、侧面、从上、下、左、右都可能进行观察。
教师就应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观察的机会。
新课标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方面:
(一)经历对某物的观察活动,初步体会到从前、后、左、右等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17页。
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
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的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的一等奖说课稿1、小学数学《观察物体》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说学情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
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
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
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
同样,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
一、说教材《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安排,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逐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进而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
在最新的教材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观察物体的乐趣和重要性。
例如,教材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如玩具汽车、水杯、书包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二、说学情咱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物体的经验,比如他们能够分辨出一个物体的正面和背面。
但是,要让他们系统地、有条理地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并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形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就像上次我在课堂上讲这部分内容之前,我让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自己的文具盒,然后说说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结果呀,有的同学说得含含糊糊,一会儿说正面一会儿又说侧面,完全搞混了。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他们对于观察物体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好好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观察物体PPT说课教学
有人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大象像一堵墙。 大象像一把扇子。 为什么他们 说的不一样?
大象像一根柱子。 大象像一根绳子。
大象像一个萝卜。
知识点 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从不同方向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我从小汽车 的上面观察。
我从小汽车的侧 面观察,看到了 小汽车的车窗、 轮子……
我从小汽车的后面 观察,看到了小汽 车的尾灯……
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连一连。
小明
小华
小亮
小明从上面观察,看到警灯。
小华从侧面观察,看到车窗,轮子。
小亮从后面观察,看到尾灯。
从书包的背面看,会看到哪幅图?(画“√”) 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幅图?(画“○”)
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画“√”)
√
小霞坐在小兔的后面,能够看到小兔 的两只耳朵、小兔的背面和身后的小 尾巴,看不到眼睛、鼻子、嘴等部位。 察,看到的是它 的尾巴……
我从它的前面观察, 看到的是它的眼睛、 嘴巴……
从前、后不同的位 置观察小牛,看到 的形状是不同的。
(2)
笑笑
淘气
淘气在壶的后面观察,可以看到壶把。 笑笑在壶的上面观察,可以看到壶盖。
2.连一连,说一说。选自教材(
笑笑在爷爷侧面观察,可以看到书的书名。 淘气在爷爷后面观察,可以看到书的底面。
3. 下面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填一填。
侧面 上面
前面
4. 从上面观察虚线左边的图形,哪一幅图是 正确的?在( )里画“√”。
√
○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学生能够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培养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篇说课稿将带领学生观察一个常见的物体——水杯,并通过观察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水杯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等;- 掌握水的基本性质、物态变化;- 了解水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观察物体的细致性;-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生观察水杯,记述水杯的外观特征;- 学习与理解水的基本性质与物态变化。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供准确的描述;-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个水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经常使用水杯喝水吗?你们对水杯有了解吗?请大家看看这个水杯,它有哪些特征呢?”引导学生观察水杯的外观特征,发散思维。
2. 观察描述(15分钟)学生们用书写材料,观察水杯,并记述水杯的外观特征。
老师在场辅导学生提高观察细致性和准确性。
3. 共享观察结果(5分钟)学生们轮流向大家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特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讨论。
4. 实践操作(20分钟)老师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将要进行一项小实验。
请你们将水杯中的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观察容器中的水。
接着,我们把容器放在室外的某个地方,等一段时间再来观察。
”学生将操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分析与总结(10分钟)学生们观察完室外的容器后,回到教室,整理观察结果。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基本性质和物态变化。
6. 拓展应用(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水的物态变化,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和沸腾等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同步精品优秀教学案例)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观察方法的应用,如画图、写观察日记等。
3.鼓励学生分享作业成果,互相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物体,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举例说明物体在不同角度的观察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认识和理解物体的三个面(前面、上面、侧面),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利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资源,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让他们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3.讲解物体的观察方法,如旋转、翻转等,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游戏,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还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2 观察物体 看一看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2 观察物体看一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2.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例如用手掌、尺子等测量物体长度。
3.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差异。
4.启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培养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如何正确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2.教学难点:教学如何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用手举起一些物体,例如一张纸、一支笔、一本书等,让学生说出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
2.之后,让学生自己带上一些物体,同样对物体进行观察。
并请学生把物品放在黑板前面或者桌子上方,让全班同学帮助观察,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新概念引入1.重点讲解如何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例如通过手掌的大小、或者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例如把书和铅笔放在一起,对比两者的大小。
3.引导学生比较物体的形状,例如把圆形和方形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 拓展运用1.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些物品,例如用纸片折叠出不同的形状,或者用橡皮泥制作出不同大小的球体等。
2.让学生在制作物品的同时,观察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物体的观察能力。
4. 总结回顾1.重点总结该节课的知识点:如何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并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
2.回顾讨论学生自己制作的物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观察,并写在作业本上。
2.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观察心得和体会,以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
五、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比较物体大小大小手掌形状尺子颜色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并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是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如何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等。
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度占全长的()A.57米B.57C.17D.17米2.在“苹果重量的23相当于橘子的重量”中把()看做单位“1”.A.苹果重量B.橘子重量C.苹果与橘子的重量和3.14本书借给4位小朋友,总有一位小朋友至少可以借到( )本书。
A.14 B.4 C.2 D.14.,,,,…,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
A. B. C. D.5.甲乙两根绳子,甲用去全长的,乙用去米,谁用去得多()?A.甲B.乙C.无法比较6.已知7X = 8Y,那么下面式子成立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看一看(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2013年新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三年级教材中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教科书第一次出现观察物体的内容,教材一方面运用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来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又创设了对学生现有水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次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实质性的发展。
教科书安排和设计了两类层次与水平不同的观察活动:一是实物观察,主要是对一个实物的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想象判断”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二是间接观察物体,让学生经历“观察实物——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观察实物验证”的过程。
实物观察是看图观察的基础,看图观察是实物观察的发展。
本节课教学的是期中的第二个内容:间接观察。
教学目标:经历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间接从物体的上、前、后、侧面观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
三、说教法:
(一)创设情景:
首先,我创设了“观察物体一般从哪些方向开始”的问题情境,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到台上展示实物并演示指出上、下、左、右、前、后面等六个方向,然后老师小结:左右两面又合称为侧面;前面称为正面;后面又可称为背面、反面;从而让学生明确观察物体一般从哪几个方向去观察,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接着课件出示课本例题的主题图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
师鼓励描述准确的学生。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想一想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交流,同桌说一说。
全班汇报。
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第二幅图是奇思从上面观察到的
2、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他说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