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作文】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

【作文】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

【作文】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分类: 作文 >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版权所有:碧意之时创作时间:来源:1、初进美国----飞进美利坚600字飞机开始下降了。

原本灿烂的阳光只留下一抹余晖,朦朦胧胧。

飞机着陆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

坐了13个小时的飞机,我们飞进了美利坚,来到了洛杉矶。

因为时差,我们8月23日晚上22:00点在广州起飞,到洛杉矶,当地却是8月23日晚上20:30。

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地,我们要转机到达拉斯,再转到费城。

一下飞机,老爸便四处询问飞往达拉斯的飞机在哪里办理手续。

我想起出发前老爸在网上搜到的资料,在全美最烂(指管理)机场----洛杉矶机场转机相当麻烦,心中已有预想的糟糕情况,心里便没了底。

转机到底有多复杂?但是后来我发现情况没那么糟,只是一路询问,小有波折,便找到了登机口。

美国国内飞机应该很大吧,我想着,进了飞机才知道,是一边坐三人的小飞机。

应该有飞机餐吧,中国2小时的飞机都有点心、水果、饮料,何况这次是飞3个多小时的呢!我们的座位在头等舱和经济舱之间,是经济舱的第一排,挺宽敞,我很快就睡着了,应该说,我在边睡边盼飞机餐呢。

一觉醒来,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连一滴水都没送来,我便向前望,前面怎么有?老爸说:那是头等舱!我晕真是金钱至上呵!过了不知多久,我饿了,飞机也开始下降了。

忽然,剧烈的高空气压来袭,我的耳朵被高空气压压得生疼生疼,疼得我不由自主地按住耳朵。

只要我稍一动,耳朵就疼痛难忍,这飞机太差了!再看看那些外国人,依然逍遥自在地嚼口香糖、读书、看报,哎,太厉害了!他们长期在此劣境之下锻炼,已应对自如了!好不容易熬下了飞机,耳朵感觉蒙蒙的,听不大清楚,连打哈欠都疼。

但这里只是达拉斯,还要转机,没有餐厅,只好用巧克力和饼干填肚子,乘完这趟飞机,我们就到达费城了,目的地纽瓦特就遥遥在望了。

02《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02《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一、内容概括《帝国与传播》一书通过媒介这一核心,描绘了几大文明帝国的兴衰史。

帝国既指传统意义上大一统的君主制国家,也指政治组织。

统治者通过权力的斗争和知识的垄断,运用不同的媒介的手段,巩固帝国的权力版图。

本书描述了媒介在其中起到的离心力或者向心力的作用。

用更加宏观的角度,阐释了“技术决定论”和“媒介环境论”的观点。

麦克·卢汉是其观点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如“媒介是人的延伸”等观点都出自麦克卢汉。

而本书的研究则是通过宏大的模式,试图从内部挖掘“历史运行机制”,推出“总体场论”。

即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范式。

二、本书的理论贡献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伊尼斯在书中指出西方文明的危机和局限性,帝国为了维持权力,禁不住诱惑,要用文字、纸张和官僚体制来寻求空间上的扩张和稳定。

媒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帝国为了适应不同形式媒介的传播,却导致原本延续的文明被瓦解分化。

2、以媒介做文明分期——分为9个时期:埃及文明(莎草纸和圣书文字)希腊-罗马文明(拼音字母)中世纪时期(羊皮纸和抄本)中国纸笔时期、印刷术初期、启蒙时期(报纸的诞生)、机器印刷时期(印刷机、铸字机、铅版、机制纸等)电影时期、广播时期。

3、媒介决定论。

他认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会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本书撇开传统的以社会学或历史学的角度撰写历史的角度。

首次以“媒介”为中心,洞察历史的变革。

依据媒介自身的特性,将产生不同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统治者将利用不同媒介的特性传递政治信息、进行管理和统治,而为了适应媒介的传播,传播的内容也会做出相应调整,(比如文字)。

在不断选择和适应媒介的过程中,新的文明形态逐渐演化产生。

伊尼斯是“媒介决定论”的开创者,但是其并没有将“媒介”视为一切,仅仅通过“媒介”这个视角,剖析社会发展的另一层原因,即媒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而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内容,则是此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大众传播与美帝国》的多维解读

