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文本分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传奇故事。
故事讲述了烛之武用策略精巧地取得胜利的过程,是一篇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初步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师提供一种教案设计参考。
一、故事情节《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反映战国时期交战历史事件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烛之武,他的家族正位于中原地区的边境,面对来自秦国的入侵。
秦国的将军白起乘胜追击,率领士卒向烛之武的家族进攻。
烛之武应用智慧,设计了诈降的计策,以自己作为人质,放走全部族人的方式,成功地蒙蔽了白起的判断,并在不久后发动狙击,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烛之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非常精彩。
首先,他故意制造一些看似忠诚的举动,取得了白起的信任。
接着,他与族人互相约定,放弃领土而保全族人的安全。
最后,他发动了精密的狙击,成功地耗尽了白起的力量。
这一系列动作都能让读者了解,烛之武是一位深谋远略的智者。
二、人物形象烛之武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让人们了解了战国时期的人物形象。
他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谋略让人印象深刻。
在故事中,他的完美表现让他成为了一个追求智慧的表率,值得读者细致品味。
白起则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作为秦国的将领,色厉内荏,外表英俊,但被烛之武的计策反复哄骗,呈现出了虚张声势的一面。
读者可以从中体现出,领袖除了有高超的武力,也需要有丰富的智慧和能力。
三、寓意意义在故事中,烛之武的策马奔腾和机智应对,反映出人们在战争中求胜的智慧。
这个故事展示的是智慧的力量,让读者深扪其中,思考智者的崇高。
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类是由智慧和努力取得胜利的。
《烛之武退秦师》更强调老少皆宜。
对于学生们来说,定会吸引他们走进这个生动的、富有想象的、寓意深刻的世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原创)——梓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巩固、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2、赏析烛之武的形象。
二、能力目标:培养阅读、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烛之武敢当大任,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
2、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互动探讨法学法:借助工具书自学法、圈点批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不用作战而使敌方屈服,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
一言九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一个人的口才力量真的能抵得上百万之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左传》里的一篇散文《烛之武退秦师》,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介绍《左传》:《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
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二、整体感知:1、读准重点词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亡郑以陪(bèi)邻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2、自由朗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为什么烛之武要退秦师?明确:晋侯、秦伯围郑2、为什么晋侯和秦伯要围攻郑国?明确: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烛之武见到秦伯是怎么说服他的?齐读此段明确:第三自然段4、结果如何?明确:晋军亦去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2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根据文意背诵课文。
4、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学习古人在国难当头时,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3、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1、体会烛之武游说的艺术。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一、导入新课我国自古有句话叫“一夫敌百万之师”这当然不是指匹夫之勇,而是策略、智慧。
刘伯温说过:“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轻摇羽扇的孔明、运筹帷幄的张良,提到他们,我们无不赞叹他们的大智大勇,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我们先来听课文,一篇文言文中哪些字音是要读准的呢?看哪些字词和我们平常的读音不一样贰(èr)汜(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1、教师范背课文要引导学生关注的字音有:缒共阙逢说知多音字通假字生字展示:三类字设计思路: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落实文言中的一部分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字音和字形都是根据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来确定的展示:以意定音以意写形2、学生活动:齐读课文古人读书主张“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所以,在第一环节中大家一定要做到以上几点同学们来读一读(教师点评,从字音和感情上引导)你们觉得在感情上和老师的比较有什么不同?(评价的语言:字正腔圆,平淡,无起伏,无感染力)三、简介背景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掌握若、说、辞、鄙、微、之六个白话词的用法。
2.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并领会其写作特点及烛之武说秦的言语艺术。
3.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段即说秦部分。
教学难点:领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及特点。
教学课型:讲读课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和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题和释题(5分钟)1.标题重点释“退”和“师”两个词,然后理解标题的含义。
2.简介《左传》。
这可让先生本人完成,师只作扼要的补充。
二、展现并简释教学要求。
(5分钟)三、初读全文,处理生字读音,试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4分钟)准绳上计划由教师完成,也可视具体情况抽先生来完成。
四、讲读第一段(10分钟)1.抽生朗读本段,留意生字词读音。
2.讲析本段译释由先生完成,师只作扼要补纠和简要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伏笔手法和语句深意,全段作用。
3.让先生齐读全段。
4.处理练习一当中的第1小题,要求先生试译回答,然后指点先生背诵本段。
五、讲读第二段(15分钟)1.抽生朗读本段,留意生字词读音。
2.讲析本段① 重点讲析三个白话词“若”、“之”、“辞”的用法和人物对话。
② 字词句的理解仍然留意发挥先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完成为主,师纠补为辅。
对要求掌握的三个白话词的用法要板书列于黑板上,对话部分要让先生试作语气练习。
③ 小结的内容包括情节的曲折性、写法的详略和表达的特点。
3.生齐读本段,然后处理相关练习。
4.指点先生背诵本段。
六、指点并检查先生背诵这两段。
(3分钟)七、指点先生预习后面的两段。
(3分钟)方法是读熟和背诵(包括生字词读音的认定)(下课)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5分钟)1.检查前两段的背诵情况及对内容的理解。
2.检查三个白话词的用法。
3.检查三、四段的通读情况。
二、讲读第三段(25分钟)1.讲读重点包括“说”、“鄙”、“之”三个白话词的用法和关键语句的语气及特点。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能熟读或背诵课文,领会一词多义,学习实际应用劝说的艺术。
