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12.29•【字号】昆城管规〔2020〕2号•【施行日期】2021.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各县(市)区、各开发(度假)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为进一步加强昆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持续改善市容市貌,现将《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暂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12月29日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试行)》等规定,结合本市城市管理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建成区和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其他区域。
第三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有享受良好市容环境卫生的权利,同时负有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义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应当尊重市容环境卫生作业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市容环境卫生作业人员履行职责。
市容环境卫生作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文明作业。
第四条提倡和鼓励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社区居民制定维护市容环境卫生的公约,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创建整洁、优美、文明社区。
第五条宣传、城市管理、教育体育、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组织应当加大对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市民增强公共环境卫生意识,形成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
第二章城市市容管理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和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建造,讲究建筑艺术,注重美观,其造型、装饰、色调应当与所在区域周边建筑以及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最严遛狗规定 不文明遛狗现象有哪些

最严遛狗规定不文明遛狗现象有哪些*导读:最严遛狗规定,真的有效吗?一直以来,不养狗的居民和铲屎官们矛盾不断。
最近,云南文山市政府发布了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遛狗规定。
下面来看具体情况。
*最严遛狗规定云南文山市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遛狗规定。
通告规定,携犬出户时,犬只必须使用束犬链,犬链长度不得超过1米,并由成年人牵引;早上7点至晚上22点禁止遛犬。
近年来,恶狗伤人事件频发,狗患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正逐渐凸显,社会上呼吁加强犬类管理的呼声很高。
为规范养犬人的行为,近年来全国已有不少城市发出了关于加强养犬管理的通告,对犬只品种、出行要求、遛狗时间等都列出了具体规定及罚则。
此次云南文山出台的养犬管理规定,与其他地方出台的养犬管理规定大同小异,之所以被称为最严遛狗令,主要在于文山的规定特别突出了7点至22点禁止遛狗这一条。
这条规定一出,立即引起了文山本地以及全国网友的热议。
结果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无外乎不养狗的市民双手赞成,养狗的群众强烈反对。
正如一名持反对观点的网友所言:难道要我7点前早起遛狗,下班回来后还要熬夜等着22点后遛狗吗?客观地看,7点至22点禁止遛狗的规定的确很严,网友戏称之为史上最严似乎也不为过,但这种严格更多停留在纸面上,只是看上去很严,很难落实到实际中。
首先,7点至22点禁止遛狗,就意味着大批市民要在晚上22点后集中外出遛狗。
而这一时段政府部门早已下班,谁来监管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一些人很可能无视遛狗令规定,不使用束犬链,纵容狗狗随地排便、犬吠扰民,进而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
其次,7点至22点禁止遛狗,显然违背了人们正常的作息规律,也不利于狗的生长发育。
出于对这一规定合理性的质疑,部分犬主很可能用脚投票,坚持白天时间遛狗,与有关部门玩起猫鼠游戏。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有关部门监管起来难免捉襟见肘,疲于奔命。
在违规遛狗行为得不到制止的情况下,势必产生破窗效应,带动更多人逾越规定。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范围的通告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范围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9.22•【字号】昆政规〔2020〕2号•【施行日期】2020.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处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范围的通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为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城市管理执法办法》、《昆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及有关文件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将111部法律、法规和规章中530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及有关行政强制,集中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施,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道路交通管理方面侵占城市道路的行政处罚权,但《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规定由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行使的行政处罚权除外。
以上行政处罚权涉及降低资质,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的,仍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实施。
对纳入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原行政管理部门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再实施。
但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的其他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责,应当依法继续履行。
一、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4条;(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111条;(三)《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34、35、36、37、38条;(四)《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39、40、41、42条;(五)《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第57条;(六)《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10、13、15、16、17、18、19、20、21、22、23、24、29、30、31、32、33、34条;(七)《昆明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31、32条;(八)《昆明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第30、31、32条;(九)《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第34、35条(其中规定由公安机关及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的不纳入集中处罚);(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20、21、22、23、24、25、26条;(十一)《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38、39、40、41、42、43、44、45、46条;(十二)《城市照明管理规定》第31、32条;(十三)《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第25、26、27、28条;(十四)《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第20、21、22、23、24、25条;(十五)《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第34、35条;(十六)《昆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办法》第39、40、41、42、43条;(十七)《昆明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第19、20、21、22、24条;(十八)《昆明市城市灯光夜景设置与管理规定》第23、24、25、26条。
昆明市养狗管理条例

