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il17分子量

il17分子量

il17分子量IL-17是一种细胞因子,全称为白细胞介素17。

它是由T细胞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主要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与炎症反应。

本文将从IL-17的分子量、结构、功能和在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IL-17的分子量约为30 kDa。

它是一种由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在结构上属于肽链结构。

IL-17由细胞因子家族中的IL-17A至IL-17F共6个亚型组成,其中IL-17A和IL-17F是最为常见的两个亚型。

IL-17的功能主要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炎症反应相关。

IL-17能够刺激炎症细胞产生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

同时,IL-17也能够诱导和增强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

IL-17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IL-17的过度表达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其次是肿瘤。

研究发现,IL-17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

此外,IL-17还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肾炎和结核病等有关。

IL-17的信号传导途径主要是通过结合其受体IL-17R,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最终调控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研究发现,IL-17的信号通路与其他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

因此,研究IL-17的信号通路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IL-17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抑制其活性或阻断其信号传导途径。

一些治疗手段如抗体、融合蛋白等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然而,由于IL-17在多种疾病中的复杂作用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起来,IL-17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炎症反应。

它的分子量约为30 kDa,属于肽链结构。

IL-17的过度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因此研究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

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

白介素IL-17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研究进展白介素-17(IL-17)主要由T辅助细胞TH17产生。

IL-17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导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抗微生物蛋白来识别介导自身免疫和慢性感染的靶基因,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IL-17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白介素-17(IL-17)已经发现的成员有6个,分别是: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也被称为IL-25)和IL-17F。

随着研究的深入,IL-17产生细胞除了TH17细胞外,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细胞可以产生,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CD-T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嗜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和淋巴组织诱导物(LTi)细胞等,在上皮细胞、周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可产生白介素IL-17。

在IL-17家族的6个成员中,IL-17A是IL-17家族的原型,IL-17F 与之同源性最高(50%),并且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同一区域6p12,其它与IL-17A同源性较差,只有16%-30%,且定位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但这些细胞因子在人、鼠种属间的保守性较高(62-80%)。

IL-17家族成员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功能。

IL-17A、IL-17E、IL-17F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而IL-17B、IL-17C、IL-17D的功能还尚待研究。

白介素IL-17受体(IL-17R)家族由5个成员组成:IL-17RA、IL-17RB、IL-17RC、IL-17RD、IL-17RE。

IL-17R由27个氨基酸的N-末端信号肽、293氨基酸胞外结构域、21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和525个氨基酸异常长的胞质尾巴构成的单程跨膜蛋白。

IL-17受体家族成员之间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复合物,如IL-17RA与IL-17RC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A与IL-17F的反应,IL-17RA与IL-17RB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E的反应。

IL-17与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23

IL-17与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23

IL-17与座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23白细胞介素17新突破。

座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性皮肤病。

近年来座疮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范围也越来越广。

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雄激素水平、皮脂分泌过量、毛囊角化过度、座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Cacnes)定植等因素有关。

大量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z IL-17)参与座疮发病过程。

IL-17等Thl 7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在早期座疮病变中显著表达。

一、IL-17 概述IL-17是Thl 7细胞产生的标志性细胞因子,最早发现于1993年。

IL-17 细胞因子家族包含6种结构相似的细胞因子,即IL-17A-F ,且除了Th17 细胞外,肥大细胞、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也可以分泌IL-17o目前认为IL-17在抵抗细菌和真菌入侵,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和肿瘤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IL-17 结构:IL-17家族的第一位成员IL-17A最初被命名为CT-LA8 ,它与一种嗜T细胞疱疹病毒开放阅读框具有同源性,其3 '非翻译区(3 'UTR)中存在一个富含腺苗-尿昔的不稳定序列,并能诱导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通过对同源基因的筛选,进而发现了IL-17B、IL-17C、IL-17D、IL-17E(又称IL-25)和IL-17F o这些细胞因子中富含半胱氨酸结褶皱结构,类似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I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z PDGF)oIL-17的来源:研究发现朗格汉斯细胞可以处理释放到滤泡中的免疫原性 C.acnes蛋白,然后通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2,TLR2)将这些抗原呈递给局部淋巴结的CD4+T细胞。

C.acnes抑制Thl细胞分化,刺激CD4+T细胞分化成Th 17细胞,分泌大量的IL-17o IL-17可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IL17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相关临床病症

IL17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相关临床病症

溃疡性结肠炎 ( ulcerative colitis,UC)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 种常见的复发性、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以 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为主要特点。
研究发现,UC 组患者血清 IL-23 和 IL-17 水 平明显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 ,轻度、中度、重度 UC 患者血清 IL-23 和 IL-17 的浓度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说明 IL-23 和 IL-17 确实参与 UC 发生、发展过程,且可能在 UC 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Th17细胞亚群的分化调节
由天然CD4+T细胞分化而来。 抗原呈递细胞(如DC)位于初始CD4+T细胞
分化途径上游: 炎症刺激环境+DC+Treg→Th17 抗原刺激信号+DC产生的IL-12→Th1 抗原刺激信号+DC产生的IL-4→Th2
Th-17细胞与CD4+CD25+Treg(调节性T细胞) 的分化相互抑制和排斥
感染发生后,天然免疫系统产生的IL-6抑制了Treg 的生成,在TGF-β协同作用下促进了Th-17的生成。
Th17与Treg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免疫网络。IL-6、 IL-23水平升高时,Treg自我分化为Th-17,IL-17 分泌释放增强,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和加重。在集体 炎症反应中,当Th17增加时常提示Treg减少。
参考文献
【1】戴小波,孙万邦.IL-17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3):32-35 【2】李绪斌,杨文东.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患者血清IL217及MMP29水平变化[J].检验医学与临 床,2011,10(10):2524-2525 【3】张新春,王丽,胡华丽,刘磊.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 CRP 和 IL-17 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 药,2011,26(9):123-125 【4】夏婧,周影娜,张湘燕,张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IL-17、MMP-9水 平的变化及意义[J].贵州医药,2011,35(8):691-694 【5】林秋水,周许辉,王新伟,熊怡淞,东人,袁文.退变颈椎间盘中 IL- 17 表达与分布的研究[J].颈腰 痛杂志,2011,32(2):83-87 【6】郑紫丹,万晓强,刘梁英.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 和 IL-17 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细胞与分 子免疫学杂志,2011,27(2):203-204 【7】 Saito S,Nakashima A,Shima T,et al.Th1/Th2/Th17 and regulatory T-cell paradigm in pregnancy[J].Am J Reprod Immunol,2010,63(6):601-610. 【8】 Zeng WP,Chang C,Lai JJ.Immune suppressive activity and lack of T helper differentiation are differentially regu- lated in natural regulatory T cells[J].JImmunol,2009,183(6):3583-3590. 【9】 Toh ML,Kawashima M,Hot A,et al.Role of IL-17 in theTh1 systemic defec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through selective IL-12Rbeta2 inhibition[J].Ann Rheum Dis,2010, 69(8):1562-1567. 【10】 Liu ZJ,Yang L,Cui Y,et a1.IL-21 enhances NK cell activation and cytolytic activity and induces 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Inflamm Bowel Dis,2009,15(8):1133-1144.

