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的故事
科学家钱伟长一生求学与爱国的故事
科学家钱伟长一生求学与爱国的故事钱伟长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科学家钱伟长一生求学与爱国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科学家钱伟长一生求学与爱国的故事1、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1931年夏天,19岁的钱伟长来到上海参加高考。
那时候,升学考试是各个大学自己出题进行的。
钱伟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参加了清华、交通、中央、武汉和浙江五所大学的招生考试,结果同时收到了这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
钱伟长的祖父是晚清秀才,终生教书;他的父亲和四叔也都以教书为生。
钱伟长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很好,而理科并不很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
于是他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的中文系。
可是,就在钱伟长他们刚刚入学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日本侵略者在一夜之间占领了我国东北辽阔的土地,铁蹄践踏着我国的国土,人民在硝烟与血泪中挣扎。
钱伟长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激发了"科学救国"的热情。
在清华大学1931年的106位新生中,要求进物理系的竟有21人。
尽管钱伟长数理化三科的成绩总共不到100分,而其他同学的考分都在200分以上,但他还是决定转到物理系。
钱伟长向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和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提出了改学物理的请求。
吴教授说:"我查过你的试卷,你的文学和历史考得很好。
特别是历史卷中的那道关于二十四史的题,我听说只有你一人得了满分;而你的英语和数理化的成绩却不大理想,物理尤其差。
对你来说,学中文更合适,为什么一定要改学物理呢?"钱伟长激动地说:"对,我原来是喜欢文科的。
但是,在上海考试期间,我看到外国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无非就是靠着他们的枪炮比我们好,我觉得文学救不了现在的中国,现在国家更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是飞机大炮!我的数理化成绩虽然不好,但我有决心赶上去!"钱伟长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两位教授。
[名人故事]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
[名人故事]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钱伟长(1912—2021),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钱伟长的父亲和七位叔父都是文化的饱学之士,是现代大儒钱穆先生的侄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经典教育。
小学时期,钱伟长主要学习国文和历史,15岁考取“苏州中学”读高中。
钱伟长文史成绩优异,自幼就将史记汉书烂熟于胸。
苏州中学的数学老师严晓帆、地理老师陆侃舆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钱伟长经常在严晓帆老师的宿舍中学习,向严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步入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愈来愈浓,但理工科目的成绩却不理想。
他在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历史和语文成绩分别是100分和99分,而理工科目都是20分、30分,但总分数不低。
1931年,报考时,被清华、交通、武汉、中央五所名牌同时录取。
他按照叔父钱穆提议,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根据钱伟长的回忆,当时清华入学的语文科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钱伟长仅用了45分钟便写成了一篇450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但发现一个字也改不了,于是给了他100分。
历史科题目是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卷数,解释人是谁等等。
钱伟长因为从小背过二十四史,历史科他也得了满分。
除了优异的文史成绩,钱伟长的数理化,英文四门课,加起来却一共只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因为从未学过,考了零分。
钱伟长入学后的第二天,即发生“九一八事变”,这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他最终下定决心,准备转学物理系。
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最初并不同意让钱伟长转学物理,因为他的理科基础太差,钱穆当时也对他说:你这基础想学物理象是空中楼阁。
但这并未让钱伟长退缩,经过一个星期的软磨硬泡,吴有训终于被钱伟长的诚意所感动,同意钱伟长到物理系试读。
中国力学之父的故事
中国力学之父的故事
中国力学之父是钱伟长,他是一位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早年丧父,跟随叔父在新式学校读书。
他后来考入清华大学,并先后在多所学校就读。
在清华大学,他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教授,后赴美留学,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博士学位。
钱伟长在力学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
他提出了新的弹性力学方法,解决了圆柱薄壳的非线性应力问题。
他的非线性理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并被称为“钱伟长方法”。
他还出版了第一本《弹性力学》,填补了中国力学方面的空白,并被誉为“中国的力学之父”。
除了在力学上的贡献,钱伟长还在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成就。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导工作,为培养我国科学技术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钱伟长的社会活动也十分活跃,他积极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
尽管在五十年代期间因为批评苏轼教学模式被定为右派,其子女也因此上不了大学,但他下到基层去做炉前工,继续研究制造车间产品,设计液压机床。
到了七十多岁钱伟长又开始出任大学校长教书育人。
钱伟长的故事
钱伟长的故事钱伟长,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他的家境贫困,父母是普通的农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但是,钱伟长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相反,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
