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次完整入侵
DPtech 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统安装手册(规格型号)v1.3
DPtech 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统安装手册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通过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代理商购买产品的用户,请直接与销售代理商联系;直接向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产品的用户,可直接与公司联系。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通和路68号中财大厦6层邮编:310052声明Copyright2009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手册内容有可能变更。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的情况下对本手册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尽全力在本手册中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是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并不确保手册内容完全没有错误,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也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目录第1章产品介绍11.1产品概述1 1.2产品型号及规格介绍1 1.3前后面板介绍4 1.3.1IPS2000-MC-N产品外观4 1.3.2IPS2000-ME-N产品外观6 1.3.3IPS2000-GA-N产品外观8 1.3.4IPS2000-TS-N产品外观11 1.3.5IPS2000-GA-E产品外观13 1.3.6IPS2000-TM-E产品外观16 1.4端口介绍19 1.4.1C ONSOLE口19 1.4.210/100/1000B ASE-T以太网电接口20 1.4.3SFP口21 1.5产品组件24 1.5.1处理器及存储器24 1.5.2各类接口24第2章安装前的准备12.1通用安全注意事项1 2.2检查安装场所1 2.2.1温度/湿度要求1 2.2.2洁净度要求2 2.2.3防静电要求2 2.2.4抗干扰要求3 2.2.5防雷击要求3 2.2.6接地要求3 2.2.7布线要求3 2.3安装工具第3章设备安装13.1安装前的确认1 3.2安装流程2 3.3安装设备到指定位置2 3.3.1安装设备到工作台3 3.3.2安装设备到19英寸机柜4 3.4连接接地线5 3.5连接接口线缆6 3.5.1连接配置口线缆6 3.5.2连接网络管理口6 3.5.3连接业务口7 3.6连接电源线7 3.7安装后检查7第4章设备启动及软件升级14.1设备启动1 4.1.1搭建配置环境1 4.1.2设备上电4 4.1.3启动过程5 4.2W EB默认登录方式6第5章常见问题处理15.1电源系统问题故障处理1 5.2设备故障处理1图形目录图1-1IPS2000-MC-N前视图4图1-2IPS2000-MC-N前面板指示灯6图1-3IPS2000-MC-N后视图6图1-4IPS2000-ME-N前视图7图1-5IPS2000-ME-N前面板指示灯8图1-6IPS2000-ME-N后视图8图1-7IPS2000-GA-N前视图9图1-8IPS2000-GA-N前面板指示灯10图1-9IPS2000-GA-N后视图10图1-10IPS2000-TS-N前视图11图1-11IPS2000-TS-N前面板指示灯13图1-12IPS2000-TS-N后视图13图1-13IPS2000-GA-E前视图14图1-14IPS2000-GA-E前面板指示灯15图1-15IPS2000-GA-E后视图15图1-16IPS2000-TM-E前视图17图1-17IPS2000-TM-E前面板指示灯19图1-18IPS2000-TM-E后视图19图1-19RJ45水晶头外观21图1-20以太网电缆的示意图21图1-21LC型连接器外观23图1-22SC型连接器外观23图1-23光模块示意图23图1-24IPS2000-MC-N以太网接口25图1-25IPS2000-ME-N以太网接口25图1-26IPS2000-GA-N以太网接口25图1-27IPS2000-TS-N以太网接口27图1-28IPS2000-TM-E以太网接口28图3-1设备安装流程2图3-2安装设备于工作台4图3-3安装挂耳4图3-4安装设备到机柜(为清晰起见省略了机柜)4图3-5固定设备图3-6连接接地线示意图图3-7连接保护地线到接地排6图4-1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示意图1图4-2超级终端连接描述界面1图4-3超级终端连接使用串口设置2图4-4串口参数设置3图4-5超级终端窗口3图4-6终端类型设置4图4-7Web网管登录页面7表格目录表1-1Console口属性表19表1-2千兆以太网电接口属性表:20表1-3千兆以太网光接口属性21表2-1机房温度/湿度要求1表2-2机房灰尘含量要求2表2-3机房有害气体限值2表4-1设置串接口属性2第1章产品介绍1.1产品概述DPtech IPS2000系列IP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入侵防御系统)产品是DPtech 公司面向企业、行业、电信开发的新一代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网络安全理论与时间-教案-第4讲入侵检测系统-20180531
金陵科技学院教案【教学单元首页】第 1 次课授课学时 4 教案完成时间: 2018.2授课内容内容备注1入侵检测概述1.1入侵检测的主要作用:(1)检测和记录网络中的攻击事件,阻断攻击行为,防止入侵事件的发生。
(2)检测其他未授权操作或安全违规行为。
(3)统计分析黑客在攻击前的探测行为,管理员发出警报。
(4)报告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
(5)提供有关攻击的详细信息,帮助管理员诊断和修补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弱点。
(6)在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中部署入侵检测系统,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质量。
1.2入侵检测的定义:(1)入侵检测:不仅包括攻击者非法取得系统的控制权的行为也包括他们对系统漏洞信息的收集,并由此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行为。
(2)入侵检测系统:所有能够执行入侵检测任务和实现入侵检测功能的系统都称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DS)。
包括软件系统或软、硬件结合的系统。
1.3入侵检测系统模型(1)数据收集器:探测器,主要负责收集数据,包括网络协议数据包、系统日志文件、系统调用记录等。
(2)检测器:分析和检测入侵的任务并向控制器发出警报信号。
(3)知识库:为检测器和控制器提供必需的数据信息支持。
(4)控制器:根据警报信号人工或自动地对入侵行为做出响应。
1.4 IDS的主要功能:(1)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2)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2.2基于异常检测原理的入侵检测方法:(1)统计异常检测方法(较成熟)(2)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较成熟)(3)基于贝叶斯网络异常检测方法(理论研究阶段)(4)基于贝叶斯推理异常检测方法(理论研究阶段)(5)基于模式预测异常检测方法(理论研究阶段)2.3基于误用检测原理的入侵检测方法:(1)基于条件的概率误用检测方法(2)基于专家系统误用检测方法(3)基于状态迁移分析误用检测方法(4)基于键盘监控误用检测方法(5)基于模型误用检测方法优点:准确地检测已知的入侵行为。
