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经典句段
最具中国人生哲学的三句话

最具中国人生哲学的三句话
1. 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独特看法,即强调人应该活在当下,珍惜现在的生活,并不断地享受和体验生命带给我们的美好和幸福。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强调“活在当下”这一点,因为他们深知人生短暂,而时间又是不可逆的,所以每一刻都应该珍惜,让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2. 学无止境,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强调了学习对于改变命运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学习是一种追求个人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才能更完美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3.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对于金钱的认知和看法,表明了人们需要有一种理性和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财富和金钱的问题。
中国人热爱和尊重金钱,但也知道财富并不是万能的,必须要有正确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
同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为财富的缺乏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难和不便,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持自己的生活。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进行阐述。
第一组:教育与修身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孔子关于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并且要有一颗真诚正直的心,对待他人要友善体谅,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2. 不学而时习之,不思则罔,疑则有错:这是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名句。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和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避免错误。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对于修身的要求,强调人们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从穿衣、言谈、行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二组:政治与治国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描述。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胸怀广阔,心胸开放,对待世事和人情要大度,而小人往往心胸狭窄,计较小利,为人处世常常小心谨慎。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观念。
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而小人只追求私利和功名。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教育子弟的名言,他认为只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推动一个人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第三组:友情与人际关系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这是孔子对于真正的友谊的描述。
孔子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无私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交朋友。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待人真诚、宽容和善良,不去伤害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第四组:学习与修养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一、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传统。
在中国哲学史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流派的碰撞和融合。
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当属《周易》、《老子》、《庄子》、《论语》、《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在当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到了今天,依旧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
二、好句摘抄1. 老子《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于道德的独特理解,强调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2. 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修身,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3. 庄子《逍遥游》:“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将知识分为大知和小知,表达了对于真知的追求和对于琐碎知识的嘲讽。
4. 墨子《兼爱》:“兼爱非攻,是谓以德报怨。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化解仇怨,倡导爱与和平。
5. 孟子《尽心》:“知止、万物齐焉;知止、天地悟。
”孟子强调了知止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知道适可而止,才能与天地相应。
三、感悟中国哲学的精髓在于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每一句经典的好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智慧,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从这些好句中汲取智慧,助力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和成长。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宝藏。
在我看来,这些好句摘抄不仅仅是抽象的言论,更是蕴含着对人生、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通过认真阅读和体会这些好句,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哲学的内涵,进而指导我们更好地修身养性,塑造优秀的品格。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家们对于人生、社会、世界等问题的思考和探寻。
这些思想传承千年,至今仍然发光,对于当代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交往等方方面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中国哲学简史》及其价值2.《中国哲学简史》中的名句摘抄及解析2.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3 "人性本善"2.4 "知行合一"3.从《中国哲学简史》中获得的感悟3.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3.2 对人生哲学的启示3.3 对现代社会的思考4.结论:总结《中国哲学简史》的价值以及对我们的影响正文《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研究我国古代哲学史的著作,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历程,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个学派的主要思想。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启迪我们的人生哲学。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句。
例如,道家的创立人老子曾在书中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意味着能够用言语表达的道理并非是真正的、永恒的道,能够用名字命名的事物也不是真正的、永恒的名。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言语和名字就去理解和把握它,而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去深入理解。
再如,道家思想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曾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意味着天地对万物并无特别的恩爱,万物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如同草芥。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是公平的,万物在自然法则下平等生存,我们应当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生来就具有同情心和道德感。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人性并非天生邪恶,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去引导和发扬。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他认为知识应当用于实践,实践也应当反过来指导知识。
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知识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应当用于实际,实践中的问题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八句话,道破中国哲学精髓

八句话,道破中国哲学精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诗以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道成佛的传说为据,表示要使自己象菩提树、明镜台那样洁净,一尘不染。
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满意,于是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位和尚认为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物”,也无身可修,只有佛家信念。
广而言之,世界上“本无一物”,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也无什么尘埃,亦无所谓污染。
弘忍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掌握得好,于是决定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
哲学意义: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四大皆空,”而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
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阳明的这一观点像极了上面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
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
也就是说,“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
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女子时,在你心中那个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她,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
哲学意义:王阳明认为心,亦即实质上的人的主观精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以至草木瓦石都是“人心一点灵明”的体现,心之外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一种较为彻底的主观唯心义、唯我论。
【格物致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这段话后来被朱熹简约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是后四条人们更是耳熟能详。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爱的名言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爱的名言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爱的名言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句子。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解读:这句话表明,对待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到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
如果我们关爱别人,别人也会关爱我们;如果我们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我们。
2."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
解读:这句话是孔子关于仁爱的核心观念。
仁者是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爱心为基础,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和谐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解读:这是孔子提出的“黄金法则”,要求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如同我们希望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
这句话强调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体谅他人。
4."爱之欲其生,而观其死。
"——《论语·里仁》。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我们要关心他人的生活和福祉,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关爱和帮助,当他们离世时,要表示哀悼和怀念。
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解读:这句话表明,孝顺父母的人会关爱他人,尊敬父母的人会尊敬他人。
在家庭中培养出的爱心和敬意会扩展到对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这些中国古代哲学关于爱的名言,传达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体谅他人的价值观,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淮南子十大经典句子