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2008年2月2日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8年3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2008年5月8日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保护环境卫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军用、警用、科研用等特殊犬只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养犬管理实行政府监管,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公民监督,养犬人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建立养犬管理机制,并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养犬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是养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机关,应当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养犬管理工作。
农业(畜牧)、城市管理、工商、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第五条养犬管理按照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实行分类管理。
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由市公安局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重点区域内养犬实行强制免疫和登记制度。
一般区域内养犬实行强制免疫制度。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犬只留检所。
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设立犬只留检所。
犬只留检所负责处置收容、没收的犬只,由公安机关和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职责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公安机关的职责:(一)办理《养犬登记证》;(二)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纵犬伤人、犬吠扰民等违法行为;(三)负责犬只留检所的管理;(四)建立养犬信息化管理体系;(五)收容被遗弃和无主的犬只。
第八条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一)设立动物疫病免疫注射站(点),对犬只进行检疫、免疫,并查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行为;(二)办理《犬只免疫证》;(三)确定烈性犬的品种,并向社会公布;(四)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犬只留检所的管理工作;(五)建立犬只养殖、免疫及疫病监测预警、预报信息系统。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04号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正文:---------------------------------------------------------------------------------------------------------------------------------------------------- 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04号)《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3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17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张祖林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为了维护法制统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市政府对现行有效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经过清理,市政府决定废止下列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昆明市城镇私有房屋修缮规划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昆政复〔1990〕4号说明:所依据的上位法已废止,且已被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代替。
2.昆明市内河航道、码头、渡口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昆政复〔1990〕34号说明:已被2009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代替。
3.昆明市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昆政复〔1993〕60号说明:已被2004年12月1日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6年3月1日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457号)和2007年1月1日施行的《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代替。
4.昆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昆政发〔1994〕31号说明:已被2009年12月1日施行的《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代替。
5.昆明市贯彻《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发文字号:昆政发〔1995〕24号说明:已被2004年10月1日修订施行的《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代替。
6.昆明市新装民用水表、电能表、煤气表强制检定管理规定发文字号:昆政复〔1995〕30号说明:已被1999年10月15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关于住宅建设中对电能表等计量器具安装使用前实施首次强制检定的通知》(质技监量发〔1999〕230号)代替。
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

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3.11.28【实施日期】2004.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3年11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3年11月28日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2003年11月28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活动。
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经检疫合格作为食品的动物产品,其卫生检验和监督,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做好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负责发布封锁令,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动物防疫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
乡级动物防疫机构在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与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可以在省际间通道口设立派出机构或者派出人员实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可以在动物、动物产品交易市场设立派出机构或者派出人员实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
养犬管理条例【最新版】

养犬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养犬管理,规范养犬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限制养犬区的犬只饲养、经营以及相关管理活动。
限制养犬区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城镇建设状况、人口密度等情况确定、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军用、警用、导盲等特种犬只,动物园、科研机构、专业表演团体等饲养的特定用途犬只的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农业农村(畜牧)、卫生防疫、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养犬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养犬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养犬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四条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部门是本市养犬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犬只登记、收容,捕捉走失、无主犬只,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等行为。
公安部门负责捕灭狂犬,依法处理犬只伤人、犬吠扰民等违法养犬行为。
农业农村(畜牧)部门负责犬只免疫管理和疫病防治,依法实施动物防疫条件许可和动物诊疗许可。
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第五条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收集管理服务区域内养犬相关信息,协助做好养犬管理工作,可以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文明养犬规约,依法调解因养犬引起的纠纷。
