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写作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1邓稼先知识与技能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1.文献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
教师宜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讨论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邓稼先画像等资料。
2课时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颗原子弹升空后的蘑菇云画面。
(字幕:这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升起的蘑菇云)六十年代,中国上空连续升起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产生的蘑菇云,为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地位,使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
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多媒体展示图片字幕: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的“‘两弹’元勋”)今天我们通过他的挚友——杨振宁博士之笔一起走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1.《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简析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
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
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二、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辨析气质,明确内涵”活动,引导学生明晰“人物精神”的内涵。
2.通过“链接课文,范本名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方法。
3.通过“情境练习,写作热身”活动,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选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在指定情境中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写作支架尝试微型写作。
教学过程活动一、辨析气质,明确内涵(一)赏图片,辨气质师: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今天老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里是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想请同学们分辨一下他俩的气质里藏着什么?屏显(李白与杜甫的图片):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是李白,他的气质的浪漫飘逸的。
生2:第二张图片里是杜甫,他的气质是深沉忧郁的。
师:你是通过观察哪些细节作出的判断?预设:生1:第一张图片里面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场景,李白是“酒中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酒是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而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李白的名句。
师:原来你是通过“李白爱喝酒,酒后诗百篇”这个典型事件得出的结论。
(板书:典型事件)生2:第二张图片里的杜甫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双目望向远方,若有所思,这很符合杜甫诗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
杜甫晚年生活漂泊动荡,图片中的人物脸颊凹陷,很清瘦,也能看出生活的艰辛。
师:原来你是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来得出结论的。
(板书:外貌、神态)(二)析成语,明内涵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气质虽然是一种内在精神状态,但它会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件、外貌、神态等外显出来,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就能判断出来。
(板书:外在特点、内在精神)请同学们看两组词语,请大家分辨一下,这些成语哪些表示外在特点,哪些表示内在精神?屏显:①骨瘦如柴、唇红齿白、大腹便便②面红耳赤、眉开眼笑、含情脉脉③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④手舞足蹈、左顾右盼、支支吾吾预设:生1:“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描写人物内在精神的词语。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语言简明》教案设计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语言简明》教案设计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语言简明》教案设计精选3篇(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语言简明的概念,学会运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写作;2. 学会运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3. 培养学生简明表达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对语言简明性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什么是语言简明;2. 学会运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写作;3. 培养学生简明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简明的语言?为什么要使用简明的语言?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简明的语言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简明。
2. 列举一些简明的表达方式和复杂冗长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区别和优劣。
三、练习(30分钟)1. 以一篇文章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冗长之处,并进行简化。
2. 给学生一些句子或段落的练习,要求他们将其简化得更加简明。
四、拓展(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简明而有力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对简明的语言进行欣赏和思考。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语言简明的重要性。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家庭和谐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语文《写作:语言简明》- 什么是语言简明- 如何运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写作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语言简明》教案设计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教学准备:1.《台阶》教学文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一)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下第一单元: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单元要求1.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运用对比、烘托、正侧面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揭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3.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写作指导本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刻画人物由表及里的挖掘,重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写人要抓住特点”主要侧重于“形”,是对人物进行素描,而“写出人物的精神”则侧重于“神”,是一种意会。
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突出人物特点,还是人物精神,都必须借助具体的事例。
突显人物精神,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比如正侧面结合、欲扬先抑等。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物精神”,像“苗条”“魁梧”等词是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等词是表现人物动作的,这些都不在“精神”的范畴。
人物精神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气质、个性等,比如开朗乐观、风趣幽默、善良无私、舍己为人、温文尔雅、吃苦耐劳等。
那么,如何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呢?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细节就是事物、人物在细小环境、细微之处的表现。
可以说,细微之处显精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内心变化。
比如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或是饱经沧桑,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
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则眼光躲躲闪闪、游离不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包含了《春》、《济南的冬天》、《夏感》三篇课文。
本单元旨在通过阅读这些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朗读技巧的培养与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3. 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情感体验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自然之美。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撰写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一、导语人物的精神包括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要突出人物的精神,我们需要用具体典型的事件来表现。
叙述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细节刻画,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也可以运用侧面烘托、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方法来突出人物精神。
