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课外阅读长征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课外阅读长征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课外阅读长征考试知识点一、长征路径及主要历史事件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性战略转移。

以下是长征路径及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知识点:1. 长征路径: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陕西延安,全程约12000公里。

长征路径经过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跨越了五岭十八川,途经大渡河、金沙江、岷江等大江大河。

2. 中央红军突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开始了长征。

红军党中央通过实施分兵计划,分成多个纵队,采取突围战术,努力寻找出口。

3. 渡过大渡河: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了渡过大渡河的考验。

红军采取了木筏、皮筏等多种方式,成功渡过了急流险滩,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4. 渡过金沙江:红军长征途经的金沙江水势湍急,对红军来说是一道巨大的难关。

红军通过筹措船只、攀登悬崖等方式,最终成功渡过了金沙江。

5. 瑞金会师: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艰苦的考验,然而在瑞金会师时,红军又得以重新汇合,增强了士气,为继续长征积蓄了力量。

二、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长征的一些意义和影响的知识点:1. 提升红军战斗力:长征是红军进行锻炼和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历练。

长征途中,红军面对重重困难和艰险,坚持斗争,锻造了铁一般的红军队伍。

2. 扩大了红军影响力:长征过程中,红军通过与当地群众的交流互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

3. 统一了共产党的领导:长征期间,党中央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通过坚定领导和正确指导,统一了红军的行动,确立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地位。

4. 吸引了大量青年参加红军:长征的英勇壮举吸引了大量的青年人参加红军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三、长征文学作品长征是一段充满英雄主义和鲜明战斗精神的历史,激发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长征文学作品的知识点:1. 《红岩》:这是一部由冯至创作的长征小说,通过描写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长征生活,展现了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1、阿古柏入侵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

八年级上册必看长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必看长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必看长征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涉及到长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学习,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起草、实践、认识和推广乡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历程。

下面将就长征事件的历史背景、历程以及意义作简要探讨。

一、历史背景发生长征事件的年代,是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反抗运动逐渐壮大的时期。

当时的国共两党正在进行着长达十年之久的内战,蒋介石率领着国民党军队试图摧毁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力量,使其无根无踪。

但红军却经过数次反抗、抵抗进攻等斗争,红军一方面进行反“围剿”作战,一方面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

经过多年的战斗与牺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感到不利形势下,决定进行长征事件。

二、长征事件的历程(1)开始与路线选择为了避免红军被国民党扼杀,中国共产党开始悄悄地筹划长征事件,决定将主力红军转移至四川温江地区。

此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层提出了“越过大渡河,向四川进军”作为长征路线。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走向湘西。

(2)途中抗敌斗争长征事件中,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四面八方腥风血雨的袭击以及面临着艰难困苦、饥饿疾病等情况。

一路上,红军不断与各路敌人进行战斗,经过事件数千里的行军,各方面状况越来越严重。

(3)到达陕北在经历了万里长征的磨难后,红军逐渐向陕北聚集起来。

此时中央还在研究评估反抗日本侵略的计划,决定将中央苏区迁往根据地前沿,即陕北。

最终在1935年10月20日,中央红军到达中国西北陕北地区,长征事件圆满结束。

三、长征事件的意义长征事件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次反抗敌人、探寻真理、寻求出路的伟大探险,对于中国的前途命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征事件揭示了新的农村革命斗争的道路,也为中国共产党对于掌权的领导层送出了信号。

长征事件让中国共产党了解到,实现中国革命和民族独立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这一点也被体现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主要路线:
瑞金——红军集结于渡——湘江战役——乌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安顺场)——勇夺泸定桥——懋功会师(红一四方面军)——翻雪山(夹金山等)——过草地(松藩大草原)——激战腊子口——陕甘宁大会师——延安
红军七次会师:
各路红军经历过七次大的会师,即红二、红六军团的木黄会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红二十五军同陕甘红军的会师,中央红军同红十五军团在陕北刘志丹陕北红军的会师,红二、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红一、红二方面军的将台堡会师。

其中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才是最有历史意的三大红军主力大会师。

长征最初的目的地不是延安,而是向西进军,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中共中央决定让湘赣地区的红六军团先行出发探路,先到达湘西同贺龙所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师。

过程中不断的评估敌我实力,不断调整方向,审时度势,走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


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1)遵义会议(2)飞夺泸定桥(3)会宁会师 A、(1)(2)(3) B、(2)(3)(1) C、(1)(3)(2) D、(3)(2)(1)