Linux系统安全:纵深防御、安全扫描与入侵检测_札记
《Linux系统安全:纵深防御、安全扫描与入侵检测》阅读笔记目录一、Linux系统安全概述 (2)1.1 Linux系统的重要性 (3)1.2 Linux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4)1.3 Linux系统安全的挑战与对策 (5)二、纵深防御 (7)2.1 多层次防御架构 (9)2.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 (10)2.3 防火墙与安全策略 (12)2.4 定期更新与补丁管理 (13)2.5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14)三、安全扫描 (16)3.1 系统漏洞扫描 (17)3.2 应用程序扫描 (18)3.3 网络安全扫描 (19)3.4 威胁情报与风险分析 (20)四、入侵检测 (22)4.1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工作原理 (24)4.2 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工作原理 (25)4.3 入侵检测与防御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26)4.4 分布式入侵检测与响应系统 (28)五、案例分析 (29)5.1 某公司Linux系统攻击案例分析 (30)5.2 某企业Linux系统安全漏洞修复案例 (32)六、总结与展望 (33)6.1 本书小结 (34)6.2 Linux系统安全未来发展趋势 (35)一、Linux系统安全概述在信息化时代,随着Linux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
Linux系统安全是保障数据安全、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都需要重视Linux系统的安全防护,避免数据泄露、系统被攻击等安全风险。
Linux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恶意攻击、病毒入侵、漏洞利用等。
恶意攻击者可能通过网络攻击手段获取系统权限,进而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正常运行。
病毒入侵则可能通过伪装成合法软件,悄无声息地感染用户系统,导致数据损坏或泄露。
软件漏洞也是攻击者常常利用的手段,他们可能利用未修复的漏洞侵入系统。
为了保障Linux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即每个用户和程序只拥有执行其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
入侵检测技术
1.2 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
用专家系统对入侵进行检测,经常是针对有特征的 入侵行为。规则,即是知识,不同的系统与设置具 有不同的规则,且规则之间往往无通用性。专家系 统的建立依赖于知识库的完备性,知识库的完备性 以取决于审计记录的完备性与实时性。入侵的特征 抽取与表达,是入侵检测专家系统的关键。在系统 实现中,将有关入侵的知识转化为if-then结构,条 件部分为入侵特征,then部分是系统防范措施。运 用专家系统防范有特征入侵行为的有效性完全取决 于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完备性。
由于嗅探技术的限制,网络节点入侵检测仅仅能分析目 的地址是主机地址的包,但是由于网络节点入侵检测的 特性,当网络使用的是一个高速通信网络、加密网络或 者使用了交换式设备,网络节点入侵检测仍然能对所有 的子网进行检测。网络节点入侵检测的优势在于,能有 效的抵御针对特定主机的基于包的攻击。
1.3 常用的入侵检测方法 入侵检测系统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特征测、统 计检测与专家系统。据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 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报告,国内 送检的入侵检测产品中95%是属于使用入侵 模式匹配的特征检测产品,其他5%是采用 概率统计的统计检测产品与基于日志的专家 知识库型产品。
1.什么是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 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 或异常现象的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 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系统。入侵和滥用都 是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入侵序幕和尾声
对一个入门的网络安全学习者而言,入侵一台网络主机并非难事!但是要做好一次入侵,重要的除了成功有效的进入对方的主机以外,作为一个考虑问题全面的学习者,我们更不能忽略一次完整的入侵中必要的两个重要部分,那就是“序幕”和“尾声”!!!!什么是入侵的序幕和尾声呢?大家都应该知道,在获得IP地址和正式入侵这两步之间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扫描分析(现在很多软件都已经做到了傻瓜式的扫描分析,对此,冰血不反对,但是也不乐观)!这就是入侵的序幕:)而尾声又是什么呢?当你成功完成一次入侵的时候,随后一步是什么呢?清理你留下的足迹?对!!这就是尾声!今天冰血封情就来给广大的和我一样的菜鸟介绍一下如何手工完成入侵的“序幕”和“尾声”……当我们入侵之前,扫描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些端口,如WEB服务器常开的80,FTP服务器常开的21……作为菜鸟一族,如何从这样打包的系统中取得你所需要的信息,来尽量为你的下一步提供方便,就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如果你实在不关注也没办法,呵呵!)但是经常有很多朋友很忽视序幕和尾声,但是的确他们很重要!接下来,冰血就和大家先一同讨论入侵前的主机信息获取:首先来看看,使用PING来获取主机的相关信息!一、PING命令可是咱们兄弟最喜欢用的命令了,一般知道主机的域名,通常用来查看IP……那PING是如何用来刺探主机信息的呢?我们可以通过PING命令的TTL值来判断一个菜鸟管理员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但是,如果是高手,自然就没戏了,因为TTL值是可以修改的,以前冰血发表过一篇相关主题:)二、TELNET命令,这个用处就大拉……当你扫描到对方的开放端口的后,可以使用TELNET 来尝试对相应的端口进行连接,会有惊喜的发现:1、端口80开放那么在命令行下键入telnet XXX.XXX.XXX.XXX 80,回车后会跳出个TELNET的框,然后回车几次,但是要慢,就可以看见主机相关信息,但是,最多不过类似以下:HTTP/1.1 200 OK Server: Microsoft-IIS/5.0 Date: Sat, 12 Apr 2003 11:45:25 GMT Content-Length: 31218 Content-Type: text/html Expires: Sat, 12 Apr 2003 11:44:25 GMT Set-Cookie: ASPSESSIONIDGGGQQLRQ=CHBMFCPDNOAMCILKIBINPLIA; path=/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nection: close Proxy-Connection: close在这里已经暴露了对方的IIS版本等重要信息啊……2、端口21开放telnet 21Trying XXX.XXX.XXX.XXX......Connected to Escape characteris'^]'220 ftp1FTPServer(UNIX®SystemVReleaseX.0) readySYST215UNIXType:L8Version:SUNOS看看这一次,告诉了我们系统的类型,后面我们可以使用SYST,又知道了更加多的信息:)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三、SNMP这里该提到SNMP系统信息刺探了!真的是个重要又好的东西:)SNMP是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提出的基于TCP/IP的网络管理协议,现在已经被其它协议实现,如IPX/SPX,DECNET以及Appletalk等,成为网络管理方面事实上的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实用技术课件完整版
