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3 ]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
红军长征中的战争故事:四渡赤水
![红军长征中的战争故事:四渡赤水](https://img.taocdn.com/s3/m/a2f304c4700abb68a882fb2f.png)
红军长征中的战争故事:四渡赤水【背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初期,因为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
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绝大部分同志的赞同。
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
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战争故事】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实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
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
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成为战争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1935年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
红军长征的主要战役
![红军长征的主要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1e2c69cff8c75fbfc77db254.png)
红军长征的主要战役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
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长征的伟大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
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一批党的领袖人物。
血战湘江
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
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a941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5.png)
概括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
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红军突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江西受到国民党
军队的围剿,被迫进行战略性的突围。
红军在湘江、乌江等多次渡河战斗中,成功突破重重封锁,展开了艰苦的长征。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贵州的遵义市,在此举行了遵义会议。
会议上,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共中央主席,决定纠正军队中的错误,确定了今后长征的方向与策略。
3.四渡赤水:1935年5月至6月,红军在四川江口县的赤水河
一带进行了几次渡河战斗,历经艰苦,成功渡过了赤水河,为后续长征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4.会宁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县会师,将红军主力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实力较为雄厚的红一方面军。
5.红军战士的疾病与负伤: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严格的环境
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许多战士因负伤或患病丧命,造成了沉重的伤亡。
这些重大事件都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长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红军长征十大事件及启迪
![红军长征十大事件及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0d8ad1094431b90d6c85c7ac.png)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精彩和智慧启迪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
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它们展示了经军的英勇和智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1.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此战,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启迪:失败不可怕,但要分析失败的原因。
2.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启迪: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红军3万,敌军40万,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启迪:拥有智慧,以少胜多4.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启迪:相信自我,相信未来。
5.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启迪:天无绝人之路,一切都有可能。
6.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经军攀上绝壁,突袭敌人背后。
启迪:解决问题抓住重点和关键,以奇致胜。
7.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各方面红军团结一致,为敌人设下口袋阵。
启迪:团结力量大。
8.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风雨交加,衣服单薄、手脚冻僵、枪被冻结的红军战士肉博敌军。
启迪:只要有精神,自然环境再恶劣,也不可怕。
9.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启迪:两军相遇,勇者胜。
10.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红2、6军团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给敌人沉重打击。
启迪:持之以恒,灵活机动。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
![长征中著名的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2f5bced076eeaeaad1f330ac.png)
1.湘江战役。
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赤水河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长征途中的著名重大战役有哪些
![长征途中的著名重大战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25a153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0.png)
长征途中的著名重大战役有哪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奠定了红军长征胜利的基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征途中的重大战役的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长征途中的重大战役1、湘江之战2、突破乌江3、四渡赤水4、强渡大渡河5、飞夺泸定桥6、包座战役7、激战腊子口。
长征途中的重大战役相关资料湘江战役,指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战役。
突破乌江,指1934年底,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张团长和秦政委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经黄平、瓮安来到贵州境内乌江南岸的黄家村,突破了乌江。
四渡赤水红军,指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
强渡大渡河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5年5月24日至25日,于中国西康省冕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地区大渡河上进行的一次强渡事件。
展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包座战役,指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发动包座战役,歼敌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使红军北出四川创建川陕甘根据地计划。
激战腊子口,指1935年9月13日,党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1方面军第1、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由俄界出发,沿白龙江东岸。