白细胞介素17A及其信号通路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7A及其信号通路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㊃综 述㊃白细胞介素17A 及其信号通路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卢惠丹 李鋆璐 李颖 胡春玲 徐彩玲 邢丽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450052通信作者:邢丽华,E m a i l x i n gl i h u a 95088@163 c o m ʌ摘要ɔ 白细胞介素17A (I L -17A )是T h 17细胞产生的特异性促炎性细胞因子,通过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过程,在呼吸㊁免疫㊁血液等多个系统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㊂I L -17A 及其信号通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利于为此类疾病的诊断㊁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㊂本文就I L -17A 及其信号通路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ʌ关键词ɔ 白细胞介素17;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炎症;免疫调节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资助项目(142300410327);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140306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9A 320015)D O I 10 3760 c m a ji s s n 1673-436X 2019 06 013A d v a n c e m e n t o f i n t e r l e u k i n -17Aa n d i t s 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 i n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n d r o m e L u H u i d a n L i J u n l u L iY i n g H uC h u n l i n g X uC a i l i n g X i n g Li h u a D e p a r t m e n t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a n d C r i t i c a l C a r e M e d i c i n e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Z h e n gz h o u450052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X i n g L i h u a E m a i l x i n gl i h u a 95088@163 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I n t e r l e u k i n I L -17Ai sa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p r o -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y t o k i n e s e c r e t e db yh e l p e r T c e l l T h c e l l 17 i n d u c e s d i v e r s e c y t o k i n e s t o p a r t i c i pa t e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i mm u n o r e g u l a t i o n a n d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 s o i t p l a y s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t h eo c c u r r e n c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u l t i p l e s y s t e m i c d i s e a s e s a n d t u m o r s s u c h a s r e s p i r a t o r yi mm u n e a n d h e m a t o l o g i c a l s y s t e m T h e p o t e n t i a lv a l u e so f I L -17Aa n di t ss i g n a l p a t h w a y i n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d i s t re s s s y n d r o m e A R D S a r e t h e h o t s p o t of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w h i c h i s b e n e f i c i a l i n t h e d i a gn o s i s c o n d i t i o na n d p r o g n o s i s a s s e s s m e n t T h i s r e v i e wf o c u s e so nt h e I L -17Aa n d i t ss i g n a l p a t h w a y s i n A R D SʌK e y wo r d s ɔ I n t e r l e u k i n -17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a d u l t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mm u n o m o d u l a t i o nF u n d p r o gr a m B a s i ca n d A d v a n c e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o f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D e p a r t m e n t 142300410327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P r o j e c to f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201403060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P r o j e c t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of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19A 320015D O I 10 3760 c m a ji s s n 1673-436X 2019 06 013I L -17作为辅助性T 细胞17产生的特异性的强有力的炎性细胞因子,多个研究已证实其在感染性疾病㊁自身免疫性疾病㊁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㊂I L -17细胞因子家族有I L -17A~F6个成员,其中关于I L -17A 的表达分布㊁生物学特征㊁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㊂I L -17A 在A R D S 中明显的表达上升,可诱导多种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产生而对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1]㊂现重点对I L -17A 与A R D S 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1 I L -17A 的表达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研究发现胞外蛋白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8(c y t o t o x i cT -l y m p h o c yt e -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8,C T L A -8)蛋白可激活成纤维细胞的核因子κB (n u c l e a rf a c t o r -κB ,N F -κB ),诱导I L -6分泌,并与其共同促进T 细胞增殖,㊃264㊃国际呼吸杂志2019年3月第39卷第6期 I n t JR e s pi r ,M a r c h2019,V o l .39,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同时发现其为辅助性T细胞17(T h17)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因此被命名其为I L-17㊂先前研究认为I L-17A主要由I L-23㊁I L-1β㊁I L-6等诱导分化产生的T h17细胞分泌,随着研究的进展,逐渐发现自然杀伤细胞㊁γδT细胞及髓系细胞㊁淋巴组织诱导细胞㊁中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可以在转化生长因子β(t r a n s f o r m i n gg r o w t hf a c t o r-β,T G F-β)㊁I L-1β㊁I L-6㊁I L-23等环境诱导下产生[2]㊂I L-17A是由4个半胱氨酸和2个丝氨酸残基组成的半胱氨酸结构,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000,有155个氨基酸残基,编码的基因位于6p12,在C末端和四个半胱氨基酸残基组成一个不同于典型半胱氨酸的胱氨酸折叠,并通过二硫键共价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结合在同一受体上㊂2I L-17A信号传导通路及生物学活性目前发现,I L-17受体家族共有五个家族成员(I L-17R A-I L-17R E),I L-17R单体基序结构高度保守包括纤维粘连蛋白1(f i b r o n e c t i n1,F N1)㊁F N2和S E F I R(s i m i l a r e x p r e s s i o n t o f i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 f a c t o r-I L-1r e c e p t o r)三个结构域,其中I L-17R A还包括T I R(T o l l-I L-1r e c e p t o r)样环形结构域(T I R-l i k e l o o p,T I L L)和C B A D[a C/ C C A A T/e n h a n c e r-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C/E B P)a c t i v a t i o n d o m a i n]结构域[3]㊂I L-17A受体成员之间通过组成不同的受体复合物与相应配体结合,产生下游信号传导㊂I L-17R 在造血组织及内分泌组织内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㊂I L-17A可形成同源二聚体或者与I L-17A F组成异源二聚体与靶细胞表面I L-17R A及I L-17R C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受体结合后激活多种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目前研究发现的通路有4条:(1)与受体结合后通过S E F I R结构域募集调控蛋白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κ-Ba c t i v a t o r 1,A c t1),后磷酸化抑制蛋白Iκbζ(i n h i b i t o r yp r o t e i no f N F-κB),激活N F-κB经典通路,促进p65/R e l A相关基因的转录[4];(2)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 i t o g e n a c t i v a t o r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MA P K)通路,提高目的基因m R N A的稳定性,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增多;(3)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j a n u sk i n a s e s,J A K s)/转录激活因子S T A T信号途径,诱导J A K1/2/3㊁T y K2 (n o n-r e c e p t o r t y r o s i n e-p r o t e i nk i n a s e2)以及S T A T1~4的磷酸化活化[5];(4)上调C C A A T增强子结合蛋白中转录因子β和δ的基因表达,促进下游效应因子转录的发生[6]㊂在I L-17A激活N F-κB的经典通路中,A c t1可通过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 N Fr e c e p t o r a s s o c i a t e d f a c t o r,T R A F6)而调节此过程,而且A c t1可直接稳定下游效应因子m R N A的表达,调节I L-17A的炎症信号[7]㊂W a n等[8]的研究发现,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相关的m i R-30a,能够直接靶向于编码A c t1的T r a f3i p2m R N A,抑制I L-17A介导的N F-κB和MA P K的活化,减少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同时降低I L-17A对m R N A的稳定作用㊂I L-17A作为促炎性因子,可连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通过与上皮细胞㊁巨噬细胞等多种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诱导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r a n u l o c y t ec o l o n y s t i m u l a t i n g f a c t o r,G-C S F)㊁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 a c r o p h a g e i n f l a mm a t o r yp t o t e i n2,M I P-2)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 o n o c y t e c h e m o t a c t i c p r o t e i n,M C P)㊁C X C类趋化因子(c h e m o k i n el i g a n d,C X C 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 a t r i x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MM P)㊁I L-6㊁防御素等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促进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 o l y m o r p h o n u c l e a r n e u t r o p h i l s,P MN)和巨噬细胞募集㊁活化,起到清除致病菌作用,I L-17A还可增强上述炎症因子m R N A的稳定性,放大炎症反应[9]㊂而当I L-17A过量表达时,会出现炎症反应过度激活,从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㊁多发性硬化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0]㊂3I L-17A在A R D S中的作用A R D S可由重症肺炎㊁脓毒症及创伤多种原因引起,而且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凝血性疾病也是影响A R D S28d 死亡率的独立因素[11]㊂A R D S的主要病理特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促炎性细胞因子聚集导致的双肺炎症,表现为肺泡毛细血管严重损伤㊁肺泡通透性增加及两肺弥漫性肺水肿,肺顺应性降低㊁低氧血症[12]㊂L