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合集下载

钱学森生平及事迹

钱学森生平及事迹
1949年,钱学森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及“戈达德”教授,专授火箭技术及喷气推进技术课.这时,钱学森已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直至1950年前,他先后为麻省理工学院专门培养气动力学研究生,兼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技术实验室教授研究员等职.
1934年毕业后,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专业是飞机设计.1935年8月,他从上海乘船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因为当时美国航空工厂不欢迎中国人,所以一年后他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并决定师从于当时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theodore von kármán).从年11月5日,国防科委系统由聂帅现场指导,张爱萍为主任,孙继光、钱学森、王诤为副主任的试验委员会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完成飞行试验任务.六年后,1966年10月27日,在酒泉发射场,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和爆炸试验圆满成功.
早在1953年钱学森就研究了星际航行理论的可行性.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卫一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和空间物理的设计、研究.为了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在学术上作好准备,自1961年6月至1962年底,在钱学森、赵九章倡导下,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与技术科学部组织数、理、化、天、地、生及,声、光、电、半导体、遥感、自动化、医学等多种学科,多种高新技术领域的高层专家持续进行了十二次星际航行座谈会.钱学森在第一次会上作“今天苏联及美国星际航行火箭动力及其展望的报告”.之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星际航行委员会,1965年1月8日,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说:“现在我国弹道式导弹已有一定基础,现有型号进一步发展,即能发射100公斤左右重量的仪器卫星.…必须及早开展有关研究.”在研制过程中,钱学森亲临实验场,指导关键技术问题,1970年4月24日,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钱学森与李福译等人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指挥,发射了重量为173公斤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世界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了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当年的“五一节”,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了钱学森.

钱学森的故事(通用10篇)

钱学森的故事(通用10篇)

钱学森的故事(通⽤10篇)钱学森的故事(通⽤10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常态性现象。

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头讲述。

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钱学森的故事(通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两弹⼀星,于1911年出⽣,2009年逝世。

他在出国以前读过铁道部交通⼤学上海学校机械⼯程学院铁道⼯程系,然后毕业于国⽴交通⼤学,最后考取清华⼤学庚款留美学⽣。

他在美国⿇省理⼯学院航空系的学习成绩⾮常优异,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视的学⽣,1947年,任⿇省理⼯学院教授。

当新中国诞⽣以后,钱学森便和妻⼦商量提前回国,他们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将其扣留,当时的美国官员次长丹尼。

⾦布尓称道:钱学森⽆论⾛到哪⾥,都顶的上五个师的兵⼒。

他不仅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还失去了宝贵的⾃由。

当中国知道了钱学森被美国政府迫害,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这种处境⼗分关⼼,周总理对此事则更加着急。

⼀天,⼀个偶然的机会让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了⽗亲的好友陈叔通,陈叔通是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陈叔通写信求救。

陈叔通收到信后,就以这封信作为证据,证明钱学森想回国。

中国代表秘书王炳南于1954年6⽉5⽇与美国代表就两国侨民问题进⾏初步谈判。

美国向中⽅提供了⼀份被中国拘留⼀些美⽅军事⼈员名单,为了表⽰中国的诚意,中⽅也释放了美国4名飞⾏员,但美国还是⽆理拒绝,因为中⽅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所以在1955年的时候,经过周恩来与美国谈判的不懈努⼒后,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允许回国的通知,他回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带着⾃⼰的妻⼦蒋英和⼀⼉⼀⼥,登上了“克⾥夫总统号”轮船,离开了美国,踏上了回国的路。

钱学森的故事篇2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民科学家。

1911年,他出⽣于上海,这象征着我们中国的航空、⽕箭、导弹事业将得到改善。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6篇)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6篇)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6篇)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篇1】钱学森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

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却充满了波折。

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一个美国上校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一个师,绝不能让他回去。

”1950年 9 月中旬,钱学森办理了回国手续。

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

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

他们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 6 月,终于在周关怀下,钱学森一家人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电视节目,许多人为了得到一张绿卡,为了能够留在国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家荡产。

我不知道国外有多好,但我知道一个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敞开大门迎接的人。

我希望我成为这样一个人。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简介【篇2】今天,我读了《钱学森的故事》这篇*,深有感触。

这篇*写了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于是去美国深造,拜冯卡门为师,并在他的推荐下,钱学森成为了一所大学的终身教授,并在此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虽然他在生活上享有非常丰厚的待遇,但是他依然怀念着自己的祖国。