爬高山,穿密林,歼灭了一些敌人堵击部队,于17日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ae7ed86e804d2b160b4ec08d.png)
三一文库()〔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
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
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
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
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
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减,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
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大战役_节日习俗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大战役_节日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86a8ac1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e.png)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大战役所幸长征一代人改造中国、复兴民族的伟大理想,依然在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里牢牢坚守着。
那么,你知道关于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战役有哪些吗?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
1.红军长征重大战役之喋血湘江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
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
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
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
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
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2.红军长征重大战役之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
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
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3.红军长征重大战役之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
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
5月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
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
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渡赤水故事简说
![四渡赤水故事简说](https://img.taocdn.com/s3/m/46f4aa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b.png)
四渡赤水故事简说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1935年。
这场战役发生在贵州省遵义市赤水河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次重要交锋。
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四渡赤水之前,红军在遵义会议上经历了一场内部的激烈辩论,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而在此之后,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猛烈进攻。
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决定向四渡赤水进发。
第一次渡河,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激烈炮火,但最终成功突破了封锁,向赤水河南岸进发。
然而,国民党军队并未放弃,他们对红军进行了顽强的追击,使得红军不得不再次渡河。
第二次渡河,红军在赤水河上游找到了一个较为隐蔽的渡河点,成功地渡过了赤水河,但在南岸却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伏击。
红军在激烈的战斗中再次突围,但伤亡惨重。
第三次渡河,红军选择了一个更加隐蔽的渡河点,成功地渡过了赤水河,但在南岸却再次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阻击。
红军在激烈的战斗中再次突围,但伤亡更加惨重。
第四次渡河,红军决定采取夜袭的方式,成功地渡过了赤水河,而国民党军队并未意识到红军的行动。
红军趁着夜色成功突围,最终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为红军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也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士气,也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一页。
这场战役的胜利,彰显了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也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永恒的光辉。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大战役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大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7e4b91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2.png)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大战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大战役幸而万·里长征一代人更新改造我国、振兴中华民族的杰出理想化,仍然在当代共产党员的精神实质世界里紧紧恪守着。
长征中三个重要战役战斗
![长征中三个重要战役战斗](https://img.taocdn.com/s3/m/d66ee6f05ef7ba0d4b733b19.png)
长征中三个重要战役战斗作者: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2016年第10期称其惨烈,是因为经过这场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作战地区是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的湘江两岸。
此役,蒋介石调动了其嫡系部队及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决策,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使红军丢掉了机动灵活的法宝,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遭遇了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
湘江战役的惨重失利,促使更多的红军指战员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给党和红军带来的危害,为后来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得意之笔”这4个字,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1960年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说给他听的。
四渡赤水之战,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指挥的第一个战役行动,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初,作战区域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一带。
在3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按照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在运动中创造战机。
红军历经大小40余次战斗,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大渡桥横铁索寒”——强渡大渡河及飞夺泸定桥1935年10月,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这一壮丽诗篇。
诗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其中后一句记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两场著名的战斗。
强渡大渡河,发生在1935年5月24日、25日间。