《大众传播与美帝国》的多维解读
直接 导致 了他 在所 在 大学 中遭 受 到的种 越发商业化 ,在商品生产 主导 的社会里 , 席勒 在 书 中将 美 国大众 传 媒 的 目标
种 批 判 和漠 视 。但 无 疑 ,他 的批判 思维 传媒产品的交换价值 是第 一重要 的,资本 明确分为 国内受众 与国际影 响。在 国内,
而美国作为信息技术的龙头也一直在控制着全球信息资源和脉络美国文化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单方向渗透这无疑对全球的文化多样性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了极大威胁和挑战
《 大众传播与美帝国 》的多维解读
卢思冰
(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 大学传播研 究院 )

要 :赫伯 特 ・ 席勒 ( He r b e r t I . S c h i U e r )的 《大众 传播 与 美帝国 》是 当代批判 传播 学 的经典之 作。席勒创造 性地将传播 的
经 验主 义实 证调 查 为方 法论 的传 统传 播 讯息 田 。依托于大众传媒 的 自由主义精 神 目标 。按 照席 勒 的观 点 ,其 具体 表现 形 学研 究 不 同 ,传 播政 治经 济 学并不 以跨 是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空 中楼 阁。 领域 多 学科 为基 础 ,而是单 纯 地从 政 治 席 勒 是从 国际经 济 的角度 出发 ,研
以及传 播 政治 经济 学 范式 为大 众传 播研 家投资传媒 首先 是为了赢利 ,其他传播 内 大众 传 播通 过一 定程 度分 散注 意力 的方 究 开 拓 了一个 新 的领 域 。通读 全 书 ,笔 容 只是传播 工业 的副产 品。美 国信息机构 式 ,来 克 服 民众对 帝 国的全 球角 色缺 乏
者 将从 传播 政 治经 济学 范 式 、全 书 内容 已经更加合理地被理解为销售机构 ,商业 热情 的状况 ;在 国外 ,通 过 大众 媒介 将 分 析 以及赫 伯 特 ・ 席 勒 思想 的贡 献 与局 化带来 的最直接 的两个结果就是大众传媒 资本 主义 意识 形态 以及 消费 主义 思想 和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帝国与传播》。

这书啊,初看名字觉得挺宏大、挺严肃,可真读进去了,发现里面的观点和论述还真能让人眼前一亮,让我这个平时不太爱啃这类学术著作的人都读得津津有味。

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传播在帝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有趣观点。

比如说,在古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帝国的统治范围和稳定性。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通信技术,一封信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可能得靠骑马的邮差翻山越岭,这一路上风吹日晒、雨淋雪埋的,信息能传到就不错了,更别提及时性和准确性了。

所以,那些能够建立起相对高效的传播系统的帝国,就有了更大的优势。

这让我想起了咱们中国古代的驿站系统。

皇帝一声令下,要把某个消息传到边疆,那驿站的人就得快马加鞭,一站接一站地传递。

这中间不知道要换多少匹马,跑坏多少双鞋。

而且,这消息传递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意外。

万一遇到个山贼打劫,或者送信的人半道生病了,那这消息说不定就耽搁了。

有时候,就是因为消息传递不及时,边疆的战事都出了乱子,朝廷还蒙在鼓里呢。

再说说罗马帝国吧。

罗马帝国那么大,要管理起来可不容易。

他们靠的是什么?除了强大的军队,还有就是他们的道路系统。

这些道路不仅方便了军队的调动,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想象一下,罗马的信使骑着马在宽阔平坦的大道上疾驰,那速度可比在山路上快多了。

而且,罗马人还发明了一些简单的信号传递方式,比如烽火台。

一旦有外敌入侵,烽火就能迅速传递警报,让周边的军队做好准备。

不过,传播可不仅仅是传递消息这么简单。

它还能塑造一个帝国的文化和认同感。

就拿宗教来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那可真是影响深远。

通过传教士的宣讲和教会的组织,基督教的教义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开始有了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帝国的凝聚力。

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子民,都是罗马帝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还有语言的传播。

拉丁语曾经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通过教育、行政和商业等活动,拉丁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大众传播学·读书笔记姓名:戚煊书籍:《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班级:10级新闻3班学号:T0101402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之读书笔记一.初见。

最初的时候,根据老师提供的书目,在里头琢磨了半天,最后在不经意间瞥见了这本书——《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