图1-3 入侵报警系统拓扑图 图1-4 智能报警实训装置
1.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 (1)探测器。探测器是对入侵或企图入侵行为进行探测做出响应并产生报警状 态的装置,图1-5所示为常见的探测器。 为了适应不同场所、不同环境、不同地点的探测要求,在系统的前端需要安装 一定数量的各种类型的探测器,负责监视保护区域现场的任何入侵活动。
1.1.2 入侵报警系统的基本概念
图1-1 入侵报警系统示意图
入侵报警系统是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应能根据建筑物的安全技术防范管
理的需要,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行为,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和报警,
并具有报警复核的功能。
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中定义: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西元科技园四周建设有2.5 m高的栏杆式围墙,栏杆间距不大于110 mm,每隔4 m 安装有围墙灯,夜间常开。东边和北边围墙与其他公司共用,西边围墙外是宽度为30 m的草堂八路,南边围墙外是宽度为30 m的秦岭四路。西元科技园设计有两个大门, 西大门宽度为6 m,设计为大型货车出入,平时关闭,车辆出入时开门。南大门宽度 13.6 m,设计为园区主入口和人行通道。
图1-16所示为无线制组建模式,图1-17所示为无线模式的典型应用案例。
图1-16 无线制组建模式 图1-17 无线模式的典型应用案例
4.公共网络模式 公共网络模式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网络进行连接,包括局域网、广域网、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电力传输网等现有的或者将来发展的公共传输网络,如图1-18所示。 基于公共网络时应当考虑报警优先原则,同时具有网络安全措施,适用于大型的、 级联式的入侵报警系统。图1-19所示为公共网络模式的典型应用案例。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与方法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与方法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入侵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威胁。
黑客利用漏洞攻击网络系统,获取敏感信息,破坏数据完整性,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概述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通过监控网络流量,识别和预防恶意行为来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阻止入侵,减少安全漏洞的利用。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一般分为两大类: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和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
二、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技术与方法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通过事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模式来识别入侵行为。
这些规则和模式是根据过去的入侵行为总结而来的,因此对于已知的入侵行为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其中,常见的技术包括:1.1 签名检测签名检测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检测方法,通过事先定义好的特征规则集合,来比对网络流量中的特征,以判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
该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但对于未知的入侵行为难以进行识别。
1.2 统计检测统计检测是一种基于概率模型的检测方法,通过统计分析网络流量的特征,识别异常行为。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但对于少量样本数据的识别效果较差。
1.3 自适应规则检测自适应规则检测是一种结合了签名检测和统计检测优点的方法。
它通过动态更新规则库,灵活适应不同的入侵行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未知的入侵行为。
三、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技术与方法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通过建立正常行为模型,识别与之不符的异常行为,以判断是否存在入侵。
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建立正常行为的统计模型,对比实际行为与模型的差异性。
常见的技术包括:2.1 基于统计的异常检测基于统计的异常检测方法是通过统计分析网络流量的特征,建立正常行为的统计模型,当实际行为与模型的差异性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判定为异常行为。
2.2 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是通过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学习网络流量的正常行为,然后根据实际行为与模型的差异性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摘要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概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重要性,介绍了其分类,并对其规划的建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入侵检测;重要性;分类;规则建立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分析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2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这些功能是通过它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的:一是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二是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三是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四是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五是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六是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对一个成功的入侵检测系统来讲,它不但可使系统管理员随时了解网络系统(包括程序、文件和硬件设备等)的任何变更,还能给网络安全策略的制订提供指南。
