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文包诗课文原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原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原文《母亲的恩情》课文原文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母亲的恩情》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
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
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
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
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
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
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
”“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这是有利的一方面。
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
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文包诗大全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文包诗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文包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文包诗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文包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简介
第25课《杜甫诗三首》课文简介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文包诗课文
文包诗课文《黄鹤楼送别》设计:一次诗意的离别【教材解读】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课文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情景,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情怀。
故事是诗的扩展和阐释,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景情在同一文中出现,是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文包诗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身,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同时,读是思的凭借,读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读是写的基础,所以,在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中,要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让“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课堂上书声琅琅,用形式多样的读引领学生自由愉快地畅游文本,用“读”为学生营造一个绿意葱茏的心灵花园,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动情地读。
作为补充部分的送别诗,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阅读的积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了古诗的悠远流长。
在本课教学中,确立“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让孩子们真正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文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
】二、入情入境,体验提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背诵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惟通:唯)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新绿一作:花落)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同:无)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近现代〕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唐代〕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繁星(七一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滕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登鹳雀楼 文包诗
登鹳雀楼文包诗一、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衍生注释:1. “鹳雀楼”:是古代的一座名楼,在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那可是观赏黄河景色的绝佳去处呢。
2. “白日”:这里就是指傍晚的太阳。
傍晚的时候太阳那红彤彤的,就好像靠近山的那边慢慢落下去啦。
3. “依”:靠着、挨着的意思。
想象一下太阳就像是靠着山在休息呢。
4. “穷”:可不是说穷富的穷哦,在这儿是表示尽、达到极点的意思。
5. “千里目”:就是看到非常远的地方的视野。
三、赏析:这诗的主题啊,特别正能量。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那是描绘了一幅超级壮观的景象。
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消失,黄河奔腾流向大海。
诗人就站在鹳雀楼上,看着眼前这一大气磅礴的画面,这场景可太宏大了。
再说后面这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才是这诗的精华。
它的意思可不仅仅是说想看得更远就得再上一层楼。
更深层次地,是在鼓励人们要不断努力,积极向上。
你想啊,在生活里,我们要是觉得自己见识不够,看到的东西不够多,就得像登楼一样,再努力一点儿,去提高自己的境界。
在表现手法上,前面写景,然后通过景色引出后面积极向上的道理,非常巧妙,那种画面感带着道理就直直地进入人的脑子里啦。
四、作者介绍:《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
他可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呢。
王之涣这人相当有才华,写的诗质量那都是上乘。
他的诗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出名,不过像《登鹳雀楼》这样富有哲理的诗他也驾驭得超棒。
虽然他的诗留存下来的不算特别多,但是首首都是经典啊,真的是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五、运用片段:1. 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老师就会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咱们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呀。
要是你们想要懂得更多的知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那就得像登楼一样,不断地努力往上走,在知识的大厦里一层一层地攀登。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母亲》: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的思念是圆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1《杭州岳墓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集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文包诗作文400字6篇
文包诗作文400字6篇文包诗作文400字一: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在我所学的诗中,我喜欢的一首就是《长歌行》。
这首诗是汉乐府的名歌,现在还能完整的背出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绿油油的蔬菜上,晶莹的露水等着阳光……少年时不努力,老了只能白白地伤悲。
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法国有个叫做波德莱尔的名人说过:“时间吮吸着我们的生命,这没有影子的仇敌,啮蚀了我们的心,吸尽我们的鲜血,养得肥头肥脑”。
是呀!时间如流淌的河川,一去不复返。
可有许多人都不珍惜时间,任时间飞逝。
我现在也要抓紧时间学习,少看电视,多看书。
学要学好,玩要玩好,增加效率。
成长快乐,学习进步,才是我想要的。
吸取先辈的教训,成为有用的人。
《长歌行》是我最喜欢的诗,也是我最难忘的诗,还是我最受启发的诗!文包诗作文400字二: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垂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郑燮写的一首著名的诗——《竹石》。
这首诗是我最喜欢的诗。
因为它激起了我对生活的斗志与信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那是发生在我五岁那年的故事。
在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往常一样,放了学就扔下书包,跑去骑自行车。
我跟另一个小伙伴在一起骑自行车,玩得高兴极了!正在我们自得其乐的时候,灾难悄悄地降临在我的身上。
我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向前冲去。
一个没留神,就跟前面搁着的一块大石头来了个“亲密接触”。
这一摔可真厉害!疼得我直打滚。
好几处皮肤被沙砾擦破了,鲜红的血从我的皮肤里渗出来,就差没把我摔成“小傻瓜”。
伙伴吓坏了,赶紧跑去叫妈妈。
妈妈立刻把我送到中心医院。
医生一检查,说我的骶骨摔出裂痕来了。
不过没多大碍,在床上休息几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
一连几天,我都是在床上度过的。
我躺着一动不动,无聊透了。
随手翻开《唐诗三百首》,看见《竹石》这首诗,我对生活的信心又重新点燃起来。
上海市部编语文六(下)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全解(含题目和答案)
题目部分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选自《》。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朝主持编选的《》,是一组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末年。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注释①迢迢:②皎皎:③河汉女:。
河汉:④纤纤:⑤擢:⑥素:⑦札札:⑧弄:⑨机杼:⑩终日:⑪章:⑫泣:⑬涕:⑭零:⑮如:⑯雨:⑰河汉:⑱且:⑲相去:⑳复:㉑几许:㉒盈盈:㉓一水:㉔间:㉕脉脉:㉖得:㉗语:第三部分:诗歌中心归纳这首诗就是关于故事最早最完整的记录。