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服务区域内的违法养犬行为进行劝阻。
对犬吠扰民、犬只伤人等情况予以记录,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或者通过12345、110、互联网在线养犬管理平台等渠道举报违法养犬行为。
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农业农村(畜牧)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处理举报,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第七条对饲养的犬只依法实行狂犬病免疫制度。
犬只犬龄满三个月或者免疫间隔期满前,应当接受狂犬病免疫接种。
养犬管理条例

养犬管理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免疫与登记第三章养犬行为规范第四章收容、领养与经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养犬行为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军用、警用、搜救等工作犬,动物园、科研机构、表演团队等饲养的特定用途犬只管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养犬管理遵循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养犬人自律、基层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市按照重点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实行分区域养犬管理。
重点管理区为城市建成区、中心镇建成区以及县(市、区)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其他区域。
一般管理区为重点管理区以外的区域。
县(市、区)人民政府、湾新区(高新区)应当将重点管理区的具体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养犬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养犬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立由公安、综合执法、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卫生健康、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发展和改革、教育、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公安机关承担。
养犬管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公安机关是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犬只登记上牌,查处未按规定办理登记的养犬行为,查处犬只扰民、伤人事件,捕杀狂犬、疑似狂犬。
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查处未采用牵束引带约束犬只、未即时清理犬只排泄物等不文明养犬行为,流浪犬只捕送,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养犬管理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犬只免疫、检疫、防疫和无害化处理的监管,犬只收容留检场所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犬只经营活动监督管理。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人狂犬病防治、健康教育、疫情监测。
财政、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养犬管理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符合要求的专业机构实施犬只免疫接种、安装电子身份标识、登记上牌、流浪犬捕送、收容留检等工作。
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昆明市物业管理办法

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昆明市物业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1.30•【字号】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施行日期】2016.0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物权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昆明市物业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1月24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代理市长:王喜良2015年11月30日昆明市物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管理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和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第四条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会同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指导和协助本辖区内物业项目的业主依法成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开展活动,依法履行职责。
第五条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内部建设、自律管理,协助住房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及矛盾纠纷的协调和处理,促进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和谐发展。
第六条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民政、司法、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等相关单位及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矛盾纠纷。
昆明市限制养犬的规定-

昆明市限制养犬的规定正文:---------------------------------------------------------------------------------------------------------------------------------------------------- 昆明市限制养犬的规定(1995年9月22日云南省昆明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95年11月27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1996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市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养犬管理按照区域限制、统一审批、严格管理的原则,实行免疫、注册登记和许可证管理的制定。
第三条凡在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养犬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限制养犬工作由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公安机关主管,农业、卫生、工商、市政市容等部门配合进行。
有关单位和基层群众组织应当协助做好限制养犬工作。
第五条本市五华区、盘龙区以及官渡区、西山区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建成区为限制养犬区域(以下简称限养区)。
本市风景名胜区、旅游渡假区、机场、车站(货场)、市级以上开发区按限养区进行管理。
除前两款规定外,县(市、区)人民政府还可参照本规定划定限养区范围,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六条未经批准,限养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养犬。
非限养区内养犬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犬带入限养区。
违者,令其立即带出,责令无效,可以没收其犬。
第七条居住限养区内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可以申请饲养小型观赏犬。
符合前款规定,饲养小型观赏犬的,必须先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到畜牧兽医部门对犬进行健康检查,领取检疫合格证,报区公安机关审核批准。
第八条限养区内的单位因特殊工作需要养大型犬的,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区公安机关审核后,报市公安局批准。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贯彻养犬管理条例工作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贯彻养犬管理条例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8•【字号】昆政办[2008]96号•【施行日期】2008.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贯彻养犬管理条例工作方案的通知(昆政办〔2008〕9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市贯彻养犬管理条例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八日昆明市贯彻养犬管理条例工作方案《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将于2008年10月1日起实行。