而当我看到这个书名起,我内心几乎就锁定了它作为我这学期的阅读书目。

它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两处:所谓的American Mind,和我一直久仰大名的传播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

而这两点,也正好是我在图书馆里苦寻了将近两个小时,也没有产生“重新换一本”的念头的动力。

这是一本仅有213页的、出版于1991年的、只有4块5毛的、书页泛黄且装帧陈旧的小册子。

在这点上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在我下定决心阅读它的时候,我以为我即将面对的是——一本充斥着长篇大论,装帧设计考究而唯美,定价不菲的,所谓的国外经典学术大作。

而当我把它从图书馆书架上堆积的一抹灰尘中拎出来、并发现它的“真面目”时,其实心里面还是有一丝欣慰流过的。

后来听说,这本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印制的小册子,只印了3100册,20年来,再也没再版过。

有一种预感,这重不过几克的小册子里所即将呈现的思想重量,必定是沉甸甸的。

二.倾听与捧读。

以前有这么一个说法:当你意欲进入一座宫殿时,你起码要耗上几年的时间,在殿外打转。

所以,在我开始倾听这本绝版书的滔滔之谈前,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有关作者的、有关时代的、有关背景的。

丹尼尔·杰·切特罗姆。

很遗憾,在百科上面没有相关的具体记载,只有稀稀拉拉的有关于他对某些传播学者、某些概念的评述。

但是毫无疑问地是,他是那个时代传播学界的指明灯——当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无数人醉心于更新换代的传播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广播、电视乃至互联网的世界里徜徉与遨游时,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目光放在了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领域:传播媒介的自身发展历程。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
《大众传媒与美利坚帝国》一书是美国1969年出版的,是批判传播学领域内的经典之作。

本书作者是赫伯特·席勒是美国著名学者,长期从事美国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分析家。

本书联系国家运行和大众传媒都具有的两个主要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全面系统的剖析了美国大众传媒的结构与政策。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使我较为系统的了解了美国媒体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的.一般模式,了解了美国政府与媒体之间微妙的关系。

对我们了解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美国大众传媒的功能,以及其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议程设置。

席勒是美国知名的“思想斗士”,他一生致力于美国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他坚持不惜的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思想在宣传、在呼吁。

席勒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传播文化领域的挚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通过这部著作的阅读,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种观点,中国的文化体制改制决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模式。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书笔记】。

大众传播的读书笔记

大众传播的读书笔记

大众传播的读书笔记篇一: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网上对威尔伯·施拉姆的评价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

在仔细地阅读了他的代表作——《传播学概论》的前三章后,对以上的评价略有体会。

在这本著作中,作者总是会搜集整合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等学科的专家在传播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介绍传播学知识,同时适当地补充自己的观点。

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作者以对一千二百前在夏威夷登岸的第一批岛民的联想开篇,进而逐渐地展开。

初次看到这样的开篇,着实令人新奇不已。

第一节从“传播”的含义讲起。

作者提出“本书主要是论述人类社交的基本过程”。

刚看到时对作者的这一说法有点疑问,随着阅读的深入也逐渐地有些明白起来。

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含义的,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

因此,在研究传播时,也需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

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

作者给了“传播”一词以冗长的解释,到最后也没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刚刚接触的本人而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混乱和迷茫的感觉。

第二节——传播开端,讲到传播学是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的,这些生物能处理某种信息,这就是传播学的实质。

第三、四、五节从语言、文字到大众传媒,沿着历史的轨迹说明传播的发展。

语言的产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步。

具有人的属性的动物把声音同某些经验或行为相联系,在使用中渐渐地把这些联系抽象化,逐步地就产生了语言。

作者认为“势必要朝一种单一的世界语发展”。

对于这一观点本人不赞同,就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

文字的发明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

大众传播理论的读书笔记

大众传播理论的读书笔记

《大众传播理论》的读书笔记正如书名副标题所写,这本书主要是围绕媒介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基础、争鸣、与未来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分析。

其中论述了传播的全球化、受众接受问题、媒介行为的评价的等主题。

在21世纪新形势下媒介技术提供了何种潜在的可能性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威胁。

怎样去控制规范媒介从而发现其中潜在的可能性,减少其威胁?又如何让媒介服务于社会?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带给新媒介的是什么?媒介又将在一种新的多元化的社会扮演什么角色?对于以上其实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一代媒介研究者已经研究过了的但在这个时代又有新情况的问题,《大众传播理论》这本书站在社会/行为理论和文化/批判理论的平衡点上作出较全面的探讨与解释。

