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思维中的教学实例设计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引言:如何培养计算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和机械记忆,忽视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算法和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基于计算思维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意义1. 计算思维的本质和特点计算思维是一种通过抽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
与传统的机械记忆和应试教育不同,计算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计算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抽象和模型化:计算思维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计算思维依靠逻辑推理和证明,通过分析问题的关键要素和逻辑关系,进行问题求解。
•算法设计:计算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设计算法的能力,通过规划和组织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
2. 计算思维与数学教学的结合计算思维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培养计算思维,数学教学可以实现以下目标:•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计算思维强调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计算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计算思维强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计算思维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1. 设计启发性问题和挑战性任务基于计算思维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设计启发性问题和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多样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思维来解决。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
计算思维强调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算法设计等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教学实践,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计算思维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计算思维的定义及重要性1. 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一种将问题抽象为计算模型,运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算法设计等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计算思维的重要性(1)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思维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
具备计算思维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
(2)提高教学质量。
将计算思维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思维强调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算法设计等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素质。
二、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实践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算法设计等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1)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思维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思维的整体认识。
(2)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算法设计通过具体案例,讲解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算法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3)计算思维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展示计算思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等。
计算思维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数学探究活动中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计算思维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实践: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思维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计算思维的应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计算思维
及时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算法设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思维的过程。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编程、数学软件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案例描述:通过观察和归纳,让学生理解数列中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相关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01
02
案例描述: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实施: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添加标题
建立合作机制:与业界、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推进计算思维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展开实践研究。
在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进行了阐述。
在正文中,首先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然后探讨了计算思维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设计了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
随后详细描述了实践过程和结果,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最后在总结了实践经验,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研究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计算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计算思维、C语言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效果评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实践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思维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也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为未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启示。
1.2 研究意义在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而结合计算思维来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编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C语言教学中应用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C语言的特点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编程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研究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通过分析实践过程与结果,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效果。
并且根据效果评估的结果,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研究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为推广计算思维教育和优化教学方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平台,它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以一份关于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教育,以及通过真实案例来展示如何教授计算思维。
一、计算思维概述计算思维是一种处理问题和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是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可处理的子问题,然后解决这些子问题,最终将解决方案组合在一起。
计算思维强调通过算法和抽象来解决问题,并能够应用于各种领域和学科。