为确保《条例》顺利实施,特制定《昆明市贯彻养犬管理条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工作目标确保《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的顺利实施,进一步规范市民的养犬行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保护市容环境卫生,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养犬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使我市的养犬管理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养犬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杜敏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市政府祝崇祯副秘书长、市公安局杨劲松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发改委、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事局分管领导、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主要领导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安局杨劲松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主要领导兼任。
要求各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参照成立工作协调机构开展工作。
三、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牵头开展工作,其他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责任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做好《条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条例》顺利实施;按照属地原则,组织协调本辖区内的养犬管理工作,并按《条例》规定履行好监管职责,为本级养犬管理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发动基层组织,加大《条例》宣传工作。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城市养犬管理办法(试行)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城市养犬管理办法(试行)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13•【字号】•【施行日期】2012.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城市养犬管理办法(试行)(元江县人民政府2012年11月13日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养犬管理,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环境卫生和社会公共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云南省玉溪城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元江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元江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养犬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军用、警用、科研等特殊犬只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养犬管理实行管理和服务相结合,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相结合,养犬人自律和社会公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养犬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公安、农业(畜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卫生等部门组成的养犬管理协调工作机制,组织、指导和监督养犬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养犬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一)公安部门负责养犬登记管理,发放登记证;(二)农业(畜牧)部门负责犬只免疫、检疫等防疫工作,办理犬只免疫证,负责犬只收容救助场所的管理;(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因养犬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户外携犬行为,对流浪犬、无主犬进行捕捉,送交犬只收容救助场所;查处无证养犬、违规携犬出户等行为;(四)卫生部门负责做好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供应、使用和狂犬病患者诊治以及狂犬病疫情监测等防治工作;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发生狂犬疫情的疫区,发现疑似狂犬病的区域,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公安、农业(畜牧)、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卫生等相关部门指导帮助下迅速开展应急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犬只捕杀及无害化处理等相关工作。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通告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1.07.27•【字号】昆政发[1991]125号•【施行日期】1991.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通告(1991年7月27日昆政发〔1991〕125号)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切实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切实加强我市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现将有关问题通告如下: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开展科学研究,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及促进国际交流都有重要意义。
全市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规定,养成爱护野生动物的高尚社会风气,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进行检举和控告。
二、为创造有利于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环境,从一九九一年三月一日起至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日止的五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封山禁猎。
在此期间禁止猎捕一切野生动物,禁止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一切活动。
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一、二级野生动物不受上述禁猎时间限制,一律严禁捕猎。
对非保护类野生动物,在禁猎期内确因教学、科研等需捕猎的,必须经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未经许可的,严禁猎捕。
三、严格猎枪及其它猎具的管理。
各级公安机关要抓紧对猎枪进行认真清理登记,换发持枪证。
对无故不进行登记的,应予没收。
其它狩猎工具不许上市交易和用于猎捕活动。
军用枪支不得用于狩猎。
四、用特殊需要,需驯养、繁殖、捕捉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按国家法律和其它有关规定,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执照,才可开展相应活动。
需贩卖、运输、进出口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须持有当地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其它必要的证明方可进行。
海关、公安、铁路、公路、航运、水运等主管部门,对证照不全,非法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有权扣压,并应及时交林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昆明市犬类管理办法-昆政发[1993]78号
![昆明市犬类管理办法-昆政发[1993]78号](https://img.taocdn.com/s3/m/433661d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8.png)
昆明市犬类管理办法正文:---------------------------------------------------------------------------------------------------------------------------------------------------- 昆明市犬类管理办法(昆政发[1993]78号1993年1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犬类管理,预防、控制狂犬病及其它与犬有关的疾病,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及工作秩序,保障公民的健康与安全,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进行观赏犬及食用犬养殖的,按照控制总量,严格审查批准的原则加强管理。
其它犬类的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市犬类管理批准机关,必须按本办法的规定,做好协调、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