U N G-S A F E最新的一项关于A R D S的流行病学数据的横断面研究发现A R D S在接受机械通气的I C U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234%,病死率达475%㊂A R D S治疗费用昂贵,然而目前除保护性肺通气㊁治疗原发病及支持治疗方法外,仍缺乏针对性治疗手段㊂近期研究发现免疫调节紊乱在A R D S过程中病理性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在A R D S早期,多形核白细胞(p o l y m o r p h o n u c l e a r,P MN)和肺泡巨噬细胞迅速募集于肺泡腔,成为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然而P MN的半衰期短,在A R D S的过程中需要趋化因子等炎性因子对其进行持续招募㊂T细胞的半衰期长,可在炎性部位持续分泌促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物质,T h17细胞分泌的I L-17A募集并活化P MN,而P MN则可以通过自分泌产生趋化因子形成正反馈,进而形成病理性炎症反应甚至暴发炎症风暴[13]㊂研究发现,脂多糖(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L P S)及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的A R D S模型,敲除I L-17A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减少100倍,中性粒细胞活性标志物髓化过氧化物酶(m y e l o p e r o x i d a s e,M P O)及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物M I P-2水平明显降低,炎性因子I L-6的产生也显著减少[14]㊂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入住I C U21例创伤合并肺部并发症的患者血清和肺泡灌洗液内I L-17A均明显升高[15]㊂在A R D S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发现I L-17A增加,近期在人和鼠的研究中均发现有氧运动抑制L P S诱导的肺损伤与I L-17A产生的减少相关㊂有研究发现重组人I L-17A可直接增加培养的人单层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提示I L-17A不仅通过诱导趋化因子的分泌募集中性粒细胞在A R D 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本身作为炎性因子可直接作用于肺泡上皮细胞,而参与疾病的进展[16]㊂D i n g等[17]研究发现上调I L-17A可以加重L P S诱导的A L I,L P S诱导I L-17A㊃364㊃国际呼吸杂志2019年3月第39卷第6期I n t JR e s p i r,M a r c h2019,V o l.39,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缺陷的小鼠A L I的能力下降,可以通过对I L-17A的管理调控L P S诱导的肺部炎症,阻断I L-17A可以有效的抑制肺部炎症减缓A L I的严重程度㊂有临床研究发现脓毒症导致的A R D S患者血浆内I L-17A水平显著增高,且7d治疗后死亡患者体内升高更为显著,表明I L-17A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在L P S诱导的小鼠A R D S模型也发现,在炎性介质的表达增多之后,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活性持续处于增高状态,雷帕霉素可以通过上调转录活化因子3(a c t i v a t o r o f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3, S T A T3)磷酸化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s u p p r e s s o ro f c y t o k i n e s i g n a l i n g,S O C S3)和视黄酸相关的孤儿受体γt (r e t i n o i d-r e l a t e do r p h a nn u c l e a r r e c e p t o rγt,R O Rγt)核定位点阻断独立生长因子1(g r o w t hf a c t o ri n d e p e n d e n t1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r e p r e s s o r,G f i1)的表达,抑制T h17细胞的分化,减少其促炎性因子I L-17A和I L-22的表达,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和活化,减轻L P S诱导的A L I[18]㊂应用I L-17A中和抗体可以减轻L P S诱导的小鼠A R D S的肺损伤,并且降低促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增加抑炎因子I L-10的表达,I L-17A抗体通过影响R O Rγt的表达㊁阻碍苏蛋白激酶的磷酸化而降低A R D S时的肺损伤[17]㊂4结语综上可知I L-17A与A R D S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其在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价值还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㊂也有研究发现某些靶向I L-17A的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L P S诱导的病理性炎症反应减缓A R D S病情,但目前仅停留在动物实验的阶段,用于临床治疗还待进一步研究㊂目前靶向I L-17A的单克隆抗体已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㊁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靶向I L-17A治疗可能成为治疗A R D S的一个新方向㊂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参考文献1 C h i z z o l i n i C D u f o u rAM B r e m b i l l aN C I s t h e r e a r o l e f o r I L-17i n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s y s t e m i cs c l e r o s i s J I mm u n o lL e t t201819561-67D O I101016j i m l e t201709007 2 C h e nK K o l l s JK I n t e r l u e k i n-17A I L17A J G e n e20176148-14D O I101016j g e n e2017010163 K r s t i cJ O b r a d o v i c H K u k o l j T e t a l A n o v e r v i e w o fi n t e r l e u k i n-17A 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17r e c e p t o r a s t r u c t u r e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 s i g n a l i n g J P r o t e i nP e p tL e t t2015227570-5784S o n d e r S U S a r e t S T a n g W e t a l I L-17-i n d u c e dN F-k a p p aBa c t i v a t i o n v i a C I K S A c t1p h y s i o l o g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s i g n a l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s J J B i o l C h e m 20112861512881-12890D O I101074j b c M1101995475 R a h m a n M S Y a m a s a k i A Y a n g J e ta l I L-17A i n d u c e se o t a x i n-1C C c h e m o k i n e l i g a n d11e x p r e s s i o n i n h u m a na i r w a y s m o o t h m u s c l ec e l l s r o l eo f MA P K E r k12J N Ka n d p38 p a t h w a y s J J I mm u n o l200617764064-40716S i m p s o n-A b e l s o n M R H e r n a n d e z-M i r G C h i l d s E E e ta lC C A A T E n h a n c e r-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b e t a p r o m o t e s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E A E J C y t o k i n e20179224-32D O I101016j c y t o2017010057 H e r j a nT H o n g L B u b e n i kJ e t a l I L-17-r e c e p t o r-a s s o c i a t e da d a p t o r A c t1d i r e c t l y s t ab i l i z e s m R N A st o m e d i a t eI L-17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i g n a l i n g J N a t I mm u n o l2018194354-365D O I1018632o n c o t a r g e t214748 W a n Q Z h o u Z D i n g S e t a l T h e m i R-30a N e g a t i v e l yR e g u l a t e s I L-17-M e d i a t e dS i g n a lT r a n s d u c t i o nb y T a r g e t i n g T r a f3i p2J JI n t e r f e r o nC y t o k i n eR e s20153511917-23D O I101089j i r201401469 L i u D Z h a n g R W u J e t a l I n t e r l e u k i n-17A p r o m o t e se s o p h a g e a l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c e l l i n v a s i v e n e s st h r o u g h R O S-d e p e n d e n t N F-k a p p a B-m e d i a t e d MM P-29a c t i v a t i o n JO n c o lR e p20173731779-1785D O I103892o r2017542610 D a sS K h a d e r S Y i n a n d y a n g o fi n t e r l e u k i n-17i n h o s ti mm u n i t y t o i n f e c t i o n J F1000R e s2*******D O I1012688f1000r e s e a r c h10862111 M a t t h a y MA W a r e L B Z i mm e r m a n G A T h e 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s y n d r o m e J J C l i nI n v e s t201212282731-2740D O I101172J C I6033112 N a m H J a n g S H H w a n g Y I e t a l N o n p u l m o n a r y r i s kf a c t o r s o f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e p t i cb a c t e r a e m i a J K o r e a nJI n t e r n M e d2019341116-124D O I103904k j i m 20170413 R i s s oK K u m a rG T i c c h i o n iM e t a l E a r l y i n f e c t i o u s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s y n d r o m e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a c t i v a t i o na n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o f a l v e o l a rT-c e l l s J E u r JC l i n M i c r ob i o lI n f e c tD i s20153461111-1118D O I101007s10096-015-2333-x14 M u i rR O s b o u r n M D u b o i sA V e t a l I n n a t e l y m p h o i dc e l l sa r et h e p r e d o m i n a n t s o u r c e o fI L-17A d u r i n g t h e e a r l y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 d r o m e J A mJ R e s p i rC r i tC a r eM e d20161934407-416D O I101164r c c m 201410-1782O C15 H o l l o w a y T L R a n iM C a p A P e t a l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t h eT h-17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a n d p u l m o n a r y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a t r a u m a I C U p o p u l a t i o n J C y t o k i n e2015762328-333D O I101016j c y t o20150900316 L i J T M e l t o n A C S u G e ta l U n e x p e c t e dr o l e f o ra d a p t i v ea l p h ab e t aT h17c e l l s i n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d i s t re s ss y n d r o m eJ J I mm u n o l2015195187-95D O I104049j i mm u n o l150005417 D i n g Q L i uG Q Z e n g Y Y e t a l R o l e o f I L-17i nL P S-i n d u c e d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a ni nv i v os t u d y J O n c o t a r g e t201785593704-93711D O I1018632o n c o t a r g e t2147418 Y a nZ X i a o y uZ Z h i x i nS e t a l R a p a m y c i na t t e n u a t e sa c u t el u n g i n j u r y i n d u c e db y L P St h r o u g hi n h i b i t i o no fT h17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i n m i c e J S c iR e p2016620156D O I101038s r e p20156收稿日期2018-09-04㊃464㊃国际呼吸杂志2019年3月第39卷第6期I n t JR e s p i r,M a r c h2019,V o l.39,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身免疫性疾病药靶IL-17家族三部曲之基础篇

