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资料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 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按级配拌合均匀,再 进行铺填。
• 换土地基应分层铺筑,分层夯实,每一层的厚 度不宜超过表2—1的规定。
•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 的措施,保证基坑干整燥理课。件
2、强夯地基
• 强夯是法国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 方法,
整理课件
• 掺干石灰粉末,将土层翻起来并进行粉碎,均 匀掺加消解不久的干石灰粉末。这种方法大多 在橡皮土情况比较严重以及气候情况不利,不 宜晾槽的情况下采用。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石 灰不宜消解太早,以免降低石灰与土的胶结作 用而降低强度
• 打石桩。将毛石依次打入土中,一直打到打不 下去为止,最后在上面满铺厚度50mm的碎石后 再夯实,石桩亦称石柱,一般如土深度为1~ 5m,间距为0.4~0.5m
• 现场地进行振冲试验以确定:成孔的水压、水 量、成孔速度、填料方法、达到土体密实电流、 填料量和留振时间
• 振冲挤密或振冲制桩的施工过程包括:定位、 成孔、清孔和振密等
• 1)定位:振冲前,应按设计图定出冲孔中心位 置并编号
整理课件
2)成孔和清孔
• 用水压为400—600kPa,水量为200— 400L/min,使振冲器以1—2m/min的速度沉入 土中,当下沉达到设计深度时,振冲器应在孔 底适当停留并减少射水压力,以便排出泥浆进 行清孔
胡莉萍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
• 建筑物应建立在坚硬的地基和基础上,并 将建筑物的全部荷载传给地基,
• 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基应进行人工处 理,经满足结构要求为止
• 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换土法、重锤夯实、 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深层搅拌、堆载 预压、化学加固等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一、常用地基处理方法与施工地基处理就是为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有换填地基、压实和夯实地基、复合地基、注浆加固、预压地基、微型加固等。
1.换填地基换填地基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
按其回填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素土、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等。
换填厚度由设计确定,一般宜为0.5~3m。
施工要求有:(1)素土、灰土地基:土料可采用黏土或砂质黏土,石灰采用新鲜的消石灰。
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素土、灰土分层(200~300mm)回填夯实或压实。
(2)砂和砂石地基: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卵石。
砂和砂石地基采用砂或砂砾石(碎石)混合物,经分层夯(压)实。
(3)粉煤灰地基:应选用Ⅲ级以上的粉煤灰级,满足相关标准对腐蚀性和放射性的要求。
粉煤灰地基最上层宜覆盖士300~500mm。
(4)换填地基压实标准要求:换填材料为灰土、粉煤灰时,压实系数为>0.95;其他材料时,压实系数为>0.97。
(5)换填地基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灰土应拌合均匀并应当日铺填夯压,灰土夯压密实后 3d内不得受水浸泡;粉煤灰垫层铺填后宜当天压实,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填上层或封层,防止干燥后松散起尘污染,同时禁止车辆碾压通行。
2.夯实地基夯实地基可分为强夯和强夯置换处理地基。
强夯处理地基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处理地基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格的工程。
一般有效加固深度3~10m。
施工要求有:(1)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地基与基础工程手册
地基与基础工程手册第一章:引言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整个建筑物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坚固的基础。
本手册旨在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提供详细的地基与基础工程知识,包括地基的类型、设计与施工原则、测试与监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
第二章:地基类型及其特点2.1 自然地基2.2 人工地基2.3 浅基础2.4 深基础2.5 基坑开挖与支护第三章:地基设计与施工原则3.1 地基勘测与试验3.2 地基承载力和变形3.3 地基的稳定性分析3.4 地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3.5 地基处理与加固第四章:地基基础材料4.1 土的工程特性4.2 岩石的工程特性4.3 水的工程特性4.4 混凝土的工程特性第五章:地基施工工艺与方法5.1 土方开挖与回填5.2 桩基施工5.3 基坑开挖与支护5.4 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5.5 地下连续墙施工第六章:地基的测试与监测方法6.1 地基的试验方法与仪器6.2 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测试6.3 地基变形和沉降的监测6.4 地基水位和地下水的测量第七章:地基与基础施工案例分析7.1 高层建筑地基工程案例7.2 桥梁与隧道地基工程案例7.3 基坑支护工程案例第八章: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8.1 设计与施工的协调与配合8.2 工程质量的检测与评定8.3 地基与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结语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手册通过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类型、设计与施工原则、测试与监测方法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参考资料。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手册的内容进行综合应用,以确保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手册能对地基与基础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员有所帮助,并为建筑物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对于密集群桩(桩距大于或等于4倍桩直径),自 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对称施打
