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质量通病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规范
一、前言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规范施工行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土建工程施工过程,旨在预防和减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二、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1. 基础施工不牢固(1)现象:基础垫层不平整、厚度不足、混凝土强度不够等。
(2)防治方法:①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垫层平整、厚度符合要求。
②选用优质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 结构施工质量不达标(1)现象:结构构件尺寸偏差大、混凝土浇筑不密实、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等。
(2)防治方法:①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确保构件尺寸准确、混凝土浇筑密实。
②选用优质钢筋,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3. 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1)现象: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影响工程质量。
(2)防治方法:①选择正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②加强原材料检测,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施工。
4. 施工工艺不规范(1)现象: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
(2)防治方法:①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规范,培训施工人员,提高施工技能。
②加强施工工艺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5.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下(1)现象: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2)防治方法:①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②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三、施工质量通病检测与验收1.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工程竣工后,应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3. 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应进行整改,直至合格。
四、结语本规范旨在规范工程施工质量,预防和减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
各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本规范,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土建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
土建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一、砌砖工程1、砖、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1)砖工程所用的原材料砖、砂、水泥等符合设计、规范及标准要求并持有合格证或复试报告方可使用。
(2)砌砖工程所用的砂浆配合比必须经试验室做好符合图纸设计的砂浆等级施工配合比。
(3)工地所有砂浆必须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料。
2、砌体尺寸不符合设计图纸时,组砌不正确,水平灰缝饱满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1)砌筑前由现场施工员作好技术交底并按图纸要求弹出墙身轴线及边线,方可砌筑。
(2)开始砌筑时,先要进行摆砖,排出符合规范要求的灰缝宽度,灰缝宽度控制在8mm-12mm。
(3)砌筑时把予埋构造柱的拉结筋2×6@500砌入墙内,砌入墙长度100cm。
(4)砌筑过程中,断砖应合理搭配不得集中使用。
(5)砌体按规定的标准要求作砂浆试块,试块强度以28天为准。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1、消除钢筋质量、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1)钢筋必须有出厂质保书及钢筋进场后及时抽样做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代换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3)钢筋的制作、搭接、焊接、绑扎、锚固必须符合现行施工规范规定,钢筋网片和骨架的绑扎,其缺口松口的数量不得超过总绑扎数量的20%,且不得集中。
悬挑结构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施工时需有操作平台,不得踩踏钢筋。
(4)梁板钢筋: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大于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设计距离,板上方负筋,锚固筋不得被踩下,悬臂板受力钢筋撑脚,纵横方向间距不大于300mm。
2、消除混凝土强度不符设计要求防治措施:(1)浇灌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规范及标准要求,有试验报告,水泥外加剂必须有出厂质保书。
(2)混凝土必须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配制,严格控制水灰比,组合材料达磅后才能进拌和机,浇灌时,要振捣密实,按规定做好试块,并且放置养护室养护,到期准时试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最全版)
通病防治专项方案一、土建部分(一)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产生原因(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挖土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产生原因:(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原因:(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基底产生扰动土产生原因:(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土方开挖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程活动,一般用于基坑开挖、河道挖掘、道路建设等。
由于开挖工程通常涉及大量土方的移动和处理,所以其质量问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土方开挖主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主要工程质量通病1.土方开挖不均匀:土方开挖不均匀是指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开挖深度和挖方量在不同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基坑不平整,影响后续土建工程的施工。
2.土方开挖边坡垮塌: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开挖边坡容易发生垮塌。
这会不仅导致工程进度延误,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3.土方开挖后沉降过大:土方开挖后,由于不合理的土方处理和挖掘方式,在土方开挖区域范围内,特别是边坡区域,土壤沉降过大,可能会影响附近建筑物的稳定性。
二、防治措施1.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施工计划:在进行土方开挖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和施工计划。
具体包括确定开挖范围和深度,并考虑土壤的不同性质,以便采取不同的开挖方式和支护措施。
2.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土方开挖可以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两种方式。
在选择开挖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施工周期、土壤类型、环境要求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挖掘机械或手工工具。
3.进行边坡支护: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如果存在边坡区域,应及时进行边坡支护。
常见的边坡支护方式包括预留桩基础、设置挡土墙或护坡、喷射混凝土等。
这些支护措施可以有效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垮塌事故的发生。
4.控制土方开挖深度和挖方量: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应注意控制开挖深度和挖方量。
这可以通过严格的施工监控和测量来实现。
