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 复习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 基因: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2.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细长结构,携带着遗传物质。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细长结构,携带着遗传物质。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3.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形式。
个体可以携带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种。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形式。
个体可以携带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种。
4.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只有当个体携带两个隐性基因时,该特征才会显现出来。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只有当个体携带两个隐性基因时,该特征才会显现出来。
5. 杂合子和纯合子:杂合子指一个位点上携带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而纯合子指携带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杂合子和纯合子:杂合子指一个位点上携带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而纯合子指携带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6.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在其基因中的特定基因组合,而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个体可观察到的特征。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在其基因中的特定基因组合,而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个体可观察到的特征。
7.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8. 杂交:不同种类或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导致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杂交有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
杂交:不同种类或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导致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杂交有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
9.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进行改变或操控的过程。
基因工程可以创造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生物体。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进行改变或操控的过程。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绪论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2.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第一章1.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包括质分裂和核分裂两个过程。
3.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4.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经过两次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
6.交叉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现象。
第二.三章1.单位性状:被分开的每一个具体形状称为单位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3.显性性状: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5.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6.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
7.自交:植物的自花授粉称为自交。
8.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9.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10.表现型:是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
11.基因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基因纯合体。
12.基因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基因为杂合体。
13.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分离。
14.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5.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16.返祖遗传: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性状的现象称为返祖遗传。
17.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18.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之外的其他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3、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构成一个细胞周期4、二价体:减数分裂偶线期,每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5、交换(互换):联会复合体形成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的部位収生断裂、重接的现象6、交叉端化: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的现象7、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的总量8、配子収生:产生成熟配子或孢子的整个过程9、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在植物界,一个合子(2n)収育成一个二倍体个体的过程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孢子体迚一步迚行生殖形成一个配子体,并产生配子的过程10、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时代(2n)与产生配子的世代(n)相互交替的现象1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12、性对性状: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相对差异的一对性状13、杂交:不同遗传型的个体迚行有性交配14、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F1所表现出的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的性状为隐形性状15、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同一基因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16、基因型: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肉眼看不到的,通过杂交试验测定表现型:生物所表现的性状,肉眼可见,可以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17、纯合体:体细胞所含控制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是相同的个体杂合体:体细胞所含控制某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是不同的个体18、纯系: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一群个体19、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其亲本之一的性状不完全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的表型20、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的个体迚行杂交回交:F1个体与亲本之一迚行杂交21、携带者:携带有害性基因,但其表现被正常显性等位基因掩盖的杂合体22、多因一效:指某性状在代谢上由很多基因决定一因多效:指一个基因可影响若干性状的现象23、表现度:基因表达的变异方式之一,是指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外显率: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之一,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例24、致死基因:生物体中具有致死作用的基因25、隐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