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 宜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a)逐排打桩 (b)从中部向边缘打桩 (c)分段打桩
2.2.3锤击沉桩
(1)桩锤选择
多采用爆发力强、锤击能量大、工效高的筒式柴油 锤沉桩。
3.1 地基处理
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稳定性;承载力;变形。 天然地基-不满足-地基处理 原理:将土质由松变实,将水的含水量由高变低
。 方法:换填法、重锤夯实法、机械碾压法、挤密
桩法(灰土桩)、深层搅拌法、化学加固法等
3.1.1 换填法
适用浅层(3M内)软弱土的处理。 1. 砂和砂石地基(垫层) 施工要点 材料:中砂、粗砂、石屑和碎石、卵石 清理;台阶 ;分层压实 质量检验:环刀取样法;贯入测定法 2.灰土垫层施工要点 材料:3︰7或2︰8 含水量控制:手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
(3)上阶侧模未撑牢,下口未设置钢筋支架或混凝土垫块, 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造成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 内,拆模后上台
3.防治措施
(1) 通长拉线找准,上口应定位; (2) 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木芯模底板应钻孔
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 (3)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
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等;
抄平放线——在打桩现场设置水准点(至少2个), 用做抄平场地标高和检查桩的入土深度;按设计 图纸要求定出桩基础轴线和每个桩位;
定桩位——用小木桩或白灰点法标出桩位,或用 设置龙门板拉线法定出桩位(此法可以避免挤土 使白灰点或小木桩发生位移而产生的误差);
确定打桩顺序——影响打桩工程的速度和桩基质 量(挤土效应)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与方法
3。
1.4.2.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与方法第二章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与方法1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就是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等。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垫层法、重锤表层夯实、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深层搅拌、堆载预压、化学加固等方法。
(1)换土垫层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软弱地基。
换土垫层法是先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素土、石屑、矿渣等,再分层夯实后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灰土垫层、砂垫层、碎(砂)石垫层等。
1)灰土垫层:灰土垫层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用按一定体积比配合的石灰和粘性土拌合均匀后,在最优含水率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软弱土层挖除,然后用强度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并经分层夯实至密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以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软弱土层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等作用.(2)夯实地基法(锤击加固土层的厚度与单击夯击能有关,重锤夯实法由于锤轻、落点底,只能加固基土表面,而强夯法根据锤重和落点距,可以加固5~10m深的基土)1)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重复夯打击实基土表面,使其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硬壳层,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2)强夯法: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一般8~30t)吊起从高处(一般6~30m)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第二章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3.预压地基:堆载预压法是在建筑物施工前,在
( 第 四 版 )
地基表面分级堆土或其它荷重,使地基土压密、 沉降、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减少建筑物建 成后的沉降量。 4.注浆地基:注浆地基是指利用化学溶液或胶 结剂,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而将土 粒胶结起来的地基处理方法。
( 第 四 版 )
(5) 振冲桩施工时桩顶部约1m范围内的桩体密实度难 以保证,一般应予挖除,用振动碾压使之压实。 (6) 冬期施工应将表层冻土破碎后成孔。 3.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 (1)振冲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振冲地基的质量检验标 准应符合表2-7的规定。 (2)振冲地基的质量检验方法: 施工前应检查振冲器的性能,电流表、电压表的 准确度及填料的性能; 施工中应检查密实电流、供水压力、供水量、填 料量、孔底留振时间、振冲点位置、振冲器施工参数 等;施工结束后,应在有代表性的地段做地基强度或 地基承载力检验。