关于媒介角色的问题,依本书作者所言,是因为在9ˑ11事件中,媒体见证了邪恶与残暴。

整个西方世界遭受这一事件所带来的严重挑战。

的确,我们曾因不能理解媒体的角色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当权时,广播被置于政府机构的控制之下,这种情况导致了致命的灾难性结果。

媒介可能担当了催化公众意见的角色抑或客观事件的传话筒。

媒介报道一个事件并迅速把它带到千家万户。

而正是因为媒介的宣传,使得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内掀起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不多见的爱国热潮。

然而根据大众社会理论的假说,媒介却是一种如癌症一般的社会力量,必须对媒介进行净化或者彻底的重构。

媒介具有直达性(直接影响假说)、迅速腐蚀性,可能产生大规模的社会问题。

针对此情况,这种理论提出的解决之道就是建立极权社会秩序,使得媒介直接成为集权政府的信息传达者,于是乎大众二字则无从谈起。

但尽管如今大众社会理论的大部分假说已经被抛弃,媒介不是在摧残文化然而也确实在文化变革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有时起反作用的角色。

如此说来,媒介也是一把双刃剑,或福或祸,存乎一心。

当然,书中大篇幅提到了宣传时代的媒介理论。

媒介的力量也需要宣传来发挥,可以说宣传是媒介的双手。

宣传是当今世界最有威力的手段,书中着重举了希特勒的例子来论证其观点,其权力之路的崛起基本上是得益于他对电视台的全面控制。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 大众传播》读书笔记这个月读了《传播学概论》这本书中关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了解了大众传播的发展,什么是大众传播及其特点,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传播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世道。

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大众传播的影响之普遍、作用之强大,使得它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的信息系统。

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具有的性质和特点。

理解这些性质和特点是我们把我大众传播的本质出发点。

那么什么是大众传播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我们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就是在接触大众传播。

不过这种简单的理解不能帮助我们把握大众传播的实质,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就必须为它下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

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声音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这个定义将大众传播的主体表述为“媒介组织”更为确切。

实际上,由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出它的全部特征,结合传播学的宗旨,对这一概念作出的界定是: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从以上定义出发,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和美利坚帝国

大众传播和美利坚帝国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内容简介本书初版与1969年,是批判传播学领域内的经典之作。

它首次联系大众传播的两大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全面剖析了美国大众传播的结构与政策。

作者以其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独立立场,紧扣现实问题,广泛地从工业和政府方面汲取信息,批判地研究了美国的信息机构和产品如何被用来支持其在全球的帝国统治。

1992年,本书修订再版,其对于美国全球统治过程中媒介-文化力量作用的强调,对于我们理解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进而理解美国大众传媒的功能,以及其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议程设置结构,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赫伯特·席勒(1919-2000),长期从事美国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分析家。

其代表作有:《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思想的管理者》、《文化公司》以及《信息与经济危机》等。

此书在传播学领域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在于其高扬的政治经济批判主义大旗,更在于其率先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这一命题并成为此后“文化帝国主义”批判潮流的滥觞。

在此书中,席勒首先指出,杜鲁门1947年3月在贝勒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经营自由远比和平更重要的宣言正是二战后美国扩张主义机制的思想来源,同时,帝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也从传统的对领土资源的侵占转向通过实施非正式控制来获取最高利益。

就大众传播而言,“被解释为美国的大众媒体可以在世界各地不受限制的传播讯息”的言论自由原则直接体现了美国商业和传播媒介的物质利益;而作为间接后果,其商业和价值体系也得以在全球扩张,因此,美国所倡导的“信息自由流动”原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强加于弱小国家的渠道”。

接下来,作者从商业广播的崛起、政府主管部门的军事化到以军事-工业团队为特征的国内传播联合体的形成,从传播在干涉别国革命中的特定用途到美国政治、经济向全球化的推进中的作用分析,细致的追寻了美国大众传播的发展脉络;同时,在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从政治-经济一体化维度批判性的全面剖析了美国大众传播的结构与政策,彰显出大众传播已经成为正在浮现的美利坚帝国的强大支柱。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帝国与传播》是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伊尼斯的一部重要着作,哈罗德·伊尼斯,1920年起,一直执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政治经济系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