在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思维教育1. 强调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案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如编写程序、设计网站、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等。
2. 注重算法和抽象思维。
在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算法思维和抽象思维,让学生能够从抽象的问题中提炼出核心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教授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让学生理解算法的重要性和应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强调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敢于挑战和尝试未知的领域。
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和实现自己的信息技术作品,如编写应用程序、设计网页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融入计算思维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计算思维能力,使其在信息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三、案例研究案例名称: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游戏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页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游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
案例要求:学生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游戏,游戏要求包括:游戏规则、游戏界面、游戏操作等。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素养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并探讨其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
一、课程背景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计算思维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抽象建模、算法设计与评估、编程实现和问题求解等计算机科学素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4.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1.课程设置:该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思维训练和实践应用三个模块。
基础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编程语言基础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内容;计算思维训练主要包括问题分析、抽象建模、算法设计与评估等内容;实践应用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与实现、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内容。
2.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等。
通过引入真实问题案例、设计实际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教学资源: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和在线编程平台等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四、教学实施1.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编程语言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的整体认识。
2.计算思维训练阶段:老师通过讲解经典的问题案例,并指导学生分析问题、抽象建模、设计和实现算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实践应用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巩固计算思维的应用技能。
幼儿园计算思维培养教学实施案例
幼儿园计算思维培养教学实施案例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思维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还是孩子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探讨幼儿园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实施案例,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如何在教学中全面、深入地培养幼儿的计算思维。
1. 具体案例分析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一位幼儿园教师在计算思维培养方面的教学实施方案。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幼儿培养计算思维。
1.1 游戏化教学教师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元素,设计了一系列的计算思维游戏。
利用卡片游戏让幼儿学习简单的加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他们对数字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这样的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计算思维。
1.2 实际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操作。
在分班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根据人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力求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和趣味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
1.3 多元化教学教师结合故事、歌曲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计算,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深入探讨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幼儿园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实施案例。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培养幼儿计算思维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让幼儿学习计算的过程变得有趣和生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技能。
幼儿园计算思维培养教学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多方面考虑,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相互结合,切忌单一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深入探讨,相信教师们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计算思维是指通过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等手段,对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思维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等。
3. 能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
四、教学内容1. 计算思维概述2. 抽象与建模3. 算法设计与分析4. 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5. 团队合作与沟通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计算思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PPT展示,讲解计算思维的定义、特点以及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区别。
3. 抽象与建模(1)讲解抽象与建模的基本方法(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抽象与建模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抽象与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算法设计与分析(1)讲解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算法设计与分析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 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选题(2)讲解实践项目的设计流程和实施方法(3)分组进行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4)教师对实践项目进行点评和指导6. 团队合作与沟通(1)讲解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2)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建设活动(3)布置团队合作与沟通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实践项目:学生的项目设计、实施过程、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引言计算思维是21世纪的核心能力之一,它涉及解决问题、逻辑推理和系统思考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将计算思维纳入课程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分析一些实践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案例一:编程启蒙课程背景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接触编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发展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方案一所小学针对三年级学生开设了编程启蒙课程。