根据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挖方量和开挖深度的差异,以保证整个工程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5.合理处理土方: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土方应进行合理处理。
比如,可以将土方填筑到其他需要加固的地方,或者进行处理后回填到开挖区域。
土方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土方处理方式。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成品保护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与成品保护一、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1)模板工程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2)梁模板①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②防治措施: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模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3)柱模板①通病现象: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峰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②防治措施: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4)板模板①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②防治措施: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要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
(2)钢筋工程1)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①在立框架柱模板支撑系统前,宜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的钢筋头或φ48的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②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③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磔时不会发生偏位。
④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
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⑤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托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土建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及治理(一)边坡塌方1、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2、原因:(1)基坑(槽)开挖坡度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性质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稳而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造成涌砂、涌泥、涌水,内聚力降低,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边坡内剪切应力增大,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土体失稳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对而造成的塌方。
3、治理:对基坑(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采取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或用2:8、3:7回填嵌补,与土壤接触部位做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同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二)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1、现象:回填土经夯实或碾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2、原因:(1)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
(2)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
(3)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土的密实度降低。
3、治理:(1)将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
(2)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
(3)因含水量小或碾压机能量过小时,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碾压等措施。
(三)基坑(槽)泡水1、现象:基坑(槽)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
2、治理:(1)被水淹泡的基坑,应采取措施,将水引走排净;(2)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刷边坡;(3)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或换土夯实(3:7灰土)。
(四)预制桩桩身断裂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05
质量通病防治案例分析
地基基础工程案例
总结词
基坑支护失效原因及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在土建工程中,基坑支护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 。然而,由于设计、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坑 支护可能会出现失效的情况。常见的基坑支护失效原 因包括土体失稳、基坑变形、渗漏水等。针对不同的 失效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增加支撑、 更换填料、修复渗漏等。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 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基坑支护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04
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土方开挖
在施工前需对土方开挖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并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避免超挖、欠挖现象。
基坑支护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制定合适的基坑支护方案,并 进行专家论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桩基工程
对于桩基工程,需确保桩基的承载力和完整性符合设计要求,避免 因桩基质量不过关引起的质量通病。
THANKS
钢结构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钢材质量
钢材是钢结构的基础材料,需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避免 因钢材质量问题导致的构件强度不足、变形等问题。
焊接工艺
焊接是钢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需确保焊接工艺符合设计要求 ,避免因焊接质量问题导致的构件断裂、脱落等质量问题。
防腐涂层
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自然环境和化学物质的侵蚀,需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防腐涂层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防治 手册》
2023-10-26
目录
•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概述 • 质量通病防治的意义与方法 • 土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 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 质量通病防治案例分析
站场土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站场土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一建筑主体工程1.模板工程(1)基础模板缺陷【现象】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
2)杯形基础中心线位置不准,芯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侧向偏移,芯模难拆除。
3)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
4)侧向胀模、松动、脱落。
【治理】1)条形基础支模时,应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
上口应定位,以控制条形基础上口宽度。
2)杯形基础支模前,应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