他在政治经济学、文明史和传播学诸领域的成就,使他成为世界级的着名学者、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先驱。

前期的代表作聚焦于加拿大经济史和文明史,主要有有《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加拿大经济史》、《鳕鱼业》。

后期的两本代表作成为传播学的经典,它们是《传播的偏向》和《帝国与传播》。

一、本书的构造《帝国与传播》这本书作者从历史的视角,来阐述不同媒介在各种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将不同帝国的文明进行了对比。

本书分为七章,我把这七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第一章的绪论部分,在这一章,作者指出“一种基本媒介对其所在文明的意义,是难以评估的,因为评估的手段本身受到媒介的影响”,同时指出,文字发明以后,口头传统和集体社会中那种升华的语言形态,让位于个人的写作,记录和信件取代了集体记忆,诗歌有文字记录下来,从集体节日里分离出来等等。

第二个部分主要介绍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帝国等国家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必然给帝国的文明带来重大的影响,一个成功的帝国必须充分认识到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应当不断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作为媒介的羊皮纸、纸张和印刷机在帝国发展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一些消极影响。

作者将他所谓的帝国分为两大类,即政治性帝国和宗教性帝国,政治性帝国倚重空间而不断进行着疆域的拓展,宗教性帝国倚重时间的传承,比较能够经受该朝换代的折腾合帝王更替的沧桑。

二、口头传统与希腊文明希腊文明是口语词力量的反映,“灵活的字母表有助于阿拉姆语、腓尼基语和希伯来语的传播,促进了印欧语系语言文学的发展。

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读后感

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是国外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经典教材,读起来很生动,一点也不枯燥。

这本书介绍了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十四个里程碑,这十四个里程碑基本描绘了大众传播研究走过的"学术路线图"。

通过对这些里程碑的阅读,我这个跨专业学生对传播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我也发现,国外的教材比中国的教材更开放,更生动。

我想简单介绍下这些里程碑。

首先,在1938年的美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一段以火星人入侵地球为内容的广播。

在声称了此内容为虚构的情况下,还是造成了一场大的恐慌,在当时的年代,广播作为可靠的新闻来源,同时很多人是换台收听等原因,除了极少数,性格冷静,学历较高的人以外,很多人把这当成了事实,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由此研究者发现了广播具有的巨大影响力,根据选择性影响的观点,受众收到的影响由个体差异造成,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收到了影响儿另外的人没有的原因。

其次是美国1940年的重要的总统大选。

研究者研究了大众传媒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媒体宣传的影响有:激活、加強、改变人们的意愿,还提出一个假设,那些内向的人群中,更多的是受到了朋友、亲属、熟人的影响。

这次研究的收获是专家们意识到媒体的影响并非无所不能以及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还有对日间广播连续剧的研究。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日间广播剧风靡一时,研究者经过这次研究发现喜爱广播连续剧的主要是家庭妇女,并且她们的学历较低,对公众事件的关心程度较低。

研究人员发现,爱观看的人可以从中得到满足,包括感情释放,愿望的想象,解决生活问题的有用建议,这体现了"使用与满足理论"。

再举一个例子,利用电影来说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士兵。

美国在珍珠港被偷袭的情况下仓皇参加二战,为了加强年轻士兵的参与度,长官决定使用电影来教育士兵勇敢参战。

通过对士兵播放几部电影,来研究这种方式的效果发现,电影的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多数人了解事实,但电影的说服效果有限,有些士兵仅仅是因为友情参战,受众的个体差异对大众传播的效果有很大影响,社会关系也有影响,这说明大众传播并非如魔弹论的描述般神奇。

西方新闻史-《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西方新闻史-《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西方新闻思想史题目:《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与思考《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与思考在看郭庆光的《传播学概论》和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的范式与流派》两本书中,涉及到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其中“控制研究”则是其中之一。

传播学的控制研究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影响传播内容生产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当中宏观层次既是对传播制度的研究,其中“传媒的四种理论”便是其理论基础。

赛伯特提出的“权威主义”、“自由之上主义”两种媒介制度理论虽然以英美的大众媒介历史为分析对象,仍被我们运用,去思考我国的大众传媒历史以及作为我国媒介体制的建设问题。