钱伟长的故事,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数不胜数,但他从未退缩过。
他知道,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因此,他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成功之路。
小时候,钱伟长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他却有着一颗向上的心。
每当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看书,做作业。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尽管家境贫困,他依然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伟长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成为了大学里的学霸。
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毕业后,他顺利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职场人。
然而,钱伟长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知道,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不被淘汰。
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公司的骨干员工,得到了公司的重用和认可。
除了工作之外,钱伟长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知道,自己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他希望能够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他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钱伟长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的励志故事。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希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追逐自己的梦想。
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
钱伟长出身名门,是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他的亲叔叔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穆。
钱伟长的家学渊源让他在上大学前就精通国学和历史。
高考时钱伟长的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满分,而物理仅考了5分。
即便如此,他仍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
“九一八”事变后,钱伟长深受触动。
国难当头,他拍案而起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为了让叔叔钱穆同意他的决定,他去找了顾颉刚做说客。
说服了家人还得说服学校。
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接受物理成绩只有5分的文科学生转系;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寻找这个文史满分的学生赶快来报道。
最后,顾颉刚和钱穆分别去和吴有训和陈寅恪两人解释,吴有训也受不了钱伟长天天软磨硬泡,转系问题得以解决。
但是系主任吴有训是有条件地答应钱伟长进入物理系学习的:一年内物理、数学和化学的成绩必须达到70分,否则…哼哼...你懂得...'宝宝心里苦啊..宝宝连初中的数理化也没怎么学过啊...'只有我等弱货才这么想!人家钱伟长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苦”字!机会自己争取到了,就必须抓住它!抓住它!经过超级认真地学了2个多月后,钱伟长的测验成绩依旧一塌糊涂。
而更要命的是,他发现一个叫华罗庚的“同学”泡图书馆的时间居然比他还要长!还常常考满分!!还学一些其他人完全看不懂的东西看到这里,我们肯定在默默地给钱伟长计算心理阴影面积了,然而人家钱伟长认为这就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啊,有啥啊,头悬梁锥刺股呗,2个月不行就1年呗、2年呗…..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啊,经过长期的努力,钱伟长逆袭成功,拿到了物理系的第一名!从此钱伟长的学业就一发不可收拾!你肯定以为钱伟长就是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NO,其实人家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大二就拿了全国跨栏亚军,牛吧?你想想那画面,一个身高1.49米的小伙子嗖嗖地跨过了1.06米的栏,刘翔那么高的时候也未必能跨过去啊!万一跨不过去呢,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那是多么大的风险啊!!遥想伟长当年作为国足主力左前锋,在菲律宾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狂虐日本队!想想现在逢日必败的国足,你们到底是几个意思啊~~~哎,不说了,我只想给学霸,不,是学神跪了!鞠躬根本无法表达我的敬仰之情!1940年,钱伟长考取了公费留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弹性力学,1942年又顺便拿了多伦多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
钱伟长事迹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之钱伟长
钱伟长事迹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之钱伟长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
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
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
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
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
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那一年,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
但一开始效果很不好,每周课堂测验,他一连七个星期都不及格。
物理系第一学期的课程中,由吴有训亲自讲授普通物理。
他劝钱伟长:不要上课只顾记笔记,重要的是仔细听讲,力求当堂听懂,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择其关键简明写出。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5篇)1秘书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5篇)”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主要事迹篇11939年,新婚刚刚三周的钱伟长考取了由中英庚款会组织的第七届留英公费生。
