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从军行》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从军行》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660d7addccda38376baf5a.png)
《从军行》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行走 B.行阵 C.步行 D.自行车答案:B解析:分析:B项“行”读háng,其他都读xíng。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静默草原》——鲍尔吉.原野——当代作家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宋代诗人C.《凉州词》——王之涣——唐代诗人D.《从军行》——王昌龄——唐代诗人答案:B解析:分析:B项应为唐代诗人。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穹庐居促狐裘羌笛B.敕勒前瞻锦衾迁徙C.前眺俯首澜干羞涩D.瞭望渺小风掣逶迤答案:C解析:分析:C项应为阑干。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字形的掌握情况。
4.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我以为_____________。
①因此,对志向远大者来说,我建议再读一点文学书。
②今天我们读书不能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
③审美趣味和精神意志的培养同样不能忽略。
④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当然很重要。
A.④③①②B.③④②①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顺序。
先摆明观点,在具体阐述。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
5.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C.极目处,四野八荒,惟有黄色,尽是黄色。
黄色。
黄色。
D.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答案:B解析:分析:A项是对偶,C项是反复,D项是反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判定。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众志成城》的雄浑合唱拉开了“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B.由于科学家的不懈研究,人们正在发现和推广深海生物的药用价值。
从军行李白练习题
![从军行李白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b9237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03.png)
从军行李白练习题一、选择题1. 李白的《从军行》中,“百战沙场碎铁衣”中的“碎”字,表现了什么?A. 战士的英勇B. 战士的疲惫C. 战服的破旧D. 战场的残酷A. “楼船夜雪瓜洲渡”B. “策马扬鞭自是真”C.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D. “黄沙百战穿金甲”3. 《从军行》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A. 书生意气B. 将军威严C. 战场功名D. 田园生活二、填空题1. “_________,楼兰_____________。
”(填入诗句中的两个词语)2. “_________,宁为_____________。
”(填入诗句中的两个词语)三、连线题请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描写对象连线:1. “青海长云暗雪山” ________ A. 战士2. “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 B. 战场3. “百战沙场碎铁衣” ________ C. 边塞风光四、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的意义。
2. 李白在《从军行》中是如何表达对边塞将士的敬仰之情的?五、翻译题1.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六、仿写题请仿照《从军行》的风格,以“边疆”为题材,写一首五言绝句。
七、判断题1. 《从军行》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李白在军中的亲身经历。
()2. 在《从军行》中,李白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 “楼兰”在《从军行》中指的是边塞的某个具体地方,而非象征意义。
()八、改错题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1. “青海长云暗雪山西,孤城遥望玉门关。
”()2. “百战沙场破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九、排序题1. “楼船夜雪瓜洲渡”2. “青海长云暗雪山”3. “百战沙场碎铁衣”4. “孤城遥望玉门关”十、赏析题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十一、文学常识题1.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 《从军行》属于李白的哪一类诗歌?()3. 李白的诗歌风格主要有哪些特点?(请列举至少两个)十二、综合运用题请结合《从军行》的内容,以“边塞英雄”为主题,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文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从军行)》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从军行)》课时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daba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0.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从军行)》课时作业(含答案)一、书写(抄写句子,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ㅤ我们的目标既宏伟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泪尽(jìn jǐn)涕(tì dì)泪蓟(lì jì)北漫卷(juàn juǎn)诗书摩(mó móu)天襄(náng xiāng)阳三、读拼音,写词语。
huáng héqiāng díyáng liǔhé xūwèi chéng yáng guān yí mín mó tiān四、比一比,再组词。
纫()兵()第()摩()仞()岳()涕()磨()五、根据句子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却: A.后退; B.推辞,拒绝; C.再。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
()②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③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2)漫:A.到处都是,遍; B.广阔,长; C.不受约束,随便。
①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漫.山遍野开放着映山红。
()③我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
()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3)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河:(4)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七、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这首诗中的“,”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从军行练习题
![从军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1ff04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6.png)
从军行练习题作为一名从军行者,每天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和练习。
这些训练和练习旨在提高我们的战斗技能、体能和军事素养。
下面是一些从军行练习题,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从军行的要求。
1. 什么是从军行?从军行是指加入军队成为一名军人,并接受军队训练和纪律的过程。
从军行者必须服从军队的指挥和领导,履行军人的职责和义务。