且它管理、配置简单,从而使非专业人员非常容易地获得网络安全。
此外,入侵检测的规模还应根据网络威胁、系统构造和安全需求的改变而改变。
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入侵后,会及时做出响应,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事件和报警等。
1入侵检测系统(IDS)的重要性1.1应用IDS的原因提到网络安全,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防火墙。
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网络日趋复杂,传统防火墙暴露出来的不足和弱点促进人们对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一是传统的防火墙在工作时,入侵者可以找到防火墙滋生可能敞开的后门;二是防火墙不能阻止来自内部的攻击,通过调查发现,50%的攻击都来自内部,对于企业内部心怀不满的员工来说,防火墙形同虚设;三是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的能力,而这一点,对于现在层出不穷的攻击技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四是防火墙对病毒也束手无策。
入侵检测技术
作者
唐正军,现在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篇,出版网络安全相关技术著作3部,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儿863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多项。同时,申请技术专利和软件版权各1项。
(2)误用检测模型(MisuseDetection):检测与已知的不可接受行为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果可以定义所有的不可接受行为,那么每种能够与之匹配的行为都会引起告警。收集非正常操作的行为特征,建立相关的特征库,当监测的用户或系统行为与库中的记录相匹配时,系统就认为这种行为是入侵。这种检测模型误报率低、漏报率高。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地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特征库必须不断更新。
(2)信息分析: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被送到检测引擎,检测引擎驻留在传感器中,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当检测到某种误用模式时,产生一个告警并发送给控制台。
(3)结果处理:控制台按照告警产生预先定义的响应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是重新配置路由器或防火墙、终止进程、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也可以只是简单的告警。
对象划分
基于主机:系统分析的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事件日志、应用程序的事件日志、系统调用、端口调用和安全审计记录。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主机系统。是由代理(agent)来实现的,代理是运行在目标主机上的小的可执行程序,它们与命令控制台(console)通信。
基于网络:系统分析的数据是网络上的数据包。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由遍及网络的传感器(sensor)组成,传感器是一台将以太网卡置于混杂模式的计算机,用于嗅探网络上的数据包。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与原因分析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与原因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
这一事件不仅对中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标志着日本对亚洲欲望的开始。
为了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际背景1.1 战略需求——控制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战略要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对日本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重大。
日本希望通过占领东北地区来实现控制中国北部和远东地区的目标。
1.2 帝国主义竞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在20世纪初,列强之间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剧。
日本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渴望通过对中国的侵略来满足其资源需求和国家荣誉感。
此外,日本还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建立,以确保其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
1.3 国际政治形势变化——日本对中国的挑衅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美国制定了《斯特姆记忆书》,宣布将对日本的侵华行为实施制裁。
然而,日本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同样不断升级,例如日本幕僚长本庄炽发动了“弹圧外交”、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
二、国内背景2.1 内部分裂和腐败——国家权力空缺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正面临着内部分裂和政治腐败的问题。
北洋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导致国家权力的分散,使得中国无力应对日本的侵略行为。
2.2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失败中国政府未能有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中华民国内部各派系的斗争削弱了国家的实力,给了日本机会以武力控制中国东北地区。
2.3 军事实力薄弱——无力抵抗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薄弱。
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军事装备和战略规划,面对日本的入侵几乎没有抵抗力。
这使得日本入侵中国东北事实上得以顺利进行。
三、具体原因和事件3.1 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伪满洲国建立1931年,日本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东北地区建立,旨在进一步侵略中国。
而九一八事变则是日本关东军以“守株待兔”的方式制造的借口,用来正式占领东北地区。
第1章 入侵检测技术简介
第2章 入侵检测的相关概念