自身免疫性疾病药靶IL-17家族三部曲之基础篇

⾃⾝免疫性疾病药靶IL-17家族三部曲之基础篇“⽩细胞介素17a(lL-17a,俗称IL-17)于1993年克隆,⽽第⼀个IL-17结合受体(IL-17Ra)是在1995年由Immunex的免疫学研究⼈员发现的。

直到2005年IL-17是认为Th17细胞亚群的标志性细胞因⼦,后续的研究发现IL-17-IL-23调节轴是⾃⾝免疫性疾病的关键驱动因⼦。

除了Th17细胞,IL-17还被发现表达在CD8+ T细胞(Tc17细胞)以及天然免疫细胞γδT细胞,NK细胞,ILC3s。

因⽽充分认识IL-17的结构、功能、信号通路,对于⼀系列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及药物发现及其重要”01—IL-17及受体家族结构最初命名为CTLA-8的IL-17a家族的创始成员,与疱疹病毒saimiri中的⼀个开放阅读框显⽰出意外的序列同源性,但与其他已知的细胞因⼦家族没有同源性。

通过筛选同源基因,发现了IL-17B、IL-17C、IL-17D、IL-17E(现称IL-25)和IL-17F。

这些细胞因⼦采⽤⼀种不寻常的半胱氨酸结折叠结构,类似于神经⽣长因⼦(NGF)和⾎⼩板衍⽣⽣长因⼦(PDGF),⽽与其他免疫细胞因⼦亚类不同。

同样,IL-17受体家族也有⼀个独特的受体亚类,其特征是⼀个称为“SEFIR”的共有细胞胞内结构域(SEF/IL-17受体),它与Toll-1受体(TIR)结构域有着很远的关系。

证据表明和成纤维细胞⽣长因⼦受体(FGFR)和表⽪⽣长因⼦受体(EGFR)家族成员有物理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关性。

除此之外,IL-17家族还有⼀些孤⼉受体和配体,需要继续研究和发现。

作为⼀个独特的细胞因⼦家族,IL-17受体亚单位,拥有相同的胞内结构域叫做SEFIR结构域,这与Toll-1受体和IL-1受体类似。

02—IL-17信号通路IL-17受体细胞通路,⾸先招募Act1启动,Act1也被认为是IL-17受体信号激活必需的分⼦,Act1之前被认为是b细胞激活因⼦(BAFF)和CD40信号的负调节因⼦,Act 1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在IL-17信号传递后,Act 1迅速招募并泛素化TNF-受体相关因⼦6(TRAF 6),这是另⼀种E3泛素连接酶,与使⽤TRAF 6的其他受体⼀样,IL-17通过IκB激酶(IKK)激活和IκBa降解触发NF-κB的激活。

IL-6-Stat3通路活化和IL-17表达在肝癌中的病理学意义及生存预测价值

IL-6-Stat3通路活化和IL-17表达在肝癌中的病理学意义及生存预测价值

IL-6-Stat3通路活化和IL-17表达在肝癌中的病理学意义及生存预测价值IL-6/Stat3通路活化和IL-17表达在肝癌中的病理学意义及生存预测价值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率和低存活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肝癌的发病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生物学活动和遗传变化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L-6/Stat3通路的活化和IL-17的过度表达在肝癌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IL-6/Stat3通路活化和IL-17表达在肝癌中的病理学意义以及其在肝癌患者生存预测中的价值。

IL-6/Stat3通路在肝癌中的病理学意义:IL-6/Stat3是一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IL-6是一种促炎因子,可以刺激肝癌细胞分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提高。

同时,IL-6还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并促进肝癌干细胞的生成和维持。

Stat3是一个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蛋白质,IL-6的结合可以活化Stat3,并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蔓延。

研究发现,在肝癌组织中,IL-6和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IL-6/Stat3通路活化在肝癌中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

IL-17表达在肝癌中的病理学意义:IL-17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它主要由Th17细胞产生,并能激活靶细胞产生多种炎症因子。

肝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量较高,与肿瘤的浸润程度、血管生成和预后相关。

研究发现,IL-17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同时还能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肝癌的发展。

此外,IL-17还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

因此,IL-17的过度表达在肝癌中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

IL-6/Stat3通路活化和IL-17表达的生存预测价值:众所周知,肝癌的预后往往较差且难以预测。

因此,寻找新的生存预测因子对于制定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IL-17的变化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IL-17的变化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哮喘儿童外周血Th17/IL-17的变化及意义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

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炎症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2010年一项著名的研究报道关于淋巴细胞亚群Th17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后,人们对该亚群的研究逐渐展开。

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介导,其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以及气道重构等过程。

研究表明,哮喘患者外围血中IL-17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同时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还能诱导B细胞合成产生IgE等抗体。

因此,研究哮喘儿童外周血Th17/IL-17的变化和意义,对于阐明哮喘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措施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Th17及其分泌的IL-17在哮喘中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1.检测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中Th17和IL-17的水平;2.分析哮喘儿童Th17/IL-17水平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3.研究Th17细胞在哮喘中参与炎症反应、气道重构及合成IgE等方面的机制;4.探讨Th17/IL-17在未来哮喘治疗中的可能应用。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实验对象:留取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2.外周血中Th17水平的检测方法:采用荧光素酶免疫分析法(ELISPOT)或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中Th17的分布情况。

3.外周血中IL-17水平的检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或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中IL-17的检测。

4.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并使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中Th17/IL-17水平的意义。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探明哮喘患儿外周血中Th17及其分泌的IL-17水平的变化;2.发现哮喘儿童Th17/IL-17水平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3.阐明Th17细胞在哮喘中参与炎症反应、气道重构及合成IgE等方面的机制;4.提出Th17/IL-17在未来哮喘治疗中的可能应用。

IL-17在肺癌中研究进展

IL-17在肺癌中研究进展

IL-17在肺癌中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9-11T11:13:25.9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作者:张志敏[导读]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不仅与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摘要: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不仅与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但是其与肿瘤的之间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

在不同的肿瘤中或者不同的免疫机制下,白介素17可能发挥双重调节作用。

一方面,IL-17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等的表达促进肿瘤进展,另一方面,IL -17也可通过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