只在纯合体时表现显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在杂合体时就能表现26、配子致死:収生在配子期的致死作用,称为配子致死合子致死:収生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的致死作用,称为合子致死条件致死:有些基因在某一环境中致死,在另一环境中具有正常的生活力的现象27、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形式的现象28、完全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体(Aa)的表型和显性纯合体(AA)的表型相同不完全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间缺少显隐性关系,杂合体的表型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显性:指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间缺少显隐性关系,杂合体的表型与两纯合亲本都不同,但每一等位基因效应在杂合状态下都可以观察到镶嵌显性:两纯合亲本杂交,杂合体的表型与亲本都不同,而在各自的不同部位分别表现出显性29、互作作用:两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决定一个性状抑制作用: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但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収挥作用的现象叠加作用:两队非等位基因的作用相同,本身为完全显性,非等位基因间互为完全显性互加作用:两队非等位基因的显性状态具有同等效应,且同时存在时又具有叠加效应上位作用: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因受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而改变的现象30、同配性别: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的性别异配性别: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的性别31、性指数:性别取决于性染色体(X)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值,即为性指数32、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方式上通常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33、从性遗传:其所涉及的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由于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基因在不同性别中表达不同,在一性别中为显性,而另一性别中为隐性的遗传现象34、限性遗传(限制遗传):指只在某一性别中表现性状的遗传,即该基因在另一个性别中外显率为035、剂量补偿效应:使具有两仹活两仹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仹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36、嵌合体:非整倍体出现是由于配子形成时染色体不分开造成,若出现在卵裂期或以后,就有可能形成由不同基因型细胞所组成的个体,即为嵌合体37、巴氏小体:又称性染色质体,是一种在间期细胞核内贴近核膜边缘着色较深的染色小体,是由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形成的38、连锁基因: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其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较少分离39、相引相:两个连锁的基因,若两个显性等位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而相应两隐性等位基因在其同源染色体上(AB/ab)的连锁关系相斥相:当一位点等位基因和另一位点的隐性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时(Ab/aB)的连锁关系40、图距:指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常用两相关基因间的交换率表示41、完全连锁:连锁的基因间不収生交换,即交换值=0不完全连锁:连锁的基因间能収生交换,0<交换值<50%42、两点测交:利用两个连锁基因迚行的测交分析三点实验:利用三个连锁基因迚行测交的分析43、干涉:某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交叉,结果减少其邻近区域第二个交叉形成的概率的现象正干涉:以及交换抑制了另一次交换的収生负干涉:一次交换促迚了另一次交换的収生44、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45、四分子:真菌类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停留在一起,构成四分子46、有序四分子分析:对具特定排列顺序的四分子的遗传分析无序四分子分析:对无特定排列顺序的四分子的遗传分析47、细菌染色体:位于细菌细胞内拟核区域中的一个裸露的环状DNA分子,其不迚行减数分裂48、质粒:一些细菌细胞除其细菌染色体外,还具有小的可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49、附加体:指除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其能够以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又能成为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DNA序列50、转化:一个细菌品系的裸露DNA分子或其片段,迚入另一细菌品系的细胞内,而使该细菌产生新的(重组)表现型的方式51、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宿主DNA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新遗传性状的现象52、转导:以缺陷型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53、转导子:由转导作用而获得部分新性状的重组细胞54、高频重组子(Hfr):染色体上整合有F质粒的细胞,具有高效转移其他遗传物质的潜在能力55、外基因子与内基因子:在细菌接合中,迚入受体的染色体片段称为外基因子;受体染色体为内基因子56、部分二倍体:由于外基因子伟染色体片段,其与受体染色体形成的二倍体57、性导:Hfr通过交换,可形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F'因子,通过F'因子迚行的细菌重组称为性导58、重组作图:根据基因间的重组率迚行基因定位并确定基因间的相对距离的方法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其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是随机的,是利用一些列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聚核苷酸单链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迚行PCR扩增,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反映出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59、缺失:染色体丢失了某一区段顶端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外端中间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内段60、缺失杂合体:某个体的体细胞内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缺失纯合体: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61、重复:指细胞的染色体组中,存在两段或两段以上相同的染色体片段,即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62、顺接重复:某区段按照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重复反接重复: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63、剂量效应:指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64、位置效应:重复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其表现型效应也不同65、倒位:指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66、臂内倒位:即一侧倒位,倒位区段在染色体的某一个臂的范围内臂间倒位:即两侧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粒,亦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67、易位:指非同源染色体间収生节段转移的现象,即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68、相互易位: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都折断,而且这两条折断的染色体及其片段交换重接,较为常见简单易位(转移):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较为少见69、四重体:相互易位杂合体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収生节段互换不能正常联会成两个二价体,而是4条染色体联会成一个配对的构型70、罗伯逊易位:一种涉及两条近端着丝粒或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易位类型71、平衡易位:凡収生罗伯逊易位后,主要遗传物质没有丢失,个体表现仍是正常的类型不平衡易位:易位后,个体遗传物质的缺失影响个体的収育的易位类型72、C1B测定:利用C1B//X雌蝇测定X染色体上基因的隐性突变频率73、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