可是,钱学森报效祖国的希望没有实现,战争爆发了,他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了无理阻拦。

钱学森历尽艰险,不懈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报效祖国。

他此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保障我国的国防能力,钱学森终于在1960年10月成功完成了对第一颗国产导弹的研制!钱学森为我们建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宛如一颗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简介汇报人:2023-12-15•钱学森生平简介•钱学森在航天领域的重要贡献•钱学森在科学领域的影响与贡献目录•钱学森的学术思想与教育理念•钱学森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貌01钱学森生平简介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父亲钱均夫,母亲章兰娟,均为杭州知名人士。

家庭条件优越,为钱学森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出生背景与家庭环境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攻读航空工程。

1934年获得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资格,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011939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博士学位,后留校任助理教授。

02194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031947年兼任国防科学委员会研究计划处处长。

01 02 031949年担任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1960年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1970年担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1年被授予国家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87年担任国家科委高级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

1994年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职业生涯与贡献在美国期间,钱学森参与了美国国防部和空军多个重要项目,为美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回国后,钱学森致力于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推动了中国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等项目的研发和实施,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02钱学森在航天领域的重要贡献参与火箭研制与发射工作钱学森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导弹的研制工作,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持火箭发射任务钱学森主持了多个火箭发射任务,包括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提出了导弹技术理论体系,为中国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课件

《钱学森》课件

培养科技人才与学科建设
钱学森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培养了 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在 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钱学森还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 作,为中国科技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 础。
他倡导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和学科, 如力学研究所、物理力学专业等,为 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
团结协作与国际视野
总结词
钱学森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倡导开放合作,推动中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详细描述
钱学森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团队协作,善于调动各方资源,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他积极倡导并参与国 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赢得了声誉。他的国际视野和团结协作精神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
03
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回到中国后,钱学森领导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推动了中国程与导弹技术
航天工程的理论基础
钱学森提出了航天工程的基本理论,包括火箭推进、轨道 力学和空间技术等。他的工作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中国的导弹技术
作为导弹技术的先驱,钱学森领导了中国导弹和火箭的研 究和开发。他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的第一次导弹发射,为中 国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
02
空气动力学研究
01 02
开创性工作
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特别是在亚音速和跨音 速流动方面。他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 大贡献。
与冯·卡门合作
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共同研究了高速飞行时的空 气动力学问题。他们的合作成果为后来的航天飞行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 资料

钱学森 资料

---------------------------------------------------------------范文最新推荐------------------------------------------------------钱学森资料【介绍】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王天外国语。

1929年至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

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

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

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

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

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 / 141955年回国。

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

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

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

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

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钱学森简历

钱学森简历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1995年,经中宣部批准及钱学森本人同意,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将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1]为了进一步弘扬钱学森同志爱国,创新、奉献的业绩与精神,经中央研究,决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建设钱学森图书馆。

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钱学森ppt课件

钱学森ppt课件
航天技术的先驱
钱学森是中国的航天技术先驱,他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航天技术,如火 箭助推起飞、多级火箭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系统工程理论的提出
钱学森是中国系统工程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新的系统工程理论和 方法,如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等,为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创新精神
他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带领团队攻克了许多技术 难题,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影响
钱学森的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激发了年轻一 代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06
钱学森的思想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钱学森一生都致力于祖国的科学事业,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充满渴 望,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钱学森ppt课件
目录
• 钱学森简介 • 钱学森的科学贡献 • 钱学森的杰出荣誉 • 钱学森的深远影响 • 钱学森的传奇人生 • 钱学森的思想精神
01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的个人背景
姓名
钱学森,生于1911年,原名钱学森,浙江杭州 人。
家庭背景
父母均为文化人,对钱学森的成长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童年经历
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展现出才华和天赋。
钱学森的教育背景
01
本科教育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修机械 工程。
02
03
研究生教育
博士教育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航空航 天专业。
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航天 博士学位。
钱学森的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一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期 间,参与了美国导弹和航天项目