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侧板应包底板。
底板应钻孔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
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应按照杯口底尺寸选用,在四边模中间通过楔板用M12螺栓连接、拧紧,组合成杯口模板。
内侧设一道水平支撑以增加刚度。
防止浇注混凝土时芯模位移。
采用芯模无底板施工时,杯口底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0~50mm,拆模后立即将浇捣时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标高。
3)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
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
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
4)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
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
浇注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注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
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2)柱模板缺陷【现象】1)模板位移。
2)倾斜、扭曲。
3)胀模、鼓肚、漏浆。
【治理】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
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
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
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建设过程中,不同的工程分项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1.土建工程通病:(1)基础不牢固:防治措施包括在设计阶段合理选取地基处理方式,施工时进行严格的基坑监测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稳定。
(2)砌筑质量差: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砌筑材料,加强砌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保证砌筑质量。
(3)墙体开裂: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墙体结构,加强墙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防止墙体开裂。
2.给水排水工程通病:(1)管道破损:防治措施包括选用质量好的管材和配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避免管道破损。
(2)渗漏现象: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管道密封处理,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渗透试验,确保管道无渗漏。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品牌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电气工程通病:(1)电线老化: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进行适当的电线敷设和保护,定期进行电线的检测和更换。
(2)电路短路: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电路结构,避免线路交叉和过负荷运行,定期进行线路的检测和维修。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质量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4.暖通工程通病:(1)供暖不均匀: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供暖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平衡调节,确保供暖均匀。
(2)风管漏风: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风管的密封处理,进行风管系统的压力测试和漏风检测。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工程质量监督通病:(1)监理不到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监理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验收不严格:防治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合格率达到要求。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
土建工程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1.基础工程质量不过关:这是土建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病灶。
防治措施包括:-充分了解地质情况,选用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如加固土地基、增加地基承载能力。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严禁偷工减料。
-强化基础验收工作,对基础工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2.结构设计不合理:很多土建工程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的情况,防治措施包括:-确保结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遵循工程力学原理和工程经验。
-建立专业的结构设计团队,加强设计评审工作,确保结构设计能力和质量。
-加强工程监理,全程监控结构施工质量,及时纠正设计问题。
3.施工工艺不规范:这是导致土建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工序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杜绝偷工减料等行为。
-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
4.质量监测不完善:对土建工程质量监测不到位也是一个通病。
防治措施包括:-完善质量监测设备和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建立专业的质量监控团队,加强监控工作,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严格按照质量监测要求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
5.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导致土建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防治措施包括:-建立培训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严格按照岗位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持续教育。
-加强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对不合格人员进行纠正和处理。
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电力设备质量问题:电力设备质量不过关是导致输变电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具有优良品质的设备供应商,保证设备合格并符合设计要求。
-建立健全的设备验收制度,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验收。
-加强设备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案例分析报告
6、底子油涂刷不匀,影响卷材粘结.
7-1、悬挑板阳角在板上部筋部位龟裂.原因:保护 层不够,仅0.5cm,养护差.
7-2、泵送混凝土无收面造成干裂.
7-3、如此砼收面!
8、规范规定,附加层平立面宽度>250mm. 本工程施工中多数附加层宽度仅150-180mm .
9、柱子钢筋绑扎差,不注意成品保护,造成较多 破坏,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42、建筑事故现场
43、基础设计为浆砌毛石,工人趁监理不在,偷工减 料,中间未放足砂浆.
44、工缝处封堵不严.
45、如此基础短墙
46、如此封顶的柱头箍筋
47、柱头在梁柱核心区未加设箍筋,柱的钢筋弯锚 长度不够,梁箍筋的第一个起步筋位置不对,应为5cm
48、构造柱头不密实,养护不到位.
49、不按规范施工,未加强过程控制与结构构造处 理,未设圈梁,构造柱及窗下防止斜裂需加的加强带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建筑施工质量 通病案例
1、混凝土浇筑时未进行钢筋成品保护,无专人看管、 整理,埋下严重质量隐患.
2、地下室混凝土墙接茬处浇注时未接浆处理, 出现明显冷缝,形成渗水通道,容易渗水.
3、附加层烧透,影响防水性能
4、墙体混凝土压顶未进行振捣,造成大量空洞、露 筋,且混凝土松散.
5、砖墙开线槽时野蛮施工将墙打透,并打断墙体拉 接筋,易造成墙体裂缝
35、浇筑混凝土时,甚 至在安装时就把板负筋 踩的乱七八糟.
36、不遵守钢筋的 基本规范.
37、违反国家强制 性标准,未按规范 放置拉接筋.
38、柱筋移位,未用补强筋.
39、桨砌毛石中夹杂大量的泥土.
40、连梁箍筋错误,电焊割断,野蛮施工.