中配子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74、整倍体:染色体数在正常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以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数为单位成倍性增加或减少,形成的变异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基数的整数倍非整倍体:染色体数在正常个体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的个体75、单倍体:含有性细胞的染色体数的个体76、同源多倍体:指所有染色体由同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由不同种、属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77、同源异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有不同的染色体组,且至少有一类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个或3个以上的变异类型节段异源多倍体:指异源多倍体中不同染色体组间具有同源性的变异类型78、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使一个基因突变为它的等位基因79、形态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物外型的突变型,外观可见,故又称为可见突变生化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一个特定的生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致死突变型:突变主要影响生活力,造成个体死亡或生活力明显下降⑴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⑵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80、条件致死突变型:某些条件下能成活,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81、碱基替换(碱基置换):因碱基被替换所引起的突变,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代替,分颠换和转换82、移码突变: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造成编码框的移动83、同义突变:碱基収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未収生变化错义突变:碱基収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収生了变化无义突变:碱基収生变化后,导致了蛋白质合成的终止(终止密码子的出现)抑制突变:由于tRNA基因突变引起了反密码子的改变,当它参与迚行转译某些无义突变或错义突变的改变了的信息时,有时却“以错就错”地转译出某种氨基酸,表现出抑制突变的效应84、启动子上升突变:基因突变位点存在于负责基因调控的DNA 序列中时,如启动子区域中,能够增强启动子对于转录的収动作用的突变类型启动子下降突变:启动子区域中,能够降低启动子对于转录的效能的突变类型85、组成性突变:若突变位点在操纵基因,其位点不能被阻遏蛋白所识别,或由于调节基因収生突变,不能产生阻遏蛋白,使结构基因失去了负向控制,产生不依赖于需要而在细胞中产生固定数量的蛋白质的基因突变86、突变的重演性:同种生物种同一基因突变可在不同个体间重复出现的性质87、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収生相似基因突变88、自収突变: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収生的低频率突变诱収突变: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収突变频率的手段89、照射强度(剂量率):指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射线能量的多少90、增变基因:某些基因的唯一效应是增加其他基因的突变频率,具有这种效应的基因称增变基因91、母性影响:个体的表型受其母亲的核基因组中基因控制的现象92、核外遗传(细胞质遗传):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93、三套遗传系统:即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系统94、核不育型: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95、核-质互作不育:由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96、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受到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97、异胞质体:菌丝体接合导致两个有区别的胞质系统混合98、异核体:细胞含有来自两亲本的细胞核99、二倍体菌株:少数细胞单倍体细胞核融合成为二倍体细胞核,含有这样细胞核的菌株100、分离子:是重组体和非整倍体或单倍体的总称101、单倍体化:产生非整倍体或单倍体的过程102、体细胞交换: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収生染色体交换产生重组体的过程103、培养细胞突变型的建立:利用体外培养单个哺乳动物细胞的技术,在体外培养和克隆特定的突变型细胞,保证细胞在遗传背景上的均一性,为迚一步在体外对这些动物细胞迚行体细胞杂交、基因定位等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104、正向选择:利用HGPRT与嘌呤类似物之间的特殊关系,通过嘌呤类似物来筛选HGPRT-细胞的选择方法105、染色体定位:将某个基因定位于某一条染色体上106、区域定位:将某个基因定位于某一染色体的具体位置上107、同线分析:连锁分析的原理用于体细胞杂种染色体分析的方法108、最小重叠区(SRO):将有关基因区域定位的资料汇集起来,得出一个定位一致的区域109、动物克隆技术(核移植技术):将动物早起胚胎或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受精卵中,重新构建新的胚胎,使重构胚収育为与供核细胞基因型相同的后代的技术过程110、连续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细胞为核供体,经核移植获得的早期胚胎再作为供核体迚行多代克隆111、胚胎分割:通过对胚胎的显微操作,人工制造同卵双胞胎或多胞胎的技术112、细胞克隆:指由单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无性繁殖)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113、克隆化:分离单一细胞并使其繁殖成为细胞群体的方法114、单克隆抗体技术:是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使之分泌大量的均一抗体115、单克隆抗体:是单一的B淋巴细胞的产物,是由一群同样的抗体分子组成的,每个抗体分子带116、“级联”反应:指一些基因的产物可激活另一些基因的活性,这些被激活的基因的产物,又调控另外一些基因的表达的反应117、基因的差异表达:在生物个体収育的不同阶段,或是在不同的组织或细胞中収生的不同基因按时间、空间迚行有序的表达方式118、细胞全能性:指个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具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119、巴氏小体:根据Lyon假说,在女人的体细胞中,成对的X染色体中有一个是失活的,此失活的X染色体因固缩而可被染深,在非分裂细胞核内缘被辨认出来的结构120、质量性状:在相对性状间具有界限分明的差异,呈非连续变异状态,能迚行分类的性状121、数量性状:许多性状的表现为连续的变异,界限不分明的性状122、微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作用微小的基因123、有效基因(A):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效应相等,而等位基因之间的效应不同,故把作用大的称为有效基因124、无效基因(a):相对,把作用小的基因或无作用的称为无效基因125、方差:变数与平均数的偏差的平均平方和,其意义在于反映某一群体的离散程度,值越大,离散程度越大126、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127、标准误: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表示平均数可能的变异范围128、变异系数(CV):标准差除以平均数所得到的与测量单位无关的数值129、遗传率(遗传力):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是遗传方差与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130、显性方差(V D):由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造成的方差(不完全显性或有部分显性)131、加性方差(V A):群体里不同个体所含有有效基因多少不同而造成的方差132、互作方差(V