那年9月2日,途经香港赴英时,他搭乘的去英国的客轮被扣作军用,第一次留学夭折了。
那年12月底,中英庚款会第二次通知钱伟长等在上海通过海运转去加拿大留学。
因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和许多英国知名教授,都逃到加拿大去了。
上船后,钱伟长等人发现护照上有日本签证,他和大伙认为不能接受侵略者国家的签证,宁可不留学也要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
他和很多人一起把护照扔在黄浦江里,携行李下船登陆,第二次留学也就此夭折。
1940年8月,钱伟长一行人第三次接到通知,他们再度乘船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钱伟长对特意前来送行的四叔钱穆说:“我此次西行,绝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家庭,而是走向一条科学救国的道路。
”在多伦多大学,由于在板壳统一内禀理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钱伟长得到了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赏识。
1942年,钱伟长被冯·卡门召到身边,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他与当时已是冯·卡门助手的钱学森合作,共同完成了美国第一枚导弹的设计工作。
身在异国他乡,但钱伟长谨记周培源老师的话:“儿不嫌母丑,子不弃家贫。
”他是炎黄子孙,他时刻准备用所学报效祖国。
在得知国内抗战胜利的消息后,钱伟长向导师冯·卡门提出回国请求。
由于他在美国从事的是火箭、导弹技术研究,美国有关方面劝他留下,而且他的恩师冯·卡门始终不肯答应。
无奈,钱伟长便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面的6岁儿子为由,申请回国探亲。
1946年8月6日,这位一心报国的动力学家只随身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书籍,一路辗转,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清华园。
并不平坦的报国路没能阻挡炽热的报国情回国后,为了培养更多科学救国的人才,他几乎“承包”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还担任《清华工程学报》主编,承担审稿工作。
力学之父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钱伟长的故事
力学之父——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钱伟长的故事钱伟长,江苏无锡人。
周恩来曾把他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被誉为"力学之父"。
钱伟长64岁时涉足计算机,1985年提出了宏观字形编码(俗称钱码)输入法,对电脑中文输入的开发有重大贡献。
1943-1946年钱伟长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进行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
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社主任,力学研究所成立之后兼任副所长。
在1953年,他参加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人民代表,又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科学院的学术秘书。
1983年1月12日调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一、清贫出身钱伟长16岁那年父亲病逝,他回忆以前在乡村的生活说:"我幼年就深知生活贫困的艰辛,在进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小时穿旧了并经过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腰部都是折叠着缝起来的。
随着年龄逐渐放长,时间长了别处都褪了色,腰部就像围了一条深色的腰带。
布鞋布袜都要补了又补,有的补到五六层之多,穿起来很不舒服,夏天干脆赤脚。
为了糊口生活,争着帮助祖母、母亲和婶母采桑养蚕、挑花刺绣、拾田螺、捞螺蛳、捉田鸡、挑金花菜、马兰头、荠菜等田岸边上的各种野菜,放鸭子、摸小鱼小虾、湖边挑灯捉蟹、泥中拾蚌等各种能添补家用或助餐的活计。
"二、清华唯一身高低于标杆刻度新生"幼年由于生活贫困,农村中卫生条件又很差,曾患过肠胃寄生虫病,疟疾、痢疾、肺病、伤寒等多种疾病。
在缺乏医药的条件下,我终究还是活了下来,不过留下了一个发育不良的瘦弱体格。
当我19岁进入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是全班最矮的一个,是清华大学多少年来唯一的一位测量身高标杆刻度以下的新生。
作文素材九 大家钱伟长
对应话题:创新、 对应话题:创新、坚持
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 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 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 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 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 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 岁以后的画, 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 岁以后的画 不同于60岁以前 岁以前。 岁以后 岁以后, 不同于 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 岁以后, 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 岁以后 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 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 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 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 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 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毛泽东 他运用了孙子的兵法, 他运用了孙子的兵法 创造了自己的兵法敌 进我退, 进我退 敌退我进的战法
对应话题3: 民族气节” 对应话题 :“民族气节”话题
气节意味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气节意味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它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人生准则, 不能屈。它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人生准则, 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的精神支柱, 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人最 珍贵的东西。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伟大, 珍贵的东西。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伟大, 但我们应该持有高尚的气节, 但我们应该持有高尚的气节,在大是大非面 前保持良知和气节。 前保持良知和气节。著名画家齐白石拒绝给日本 侵略者字画,愤而辞去职务,闭门谢客, 侵略者字画,愤而辞去职务,闭门谢客,还在门 口贴上“白石已死”的条子, 口贴上“白石已死”的条子,表现了他高尚的民 族气节。 族气节。