3、美育目标:品味学习文中有关人物劝说辞令的语言美及文章的结构美。
4、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的先国家之急后个人之忧并勇当大任的爱国精神。
二、1、课时安排:两课时2、学习步骤:听——读——品——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吧?(学生答:看过)剧中主人公是谁呢?(学生答:李云龙)对!李云龙耿直豪爽、勇猛顽强、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亮剑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他能征善战、出奇制胜,立下赫赫战功。
今天我们将要接触另外一位英雄人物,他没有李云龙的能征善战,然而他救了自己的国家。
他没有动一兵一卒,凭的仅仅是自己的三寸之舌。
他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本文的主人公——烛之武。
好,下面我们就学习本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放映课件,第一幅画面是片头画面。
第二幅是《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三)整体感知1、朗读,因声求气,循声得情。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技巧2、请学生读,读出感情。
师作评价。
3、学生读后对文意大致有了了解,选择题形式概括段意。
4、学生选择。
第一段段意概括:(1)、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
(2)、晋、秦围郑(3)、秦、晋围郑答案选2。
因为围郑的起因来自于晋国。
第二段段意概括:(1)、郑伯引咎自责。
(2)、郑伯劝烛之武接受任命(3)、烛之武临危受命。
答案选3。
本文主人公是烛之武。
第三段段意概括:(1)、秦伯撤军。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1、问题式。
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
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
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1、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2、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3、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相关故事背景。
3、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了解《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解说《春秋》)《左传》《公羊传》《谷粱传》三、推进新课该环节主要是疏通情节,在文中寻找关键句,由学生自主完成。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烛之武退秦师》年级高一学期上期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章意思。
2、学习语言艺术,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临危受命,解除国难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叙事技巧。
2、分析语言艺术,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思路讨论英雄,导入新课→朗读文本,梳理词句→诵读理解,理清思路→分析语言,感受形象→扩展升华,交流收获→复读全文,课堂小结。
主要教学方法朗读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讨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资源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朗读音频、 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共一课时一、讨论英雄,导入新课。
讨论英雄导入课题:北京奥运涌现出一大批出色运发动,像仲满、刘子歌、扬秀丽、邹凯、菲尔普斯、弗雷特、博尔特等,他们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同学们对这些英雄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呢?1、他们荣耀而伟大,令人敬仰,让人仰慕。
2、他们在紧要关头,毅然挺身而出,为国争光。
3、他们各个有才华,至少有一技之长。
4、他们都很执着、坚强,为理想不懈地努力。
5、每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部坎坷史。
……奥运英雄是这样,古代英雄也是这样。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就是这样的英雄。
让我们一起走近烛之武,一睹他的英雄风采。
【活动一】谈谈自己对英雄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文本,梳理词句。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疏解词句:1、正音:①单音词:佚、氾、缒、阙、杞、戍。
②异音词: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逢孙、扬孙戍之失其所与,不知无能为也矣2、学生读,师生正音断句。
3、学生自渎课文,提出问题,师生互补解答。
4、师列举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理解翻译: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夫晋,何厌之有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活动二】师生互动,梳理词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
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
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
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①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②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历史文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哲学内涵。
在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与研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该文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本文将针对高一历史必修一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为大家分享一下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背景《烛之武退秦师》是《史记》中的一篇篇目,作者是大历史家司马迁。
该篇历史文献记载了公元前218年,秦将王翦率军攻打赵国的数个城池,最终因一个烛光和赵国将领武安国的欺骗而被退回。
该篇篇目在史书中的位置较为重要,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在高一历史必修一学习中,该篇篇目通常是在第二章《两周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中作为文化内涵的学习内容,其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思想。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与研究,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进而理解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对爱国主义和珍惜文化遗产的思考。
三、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文献史料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文献史料及其价值。
2. 学生阅读篇目及其相关注释,理解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历史关系,掌握篇目的基本内容。
3. 学生分组讨论篇目,重点关注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涵。
4. 教师对篇目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引领学生通过文本展开思考,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价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素养。