IL-17作为一个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肺癌发生、进展的全过程,本文对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白介素17(IL-17);非小细胞肺癌;炎症因子Research progress of IL-17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Abstract:Interleukin 17(Interleukin-17,IL-17),as an important inflammatory factor,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in human body,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tumor. But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ncer is still controversial.Interleukin 17 may play a dual regulatory role in different tumors or different immune mechanisms.On the one hand,IL-17 can promote tumor progression by promoting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 beta)and so on. Antitumor effects of cells and neutrophils.Lung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in China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It is a malignant tumor with a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s an inflammatory factor,IL-17 may be involv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一、IL-17的概述1.IL-17的来源IL-17是由Rouvier等[1]从小鼠淋巴样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发现,最初被命名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8(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8,CTLA-8)。

白介素17家族的信号转导和功能

白介素17家族的信号转导和功能
— — 一
消渴症 的中医临床 治疗体会
万 云 .
四 川省 阿坝 藏 族 羌铗 自治 州 松 潘县 疾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6 2 3 3 0 0
【 摘要1 目的 : 现 代 医 学 理论 中 的 糖 尿 病 即 中 医 里 的 消 渴 病 , 所 谓 消 渴症 以 多饮 、 多食 、 多尿 、 形体消瘦 , 或尿 有甜味、 状 如 膏 脂 为 主 要 特 征 的疾 病 。发 病 机 制 为 阴 津 亏损, 燥 热 内 生 。糖 尿 病 治 疗 , 中 医在 《内经 》 的基 础 上 , 对 本 病 的 治 疗 和 研 究 有 更 大 的突 破 和 进 展 , 本 文 以 中 医 的 观 点 论 述 消 渴症 的 临床 特 点 及 治疗 方 法 、 方 药, 采 用 辩 证 分 型的基础上, 利 用 中 医 药 对 消渴 症 进 行 治 疗 。 治 疗 结 果 的 总体 有 效 率 为 9 0 . 5 , 说 明根 据 辩 证 分 型 , 利 用 中医 治 疗 消 渴 症 , 效果 显著, 可 以 为 糖 尿 病 的 中 医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与参考。 【 关键词】 消渴症 ; 糖尿病; 中医; 临 床 治 疗 【中圈 分 类 号 1 R2 5 5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2 0 9 5 —6 8 5 1 ( 2 0 1 4 ) O 4 —0 5 9 7 —0 1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 发病 率高, 其并发症十分严重 , 严 重威 胁 着 人 们 的 健 康 治疗 后 症 状 基 本 消失 , 空腹血糖<7 . 2 mmo l / I , 餐后 2 h血 糖 < 8 . 3 et r oo l / I . 2 4 h尿 西 医认 为糖 尿 病 是 血 中 胰 岛 素 绝 对 或 相 对 不 足 , 导致 血糖 过 高 , 出现糖 尿, 进 而 糖 定 量 < 1 0 . 0 g , 或血糖、 2 4 h尿 糖 定 量 较 治疗 前 下 降 3 0 以 上 有 效 : 治 疗 后 症 状 引起 糖 和 蛋 白 质 代 谢 紊 乱 。 中 医 称 糖 尿 病 为 消 渴 症 , 也 称 消瘴 病 。 在 古 今 医 学 史 上 明 显 改 善 , 空腹血 糖<8 . 3 mmo l , 餐后 2 h血 糖 < 1 0 . 0 mmo l / L, 2 4 h尿 糖 定 量 < 都有 详细的论述 , 消 渴 病 之 名 最早 见 于《 黄帝 内经》 。东汉著名 医家张 仲景在《 金 匮 2 5 . 0 g , 或血糖 、 2 4 h尿 糖 定 量 较 治 疗 前 下 降 1 0 以 上。 无 效 : 治 疗 后 症 状 无 明 显 要 略》 中将 消 渴 症 分 为 三种 类 型 : 渴而多饮者 为上消 , 消谷善 饥者为 中消 , 小 便 如 膏 改 , 血糖 、 尿 糖 下 降 未 达 上 述标 准 。 总 体 有效 率 为 显效 率与 有 效 率 之 和 。 者为下消。其病因为素体阴虚 , 五脏 虚 弱 , 饮食 不节 , 情志失 调 , 劳 欲 过 度 等 而 导 致 1 . 4 统 计 分 析 肾阴亏虚, 肺 胃燥 热 而 形 成 。笔 者 采 用 中 医 治疗 糖 尿 病 患 者 2 7例 , 取 得 较 好 的 临 床 临 床 数 据采 用 S P S S I 8 . 0统计 软件 进 行 分析 。 疗效 , 讨论治疗体会 , 现报道如下 。 2 结 果 1 材 料 与 方 法 经 过 4周 的 治疗 , 本组 2 1例 患 者 , 显 效 8例 , 有效 1 1例 , 无 效 2例 , 总 体 有 效 率 1 . 1 研 究 对 象 为9 O . 5 , 说明在辩证分型的基础上 , 采 用 中 医药 对 消 渴 症 进 行 治 疗 的 整 体 疗 效 显 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 2 1例 , 男 1 2例 , 女 9例 , 年龄 3 1 ~5 8岁 , 平均年龄 4 2 . 7 著, 值得临床推广 。 岁。病程 0 . 5 ~1 0年 , 平 均病史 4 . 2年 。病 情 轻 度 1 1例 , 中 度 7例 , 重 度 3例 。 消 3 讨 论 渴症 分为上消、 中消 、 下消 , 在 不 同 的 临 床 阶 段要 根 据 病 情 辨 证 施 治 。 糖尿病, 俗称消渴症 , 是 临 床 内 分 泌 疾病 之 一 , 属 于 终 身性 难 治 疾 病 , 多 发 于 中 1 . 2 分 型治 疗 老 年 人 群 。 此类 患 者 临 床 特 点 为“ 三多一少” , 即多食 、 多饮 、 多尿、 体重减少 , 且 并 发 阴虚燥热 、 气 阴两 虚 、 阴阳两虚 、 瘀 血内阻, 根 据 不 同病 因施 以清 热 养 阴 法 、 益 气 症 发 生 率 较 高 , 若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 将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 甚 至 养阴法 、 阴 阳 双 补法 、 活 血 祛 瘀 法 的疗 法 。 威 胁 其 生 命 安 全 。 随 着 近 年 来 我 国 老 龄 化进 程 不 断 加快 , 糖 尿 病 发 病 率 呈 现 出 显 著 1 . 2 . 1 上 消 主症 : 烦渴多饮 , 尿频量多见小便有甜味 , 舌 红 苔黄 脉 洪 数 , 多 因 心 上 升 趋 势 , 已越 来 越 引 起 临床 医务 工 作 者 的 重 视 。 临 床 研 究 表 明 , 应 用 中 医 理 论 对 肺 火炽二冬汤 、 自虎 汤 、 止消润燥 汤等 。 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 可使患者得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也 可因命火上浮 , 也 为肺 肾 阳 虚 , 肢寒畏冷 、 喜热饮 、 四肢 乏 力 、 大便溏 稀 、 舌 大 苔 白 消渴以三消为病 , 下消多见 ; 并 发 症 最快 也 是 最 严 重 , 多以下消 为主, 以 肾 阴 虚 脉沉迟 , 治 宜 引 火归 元 , 水火既济 , 气上熏蒸 , 则 肺 受 湿 润 之 气 而 渴 症 消 也 。 八 昧 肾 多 见 , 治 疗 应 养 阴生 津 、 清热泻火 , 肺 胃 兼 治 ;佐 以 养 阴益 气 、 温 经活血 , 兼 顾 脾 胃。 气丸、 双 补 丸 加 减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消渴论》 : “ 上消者上焦受病 , 又 谓 之 鬲 消 《 备 急千 金 要 方 ・消渴 篇 》 : “ 治之愈否 , 若 能如方节慎者 有三 , 一饮酒 , 二房室 , 三 成 病 也 。多 饮 水 而 少 食 , 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 , 知 其 燥 在 上 焦 也 ”。 食及面” , 有很多疗效确切的中药 , 如: 二冬 、 淮山、 知 母、 生 地等等 , 在 饮 食 方 面 也 有 1 . 2 . 2 中消又称痛中 、 消 脾 。 胃热 炽 盛 、 肝 胃阴虚 : 多食 易饥 、 心烦 口渴、 素 体 很 多 辅 助 降 糖 的 食 物 如 : 苦瓜 、 茭 白、 芹菜、 胡 萝 等 , 降糖类 水果如 杨桃 、 柚 子、 石 瘦弱 、 尿频 、 大便干燥 , 舌红苔黄脉滑实 , 足 阳 明 胃经 出 现 问 题 , 大肠 移热 于胃, 或 胃 榴等。 移热于胆 , 胃热 则津 液 缺 失 不 能 濡 养 肌 肉 , 造 成 多 食 善 饥 为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治 法 宜 综上所述 , 对 糖 尿 病 患 者 给 予 中 医联 合 治 疗 , 且适 当控 ��

IL-17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相关临床病症

IL-17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相关临床病症

Th-17受到细胞因子的调节
• Th17发育成熟后,细胞的稳态、增殖及IL-17的释放主要 由IL-17、IL-23及IL-21调节。
• IL-23:由DC及其他抗原呈递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3 可以激活JAK-STAT信号途径,引起JAK2、Tyk2的磷酸化, 从而促进STAT3磷酸化,激活STAT3而促进IL-17的分泌。 另外,IL-23不像其他T细胞存活因子(如IL-7)一样持续 产生,因此,Th17细胞的长期存活依赖慢性炎症。
IL-17D:是一种新的分泌型细胞因子,能刺激内皮细胞产生
IL-6、IL-8、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生物因子),可以抑制 髓样造血祖细胞向红细胞分化。
IL-17E:与IL-17A同源性最小,只有15%~20%,主要促进靶细胞
分泌IL-6、IL-8、G-CSF,招募中性粒细胞聚集。
IL-17F:与IL-17A最相近,有50%的同源性,染色体定位相近。
IL-17B:基因定位于5q32-34,人IL-17B基因区域与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Charot-Maric-Tooth脱髓鞘病有关。
IL-17C:基因位于16q24,氨基酸序列与IL-17有26%~28%的相
似性,能与单核细胞结合,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但不能刺激成纤维细胞释放IL-6,也不能与IL-17R结合。
IL-17家族及分化调节作用
• IL-17家族成员主要有6个。
• 分别是IL-17A(IL-17) IL-17B
IL-17C
IL-17D(IL-27)
IL-17E(IL-25) IL-17F
IL-17A:为家族主要成员是活化的Th17细胞产生的由155000,N端含有一个 19~23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染色体定位于6p12。与单纯疱 疹病毒与小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某些蛋白有一定的同源性。

IL-17轴的影响及机制的开题报告

IL-17轴的影响及机制的开题报告

三氧化二砷对哮喘小鼠Th17/IL-17轴的影响及机制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研究表明,哮喘发病与炎症反应中的Th17细胞和IL-17有关。

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抗癌药物,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具有治疗哮喘的潜力,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本文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在哮喘小鼠中对Th17/IL-17轴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二、研究方法:
1. 小鼠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哮喘+三氧化二砷组和对照组,在哮喘诱导后给予三氧化二砷处理,观察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2. 细胞实验:将小鼠淋巴细胞分离,分为哮喘组、哮喘+三氧化二砷组和对照组,检测Th17和IL-17的分泌水平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

三、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讨三氧化二砷对哮喘小鼠肺功能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治疗哮喘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四、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为,三氧化二砷可以调控哮喘小鼠中的Th17/IL-17轴,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为哮喘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IL17-HUH7

IL17-HUH7

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是1995年分离的一种来源于活化的CD4+T 细胞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1-2]。

IL-17的生物学作用●肿瘤IL-17是Th17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研究发现一方面IL-17可通过诱导IL-6活化Stat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3)通路,上调抗凋亡、促生长和促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促肿瘤发生发展。

另一方面IL-17也能通过诱导趋化因子招募杀伤性效应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至肿瘤部位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间接起到抗肿瘤作用[3]。

●免疫IL-17可以通过与IL-17受体结合诱导下游基因表达细胞因子或通过Th17参与细胞免疫发挥功能,如参与多发性硬化、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能够在保护宿主防御感染中起作用[4]。

●参与炎症过程IL-17可以导致趋化性细胞因子如IL-8[5]、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6-7]和Gro-α[8]的增高,从而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募集,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可以通过刺激G-CSF,GM-CSF的分泌,促进骨髓系的分化成熟[9-10];介导免疫系统和造血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有一定影响;IL-17还通过刺激IL-6和PGE2的产生,加强局部炎症反应,特别诱导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产生促进T细胞反应[11]。

IL-17通过上述作用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12]。

与疾病关系●与喉鳞癌王雅堂在其硕士毕业课题中得到:喉鳞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率为54.9%,与癌旁组织(2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与喉癌的分期、肿瘤分化、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复发有关(P均<0.05)[4]。

●IL-17促肿瘤生长与转移IL-17可通过诱导IL-6活化Stat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3)通路,上调抗凋亡、促生长和促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促肿瘤发生发展[4]。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在Dong和Casey实 验 室 的 研 究 中, IL-23对 于 TH17的 分 化 非 常 关 键, 但 是IL-23单 独 诱 导TH17分 化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说明TH17的分化条件还有 待 进 一 步 优 化。2006年, Stockinger实 验 室[25]发 现, TGFb加上另外一个炎症信号可以显著驱动TH17的 分化, 而这个信号来自于LPS刺激过的DC细胞的培 养上清。经过不同的抗体阻断, 最终鉴定出上清中 的IL-6对于TH17的分化是不可或缺的, 从此确定了 TGFb加上IL-6的经典分化组合。当然, 后来进一步
对IL-17A也有反应, 但IL-17A的主要效应细胞则是 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而淋巴细胞中
报道的有限的几个IL-17A诱导的基因也有别于IL17A在其他类型细胞中诱导的基因[11,12]。这可能与 IL-17RA与IL-17RC的表达有关, IL-17RA与IL-17RC 在表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
IL-17A、IL-17E及IL-17F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 而 IL-17B、IL-17C和IL-17D的功能还尚待研究。 1.2 IL-17受体家族
IL-17受 体(IL-17R)家 族 由 五 个 成 员 组 成: IL17RA~IL-17RE。所有的家族成员都是一型单次跨膜 蛋白, 具有保守结构基序, 包括一个胞外的类纤维结 合素III(fibronectin III-like)结构域和一个胞内的SEF/ IL-17R (SEFIR)结构域。IL-17受体家族成员之间可 组合为不同的受体复合物, 其中IL-17RA作为这个 家族里迄今为止最大的分子, 是至少四个配体的传 递信号的通用亚基。
*通讯作者。Tel: 021-63852804, E-mail: ycqian@