通过使用简单易懂的图形化编程工具,让学生从零开始学习基本的程序设计。
课堂上既有基础知识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效果与评价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编程启蒙课程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和成果。
他们不仅在记忆和理解层面上掌握了编程相关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许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入学习编程,并在相关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案例二:数学课堂中的计算思维培养背景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场所。
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是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领域。
方案一位中学数学老师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他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思考,并提供引导和反馈。
效果与评价这个案例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度。
他们不仅从传统解题方法中受益,也发展出了灵活运用计算思维策略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种方法也促进了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论通过上述两个实践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潜力和好处。
提供适当的启蒙课程以及在各科目中融入计算思维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这些案例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注:本文所描写的案例都是虚构的,仅用于说明目的。
真实世界中还有许多其他优秀实践教学案例可供参考。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将围绕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将强调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
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思维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和解决挑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工具来进行分析、建模和解决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思维在教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也开始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和方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信息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思维能力。
研究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案例研究,希望通过对现有案例的分析和教学设计,评价案例教学效果,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旨在通过分析案例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如何将计算思维理念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分析不同案例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方面的效果;3. 评价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成绩提升和学科竞赛表现的影响;4. 探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促进学科发展和教学创新。
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编程语言。
而在学习编程语言中,C语言是最基础的语言之一,也是入门编程语言的首选。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C语言的学习往往是单调乏味的,令人枯燥无味。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采用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来辅助C语言的教学。
本文将针对这一教学方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一、计算思维与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一种类似人类思维的计算机思维方式。
它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包括理解、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程序。
计算思维的四个基本元素为:分解(Decomposition)、抽象(Abstraction)、算法(Algorithm)和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
这四个基本元素构成了计算思维的核心。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一种以实践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来学习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
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需要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发现问题的本质。
计算思维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机会。
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抽象问题的关键特性,并设计有效的解决算法。
而案例教学法则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案例来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1.实践案例的设计在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设计是关键。
好的案例需要包括问题描述、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和实现步骤。
在C 语言教学中,实践案例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触面,避免过于抽象和专业化。
同时,实践案例的设计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C语言的魅力。
以“猜数字”游戏为例,它是一款简单的C语言游戏程序,通过猜测一个随机生成的数字来达成游戏目标。
指向计算思维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初探——以《灯泡亮了》教学设计为例
指向计算思维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初探——以《灯泡亮了》教学设计为例一、引言现阶段普遍被学界认同的概念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设计系统、理解人类行为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为了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周教授又将计算思维的概念进一步地定义为:“通过转化、约简、嵌入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或转化为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方法。
” (参考文献)自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概念后,各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计算思维培养的相关内容加入到中小学教育的目标任务中,并积极编写课程进行实践,计算思维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
众多的学者也提出了诸多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型,然而在科学教育中如何引入计算思维,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研究。
二、计算思维融入科学课的教学策略计算思维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分解、模式识别、抽象化、算法。
这样是诸葛越女士《未来算法》一书中的章节。
分解,即把数据、过程或问题分解成更小的、易于管理的部分,就是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把复杂问题拆解成简单问题,把新问题拆分成若干老问题。
目的就是为了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容易去处理。
模式识别,即观察模式的趋势、数据和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找到事物规律然后不断复制重复执行。
抽象化,是识别模式背后形成的一般原理,指的是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忽略其他的,去繁求简。
算法是为解决某一类问题撰写一系列详细的步骤,任何解决问题的步骤计划都可以称之为算法。
它极大地决定这解决问题的效率,广义上,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具体内容:“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数据的表示”,“问题的分解”,“抽象化”,“自动化”,“算法与程序”,“并行”,“模拟”等。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到的计算思维: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新课,借助抽象化及分解要素让学生提出问题,运用计算思维来尝试解释现象。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思维在教育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数据统计与分析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1. 数据类型的介绍: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数字、文字、图片、视频等。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理解这些数据,来识别它们的类型和特征。