除了行文中的遣词造句,我们还可以运用夹叙夹议,适当加入议论评价和抒情语句,来表达“我”的情感。
二、教材引路根据下面表格提示,回顾第一单元的内容人物精神特点典型事件“我”的情感构思、排列形式邓稼先巨大贡献性格忠实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忠于职守我国的原子弹发展与奥本海默对比,劝说两派特意调查后给我回信在戈壁滩研究,事故发生时不离开敬佩、理解、赞美总——分用小标题的形式区分材料闻一多谦虚、低调踏实勤奋嫉恶如仇、勇敢无畏研究古典文化起草传单,公开骂反动派,走在游行队伍前面赞美、敬佩并列用过渡的形式连接材料回忆鲁迅先生对家人(礼让、温和,关心)对朋友(真诚、热情)对工作(认真、勤奋)对年轻人(包容、无私帮助)(略)敬爱、怀念并列片段组合三、学生练习选择要写的对象,说说你对他(她)的感情?她的什么特点让你有这个感情?举例。
人物我对他(她)的情感特点(1-3个)针对特点举出典型例“我”的情感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提示:如果是写一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写2-3件典型事。
如果写多个特点,每个特点举一个典型事例。
请将你写的人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并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例如可以用小标题形式,也可以用过渡段的形式。
如,老师:先写严格的一面,再写关爱学生的一面,(欲扬先抑)母亲:是一个工作负责的人。
先写在家里的表现,在写外面的人的反馈。
(侧面烘托)叙事的过程中,添加细节刻画,注意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
如动作、语言、神态。
4、“我”的感情。
添加我的评价性语、或者抒情性语言。
位置可在每件事后面,或全文结尾。
【范文示例】我的老师鱼离不开水,鸟离不开树,我们的成长自然离不开老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内容: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人物的精神特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要点,包括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等方面。
2. 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描写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
三、示范与实操(15分钟)1. 展示一篇写人的范文,解读作者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
2.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已经给出的人物素材,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特点的短文。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不同思路和表达方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人物素材,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特点的短文。
2. 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并且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评估:课后布置的作业是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一种评估方式。
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描写人物精神特点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来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描写人物的文学作品,以提升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抓住细节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练习,提高抓住细节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铮铮忠骨浩浩正气【单元目标】1.从单元阅读的角度梳理人物故事,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
2.通过揣摩词句、分析细节,感知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学习精读的方法。
3.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设计解说】本单元课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所出现的名人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声望、有贡献的杰出人物。
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家国情怀,看到他们的奉献精神,也能看到他们的文人气节。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传承。
因此,在教授本单元课文内容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了解人物身上历史的责任感、个人的使命感,同时将这种责任和使命与新冠肺炎的时代背景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学会“横”向联系,既要找到几篇课文中人物的共性,也要找到他们各自的特性。
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等角度细细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人格魅力。
我们还要学会“纵”向深挖,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将“读”出人物精神和“写出人物精神”的脉络打通。
在精读课文章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向课文学,使学生读的意识和写的意识建立关联,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做到在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由于《孙权劝学》一课在文体上与前三篇课文不太相符,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老师引导落实。
本单元主题教学分为三课时,第一课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导学,第二课时倾向于阅读教学,通过主问题带领学生学会精读课文,掌握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课时则侧重于由读向写的延伸,设计的落角点有两个。
其一,从单元阅读的角度对篇章人物精神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聚焦,唤起学生的理想和抱负。
其二,在单元精读基础之上根据篇章人物精神写法进行有代表性段落研读,由会读到会写。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品析课文关键语段,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声爆炸,震惊世界,那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如此壮观。
在我们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在茫茫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全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举世瞩目的辉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功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整体感知1.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他传”,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2.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彷徨(huánɡ)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lù)(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截)然不同chóu(筹)划yùn(孕)育妇rú(孺)皆知马革ɡuǒ(裹)尸家yù(喻)户晓(3)解释词语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案(含范文点评)

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1.学习选取具体事例、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2.学习借助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正侧面描、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写突出强调人物精神。
3.在典型事件的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升华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围绕中心事件来写人物。
2.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文章要想突出人物,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境界。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运用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其次要借助一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侧面描写等;最后是运用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
二、精彩回顾(一)首先,可以抓住具体事例、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2)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刻画闻一多先生:专注认真、锲而不舍、废寝忘食(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1)职务、功劳、技术水平——相当(2)国籍、文化背景、性格——不同(3)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纯”——奉献精神表现了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三)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1.如《邓稼先》中:(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这些句子深刻而准确地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
2.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赏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重点:诗词、散文的意境和表达;说明文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议论文的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诗词、散文为例,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