芮必峰赞誉《传媒的四种理论》的历史功绩在于:(1)探究不同社会制度与报刊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对西方新闻学研究产生了影响;(2)对各种报刊体系差异所作的哲学根源上的探究,提升了新闻学的理论层次;(3)“四种理论”模式一直影响甚至左右着后来的媒介理论;(4)西方推崇的“社会责任理论”经过该书的系统阐发得以广泛传播。

⑷这些赞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种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生成为新闻传播界的经典著作。

一、绪论笔记:在绪论中,作者指出书中的“报刊”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

全书主观点:“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返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作者在绪论当中重点解释“press”“libertarian”“authoritarian & totalitarian”和四种理论的关系。

1.press:此处的press应是包括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所有媒介的总称,即(mass)media。

Mass media一词出现于1920-1925年间,在作者出书时media此次尚未普及,而press 已经拥有800年历史,词汇衍变为:压机—印压机—印刷品—报刊—新闻界,etc。

所以,报刊的四种理论实质上应该是媒介的四种理论,or新闻界的四种理论。

最新:《帝国与传播》读书报告

最新:《帝国与传播》读书报告

《帝国与传播》读书报告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纸质阅读已然成为一种奢侈,我们被碎片化的洪流裹携着前行,迅速进入到了快节奏的“电子时代”,在众人闲暇之余,却只有寥寥数人能于闹市之中捧一卷经典,在一抹茶香的相伴下进行灵魂的洗涤。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读得伊尼斯所著《帝国与传播》一书,当指尖触得那些许泛黄的页书页时,内心却是涌出了一种久违的淡然与宁静。

《帝国与传播》是加拿大媒介思想家和经济史学家哈罗德·伊尼斯创作的传播学著作,《帝国与传播》一书对于研究媒介在历史文明和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角度,即“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通过翔实的资料考据展现了媒介的偏向性和其产生的巨大影响。

但是在当下多种媒介共存,信息空间紧密联系的现状来看,伊尼斯的理论可能已经不足以对这样的情况进行解释了,简单的新旧媒介更替已经不能代表目前飞速发展的传播方式。

但他的研究方法为我们寻找更能阐述新时期媒介发展的理论框架,提供了范式和启迪伊尼斯在其著作《帝国与传播》中巧妙地避免了读者的盲点,但整个发展过程从古埃及文明到罗马帝国以及后来的资本主义都给人们带来了历史感启蒙,增加了很多阅读的兴趣。

其实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觉得有些晦涩难懂的,由于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庞大的关于文化媒介传播的论点,不仅在于其呈现了人类传播纵横数千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其将媒介作为考察文明兴衰的工具,创造性的提出了“传播偏向论”这一重要理论,揭示了传播媒介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决定性角色,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传播学派——“媒介决定论”学派。

但是让我觉得难懂不在于语句的晦涩,在于观点让人应接不暇,大片的注释说明一定问题,从最开始偏倚空间是伊尼斯的创见,不过什么媒介决定论别认真,到进一步地揭示了新闻学的发生学,从来不是凭空产生,而一定要在社科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边缘学科。

但经过认真做读书笔记,认真仔细通读并查找相关资料后我发现了《帝国与传播》这本书具有深刻的含义,从这本书的命名来看,它的命名实际上包含有两层的含义:第一层就是阐述传播媒介对帝国文明的影响,是一种过去时态;第二层含义影射美国通过先进的传播技术对英尼斯所在国家加拿大进行垄断性的传播内容输入,这是一种现在的时态。

帝国与传播读后感

帝国与传播读后感

由《帝国与传播》引发的随想13新闻李一鸣“传播这个课题能给人很多可能的启示,我一直有这样的印象。

在政治的组织和实施中,传播占有关键的一席。

在历代各国和西方文明中,传播也占有关键的一席。

”正如伊尼斯在书中所说,传播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尤其是一个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始终与当时媒介传播的模式相左右。

在这部总共七章的著作中,除第一章绪论外,伊尼斯分章讲述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五个古典文明媒介传播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并在第六章与第七章特别论述了传播工具的发展历史——羊皮纸与纸张、纸张与印刷机。