钱伟长的简介和事迹5篇1秘书
钱伟长的简介和事迹5篇钱伟长的简介和事迹篇1面对钱伟长,推选委员杜玉波说,奠基中国近代力学,他是伟大的教育家,而一生坎坷,从未放弃理想,为国家谋,为天下谋。
推选委员纪宝成说:《论语》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钱先生以毕生的身体力行,昭示了一位学者的坚持与信仰。
颁奖辞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事迹回溯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
1931年,18岁的他以中文和历史两门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
钱伟长:如果要是考状元,我是要考状元的。
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爆发,国难当头。
马上要进入清华历史系学习的钱伟长,得知这个屈辱的消息后,当天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钱伟长:蒋介石说的,谁要站起来,不要抵抗,因为人家飞机大炮,我听了以后这个火了,年轻嘛。
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个玩意儿了,我要学飞机大炮。
而之前的录取考试中钱伟长数理化加英文的总成绩只有25分,放弃双百的文史转学物理,钱伟长无视个人的风险得失。
钱伟长:我这些都没考虑。
我是将来要造坦克。
就是这样的思想。
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70分,四年后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且成绩优异。
1939年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获得宝贵的去加拿大学习的资格,但是因为搭乘的轮船要在日本横滨逗留三天,钱伟长等留学生拒绝上船。
钱伟长:我就不干了,敌国我们不能去,当场就有好多人把护照扔在黄埔江里头了。
经过近一年的等待,1940年8月,钱伟长等留学生才搭乘不停靠日本的轮船出发,赴加拿大留学。
赴加拿大50天后就因为一篇论文的发表而成名,两年后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至1945年,钱伟长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范围内的知名科学家。
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1秘书
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钱伟长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一生传奇,年轻求学时弃文从理,只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晚年,他倡导的学分制、三学期制成为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因“9·18事变”弃文从理1912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诗书家庭。
在18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
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起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废寝忘食,极度用功。
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论文曾让爱因斯坦感叹1935年,他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和高梦旦奖学金,在导师吴有训的指导下做光谱分析。
延至1940年8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J.L·辛格教授指导下研究板壳理论,1942年获博士学位。
1942年至1946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
钱伟长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为国家而改变志向的名人故事
为国家而改变志向的名人故事
为国家而改变志向的名人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三钱”之一的钱伟长。
钱伟长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苏州名医,但钱伟长自幼对医学并无兴趣,反而对数学和物理情有独钟。
他曾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但由于家境贫困,选择了就读清华大学历史系。
然而,在九一八事变后,他深感国家需要科技和工业的强大来支撑,于是他决定转学物理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后来的岁月里,钱伟长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科技事业中,成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为中国的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志向并非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为了国家的需要和民族的利益,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志向和选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力学之父的素材
中国力学之父的素材
科学泰斗--钱伟长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少年时为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主动放弃自己所擅长的文科,选择自己成绩很差的理科。
经过艰苦努力,他以优异成绩被选派到国外留学,很快就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新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谢绝美国科学界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科研工作,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
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年以后,他一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职务,并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直到2010年7月去世。
纵观钱伟长的成就,遍及科学、政治、教育等专业,对此,他自己的说法是:“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