25日上午,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率“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以一条木船强行从安顺场渡河,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飞夺泸定桥,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
万里长征的故事
![万里长征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777cb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8.png)
万里长征的故事万里长征是世界军事史最伟大的创举,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命运,留下了无数壮怀激烈的感人故事。
下边以长征时间线为顺序,整理分享六个最经典长征故事。
一、四渡赤水时间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二、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
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3 ]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
![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3 ]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9c51d2635acfa1c7aa00cc39.png)
最具谋略的战役--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用兵如神突出重围。
中央红军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
会后,在行军途中,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随后,军委决定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接着,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调集重兵进逼遵义地区,对只有3.7万人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两省边境地区,局面十分严峻。
1935年1月至4月,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领中央红军迂迴穿插于40万国民党“追剿”军之间,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河战役,巧妙地调动和打击了国民党军,使红军在长征的关键时刻从被动转为主动,不仅突破了蒋介石苦心设计的重围,更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博主本着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原则,以尊重历史的严肃态度,在该文中转载了部分史料。
例如:《朱德选集》中“关于四渡赤水战役的电报”等......一渡赤水(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摆脱被动。
为摆脱敌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央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进军川西或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川西北根据地。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会师北上,拟夺取土城、赤水县城,经泸州至宜宾地段北渡长江。
由于敌加强了对长江的布防封锁,红军遭川军重兵堵截,土城战斗陷于被动,赤水城战斗遭遇强敌抵抗,攻城未果。
当晚,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北上渡江计划,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
由于敌情不断变化,红军未能全歼敌人。
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红军远征时的故事
![红军远征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7c76c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8.png)
红军远征时的故事
红军远征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军委决定把一、三军团和干部团交刘伯承、聂荣臻指挥,形成了较强的战斗力。
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顾疲劳,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以顽强的毅力征服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四渡赤水战役使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彻底破产。
飞夺泸定桥:北上红军与南下追截的国民党军前卫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胜利会师后,为了迅速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命令第二师第三团夺取泸定城,控制泸定桥,为全军开辟前进道路。
过草地: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红军战士经常处于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的困境之中。
就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指战员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爬雪山: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这座山海拔4000多米,山顶终年积雪,空气稀薄。
在极端困难面前,红军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胜了严寒、高山反应等重重困难,翻越了夹金山。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稳定的领导集体。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f8836ec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f.png)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长征中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典故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
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
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
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
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
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减,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
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长征相关事例
![长征相关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c014e7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1.png)
长征相关事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以下是四个与长征相关的典型事例:
1.四渡赤水战役: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
征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策略,转战川黔滇边境地区,积极寻求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行动。
这次战役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的任务,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2.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发生在四川省安顺市泸定县的雅砻江上。
当时,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泸定桥以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
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成功地抢占了泸定
桥,确保了部队的安全和顺利前进。
3.过雪山草地:过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难的路段之一。
雪山上天气严寒、道路艰险,草地上地形复杂、食物短缺。
红军战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翻越雪山、穿越草地,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这段旅程展
