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优质课课件_6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a388a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6.png)
4.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培养了爱国情怀。
5.教师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1.请简述北伐战争的原因。
2.请描述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方针。
3.请谈谈北伐战争对国共合作与国共对峙的影响。
6.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作业,对北伐战争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7.历史理解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8.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请说明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5.请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它们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
6.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认识。
7.请回答本节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知识点和词句。
8.请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实验:设计一场模拟北伐战争的战役,让学生亲自参与指挥,体会战争策略和战术的应用。
(3)游戏:设计一款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在线互动:利用在线平台,让学生就北伐战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拓宽交流渠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战略方针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战争进程。
2.在新课呈现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如对比、归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
3.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反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342501b7360b4c2e3f64e5.png)
知识点3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7.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1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 的根本利益。 ( 2 )事件: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并在南京建立 “国民政府”。7月, 汪精卫 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 3 )结果: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8.东北易帜 ( 1 )背景 ①二次北伐:南京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②张作霖被杀: 奉系 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 2 )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 张学良 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 帜”。 ( 3 )意义: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 年 1 月,广州 地点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 概况 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内容 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 策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 1 )剧中“北伐军成功攻克武昌”的影响是什么? 标志着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 2 )剧中“工人”“农民”的斗争有何重要意义? 工农运动的发展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知识点3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5.1927年,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这反映了 ( C )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北伐胜利进军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二次革命”爆发 6.1928年12月29日,某历史人物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 易旗帜。”该历史人物是 ( D ) A.谭嗣同 B.陈独秀 C.张作霖 D.张学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https://img.taocdn.com/s3/m/94874be6852458fb770b56f9.png)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在井冈山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毛泽东率领
武装割据”的局面。 4.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
地的意义。
2.南昌起义经过: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 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 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敌 人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 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2.秋收起义。
起义经过: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 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开始时比较 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 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原因:
秋收起义受挫,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 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 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 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共 “三大”
国民党 “一大”
第
一 次 国 共 合
国 民 革 命
黄埔 军校
北伐 战争
作
国
民
党 国民革 右 命失败
派
叛 南京国
变 民政府
革
成立
命
随堂练习 1. 国民党一大上确定的三大政策是( D )
A.旧三民主义 B.进行北伐战争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 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 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
4.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fd971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d.png)
3. 简答题: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国共合作的良好关系、北伐军强大的战斗力、人民广泛的支持等。
(2)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了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分析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战争胜利的复杂性和多方面因素。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地位缺乏深入理解。此外,由于北伐战争发生的时间距今较远,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不足,难以建立起完整的历史背景认知。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前四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了解、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如战争的时间、主要战场和一些重要战役。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比较感兴趣,如英雄人物、重要战役等。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往往更关注事件本身的发生过程,而对于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则理解不够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本和参考资料获取知识。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视觉和听觉学习,对于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和听觉辅助材料的学习更有兴趣和效果。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5课 北伐战争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5课 北伐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13f9c33f48d7c1c708a145f3.png)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
了解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2.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提示:时空1924年,广州参会人员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内容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4.图片展示: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5.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提示:①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②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③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④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课堂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课堂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beb147168884868762d6e3.png)
K12课件
首页
6
末页
知识要点
6.战果:北伐军击溃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 珠江流域打到 长江流域。 7.影响: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背景: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 大资产 阶级的根本利益。
K12课件
首页
7
末页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1)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失败后, 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 胜强大的敌人。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
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 的第国三民次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 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 新鲜血液。
知识要点
(2)政变: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 政 变;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3)影响:国民革命失败。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时间、地点:1927年4月、南京
(2)措施:一边“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一
边继续北伐。
(3)统一:1928年底, 张学良
宣布“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K12课件首页Biblioteka 4末页知识要点
3.成果:黄埔军校的创办。 (1)时间、地点:1924年5月,广州黄埔 。 (2)主要职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 任 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影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 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 作了准备。
K12课件
首页
5
末页
知识要点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 吴佩孚 、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 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时间:1926年7月至1927年 3.总司令:_蒋__介__石____ 4.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 5.著名战役: 叶挺 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 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了 “ 铁军 ”的美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f1b33dbed5b9f3f80f1c2d.png)