《钱学森》ppt课件

《钱学森》ppt课件

社会活动与荣誉称号
2001年12月22日,获霍英东杰出奖(中 国)。
2006年,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 誉奖”。
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社会活动与荣誉称号
2009年3月28日,被评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 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9年11月13日,第二届 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授 予“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 就奖”。
科研生涯及主要成就
9字
1957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院士)。
9字
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 员会副主任,协助周恩来、 聂荣臻筹备和处理有关国防 科技方面的诸多重大事项。
9字
1958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 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9字
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 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 主任。
04
钱学森在科技教育领域贡献
倡导并推动科技教育改革
强调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
钱学森认为科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 要基石,积极倡导加强科技教育投入 和改革。
钱学森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教育 理念,如CDIO工程教育模式,促进我 国科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他主张科技教育应与实践紧密结合,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航天人才
钱学森非常注重航天人才的培养,他通过言传身教、亲自 指导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航天人才,为中国航天 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导弹、卫星等重大项目领导者
01
领导导弹研制工作
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领导了多个导弹研制项目,成
功研制出多种型号的导弹,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

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同志名字命名。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钱学森于1911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县),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为中国导弹制造与火箭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是钱学森教授致力于将中华养生文化与中医等进行科学化、系统化提升的毕生心血、成就和开创性努力、贡献。四大人体科学著作奠定了他中国人体科学开创者、先行者的地位。

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简介
2009年4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113年校庆,钱学森等四位校友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 2007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9年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授予钱学森“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 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相关图书
《钱学森从这里走来》 作者:梁原草(钱学森母校——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钱学森纪念馆主要筹建人
之一) 出版: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年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 作者:胡士弘 出版: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 作者:(美)张纯如 英文原版版次:1996年第1版 译版:《钱学森传(蚕丝)》 ,鲁伊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译版版次:2011年4月第1版 《钱学森传》 作者:叶永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12月第1版 《钱学森论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 作者:凌福根 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2月第1版 《钱学森现代军事科学思想》 作者:糜振玉 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2月第1版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丛书 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2011年11月第1版 1.《钱学森的航天岁月》 石磊等著 2.《钱学森的大师风范》 王春河等编 3.《钱学森的科技人生》 孔祥言著
主要著作
《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 《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 重现历史的“准专著”

钱学森成就介绍

钱学森成就介绍

钱学森成就介绍钱学森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巨人。

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在航天领域,还涉及到了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

本文将从钱学森的生平经历、科学成就以及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三个方面来介绍钱学森。

一、生平经历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

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他在上海的私立南洋模范小学读书时,就开始研究天文学,并在家中建立了自己的望远镜。

在上海中学读书期间,他又开始对物理学感兴趣,曾经自学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934年,钱学森获得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35年,他获得了国家留学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读博士期间,他就开始涉足火箭技术的研究,并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火箭。

1949年,钱学森回国,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和国防科技大学校长等职务。

在这些职务中,他始终致力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科学成就1. 火箭技术钱学森是中国火箭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他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就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并在1941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火箭。

1949年回国后,他继续在中国推进火箭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设计制造了DF-1型导弹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

2. 航空领域钱学森在航空领域的研究也十分出色。

他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并且参与了中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的研制工作。

此外,他还在航空材料、气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科学哲学钱学森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哲学家。

他对科学的认识和思考,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的社会责任”等重要观点,并且在中国科学界推广了科学哲学的研究和教育。

三、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钱学森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精选5篇)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精选5篇)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精选5篇)钱学森的先进事迹【篇1】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个成员之一。

由他和冯·卡门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

他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了阻挠。

没收了他的书籍和笔记本。

还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何止的折磨。

在加州理工学校中,坚持正义和学生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得到了中国的极大关怀。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冲破重生阻挠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

不断推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一切,在今天,有许多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

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是鼓舞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钱学森的先进事迹【篇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钱学森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国,他情愿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归祖国。

钱学森ppt人物简介

钱学森ppt人物简介
作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方法与课程改革
提倡启发式教学
01
他主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
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推动课程改革
02
钱学森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时代需求、适应学
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注性,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
热心公益
钱学森热心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 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 弹一星功勋奖章等荣誉。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 交流与发展。
02
钱学森的科学贡献
航天科技领域的奠基人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提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钱学森在航天器设计、导弹研制、卫星导航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航天事 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国家发展的关注与贡献
钱学森密切关注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他的科研方向和成果都与国家的长远发展密切相 关。
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和科技建议,为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 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钱学森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国家的对外 开放和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ppt人物简介
目 录
• 钱学森生平概述 • 钱学森的科学贡献 • 钱学森的学术思想与方法 • 钱学森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 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 钱学森的品格风范与人生智慧
01
钱学森生平概述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钱学森—中国系统工程创始人

钱学森—中国系统工程创始人

钱学森—中国现代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系统工程专家,系统科学思想家。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下深造。

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回国后,历任航空委员会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30年代钱学森是卡门组织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

1943年他和F.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40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些导弹是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导弹的先驱。