这是一部集人类科技史、传媒史、政治文明史为一体的经典著作。

在此,我将就书中所提到的帝国文明与传播媒介进行引申性的随想,而不会对原著本身多加评述。

就个人而言,我平时是喜欢研究古代文明史的。

因此在西席推荐的众多书籍中特别留意并泛读了这本书。

一个帝国(抑或文明)的产生与它所处地理环境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埃及,是尼罗河给人类的馈赠;巴比伦,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而生;辉煌的希腊,是高山与海洋的杰作;至于盛极一时的罗马,则是以上文明在七丘山融合的遗珍。

而以地理环境为前提条件产生的帝国文明所拥有的传播模式也必然不同。

凡是研究或了解过古埃及文明的学者乃至普通人无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卡迭石条约和罗塞塔碑。

前者是第十八王朝国王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战争后留下的条约碑文,它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和平条约。

后者是埃及托勒密王朝国王下达。

给臣民的诏书,以古埃及圣书体、手写体及希腊文三种文字形式刻成,最后它成为了法国古文字学家商博良破译古埃及文字的钥匙。

二者皆是用石头刻成,历经数千年不毁。

石刻需要大量的适用石材,而埃及北部的吉萨高原和南部的努比亚便是天然巨大的花岗岩矿区。

我个人与伊尼斯的观点有所不同,伊尼斯认为莎草纸的发明相对于古老的石刻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但纵观上下六千年的古埃及文明史,以石刻为载体的传播模式无疑是其文明程度的最佳代表。

帝国与传播读后感

帝国与传播读后感

帝国与传播读后感《帝国与传播》读后感《帝国与传播》是一部探讨帝国主义与传播关系的重要著作,作者是美国学者赫尔维茨。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与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对帝国主义和传播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指出,帝国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霸权扩张,它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冲突和争夺,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的输出。

而传播则是帝国主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媒体、技术和文化产品的传播,帝国主义国家可以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传播到全世界。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利用传播手段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

他指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控制媒体、制定信息传播政策、推广自己的文化产品等手段,不仅可以塑造全球舆论,还可以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输出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的表现,更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侵略。

此外,作者还对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利用传播手段来掩盖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控制舆论和操纵信息,可以将自己的侵略行为包装成“民主解放”、“文化输出”等美化词汇,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和行为。

这种信息控制和舆论操纵不仅可以误导国际社会,还可以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行为提供合法性和道德掩护。

通过对帝国主义与传播关系的深入分析,作者揭示了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利用传播手段来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掩盖自己的侵略行为,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这对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帝国主义与传播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利用传播手段来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掩盖自己的侵略行为,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以此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输出和信息控制,维护世界多样性和文化平等。

2020《帝国与传播》读后感

2020《帝国与传播》读后感

《帝国与传播》读后感伊尼斯在撰写《帝国与传播》时巧妙的,避免了长篇大论让读者退而却步,而是从古埃及文明到罗马帝国,再到后世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赋予了一份历史感,增添了不少趣味。

他在书中第五页中写道:“文明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媒介的影响,而一种倾向非集中化的媒介总是受到另一种倾向集中化的媒介的抵消。

”这句话已经高度概括了整本书的思想,每一种媒介并不存在绝对的偏向,更多是受到自身特性与被利用方式的制约。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块石头,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并不能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但是在上面刻上石头后就起到了传播的效果。

可是,这种传播方式受到了地理、空间等限制,效率低下,自然而然会被淘汰,我国数千年前的甲骨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根据书中的时间顺序,建立于两河流域文明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是刻在石头上的,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这种方式不仅雕刻文字与图案困难,还不便于运输。

因此,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偏向于宗教与灵魂。

到了古希腊时期,希腊文明诞生了口头传统,人们通过语言的力量来传播文明。

但是的希腊文化中流行着诗歌,通过诵读吟唱,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抵御着东方帝国的倾向。

但是,后来希腊的散文战胜了诗歌,这种口头上的传播形式被覆灭,文字的传播代替了口头上的传播,在加快了希腊文明瓦解的同时,也催生出其他的帝国诞生。

到了古埃及时,人们发明了莎草纸与羊皮纸,文化有了更好的传播载体,人们开始关注于世俗的世界。

随着纸张的传播,地域辽阔的帝国才有不断扩张的可能性。

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纸张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纸张的出现,帝国的诞生将要往后推迟很多年。