现了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4.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长征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是中国
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的标志。
长征主要战役: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
![长征主要战役: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1442420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a.png)
长征主要战役: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在长征这段时间,红军们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仗,有些打的那是轰轰烈烈。
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长征主要战役:四渡赤水,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渡赤水出奇兵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2、6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月中旬,薛岳兵团2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
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11 ]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总览
![红军长征史料(六)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 11 ]长征途中著名战役 总览](https://img.taocdn.com/s3/m/5bd8fba3c77da26925c5b039.png)
长征途中著名战役总览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飞取泸定桥,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等;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在368天的征战中,全天作战的大规模战斗有15次,有15天是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共作战380余次。
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等;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等;
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庾家河战斗,四坡村战斗等。
红一、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包座战斗,
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进行的岷洮西战役,
红二十五军、西北红军一起进行的劳山战役等。
红军长征中的战役战斗取得了歼灭与击溃敌军数百个团,毙伤敌军数万人,俘敌少将以下官兵2.4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数万支、骡马2000多匹的辉煌战绩。
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2b30b1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5.png)
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中国农工中的十次经典战役:
一、血战湘江:惨烈的湘江以惨重损失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
二、突破乌江:突破乌江天险,成为转变后的第一次
三、四渡赤水:毛泽东写下了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红军上大规模强渡作战的范例”
五、抢渡大渡河:毛泽东说“红军不是太平军,我和朱德也不是‘石达开第二’”
六、飞夺泸定桥:朱德连电喜称:“这次胜利是战略的胜利”
七、打通包座: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
八、乌蒙山回旋战:红2、61.7万人全部顺利渡过
九、激战腊子口:走出雪山草地的最后一次
十、奠基直罗镇:这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放在的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具谋略的战役--四渡赤水(含遵义战役)用兵如神突出重围。
中央红军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
会后,在行军途中,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随后,军委决定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接着,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调集重兵进逼遵义地区,对只有3.7万人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两省边境地区,局面十分严峻。
1935年1月至4月,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领中央红军迂迴穿插于40万国民党“追剿”军之间,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河战役,巧妙地调动和打击了国民党军,使红军在长征的关键时刻从被动转为主动,不仅突破了蒋介石苦心设计的重围,更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博主本着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原则,以尊重历史的严肃态度,在该文中转载了部分史料。
例如:《朱德选集》中“关于四渡赤水战役的电报”等......一渡赤水(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摆脱被动。
为摆脱敌军,根据遵义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央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进军川西或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川西北根据地。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出发,会师北上,拟夺取土城、赤水县城,经泸州至宜宾地段北渡长江。
由于敌加强了对长江的布防封锁,红军遭川军重兵堵截,土城战斗陷于被动,赤水城战斗遭遇强敌抵抗,攻城未果。
当晚,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北上渡江计划,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
由于敌情不断变化,红军未能全歼敌人。
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1935年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主力分三路纵队,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上下渡口等处,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向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这时国民党军薛岳兵团及川、黔、滇军的十多个旅的重兵一方面加强长江防御,另一方面分路对红军进行追击堵截。
二渡赤水(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避实击虚。
1935年2月7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暂时放弃原定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滇边的云南扎西(今威信)地区集结。
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判断红军仍将北渡长江,重新调整了部署。
敌湘军、薛岳兵团及滇黔敌军长,在龙云指挥下,由东向西压来,企图配合江防部队围歼中央红军。
就在各路“追剿”军形成一个大包围圈扑向扎西,逼近红军时,毛泽东等判断国民党军主力大部已被吸引到川滇边境,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敌兵力空虚。
1935年2月10日,军委遂决定避实就虚,调动敌人,转兵东进,二渡赤水,再入黔北,寻机再打击尾追的薛岳集团,摆脱敌人夹击。
1935年2月18日至21日,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中央红军各部出敌不意,甩开敌军,挥戈东指,重入贵州,由太平渡、二郎滩一带渡口,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回师黔北,以红1、红5、红9军团及军委纵队为左纵队,以红3军团为右纵队,向国民党军队兵力较薄弱的桐梓地区挺进;同时,以红五军团的一个团向温水开进,以吸引和迷惑追敌。