我市犬类养殖者,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我市观赏犬的饲养,统一由公安局审批,并由公安局发放《观赏犬准养牌》和《准养许可证》。
规模性的食用犬的饲养,统一由昆明市狂犬病防制办公室审批。
农村养犬,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按照适当限制的原则审批。
第五条市农业局负责兽用狂犬病疫苗及其它药物的订购和供应,组织畜牧兽医站对准养犬只定期进行免疫注射,发放《家犬免疫证》,并负责狂犬病疫情监测。
第六条市卫生局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其它药物的订购、供应和注射具体工作由各级卫生防疫站承担,并负责疫情监测,医疗救治。
第七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犬类市场管理。
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按照市政市容的管理要求,对城市内观赏犬进行管理,并可收取公共卫生管理费。
第三章管理第八条饲养观赏犬应遵守下列规定:(一)饲养者必须携带所养犬只,先到防疫站和畜牧兽医站分别对人和犬接受预防接种,取得免疫证后,再持证到公安局办理观赏犬准养许可手续。
盘龙、五华两城区内的预防接种,分别由市卫生防疫站及市畜牧兽医站负责。
昆明市公安局关于昆明市养犬管理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的通告

昆明市公安局关于昆明市养犬管理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公安局•【公布日期】2008.09.17•【字号】•【施行日期】2008.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正文昆明市公安局关于昆明市养犬管理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的通告《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养犬管理按照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实行分类管理。
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由市公安局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公安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昆明市养犬管理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以公布:昆明市养犬管理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总体为: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和呈贡县所辖的街道办事处;市级以上开发(度假、经济、工业园)区;除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和呈贡县以外的9个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的镇(街道办事处)为养犬管理重点区域。
其余区域为养犬管理一般区域。
具体为:五华区的护国、华山、大观、龙翔、莲华、丰宁、红云、黑林铺、普吉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区域,盘龙区的拓东、鼓楼、东华、联盟、金辰、青云、茨坝、龙泉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区域,官渡区的吴井、太和、关上、金马、官渡、小板桥、六甲、矣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区域,西山区的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西苑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区域,东川区的铜都镇所辖的区域,安宁市的连然、金方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区域,呈贡县的龙城、洛羊、斗南、吴家营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区域,晋宁县的昆阳镇所辖的区域,富民县的永定镇所辖的区域,宜良县的匡远镇所辖的区域,石林县的鹿阜镇所辖的区域,嵩明县的嵩阳镇所辖的区域,禄劝县的屏山镇所辖的区域,寻甸县的仁德镇所辖的区域;市级以上开发区所辖的全部区域为养犬管理重点区域。
其余区域为养犬管理一般区域。
特此通告昆明市公安局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七日。
云南省物业管理条例:公共区域宠物管理

云南省物业管理条例:公共区域宠物管理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云南省,为了维护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物业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了对公共区域宠物的管理。
二、宠物饲养规定2.1 饲养宠物的限制1. 饲养面积限制:每户家庭饲养宠物的面积不得超过30平方米。
2. 种类限制:只能饲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宠物,并且禁止饲养危险品种的宠物。
2.2 饲养宠物的登记和护照1. 宠物的品种、年龄和性别。
2. 宠物的疫苗注射情况。
3. 宠物的饲养者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
2.3 宠物环境管理饲养宠物的所有者需要定期清理宠物的粪便,并保持宠物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如在公共区域发现宠物粪便,应及时清理。
同时,应避免宠物在公共区域乱跑和乱叫。
三、公共区域宠物行为规定3.1 宠物外出规定在公共区域,宠物必须使用牵引绳,并由饲养者亲自携带和监管。
禁止宠物在公共区域自由散步。
3.2 宠物攻击和扰民行为禁止禁止宠物攻击他人或其他动物,禁止宠物在公共区域内乱叫、乱吠、乱咬等扰民行为。
3.3 宠物出入公共设施限制禁止宠物进入儿童游乐场、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并限制宠物进入商务场所和居民楼内。
四、违规行为处理1. 警告:对于初次违规的饲养者,物业管理部门将予以口头或书面警告,并要求其进行整改。
2. 处罚:对于多次违规或情节严重的饲养者,物业管理部门可根据情况采取罚款或其他相应的处罚措施。
3. 暂停宠物饲养:在严重违规情况下,物业管理部门有权暂停饲养者的宠物饲养权,直至其进行整改。
五、结论公共区域宠物管理对于维护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限制和规范,可以减少宠物可能带来的噪音、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同时,通过明确的违规行为处理措施,可以强化宠物饲养者的责任意识,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希望这些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推行,为云南省的物业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小区养犬规定

安宁庭院养犬管理规定一、为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居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小区环境和公共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市城镇区域限制养犬规定》,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本小区不提倡养犬。
三、本小区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请养犬人自律,并请全体业主自觉遵守,并积极参与监督治理工作。
四、养犬人应在本规定发布之日起30日,携犬到物业公司登记,填写养犬登记表和养犬义务保证书。
拒绝签订义务保证书的不得养犬。
五、犬类动物,每年由养犬人领到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进行免疫注射和检疫,为犬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领取动物健康免疫证,并将有关证明文件交物业公司查验后,复印备案。
未领取动物健康免疫证的不准饲养。
六、小区主要道路、儿童游乐园、健身广场等业主活动场所,以及在重大节假日或者小区举办重大活动期间禁止遛犬。
遛犬时,应当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
七、不得养烈性犬、大型犬和经常吠叫的犬,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不得养犬。
八、犬只必须由养犬人在自己家中圈养,不得占用走廊,楼道等公共空间。
九、携犬出户时,应当对犬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不得携犬与他人一起乘坐电梯并避开电梯使用高峰时间。
携犬人应当携带垃圾袋,随时将犬的粪便收装,带回自家卫生间处理。
违者经查证后,由物业公司按每次二十元收取清理费。
十、养犬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犬吠影响他人休息时,养犬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每户只准养犬一只。
十一、养犬人必须在规定时间遛犬,遛犬时间为早上7:00之前,晚间10:00以后,其它时间均不得在小区遛犬。
十二、养犬人不得任由犬只在花园、草坪、水池嬉戏,以免损坏花木或污染水质。
十三、对伤人犬或者疑似患有狂犬病的犬,养犬人应当及时送交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对确认患有狂犬病的犬,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犬伤害他人的,养犬人应当承担被害人的全部医疗费用及其它相应的民事责任,依法赔偿被伤害人其它损失。