钱学森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他和卡门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1949年他还提出了用火箭助推的滑翔机作为洲际旅客运输火箭的设想和核火箭的设想。

钱学森回国后在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他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

1956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与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此后他长期担负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钱学森的介绍

钱学森的介绍

钱学森的介绍
钱学森,1893~1977,字季本,江西怀仁人,著名数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数学的开拓者”。

20岁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看课本便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17年赴美攻读数学,在帝国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后两年的研究,1921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24岁时获牛津第二博士学位。

后多年于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任教,担任与计算机及精细机械工程相关的学科,曾荣获独立英国皇家艺术学会最高荣誉终身荣誉院士称号。

在国内尤以执着的钻研数学教学研究而出名,宣扬以试验检验原理、以思维为主导,以病根诊断制导,以灵活性促进发展的数学教育思想,被誉为“中国近代数学的开拓者”。

钱学森的个人资料及简介500字左右

钱学森的个人资料及简介500字左右

钱学森的个人资料及简介500字左右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工程师,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钱学森从小就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和才华,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他在美国期间,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

然而,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导弹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航天技术和导弹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他的指导下,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许多其他重要的武器装备。

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外,钱学森还十分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他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和校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钱学森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事迹和
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

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钱学森的生平事迹
辅相成的
2
3
他的这种思想在中国的科技界有着广 泛的影响,也使中国的科技文化得到
了更好的发展
7
培养科学人才
培养科学人才
钱学森非常重视科学人才的培养
他不仅在学术上对学生进行了悉心指导, 还积极推动各种科学人才的培养计划 他主张"创新、创业、创造",鼓励年轻 人多学习、多实践、多创新,为中国科 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01
他主张"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 有祖国"
02
他还积极推动中外科技交流与
04
合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
好合作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03
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科学家 也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 福祉做出贡献
10
钱学森的遗产
钱学森的遗产
1 钱学森去世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的学 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继续影响着中国科技事业 的发展。他的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也激励着 更多的人去追求科学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和 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 钱学森的事迹有很多,以 下是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 事迹
1
学术成就
学术成就
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 学院学习航空和火箭技 术,并参与了美国国防 部的高级项目
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 工程、火箭和导弹等领 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的许多理论和技 术,如"钱学森弹道"、 "钱学森公式"等,被广 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 域
2 总的来说,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爱 国者和人民公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 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 理、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
23
-
谢谢聆听
xxxxxx
2

钱学森事迹

钱学森事迹

钱学森事迹钱学森先生简介钱学森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我国航天技术的开创者和系统工程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翌年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在冯·卡门指导下深造.1938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7年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

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简介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简介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钱学森生平简介钱学森是已故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

有“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等多个成就。

钱学森出生于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里,从小在记忆力上就超于一般人。

钱学森二十四岁赴美国留学,在物理、航空、火箭、导弹等多个领域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钱学森想要回国为刚成立的中国效力之时,钱学森在美国遭到美国政府的拘留,后来以中国做出巨大让步的条件下艰难回国。

回国后的钱学森致力于中国的科技事业,在祖国的航天科技事业中做出很大的贡献。

从钱学森简介中可以看出钱学森在学术上的成就是非常大的,那么钱学森在个人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呢?从钱学森简介中可以看出钱学森以国家为重,名利为末。

生活中的钱学森也是个对家庭同样很看重的人。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是歌唱家,与钱学森的科学事业相差甚远,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钱学森就曾说过正是蒋英对他的艺术熏陶使得他的科学事业也变得有了色彩,也让钱学森对世界的认识又深刻了一些。

在美国对钱学森迫害的岁月中,蒋英放弃了自己的歌唱事业,自己管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也正是蒋英的患难相伴使钱学森晚年时,曾公开谈到与他的夫人四十四年的婚姻生活过得特别幸福。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对我国科技领域的贡献巨大。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优越条件,毅然决然的回到了中国。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在美国得到新中国成立消息的钱学森激动不已,回家后立刻和夫人说要回到中国,他的夫人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清华学堂计划之钱学森力学班定位于工科基础科学班,以工程力学系为主,联合航天航空、机械、土水等学院等的8个系,借助于全球范围顶尖学者的力量共同建设。

本班致力于营造一个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自主学习、勇于探索、个性化发展,养成批判性思维,厚植数理基础,国际视野,提供想象和充分发挥的空间,长期目标是培养能引领力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发展,具有优秀人文素养和突出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学术大师。