( 第 四 版 )
( 第 四 版 )
3.施工要点 (1) 铺设地基前应先验槽; (2) 地基底面如深度不同时,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 程序进行; (3) 人工级配的砂、石材料,应按级配拌合均匀; (4) 地基应分层铺筑夯(压)实,每层的铺筑厚度不 宜超过表2-1规定数值。施工时应对下层的密实度检 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5)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施工时,应采取 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6) 冬期施工时,不得采用夹有冰块的砂石作地基 ,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砂石内水分冻结。
承台的作用:承台将各根桩在上端联成一体。
( 第 四 版 )
3.分类 (1)按承载性质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1) 摩擦型桩:摩擦型桩又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 桩。 2)端承型桩 端承型桩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 (2)按桩的使用功能分为: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 水平受荷载桩、复合受荷载桩。 (3)按桩身材料分为:混凝土桩、钢桩、组合材料桩。 (4)按成桩方法分为: 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挤土 桩。 (5)按桩制作工艺分为:预制桩和现场灌注桩。
第二章地基处理及加固
1、机具设备 强夯施工的机具设备主要有起重设备、夯锤、脱钩装置
等。起重设备多采用自行式、全回转履带式起重机,起重 能力多为10~40t,由于起重能力较小,一般采用滑轮组 和脱钩装置来起落夯锤。近年来普遍采用在起重机臂杆端 部设置辅助门架的措施,这样既可以防止落锤时机架倾斜, 又能提高起重能力。
夯锤的质量应根据加固土层的厚度、土质条件及落距 等因素确定。夯锤的材料可用铸钢(铁)或在钢板壳内填 筑混凝土。夯锤形状有圆形(锥底圆柱形、平底圆柱形、 球底圆台形等)和方形(平底方形),方锤落地时,
2、施工要点 1)正式施工前应做强夯试验(试夯)。根据勘察资料、
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和建筑类型,在拟建场地 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区段作为试夯区。试夯结束待 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夯前、夯后试验结 果,确定强夯施工参数,并以此指导施工。
第一节 地基处理及加固
一、换土地基 二、强夯地基 三、重锤夯实地基 四、振冲地基 五、地基局部处理及其他加固方法简介
一、换土地基
当建筑物的地基土为软弱土、不均匀土、湿陷性土、膨 胀土、冻胀土等,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 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常采用换土法 (也称为换土垫层法)处理。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 层挖去,然后换填密度大、强度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 并分层夯(振、压)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换土法的处 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时较为经济合理。
2)强夯前应平整场地,周围做好排水沟,标出夯点布 置并测量场地高程。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采取人工降水 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或在地表铺一定厚度的 砂砾石、碎石、矿渣等粗颗粒垫层,其目的是在地表形成 硬层,支承起重设备,确保机械设备通行和施工,同时还 可加大地下水和地表面的距离,防止夯击时夯坑积水。
地基与基础工程
高度达20m。 施工工艺:场地清理→测量定位→尖桩就位、对中、调直→压
桩→接桩→再压桩→截桩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先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砼,或 者加入钢筋后再灌注混凝土而形成。
桩基础的优点:可以省去大量土方支撑和排水降水设施,施工 方便,且一般均能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质量检验
四、深层搅拌法
原理:深层搅拌法是利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在边坡土体需要加固 的范围内,将软土与固化剂强制拌合,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 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加固土,又称为水泥土搅拌桩。
固化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的掺量为加固土重的 7% ~ 15%,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1或 1:2。
清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控制孔底沉渣 的厚度。
1/8,顶板厚度为200~4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且应满足抗渗要求。
二、施工要点
施工时应做好基坑开挖、支护、排水、浇筑(止水带、后浇带 留设,大体积砼施工 ,基坑回填)等工作。
2.3 桩基础
2.3.1 桩的分类
一、按承载的性质分 端承桩: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坚硬土层的桩。以桩尖阻力承
精品课程
建筑施工技术
与鉴别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知识点:地基处理、浅基础、桩基础。 技能点:选择、确定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学习重点:软土地基的处理,浅基础的施工方法,预制桩施