2.1 入侵的定义 2.2 什么是入侵检测 2.3 入侵检测与P2DR 模型
2.1 入侵的定义
通常,计算机安全的3个基本目标是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安全的计 算机系统应该实现上述3个目标,即保 护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不被非授权访问、 修改和拒绝服务攻击。
任何潜在的危害系统安全状况的事件和情况都可称 为“威胁”。Anderson在其1980年的技术报告中, 建立了关于威胁的早期模型,并按照威胁的来源, 分为如下3类。 ⑴ 外部入侵者: 系统的非授权用户。 ⑵ 内部入侵者: 超越合法权限的系统授权用户。 其中,又可分为“伪装者”和“秘密活动者”。 ⑶ 违法者: 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非法活动的合法 用户。
入侵检测系统部署方式
检测器部署位置
放在边界防火墙之内
放在边界防火墙之外 放在主要的网络中枢
放在一些安全级别需求高的子网
检测器部署示意图
三
部
Internet
署
部署二
部 署 一
NIDS的位置必须要看到所有数据包
部 署 四
1.2 入侵检测基本模型的建立
1987年, Denning发表了入侵检测领域内的经典论 文《入侵检测模型》。这篇文献正式启动了入侵检 测领域内的研究工作, 被公认为是IDS领域的又一篇 开山之作。 Denning提出的统计分析模型在早期研发的入侵 检测专家系统(IDES)中得到较好的实现。IDES系 统主要采纳了Anderson的技术报告中所给出的检测 建议,但是,Denning的论文中还包括了其他检测 模型。
第1章 入侵检测技术的历史
1.1 主机审计——入侵检测的起点 1.2 入侵检测基本模型的建立 1.3 技术发展的历程
入侵报警 系统
1.3.2 总线制 (串行信号)
总线的类型
单路 开环式 双路
星型 树型 闭环式(用的少)
28
1.3.3 公共网络(有线方式)
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 /或网络传输接人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之间
采用公共网络相连。公共网络可以是有线
网络,也可以是有线一无线一有线网络 电话线网 数据线网 电力线网 有线电视 计算机网络
控制器物理接口的不同可区分探测器地址; 不易受干扰; 抗破坏能力强。
22
1.3.2 总线制 (串行信号)
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 通过其相应的编址模块与报 警控制主机之间采用报警 总线(专线)相连
23
1.3.2 总线制(串行信号)
2 44 2
2 44 2
2 44 2
2
2 44 2
24
1.3.2 总线制(串行信号)
入侵报警系统
总目录
1.1 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 1.2 入侵报警系统的组成 1.3 入侵报警系统的类型 1.4 入侵报警系统的作用 1.5 IAS的性能要求与标准规范 1.6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案例分析---家庭防盗报警系统设计
2
1.1 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
入侵报警系统(IAS) ————(Intruder alarm system)
29
1.3.3 公共网络(有线方式)
借电话线:适于远距离报警联网、优先于电话信号、一般安全 场所
30
1.3.4 无线入侵报警系统
31
1.3.4 无线入侵报警系统
32
1)特点: 施工简单;使用范围可大可小;安全性不高; 2)频率 专用:全国无线电委员会分配
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分配给无线报警系统所使用 的专用无线电频率如下:
1.3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
1.3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信息安全技术是⼀门综合的学科,它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络内信息的保护⽅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
⼀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络安全技术以及应⽤安全技术组成。
1.3.1 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在整个计算机⽹络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计算机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的内涵是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灾、⽕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为导致的破坏。
包含的主要内容为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
(1)环境安全。
计算机⽹络通信系统的运⾏环境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实施,应具备消防报警、安全照明、不间断供电、温湿度控制系统和防盗报警,以保护系统免受⽔、⽕、有害⽓体、地震、静电的危害。
(2)设备安全。
要保证硬件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的⼯作状态,建⽴健全使⽤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备运⾏⽇志。
同时要注意保护存储介质的安全性,包括存储介质⾃⾝和数据的安全。
存储介质本⾝的安全主要是安全保管、防盗、防毁和防霉;数据安全是指防⽌数据被⾮法复制和⾮法销毁,关于存储与数据安全这⼀问题将在下⼀章具体介绍和解决。
(3)电源系统安全。
电源是所有电⼦设备正常⼯作的能量源,在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电源安全主要包括电⼒能源供应、输电线路安全、保持电源的稳定性等。
(4)通信线路安全。
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的装置安装要稳固牢靠,具有⼀定对抗⾃然因素和⼈为因素破坏的能⼒。
包括防⽌电磁信息的泄露、线路截获以及抗电磁⼲扰。
1.3.2 基础安全技术随着计算机⽹络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密码学的应⽤也随之扩⼤。
数字签名、⾝份鉴别等都是由密码学派⽣出来的新技术和应⽤。
密码技术(基础安全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技术。
密码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得到应⽤,但仅限于外交和军事等重要领域。
网络安全之网络攻防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早已普及,计算机网络体系也逐渐壮大。
现如今,它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办公还是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它都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