主要措施为:1)本/硕/博贯通培养,动态流动管理(两次分流、三级出口、选拔新的优秀学生进入);2)建立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3)小班授课、导师制、配备最优秀师资队伍,聘请著名学者和国际力学大师授课;4)通过与世界顶尖大学和国家重大工程合作,为学生搭建今后发展的更高平台。

历史背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创立于1958年。

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钱学森、钱伟长、张维、杜庆华、黄克智、过增元、杨卫院士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为清华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奠定了清华力学发展的坚实基础,使清华力学成为全国力学学科的一面旗帜,并在全国历次高校力学学科评比中一直名列第一。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具有一流的师资,现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名,博士生导师3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

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已有12位毕业生成为院士。

自1999年教育部设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以来,本学科有13篇论文获奖,占全国力学获奖篇数的一半。

工程力学系教学和人才培养一直位居清华大学前列,在全校综合教学评估中多次排名第一,“固体力学重点学科建设与高水平博士生规模培养”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骨干课程均为国家级精品课。

清华力学学科不仅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一,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固体力学团队近十年来在多项重要指标上已经跻身世界前十,成为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的人才培养核心基地。

已有一大批毕业生去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欧美名校继续深造,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担任教授,或在微软、通用、壳牌等国际著名工业集团担当主管。

核心理念“钱班”的定位是工科的基础、精英教育。

“钱班”工作组的使命是营造一个平台和氛围,教育和帮助有很大抱负和天分的学生,成长为有突出创新能力和优秀人文素质的杰出人才。

结合国情校情,借鉴加州理工等国际名校的办学模式。

主要实施途径是:精选好苗、广揽名师、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导师制)。

在选材方面,强调兴趣、阳光、自信、抱负。

在育人方面,先教学生“为人”,再教学生“为学”。

在教学方面,努力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钱班”工作组的努力方向,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性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平台和氛围,致力以如下几点:引导学生深耕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拓展视野;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批评精神、沟通能力);搭建更高的今后发展平台(本-硕-博统筹、国际名师、国家重大工程)。

首届钱学森力学班学生感言周文潇重庆理科投档分第一名钱学森力学班,我的班级。

在这班级里我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优秀学生,有负责的辅导员,亲切的班主任,还有德高望重的老师们。

在班上我是体委,同时作为艺术特长生在学校军乐队一队长号声部。

这两个集体都给我以温馨愉快的感觉,不论我来自哪里,大家都那么热情地对待我这个新人。

刘洋河南理科第二名众所周知,钱老是国际知名的力学大师,也是一位广受称誉的爱国志士,作为一名首届钱学森力学班的学生,在深感荣幸的背后,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不仅要在经济上,更要在科技上。

钱班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社会为目标,采取更为灵活的培养方式,必将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罗海灵四川理科第三名在钱班,我能更深切感受到这种自信与责任感。

这里集中了各个院系最优秀的教师资源,有各级领导的关注,有更多的机遇,当然也有相当繁重的课业要求。

这些都在提醒钱班的孩子们,我们就是要成为精英,更要成为学术大师、国家栋梁。

站在这里,对你的要求是要有超越常人的目光、胆识、勤奋,要能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

而清华给我们成长创造了最好的沃土。

“钱班”定位于工科基础科学班,以工程力学系为主,联合航天航空、机械、土水等学院的8个系,借助于全球范围顶尖学者的力量共同建设。

“钱班”致力于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自主学习、勇于探索、个性化发展,养成批判性思维,厚植数理基础,国际视野,提供想象和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能引领力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发展,具有优秀人文素养和突出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学术大师。

主要措施为:1)本/硕/博贯通培养,动态流动管理;2)建立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3)小班授课、导师制、配备最优秀师资队伍,聘请著名学者和国际力学大师授课;4)通过与世界顶尖大学和国家重大工程合作,为学生搭建今后发展的更高平台。

目前,“钱班”有3个班级,近90人。

开心地学习做“好玩”的研究专访“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来源:水木清华 2012年第10期李想关悦郑泉水,清华大学微纳力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航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和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1980年代主要从事理性力学研究,解决了140多年未能解决的Cauchy 平均转动问题。

1990年代系统开展了现代张量函数表示理论及各向异性和非线性本构方程的研究,为该理论的建立及其应用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后致力于非均匀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力学,建立了新的细观力学方法(IDD方法)。

2000年后主要兴趣是微纳米力学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创了范德华滑移型新原理运动器件等研究领域,在结构超润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产生了广泛的国际性影响。