41、规范要求120宽砖墙应设置两根拉结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 ppt课件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ppt课件
1
1Leabharlann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定义建筑工程治理通病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疏于 管理而难于彻底根治的工程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关键在于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为消除公司在建项目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促进工程 质量的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满足顾客需求及期望。综合考虑影 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测”,在工程管理 过程中,我们应对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分部(子分部)、分项(子 分项)工程进行重点监管,从设计深化、原材料控制、施工全过程、 设备使用维护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全员参与管理,进 行全面质量管理。
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表现
形式及防治措施
一、土方、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二、主体部分质量通病防治 三、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四、地下工程及屋面防水质量通病防治 五、安装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ppt课5 件
5
一、土方、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 防治
➢土方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有:基坑塌方、基土扰动、
边坡超挖、场地积水、基坑(槽)泡水、填方边坡塌 方等。
3.3、预防:1)机械开挖应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 坡;2)对松软土层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外界车辆 的振动;3)加强测量复测,严格定位,在坡顶边 脚设置明显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
土建工程十三项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土建工程十三项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混凝土柱、墙(1)出现的较大面积涨模、漏浆;(2)窗口、洞口几何尺寸变形明显;(3)涨模混凝土随意剔除,形成二次通病。
预防措施:选用质量合格,强度好、变形小的胶合板,模板拼缝采取贴胶带,转角处加胶条或海绵条的措施防止漏浆,受力集中的部位要适当增加固定木方数量,混凝土浇筑时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涨模部位混凝土应安排有施工经验的技工,使用专用工具处理,处理过程中项目部应指派专人负责,严禁安排壮工使用锤子、錾子随意处理。
2.混凝土顶板裂缝混凝土顶板裂缝预防措施: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电气配管不可紧贴底层钢筋敷设,应适当抬起,以保证配管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顶板应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浇筑后及时严密覆盖薄膜并采取养护措施;施工速度不可强求过快,减少上人放线过早给混凝土养护带来的不利影响;物料吊装要平稳放臵,禁止形成冲击力;严禁集中放臵物料。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锯末、垃圾清除不干净;垫块放置不规范,位移后调整不及时;顶板混凝土浇筑时随意踩踏钢筋,造成钢筋变形严重。
预防措施:(1)尽量使用吸尘器或风机清除模板内锯末、垃圾,用水冲洗时应留臵出污口,防止锯末、垃圾集中堆积;(2)钢筋垫块应布臵合理,位移垫块应及时纠正,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3)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应设臵保护钢筋的过道,浇筑时现场必须有钢筋工随时检查钢筋质量状况,对垫块移动,钢筋变形现象及时进行调整,项目部必须有专人负责盯在施工现场,及时制止工人随意踩踏钢筋等野蛮施工行为。
4.砌体拉结筋设置不规范,T型墙体砌筑时不设置拉结筋,构造柱箍筋不均匀。
预防措施:按照规范要求对钻孔进行吹扫、植筋,砌筑时拉结筋要有明显引出标识,每层在主要部位醒目位臵喷涂拉结筋标识;T型墙体按标准要求设臵拉结筋筋。
5.构造柱马牙槎组砌方法不正确,马牙槎宽窄不一致,槎口砌块随意用瓦刀砍切;构造柱混凝土存在蜂窝、麻面、漏浆,观感粗糙。
【建筑工程管理】土建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土建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措施。
针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
1.1砖砌体一、砖砌体裂缝1.现象砌筑好的砖砌体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斜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等各种形式的裂缝。
2.原因分析(1) 地基的不均匀变形,使得墙身受到较大的剪力。
(2) 沉降缝处理不当,两端沉降缝中间沉降小或两端沉降小中间沉降大。
(3) 温度变化的影响使砖砌体出现斜缝。
(4) 施工中管理不好,砌筑质量出现问题,砂浆稠度过大,吸水后干缩或砂浆强度不饱满。
3.防治与治理措施(1) 施工前处理好地基,对于地基的处理方法必要时请有经验的人员或设计单位确定。
(2) 施工时对于高低差过大、建筑物过长、平面形状复杂、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及分期建设的建筑物,都应根据不同的条件设有适当的沉降缝。
(3) 在墙体转角、内外墙连接等易裂处设置水平钢筋、顶层采用保温层,合理地设置温度缝。
(4) 施工时各级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砌筑工程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砌筑工作开始前进行必要的交底,选择具备砌筑水平的人员进行砌筑活动。
二、砖砌体承载能力不够1.现象当全部或部分荷载加至施工完的砖砌体后,将出现局部被压碎、压裂、剪断、拉裂等现象,有时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