也正因为如此,随之而来的网络攻击和入侵事件与日俱增,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网络世界中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篇文主要介绍常见的网络入侵方法以及防火墙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关键词:网络;安全;病毒;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目录第一节引言 (4)第二节网络安全的概述2.1 网络安全的基础定义 (4)2.2 网络安全的主要特性 (4)2.3 网络安全的简要分析 (4)第三节网络安全的攻防3.1网络攻击的概念 (5)3.2网络入侵技术 (6)3.3网络攻击技术 (8)3.4网络安全防范与安全监测 (10)第四节入侵检测系统4.1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11)4.2入侵检测系统的类型 (11)4.3入侵检测技术 (11)4.4入侵检测的步骤 (11)第五节常见的网络安全厂商 (13)第六节网络安全发展状态 (14)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6)第一节引言随着国民经济对信息网络和系统的依赖性增强,网络安全成为关系经济平稳运行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重要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多使用国外的技术和产品,这些技术和产品的漏洞不可控,使网络和系统更容易收到攻击,致使敏感信息泄露、系统停运等重大安全事件多发,安全状况堪忧。
所以对更多的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信息,做好网络安全的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节网络安全的概述2.1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入侵检测习题标准答案
入侵检测习题答案————————————————————————————————作者:————————————————————————————————日期:2第一章习题答案1.1 从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方面描述计算机安全的内容.答:计算机安全的内容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
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
逻辑安全指计算机中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它存在于信息系统中从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存贮直至信息的应用这一全部过程,主要包括软件的安全、数据的安全和运行的安全。
软件的安全是保护各种软件及其文档不被任意篡改、失效和非法复制,数据安全是保护所存贮的数据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修改,运行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能连续正确地运行。
1.2 安全的计算机系统的特征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答: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可以信赖的按照期望的方式运行的系统,它必须能够保护整个系统使其免受任何形式的入侵。
它一般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机密性是指数据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也不会被非授权用户使用,只有合法的授权用户才能对机密的或受限的数据进行存取。
●完整性(Integrity):完整性是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被改变。
也就是说,完整性要求保持系统中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护数据不受破坏或者被篡改。
●可用性(Availability):计算机资源和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在系统合法用户需要使用时,必须是可用的。
即对授权用户,系统应尽量避免系统资源被耗尽或服务被拒绝的情况出现。
●可控性(Controliability):可控性是指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对信息的访问、传播以及具体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同时它还要求系统审计针对信息的访问,当计算机中的泄密现象被检测出后,计算机的安全系统必须能够保存足够的信息以追踪和识别入侵攻击者,入侵者对此不能够抵赖。
网络安全试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试题及答案网络安全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则1.1 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安全措施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干扰的一种状态。
1.2 网络攻击的分类1.2.1 主动攻击:攻击者通过发送恶意代码或攻击请求来进攻目标网络系统。
1.2.2 被动攻击:攻击者通过监听网络通信或分析数据包来获取目标网络系统的敏感信息。
1.2.3 多层次攻击:攻击者通过在多个网络层次中进行攻击,加大攻击难度和成功率。
1.3 网络安全的原则1.3.1 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披露。
1.3.2 完整性: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修改。
1.3.3 可用性:确保网络系统和数据随时可用。
1.3.4 不可抵赖性:防止发送方否认发送消息或进行操作。
第二章:网络安全风险与防范2.1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2.1.1 资产评估:确定网络系统中的重要资产和敏感数据。
2.1.2 威胁评估:评估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和攻击方式。
2.1.3 漏洞评估:检测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2.1.4 风险评估:结合资产、威胁和漏洞评估结果,评估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2.2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2.2.1 认证和授权: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来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
2.2.2 加密技术:使用加密算法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2.3 防火墙:设置网络边界防火墙,限制网络流量和防范入侵。
2.2.4 安全审计:对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日志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
2.2.5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供员工网络安全培训和建立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风险。
第三章:网络安全技术3.1 入侵检测与防御3.1.1 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来检测和报警入侵行为。
3.1.2 入侵防御系统(IPS):在入侵检测的基础上,自动进行防御措施,如封堵攻击来源。
3.2 漏洞扫描与补丁管理3.2.1 漏洞扫描工具:扫描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一方面极力维护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使之成为控制近代中国社会的支柱;另一方面则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给予打击。