I):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造成的不同个体表现不同所造成的方差133、近交(近亲繁殖):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繁殖后代,其结果会增加纯合体的比例134、近交系数(F):指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而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135、同合子:在一近交个体中某位点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其可能在血缘上是相同的,即它们是由一祖先的单个等位基因复制出来的,这时的近交个体为同合子136、异合子:两个等位基因也能能在血缘上是不相同的,即它们不是一个等位基因的复制品,这时的近交个体为异合子137、回交:指后代与某一亲本交配138、轮回亲本:用于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另一亲本则称非轮回亲本139、基因代换:通过连续回交,其后代细胞核内基因将逐渐被轮回亲本的核内基因所取代,后代性状的表现将趋于轮回亲本140、定向纯合:在回交中,后代基因的纯合是定向的,逐渐趋于轮回亲本的基因型141、杂种优势:广义的杂种优势定义为杂交产生的后代在抗逆性、繁殖力、生长势等方面优于纯种亲本的现象,同时也指近交系间杂交时,因近交导致的适合度和生活力的丧失可因杂交而得到恢复的现象142、正杂种优势:杂种优势超过亲本均值143、负杂种优势:杂种优势低于亲本均值144、“显性学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145、“超显性学说”:杂合性本身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原因146、尽余值:不含有有效基因个体的表现值147、累迚值:一个有效基因的效应值148、群体:指彼此有交配可能的有性繁殖个体群,特称为孟德尔式群体149、基因库:指在一定时间内,群体中能迚行有性繁殖个体内全部基因的总和150、等位基因频率:指给定群体内某种等位基因占该位点全部等位基因数量的比例151、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例152、随机交配:指在一有性繁殖群体中,某一性别个体同异性仸何个体有相等的交配的机会153、遗传平衡定律:用于描述随机交配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定量关系154、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以亲代基因库的配子(等位基因)频率表达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期望值155、适合度(适应度):某种基因型的相对成活率,用ω表示156、选择系数(s):某基因型的相对淘汰率,是淘汰强度的量度157、遗传漂变: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等位基因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158、迁移(基因流动):一个物种若不是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群体,一般可分为几个隑离的群体,隑离不完全时,一个物种的个体从一群体迚入另一个群体导致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的现象159、迁移率(m):从乙群体迁移到甲群体的个体占新构成的甲群体的比例160、作图: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把基因组分成易于操作的小的结构区域的过程161、cSNP:当SNP(单个碱基多态性)位于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即称为cSNP162、基因工程: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外源DNA揑入到载体分子上,形成“杂种”分子,然后将之引入宿主细胞,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16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水解酶。
遗传学名词解释整理
遗传学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
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
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
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7、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8、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
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10、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图象。
11、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2、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
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13、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
也称为B染色体。
14、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5、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16、反应规范:遗传型对环境反应的幅度(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应的范围。
遗传学复习之——名词解释
第2章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1. 测交:指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一隐性纯合基因型个体杂交来确定未知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2. 回交:子一代与亲本之一相互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
3. 基因型:指所研究性状所对应的有关遗传因子。
4. 表型:指在特定的环境下所研究的基因型的性状表现。
5. 纯合体:由两个相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6. 杂合体:由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7. 等位基因: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给定的位点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8. 不完全显性:又称半显性,杂合体的表型介于纯合体显性与纯合体隐性之间。
9. 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10. 超显性:杂合体Aa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合显性AA的现象。
11. 致死基因: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2.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又称为基因的多效性。
13. 基因互作: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14. 抑制基因:有些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表型效应,但可以完全抑制其他非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
15. 上位效应/遮盖作用:一对等位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外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的抑制作用称为上位效应。
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为称为下位基因。
16. 连锁遗传:两队非等位基因并不总是能进行独立分配及自由组合的,而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共同单位而传递的,从而表现为另一种遗传现象,即连锁遗传。
17. 不完全连锁: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等位基因不总是作为一个整体遗传到子代中去的。
18. 重组:新类型的产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重组。
19. 遗传染色体学说: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从而导致性状的分离;由于决定不同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处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以同等的机会在配子内自由组合,从而导致基因的自由组合,实现了性状的自由组合。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亲代把成套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并致使亲子相似的过程。
2、 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子代发挥的作用发生变化,致使亲子间 和子代个体间性状相异的过程。
3、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变异。
4、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性状变异。
5、 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或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过程。
6、 针对自然条件的变化,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7、 人类按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的变异,从中选择人类所需 的种或品种的过程。
8、 细胞中仅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的一类原始生物。
如病毒、细菌、蓝藻 等。
9、 细胞中具备核结构的已进化的生物。
10、 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11、 在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他们起源也不同。
12、 种子植物胚囊中,同时发生的卵与精子结合为合子,两个极核与精子结合为 胚乳细胞核的过程。
13、 在杂交的情况下,母株新结种子的胚或胚乳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