2.原因分析(1) 砖砌体施工质量差,砂浆的合易性不好,砂浆强度不够。
(2) 砖的质量不合格,施工时不注意润砖。
(3) 砌筑操作不当,砖砌体的灰缝不饱满。
(4) 组砌不合理。
3.防治与治理措施(1) 施工前应试验砖的标号,检查其外形尺寸,并进行挑砖,不合格的砖不得用于工程。
(2) 严格砂浆的配合比,拌合砂浆的原材料必须保证合格,砂浆拌合完毕按规定进行取样和试验。
(3) 对于组砌方法在砌筑前应有规划,在砌筑施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交底,不具备施工水平的人员不得从事砌筑工作。
(4) 质量检查人员随时抽查砂浆的饱满度,达不到要求时返工重做。
三、砖砌体组砌混乱1.现象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出现包心砌法,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砌体强度和整体性;清水墙出现竖缝宽窄不匀,影响美观。
施工重难点分析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施工重难点分析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为有减少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对本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二、施工重难点分析(一)一般抹灰工程1、抹灰层空鼓(1)现象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抹灰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3)防治措施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的部分要凿平。
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
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
2、抹灰层裂缝(1)现象抹灰层裂缝是指非结构性面层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龟裂,窗套侧面的裂缝等。
(2)原因分析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大或砂粒径过细。
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缩裂缝。
基层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起裂缝。
(3)防治措施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能过细,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白灰要熟透,过滤要认真。
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
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底层窗台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或设钢筋砖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对重要部位与曝晒的部分应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养护7d。
对基层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应视材料情况,采用粘贴胶带纸、布条,或钉钢丝网或留缝嵌条子等方法处理。
对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檐口等,要设置分格缝,以防抹灰面积过大而引起收缩裂缝。
3、抹灰层不平整(1)现象抹灰层表面接槎明显,或大面呈波浪形,或明显凹凸不平整。
土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土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工程的质量是保证工程安全、耐久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土建工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建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1.基础沉降问题:基础沉降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物倾斜、龟裂等问题。
解决措施包括:-对工程地基进行充分的勘察和测试,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工法;-进行合适的地基处理,如加固、填土等;-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速度,避免过快造成不均匀沉降。
2.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不均匀等问题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解决措施包括:-严格按照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施工,控制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防止龟裂;-采用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如搅拌站,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3.钢筋工程质量问题:钢筋连接不牢固、间隙超标、钢筋锈蚀等问题会导致结构的强度减小和脆弱性增加。
解决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工和安装,保证连接牢固;-采用扎牢钢筋的方法,确保间隙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暴露在空气中的钢筋,应采取防锈措施,如喷涂防锈漆。
4.土壤处理问题:土壤的承载力、稳定性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土建工程的安全性。
解决措施包括:-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试验,确定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土壤状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如加固、改良、加厚等;-控制土壤湿度,避免由于湿度变化引起的土壤收缩或膨胀。