知识抢答:
1.红军被迫实行长征的原因是( )反围剿的失败。
2. ( )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 )开始长征。 3.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三大主力在( )会师。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 根据地特点的战略 战术:如避敌主力, 胜利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在运动中 消灭敌人等. 制定了”左倾”战略 战术:如全面出击, 失败 同敌人打阵地战等
第五次 100万
博古
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 原因有哪些?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一、长征的开始
(3)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飞夺泸定桥
走 过 草 地
翻 越 雪 山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当代的我们应怎样发 扬长征精神?
学 习 测 评
七 律 长 征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三军 D、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
第一次战役中的转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中, 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弱点,实施战略转移,成功将敌人引 入包围圈。
第三次战役中的穿插迂回
1950年12月,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采取穿插迂回战术, 成功突破敌人防线,解放了汉城。
其他国家历史上著名战略转移事件
红军的困境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内部矛盾, 红军陷入了困境,面临着严重的生 存危机。
战略转移决策制定
中央决策
中共中央在面临困境时,决定进行战 略转移,以保存实力并寻找新的发展 机遇。
长征计划的制定
中共中央制定了详细的长征计划,包括 转移路线、人员组成、物资筹备等。
长征前准备工作
01
02
03
思想动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
目录
• 长征背景与原因 • 长征路线及重要战役 • 红军长征中艰苦奋斗精神体现 • 长征胜利意义及对后世影响 • 知识拓展: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历史事件
简介
01
长征背景与原因
国民党围剿与红军困境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19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军队对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多 次围剿,试图消灭红军。
英勇善战精神风貌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展现了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在战斗中勇猛顽强、敢于牺牲,还在平时的训练中刻 苦钻研、精益求精。这种精神风貌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
04
长征胜利意义及对后世影响
粉碎国民党围剿企图,保存革命力量
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计划
长征途中,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灵活机 动,使国民党军队无法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 剿,从而打破了其消灭红军的计划。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原创版】
目录
1.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长征的历程
3.长征的重要事件
4.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在中共领导下进行的一次重要战略转移。

这次战略转移历时两年多,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途中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

一、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长征的背景是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由于当时中共领导层的错误判断,红军在战斗中处于劣势,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二、长征的历程
长征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红军经过了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等地,途中遭受了极大的生命和物质损失。

三、长征的重要事件
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红军在这场战役中以少胜多,成功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略转移,红军在这次行动中
充分利用了地形和天气的优势,成功突破了金沙江天险。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斗,红军在这场战斗中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一段历程,红军在这段时间里遭受了极大的生命损失,但也充分体现了红军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也使红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考验。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原因: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

六军团长征从1934年8月到10月,起点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段,最终到达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草地 雪山 甘孜 大渡河
陕北红军
红军强渡大 渡河,飞夺 红四方面军 泸定桥。
红二方面军
金沙江
红军巧渡金沙江, 从此跳出了敌人 的包围。
赤 水
遵义
乌 江
湘 江
瑞金
红军声东击西,四 渡赤水,打乱了敌 人的“追剿”计划。
红一方面军
红军长征路线:
瑞金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渡过湘江 渡乌江 解放遵义 强渡大渡河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强渡大渡河 进入甘肃
爬雪山,过草地
胜利会师: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 红军在 吴起镇 胜利会师。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三
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 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复杂的民族关 系
能力训练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材料三:“……同志们! 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 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在 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 义。……”-------胡锦涛 • 25、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答在横线上): • 1、现在不少人受长征精神的鼓舞,重走长征路。小红同学利用暑假参 加该项活动,并在回校后作了报告。请你根据她说的相关内容,在材料一 的地图中找到并在括号内填入相关数字号码。 • 她首先从江西瑞金( )出发开始长征,由于时间有限,接着她重点考 察了遵义会议会址( ),三军会师地点甘肃会宁( )。 (3分) • 2、材料二诗歌的作者是谁? (2分) • 诗中“红军”为何要“远征”? (2分) •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指 (3分) • 3、材料二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 两项)(2分) • • 4、材料三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10月22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胜利 周年的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 长征的什么精神?(2分)

八年级名著长征知识点

八年级名著长征知识点

八年级名著长征知识点八年级名著《长征》是一部描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作者巴金通过深入的调研和真实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征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长征》中的几个经典知识点。

1. 长征的起点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始了几乎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长征。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瑞金地处江西省中部,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根据地。

在此前,国共两党在瑞金地区进行了长达几年的军事斗争,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控制权。

这为红军的开赴长征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基础。

2. 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路线跨越了中国的18个省份,全长24000多千米。

红军在长征中走过了无数的山川河流,经历了艰辛的战斗和迁徙。

在长征初期,红军遭遇了数次重大的挫折,但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及时地调整了战略,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和策略,最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实现了胜利。