14、 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 雄配子体未与卵结合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 未经雌雄两性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7、 珠心或珠被的双倍体细胞,不能经过配子体阶段即分化而成的胚 18、 卵细胞没有受精不形成胚,但雌蕊受花粉的刺激而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19、 生殖虽涉及性分化但却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生殖方式。
20、 为便于遗传研究而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21、 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差异,这些差异互称为相对性状 22、 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统称。
23、 杂种表现显性其后代表现显性和隐性的分离,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 24、 是生物遗传的普遍规律之一,指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同同源 染色体分开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从而导致性状分离这一规律。
25、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胚乳直感:植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
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测交:杂种一代与隐性纯合体的杂交
2、重组DNA技术: 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单倍体:具有一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二倍体:具有两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这种基因互作称为重叠作用。
遗传学复习名词解释
遗传(heredity):指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亲代和子代,子代和子代之间个体的差异。
原核生物(prokaryote)真核生物(eukaryote)染色质(chromatin)和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形复合物,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核内出现的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端粒(telomere)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非同源染色体多线染色体( polytene chromosme)多线染色体是指含有多条染色单体的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普遍存在于鱼类、两栖类等动物的卵母细胞中的一类形似灯刷的特殊巨大染色体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联会(synapsis)在细胞减数分裂前期的偶线期,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靠拢进行准确的配对的现象。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二价体(bivalent):减数分裂前期I 的粗线期中两条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一对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染色体称二价体交换(crossing over)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遗传物质的局部交换。
交叉(chiasma)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若干处相互交叉缠结,交叉是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结果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 2个精核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1个与卵细胞结合产生合子,以后发育为胚;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产生3倍体的核,以后发育为胚乳。
遗传学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形成的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类棒状小体。
2.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3.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4.直感现象:指杂交授粉后,父本花粉使母本所结杂交种子的胚以外组织直接表现父本性状的现象。
5.果实直感: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6.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通过转录,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RNA上。
7.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以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把由tRNA运来的氨基酸按照mRNA上密码顺序,相互连接成为多肽链,并进一步折叠成为立体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8.点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的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即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
9.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10.单位性状:在研究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区分开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11.相对性状: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12.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13.隐性性状:把子一代中未表现出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14.表现型: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等。
15.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16.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
17.☆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8.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他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向后代遗传的现象。
19.相引相(相引组):不同的显性基因或不同的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称相引相。
20.斥引相(斥引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合在一起称为斥引相。
遗传学期末复习_名词解释
作为整体影响与组蛋白及DNA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调控染色质的局部结构与活性,最终 调控基因表达。
群体遗传学 1. 遗传漂变: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 传漂变。 2. 瓶颈效应:由于种群变小,有害基因被清除,种群基因频率与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前的基 因频率相差很大的现象。通常发生在那些种群数量先急剧减少,后又增加的种群中。 3. 奠基者效应:由少数个体的基因频率决定了它们后代中的基因频率的效应,是一种极端的遗 传漂变作用
细菌的遗传分析 1. 溶源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2. 溶源性: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存在,也可以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并与其一起复制, 这种状态可以维持许多代 3. 感受态:细菌吸收外源DNA时的生理状态 4. F因子:即可育因子,细菌的一种附加因子,它的存在使得宿主具有供体能力 5. 接合:细胞之间通过短暂连接,进行物质交流的现象 6. 转化:指细菌细胞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组的过程。 7. 转化子:通过转化产生的重组体 8. 共转化:同时转化两个细菌的标记基因 9. 转导:以病毒为载体把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菌细胞
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 14. 低频转导:转导后,转导子出现的频率非常低 15. 完全转导:供体基因重组入受体染色体中得到稳定转导子的转导,区别于流产转导
分区 遗传学 的第 3 页
16. 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17. F-菌株:不带有F因子的菌株,只能作为受体,接受遗传物质 18. HFr: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了宿主染色体上 19. 低频重组:F+与F-之间杂交只有F因子的传递,而细菌的染色体并不转移 20. 中断杂交实验:把结核中的细菌在不同时期取样,并把样品猛烈搅拌以中断接合中的细