5.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工艺不合理或不规范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解决措施包括:-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制定施工工艺规范,明确工序、要求和质量控制点;-进行工程现场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施工过程中的监理问题:监理不到位或不负责任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
解决措施包括:-选用有资质、有经验的监理机构或人员;-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其熟悉施工工艺和规范要求;-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质量通病治理细则(土方回填工程、砼工程、二次灌浆、抹灰工程、块料面层、屋面防水保温工程)_secret
质量通病治理细则1建筑专业:土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土方回填工程、砼工程(砼结构表面)、二次灌浆、抹灰工程、块料面层、屋面防水保温工程。
1.1土方回填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回填工土质不良、回填不密实、填土边坡塌方、填方成弹簧土的质量通病。
1.1.1消除回填工土质不良的措施:a. 基坑、回填土填料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基底杂物,积水应清除。
b. 回填土严禁使用耕植性土、草地其表层植物性土应清除;填土选用透水性良好的矿质粘土、亚粘土;土块颗粒不应大于5cm,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
回填压实时,应控制最佳含水率。
最佳含水量现场鉴别方法是,手握成团,落地而碎。
对于过干的回填土,或采用提前2天前浇水湿润,或铺一层洒水,待不粘打夯机时再进行打夯。
过湿要进行晾晒。
c. 基底填土应经质检部门校核,基底土质和设计要求有出入时,应和设计人员商定修改处理,并做隐蔽工程记录。
d.挖土后应及时施工基础工程,保持地基良好的原有状态,不受扰动。
3.1.1.2.消除回填不密实的措施:a. 合理按设计要求选用填料,其中上层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填料技术要求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b. 填土采用机械填方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一般使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
c.按设计要求预留其沉降量,其沉降量具体数目由供需双方技术人员确定,质检部门监督执行。
d.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的要求。
其要求一般应按规范的要求取样,经中心试验室试验。
e.填土方法、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应进行实际效果试验后,才能大规模施工。
(1).填方的厚度控制以及压实要求:填方每层铺土厚度人工夯实每层250mm,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
蛙式打夯机每层厚度300mm,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回填土铺土厚度不大于300mm,压实厚度按250mm计,即每1m回填深度不少于4层。
铺土厚度和平整度,可用小皮数杆控制,每10~20m或100~200m2设置一处,检查可用插针检验铺土厚度。
站场土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站场土建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一建筑主体工程1.模板工程(1)基础模板缺陷【现象】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
2)杯形基础中心线位置不准,芯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侧向偏移,芯模难拆除。
3)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
4)侧向胀模、松动、脱落。
【治理】1)条形基础支模时,应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
上口应定位,以控制条形基础上口宽度。
2)杯形基础支模前,应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
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侧板应包底板。
底板应钻孔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
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应按照杯口底尺寸选用,在四边模中间通过楔板用M12螺栓连接、拧紧,组合成杯口模板。
内侧设一道水平支撑以增加刚度。
防止浇注混凝土时芯模位移。
采用芯模无底板施工时,杯口底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0~50mm,拆模后立即将浇捣时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标高。
3)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
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
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
4)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
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
浇注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注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
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2)柱模板缺陷【现象】1)模板位移。
2)倾斜、扭曲。
3)胀模、鼓肚、漏浆。
【治理】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
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
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
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回填土下沉得原因有哪些?(1)回填土选用得土料含水率大。
(2)如选用得土料为粘土时因含水率过大,夯击时变成“橡皮土”,在这种基土上作混凝土垫层,易产生开裂。
(3)回填土未作分层夯(压)实,或夯实密实度不符合规定,导致下沉量过大,而造成回填土下沉。
(4)基底存在橡皮土,未做处理。
2、回填土下沉有哪些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回填土选用得土料与含水率。
