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合集下载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资料简介对中国内地出版旳期刊中核心期刊旳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旳有如下几种版本: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旳《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如下简称《引证报告》)。

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旳科研论文排名。

排名涉及SCI、Ei、ISTP 分别收录旳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刊登论文量等项指标。

《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记录源,报告旳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旳记录与分析,其中最重要旳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如下简称《要目总览》)。

《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出了第二版。

《要目总览》收编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类别旳中文期刊。

其中对核心期刊旳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记录源期刊旳选用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旳认定各根据了不同旳措施体系,因此两者界定旳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旳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

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旳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

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旳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 &”(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旳,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

核心库旳来源期刊通过严格旳评比,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旳核心期刊。

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旳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旳核心期刊库,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我院以最新版(目前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基本,在此基本上将核心期刊分为A、B、C、D四类。

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区别

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区别

大家都知道核心期刊是分很多种的,但比较常见的则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等,一般情况下,中文核心期刊被默认为说的是北大核心期刊,因此,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有何区别也成了很多人的想要知道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区别一:组织评价的单位不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区别二:评选方法不同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各种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

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60余种,统计文献量达221177余万篇次(2006至2008年),涉及期刊14400余种。

区别三:领域不同中文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包括各个学科领域。

科技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综上就是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有关区别的介绍,简单来讲就是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属于国家科技部的,在国内权威性比较大,而中文核心期刊属于北大图书馆,属民间性质。

7种核心期刊

7种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核心期刊,是指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所涉及期刊中刊载相关论文较多、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得到该学科读者普遍重视的期刊”。

核心期刊的确立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统计的,不同学科会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表。

而且核心期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核心期刊表一般每年或隔几年会有修订。

目前国内常用的核心期刊表有以下几种:(重点了解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统计源核心即可)(1)中文核心期刊(即北大核心)(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南大核心、CSSCI)(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即统计源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1)中文核心期刊(即北大核心)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研制的。

有18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工作。

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800种核心期刊,分属七大编75个学科类目。

该书由各学科核心期刊表、核心期刊简介、专业期刊一览表等几部分组成,不仅可以查询学科核心期刊,还可以检索正在出版的学科专业期刊,是图书情报、新闻出版、科研成果管理等部门和期刊读者的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

(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南大核心、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

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作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审、研究成果评奖、科研项目结项、高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评审依据。

权威性在北大核心、CSCD前。

(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即统计源核心期刊)The key magazine of China technology?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医药、卫生类)汇总.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医药、卫生类)汇总.

CN11-2143/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CN11-2144/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核心期刊种类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市 中国药学会
北京市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CN11-2220/R 北京市 中国药学会
CN11-2224/R 北京市 中国药学会
CN11-2225/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北京医院
CN11-2228/R 北京市 中国解剖学会
CN11-2234/R CN11-2237/R CN11-2261/R
CN11-2151/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CN11-2152/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中1-2158/R 北京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N11-2162/R 北京市 北京药学会
CN11-2162/R 北京市 中国药学会
CN11-2163/R CN11-2166/R CN11-2212/R
北京市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CN11-2110/R 北京市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CN11-2137/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CN11-2138/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CN11-2139/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CN11-2140/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CN11-2141/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CN11-2142/R 北京市 中华医学会
57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究竟有几种

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究竟有几种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六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第七版(2014年版),第八版(2017年版)于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于“有效期”问题。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只是一个科研课题成果,根据期刊的动态发展变化特点定期更新,主要目的是为图书情报部门期刊采购、典藏、导读等工作提供参考,不是学术评价标准,也不具备任何法律和行政效力,不存在“有效期”的说法,如何使用,由使用单位自行决定。

在确定所谓“有效期”的问题上,考虑到本书出版与印制时间及作者投稿到期刊出版之间的时间差等问题,建议使用单位不要采取以《总览》出版年月为界一刀切的做法。

目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2017版。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

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CSSCI索引的文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选刊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的来源期刊。

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

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

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类文体艺刊物,暂不收入。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得《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得核心期刊表与统计源期刊表就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得选刊标准,它们都就是经过一定得选刊原则筛选出得高质量得期刊目录,也就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得参考工具。

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文以2004年版《报告》与《总览》为依据,以其中得生物医学类期刊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

1、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相关论文数量得减序排列时,可以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得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得几个区,位于核心区得期刊称为核心期刊。

广义得统计源期刊就是指被各类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收录而作为其文献统计来源得期刊。

《总览》就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得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得成果,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同时结合学科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得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1]。

《总览》所确定得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得权威性,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报告》就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得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得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得1576种(20 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就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得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下文所说统计源期刊即指此目录。

2、《总览》与《统计源期刊》得相同点2.1 理论依据相同两者都以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与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认为都就是经过严格得文献计量学标准而获得得核心期刊。

2、2均采用多指标得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2004年版《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方法,其中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由7 个评价指标组成、2004《统计源期刊》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期刊引用计量指标与来源期刊计量指标两部分共15项指标。