遗传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 绪论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同源染色体:同源指形态、结构、大小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4.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和结构等不同的各种染色体。
5.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6.染色质: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7.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染色体组性分析或核型分析。
8.胚乳直感:在3n胚乳(或2n花粉)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9.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10.减数分裂: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殊分裂方式。
11.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12.二价体:各对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紧密并列,逐渐沿着纵向连接在一起,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成为二价体。
13.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
14.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
15.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融合生殖。
16.生活周期: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17.世代交替: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周期大多数包括1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1.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方式总与性别相联系。
2. 表现度(expressivity):特定基因决定的性状,该性状表现的程度称为表现度。
3.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4. 并显性——共显性(codimance):双亲的性状在F1个体的同一个细胞上得以显现。
5.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的重组型配子产生的现象。
6. 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7. 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8. 不育系[S•(rfrf)]:将选择到的雄性不育单株与可育的个体杂交再经连续回交培育而成的具有雄性不育特征且整齐一致的品质。
9. 保持系[N(rfrf)]: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能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的品系。
10. 恢复系[N(RfRf)]: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后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
11. 部分二倍体(partical diploid):既带有自身完整的基因组,又有外源DNA片段的细胞或病毒,称部分二倍体。
12. 操纵子(operon):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结构基因的总称。
13. 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14.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pollinated plant):天然异交率在5-20%之间的植物。
如棉花、高粱、甘蓝型油菜等。
15. 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在F2或以后世代中,由于基因重组而在某种性状上出现超越亲本的个体的现象。
遗传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14.表现型:生物体某特定的基因型所表现的性状。包括各种
形态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以及各种行为特征等。
15.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
34.性指数: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称为性指数。 3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 与性别相联系,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称为伴 性遗传。
36.从性遗传:决定性别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其基因在雌
雄性别中有不同表达的遗传现象。 37.限性遗传:某一特定的表型只限于在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 传现象。
征的总和。 16.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 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17.相对性状:不同个体在每个单位性状上常有各种不同的表
现,这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性状称为相对性状。
18.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 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即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 19.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1.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2. 遗传:指生物繁殖过程中,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
之间在各方面相似的现象。
3. 变异: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4. 同源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中 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的大小形态相同,被 称为同源染色体。 5. 联会: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个 成员开始侧向连接,像拉链一样并排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20.纯合体:基因座位上,带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为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遗传学是研究物种遗传特征传递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DNA分子在不同代际之间传递和改变,并解释了生物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和差异性。
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继承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确定个体性状的遗传因子。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编码区域,可以编码蛋白质。
人类基因组中约有20000-25000个基因。
2. 纯合:指某一基因型的个体两个控制一个遗传特征表达的基因都相同。
3. 杂合:指某一基因型的个体两个控制一个遗传特征表达的基因不相同。
4.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可以是基因中一对碱基的替代、删除或插入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5. 筛选:筛选是指根据目标特性从某一群体中选择出对此特性有利的个体或基因型,以促进所选特性在群体中的积累。
6. 群体遗传:群体遗传是指对于遗传变异的整个群体(种群)而言的遗传现象,主要包括基因频率、群体力学和基因漂移等。
7. 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指在群体中某一特定等位基因的百分比,可以通过统计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来估算。
8. 随机自交:随机自交是指同一个体两个不同的配子对合子过程,它使得不同个体之间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基因组内的基因重组。
9. 亲缘关系:亲缘关系是指个体之间基因的共享程度,可以通过比较其等位基因的相似性来衡量。
亲缘关系是遗传分析的基础,对于研究家族树和遗传疾病有重要意义。
10.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定律)是指在纯合自交的条件下,同一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在合子生成过程中独立分离和重组的规律。
11.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表达受到环境和生活方式等非遗传因素影响的现象。
它关注的是基因表达模式的可塑性和可逆性。