淮南子十大经典句子《淮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淮南子》中的十大经典句子:1. “天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的平衡和补偿原则,指导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平衡与和谐。
2. “百善孝为先。
”——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顺父母是人生道德的首要任务。
3. “物不足以自留,人不足以自生,人法于物,物从于人。
”——讲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 “知止不殆,而安乐无忧。
”——提倡适度与克制,认为知足常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5. “知人者明,能人者智。
”——这句话强调了了解人性与能力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洞察人心,善用人才。
6. “内修身,外治国。
”——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国家治理的相辅相成,认为只有个人内心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句话指出了人们内心的勇气与坚强,认为只有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才能真正活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提倡包容与开放的心态,认为只有广纳众议,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9. “君子之学也,以友为谏,不以权为尊。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治国的理念,认为真正的领袖应该以友谊和谏言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凭借权势来压制他人。
1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认为国家的根基在于人民的安康与幸福,君主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
这十句经典的《淮南子》句子,凝聚了古代智慧和哲学思想,对人们的生活、处世和治理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中国哲学经典名言

中国哲学经典名言中国哲学经典名言导语: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哲学经典名言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哲学经典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中国古人哲学语录经典剖析

中国古人哲学语录经典剖析一、儒家哲学语录孔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时常温习,与朋友交往能带来快乐,以及在不被人理解时保持平和心态的重要性。
它体现了儒家对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学而时习之”提醒人们知识需要不断巩固和实践;“有朋自远方来”突出了友情的珍贵和交流的价值;“人不知而不愠”则要求君子具备宽容和豁达的品质。
◆应用场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时常回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当与朋友相聚时,珍惜这份情谊,共同分享和成长。
在面对他人的误解或不认可时,保持冷静和自信,不轻易动怒。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这句话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之一,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它体现了一种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应用场景: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求,避免做出让他人不舒服或不喜欢的事情。
例如,在团队合作中,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贡献,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谦虚好学的态度,认为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看到他人的不足之处,以此为鉴,反思自己,不断改进。
◆应用场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同学、同事还是长辈,都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我们所不具备的优点。
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孟子: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关爱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真心关爱他人时,他人也会回报以爱;只有当我们尊重他人时,他人也会尊重我们。
它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人际关系的相互性。
◆应用场景: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个性和选择。
中国哲学简史经典句子

中国哲学简史经典句子
1、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
2、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归于沉默。
3、爱别人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投资,它是会得到偿还的。
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很近视,看不出这种长期投资的价值。
4、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
他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
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
“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
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5、人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一样。
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
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
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
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6、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永久性贡献,是逻辑分析方法。
在第二十一章我曾说,佛家和道家都用负的方法。
逻辑分析方法正和这种
负的方法相反,所以可以叫做正的方法。
负的方法,试图消除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不是什么;正的方法,则试图做出区别,告诉我们它的对象是什么。
中国哲学经典语录

中国哲学经典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
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
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王阳明经典10句话