工顺序确定、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沉管灌注桩、 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常见质量事故的预防和 处理,安全施工措施。 学习难点:各类桩的成孔及浇注质量控制及浅基础的施工方 法。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等
• 引言 • 地基处理方法 • 基础工程类型 •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的关系 • 案例分析 • 结论
目录
Part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涉及对建筑物地基的加固、稳 定和保护,以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和耐久。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涵盖了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土方开挖、桩基施工、地基加固等, 旨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防止建筑物沉降、倾斜或开裂等问题。
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重要性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是建筑物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对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 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稳固的地基是建筑物长期稳定的前提,也是防止自然灾害侵 袭的重要保障。
应用领域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广泛应用于各类土木工程领域,如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 机场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的需 求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浅基础通常采用扩展基础、条 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形式,将 建筑物荷载均匀传递到下层土 体中。
浅基础施工相对简单,成本较 低,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
桩基
桩基是一种将建筑物荷载 通过桩身传递到深层稳定 土层中的基础类型。
桩基通常采用预制桩或灌注桩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 ,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
桩基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 荷载较大的大型建筑物,如 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
措施。
Part
06
结论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的重要性总结
确保建筑物安全
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稳 定和安全的前提,能够防止建筑 物因地质条件或地下水等因素而 发生倾斜、沉降或开裂等问题。
提高建筑物耐久性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注浆地基是指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剂,通过压力罐注或 搅拌混合等措施,而将土粒胶结起来的地基处理方法。 本法具有设备工艺简单、加固效果好、可提高地基强度、 消除土的湿陷性、降低压缩性等特点。适用于局部加固 新建或已建的建(构)筑物基础、稳定边坡以及防渗帷 幕等,也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对于黏性土、素填土、 地下水位以下的黄土地基,经试验有效时也可应用,但 长期受酸性污水侵蚀的地基不宜采用。化学加固能否获 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决定于能否根据具体的土质条件, 选择适当的化学浆液(溶液和胶结剂)和采用有效的施 工工艺。
静力压桩是在软土地基上,利用静力压桩机或液 压压桩机用无振动的静压力(自重和配重)将预 制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新工艺,在我国沿海软 土地基上较为广泛地应用。与锤击沉桩相比,它 具有施工无噪声、无振动、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提高施工质量、沉桩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宜于 扩建工程和城市内桩基工程施工。其工作原理是: 通过压制在压桩机上的卷场机的牵引,由钢丝绳、 滑轮及压梁,将整个桩基的自重力(800— 1500kN)反压在压顶上,以克服桩身下沉时与土 的摩擦力,迫使预制桩下沉。
筏式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梁等组成,适用于 地基承载力较低而上部结构荷载很大的场合。其 外形和构造上像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盖,整体刚 度较大,能有效将各柱子的沉降调整得较为均匀。 筏式基础一般可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类。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预板、外墙以及 一定数量的内隔墙构成封闭的箱体,基础中部可 在内隔墙开门洞作地下室。该基础具有整体性好, 刚度大,调整不均匀沉降能力及抗震能力强,可 消除因地基变形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减少基 底处原有地基自重应力,降低总沉降量等特点。 适用作软弱地基上的面积较小、平面形状简单、 上部结构荷载大且分布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物的基 础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设备基础或特种构筑物基 础。