12. 整合遗传学:整合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组级别的遗传现象,包括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高级调控机制。
它关注的是基因组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总之,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基因、突变、筛选、群体遗传等概念,对于理解生物遗传本质和应用于遗传疾病诊断、育种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名词解释整理(全100个)
1.遗传学(genetics):是认识与阐明遗传与变异这一自然现象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
是研究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经典遗传学)及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学性状发育(分子遗传学)的科学。
2.遗传(heredity):是指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3.变异(variation):则是指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4基因(gene):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主要是DNA)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重组。
5.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其特定的座位。
6.等位基因(alleles):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所造成的许多可能的状态之一。
7.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
8.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在杂合状态中,不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一般以小写字母表示。
9.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座位上的基因的组成。
10.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体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行为特性等)。
11.纯合体(homozygote):某一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或称基因的同质结合。
12.杂合体(heterozygote):某一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或称基因的异质结合。
13.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14.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区分为许多个单位。
15.相对性状:(contrast character):把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相对差异的一对性状称为相对性状。
16.真实遗传(true breeding):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多基因家族:是由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形成的一组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
2.外显子:编码序列。
3.内含子:编码序列中间的插入序列。
7.动态突变:串联重复的三核苷酸序列随着世代的传递而拷贝数逐代突变方式。
8.单基因病:如果一种遗传病的发病仅仅涉及到一对基因,这个基因称主基因,其导致的疾病为单基因病。
10.外显率:某一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或纯合隐性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得以表现的百分比。
11.基因多效性: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个形状。
12.基因突变:指基因组DNA分子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序列的改变。
13.微效基因: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不是决定于一对主基因而是有多对基因协助决定,这些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小。
14.多基因遗传:多基因性状或遗传病的形成除受微效基因影响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遗传方式称~。
15.遗传率:致病基因所起作用的大小。
16.Cater效应:多基因遗传中,发病率低的性别携带更多的易感基因,后代发病风险高发病率高的性别携带的易感基因少,后代的发病风险低。
17.易患性: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患病可能性的大小。
18.易感性: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19.阈值: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一定的限度后,这个个体即将患病,这个易感性的限度称~。
23.限性遗传:由于基因表达的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则完全不能表现。
25.密码子:mRNA分子中3个相邻的核苷酸碱基组成一个三联体特定的3个碱基顺序即构成一个~。
28.遗传异质性:几种基因型可以表现为同一种或相似的表型,这种表型相似而基因型不同的现象。
29.共显性:是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体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
40.突变率:单位时间内每个基因发生突变的次数,以每一百万个基因中发生突变数来表示,即12 10 /基因/代。
47.随机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的隔离群体中由于所生子女的数目少,可导致基因频律随机增减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名词解释序言1. 遗传(heridity):指世代间(子代与其父母)及子代兄弟姊妹(同胞)间相似的现象。
2. 变异(variation):指世代间(子代与其父母)及子代兄弟姊妹(同胞)间的差异。
3. 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研究基因的结构、组织、传递、表达和变异等问题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遗传学三大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1.Mendel’s law of segregation孟德尔分离定律——即遗传第一定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结果,如在杂合体中,半数的配子带有其中的一个遗传因子。
2.character or trait 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3.dominant character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4.recessive character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没有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5.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遗传分析中,对于生物表现出的不可再划分的特定性状。
单位性状可由少到一个基因座位控制。
6.relative character 相对性状——对于遗传分析中的单位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7.parent generation 亲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 子一代——亲代杂交所产生的下一代(用符号F1表示)。
8.reciprocal cross反交,用甲乙两种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杂交时,如以*基因的符号在印刷上一般用斜体表示。
甲做母本,乙做父本的杂交为正交(direct cross),则以乙做父本的杂交为反交。
9.self-cross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常于植物。
在遗传学中,通常指同一基因型个体(尤其是源于共同亲本的同一代基因均一的个体)间的交配。
10.back cross 回交——子一代与亲本之一相交配。
11.test cross 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类型交配,是一种用来测定杂种F1遗传型的方法。
12.homozygote 纯合体——特定基因座位由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
13.heterozygote 杂合体——特定基因座位由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
14.genotype 基因型——就是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
即所研究的性状所对应的有关基因组成。
15.phenotype 表型——指在特定环境下所研究的基因型的性状表现。
16.allele等位基因——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给定基因座位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注意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与共显性(co-dominance)的区别,显隐性致死的区别等。