5. 学生自由发挥,先后以课堂演讲、文艺汇演和创作展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四、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篇目去探究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2. 学生分组或单独发挥,通过讨论或者研究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精选8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生朗读预习→师范读→生朗读梳理→师引导生朗读赏析→生朗读巩固→引导生朗读背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梳通文章。
一、导入历史背景: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
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
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
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
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
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
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二、课文学习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诵读课文。
(注意字音、停顿。
)3、生齐读课文。
(师点拨字音、停顿。
)4、生结合课文注释初步梳理课文。
(边轻声朗读,边梳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在诵读中理解赏析课文。
(前2段)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整体感知1、生概述本文的故事。
(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师引导大家概述)2、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各段段落大意。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理解并学习烛之武的论辩艺术。
3、学习作者的叙事艺术。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清文章的脉络。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烛之武的论辩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板书安排: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围郑烛之武临危受命许之示之以弱退晓之以害大智大勇(形象)烛之武说服秦伯动之以利挑之以隙郑国转危为安写作特点:伏笔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一、诵读课文,复习文言知识。
1、泛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注意字音、停顿)3、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纠正读音、停顿)4、教师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进一步熟悉课文。
二、知识点导入昨天,同学们已经跟着我把《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梳理了一遍,上节课我们已经明确学习古文的意义何在,那就是:1、学语言:中国的古代典籍是我们古老文化的载体,要想将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就要更好地读古书,学习古代汉语。
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障碍,常常也是因为不懂其中一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因此,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2、学智慧:当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一位老翁竟能以言辞退却敌兵,战争的风云消弭于无形,干戈化为玉帛。
这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之外是无法办到的。
这样的智慧应当是我们学习古文的精神精髓。
3、学写作:大家看这篇课文,不足600字的短文,却将战事、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情节曲折、层次井然,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写作的地方。
那么,明确了这三个学习古文的目的之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春秋时代,去感受古人的风采!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之一。
作为一位中学历史老师,我们需要学生掌握这段历史,教授这一段历史时,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内容:事件背景、烛之武的突袭、秦国的失败、历史意义。
事件背景公元前260年左右,秦国进攻晋国,晋国为自保,派遣3位将领,分别率领大军,向秦国进攻。
烛之武是其中一位将领,率领的是1万多人的军队。
烛之武的突袭烛之武的部队在搜寻补给时,意外发现秦国将领范雎母亲都留在此地,并得知秦军的防备虽然森严,但大都集中在黄河北岸,陇山西麓的防御策略相对较差。
烛之武抓住这个机会,派遣了几名间谍在夜里放下小纸条引导出秦军的时辰和活动目标,然后亲自带领人马,趁着雾气弥漫,苦行三夜穿越陇山,突袭了秦国后方的镇守城池。
秦军的抵抗力量非常薄弱,部队很快就被攻占,并俘虏了数千名秦军士兵。
秦国的失败一旦烛之武攻占秦国的营寨,秦国的军队就沦为被动的反击者。
烛之武率领的晋国军队以非常小的伤亡负于秦军,却掌底全胜。
秦国军队失利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太过强调对黄河北岸的保护,而对陇山西麓的防御疏于警惕。
此次战役,是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立下「穿山示异」,再现后世的兔起鹘留名。
历史意义此次战役的胜利对于战争的结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他们之后的战争,使中国文化与学问得以传承,秦朝最终灭亡。
烛之武洞悉了秦国军队的破绽,发动了攻击,赢得了战争。
他的突袭行动,是场成功而高效的战役。
此外,“烛之武退秦师”,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取得了相当持久和深远的战斗,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小视。
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方法与策略。
1.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可以给学生一些进阶的材料,鼓励他们创新思维,进行深度探究,了解烛之武的历史背景。
2.通过互动式的指导,探讨战斗的相关内容。
高中人教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1、问题式。
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
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
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2. 教学重点/难点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预习要求1、给生字注音2、能流畅地诵读课文(第一教时)二:导入新课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三:检查预习1、注音贰、汜、佚、缒、说、戍、敝、共、逢、阙2、填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末年所著,由于它是对史书《》所作的传注,所以又称《》,初中我们曾学过其中的《》,出自其中的成语有。
四:诵读课文1、老师范读2、学生齐读3、自由诵读五:解释字词1、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3、师必退4、今急而求子5、夜缒而出6、朝济而夕设版焉7、既东封郑 8、因人之力而敝之9、失其所与 10、亦去之六:翻译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2、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七:自主研读先自己对照注释研读课文,对难解之处相互讨论,然后集中提问,老师解疑。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八:理解课文(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一到两遍)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提示小结: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埋下了伏笔。