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及对中国的残酷掠夺,严重摧残和压榨了近代中国人民。
毛泽东曾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1[资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有两重作用,即破坏性作用和某种程度的建设性作用,而主要的、根本的是破坏性作用。
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掠夺是中国经济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文明遭受破坏的总根源。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全面的深刻的影响,是中国近代80年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关键字: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1.1军事侵略]2[1.1.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从1840年到1919年,80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数次侵略战争:1)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1842年英国发动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到1860英国法国发动的战争)、中法战争(1883到1885年法国发动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到1901年英、法、德、意、俄、美、日、奥发动战争)。
2)沙俄侵入新疆伊犁(1871年)、日本进攻台湾(1874年)、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1904年)。
3)日俄战争(在八国联军侵华不久,1904年到1905年,日俄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发生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而中国的清政府则宣布中立。
1.1.1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完整1)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及北洋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有多达几百个。
数据安全规范
数据安全规范引言概述:数据安全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数据的泄露和滥用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制定一套数据安全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数据备份、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网络安全和员工培训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安全规范。
一、数据备份1.1 定期备份:制定定期备份策略,确保数据能够在系统故障或者意外事件发生时得到恢复。
1.2 多重备份:采用多重备份策略,将数据备份存储在不同的地点和介质上,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1.3 完整性校验:备份数据后,进行完整性校验,确保备份数据与源数据一致,以谨防份数据损坏或者篡改。
二、访问控制2.1 用户权限管理:建立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制度,将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确保惟独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敏感数据。
2.2 强密码策略:制定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以防止密码被破解或者盗用。
2.3 双因素认证:采用双因素认证技术,结合密码和其他因素(如指纹、短信验证码等)进行身份验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加密技术3.1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或者篡改。
3.2 网络通信加密: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护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被窃听和中间人攻击。
3.3 硬盘加密:对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加密,即使硬盘被盗取或者丢失,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四、网络安全4.1 防火墙设置:配置防火墙,限制网络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4.2 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复:及时安装安全更新和补丁,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提高系统的抵御能力。
4.3 入侵检测和防范: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谨防系统(IPS),及时发现和阻挠潜在的入侵行为。
五、员工培训5.1 安全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入侵防御与监控
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入侵防御与监控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峻。
入侵行为给个人和机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网络安全防护成为了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议题。
在网络安全防护中,入侵防御和监控是两个重要的策略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入侵防御与监控,分析其原理与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网络安全防御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1. 入侵防御1.1 入侵防御的概念入侵防御是指通过安全设备、软件和技术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进入和访问受保护的网络系统,保护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1.2 入侵防御的原理入侵防御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2) 安全策略和规则: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安全策略和规则,阻止恶意活动及未经授权的访问。
(3) 漏洞管理和修补:及时识别和修复潜在的系统漏洞,以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4) 加密技术:使用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避免信息被截获或篡改。