2. 军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军人应具备身体健康、忍耐力强、意志坚定、责任心强、团队合作能力等基本素质。
此外,军人还应具备军事素养、技能训练和战斗能力。
3. 军人的职责是什么?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维护社会安全,并服从军队的指挥和领导。
军人的职责还包括执行任务、履行义务、保护军队和民众的利益。
4. 从军行的训练内容有哪些?从军行的训练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战术技能训练、武器装备使用训练、军事纪律训练等。
这些训练内容旨在提高从军行者的战斗能力和适应军队生活的能力。
5. 为什么从军行者需要经常进行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从军行者的基础训练之一,它旨在提高从军行者的身体素质和耐力。
良好的体能可以增强从军行者的战斗能力,并使其在艰苦的环境和长时间的任务中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6. 从军行者需要具备怎样的战术技能?从军行者需要具备战斗技能、战术分析能力、作战意识和指挥能力等战术技能。
这些技能使得从军行者能够在战场上正确判断形势、做出决策,并成功执行任务。
7. 为什么军事纪律对从军行者来说很重要?军事纪律是军队的灵魂,也是从军行者的基本要求之一。
军事纪律可以保持军队的秩序和战斗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从军行者的服从和责任心。
8. 从军行者有哪些义务?从军行者的义务包括服从命令、保守军事机密、维护军队的荣誉和利益、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等。
从军行者必须履行这些义务,并为之付出努力和奉献。
9. 从军行的意义是什么?从军行的意义在于保卫国家、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从军行者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从军行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从军行](https://img.taocdn.com/s3/m/e5657a0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b.png)
从军行李白从军玉门①道,逐虏金微山②。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③,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④。
【注】①玉门: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地区。
②金微山:今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③海上:大漠之上。
④铁关:指铁门关,故址在今新疆焉耆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虏”一句用窦宪击破匈奴的典故来说明战士们也取得了驱逐胡虏战斗的胜利。
B.“刀开”一句回忆激烈的战斗场面,战士们挥舞的大刀之刀环好像明月一样圆。
C.第五、六句描写震撼人心的鼓声在大漠深处鸣起,战士们的英勇豪气直冲云霄。
D.本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读来清丽瀟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的早期风格。
2.诗的首尾两句分别写到玉门关铁门关两座关隘,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案:1.B2.①玉门关位于甘肃铁门关位于新疆,都是边塞要地,突出战士们从军艰苦但仍然杀敌靖边的豪情;②主人公不惧千里跋涉,愿意长驱直入铁门关,表达了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1.“回忆激烈的战斗场面”不正确,第三、四句是描写战土们欢庆胜利的场景。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从军玉门道”,意思是在玉门关从军征战,玉门关位于西北边疆,路途遥远,表现了战士们从军的艰苦,联系第二句“逐虏金微山”,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表现了战士们虽然路途遥远,但依然斗志昂扬,表现了戍边的豪情。
“长驱静铁关”,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联系上一句“愿斩单于首”,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表现了战士们虽然路途遥远,也要直入铁门关,斩杀犯边的单于,表现了战士们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从军行》阅读附答案
![《从军行》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732847fab069dc502201df.png)
《从军行》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从军行李白
百战疆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战事的严酷的?请结合全诗扼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尽管写的是一场败仗,但却处处显出“英雄英气”。
请结合全诗扼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5分) “百战”写战事频繁,(1分)“碎”写出战事的惨烈,(1分)“数重围”和“突”写面临重重包围的窘境,(1分)“残兵”写出只有少许人突围的悲惨终局。
(2分)
9.(6分) 首句写英雄历战之久;(1分)第二句以敌军数重围侧面表现英雄的临危不惧;(2分)第三句以一“突”字写出英雄勇敢无畏,一往无前;(1分)第四句以一“独”字,写出了孤军奋战、力压千军的豪迈气势,败中见英气。
(2分)。
崔国辅《从军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崔国辅《从军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40f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3.png)
崔国辅《从军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崔国辅《从军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从军行
(唐)崔国辅
塞北胡宿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寒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注】①营州:唐代州名,北接契丹。
②偷道行:秘密行军,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
R.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
D.“刀光照寒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
答案:C
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深沉含蓄 D.刚劲凝练
答案:C
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
(4分)
答案:“传闻”在诗中是“听说”之意,指我方军队听说敌军遍布山野,“我军”的救援部队已经严阵以待,誓与殊死搏斗,侧面写出了援军行动迅速。
从写法的角度上看,“传闻”属虚写(想象),将战前紧张的气氛烘托的.生活而形象,充分表现了“我军的救援部队”奋勇抗敌、报效国家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的精神。
诗歌简析:这首边塞诗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营州地区的一次增援前线的军事行动,通过对唐军将士日夜兼程急行军增援前线行动的描写,颂扬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此诗构思新颖,
将战前的情景通过气氛烘托和细节刻画将紧张的战争气氛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至高潮时却引而不发,耐人深思。
《从军行》阅读答案(精选5篇)
![《从军行》阅读答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efa07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9.png)
《从军行》阅读答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军行》阅读答案(精选5篇)《从军行》阅读答案 1从军行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八年级从军行练习题
![八年级从军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618d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1.png)