王阳明经典10句话王阳明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王阳明经典的10句话,这些话凝聚了他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的人生和处世哲学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1. “知行合一”这是王阳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他强调知识和行为的统一,认为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成长。
2. “心外无物”王阳明主张通过“心学”来探索人性,他认为人的内心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外在的世界。
3. “知易行难”这句话强调了知识与行动的关系。
王阳明认为,知识的获取相对容易,但要将知识付诸实践却是困难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4. “知行合一,才能明心见性”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对于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从而达到心灵的觉醒。
5.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王阳明认为,行动胜于言辞,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影响他人。
空洞的言辞和理论没有实际行动的力量和意义。
6. “为学之道,须先为人”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修养和品德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王阳明强调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要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中取得优势。
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强调了士人的品质和责任。
士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强的意志,承担起重任,为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
9. “诚意正心,克己奉公”王阳明提倡诚实和真诚的态度,他认为只有诚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克己奉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10.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天理对于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王阳明认为,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摒弃个人的欲望,才能实现自己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些经典的王阳明的话语,凝聚了他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处世哲学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语句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语句1.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2.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3.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6.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9.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0.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1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13.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14.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15.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1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1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1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20.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21.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2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23.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2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孙昭远25.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2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1.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2.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3.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5.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7.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爱的名言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爱的名言1. 《庄子》中有句名言:“爱他人如爱己身,爱己身如爱他人。
”2. 《论语》中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道德经》中有句名言:“爱人如己,以天下为己。
”4.墨子的名言:“兼爱非攻,爱人如己,无攻克之道。
”5. 《孟子》中有句名言:“仁爱者,人也,父母昆弟交之。
”6. 《论语》中有句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 《孟子》中有句名言:“爱人者,与几人交?曰:尽其力爱之。
”8.墨子的名言:“不终日,不离爱人。
”9. 《论语》中有句名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 《庄子》中有句名言:“爱人者,与天下为一。
”11. 《孟子》中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论语》中有句名言:“人皆可哀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 《庄子》中有句名言:“德者,爱人为己。
”14. 《论语》中有句名言:“无怨敌于天下。
”15. 《孟子》中有句名言:“爱人以德,怨人以仁。
”16. 《庄子》中有句名言:“君子不爱其身以邪道。
”17. 《孟子》中有句名言:“以爱人为仁。
”18. 《论语》中有句名言:“仁者爱人,有爱人者。
”19. 《庄子》中有句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 《孟子》中有句名言:“爱己者,为人也。
”21. 《道德经》中有句名言:“爱人如己,以天下为己。
”22. 《庄子》中有句名言:“人生有爱、恶二心。
”23. 《论语》中有句名言:“不德而爱人,不能行。
”24. 《孟子》中有句名言:“人生爱子,百行自愿绝。
”25. 《庄子》中有句名言:“君子之爱人也,爱之如己。
”26. 《论语》中有句名言:“仁者爱人,爱之如己。
”27. 《庄子》中有句名言:“以爱人为己者,皆其伤也。
”28. 《孟子》中有句名言:“以爱人者,人也。
”29. 《论语》中有句名言:“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0. 《庄子》中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少年读中国哲学好句

少年读中国哲学好句
1、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3、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当,世人笑我我自强,不负年少。
4、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5、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中国哲学经典句段背诵张恕忠一、老子(一)道论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9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10道常无名。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二)道法自然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6智慧出,有大伪。
7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辩证法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善不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反者,道之动。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弱者,道之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哲学家名言名句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
![哲学家名言名句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0a87c4c1a76e58fafbb0035b.png)
哲学家名言名句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6)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7)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弟舍》)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9)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10)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11)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13)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14)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题诗后〉)1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16)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17)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韩愈《原道》)1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19)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唐·韩愈《调张籍》)20)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
(唐·李贺《致酒行》)1)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李贺《南园》)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好句摘抄和感悟
1. "万物不离其理,有理即为有物。
" - 这句摘抄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哲学注重物理与理的关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道理和原因。
2.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 - 这句摘抄让我思考到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天地的合一关系,认为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这句摘抄启示我中国古代哲学注重个人修身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关注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
4. "孔子有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 这句摘抄让我思考到诚信的重要性,在中国哲学中一直强调诚信的价值,认为诚信是人际关系、社会和谐的基石。
5. "以和为贵,以约为度。
" - 这句摘抄引导我思考到中国哲学中和谐与约束的平衡,认为人应该注重和平与和睦,同时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与道德底线。
感悟:中国哲学是一门深邃而丰富的学问,它不仅关注个体的修养和道德品德,也重视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
在中国哲学的智慧指导下,我们应当尊重自然、重视诚信、追求和谐,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同时,这些摘抄也提醒我要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哲学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生活和行为的选择提供指导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孟子与告子辩
1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与性与?
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bei)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也与?
5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6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6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7今者吾丧我。
8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9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10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三、孔子
(一)仁学思想
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天命论
1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道之将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
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三)辩证法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善不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2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
3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4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5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7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8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三)齐物论
1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2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小之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3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憰怪,道通为一。
4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5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7君君、臣臣、父父、பைடு நூலகம்子。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10我欲仁,斯仁至矣。
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9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10道常无名。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二)道法自然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10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四)德治思想
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3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7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二)性善论
1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2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3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5五十而知天命。
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三)中庸思想
1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故,毋我。
3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4无可无不可。
5与时偕行。
6变通者,趣时者也。
7君子之于天下者,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8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2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3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4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5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6彼自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
(二)人生观
1死生为昼夜。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哲学经典句段背诵
张恕忠
一、老子
(一)道论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6智慧出,有大伪。
7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5反者,道之动。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弱者,道之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9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二、庄子
(一)自然之性
1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