(5) 威胁情报和风险评估:及时获取威胁情报,对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1.3 入侵防御的方法入侵防御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1) 防火墙:防火墙是网络安全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够监控网络流量,根据事先设定的策略对流量进行过滤和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2) 入侵检测系统(IDS):IDS能够监测并识别网络中的入侵行为,一旦检测到可疑活动,将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3) 入侵预防系统(IPS):IPS除了具备IDS的功能外,还具备主动防御能力,能够及时响应并阻止入侵行为。
(4) 反病毒软件:反病毒软件能够识别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病毒入侵的威胁。
(5) 安全审计系统:安全审计系统能够记录和分析网络中的安全事件和日志,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接着在弹出的“Add Domain or Machine(添加域或主机)”对话框中选择“Non-Browsable Machine”,并添入目标主机的IP 地址,单击“OK”按钮后,
添加主机成功。
步骤三:实时屏幕监视和控制。
在DameWare 主界面中,单击左侧图标,在打开菜单中双击, 然后在弹出界面的“ User ” 栏中填入获得的用户名“administrator”,
4、服务管理。
展开“ Services”得到树状菜单。通过Services View 可以查看安装了哪些服务。
这同使用“计算机管理”看到的服务列表是一样的。而且,入侵者还可以通过这里非常容易地给远程主机安装/卸载服务或程序。
a、双击“Install Service”,随后每步的设置如图
每次启动后都自动执行该木马程序;
f、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得到安装参数报告;
g、最后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安装。
安装成功后来查看一下目标主机的服务列表,可以看到,入侵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用DameWare 在远程主机上安装上木马程序。
5、远程关机。
单击“ Shutdown”图标,得到右侧窗口下方的图标,分别为:重新启动、注销账号、关闭电源。
入侵者为了不让DameWare 通知远程主机,在单击“Connect”按钮之前需要进行设置来将该“网管工具”彻底变成“入侵者工具”。
1、在窗口中单击“Settings…”按钮,选择“Install Options”选项卡,对设置项进行修改;
2、设置完毕后,单击“Edit”按钮进行属性设定;
而且通过按钮(选中进程的右键菜单中)即可杀死选中的进程,入侵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杀死任何妨碍他们入侵的进程。
2、修改注册表。
单击“ Registry”图标打开添加远程主机上的注册表。在该注册表编辑器中便可以修改远程主机的注册表。
3、建立计划任务。
单击“ Schedule”图标后得到树状菜单。Task Schedule 代表计划任务,双击打开后在主界面的“Schedule”下拉菜单中选择“Add Schedule…”即可实现建立计划任务。
c、通过选项可以手动卸载远程主机的DameWare 被控制端服务。
步骤四:远程执行命令。
使用DameWare 可以实现远程执行命令。
1、在DameWare 主界面中,单击列表中“Remote Command”前面的“ +”来找到“RCmd View”和“RCmd Console”。
步骤六:文件上传与下载。
在入侵过程中,文件上传与下载是常用的操作,DameWare 也能实现。单击主界面中的“ Shares”图标来打开远程主机上的共享文件夹(包括隐藏的)。
随后的操作如同操作本地机一样,可以进行文件的复制、剪切、删除、隐藏、权限设置、粘贴等操作。
步骤七:建立后门账号。
a、打开设定对话框后,找到“Additional Settings”选项卡,并去除“Enable Sys Tray Icon”前面的“勾”;
b、打开“Notify Dialog”选项卡,去除“Notify on Connection”前面的“勾”;
c、单击“确定”按钮或“OK”按钮回到窗口;
2、在“Group”选项卡中赋予该用户管理员权限;
3、通过以上步骤,后门账号制作成功。
步骤八:清除脚印。
在入侵者离开远程主机之前,往往需要清除脚印来防止管理员发现他们留下的痕迹,这可以通过删除事件日志实现。
单击图标,打开后,清除右侧窗口中的“Application”、“Security”、“System”日志。
/hackbooks
《黑客攻防实战详解》动画教程
1.3 第一次完整入侵
步骤一:扫描远程主机是否存在NT 弱口令(获取管理员权限)。
打开X-Scan,在“设置”下拉菜单中选择“扫描参数”选项,打开扫描参数设置窗口。在指定IP 范围的输入框中输入希望扫描的IP 地址段。
令查看远程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这里说明的一点是远程执行命令在远程主机中并不会直观显示,但在进程表中会有相应的显示。
步骤五:修改系统参数并远程控制系统。
1、进程控制。
在DameWare 主界面上选择“ processes”图标,打开后的界面中右侧窗口显示的就是远程主机上的进程以及CPU 的利用率。
2、这里只介绍RCmd View 的使用方法。
双击“RCmd View”,如果首次使用,DameWare 在控制端提示将在远程主机上安装DameWare NT Utilities Service,
单击按钮“是(Y)”同意安装即可。通过这个工具,入侵者便可以在远程主机上执行命令。例如,键入“ipconfig /all”命
d、单击“Connect”按键,为远程主机安装被控制端。
服务安装、启动完毕后,便会在本地机上得到远程主机当前的屏幕。
此外,入侵者可以通过该屏幕对远程主机进行控制,就像操纵本地计算机一样。
a、可以通过选项来选择“只监视(View Only)”模式或“控制”模式;
b、入侵者还可以在远程主机上进行键盘控制操作,甚至锁定远程主机上的键盘和鼠标;
入侵者在入侵成功后,往往会留下后门以便下一次再进入该计算机。这里只介绍一个简单的留后门方法,即建立后门账号。单击“ Users”图标,打开“用户管理”,
在右侧窗口中,入侵者可以建立、禁用、降级、删除用户。
例如,要新建一个账号:
1、单击右侧窗口左下角的第一个按钮,打开的用户属性窗口;
1、在右侧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任意一项记录,打开菜单;
2、选择“Clear All Events”来清空“Application”日志;
3、按照同样方法删除“Security”,“System”日志。
结
以上通过一次完整入侵的实例详细的介绍了完整入侵应包含的思路以及网管软件DameWare 的使用方法。
由于密码为空,所以“Password”栏不用填,并且其他的设置不用改变。此时单击“Connect”按钮即可进行连接。
如果是首次连接远程主机,那么DameWare会要求为远程主机安装DameWare 被控端,单击“OK”按钮进行安装,在默认的情况下,
远程主机会被通知建立连接,这样会使入侵者暴露入侵痕迹。
本例中将对局域网进行扫描,输入IP 段打开全局设置菜单,在扫描模块中选择NT-Server 弱口令点击确定后,回到主界面,点击图标开始进行扫描。
步骤二:在DameWare 中添加远程主机。
1、在“开始”->“程序”->“Dame Ware NT Utilities”中选择“Dame Ware NT Utilities”,打开DameWare 主界面;
b、单击“下一步”按钮,单击“Browse”按钮,在本地机上选定木马安装文件的路径;
c、单击“下一步”按钮后,选中服务类型;
d、单击“下一步”按钮后,选择执行该服务的许可账号,
e、设置完毕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后,选择服务的启动方式,这里选择Automatic(自动),目的是令远程主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