八年级从军行练习题《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经典诗作,以其豪迈壮阔的意境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成为八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篇章。
以下为大家带来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一、诗歌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重点字词解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3、长云:层层浓云。
4、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5、孤城:即玉门关。
6、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
7、穿金甲:磨穿了的铠甲。
8、楼兰:汉时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
三、诗句理解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景象。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望去,一座孤城矗立在荒漠之中,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了孤寂、荒凉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戍边将士所处环境的恶劣。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决心?答:这两句诗表达了将士们戍边卫国、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坚定决心。
“黄沙百战穿金甲”,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频繁和激烈,将士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连铠甲都磨穿了;“不破楼兰终不还”,则以铿锵有力的誓言,表明了他们不打败敌人绝不回家的壮志豪情。
四、诗歌意境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苍凉而又充满英雄气概的意境。
前两句通过对边疆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了戍边环境的艰苦和孤寂;后两句则以战士们的誓言,凸显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之情,使整个意境充满了激昂向上的力量。
2、这种意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答:这种意境有力地烘托了主题。
艰苦的环境更能衬托出将士们坚守边疆的坚韧和勇敢,而他们的壮志豪情则在这样的意境中显得更加崇高和伟大,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边塞诗从军行三首练习题
![边塞诗从军行三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dc679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7.png)
边塞诗《从军行三首》练习题一、选择题A. 王之涣B. 王昌龄C. 高适D. 岑参2. 《从军行三首》中,下列诗句出自哪一首?A.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B.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A. 边塞B. 大漠C. 长云D. 碧水二、填空题1. 《从军行三首》中,“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
2. “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描绘了边塞将士英勇杀敌的决心。
3. “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
”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丽场景。
三、连线题A. 《从军行》B. 《从军行其一》C. 《从军行其二》D. 《从军行其三》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四、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从军行三首》中的边塞风光。
2. 诗中表达了哪些边塞将士的情感?3. 请举例说明《从军行三首》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五、判断题1. 《从军行三首》中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体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2. 《从军行三首》主要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没有涉及战争场面。
()3. 《从军行三首》中的“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展现了边塞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六、解释题1. 解释《从军行三首》中“玉门关”的象征意义。
2. 请解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楼兰”的含义。
3. 解释“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中“穷秋”一词的意境。
1. 分析《从军行三首》中诗人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
2. 请分析《从军行三首》中诗人对战争的态度。
3. 分析《从军行三首》中诗人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边塞将士的忠诚与坚定。
八、翻译题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从军行)》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从军行)》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cd9b2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2.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从军行)》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称为“诗圣”。
A.王昌龄B.杜甫C.高适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
A.宋代诗人陆游B.唐代诗人王维C.唐代诗人王之涣二、读拼音,写词语。
huáng héqiāng díyáng liǔhé xūwèi chéng yáng guān yí mín mó tiān三、用“√”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泪尽(jìn jǐn)涕(tì dì)泪蓟(lì jì)北漫卷(juàn juǎn)诗书摩(mó móu)天襄(náng xiāng)阳四、比一比,再组词。
纫()兵()第()摩()仞()岳()涕()磨()五、根据句子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却: A.后退; B.推辞,拒绝; C.再。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
()②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③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2)漫: A.到处都是,遍; B.广阔,长; C.不受约束,随便。
①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漫.山遍野开放着映山红。
()③我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
()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3)三万里河....东入海三万里河:(4)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七、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这首诗中的“,”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9.从军行》课堂练习题
![《9.从军行》课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496ca087c24028905fc362.png)
9 古诗《从军行》练习题
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文中的“穿”和“楼兰”分别是什么意思?