(2)填方必须分层铺土与压实;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
(3)严禁在含水率过大得腐殖土、亚粘土、泥炭土、淤泥等原状土上填方。
(4)填方前应对基底得橡皮土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①翻晒、晾干后进行夯实;②换土。
将橡皮土挖除,换上干性土,或回填级配砂石;③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性强得材料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得水分,减少土得含水率。
3、砂浆不符合要求得原因有哪些?(1)水泥质量不合格。
(2)砂得含泥量大。
(3)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4)加料顺序颠倒,砂浆搅拌不均匀。
(5)人工拌合。
(6)水灰比控制不好,与易性差。
(7)砂浆保水性差。
(8)砂浆品种与设计不相符,或掺外加剂后无相应措施。
上述原因将酿成砌筑砂浆强度低,满足不了设计得砌体强度,导致砖砌体得水平裂缝、竖向裂缝与斜向裂缝。
4、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得原因有哪些?1)砌筑砂浆得与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得密实与饱满度。
(2)干砖上墙与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砖法砌筑。
(3)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综合上述将降低砌体得抗压强度与抗剪能力。
ﻫ5、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得预防措施有哪些?(1)改善砂浆与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得稠度,确保灰缝得砂浆饱满度与提高砌体得粘结强度。
(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天-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或“二三八一”砌砖法等。
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与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
(4)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刮缝。
6、砌体得整体性与稳定性差得原因有哪些?(1)外墙转角处楼梯间与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2)承重墙得最上一皮砖、梁与梁垫下面、砖砌台阶得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得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采用顺砖,当上部承受荷载作用后砌体易被拉开,使砌体失去稳定性。
(3)填充墙得顶部与梁、板得下面,摆砌平砖,造成墙与梁与墙与板为活节点,因为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与整体性差。
(4)拉结筋设置得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得制作不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7、砌体得整体性与稳定性差得预防措施有哪些?(1)砖砌体外墙转角、纵(横)墙交接处与楼梯间得墙体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得2/3;(2)承重墙得最上一皮砖、梁与梁垫下面得砖、台阶得水平面上、砖砌体中挑出层(挑檐、腰线)等部位,均应用丁砖砌筑,以便受力后能保证砌体得稳定性。
(3)砖砌隔断墙与填充墙得顶部均应采用斜砌方式砌筑,并应挤紧打严顶部砂浆,砂浆应饱满密实。
(4)按规定要求设置隔断墙与填充墙拉结筋。
8、墙体渗水得原因有哪些?(1)砌体得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得材质质地松散,易将毛细孔中得水分散发;外墙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水均,抹灰易发生袭缝与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与滴水线,室外窗台板高于室内台板。
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堵塞与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护带没撕净,导致渗水。
(4)脚手眼及其她孔洞堵塞不当。
9、墙体渗水得预防措施有哪些?(1)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符合设计要求,坚持“三一”砌砖法。
(2)对组砌中形成得空头缝应在装饰抹灰前将空头缝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3)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与龟裂。
(4)门窗口与墙体得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刀得砂浆自下而上塞灰压紧;勾灰缝时要压实,防止有砂眼与毛细孔而导致虹吸作用。
若为铝合金与塑料窗应填塞保温材料,缝隙封堵防水密封胶。
(5)门窗口得天盘应设置鹰嘴或滴水线;室外窗台板必须低于室内窗台板并应做成坡度利于顺水。
(6)脚手眼及其她孔洞,应用原设计得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填密实。
10、箍筋分布不当与弯钩不符合要求得原因有哪些?(1)不按规定设置箍筋。
(2)有抗震要求得钢筋混凝土箍筋不进行加密,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杆件得抗剪性能,满足不了住宅工程得抗震需要。
(3)对有抗震要求得住宅工程或者受扭结构杆件得箍筋弯钩制作角度不就是135°角与平直长度小于箍筋直径得10倍,达不到抗震要求得规定。
11、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得原因有哪些?(1)构造柱钢筋组装不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或受施工荷载冲击时,会导致构造柱钢筋位移。
(2)混凝土圈梁、框架梁板柱与剪力墙得主筋上没有按规定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或垫块组装得不牢固,由于垫块产生位移,导致混凝土结构杆件露主筋,或受力钢筋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规定。
(3)受力钢筋得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制作强度偏低,垫后压碎,垫块制作厚度不符合规定要求。
(4)个别工程施工不制作垫块而随意用小石子代替。