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是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设计能够保证建筑物在长期使用中不出现沉降、开裂等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从地基处理的意义、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基础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地基处理的意义地基处理是指对土壤地基进行改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一个坚固稳定的地基是建筑物的重要保障,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地基处理可以减少地基的沉降,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防止建筑物出现倾斜和不稳定的情况。
其次,地基处理还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保证建筑物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地基处理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方法众多,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1)夯实法:夯实法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振动夯实的方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质较松散、不稳定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地基的状况。
(2)灌浆法:灌浆法是一种利用水泥浆料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在地基中注入水泥浆料,使其与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坚固的硬质层,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土质较差、容易液化的地区。
(3)加固法:加固法是指采用加固材料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如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
通过在地基中加入钢筋和混凝土,增强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承载需求较高的大型建筑物。
3. 基础工程设计基础工程设计是进行地基处理的基础,它对于地基处理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工程设计能够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首先,基础工程设计需要对工程地质勘察的结果进行合理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和土层情况,为地基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
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 深层搅拌法 是使用水泥浆作为固化剂的水泥 土搅拌法,简称湿法。 粉体喷搅法 是使用干水泥粉作为固化剂的水
泥土搅拌法,简称干法。
第一节、局部地基处理
一、松土坑(填土、墓穴、菜窖、淤泥)的处理 1、松土坑在基槽范围内时,将坑中松软虚土挖出,使
杯口模板要固定牢固并压浆。
3)浇筑杯口混凝土时,应注意四侧要对称均匀进行,
避免将杯口模板挤向一侧。
4)施工时应先浇筑杯底混凝土并振实,注意在杯底一 般有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仔细留出。待杯 底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杯口四周混凝土。基础浇捣 完毕,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杯口模板取出,并将
杯口内侧表面混凝土凿毛。
3、松土坑范围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如坑底土质与一
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该部分基础加深,做1:2踏步
与两端相接,但每步不高于0.5m,长度不小于1m。 4、松土坑较深(大于槽宽或大于1.5m时),按以上要求 处理到老土,槽底处理完毕后,还应当考虑是否需要 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常用的加强方法是:在灰土基 础上1-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 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各加配4根Ø8 -Ø12钢筋,跨过
4、砖井、土井在房屋转角处,且基础部分或全部压在井
上 除用以上办法回填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固处理(设 计): 1)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少,可采用从基础中挑钢筋 混凝土梁的办法处理。 2)当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挑梁的方法较困难或不
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
部分落在天然土上,落在天然土上基础总面积应等于或 稍大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并在墙内配筋或用 钢筋混凝土梁来加强。
建筑施工技术(姚谨英版)第二章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3)当井在基础下时,应先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 至基础底下2m处,将井壁四周松软部分挖去,有砖 井圈时,将井圈拆至槽底以下1~1.5m。当井内有水 ,应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回填至水位以 上0.5m,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 (4)若井在房屋转角处,且基础部分或全部压在 井上,除用以上办法回填处理后还可采用从基础中 挑梁或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 分落在天然土上的方法对基础加强。 (5)当井已淤填,但不密实时,可用大块石将下 面软土挤密,再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
⑺ 施工中正确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