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颁奖词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颁奖词及事迹感动中国钱伟长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感动中国钱伟长事迹钱伟长(1912-20XX),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_常委、副主席等职。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
祖父和父亲都是小学教师,家庭负担重,依靠微薄的薪酬维持家庭生活。
因自小受家教影响,钱伟长逐渐养成刻苦自励、坦荡做人的性格。
钱伟长5岁入小学读书,后来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就读,开始接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培养出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兴趣。
1928年,只读了一年初中的钱伟长就考入了苏州中学。
苏州中学是江南名校,学校里有许多优秀教师,包括他的四叔钱穆。
苏州中学毕业后,钱伟长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很矛盾,是继续求学还是找一份稳固职业。
求学中他一直接受四叔接济,母亲和祖母坚持不能再给四叔增加负担了,但钱伟长又不舍得放弃学业。
正在这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上海的一位化学家、天厨味精厂总经理吴蕴初要设立一个“清寒奖学金”,每年为12名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寒的学生提供上大学的资助。
钱伟长获悉后决心去试一试,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考取了这份奖学金。
暑假,钱伟长只身来到上海,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参加了清华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升学考试。
当时各大学都自设考场自出考题,文科和理科都是相同的试卷。
钱伟长的理科和英语成绩一般,但在文史方面的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清华大学的历史试卷有一道题目,要写出二十四史的名称、卷数和作者名,许多学生被难住了,但钱伟长却得了满分。
不久,他几乎同时收到了上述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最后,钱伟长接受了四叔钱穆的建议,选择到清华大学中文系就读。
钱伟长的故事
钱伟长的故事1.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他都表现得十分刻苦,在国外做研究工作时更是废寝忘食的读书,他和导师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一次,他应邀给国内大学生讲有关学习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他诚恳地告诉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也没停止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学习时间还比你们多,我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学习的……”2.1996年钱伟长把在上海市非线性科学会上的发言发言《谈谈非线性科学》交给《自然杂志》发表,此文成了《自然杂志》1996年复刊后的卷首篇。
其中关于数学工具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论述给人影响很深。
钱伟长说:“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
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磨得多好啊!那是刀匠的事。
”钱校长还说说:“不要做刀匠。
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
”这段话无论是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对普通人都是有启发的。
3.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
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
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
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
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
"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钱伟长小传
1 9 8 1 年, 钱伟长 被任命为中文信息学 会理 事长 、
《 应用数学和 力学 》杂志主编 。
1 9 8 2 年 ,钱 伟 长 的 “ 广 义 变 分 原 理 的研 究 ”
钱 伟长 在 阅读 资 料 。
( 1 9 7 9 年完成 )获国家 自然科学奖二等 奖。 1 9 8 4 年 ,钱伟长提 出汉字 宏观字形编码 ,简称 “ 钱码 ” 。在 1 9 8 6 年 国家标准局 组织的全 国第一 届汉
国近代 力学 、应用数 学的奠基 人之一 。他 兼长应用 究所,师从著名科 学家冯 ・ 卡门教授 ,从事火箭 、
数 学 、物理 学 、中文 信 息学 ,特 别 是在弹 性 力学 、 导 弹的设 计 试制 工作 。 变 分原理 、摄动方法等领 域有重要成就 。 1 9 1 2 年1 O 月9 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 锡 。 当时 正 值 二 战 ,伦 敦 遭 到 德 国V 1 、V 2 导 弹
也不知 道 ,与德 军玩 了个雕 虫小技 的人 并不是 名科 学家的钱伟 长。
1 9 4 6 年5 月 ,钱伟 长 回国 ,应聘为 清 华大学 机 械系 教授 ,兼任北 京大学 、燕京大学教 授 。1 9 4 9 年 后历任清 华大学教授 、副教 务长 、教务长 。
1 9 8 8 年 ,钱伟长 任澳门特别行政 区基本法起草
一
段 时 间。 为 了能 尽 早赶 上课 程 ,他 早 起 晚 归 ,
废寝忘食 ,极度 用功。老师吴有训有心栽培 ,经
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 长的成绩迅速
提 高。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 了 ; 学年
结束,数 学、物理 、 化学、外语都达到了8 0 多分
钱伟长的著名事迹5篇1秘书
钱伟长的著名事迹5篇钱伟长的著名事迹篇12010年7月30日,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与世长辞。
当晚,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一片哀婉,数百名师生自发来到广场,点燃烛光、手持鲜花,举行哀悼仪式,众人潸然泪下。
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道路两旁的树木间拉起了黄丝带,绵延几十米,一旁还拉出了悼念横幅——“钱校长一路走好,来世还做您的学生”。
2010年8月7日,上海龙华殡仪馆里人潮涌动,数千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各界人士和市民在这里与这位“中国力学之父”挥泪作别。
随着这位老人的驾鹤西去,中国科学界的巨星“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都相继陨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绝响。