人教版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高一《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6【教学目的】1、了解《左传》常识,在文中揣摩其特色2、理顺课文思路,有感情地熟读、背诵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和郑伯)4、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烛之武的说服艺术【教学方法】读议讲练法,在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在其中点拨、总结,最后以一定练习巩固【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相关背景2、认识《左传》3、整体感知,研读故事的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春秋五霸”谈到大小诸侯间的“春秋无义战”。
晋文公、秦穆公结成军事同盟,联合攻打郑国,大军压境,郑国会有什么反应呢?不能束手就擒,在这个紧要关头,英雄出现了,他是谁呢?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依据题目了解故事梗概。
讨论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说服秦君,免去一场战祸。
(结合秦晋围郑的相关背景)三、《左传》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所着。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以记事为纲,时间为序,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后人评:文字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以前学过的有散文《曹刿论战》。
四、老师范读,学生自主解决字音、断句。
函(hán)泛(fàn)佚(yì)缒(zhuì)阙(quē)朝(zhāo)逢(páng)杞(q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五、请一学生读(字音、断句)六、学生齐读(把握感情,疏通思路)七、第一自然段1、诵读提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语速较慢,晋/军/函陵,秦/军/泛南(齐读)2、用原话回答秦晋围郑的原因明确:无礼于晋,且贰于楚3、秦晋围郑,郑国的形势怎样?明确:危在旦夕,国运悬于一线(找一学生读)八、第二自然段1、诵读提示:“国危矣”读出心情沉重之感。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第
第 2 页
第 3 页
五、课文分析
(一)退师原因
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明确: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这节课我们对先秦的历史散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初步接触了课文内容,知道郑国的国家命运危在旦夕,郑国到底能不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呢?又是如何脱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细分解。
(二)退者出场
1.朗读第二段,结合语境准确把握人物身份,体会文言文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学生自己谈应该如何读)。
2.人物出场
a:佚之狐你们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明确:关心国事的大臣,对烛之武外交才能的信任,实为慧眼识才的伯乐。
B:他的一番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同时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佚之狐的一番话即是从侧面刻画出了烛之武之大智。
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犹如文天祥,国难当头非他莫属之感。
c:郑伯在他的语言中,你们品味一下,他是怎样国君?
明确:一位敢于自责的国君,情真意切,有风度,故烛之武许之。
d:烛之武为什么要推辞,为什么要发一番牢骚?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2、学科素养:通过分析文章中烛之武的论辩,赏析、品鉴烛之武形象。
3、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4、必备知识:学习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如何说服秦军退兵教学难点:烛之武说服秦军退兵的语言艺术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教师点拨法、小组讨论法课前预习设计: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上次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本文的文意,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本文的标题:《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落在“退”字上,那么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是“怎么退”的?结果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
学生:勾画原文。
教师:具体阐释。
原文: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具体事件:一是晋文公当年流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是公元前632 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一)思考探究学生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烛之武,要劝退秦师,你会说些什么呢?教师:巡查点拨。
(二)烛之武层层深入,劝退秦师1、摆明立场,为秦着想。
原文: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越晋难治,亡郑利晋,存郑利秦。
原文: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晋人无信,晋人无厌。
原文: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继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四、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秦国不仅撤军,还派军守卫郑国。
五、板书设计:烛原因摆明立场,为秦着想。
之武过程越晋难治,亡郑利晋,存郑利秦。
退秦晋人无信,晋人无厌师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秦、晋围郑形势图
五、课文分析
(一)退师原因
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
明确: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这节课我们对先秦的历史散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初步接触了课文内容,知道郑国的国家命运危在旦夕,郑国到底能不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呢?又是如何脱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细分解。
(二)退者出场
1.朗读第二段,结合语境准确把握人物身份,体会文言文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学生自己谈应该如何读)。
2.人物出场
a:佚之狐你们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明确:关心国事的大臣,对烛之武外交才能的信任,实为慧眼识才的伯乐。
B:他的一番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同时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佚之狐的一番话即是从侧面刻画出了烛之武之大智。
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犹如文天祥,国难当头非他莫属之感。
c:郑伯在他的语言中,你们品味一下,他是怎样国君?
明确:一位敢于自责的国君,情真意切,有风度,故烛之武许之。
d:烛之武为什么要推辞,为什么要发一番牢骚?
第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