图为郑泉水近照。

创新,是科学家的生命、是研究的灵魂。

而当一位极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家把专注的目光投向教育与科研时,他又会创造出怎样令人着迷的新点子呢?郑泉水,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首席科学家、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简称微纳力学中心)主任。

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一系列享有国际声誉的成就。

作为一位老师,郑泉水一直为回答“钱学森之问”、为成功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摸索。

如今,他正带领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实践着新的教育模式。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郑泉水饶有兴趣地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娓娓道来,给我们展示了当创新真正融入教学和科研时,会展现出怎样充满魅力的新方向。

“歪打正着”地学习作为“文革”后首届大学生,郑泉水并没有受到良好的中小学教育,大学之前没有学过多少知识。

当年考入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土建系时,他的数学甚至没有及格,全班倒数第一。

“刚入学时我的数学不好,我就用几个月的时间拼命看数学。

”中小学时的他,因为个子较高,不能坐在前排,而自小眼睛不好,让他无法看清楚黑板上的内容。

所以,他常常只能自己看书、钻研。

一学期下来,郑泉水一跃成为全班数学最好的学生,很多同学都拿着解决不了的问题来找他,这让他尝到了甜头。

于是,他又在第二学期自己看书,拼命补物理,考试时,他不到30分钟就交卷昨晚了两个小时的物理考题,并拿到满分。

渐渐地,郑泉水摸索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一点点自学完成了土建系的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提前考试或免试通过。

回忆起那时自己的学习,郑泉水笑言:“我是瞎猫抓老鼠,恰好找到了自主学习和通过研究来学习的方法。

”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学习经历归功于遇到的老师:“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特别是杨德品、熊祝华教授等,他们给了我很宽松的环境,让我可以自由地成长,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自信。

”大学时,老师听说他的张量分析自学得很好,就主动为他安排讲座,甚至邀请他给老师们上课。

大二时,郑泉水看到一篇弹性力学方面的论文,感觉这篇论文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就自己写了一篇论文,成功地推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

论文在他大四时发表,老师对他赞扬有加,不仅免了有关课程的考试,还直接给了他高分。

1982年,在戴天民教授主讲的全国应用数学和力学“张量分析”的讲习班上,他不仅解决了老师给他的问题,甚至解答的范围还超出了这一问题,写出了一篇论文。

这让戴天民教授异常兴奋,戴教授主动邀他一起写书,并把他推荐给了钱伟长先生。

而当时,他才刚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大学毕业,他报考了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却因政治不及格没有考上。

幸运的是,北大的郭仲衡院士很欣赏他,破格录取,让他以在职硕士进修的方式继续深造。

1989年,他直接申请了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黄克智院士。

1993年,他调往清华大学力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直至现在。

一路走来,独特的成长经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来自师长的信任、鼓励,让郑泉水摸索出了对自己而言可能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只是那时的他,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这种“研究型”的学习方式,到底有着怎样巨大的能量。

而现在,作为一名老师,他所希望、所专注的是怎样把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传承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能同样自由地去研究、去创新。

钱学森力学班和猫头鹰实验室“中国的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创新方面问题较大。

”采访中,郑泉水毫不讳言自己对目前中国教育状况的忧虑。

在他看来,很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而执教过程中发生在身边的学生故事,屡屡让他感触很深:猫头鹰实验室(OWL)2012年暑期开放创新夏令营。

“2002年曾经有学生告诉我,班上真正想做研究的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当时我听到后异常震惊,难道那么多学生跟随名师、院士,只是为了拿到一个学位吗?”2007年,航天航空学院90余名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有个别学生因故没有毕业。

这一事件再次使郑泉水感到震惊。

个中原因,他认为有很多,但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难以主动投入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

而这样的问题,在清华其他专业、乃至全国其他高校,都绝非少数。

如何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如何使学生主动投身于研究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折磨”郑泉水的一系列问题,让他苦苦探索着新的教育模式。

他找教授们商讨,向校领导建议进行一次改革,建立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

恰巧清华大学正在酝酿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学森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钱学森班成立于2009年,它是清华大学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所创立的六个班之一,定位于工科基础科学班,以工程力学系为主,联合航天航空、机械、土水等学院的8个系,借助于全球范围顶尖学者的力量共同建设。

钱学森班每年招生三十人,采取本/硕/博贯通培养、动态流动管理模式,通过小班授课、导师制、配备最优秀师资队伍并聘请著名学者和国际大师授课等措施来培养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