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1928 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 上统一了全国
知识 拓展
国民革 命时期
大革命 失败的
教训
也称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 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②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2018辽师大附中期末)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 )D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国共 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22年中共二大 C.1923年中共三大 D.1924年国D 民党一大召开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8d313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8.png)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共产党和国民党协调不好
11.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B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张学良改易旗帜
C.北伐战争
D.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12.右图为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时的场景。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D) A.中华民族的利益 B.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C.无产阶级利益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C)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二大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其 中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C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三大
3.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 期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B )
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15.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 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但我们还是说它失败了,这主要是因为( B)
A.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了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大量优秀的共产党员被屠杀
作的原因是什么? (1)必要性:国民党方面,孙中山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领导过多次革命 运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为寻求继续革命的道路,需要新思路、新 方法、新的支持力量。共产党方面,工人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能单枪匹 马、孤军奋战,必须寻找同盟军。 (2)可能性:孙中山是一位有崇高威望和久经考验的革命领袖。国民党在当 时是代表进步力量的政党,而且拥有武装力量和活动基地,群众面广,社会 影响大。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北伐战争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北伐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ed5f256231b765ce0508146f.png)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概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说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5.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右图是黄埔军校的校门上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但后来却有人将其改为“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入斯门!”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教师:(总结)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那国共两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教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学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c64ef202d276a201292e6d.png)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教师讲解: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提出问题: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什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学生回答: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2.教师引导: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第76—77页文字。提出要求:找出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旗帜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知历史,认识时代特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师生探究、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3.教师讲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邓小平、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在这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便是毛泽东在古田时写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
开始时间: 1926年 组织者: 广东国民政府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统一全国
张 作 霖
兵力35 万
黑
吉 辽
北直京隶 山东
吴佩孚
兵力20 万
河南 湖北
安江苏 上海
徽
湖 江 浙江
南 西 福建
孙
国民政广府西 广东
意
图
4.北伐军能够节节胜利 的原因是什么?
• 1.作战方针正确
• 2.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 3.官兵英勇奋战、共 产党员先锋作用
•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 农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史实: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事件,发 布查禁工人集会的命令,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2.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3.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4.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自学导引:研读课文,找一找,绘制思维导图。
1.中共三大的召开的时间、内容。 2.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内容、意义。
3.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地点、创立者 、校长、 政治部主任、作用。
再见! 再见!
孙传芳 北伐胜利进军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张作霖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B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
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D )A.京来自大学堂B.抗日军政大学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 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高涨的工农革 命运动触动了 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的利益
1)1927年4月,蒋介 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 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大肆屠杀革命进 步人士,叛变革命。 2)7月,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
轰轰烈烈 的国民大 革命失败 了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1927年4月 2.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 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3.统治全国: 统一全国 1928
东北易帜
张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 学
全国
良
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北伐战争
吴佩孚
4.北伐战争时间、目的、对象、主要战场、重 要战役、英雄部队、战果、国民革命失败的标 志。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性质、统治全国 的时间。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的召开
• 时间: 1923年6月
•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
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 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 1924年 地点: 广州
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
立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
意义: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 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 立。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3、建立黄埔军校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军校总理: 孙中山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
政治人才,为国民 革命军的建立和北 伐战争作了准备。
贪 革命者来 升
生
官
畏
发
死
财
勿
请
入
往
斯
他
门
处
4、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 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蒋介石(校长) 孙中山(总理)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二、北伐胜利进军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C )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A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学流程图
历史启示,认清史实 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新闻回放:2005年4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席会 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 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的历史 性握手,有人说这是国共第三 次合作。你知道国共两党的第 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今天 就让我们沿着这些革命先行者 的足迹,去探寻第一次国共合 作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A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历史启示: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虽写 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 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国民 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自此 由合作走向对峙。
兵力20
传 芳
兵力约10万
万
北伐 战争 前形 势图
北 伐 战 争 3.主要战场、主要战役、英雄军队
黑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 独立团
吉
北
辽
伐
北京 直 隶
战
山东
争
河 郑南 县
江 安安 南苏京
上海
进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军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示
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