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合集下载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乘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战略决战的序幕是在山东战场上揭开的,这就是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济南战役。

华东野战军集中强大兵力对济南发动攻击,经8昼夜激战,歼敌11万人,取得胜利。

这是人民解放军解放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重点的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

[1] 中共中央1948年秋,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北解放区已拥有该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95%的铁路线。

东北野战军经过休整补充,到1948年8月止,拥有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并有一支颇具威力的炮兵部队。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948 年11月29日发起。从1948年12月22日起, 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 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 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 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 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 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 重要意义。
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同年9月,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 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 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 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 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 物资供应匮乏。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因此中 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中国重工 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又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 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 的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 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 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 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 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 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 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 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 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 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三大战役简介

三大战役简介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会战。

东北人民解放军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在北宁路中长路之间长达七百五十公里绵长战线上,同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决战,这期间包括锦州攻坚战、长春围困战、辽西围歼战和沈阳、营口解放等一系列战役。

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共有12个野战纵队、36个师,计447800余人,第一兵团指挥独一至独十一师,第二兵团指挥独四至独八师及炮兵旅、骑兵师,计133100余人,炮兵纵队、铁道纵队,计33670人,合计614700余人。

地方武装,共有吉林、龙江、嫩江、辽北、松江、合江、辽宁、安东、冀察热辽等军区,合计为332500余人。

东北军区直属之司令部、政治部、前后方后勤部及学校,合计为92500人。

[ 转自铁血社区/post_8884713_1.html/ ]总计东北人民解放军全部实力为1037000余人,拥有长枪385134支,短枪50352支,冲锋枪12960支,轻机枪15582挺,重机枪3136挺,高射机枪127挺,战防枪61挺,自动步枪749支,信号枪203支,枪榴弹筒1883个,掷弹筒3959个,六零炮2890门,迫击炮986门,战防炮121门,火箭炮253门,步兵炮127门,平射炮58门,速射炮45门,高射炮54门,机关炮108门,山炮324门,野炮194门,榴弹炮92门,十加炮8门,刺刀126171把,军马104057匹。

国民党军: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2个兵团、8个军、24个师又3个旅,约30万人防守沈阳及其卫星城市铁岭、抚顺、本溪、辽阳和新民地区;“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2个军、6个师又3个旅,约10万人防守长春;“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率1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

正规军共计约55万人。

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正规军四个兵团、十一个军、三十六个师,非正规军九个师,共四十五个师,总计47.2万,其中毙伤6.8万,俘虏32.43万,起义2.6万,投诚6.49万。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三大战役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1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京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2解放战争从多少年到多少年解放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关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都有什么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战争爆发前,国共双方的兵力比是3.14:1,而在辽沈战役前已经变成了1.3:1。

因此在1948年9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战略大决战,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战。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投入了60万军队,而国民党则投入了80万,这场战役可以说我军的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因此淮海战役的胜利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次战役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同样惨重,同样消灭的敌人也不少,在付出了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下,消灭了国民党多达55.5万人。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

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哪个难打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难打的一场战役。

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难打的战役呢?第一点是兵力上的劣势。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的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我军的兵力是100万,而国军则是52万相差近一半左右,所以我军在这场战役中轻松取胜。

而“辽沈战役”,我军也是拥有70万兵力,而国民党军是55万,相差15万人。

虽然这一次国军的武器装备比较精良,但由于兵团是临时组建,所以内部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最后我军获胜也在意料之中。

而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先后投入7个兵团,34个军86个师,飞机高达2957架,共约80万人出动,而我军的兵力则是60万,所以我们从参战人数上就处于劣势。

而第二点则是对方将领的阵容十分强大,在经历了两场战役的失败之后,蒋介石痛心疾首,他深刻的意识到“淮海战役”是内战成败的关键,所以参与这次战役的将领都是精锐。

三大战役.ppt.

三大战役.ppt.

三大战役指挥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员战役国民党共产党辽沈战役卫立煌、廖耀湘、范汉杰、郑洞国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淮海役战杜聿明、黄百韬、邱清泉、黄维、李弥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邓平津战役傅作义、陈长捷邓宝珊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李宗仁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抗日英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1948年5月20日-1954年3月10日)、代总统(1949年1月21日-1949年11月20日)。

抗日战争爆发。

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

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

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三大战役结束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名称:三大战役地点:中国东北、华北、华东时间:1948年底至1949年初参战方:解放军,国民党军结果:解放军胜主要指挥官:毛泽东,蒋介石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简介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三大战役详解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响,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1】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

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

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

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

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

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

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

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

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

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十万人,生俘廖耀湘。

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三大战役1.概况: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辽沈战役(1)时间:1948年9~11月。

(2)作战部队及指挥员: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

(3)战略战术:关门打狗。

(4)主要战斗地点:战役开始后,东北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切断了敌人向关内逃跑的通道。

(5)结果及意义: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

这是人民解放军在军事形势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3.淮海战役(1)时间:开始于1948年11月。

(2)作战部队及指挥员: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战略战术:中间突破。

(4)主要战斗地点: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安徽宿县的双堆集和河南永城的陈官庄与敌人激战。