共41页 第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有换土地基、重锤夯实 、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深层搅拌、堆载预压、 化学加固等。
一、换土地基 概念:换土地基先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承载力 的软土层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或灰 土等,并夯至密实。 分类:换土地基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地基 、碎(砂)石地基、灰土地基等。
(5) 振冲桩施工时桩顶部约1m范围内的桩体密实度难 以保证,一般应予挖除,用振动碾压使之压实。 (6) 冬期施工应将表层冻土破碎后成孔。 3.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 (1)振冲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振冲地基的质量检验标 准应符合表2-7的规定。 (2)振冲地基的质量检验方法: 施工前应检查振冲器的性能,电流表、电压表的 准确度及填料的性能; 施工中应检查密实电流、供水压力、供水量、填 料量、孔底留振时间、振冲点位置、振冲器施工参数 等;施工结束后,应在有代表性的地段做地基强度或 地基承载力检验。
土硬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1.机具设备
振冲机具设备主要有振冲器、起重机械、水泵及 供水管道 、加料设备 和控制设备5部分组成。 2.施工要点 (1) 施工前应通过现场振冲试验确定成孔水压、水量 、成孔速度、填料方法、达到土体密实时的密实电流 值、填料量和留振时间。 (2) 振冲前,应按设计图定出冲孔中心位置并编号。 (3) 振冲中振冲器每沉入0.5~1.0m,宜留振5~10s进行 扩孔,待孔内泥浆溢出时再继续沉入。 (4) 填料和振密方法,一般采取成孔后,将振冲器提 出孔口,从孔口往下填料,然后再下降振冲器至填料 中进行振密(图2-2),待密实电流达到规定的数值,将 振冲器提出孔口。如此自下而上反复进行直至孔口。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在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是关乎建筑物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高楼大厦、桥梁、道路还是其他建筑物,其稳定性的核心在于良好的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
一、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根基,起着传递和分散荷载的作用。
合理的基础设计和施工能够避免建筑物沉降、倾斜和坍塌等问题。
基础工程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形式。
1. 浅基础:主要有扩展基础、条形基础和桩基础。
浅基础适用于土层较为坚硬稳定、不需要承受过大水平荷载的建筑物,如住宅、小型厂房等。
2. 深基础:主要有钻孔灌注桩、摩擦桩、螺旋桩等形式。
深基础适用于软弱土层、荷载大或水平力较大的建筑物,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
二、地基处理的方法地基处理是为了改良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不均匀沉降的控制。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土质改良: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等手段改变土壤性质。
常见的土质改良方法有加固、加密或加强土壤,如灰浆混凝土填充、压实、冲刷等。
2. 排水处理:用以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地基强度。
如设置排水系统、建设排水沟等。
3. 地基加固:采用加固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常见的地基加固方式有加固桩、挤土桩等。
4. 地基改造:对地层进行局部改善,常见的地基改造包括加筋、缓解应力等。
三、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的实际案例1. 东京塔:作为日本著名地标之一,东京塔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基于地基处理考虑,东京塔的基础工程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填充与钢筋加固,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2. 香港大桥:香港大桥连接了香港和澳门,其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非常重要。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深基础的桩基础形式以及土壤改良措施,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了大桥的安全使用。
四、总结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基础设计和施工,以及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2.1 地基处理•2.1.1 地基处理的方法•在建筑工程中遇到工程结构的荷载较大,地基土质又较软弱(强度不足或压缩性大),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时,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工加固处理的方法,以改善地基性质、提高承载力、增加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和基础埋置深度。
地基处理的原理是:“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即可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表2.1是按照地基原理进行分类的,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地基处理方案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表2.1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续表•2.1.2 换土垫层法施工•换土垫层法也称换填法,它是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密度大、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砂、碎石或灰土等材料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碾压、夯实或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目前常用的垫层施工方法,主要有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振动压实(平板压实)法。