在央视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一段52字的颁奖辞概括了钱伟长跌宕起伏、艰难曲折,而又无比崇高和伟岸的人生道路。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寒门学子的艰难求学路1913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鸿声镇七房桥村的一个贫民家庭中。
鸿声镇位于无锡县的东部,距离无锡县城大约40公里,鸿声一名源自清末富商钱鸿声。
从家谱上循脉,钱伟长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吴越国王钱镠,但此时家境已经没落。
钱伟长的祖父钱承沛是晚清秀才,以教私塾谋生,在村中颇受人们尊重,他牢记“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祖训,先后送两个儿子钱挚、钱穆去读私塾。
可惜的是钱承沛在39岁的盛年,因为贫病交迫而去世。
钱挚和钱穆不得不考入师范学堂,以求早些谋生贴补家用。
,当时军阀混战,虽然父亲和叔父有薪水,但十分微薄,依然难以维持家计。
钱伟长的母亲王秀珍和善而勤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钱伟长从小就争着帮助祖母、母亲和婶母采桑养蚕、挑花刺绣、拾田螺、捞螺蛳、捉田鸡、挑金花菜、马兰头、荠菜等田岸边上的各种野菜,还要做放鸭子,摸小鱼小虾,湖边挑灯捉蟹,泥中拾蚌等各种能贴补家用或助餐的活计。
钱伟长事迹
钱伟长事迹钱伟长,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也是民生银行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事迹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钱伟长以其出色的企业家精神和积极奉献的慈善行为,成为众多人们心目中的榜样。
钱伟长早年的经历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生于上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期间,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学术成绩和领导才能。
毕业后,他选择了进入金融行业,并且在不断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人脉。
1996年,钱伟长将自己的梦想转化为行动,联合其他创始人共同创办了民生银行。
他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使得民生银行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
他将创新作为民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为银行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钱伟长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忘记回报社会。
他始终秉持着“慈善的事业不仅仅是个人的意愿,更是一个企业能否走得远的一大标志”的理念,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
他捐助了大量的贫困地区和灾区的学校、医院以及其他公益项目,并且自己亲自参与其中,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伟长的慈善行为不仅局限于中国国内,他还积极参与国际公益事业。
他成立了钱四海慈善基金会,在慈善教育、医疗援助、灾区重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援助和支持。
他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慈善活动,与世界各地的慈善家和组织合作,共同为全球的社会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钱伟长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故事,更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和责任感的人的生活轨迹。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是完全可行的。
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企业家们的典范,激励着更多的人追逐他们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钱伟长的事迹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与持续性。
只有当我们把个人的成功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
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钱伟长(1912—2010),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钱伟长的父亲和七位叔父都是文化的饱学之士,是现代大儒钱穆先生的侄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经典教育。
小学时期,钱伟长主要学习国文和历史,15岁考取“苏州中学”读高中。
钱伟长文史成绩优异,自幼就将史记汉书烂熟于胸。
苏州中学的数学老师严晓帆、地理老师陆侃舆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钱伟长经常在严晓帆老师的宿舍中学习,向严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步入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愈来愈浓,但理工科目的成绩却不理想。
他在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历史和语文成绩分别是100分和99分,而理工科目都是20分、30分,但总分数不低。
1931年,报考时,被清华、交通、武汉、中央五所名牌同时录取。
他按照叔父钱穆提议,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根据钱伟长的回忆,当时清华入学的语文科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钱伟长仅用了45分钟便写成了一篇450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但发现一个字也改不了,于是给了他100分。
历史科题目是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卷数,解释人是谁等等。
钱伟长因为从小背过二十四史,历史科他也得了满分。
除了优异的文史成绩,钱伟长的数理化,英文四门课,加起来却一共只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因为从未学过,考了零分。
钱伟长入学后的第二天,即发生“九一八事变”,这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他最终下定决心,准备转学物理系。
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最初并不同意让钱伟长转学物理,因为他的理科基础太差,钱穆当时也对他说:你这基础想学物理象是空中楼阁。
但这并未让钱伟长退缩,经过一个星期的软磨硬泡,吴有训终于被钱伟长的诚意所感动,同意钱伟长到物理系试读。
一名物理差生的传奇逆袭
一名物理差生的传奇逆袭高考物理只考5分,却成了中国力学大师。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