1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得原因有哪些?(1)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得材质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得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得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配合比有误。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不按重量计量。
(4)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13、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得原因有哪些?(1)没有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放线;(2)模板得强度与刚度不足,稳定性差,使模具产生变形与失稳,导致混凝土构件变形。
14、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得预防措施有哪些?(1)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与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2)模板及其支架应做好施工设计,必须具有足够得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确保模具加荷载后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3)在浇捣混凝土前后均应坚持自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5、出现蜂窝、孔洞得原因有哪些?(1)模板表面不光滑,粘有干硬得水泥浆块等杂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
(3)钢模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模具拼缝不严,浇筑得混凝土跑浆。
(5)混凝土拌合物中得粗细骨料级配不当,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失控,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
(6)振捣不当。
(7)浇筑高度超过规定。
16、蜂窝、孔洞得预防措施有哪些?(1)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要准,搅拌要匀,与易性要好,入模后振捣密实。
(2)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洁净,不得粘有干硬得水泥等杂物;模板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钢模板应用水性脱模剂,涂刷均匀。
(3)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确保成型后得混凝土表面光滑密实;(4)拆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得强度,严禁过早拆模。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而底模则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
17、水泥地面空鼓得原因有哪些?(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垃圾或其它污物,影响与面层得结合。
(2)水泥砂浆铺设时,垫层(或基层)表面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过于干燥。
铺设后,水泥砂浆中水分很快被垫层(或基层)吸收,造成砂浆水分失去过快,面层与垫层(或基层)粘结不牢。
(3)基层过于潮湿,表面有积水,特别在有积水部位,水泥砂浆得水灰比增大,影响上下层之间得粘结,容易使面层突鼓。
(4)管道沟上表面与门口处砖层过高或砖层湿润不够,使面层砂浆过薄以及干燥过快,也会造成面层开裂、空鼓。
18、水泥地面空鼓得预防措施有哪些?(1)面层铺设前,必须认真清理垫层(或基层)表面得浮灰垃圾。
(2)垫层(或基层)表面过于光滑应凿毛。
门口处砖层或基层凹凸过大,应凿平处理,尽量使面层砂浆铺设厚薄一致。
(3)面层施工前一天,应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与认真涂刷水泥浆,并严格做到随刷随铺设面层水泥浆。
19、板块地面空鼓得原因有哪些?(1)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涂刷水泥浆结合层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水泥浆风干结硬,不起粘结作用,造成板块空鼓。
(2)板块面层铺设前,背面浮灰没有刷净与浸水湿润,直接将干燥得板块进行铺贴,水泥砂浆中得水分很快被板块吸收,造成砂浆脱水而影响其凝结硬化,降低了砂浆得强度,影响砂浆与基层,砂浆与板块得粘贴。
(3)铺设砂浆应为干硬性砂浆,如果加水较多或砂浆不振实,不平整,易造成板块层空鼓。
20、板块面层接缝处不平、缝隙不匀得原因有哪些?(1)板块本身厚薄不一,几何尺寸不准,有翘曲、歪斜等缺陷,事先挑选不严,铺贴后造成拼缝处不平、缝隙不匀等现象。
(2)铺贴板块面层时不用水平尺找平,板缝不通长拉线,易使板块接头不平及缝隙不匀。
(3)板块面层铺贴后,成品保护不好,在养护期内过早上人行走或使用,板缝也易出现高低不平。
21、板块面层接缝处不平、缝隙不匀得预防措施有哪些?(1)加强进场板块质量检验,对几何尺寸不准。
翘曲、歪斜、厚薄偏差过大、有裂缝、掉角等缺陷得板块要挑出不用。
(2)铺贴前,应由专人负责从楼道统一往房间引进标高线。
房间内应四边取中,在地面上弹出十字线,铺好分段标准块后,由中间向两侧与后退方向顺序铺贴,随时用水平尺与直尺找平,缝隙必须通长拉线,不能有偏差。
分段尺寸要事先排好定死,以免最后一块铺不上或缝隙过大。
22、板块面层拱起得原因有哪些?(1)板块面层与找平层粘接不牢固,经过一段时间得胀缩、振动等引起空鼓。
(2)板块面层铺设时过于紧凑、密实,由于使用环境得不断变化,干湿、冷热胀缩,基层与板块面层胀缩性能不同,板块面层本身无法自由伸缩只能往上部无约束方向拱起,从而因变形导致地面空鼓及开裂。
(3)某些板块面层表面密实,透气性较低,使基层水分无法排除,由于水分蒸发引起膨胀而拱起。
23、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差得原因有哪些?(1)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与有关标准规定。
(2)屋面保温(隔热)层铺设前不设置坡度板(线)或厚度标桩,铺设厚度不够。
(3)松散保温材料施工时含水率大,受热后膨胀易将找平层拱裂,使卷材防水层拉开。
(4)炉渣保温材料得粒度偏细,起不到保温与隔热得作用,影响使用功能。
24、屋面找平层不符合要求得原因有哪些?(1)整体水泥砂浆找平层不按规定留置分格缝或缝内未填嵌密封材料,抹面找平层厚度差异较大,导致卷材屋面产生无规则得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