十五、犬在小区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一切责任应由养犬人自行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养犬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军用、警用、科研用等特殊犬只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养犬管理实行政府监管,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公民监督,养犬人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建立养犬管理机制,并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养犬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是养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机关,应当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养犬管理工作。
第五条养犬管理按照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实行分类管理。
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由市公安局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重点区域内养犬实行强制免疫和登记制度。
一般区域内养犬实行强制免疫制度。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犬只留检所。
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设立犬只留检所。
犬只留检所负责处置收容、没收的犬只,由公安机关和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职责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公安机关的职责:
(一)办理《养犬登记证》;
(二)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纵犬伤人、犬吠扰民等违法行为;
(三)负责犬只留检所的管理;
(四)建立养犬信息化管理体系;
(五)收容被遗弃和无主的犬只。
第八条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二)办理《犬只免疫证》;
(三)确定烈性犬的品种,并向社会公布;
(四)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犬只留检所的管理工作;
(五)建立犬只养殖、免疫及疫病监测预警、预报信息系统。
第九条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查处因养犬破坏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
(二)收容被遗弃和无主的犬只。
第十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办理犬只交易市场登记注册;
(二)办理犬只经营登记注册;
(三)建立犬只交易市场信息管理系统;
(四)规范犬只交易市场,查处非法交易行为,取缔非法交易场所,没收非法交易的犬只。
第十二条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文明养犬及狂犬病等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受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对养犬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社区居民委员会、住宅区业主委员会可以召集居民会议、业主大会,就规范养犬行为依法制定公约,并监督实施。
单位和个人有权
制止不文明养犬行为。
第三章养犬管理
第十五条重点区域内的养犬人,应当自取得《犬只免疫证》之日起,10日内携犬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养犬登记。
申请办理养犬登记手续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固定住所的独立住户;
(三)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等有效证件。
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经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其委托的动物诊疗机构为犬只植入识别芯片后,由公安机关发放《养犬登记证》及犬牌。
第十六条一般区域内饲养的犬只不得带入重点区域。
第十七条《养犬登记证》有效期为一年,养犬人应当于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持《养犬登记证》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
养犬人的基本情况变更,《养犬登记证》遗失,以及犬只遗失、死亡的,养犬人应当于30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办理养犬登记应当缴纳管理费。
残疾人饲养专用犬、孤寡老人饲养犬只的,减免管理费。
管理费的具体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审批权限审定报批,所收管理费由执行单位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管理
的规定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上交地方财政,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九条重点区域内不得设置犬只养殖场所。
第二十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收容、没收的犬只应当统一送犬只留检所,不得自行处置。
犬只留检所应当对留检的犬只进行检疫和处置,并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第四章养犬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养犬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养犬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二)不得放任、驱使犬只恐吓、伤害他人;
(三)养犬不得破坏环境卫生或者公共设施;
(四)不得遗弃犬只。
第二十二条重点区域内,养犬人除遵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个人饲养的犬只在养犬人的住所内饲养,单位饲养的烈性犬由专人负责管理,实行圈养或者拴养;
(二)携犬外出,为犬只束犬链、挂犬牌,并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引,约束好犬只,主动避让他人;
(四)携犬外出,携带清洁用具,及时清除犬只排泄物;
(五)放弃饲养的犬只,主动送交犬只留检所;
(六)对死亡的犬只,在48小时内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送犬只留
检所。
第二十三条禁止携犬进入下列场所: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办公区、生产区;
(三)商场、宾馆、餐饮场所;
(四)风景名胜区、市区公园、城市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
(六)宗教活动场所;
(七)其他设有禁令标识的场所。
犬只经营户应当在合法的犬只交易场所经营。
第二十五条举办犬只展览、比赛等活动应当到昆明市公安局办理相关手续,其犬只应当具有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的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七条携犬外出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导致犬只伤亡的,由养犬人自行承担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对个人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没收其犬只。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没收其犬只。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2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没收其犬只。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200元罚款;拒不改正的,没收其犬只。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1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没收其犬只。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农业(畜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
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四)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
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六)项规定的,由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
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没收其犬只。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工商、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发现犬只患有疑似狂犬病或者人畜共患传染疫病,养犬人隐瞒不报的,由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单位隐
瞒不报的,由农业(畜牧)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养犬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5年9月22日
昆明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95年
11月27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
准的《昆明市限制养犬的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