2. 数据分析:在课堂上,教师会给学生一些数据,让他们通过统计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人口统计数据,让学生分析出人口分布、男女比例等。
3. 数据可视化:在课堂上,教师会教学生如何使用不同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Excel制作柱状图、饼状图等,来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4. 实际应用:在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例如,学生可以分析某个品牌的销售数据,来确定它的热销产品和市场趋势。
评估: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会进行数据分析的练习,并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在课后,教师会布置一些关于数据分析的作业,例如制作柱状图、饼状图等,来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技能。
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引言计算思维是指一种能力,即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计算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计算思维的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创造性思考的提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则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一所中学的计算思维课堂中。
学生们正在学习编程基础知识,老师决定设计一堂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考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问题:老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在一个迷宫中找到出口。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鼓励学生提问,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提供反馈。
4. 知识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讨论,讲解相关的编程知识和思维模式。
通过讲解,加深学生对计算思维的理解。
5. 小组合作编程:根据老师的指导,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编程实践,尝试解决迷宫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6. 总结讨论:在编程实践结束后,全班进行总结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讨论各种思路的优缺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则。
教学成果通过这样一堂计算思维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融会贯通编程知识和问题解决思路。
他们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编程,学生学会了互相交流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在集体中彼此学习和进步。
教学启示1. 注重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计算思维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思维方式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着眼于将问题拆解成小的、可计算的部分,倡导通过建立抽象模型和编写计算程序来解决问题。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教授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批判性思考与创新性解决问题中。
本文通过一个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教授计算思维。
课程设计的目标:本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通过计算思维的方式设计,并旨在达成以下目标:1. 学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如何处理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基本原理。
2.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可以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基本的编程操作。
4. 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合作解决计算机科学问题。
5. 学生可以运用计算思维分析世界上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计划:这个教学计划主要围绕计算思维进行设计,并涵盖以下学习内容:1. 计算思维导论。
2. 编程语言入门:Python。
3. 编写计算机程序。
4.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编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5. 小组计划:团队解决一个更大的问题。
教学方式:在这个课程中,老师将采取以下教学方式:1. 预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
2.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3. 合作式学习和团队合作相结合。
学习材料:在本课程中,学生将接触以下材料:3. Jupyter Notebook。
4. 数学问题案例。
5. 团队合作项目案例。
评估方式:本次课程评估将根据以下评估方式:1. 日常作业。
2. 实验报告。
5. 终结性考试。
总结:本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基于计算思维的方式进行设计。
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如何处理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此外,计算思维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计算思维教学案例设计
计算思维教学案例设计题目:使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个旅行路线规划器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3.熟悉使用图表和数据结构来表示和处理复杂问题;4.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计算思维(20分钟)-向学生介绍计算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一些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如网上购物、乘坐地铁等。
步骤二:旅行路线规划器的设计(30分钟)-解释旅行路线规划器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它的意义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一个旅行路线规划器的基本要求,如输入和输出信息、算法的设计等;-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旅行路线规划器的基本结构。
步骤三:算法设计和编程实现(60分钟)- 分发编程环境(如Python)给每个小组,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和设计算法,例如如何确定旅行路线的最优解、如何利用图表和数据结构来表示和处理旅行路线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编写代码,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测试和改进(20分钟)-小组间交流和测试各自设计的旅行路线规划器;-分享测试结果,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算法和改进用户体验。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和实现的旅行路线规划器,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1. 计算机编程环境(如Python);2.设计一个旅行路线规划器的提示和要求;3.实际旅行场景的数据和图示。
评估方式:1.学生个人编程作业的提交和评分;2.学生小组展示和口头表达的评分;3.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书面报告。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GUI)来增强旅行路线规划器的可视化效果;2.学生可以挑战更复杂的旅行场景(如多个旅行点)并进行算法设计和编程实现。
计算思维教学案例设计
计算思维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个计算思维教学案例设计的示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解与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思维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问题的分解与解决方法。
3. 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的训练。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一个购物网站在促销活动中,提供了多种优惠方式,学生需要选择最划算的优惠方式。
步骤二: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列出不同的优惠方式、计算出不同方式下的总花费,并进行比较,选取最划算的方式。
步骤三:问题分解教师提供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
例如,一个电商平台要设计一个推荐系统,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分析用户的购物记录和偏好,以及如何设计算法来实现推荐功能。