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哪个好

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哪个好

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是核心期刊体系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核心期刊类型,两者相比而言,北大核心知名度和认可度似乎要高一些,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北大核心比科技核心好,这是因为二者是不同类型的核心期刊,因此,是很难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只能说二者各有所长,所以,具体哪个好还需作者的需求,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中文核心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1.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

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而科技核心来源期刊的选择则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

加之,中文核心评价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选择了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评价指标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

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共选聘1871位评审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

而科技核心期刊的定性评价力度则相对小,虽然经过一定的同行评审,但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2004年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两部分共15项指标:①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

主要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②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

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

来源:医学论文——辑文编译辑文编译小编知道论文发表离不开期刊,而期刊中也根据内容进行分类。

核心期刊是其中作为高水平期刊的统称,而中文核心期刊则是针对中国大陆所归类的核心期刊。

1、什么是核心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对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

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

《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版,2004年版。

2008年版暂未出版。

《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

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除上述两大版本外,目前国内另有5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以上为辑文编译所收集的重要资料,希望可以第一时间帮到您,专业并提供SCI论文修改,润色,翻译,课题设计,基金申请,数据统计,实验委托等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

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本文以2004年版《报告》与《总览》为依据,以其中的生物医学类期刊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

1、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
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相关论文数量的减序排列时,可以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位于核心区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

广义的统计源期刊是指被各类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收录而作为其文献统计来源的期刊。

《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同时结合学科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1]。

《总览》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
期刊目录。

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人们习惯称其为
“统计源期刊”,下文所说统计源期刊即指此目录。

2、《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相同点
2.1 理论依据相同两者都以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与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认为都是经过严格的文献计量学标准而获得的核心期刊。

2.2 均采用多指标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2004年版《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由7 个评价指标组成。

2004《统计源期刊》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期刊引用计量指标与来源期刊计量指标两部分共15项指标。

2.3 两者研究成果均不能作为金标准使用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都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由于文献计量学理论的局限性、数据采集的不完整性以及统计方法的不全面性,都会使评价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其研究结果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密,因此两者只能起参考工具作用,不能作为检验期刊质量的“金标准”,过分夸大其作用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3、《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3.1 编辑出版单位不同《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属于民间性质;而《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质。

3.2 学科分类原则不同两者都采用分学科统计评价指标数据的方法。

学科划分对期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学科划分过大,小学科学术性强的期刊会被淹没;划分过细,小学科的一般性期刊就会进入核心区。

《总览》基本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
4版)》划分学科,同时考虑学科期刊的数量、期刊性质等多种因素,共设学科类目74个。

《统计源期刊》则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的学科分类原则,同时考虑综合性期刊情况及各学科期刊数量与学科性质差异,增设了综合类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管理学类,对农业学科及医药卫生类学科作了进一步细分,共设55个学科类目。

3.3 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1.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

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

《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的选择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

期刊入选原则是:①期刊文献的同行评审;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③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④期刊文献是否反映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顾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⑥适当的地区性考虑;⑦在国际和国内的显示度。

《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

3.4 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选择了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评价指标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

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共选聘
1871位评审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

而《统计源期刊》定性评价力度相对小,虽然经过一定的同行评审,但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2004年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两部分共15项指标:①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

主要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②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

通过来源文献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该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

3.5 收录期刊数量《总览》核心期刊表收录期刊总数1798种,其中生物科学类44种,医药卫生类223种。

《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157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51种,医药卫生类423种。

223种生物医学期刊既是《总览》中确认的核心期刊,又是统计源期刊。

两者在特种医学、耳鼻咽喉、皮肤、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儿科、妇产科、口腔医学、外科、皮肤与性病等学科类目中所收刊种完全一致。

两者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之比较,见表1,属于《总览》核心期刊而非统计源期刊者,见表2。

表1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比较学科类目名称《统计源期刊》(略)。

3.6 出版周期不同《总览》每4年出一新版,出版时间比数据统计大约滞后2.5年,反映期刊变化不够及时。

《统计源期刊》每年更新,能够较快反映期刊发展动态。

3.7 对综合性学科与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评价效果不同由于《总览》是分学科评价的,因此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期刊会因为刊载的论文学科分散而难以进入核心期刊表。

2000年版开始通过增加综合性学科类目,将综合性期刊分散在
各学科的数据汇总一起进行评价,产生综合性核心期刊表,较好解决了综合性期刊问题。

但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的优秀期刊进不了核心区的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

《统计源期刊》选择入选期刊时给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一定考虑,并适当照顾期刊的地区性。

因此诸如《中华男科学》、《颈腰痛杂志》、《循证医学》、《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能入选统计源期刊。

4、注意合理使用
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术期刊评价比较客观公正,从而成为国内目前比较公认的期刊评价工具。

但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只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没有完全绝对的量化指标,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评价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工具,可以作为读者投稿的参考工具,但如果作为衡量论文水平的绝对标准来用,就可能发生谬误。

从个体角度看,发表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上的论文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高,而发表在非核心期刊、非统计源期刊上的文章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低,应该根据评价项目具体情况请学科专家来评价论文本身学术价值。

因此,使用两种期刊表时应避免因片面夸大其作用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