IL-17和IL-17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IL-17和IL-17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 州 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 肾脏 科 ,四 川 泸 州 6 60 ;. 1泸 40 0 2 四川 大 学 生 物 治疗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川 成 都 60 4 ) 四 10 1
【 要】 白介 素 1 (L 1 ) 最近 发 现 的辅 助性 T 细 胞 T l 所 分 泌 的细 胞 因子 , 各 种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以 及 其 他 摘 7 I 一7是 h7 在 相 关 疾 病 过 程 中起 到 了重要 作 用 。 已经报 道 I 1 L 7与 疾 病 的 相 关性 , 是 对 其 基 因 多 态 性 研 究较 少 , 文 对 1, 7及 其 , 但 本 I1 _ -
C + T分 化 的 辅 助 性 T 细 胞 。 T 1 D4 h 7细 胞 在 I- L6和 TG - F ̄ 作 用 下成 熟 , 后在 调 节 I 1 然 7的 释 放 过 程 中 I一3起 非 常 重 L2 要 的 作 用 。然 而 ,L1 I -7不 仅 仅 来 源 于 T l h 7细 胞 , l Uhi g等 发
5 %[ , 与 I一7 、 D、 同 源 性 很 低 , 为 1 % ~ 3 左 O 而 L 1 B C、 E 仅 6 0 右 。I 一7 和 I 一7 L1A L 1 F在 结 构 上 很 相 似 ,L 1 F基 因 也 同样 位 I_7
于 6 1 , 三 个 外 显 子 和 两 个 内 含 子 组 成 。San s ] 用 p2 由 tre 等 利
现 , 重 组 激 活 基 因 缺 陷 小 鼠 中 I 一 3依 然 可 以 诱 导 I 一7表 在 L2 L1
达[ , 明 I 一3是 诱 导 了先 天 免 疫 细 胞 产 生 I— 】 证 L2 L l 。产 生 I_ 7 L

白介素—17白介素—33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介素—17白介素—33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介素—17白介素—33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逐渐发现免疫系统在哮喘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33(IL-33)作为免疫介质,逐渐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对IL-17和IL-33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白介素-17(IL-17)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白介素-17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的一类炎症性细胞因子,它参与了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活化。

研究表明,IL-17的水平与哮喘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哮喘患者体内,IL-17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IL-17可以诱导气道上皮细胞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进一步引发气道炎症和哮喘的发作。

IL-17还能够促进肺泡壁的肺泡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加剧了哮喘的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IL-17还可以通过调节IL-5和IL-13的水平,影响哮喘患者肺部嗜酸细胞和肺间质的纤维化。

IL-17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对IL-17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了重视,不少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抑制IL-17的表达水平或者阻断IL-17信号传导来治疗哮喘。

白介素-33(IL-33)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白介素-33是一种细胞因子,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抗感染和抗原理的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中逐渐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研究发现,IL-33不仅可以增加哮喘患者体内IL-5、IL-13的表达水平,而且还能够促进哮喘患者气道壁肌肉的收缩和病理性组织的增殖。

IL-33还能够促进哮喘患者体内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和浸润,从而强化气道炎症反应。

IL-33的表达水平与哮喘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il17基因名

il17基因名

il17基因名IL17基因是人体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之一,也被称为白细胞介素17基因。

IL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细胞因子,主要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炎症反应的产生。

IL17蛋白质家族由6个亚型组成,分别为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和IL17F。

本文将重点介绍IL17A基因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

IL17A基因是IL17蛋白质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成员,它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IL17A主要由T细胞产生,尤其是CD4+ T细胞的一种亚群,被称为Th17细胞。

Th17细胞在抗真菌和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此外,IL17A还能促进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IL17A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不可忽视。

IL17A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

研究表明,多种信号通路可以激活IL17A的表达。

例如,T细胞受到特定的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信号分子,包括细胞因子IL23、IL6和TGF-β,这些分子可以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和IL17A的表达。

此外,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也可以刺激IL17A的产生。

IL17A 信号通路的探索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IL17A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IL17A与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此外,IL17A在肿瘤的免疫逃逸和转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显示,抑制IL17A信号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IL17A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针对IL17A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抗IL17A的药物,如IL17A抗体和抑制IL17A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

这些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并获得了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批准。

然而,由于IL17A在免疫系统中的复杂调节机制,以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不同作用,目前对IL17A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IL-17的免疫调节作用

IL-17的免疫调节作用

Th-17受到细胞因子的调节
• Th17发育成熟后,细胞的稳态、增殖及IL-17的释放主要 由IL-17、IL-23及IL-21调节。 • IL-23:由DC及其他抗原呈递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3 可以激活JAK-STAT信号途径,引起JAK2、Tyk2的磷酸化, 从而促进STAT3磷酸化,激活STAT3而促进IL-17的分泌。 另外,IL-23不像其他T细胞存活因子(如IL-7)一样持续 产生,因此,Th17细胞的长期存活依赖慢性炎症。 • IL-21 :Th17细胞分泌的IL-21通过自分泌环路,促进 STAT-3和RORγ t表达,促进Th17细胞的增殖,是Th17细胞 生物学效应放大的主要机制。
B. IL-17可以提高CXC趋化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促进中性粒细胞 在炎症部位聚集;IL-17还可以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静脉 内皮细胞、关节滑膜细胞释放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8, 引起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反应。
C. IL-17可以上调共刺激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抗原及T淋巴细胞刺激抗原肽呈递能力,促进DC成熟。 D. IL-17还可以放大共刺激分子如细胞黏附因子(ICAM)-1的诱 导作用,协同刺激T细胞的活化。
IL-17的分化调节作用
A. IL-17通过刺激靶细胞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及动员中性 粒细胞的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诱导IL-6、-氧化氮(NO) 和前列腺素E2(PGE2)产生,同时上调IL-1β 、TNF-α 、 INF-γ 和CD40配体等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促进局部 炎症的进展和扩大。IL-17与TNF-α 、IL-1β 相互作用, 产生协同效应,促进NO的合成及PGE2的表达,与IFN-γ 协同作用使靶细胞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表达增高,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聚集于炎 症部位,引起中性粒细胞蛋白酶和髓过氧化物酶(MPO) 等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增高,在体内引起中性粒细胞以间 隔腔室的形式大量聚集。

靶向IL-17药物作用机制、研发进展及临床试验盘点

靶向IL-17药物作用机制、研发进展及临床试验盘点

一、IL-17与化脓性汗腺炎疾病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也称为反痤疮,是一种慢性致残性和衰弱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深部疼痛的结节和脓肿、瘘管、窦道和疤痕,全球发病率约为1%~4%。

H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微生物及吸烟等被认为与其发病和维持有关。

在机制层面上,导致 HS发展的主要事件包括漏斗部角化改变导致的角化过度/闭塞,以及先天免疫通路的异常激活引发的大量富含中性粒细胞的炎症浸润。

自2011年Wolk等人证明 HS 和银屑病患者皮损中 IL-17A mRNA 上调,已有多项研究证明IL-17是HS发病机制的关键参与者。

如Schlapbach利用半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IHC) 研究了IL-23/Th17 通路在 HS 中的作用,报告了HS病变中IL-23和IL-17的高表达;Lima等人进行IHC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时,检测到病灶和病灶周围皮肤中的大量IL-17+细胞显着增加。

此外,除了IL-17,多个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23、IL-1β、TNF-α和IL-12)也被发现在HS患者的病变、病灶周围和未受累皮肤中存在过度表达。