(5)结果及意义: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多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4.平津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2)作战部队及指挥员: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3)战略战术:瓮中捉鳖。

(4)重大事件:1949年1月31日,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5)结果及意义: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

2.南京解放(1)时间:1949年4月23日。

(2)意义:宣告了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问题1】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主力展开的大决战。

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探究: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①解放军兵力占优,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中国著名的三大战役

中国著名的三大战役

中国著名的三大战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内容,具体内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简介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名称: 三大战役
地点: 中国东北、华北、华东
时间: 1948年底至1949年初
参战方: 解放军,国民党军 结果: 解放军胜 主要指挥官: 毛泽东,蒋介石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刘亚楼
上下的独裁梦想。

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

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

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力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争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辉煌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有三大战役被公认为特别重要,它们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本文将对这三大战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个重要的战役,也被称为东北战役,它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期间,在辽宁省的沈阳、本溪、锦州等地进行。

这场战役的目的是剿灭国民党军在辽东半岛的主力,为解放东北打下基础。

辽沈战役的战斗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防御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主动布防,以牵制和迫使敌人暴露自己的路线和意图。

第二阶段是反击阶段,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迅速击败国民党军,解放了大部分沈阳。

第三阶段是追击阶段,解放军主力向南追击,逐渐控制了辽宁省。

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解放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改变了战局,打破了国民党军队长期优势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发展。

其次,此战役不仅解放了辽宁省,也为之后的解放工作开辟了道路,为接下来的战役奠定了基础。

二、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被公认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它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地点跨越了江苏、安徽和山东三个省份。

这场战役的目标是打破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力量,解放长江以北的中心城市。

淮海战役分为攻防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攻击阶段,解放军采取先从北线突破国民党军防线,然后在南线实施包围的战术。

第二阶段是防守阶段,国民党军队从北线撤退,解放军针对南线进行清剿,最终解放了苏北和苏中。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重大的战略突破。

首先,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力量在这场战役中被彻底摧毁,解放了长江以北的主要城市。

其次,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接下来的解放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三、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战役,它于1948年11月底至1949年1月31日进行,地点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和山东两省。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推荐文章抗日时期著名战役热度: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热度:二战时期中国著名战役热度:百战经典张家口战役热度:二战中国出名战役热度: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三大战役给我国历史带来深远的影响,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三大战役简介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1] 。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1] 。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2] 。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2]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大战役之辽沈战役历史背景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3]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

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

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战役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官刘峙作战无 能,故在战斗前,国军布阵极为不利, 与解放军作战处于被动及被分割攻击。 国军尚未按“徐蚌会战计划”南移,11 月5日,刘峙见国军各兵团均已报告在 正面发现解放军主力有扑向徐州之势, 便遵从蒋介石之意,将徐州周边部队向 徐州收缩靠拢,然后再图向淮河一线撤 退。命令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 团退回徐州东郊,经蒙城向蚌埠调动的 孙元良第16兵团经宿县北上退回徐州, 邱清泉第2兵团退回徐州西郊,死守徐
平津战役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等地 的分割与包围之后,1949年1月6日,解 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 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残 部撤往第2兵团防区。1月10日战斗结束。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 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 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 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李延年 第6、刘汝明第8兵团随后放弃淮河以南、 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 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
自11月13日起,徐州国军以邱清泉第2 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协同攻击全力解第 7兵团之围。开始粟裕令华东野战军第7、 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由10纵 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 在侯集、林佟山至大许家地域,实行正 面防御阻击徐州国军东援;以苏北兵团 各纵队从徐州东南侧击第2、第13兵团 增援,在潘塘附近发生激战。在22日第 2兵团被华东野战军阻于离碾庄12公里 处大许家一线,无法突破。19日,华东 野战军全力加快对第7兵团的围歼作战, 至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将第7兵团10 万人全部歼灭,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阵亡。
11月6日,国军调动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的 12兵团进至太和、阜阳地区东援,徐州、 蚌埠战场国军兵力增加到70万人。华东 野战军按计划于11月6日夜间发起淮海战 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国军正 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黄百韬第7兵团 因奉令等海州第9绥靖区的第44军西撤, 推迟至7日西开。华东野战军借这此延误, 追上正在渡大运河的第7兵团,负责殿后 之第7兵团第63军、第100军83师被迅速 歼灭。黄百韬见势不妙,希望李弥第13 兵团协助撤退。李弥拿出刘峙命令,执意 按计划回撤,拒绝援助。

三大战役的胜利

三大战役的胜利

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

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

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

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

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

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

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

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

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

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淮海战役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

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歼敌数量:歼灭敌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
平津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兵力对比:90万:60万。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个纵队、第3兵团4个纵队,加上东北军区、华北军区部分地方部队;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司令部及第4兵团2个军,第9兵团5个军加1个新骑师等,第11兵团1个军加1个独立师、3个整骑旅,第17兵团4个军加1个独立师等。?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
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国共双方战斗序列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歼敌数量:歼灭敌东北“剿总”总部、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及非正规军等共计47.2万余人。
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仅为146万人,对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已无法形成有组织的抵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正如毛泽东所言,“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降、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淮海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

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

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

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