步骤四:逻辑思维训练教师通过给出一些逻辑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例如,给出一段逻辑推理的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推断出结论。
步骤五:总结和扩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应用计算思维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这个教学案例设计的重点是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分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幼儿园计算思维教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计算思维教学案例分析
主题:幼儿园计算思维教学案例分析
要求:提供一份具体的幼儿园计算思维教学案例,分析该案例如何培养幼儿的计算思维能力。
要求案例字数在1500字左右,用简明扼要的风格呈现。
不得在回答中包含任何网址链接和图片。
案例:幼儿园计算思维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
1.数字的认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能够认知从1到10的数字,并且熟悉数字的大小关系。
2.加减法的计算——通过游戏和绘本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并且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数字的认知
活动一:寻找数字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隐藏了1到10的数字。
老师带领幼儿寻找这些数字,并且让幼儿将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活动二:数字的大小
老师拿出一组数字卡片,让幼儿通过比大小的游戏,认知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加减法的计算
活动一:小班级计算
老师将幼儿分成几组,让幼儿们自己组成一个小班级。
然后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小班级一起计算答案,并且用卡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活动二:绘本故事
老师讲述绘本故事《小熊学加减法》,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感受加减法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评价: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能够熟悉从1到10的数字,并且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同时,幼儿们也能够感受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这些计算的含义和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灵活和自信地应对对数字的认知和计算。
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案例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案例一、引言计算思维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它涉及到问题分解、抽象化、模式识别、算法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必备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化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结合一种计算思维教学设计案例来介绍如何有效地进行计算思维教学。
二、案例背景在某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思维的概念和应用,教师决定设计一个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训练和实践。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解和抽象化能力;2. 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算法设计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问题提出与讨论: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统计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问题的主要步骤。
2. 问题分解与抽象化:学生将问题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班级信息获取、学生人数统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呈现。
学生将每个小问题抽象化,并确定需要用到的计算思维方法和工具。
3. 算法设计与实践:学生根据抽象化的问题,设计算法解决每个小问题。
他们可以使用流程图、伪代码或编程语言来表示算法。
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算法,并验证算法的正确性。
4.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班级之间的学生人数差异。
然后,他们将设计合适的图表或表格来呈现结果,并进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抽象化的能力、算法设计和实践的能力、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来评价学生整体的计算思维能力。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研究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本文通过对一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一、案例概述某高中位于城市郊区,学生主要来自当地的中等家庭。
该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由于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校决定改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之前,学校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此学校也希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指导。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将信息技术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在理论课上,教师主要讲解与计算思维相关的知识,如程序设计、算法分析、逻辑思维等。
在实践课上,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理论课上,教师采用了演讲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而在实践课上,教师采用了实践操作、实验报告、课堂展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更能够动手设计并实现自己的程序,真正体验到计算机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9月刊720 引言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每一个人都应热心于对它的学习和运用。
习得计算思维,能让人们“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
对于计算思维,她是这样定义的:“计算思维涉及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
计算思维涵盖了反映计算机科学之广泛性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如今,计算思维的概念众说纷纭,但“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得到业内的公认。
本文从计算思维的理念出发,以实际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设计了几个教学实例,配合计算思维的理论讲解,让学生更进一步深刻体会如何运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1 计算思维的理念计算思维源于数理逻辑,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自从笛卡儿发明了坐标,数学思想就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际,让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与现实世计算思维中的教学实例设计研究黄元元1,胡作进2,王立松1,3(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6; 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摘要】 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任务,两者互为基础,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本文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出发,在基于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实例,让学生明晰概念,知其所以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思维;教学实例;布尔运算【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8)09-0072-05收稿日期:2018-5-20作者简介:黄元元(1975—),女,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胡作进(1965—),男,安徽铜陵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系统软件、数据处理;王立松(1969—),男,安徽宿松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系统软件、形式化方法、航空电子系统及安全性。