一般认为,这首诗借传说,抒发了,或也可认为,是一种。
第四部分:内容要点梳理1.牵牛、织女的名字,最早可见于《诗经·大雅·大东》篇,主要表现的是的形象;到东汉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逐渐定型,演变为一个神奇的传说并流传至今2.诗的前两句分别写,中间四句描写,最后四句表达诗人的,全诗充满着浓厚的的气息。
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诗人仰望星空,联想到了,或许也触动了自己内心的某种忧伤吧。
“迢迢”“皎皎”,既是,也是,还表现出了。
牵牛星是那么遥远,牛郎也是遥不可见,正是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皎皎”不仅写出了,也写出了。
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这四句用一个巨大的反转,极写。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汉”既“清”且“浅”,且相距“复几许”,看似并不遥远,然而竟无法逾越,这就更有力地突出了。
只能“脉脉”相望,用眼神来诉说心中的情意,突出二人的6. “纤纤擢素手”,织女伸出白皙修长的手,富有美感.“札札弄机杼”,“弄”字动态尽出,这两句结合,结合,表现出。
7.“泣涕零如雨”一句用,极写。
“脉脉不得语”一句,从“”到“”,在隐忍、静穆中蕴蓄着强烈的情感。
这些细腻的描写,“直而不野”,“怊怅切情”,真切地表现出。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耘田: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 阴: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_____陂:__________ 寒漪: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首诗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的情景;《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村晚》描写了小牧童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三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
“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秋语文七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 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谪居海南儋州三年,带领乡民 挖井取水,减少疾病;改变生产 习俗,推行文化教育。虽过着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 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悲 惨生活,却随遇而安,超然物外, 深受海南人·民爱戴。
第二题: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 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 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 味了。
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 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 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 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 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 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所以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 一番宽慰的话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如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 样,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洒脱 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结束句“但愿 人长九,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 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 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虚 景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实 景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第一小节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了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抒发了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其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指中国共产党,“阳光”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谁”指党和人民。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文包诗,作者是(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忆:想念。
独:独自。
异乡:他乡。
逢:遇到。
倍: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有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驱邪避灾的习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故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节日习俗:①春节(放爆竹、贴春联)②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③清明节(扫墓、踏青)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⑤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描写人们过节的词语:人声鼎沸、高朋满座、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借月抒情的诗句: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3、《池上》是写儿童的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其中,写事的诗句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借景抒情的诗句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的“解”意思是知道,懂得。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加点字:①池上:池塘里②白莲:白莲蓬③解:知道、懂得④藏:隐藏⑤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出现的一条水路。
)诗意: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回了白莲蓬。
小孩不懂得隐藏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南北朝)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海国记(节选)清·沈复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
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
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
文包诗作文300字送别诗
文包诗作文300字送别诗(一)文包诗作文(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李梅娃)在我们小学教材中,有一首诗是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的,因为它写的是一个孩子在河边钓鱼时发生的事,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请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天诗人胡令能来到一条小河旁,呈现在他眼前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卷。
一条清见底的小河,连河底的泥沙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河里的虾儿在欢快的嬉戏,一群群肥美的鱼儿在快活的游来游去,这可是钓鱼的大好时节啊!河流的一边是一棵棵俊俏的柳树。
柳树抽出了绿绿的嫩芽,微风吹来,柳树似乎在跳着优美的舞蹈,又似乎在对着大镜子,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柳树底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青草长得非常茂盛,草尖上还有着晶莹的露珠呢。
微风吹来,草尖上的露珠在那滚来滚去,似乎在玩滑梯。
河的对岸是一片桃树林。
那些粉红的桃花就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远看像是一片片彩色的云霞。
啊,到处充满了生机。
河边,坐着一个小男孩。
头发乱蓬蓬的,眼睛水汪汪的,小脸蛋上还泛着红晕。
他穿了个兜兜,外面套一件衣服,身旁还有一个背篓。
只见他先拿出钓鱼竿,在鱼钩上套上鱼饵,再使劲一抛,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道道波纹。
他双眼紧盯着浮标,屏住呼吸,忽然,他觉得钓鱼竿有些沉,他欢喜的想:这次应该是有大鱼上钩了。
他用力一提,一条肥美的鱼被钓了上来,活蹦乱跳的在地上蹦来蹦去。
他好不容易抓住了大肥鱼,准确地扔进了背篓里。
他又一次套上鱼饵,抛出鱼钩,继续一本正经地学着大人钓鱼。
不远处来了一个路人,那个路人上前亲切地询问道:“小兄弟,请问去刘家村的万福酒楼怎么走?”话音刚落,小男孩就向他摆摆手,轻声地说:“请不要打扰我钓鱼,等我钓到了一条肥美的大鱼再告诉你。
”一边说一边继续目不转睛地钓着鱼,头也不抬一下,仿佛一点声音也惊不了他。
等了好一会儿,路人一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哎,这孩子……”一边离去,继续赶路。
这个路人悄无声息地走了。
等那个男孩钓到大鱼,转过头,准备告诉那个路怎么走时,猛地发现,路人已经走出很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黄鹤楼送别课文原文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广射虎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领将.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力气,拉开硬功.“嗖”的一声,一只白羽箭➹射了出去.
第二天,天关蒙蒙亮,李广的随从编曲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得不是老虎,而是
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