长征的路线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壮观的历史画卷,更是充满了民族精神和革命情怀的传奇。

3. 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它对中国革命史和世界革命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被敌人围剿的危险局面,取得了新一轮革命斗争的发展基础。

同时,长征也给世界革命提供了典范和宝贵的经验。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4. 长征的领袖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毛泽东、朱德等领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带领着红军顶住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在战斗中始终保持了高昂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之一,长征期间他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念,直接推动了新中国的成立。

总之,《长征》这部名著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真理和能量,用这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原创版)
目录
1.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长征的准备工作
3.长征的具体路线
4.长征的艰辛和牺牲
5.长征的胜利和意义
正文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追击,在中央领导下进行的一次重要战略转移。

这次转移历时两年多,行程约两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

长征的准备工作从 1934 年开始,红军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准备了足够的粮食和装备,并进行了多次战斗,以保证长征的顺利进行。

长征的具体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贵州、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等地,最终到达陕西延安。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高山、峡谷、沙漠、雪山、草地等极端的自然环境,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长征的艰辛和牺牲是无法忽视的。

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不仅面临了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还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牺牲。

据估计,长征期间,红军牺牲的人数超过了十万。

尽管如此,长征最终取得了胜利。

红军在长征中不仅摆脱了国民党的围剿,还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新兵员。

更重要的是,长征锻炼了红军的意志和战斗力,使得红军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精神)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1.红军长征原因:1933年,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
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
3.长征经过: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吴起镇会师(1935.10)——会宁会师(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5.长征的胜利: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胜利意义: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①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事件是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十多个省区,历经25,000里长征路程,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延安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的详细阐述。

一、长征的原因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屡遭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中国革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但是,敌强我弱,敌我矛盾尖锐,国共合作短暂、军阀混战、叛徒内奸等问题逐步浮出水面。

到了1934年,红军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红军长征由此而生。

二、长征的路线红军长征的路线穿越了中国西南的山区、草地和河谷,包括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崇山峻岭,经过了极端异常的地理环境,历时如此之久也是因为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

红军长征的路线经历了多次的转移和调整,但可以分为主要的四条路线:第一道路线,从瑞金出发,经过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进入贵州;第二道路线,从甘肃会宁出发,穿越川陕边区,进入四川;第三道路线,从四川泸定出发,经过云南,进入贵州;第四道路线,从云南西双版纳出发,穿越云贵高原,进入贵州。

三、长征的重要事件1.离开瑞金,红军开始漫长的征程。

2.千里跃进,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经过四川、贵州、云南进入西藏地区,成功摆脱了追兵,打破了长征被迫中断的危机。

3.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面临长征的艰难路途。

4.四渡赤水,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紧急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的地位。

5.大渡河战役,红军围攻国民党军第四军总部,歼灭了大量的敌军,绝对士气得到提高。

6.雅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主要领导地位,制定了军事、政治、组织、宣传、纪律五项基本准则。

7.抗日战争爆发,红军和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寻求生存发展的大规模战略行动。

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以及重大战役。

长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红军在国内共产党的反对派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法在一个地方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国内革命形势严峻,中国共产党急需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以重新组织军队和夺取政权。

长征的路线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考察和论证才得出的。

在红军进行长征前,中国共产党高层对于长征的路线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和研究。

最终,确定了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川以及青海,最终进军陕西的路线。

长征中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红军重新整顿和重建的关键转折点,对于红军能够坚持下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还有红军在川陕边区的建立,为日后抗日战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征中还发生了一些重大战役。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四渡赤水战役。

红军为了渡过湘江,在敌人的阻击下进行了四次渡江的尝试,最终成功渡过湘江,向着长征的目标进发。

此外,还有战胜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的巍巍山战役,以及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较量中,最终取得胜利的娄山关战役。

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

长征的胜利,使红军得以继续存在并迅速发展壮大,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了寻求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战略行动。

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以及重大战役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

长征的重大事件概括摘要:一、长征的背景与原因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二、长征的决策与准备1.遵义会议的召开2.毛泽东的正确领导3.长征的战略转移三、长征的过程与重要事件1.突破乌江2.占领遵义3.翻越高黎贡山4.巧渡金沙江5.强渡大渡河6.爬雪山、过草地四、长征的胜利与意义1.会宁会师2.长征胜利的原因3.长征的历史意义正文: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我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

这次行动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征的背景与原因1933 年至1934 年,国民党对我中央苏区进行了第五次“围剿”。