基金项目: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研究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教师跨界发展的工科优势高校卓越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JDGC022);2017年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基础类慕课课程及虚拟仿真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编号:暂无);2017年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工科’的教师跨界发展与评价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暂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微软公司2016年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教改项目“面向高中生的问题求解策略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MOEMSCT0107);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新工科’建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JG0101Y )。
2018年9月刊界中的事物建立同构,以数学的方法论去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
例如,人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把握其中的关系,能定量处理的,直接用函数表达,其本质是映射,即一系列的运算。
对于定性描述的关系,常采用集合的方式,将其表述为有序的或无序的概念,可用一系列数字进行表达。
“计算思维采用抽象和分解迎战浩大复杂的任务或设计复杂的系统”“把一个看起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述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如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的方法”。
思维属于“道”,而计算属于“器”,如何运用“器”的方法才是“道”。
周以真提出的计算思维,将计算机从工具发展成一种思维方式,使计算机科学中的经典方法潜移默化地应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巧妙地实现了多领域知识的融合[1]。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使用计算机科学中的抽象、分解、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起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已有解决方案的问题,从根本上确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思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属于理工科范畴,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在讨论问题时,强调定义,明确界定概念和问题的条件;在观察问题时,把握其中的(函数)关系,在微观认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多因素的宏观考量;在认识问题时,习惯将已有的严格数学概念广义化,并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认识过程中。
简单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科学的门类也较多,但都以数学为基础,在学习时需要融会贯通。
2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实例设计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组织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的设计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2]。
为什么人们称牛顿、爱因斯坦是天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微积分,掌握了相对论吗?不,一个合格的现代大学本科生都知道,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天才,是因为牛顿发明了微积分,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
那种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才是最为珍贵的瑰宝。
重新发明轮子与使用轮子和重新造轮子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珍贵的不是那些知识,而是那种创造知识的悟性[3]。
中国传统文化就以为“学习”包含“学”与“习”两个环节,“学”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而“习”则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学”是“习”的基础与前提,“习”是“学”的巩固与深化,强调学、习的知行统一。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过程。
按照计算思维解决问题时可利用复杂度计算的思维充分估计解决方法的空间和时间代价,同时借鉴系统设计的简洁和优雅,在解决问题时兼顾对美学的考虑。
因而,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能明确概念,主动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构建各类解决已知问题的专家知识库,再根据实际需要,探寻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过程。
构建专家知识库只是完成了“学”的过程,这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打下的基础,是为高年级的拓展做准备。
但该知识是否有用、是否与其原需求相同、真正学到了什么、是否有兴趣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如果是肯定的,就进入“学到该知识后思考怎样做、怎样处理相应的事宜或解决相应的问题”的环节,即如何运用专家知识库,达到真正的学会、学懂,完成“习”的过程,这是基于计算思维教学实例设计的重点。
笔者认为,学会、学懂,就是学习者懂得何时用、怎样用,就是利用专家知识库进行决策,即懂得在实践中运用。
至此,才完成了整个积极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教学目的也正在于此。
2.1 搜索引擎的索引(1)问题的提出。
我们每天都会通过互联网查阅大量文献。
对于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比如732018年9月刊74“人工智能的应用”,搜索引擎需要判断每篇文献中是否包含“人工智能”和“应用”这两个关键词,并将符合条件的文献地址返回。
但是,互联网上包含的文献数量相当庞大。
在如此海量的文献中,对每一篇文献扫描一遍来判断它是否包含所输入的关键词,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如何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文献呢?(2)解决问题的思路。
文献检索实际上就是做查找,做查找比较快捷的方式是利用索引。
所谓索引,就是对每一个关键词创建一个索引,这个索引里存放的是各个关键词在所有文献中的出现情况。
最简单的索引就是一个很长的二进制数,其中各个位上的数即表示该关键词在对应的文献中出现与否,有多少篇文献,这个二进制数就有多少位,每一位对应一篇文 献[4]。
例如对于“人工智能”这个关键词,它对应的索引是“10001010110000000…”,表示在第1、5、7、9、10篇文献中包含“人工智能”;同样,假定对于“应用”这个关键词,它的索引是“10011111000011000…”,表示在第1、4、5、6、7、8、13、14篇文献中包含“应用”。
那么我们要寻找包含“人工智能的应用”的文献,将上边的两个索引做“与”运算,就会得到在第1、5、7篇文献中同时包含这两个关键词,它们应该是我们要找的对象。
(3)存在的问题。
当然要实现这个索引,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如何获取索引?互联网包含的文献数量巨大,对应的索引长度也会很长,如何保存这些索引?首先,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对机读文本做分词处理,也就是说,每一篇上传到互联网的文献,计算机都可以对其做自动的分词处理,分割出所有包含的关键词,根据各个关键词出现的位置及频次创建索引;其次,索引很长,一般会分段存储在数个服务器中,当有检索请求时,数个服务器做并行计算,得到结果。
(4)结论。
将文献检索转换为布尔运算,而计算机做布尔运算是非常快的,最普通的计算机一秒钟也可以做十亿次以上的布尔运算[4]。
因此,即便是在海量的文献中,搜索引擎也可以实时检索到我们需要的文献。
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要从计算机的角度出发,分析计算机的优势在哪里,思考如何利用它的优势来解决实际问题。
2.2 图像检索中的快速匹配(1)什么是图像检索。
上面是基于关键词的检索,下面举一个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的实例。
所谓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是指以一幅样本图像作为待检索对象,搜索引擎将互联网中内容上与样本图像相似的所有图片返回。
与基于关键词的精确匹配不同,由于图像的内容难以精确描述,因此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属于模糊匹配,即内容相似即认为符合条件。
(2)问题的提出。
SIFT (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是一个经典的图像匹配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一些典型的特征点来描述图像内容。
假定有两幅图像S 和R ,对S 提取了N S 个特征点,对图像R 提取了N R 个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是一个128维的特征向量。
计算图像S 和R 之间的相似性,就是要寻找在图像S 中有多少个特征点与图像R 中的特征点相匹配,即两幅图像包含多少个匹配对,匹配对的数量越多,表示两幅图像越相似,反之亦然。
两个特征点是否匹配,取决于它们之间的欧氏距离。
这个距离越大,表明两个特征点之间差距越大,也就越不匹配;反之,两点之间距离越小,表明它们越相似,也就是越匹配。
对图像S 中的第一个特征点,计算它与图像R 中所有特征点的距离,找到最小距离,如果这个最小距离足够小,就认为对图像S 中的第一个特征点找到了匹配对,否则就认为这个特征点没有匹配对。
这样,对图像S 中所有N S 个特征点均做此处理,就可找到所有匹配对,根据匹配对数量的大小判断图像S 和图像R 之间的相似度,如图1所示。
对于高清的图像,提取到的特征点的数量一般是比较多的,多则上万个,少则也有上百个。
因此,通过这种方法达到目标,计算复杂度比较高。
对于检测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性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海量的图像检索,这种算法又是行不通的。
但这种算法在描述图像的内容上比较精确,2018年9月刊因此,能否将算法改进或者优化一下,使之能够适应大规模的图像检索?(3)解决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