随后,印刷术的诞生,又加快了书本的广泛传播,人们面对着更多的文明冲击时,开始了不断地思考与争论,这样的思考与争论也同样推动着帝国的前进。

伊尼斯在书中认为,传播媒介对于帝国的诞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传播媒介决定了帝国的诞生于覆灭。

然而,又如同他在书中第7页写道:“一种基本媒介对其所在文明的意义,是难以评估的,因为评估的手段本身受到媒介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这个月读了《传播学概论》这本书中关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了解了大众传播的发展,什么是大众传播及其特点,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传播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世道。

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大众传播的影响之普遍、作用之强大,使得它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的信息系统。

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具有的性质和特点。

理解这些性质和特点是我们把我大众传播的本质出发点。

那么什么是大众传播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我们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就是在接触大众传播。

不过这种简单的理解不能帮助我们把握大众传播的实质,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就必须为它下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

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声音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这个定义将大众传播的主体表述为“媒介组织”更为确切。

实际上,由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出它的全部特征,结合传播学的宗旨,对这一概念作出的界定是: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从以上定义出发,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

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篇一:帝国与传播读书笔记】《帝国与传播》是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伊尼斯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本意是要写一部帝国经济史的著作,但是这本书却成为了传播学中不朽的著作。

在本书开头的序言中,麦克卢汉曾写道:如果说黑格尔推出了一个没有存在背景的历史外观模式,那么伊尼斯,正好是在历史和经验的背景中根据新的信息时代精神去寻求模式。

初看《帝国与传播》,就好像是在讲述西方的上下五千年,因此完全被浩瀚的历史和伊尼斯宏大的历史学识的所震撼。

我不再是仅仅身为后代人的历史旁观者,他带领我从另一个角度,即媒介决定论的角度看历史。

看到后来,我发现伊尼斯笔下的帝国史其实“不是事实的编纂,而是对生命动态过程的洞见”。

他就像是拿着放大镜看历史,用显微镜“把某些具体的事件分离出来进行细微的考察,进行深入的检视”。

意在揭示文明兴衰的原因。

麦克卢汉推崇伊尼斯的研究方法,称赞它是“能够从内部也能够从外部对一种文化进行评价”。

1.《帝国与转播》作者简介以及内容简述1.1作者简介易》、《加拿大经济史》、《鳕鱼业》等书,以及传播学的经典《传播的偏向》和《帝国的传播》。

1.2内容简述《帝国与传播》是一部讲稿,共6章,成书出版时,补写了一篇绪论。

书中叙述人类传播起源与发展的历史,纵横几千年,跨越几万里,涉及埃及、巴比伦王国、口头传播与希腊文明、文字传统与罗马帝国、羊皮纸与纸张、纸张与印刷机。

作者研究的传播,是媒介的发轫、流布、变异、互动、特质、偏向;他所研究的帝国,既是常人心目中的帝国,又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帝国。

作者把他所谓的帝国分为两大类:政治帝国和宗教帝国。

政治性帝国倚重空间的控制,大肆扩张,攻城略地。

宗教性帝国倚重时间的传承,比较能够经受该朝换代的折腾合帝王更替的沧桑。

一个帝国成功的关键,是要解决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

帝国的更替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使用媒介不断改变的历史。

媒介材料的不断改变,是不同帝国,不同时代间的分别。

不同媒介在各种文明中扮演的角色,并且对不同的文明进行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
书笔记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读后感400字
《大众传媒与美利坚帝国》一书是美国1969年出版的,是
批判传播学领域内的经典之作。

本书作者是赫伯特•席勒是美国著
名学者,长期从事美国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被誉为20
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分析家。

本书联系国家运行和大众传媒都具有的两个主要功能政治
功能和经济功能,全面系统的剖析了美国大众传媒的结构与政策。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使我较为系统的了解了美国媒体经营管理和市
场运作的一般模式,了解了美国政府与媒体之间微妙的关系。


我们了解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美国大众传媒的功能,以及其政治、经济和外
交的议程设置。

席勒是美国知名的“思想斗士”,他一生致力于美国传播
和文化产业的批判性研究,他坚持不惜的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思
想在宣传、在呼吁。

席勒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传播文化领域的挚
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思考。

通过这部著作的阅读,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种观点,
中国的文化体制改制决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