哪些词语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3.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
(2)“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
(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
(4)从“百战”而至“穿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
(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哪句诗写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6)小结:一句写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一句更是表明戍边将士们决心破敌的豪情壮志。
3.《从军行》这首诗的()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
()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
心破敌的豪情。
4.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从军行》这首诗描述了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古诗词王维杨炯《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王维杨炯《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ac3cc453610661ed9f4fe.png)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从军行(唐)王维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①,归来报天子。
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名王:匈奴王。
②牙璋:调兵的符信,这里指代军队。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吹角”二句从行军写起,“喧喧”二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士兵们起床后、出发前紧张忙碌的热闹场面。
B.杨诗首联用“烽火照西京”和“心中自不平”分别写出了军情的紧急和人物的内心,交代了事件展开的背景。
C.“笳悲马嘶乱”四句,具体写战斗的过程。
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入战斗时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
D.“牙璋”二句采取跳跃式的结构,出句写军队辞别家乡,对句写边塞战斗场面。
这种跳跃十分自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1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是传诵的佳句,“凋”与“杂”字用的尤妙,请简要赏析。
16.“从军行”为乐府旧题,内容多描写边塞战争。
请概括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五、句子默写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廉颇相如列传》)(2)____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5)古语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说明人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中,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阐释了相同的道理。
14.D15.“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使动用法,通过视觉描写雪搅昏天使得军旗褪了彩色,通过色彩变化于对比间突出环境的恶劣,反衬将士的英勇无畏。
《从军行》练习题
![《从军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a475c2cc7931b764ce15b5.png)
9、《从军行》练习题一、比一比再组词摇()孤()混()遥()狐()浑()二、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他被誉为____________。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山百战穿金甲..终不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四、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意思写诗句。
青海湖上绵延的乌云使雪山暗淡,边塞古城遥望着玉门雄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七、搜集两首边塞诗,写一写,背一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
杨炯《从军行》练习题及答案
![杨炯《从军行》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ea36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1.png)
导语:下面是杨炯《从军行》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过来了解一下,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赏析颔联和颈联。
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诗人用这两个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铁骑”句写唐军已经神速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绕”形象写出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这两句对仗工整,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句中也对,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颈联两句写战斗,用景物描写烘托。
“雪暗”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风多”句从人的视角出发写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奋勇杀敌的悲壮激励场面。
2“自”“照” “绕” 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的猛烈,战火的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3、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4、全诗采用的表现手法,首联采用的写法,先交代,中间两联采用的写法,描写,尾联采用的写法,表达。
全诗富有主义色彩虚实结合,;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想象中军威雄壮、战况激烈的情形;实写;投笔从戎,为国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从军行及练习
![从军行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443cb1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0.png)
从军行及练习第一篇:从军行及练习从军行【年代】盛唐【体裁】五言律诗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西京:长安。
3.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
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4.凤阙:皇宫。
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5.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6.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7.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鉴赏选自【全唐诗】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李白《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
![李白《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eb84e5c850ad02de8041fc.png)
(一)古诗阅读(4分)
从军行①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
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土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
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8.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
(2 分)
答案:
7、D。
8、“独”,单独,独自。
千骑之中一骑独前,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突出了将领的英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行》习题一、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吹草低见(jiàn xiàn)牛羊。
君看一叶舟,出没(mòméi)风波里。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xiá)。
朝(zhāo chá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二、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三、在()内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照香炉生()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3、两个()鹂咏柳,一行()鹭上()天。
4、()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5、孤帆远影()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6、()毛浮()水,()掌拨清波。
四、按要求改句子。
1、这是一件漂亮的衣服。
感叹句:
2、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
改“被”字句:
3、阳光照得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
改“把”字句:
4、清澈的河里游动着一群自由自在的小鱼。
缩句:
5、妈妈在做饭。
扩句:
五、排词成句。
1、色彩增添云雾大山给神秘的
2、旅游胜地的一个充满魅力南沙群岛是
3、飘荡轻轻地云霞天边在灿烂的
4、学校孩子们操场上追逐打闹欢快地
六、课文理解。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一、二句不妨设想为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请简要描述一下。
2、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还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请简要说明一下。
3、请谈谈你对三、四句的理解。
七、对比阅读理解。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八、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
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xiàn mòxiázhāo
二、略。
三、1、紫2、红绿蓝3、黄白青
4、碧绿
5、碧
6、白绿红
四、1、这真是一件漂亮的衣服啊!
2、大雁要是能被我射下来就煮着吃。
3、阳光把大大小小的水泡照得五光十色。
4、河里游动着小鱼。
5、略。
五、1、云雾给大山增添神秘的色彩。
2、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3、灿烂的云霞轻轻地飘荡在天边。
4、孩子们在学校操场上欢快地追逐打闹。
六、1、在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那雪山,是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望的玉门关了。
2、边塞生活虽艰苦,思乡之情尤深重;但却磨灭不掉戍边将士心中那杀敌报国的雄心大志。
景色的格调是:迷茫、黯淡,悲壮、辽阔。
3、将士们身经百战,盔甲都已被磨破,但仍无法消磨掉他们心中那“不彻底消灭敌人决不归乡”的信念。
七、1、“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
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八、1、A 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