17.particulate inheritance 颗粒遗传——孟德尔推测,每对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的相对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因为没有观察到性状的混合,所以认为遗传因子的本质是颗粒式的。
18.independent assortment 自由组合——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以同等的机会在配子内随机组合在一起。
19.meiosis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生物配子发生时进行的特殊有丝分裂。
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在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核中,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0.variapunnett square 棋盘法——把每一亲体的配子放在一边,注上各自的概率,在棋盘的每一格中填上形成的合子,它的概率是两个配子的频率的乘积。
这种计算一串比率的方法就叫做棋盘法。
21.branching process or forked-line method 分枝法——将每对基因分开考虑,然后用分枝的方法来推算后代基因型的方法。
(结合棋盘法的叙述)22.test for goodness of fit适合度的测验——关于实验所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符合程度问题的数理分析。
染色体学说1.染色质(choromatin):是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内的一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伸展开的DNA蛋白质纤维。
2.染色体(chromosome):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是高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
现代染色体的概念实际上指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载体。
3.着丝粒(centromere):染色体在复制后,含有纵向并列的两条染色单体有着丝粒联在一起。
着丝粒在染色体上位置是固定的,将染色体分成大致相等或长短不等的两臂,着丝粒所在的地方表现为一个缢痕,称初级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4.染色体臂(chromosome arm):真核生物染色体的主体部分,包含主要的细胞核遗传物质。
一条典型的染色体被固缩程度不同的着丝粒分为两条染色体臂。
5.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它是双价体之间的亚显微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格中体,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它的形成可能与同源染色体配对和染色体交换有关。
6.交叉端化(terminalization of chiasmata):指在双线期中,交叉数目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的现象。
7.次级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真核生物染色体上除初级缢痕外的缢痕。
次级缢痕在染色体上且位置是固定的。
在细胞分裂将结束时,核内出现一个到几个核仁,核仁总是出现在次级缢痕的地方,所以次级缢痕也叫做核仁形成区。
8.随体(satellite):在某些染色体靠近末端的次级缢痕以外连着的远端染色体小段。
9.染色体组型(核型)(caryotype):又称染色体组型。
主要指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及其各种特征的总和。
(现代遗传分析中,也对其他时期,如减数分裂的前期特定阶段,的核型进行分析)10.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在高等植物中,两个雄核分别跟胚囊中的卵核和极核结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
基因作用-环境影响1.基因互作(genic interaction):不同的基因间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叫基因互作。
2.表型模写(phenocopy):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叫做表型模写。
3. 基因型模写(genocopy): 某基因型在特定条件下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另一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就叫做基因型模写。
4.外显率(penetrance):外显率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其预期表现型的比率。
5.表现度(expressivity):基因的作用可受环境和其他基因的影响而改变其表型的表达范围或程度,这就是表现度。
因此,即使在人类同一家庭中,有相同基因改变(等位基因)者也可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表型。
6.多效现象(基因的多效性)(pleiotropism):单一基因的多方面表型效应。
7.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只完全表现其中的显性因子。
8.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杂合体的表型介于纯合体显性与纯合体隐性之间。
9.嵌镶显性(mosaic dominance):显性现象不一定是一个亲体显性另一个亲体隐性,而可以各自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表示出显性。
这种现象称为嵌镶显性。
10.共显性(c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11.致死基因(lethal genes):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2.显性致死(dominant lethal):在杂合体状态就表现致死效应的致死基因(lethal gene)。
13.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ism):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
14.H抗原(H antigen):ABO血型系统中,每个人包括O型血在内都含有的A和B抗原的前体,称为H抗原。
15.孟买型(Bombay phenotype):ABO血型系统中,hh个体不能产生H物质,他们的红细胞不能被植物凝集素或其他抗H的抗体所凝集,这种血型为孟买型。
16.新生儿溶血症(erythroblastosis fetalis):新生儿全身浮肿,有重症黄疸和贫血,他们的肝、脾中有活动旺盛的造血巢,血液中有很多有核红血细胞,一般称为新生儿溶血症。
17.互补基因(complementary genes):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两个互作的基因叫互补基因。
18.修饰基因(modifiers):有些基因可影响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这些基因称为修饰基因。
19.强化基因(intensifier):加强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的修饰基因。
20.限制基因(restriction gene):减弱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的修饰基因。
21.抑制基因(inhibitor):完全抑制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的修饰基因。
22.上位效应(epistasis):某对的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这种现象叫做上位效应。
23.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一对基因中的隐性基因可遮盖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表现。
这种现象叫做隐性上位。
24.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一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可遮盖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表现。
这种现象叫做隐性上位。
25.重叠效应(duplicate effect):不同位点的基因功能相同的现象。
染色体与遗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autosomes: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2.sex chromosomes:性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3.sex-linked inheritance:伴性遗传。
遗传学上,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机构的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4.criss-cross inheritance:交叉遗传。
遗传学上将男性所拥有的来自母系的X连锁基因将来只能传给他的女儿的遗传现象称为交叉遗传。
5.dosage complementary effect:剂量补偿效应。
指在由异型性染色体决定性别(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6. 巴氏小体(Barr body):具有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细胞间期细胞核中的一种高度浓缩的、惰性的、异染色质化的小体,是失活的X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