18岁那年,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钱伟长在一夜之间做了一个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钱伟长属于严重的“偏科生”,在之前的录取考试中,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
四年后,他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并且成绩优异。
钱伟长回忆说,求学阶段,跟我一样拼命的有华罗庚。
“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5点到科学馆去背书,可是华罗庚已经背完了。
”后来,钱伟长有机会去加拿大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后,他又去美国做博士后。
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传来了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此时他选择了回国。
回国,一个勇敢而危险的决定。
他多次提出要回国,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
1946年5月6日,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
我不理,”“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
”【人需要有信仰,有精神,有理想!】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还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发明了获奖的“钱码”。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钱伟长最关心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他为建立上海大学倾尽心血,但他没有领过校长的工资,也没有享受过校长的福利。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钱伟长病逝于上海,享年98岁。
201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形容他: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
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伟长的故事1.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他都表现得十分刻苦,在国外做研究工作时更是废寝忘食的读书,他和导师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一次,他应邀给国内大学生讲有关学习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他诚恳地告诉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也没停止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学习时间还比你们多,我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学习的……”2.1996年钱伟长把在上海市非线性科学会上的发言发言《谈谈非线性科学》交给《自然杂志》发表,此文成了《自然杂志》1996年复刊后的卷首篇。
其中关于数学工具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论述给人影响很深。
钱伟长说:“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
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磨得多好啊!那是刀匠的事。
”钱校长还说说:“不要做刀匠。
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
”这段话无论是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对普通人都是有启发的。
3.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
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
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
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
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
"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4.钱伟长晚年当了上海大学校长,在学校门口处的巨石上面刻着他手书“自强不息”四个字。
上海大学新校区里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各幢教学楼之间都有曲折回廊相连,两旁的树木错落有致。
这些都来自钱校长的创意:让师生在课间转移时既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又可以赏心悦目,调节精神。
连学校的食堂和招待所都冠以文雅的名字:乐乎楼、水秀楼……并有名家题写的匾额,使校园里处处充盈着浓浓的书卷气。
当然,作为大学的根本乃大师,而非大楼也。
5.当年他考清华时,有一道历史题,要写出二十四史各卷的名称、卷数、作者和注校者等,考生中仅他一人全对。
他的作文《梦游清华园记》令阅卷的老师击节赞赏,然而他为了科学救国,要求改学物理,被吴有训教授婉拒,因为他理科基础太差,四门功课一共才考了25分。
但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不仅改变了教授的看法,还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力学大师。
1995年7月22日杨振宁来校作报告时,会前钱校长开场白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还教过我数学。
”杨振宁答:“钱伟长当年在清华可是一个有名的田径运动员哩!”。
令人感叹的是:钱伟长当时18岁,身体瘦弱矮小,被学校田径队婉拒。
但他亦经过自己的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校越野代表队的主力队员。
并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跨栏季军。
6.1935年,钱伟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当初,他选择物理专业,不是因为专长,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国之情。
考清华时,钱伟长的国文和历史特别出色,每门都是100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极差,4门课加起来只有25分,其中,外语是0分,物理是5分。
基于这种情况,他顺理成章地选择清华大学中文系。
挑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钱伟长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主动要求改学物理,找到理学院的院长叶企荪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结果,他们都建议钱伟长读中文系。
为此,钱伟长缠了吴有训一个星期。
吴有训每天8时上课,他6时30分就等在他的办公室。