川敌3个旅由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向东追击;黔敌急调遵义及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时任国民党第六路军副总指挥)军第59、第93两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妄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二渡赤水战斗之【遵义战役】二渡赤水后,红军后尾有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部的追逼,前方有黔军王家烈部和中央军薛岳部的堵截,在此危难时刻,1935年2月24日,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指挥下,发起了遵义战役。
红1军团第1团占领桐梓县城,准备夺取娄山关。
位于遵义以北60公里处的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最重要的山口,是当时四川通往遵义的唯一通道,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
中央红军突杀“回马枪”,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川军急忙抽调部队由扎西地区回头向东追击;贵州军阀王家烈(时任国民党贵州省主席、第二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官)也在此部署了4个团的兵力。
吴奇伟第1纵队的第59、第93师也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地区。
鉴于此,中革军委决定,乘追敌尚在川南之际,迅速击破黔军的拦阻,占领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再取遵义城,以争取主动。
25日晨,红5、红9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红3军团对娄山关发起猛攻,经激战,一举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
敌为夺回阵地,调集了约6个团兵力疯狂反扑,但都被我英勇的红军将士击退。
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列部,攻占板桥,残敌仓惶向遵义逃跑。
为了不给敌以喘息之机,27日,红1、3军团不顾疲劳,乘胜追击,于当晚在遵义以北展开追歼战,击溃黔敌3个团的阻击,黔军弃城南逃,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城。
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在遵义战役中身先士卒,中弹牺牲。
《彭德怀自述》回忆:“第二天早上,蒋部吴奇伟军向遵义反攻,蒋到贵阳亲自指挥。
三军团沿城南门外至西门外高地抗击吴军;我一军团隐蔽集结于城东南,待吴奇伟军全面展开向三军团攻击时,从敌侧后突击。
从上午九时战斗到午后四时,一、三军团合歼敌一个师,余敌逃脱。
这是退出中央苏区第一次连打了两次胜仗。
打乱了敌人的追击部署,争取了某些主动。
改换新的领导后,打这样一个胜仗意义更大。
”遵义战役(1935年2月24日~28日),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为重要的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前所未有的、歼敌最多、取得胜利最大的一仗,是四渡赤水之战中的首次大捷。
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城,一举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即中央军吴奇伟部93师大部,59师一部,击溃黔军8个团),毙伤敌2400多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量枪枝弹药,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
遵义战役是长征红军以弱胜强、从战争被动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此战的胜利是遵义会议改变错误军事领导所取得的成果。
遵义之战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机动灵活的作战思想:“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遵义之战也充分体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的作战精神。
三渡赤水(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遵义大捷后,第二天中央机关到达遵义城。
蒋介石急忙从武汉飞到重庆,亲自策划新的围攻(蒋军向贵阳集结;滇军向云贵边之毕节、宣威一带集结;川军数部向川南集结),企图用堡垒推进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术,东西封堵,南北夹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为了进一步调动和摆脱敌人,寻找战机,在毛泽东等领导指挥下,红军于3月10日放弃遵义。
当敌军逼进时,中央红军将计就计,再度西进,并于3月16日至17日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再次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佯作北渡长江的姿态,吸引敌人。
蒋介石果然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集重兵、筑碉堡,令大批国民党军急进川南,沿江堵截红军北渡长江,欲聚歼红军于古蔺地区。
蒋介石声称这次再不歼灭红军,“何颜再立于斯世”。
四渡赤水(东渡赤水河)四渡赤水,跳出合围。
正当各路国民党军再次纷纷扑向川南之际,毛泽东当机立断,毅然决定“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而向东”,四渡赤水,夺取战略主动权。
1935年3月21日晚至22日,在毛泽东等指挥下,中央红军主力以隐蔽、神速的动作,突然回师东进,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一线东渡赤水(四渡赤水),并以红9军团向北佯动,吸引敌军,随即,主力分路从北上的敌重兵集团之间穿过向南急进。
蒋介石判断红军又将进攻遵义,便策划在这一地区将红军“一网打尽”,他由重庆飞抵贵阳督战。
毛泽东则率领红军主力调头与3月31日南渡乌江,至此结束了四渡赤水之战,把敌人的重兵集团甩在了乌江以北。
对红军四渡赤水,滇军说是“曲线运动,难以捉摸”;川军说是“神出鬼没”;黔军认为是“磨盘战术,出奇制胜”;国民党中央军说“共军拐个弯,我们跑断腿”;一直尾追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将领吴奇伟坐在乌江边上大哭:“我也不过江了,就在此死了算!”蒋介石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四渡赤水:毛泽东VS蒋介石3万对40万四渡赤水出奇兵,灵活机动破重围。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最重要的战役,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战争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从长征、抗战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人民军队的征战史上,所面对的几乎都是强大的对手,几乎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
但最终,胜利的天平却毫无例外地倾斜到了这支红色队伍的一边。
究其原因,除了广大将士不畏牺牲、英勇善战外,指挥员的运筹帷幄和临战决策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渡赤水战役,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正确指挥下,以3万之寡对蒋军40万之重,展开了生死关头的大较量,预演了日后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
千里赤水河,如同一个被拉得弯弯的弓背。
40万大军,在这张弓上蓄势待发。
拉弓的是蒋介石,箭头所指,是毛泽东率领的3万余人的中央红军,这是四渡赤水前,中央红军所面临的局面。
人均枪不足一支、弹不足3发的中央红军面对的是兵强马壮、弹满粮足的国民党追击部队,刚刚掌握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在贵州这个多雨的春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局在常人看来毫无胜算的对弈。
何况,从1934年10月长征以来,中央红军已连续征战3个月——特别是1个月前的湘江血战后,出发时8.6万余人的中央红军已锐减至3万余人。
队伍疲惫,伤病严重,他们需要枪支弹药、药品食品,更需要一场鼓舞士气的胜仗——红军,再也输不起了!而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同样需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解决这个让他头疼了8年的心头大患——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南昌暴动以来,连蒋介石自己也数不清已多少次下达彻底肃清“共匪”的命令了。
从对井冈山根据地“会剿”,到动用嫡系部队对赣南闽西苏区“围剿”,行伍出身的蒋介石总是一次次败给书生出身的毛泽东。
不仅如此,在他的国民党大军铁桶般的包围之下,毛泽东等人竟建立了一个“五脏俱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毕业于日本军校、担任过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一直也没有弄清楚,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甚至没有像样地开过几次枪的毛泽东,哪来的那些令军事家都汗颜的天才战术——他总能指挥着那支衣衫褴褛、缺枪少弹的红军,神奇地出现在大军包围圈的关节处,一举将自己的必胜之局搅得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