以说明文为例,讲解其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以议论文为例,分析其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诗词、散文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进行议论文讨论,锻炼思辨能力。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词:《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七、作业设计1. 诗词、散文创作: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或一篇散文。
答案示例:诗词《故乡的云》散文《家乡的桥》2. 说明文写作:以《我的文具盒》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答案示例:《我的文具盒》3. 议论文写作:围绕“诚信”,写一篇议论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 理解和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教学内容词汇- 第一课:熟悉词汇"语文、课文、知识、字词、句子、诗歌、阅读、写作"- 第二课:熟悉词汇"合作、交流、班级、同学、互相、帮助、共同、目标"- 第三课:熟悉词汇"信息、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 第四课:熟悉词汇"惯、行为、礼貌、友好、开心、愉快、快乐、快活"课文- 第一课:《语文课》- 第二课:《合作交流,快乐成长》- 第三课:《新闻的传播》- 第四课:《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写作-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语文课的读后感-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合作交流的作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新闻的作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礼貌待人的作文教学方法- 演讲法:引导学生展开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阅读理解:通过课文阅读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练:通过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练和写作任务,并进行评分- 期中考试:进行第一单元的考试,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课堂练和作业题教学安排- 第一课:词汇研究和课文阅读- 第二课:合作研究和写作练- 第三课:阅读理解和写作练- 第四课:课文复和课后评估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布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布局一、单元概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选文内容丰富,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夏天的雨后》、《古代诗歌四首》。
此外,还安排了“写作”、“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天地”等栏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
(3)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生态环境。
(3)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的掌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3)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课文背景等。
(2)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释义。
2.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提问解答。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2)讲解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
(3)深入剖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进行辅导。
5. 写作指导:(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写作技巧。
(2)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综合性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2)学生展示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与评价。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中通过对比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
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语文年级/
册
七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1课《邓稼先》难点名称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
析为什么难
填写示例
对比写作手法简单,但是本课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人物
什么样的形象有一定难度,学生不善于总结归纳,要通过圈点
勾画发,在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邓稼先高尚的品质。
从学生角度分
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于对比的写作方法并不陌生,但是要灵活运用有一定难
度
难点教学方法填写示例
1.通过表格直观的感受异同,在深层次的分析突出的人物品质。
2.通过知识讲解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的图表
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完成下列表格。
二、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对比
1、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
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教案写出人物的精神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鲁迅身体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
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明确〕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2.语言细节描写。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
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3.行动细节描写。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
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
《水浒》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异,主要是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各具特点的行动描写。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
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示例:整个晚上,女孩都在想着向家里要钱的事儿。
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
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
“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
”女孩跑开了。
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
正是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丽心灵的跳动,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其“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里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运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做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做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的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做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4.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是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5.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冰心的《小橘灯》中的小橘灯象征着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夸张。
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这种夸张的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三、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1.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如《第一次真好》。
(3)议论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然而若能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
(2)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蕴。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在字里行间真情流动,往往有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感情也往往更为真挚动人。
以“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思路点拨。
第一:首先确定好朋友的性格、精神或气质,运用议论的语句加以概括。
第二: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征。
人物肖像必须符合年龄、性格特征,典型事例必须体现精神品质。
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精选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本质和性格特征。
1.善用修辞。
如果能适当运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例如:小菊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细细的竹枝,仿佛一扭就会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3.对比(环境背景)。
例如: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