由于不堪纠缠,吴有训只得答应了。
不过,他与钱伟长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一年内,钱伟长的数学微积分和物理成绩在70分以下,就将他退回中文系。
钱伟长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学业上。
吴有训有心栽培,经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长的成绩迅速提高。
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了;学年结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达到80多分。
清华本科毕业后,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
后来出国留学,1942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西学东渐,国学衰微之际。
钱伟长就出生在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
在无锡这个毗邻太湖的鱼米之乡,为了家族的繁衍昌盛,还延续着义庄制度。
由于做私塾先生的祖父早逝,钱伟长的父亲钱声一(钱挚)和叔父钱宾四(钱穆)就是靠从钱家的义庄领取粮米,艰苦求学的。
他们在家乡七房桥办起了第一座新式小学,又到其他小学任教。
少年的钱伟长有时就寄住在父亲和叔父的老师宿舍里。
16岁那年,父亲钱声一病逝,他随叔父在苏州读书。
后来,叔父钱穆到北京大学与胡适同时担任中国通史的教授,成为著名的国学大师,60年代在台湾作资政,继续研究国学。
他的母亲王秀珍和善而勤劳,除操持家务外,还养蚕、桃花、糊火柴盒贴补家用。
清贫的幼年生活和母亲的贤良品德,帮助造就了他在曲折的一生中独立支持的精神力量。
妻子孔祥瑛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文学院国文系,50年来是他生活上、精神上忠实的伴侣,也是他事业上成功的一个保障。
钱伟长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饯伟长在中学时代十分爱好文科,而对理科特别是数学、物理视为畏途。
十分有趣的是,他一生主要从事力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并在这些学术领域里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他首次将张量分析及微分几何用于弹性板壳研究并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提出了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方程”。
他还首次成功地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迄今国际上仍用此法处理这类问题。
钱伟长“活到老,学到老”,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6岁学电池学,64岁学计算机。
为国而学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以及赵忠尧、萨本栋教授也常给他们上课。
起初,钱伟长象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
而吴有训教给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
钱伟长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
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留学启程一波三折1939年9月2日,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不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赴英客轮扣作军用,钱伟长等学生的留学计划也被迫延期。
在返回昆明等候通知的时候,钱伟长从王竹溪那里借到拉夫著的《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不仅板、壳分开,而且各种不同形状的板壳有不同的方程。
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
苦苦埋首数月,他以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析之创新思想,居然获得了前所未闻的统一内禀理论。
1940年8月初,庚款会再度将钱伟长等留学生召集于上海,坐“俄国皇后号”邮轮赴加拿大。
9月中旬终于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了艰辛的留学生涯。
这也是多伦多大学首批接受中国研究生。
学冠中外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原籍爱尔兰,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辛吉用宏观的内力素张量求得在外力作用下板壳的张量平衡方程,称之为宏观方程组,而把钱伟长的方程称为微观方程组。
辛吉认为:虽然两种理论所用的力学量和符号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等同的。
辛吉教授提出把两种理论合在一起,钱伟长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供冯·卡门教授祝寿文集之用。
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很受力学界和数学界的重视,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加拿大数学年会、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美国数学学会西部年会等场合作学术报告;在英国和澳洲有人写过书,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
1973年,荷兰H.S.鲁坦(rutten)教授在《壳体渐近理论和设计》一书中多次推崇这篇文章:“辛吉和钱的工作是三维理论的基本工作,仅用力学状态的内禀变量,应力和应变,严格地从三维理论中导出了任意形状的薄壳都适用的非线性方程,这里在各向同性的假定下,把应力和应变分量按厚度方向的坐标展开为泰勒级数。
近似的二维方程只有6个基本待定量,3个代表中面拉伸应变,3个代表中面弯曲变形分量,这是辛格与钱工作最重要的特点。
”1982年,在上海国际有限元会议上,大会介绍钱伟长时说:“钱教授有关板壳统一内禀理论的论文,曾是美国应用力学研究生在40-50年代必读的材料,他的贡献对以后的工作很有影响。
”“我是忠于我的祖国的”在美国的时候,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这几个人常说,将来我们一定要回去办一个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还要好的大学,让美国人到中国来留学,这个一直是缠绕在他心中的一个梦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以“久离家园、怀念亲人”为由,取得回国权。
1946年5月从洛杉矶搭货轮返上海,8月初又从上海搭轮船经秦皇岛回到阔别8年的北京清华园。
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的教授。
9月,爱妻祥瑛自成都携已6岁的儿子元凯赴京,钱伟长才第一次见到儿子。
钱伟长深情地回忆:“1948年钱学森从美国回来了,他是回来结婚的。
他来看我,看我很可怜。
那时工资是15万金圆券,只能买两个暖瓶,叫我怎么过日子?回国之前,我在美国的年收入是8万美金。
钱学森说,美国特区研究所(GPL)还希望我回去。
我当然不想回去,可是那时的艰苦让我的生活与科研都发生极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