1)机械碾压法机械碾压法是采用压路机、推土机、羊足碾或其他压实机械来压实地基土。
施工时先将拟建建筑物范围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挖去,然后在基坑底部碾压,再将砂石、素土或灰土等垫层材料分层铺垫在基坑内,逐层压实。
2)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锤,不断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
重锤夯实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距地表0.8m以上,有效夯实深度内土的饱和度小于并接近0.6时。
当夯击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影响时,不得采用重锤夯实。
采用重锤夯实法施工时,应控制土的最优含水量,使土粒间有适当的水分滑润,夯击时易于互相滑动挤压密实。
同时应防止土的含水量过大,避免夯击成“橡皮土”。
3)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法是利用振动压实机(图2.1)来压实非黏性土或黏粒含量少、透水性较好的松散杂填土地基的方法。
振动压实的效果与填土成分、振动时间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锤击沉桩
(1)桩锤选择
多采用爆发力强、锤击能量大、工效高的筒式柴油 锤沉桩。
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后贯入度,最好为20~40mm/10 击,每根桩的总锤击不宜超过:
2500(PHC);2000(PC);1500击(PTC) 最后1m的锤击数分别不宜超过300、250、200。
3.2.1 识图和构造要点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基础
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独立基础底扳底部双向配筋示意
DJJ DJP BJJ BJP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的构造
长向钢筋放置于下部,短向钢筋放置于上部
对称独立基础
非对称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减少10%的构造
≥ 1/3 Hn ≥ 0.5laE,a=12d且 ≥ 150mm ≥ 0.6laE,a=10d且 ≥ 150mm ≥ 0.7laE,a=8d且 ≥ 150mm ≥ 0.8laE,a=6d且 ≥ 150mm ≥ 20d,弯 35d减 竖 直 长 度
(2)成桩工艺(动画)
就位桩机 接桩
起吊预制桩
稳桩
打桩
送桩
中间检查验收
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1)吊装就位——移桩架于桩位处→用卷扬机提升桩→将桩 送入龙门导管内,安放桩尖→桩顶放置弹性垫层(草袋、 麻袋)、放下桩帽和垫木(在桩帽上)→试打检查(桩 身、桩帽、桩锤是否在同一轴线上);
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
剖口圆周上均匀对称点焊4~6点—正式由两名焊工 对称、分层、均匀、连续的施焊,一般焊接层数不 少于2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缝自然冷却时间: 8~10min。
(3)打(沉)桩的质量控制
桩端持力层作为定性控制(标高);最后贯入度(最后10击 桩的入土深度)或最后1m沉桩锤击数作为定量控制。
摩擦桩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端承桩 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当贯入度已达到, 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 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加以确认。
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深基础方 案。
2.1.1桩基础的组成
桩径<800㎜,嵌入承台50㎜ 桩径≥800㎜,嵌入承台100㎜
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承台把桩 联结起来并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然后通过桩传 递到地基中去。
2.1.2桩的分类
(1)按桩承载性能分类 1)端承桩
2)摩擦桩
(2)按施工方法分类
边支座至柱边(非基础边)起锚入la
JCL单跨
3.2.2 基础钢筋施工
基础垫层完→弹底板钢筋位置线→按线布 放钢筋→绑 扎
要点: 绑扎钢筋:四周两行每点;中间交错扎牢
,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全部。 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
歪斜变形。
钢筋撑脚:应垫在下片钢筋网上。 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
锤击沉桩施工过程资料:记录桩顶状况、总锤击数和最后1m 锤击数、最后三阵贯入度、垂直度、桩顶标高、桩端持力层 情况等。
2.2.4 静力压桩
概念:
用静力压桩机将预制的预应力管桩压入土层成桩的 方法。 适用范围: 管桩适用坚硬的土层,如强风化岩层、全风化岩层、 坚硬的粘土层或密实的砂层(或卵石层)等。管桩 一般可打入强风化岩层1~3m,但很难打入中风化岩 层,更不能打入微风化岩层。
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行走方便快速,施压部分不在桩 顶面,而在桩身侧面,它是当前国内较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 压桩机械。
师:吴 洁 时:8学时
3.1 地基处理
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稳定性;承载力;变形。 天然地基-不满足-地基处理 原理:将土质由松变实,将水的含水量由高变低
。 方法:换填法、重锤夯实法、机械碾压法、挤密
桩法(灰土桩)、深层搅拌法、化学加固法等
3.1.1 换填法
适用浅层(3M内)软弱土的处理。 1. 砂和砂石地基(垫层) 施工要点 材料:中砂、粗砂、石屑和碎石、卵石 清理;台阶 ;分层压实 质量检验:环刀取样法;贯入测定法 2.灰土垫层施工要点 材料:3︰7或2︰8 含水量控制:手握灰土成团,两指轻捏即碎