由于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指导,我红军在这次反围剿中失利。

为了避免被消灭,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二、长征的决策与准备1935 年1 月,遵义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进行长征的战略转移,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迅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三、长征的过程与重要事件长征过程中,红军突破乌江,占领遵义,翻越高黎贡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

这些事件展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坚定信念。

四、长征的胜利与意义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党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的英勇斗争和人民群众的支援。

长征的胜利不仅使我红军摆脱了困境,还锻炼了革命队伍,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为今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名著长征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名著长征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名著长征知识点归纳总结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之一。

它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而广泛,以下将对八年级名著《红岩》中关于长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长征的起因《红岩》通过塑造了以开国将军某某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形象,为读者展示了长征的起因。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围剿”和“肃清”运动,受到较大压力的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战略转移,以避开敌人的猛烈攻势。

2. 长征的历程长征经历了艰苦的山水险阻,旅程长达数万里。

《红岩》中生动描绘了长征途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例如艰难的过草地、过雪山、渡大河等,以及面对敌人围追堵截时的反击与突围。

长征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展现了顽强的毅力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3. 长征的意义长征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红岩》中以各个主人公的亲身经历,深刻阐述了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一次艰苦的战略转移,保卫了中共的生存,加强了党内的团结与纪律,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长征中产生的一系列军事、政治、组织上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未来的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 长征的影响《红岩》中通过描写各个主人公的对话、情感和行动,生动展现了长征对参与者的影响。

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定的目标和战略,加深了红军与人民的联系,增强了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长征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革命精神的象征。

5. 长征的历史地位长征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战略行军,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

《红岩》中通过对长征历程的描写,表达了对长征的深刻敬意。

长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对八年级名著《红岩》中关于长征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通过这本小说,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长征的来龙去脉、英勇抗争的历程以及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1)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本原因:党内的左倾错误
2.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3.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主要内容: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渡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5.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的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初中历史第 1 页共1 页。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10长征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10长征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10
长征
1、长征的根本原因: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长征的主要路线:
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陕北吴起镇
3、长征的起止时间及地点: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4、遵义会议:
a时间--1935年1月
b地点--贵州遵义
c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d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损失惨重,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使长征取得了胜利。

6、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它是中共成立以来,第一次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党内分歧,确立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7、长征精神:
以苦为乐,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原因: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

六军团长征从1934年8月到10月,起点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段,最终到达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国民党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25军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点是大别山,经湖北、河南、陇东,终点是陕北,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

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川陕苏区嘉陵江畔,经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终点是陕甘苏区;其中9军、30军和由中央红军五军团改编的5军组成西路军,在到达陕甘苏区前的宁夏战役中西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在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的马家军部队的同时,先后于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残部于1937年4月到达新疆,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

重要历史事件:强渡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重要战役:长征是红军10年内战最为严酷的一个阶段。

国民党占领红军根据地后,先后投入100多万兵力,妄图将处于流动中的红军各部消灭。

红军为保存力量,求得新的落脚点,开创发展新局面,与围追堵截之敌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长达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师以上规模约120次。

其中重要战役、战斗有: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飞取泸定桥,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等;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等;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等;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庾家河战斗,四坡村战斗等。

此外,还有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包座战斗,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岷洮西战役,红二十五军和西北红军一起进行的劳山战役等。

红军长征中的战役战斗取得了歼灭与击溃敌军数百个团,毙伤敌军数万人,俘敌少将以下官兵2.4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数万支、骡马2000多匹的辉煌战绩。

长征的6大战役简介:①勇渡乌江天险:1935年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

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

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

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

军委纵队及五军团渡过乌江。

左纵队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

②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起,红军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着名战例——四渡赤水。

至此,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将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

③巧渡金沙江: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上接通天河,从海拔五六千米的昆仑山麓急流之下,水流湍急,难以徒涉.国民党军队把船只掳往对岸.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④强渡大渡河: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⑤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

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

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

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

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

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⑥激战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

蒋介石在岷县、腊子口地区配置了两个师,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出路。

1935年9月17日下午,红1军2师4团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可是由于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

在半夜时分,部队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

战斗再次打响了,正当正面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刻,迂回部队已摸到腊子口右侧峭壁下。

面对从天而降的红军,敌人丢械而逃.党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

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的意义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跨越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纵横十四省,转战数万里,终于相继在陕甘地区会师,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从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在陕北,中国共产党召开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关系抗日全局的会议,如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发出全民族抗日的伟大号召,妥善地解决了西安事变,积极联合国民党抗日,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日的伟大胜利。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理论,而是立足本国实际制度、政策、方针、路线,并与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理论的博古、李德等人做了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最终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道路。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和斗争路线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