2.2.1预制桩的制作、运输和堆放
(1)类型
1)方桩: 截面边长:250~550mm, 长度:12m~30m。 桩的接头不宜超过2个。
2)管桩
外径:300~1000mm 壁厚:60~130mm 长度:8m~12m。
桩的接头不宜超过4个。
补充:预应力管桩
1)代号 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C80); PC: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C60) PTC: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C60) 2)分类:按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或抗弯性能
1)预制桩(挤土) 预制成桩→沉桩(用沉桩设备打入或压入) 2)灌注桩(非挤土) 直接成孔(钻孔、挖孔)→安放钢筋笼 →浇筑混凝土
2.2 预制桩基础
3:38
注: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 力桩不应低于C40。
2.2.1预制桩的制作、运输和堆放 2.2.2打桩准备 2.2.3锤击沉桩 2.2.4静力压桩
接在一起; 浇筑时从桩顶→连续浇筑到桩尖,不能中断,注
意振捣密实;
(3)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起吊:70%;吊点应在按设计规定之处,吊索与 桩间应加衬垫;
运输:100% 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 各垫木应上下对齐; 堆放层数应小于4层;
吊点
一点吊法
二点吊法
块上。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 。 (4)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支承在 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
桩基础选用表
3.3 桩基础 2.1桩基础概述 2.2预制桩基础 2.3灌注桩基础
2.1桩基础概述
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0:17 承载力和变形。 浅层的土质不能满足时,就需要考虑以下
定桩位——用小木桩或白灰点法标出桩位,或用 设置龙门板拉线法定出桩位(此法可以避免挤土 使白灰点或小木桩发生位移而产生的误差);
确定打桩顺序——影响打桩工程的速度和桩基质 量(挤土效应)
对于密集群桩(桩距大于或等于4倍桩直径),自 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对称施打
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 宜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分为A、AB、B、C四种类型。 3)桩尖:十字型a,开口型b
十字型a 开口型b
×××-× ×××(××)-L×
各类型桩代号 管桩型号
桩尖类型 桩长
管 桩 外 径 ( 璧 厚 ,mm )
(2)制作(方桩)
间隔、重叠法生产,但是不宜超过四层; 主筋宜采用搭接焊,主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桩尖一般采用粗钢筋或钢板制作,并与钢骨架焊
2.原因分析
(1)条形基础模板拼接处的上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模板上 口未设定位支撑,支撑围檩刚度不足,在混凝土侧压力下 向外位移 (俗称胀模)。
(2)杯形基础中心线弹线不规方,芯模的拼装或外表面处理 不当,芯模底板不透气,芯模四周混凝土浇捣不同步,造 成芯模上浮或侧移。拆模时间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造成 芯模难拆除,
(3)上阶侧模未撑牢,下口未设置钢筋支架或混凝土垫块, 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造成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 内,拆模后上台
3.防治措施
(1) 通长拉线找准,上口应定位; (2) 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木芯模底板应钻孔
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 (3)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
2.2.2打桩前的准备
清除障碍——高空、地上、地下; 平整场地——在建筑物基线以外4~6m范围内的整
个区域,或桩机进出场地及移动路线上; 打试验桩——了解桩的沉入时间、最终贯入度、持
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等;
抄平放线——在打桩现场设置水准点(至少2个), 用做抄平场地标高和检查桩的入土深度;按设计 图纸要求定出桩基础轴线和每个桩位;
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插筋扶正理顺
每隔lm放置1个。其直径选用: 当板厚≤300mm时为8~10mm; 当板厚^=300~500mm时为12~ 14mm。
当板厚>500mm时选用,钢筋直径 为16~18mm。沿短向通长布置, 间距以能保证钢筋位置为准。
3.2.3 基础模板施工
1、独立基础
2、条形基础模板
3.2 浅基础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箱形基础
平法
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 墙结构)
03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04G101-3(筏板基础) 04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和屋面板)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3.1.2 灰土桩地基
处理深度可达12~15m ,与换填法比优点 ?
打孔:300~600mm ;5~15m ;等边三角 形布置
分层回填:回填厚度为250~400mm 质量检验:前-中-后
3.1.3 局部地基处理
1.松土坑的处理 -5种情况
2.局部软硬地基的处理
补充:基础选型思路
2)打桩——开始宜低锤轻打,随沉桩加深,慢慢高锤重打; 桩锤经常回弹,更换重锤;
——桩锤回弹,贯入度突减,说明桩尖遇上硬物,应减小锤 距,加快锤击频率;
——贯入度突增或桩身变位,说明断桩(桩身破坏);
原则:重锤低击
3)接桩 管桩一般采用电焊连接或机械快速连接接头。 露出地面0.5~1.0m时接桩。 清理—扣接桩夹具(导向箍) —就位,先用电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