图1:IL-17A 在化脓性汗腺炎中的致病作用Malvaso, D.; Calabrese, L.; Chiricozzi, A.; Antonelli, F.; Coscarella, G.; Rubegni, P.; Peris, K. IL-17 Inhibition: A Valid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the Management of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Pharmaceutics 2023, 15, 2450.截止目前,仅有靶向TNF-α和IL-17A的两款生物制剂获批用于治疗HS,分别为2015年获批的阿达木单抗(ADA)及2023年获批的司库奇尤单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明确了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模型如CIA 和EAE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之后, TH17细胞 分化机制的研究被提上日程。
之前的研究表明, TH17细胞是一群独立的CD4+T
施沛青等: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347
图1 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 Fig.1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Th17 cells
IL-17A、IL-17E及IL-17F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 而 IL-17B、IL-17C和IL-17D的功能还尚待研究。 1.2 IL-17受体家族
IL-17受 体(IL-17R)家 族 由 五 个 成 员 组 成: IL17RA~IL-17RE。所有的家族成员都是一型单次跨膜 蛋白, 具有保守结构基序, 包括一个胞外的类纤维结 合素III(fibronectin III-like)结构域和一个胞内的SEF/ IL-17R (SEFIR)结构域。IL-17受体家族成员之间可 组合为不同的受体复合物, 其中IL-17RA作为这个 家族里迄今为止最大的分子, 是至少四个配体的传 递信号的通用亚基。
IL-17RA与IL-17RC复 合 体 介 导 细 胞 对IL-17A 与IL-17F的反应[8], 但细胞对IL-17A的反应强度10倍 于其对IL-17F的反应[9]。这可能与IL17RA对IL-17A 的亲和力百倍于IL-17F相关[10], 同时, 这也可以在某 种程度上解释为什么IL-17A比IL-17F在自身免疫炎 症反应中更为关键。IL-17RA广泛表达, 特别是在造 血组织中表达水平高。尽管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关键词 白介素17 (IL-17); TH17细胞; 宿主防御; 自身免疫
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 主要细胞群体, 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20%~45%, 成 年人体内约有1012个淋巴细胞。CD4+T细胞在特定 的细胞因子环境中被病原体激活后, 可以分化为具 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的细胞亚群以协助及动员其他 免疫细胞一起清除入侵的病原体。CD4+T细胞按其 所产生的细胞因子谱, 最初被分为TH1细胞和TH2细 胞。TH1细 胞 主 要 分 泌g干 扰 素(interferon-g, IFN-g), 胞内细菌感染时, TH1细胞优先分化并引发吞噬细 胞介导的宿主防御应答。而TH2细胞主要分泌白介 素 -4(interleukin-4, IL-4)、白介素 -13(interleukin-13, IL-13)和白介素 -25(interleukin-25, IL-25或 IL-17E)。 蠕虫感染及对环境病原菌的应答中, 主要是TH2细胞 参与, 以介导体液免疫为主。最近, 随着一类新的被 命名为TH17细胞的CD4+T细胞亚群的发现, CD4+T 细胞的细胞亚群分类随之被更新为三类。TH17细胞, 以其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而得名, 除 此之外, 它们还分泌IL-17F、IL-21和IL-22[1]。
1 IL-17与IL-17受体
1.1 IL-17细胞因子家族 1993年, Rouvier等[2]首次从激活的啮齿类T细胞
杂交瘤中克隆出 CTLA-8的 cDNA序列 , 并发现其与
国家自然科学资金(No.309源自0084, No.30871298), 中国科学院百人 计划(No.KSCX2-YW-R-146)和上海市科委(No.10JC1416600)资助项目
2000年科学家发现Borrelia burdorferi激活的抗 原递呈细胞可以诱导T细胞产生IL-17但是并不产生 IFN-g或者IL-4[15], 同年IL-23被克隆出来并发现其与 IL-12共用了一个p40亚基[16]。2003年, 科学家发现 IL-23 p19亚基敲除小鼠可以抵抗胶原蛋白诱导性关 节炎(CIA)以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 诱导, 而传统上被认为介导TH1反应的IL-12 p35亚基 敲除小鼠却与正常小鼠一样[17,18], 这说明在这些自身 免疫疾病模型中, IL-23行使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同 年IL-23被发现可以刺激CD4+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IL17[19], 这样就提示了IL-17很有可能也参与了CIA和 EAE的发病。2005年, Dong[20]和Casey实验室[21]分别 发现了一群新型的辅助T细胞类群, 可以特征性的大 量分泌IL-17, 因此被命名为TH17, 并且TH17细胞在自 身免疫疾病模型的致病性也被确认[22]。 2.2 Th17细胞的分化
研究发现, IL-21、IL-1b对于TH17的分化或者维持也 行使了特定的功能[26,27](图1)。
对 应 于TH1和TH2的 特 异 性 转 录 因 子T-bet和 GATA3, TH17的 特 征 性 转 录 因 子RORgt也 被 发 现。 RORgt是1998年克隆到的RORg的一种剪切形式, 因 为该剪切形式表达在胸腺(thymus), 所以取了第一个 字母, 名为RORgt。随后的研究发现, RORgt在胸腺 CD4+CD8+T细胞中高表达, 在外周则特异表达在小 肠固有层, 可能参与了对肠道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非 常有意思的是, 小肠固有层的淋巴细胞特异性的表 达IL-17和RORgt, 这说明RORgt很有可能和TH17的 分化有关联。通过在小鼠中基因敲除RORgt, 发现 RORgt缺 失 后TGFb和IL-6并 不 能 诱 导 出TH17细 胞, 而且过表达RORgt可以特异性的诱导IL-17的表达而 不影响IFNg, 从而说明RORgt是控制IL-17分化的关 键转录因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RORgt基因敲除 小鼠中EAE病情明显减轻, 发病时间也有很长延迟, 而且体内TH17分化也受到影响。这些都说明RORgt 对于TH17的体内和体外的分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且显著控制了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28]。
迄今为止, 已有六个IL-17家族成员被发现: IL17A (IL-17)、IL-17B、IL-17C、IL-17D、IL-17E (亦 命名为IL-25)和IL-17F[4]。IL-17是IL-17家族的原型, IL-17F与IL-17有最高的同源性(约50%), 而且其编 码 基 因 定 位 于 染 色 体 的 同 一 区 段6p12。IL-17B~E 与IL-17同源性相对较差, 只有16%~30%的同源性, 而且定位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但这些细胞因子在人 鼠之间有很高的保守性(62%~88%)[5]。IL-17家族成 员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行使功能[6,7]。
在Dong和Casey实 验 室 的 研 究 中, IL-23对 于 TH17的 分 化 非 常 关 键, 但 是IL-23单 独 诱 导TH17分 化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说明TH17的分化条件还有 待 进 一 步 优 化。2006年, Stockinger实 验 室[25]发 现, TGFb加上另外一个炎症信号可以显著驱动TH17的 分化, 而这个信号来自于LPS刺激过的DC细胞的培 养上清。经过不同的抗体阻断, 最终鉴定出上清中 的IL-6对于TH17的分化是不可或缺的, 从此确定了 TGFb加上IL-6的经典分化组合。当然, 后来进一步
树突状细胞中都有表达, 而T细胞只表达IL-17RA, 不表达IL-17RC[11]。
IL-17RA与 IL-17RB的复合体介导细胞对 IL17E/IL-25的反应 [13]。IL-17RB能结合 IL-17B与 IL17E, 它主要表达于各种内分泌组织及肾、肝和 TH2 细胞。此外 , IL-17RA还能结合 IL-17RD, 但其生物 学意义还有待研究。在斑马鱼和蛙的发育过程中 , IL-17RD负调控 FGF介导的 Ras-MAPK及 PI3K信号 通路。人的 IL-17RD也能抑制 FGF依赖的 ERK激活 与 FGF依赖的增殖 , 但鼠的 IL-17RD却能结合 TAK1 激活 MAP2K4-JNK信号通路。IL-17受体家族中被 了解最少的成员是IL-17RE, 近来研究表明IL-17C可 能是它的配体[4]。
细胞亚群, 针对它从TH0细胞到TH17细胞的分化过程, 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模型被提出[23,24]。一种模型认为, TH1和TH17的早期分化是重叠的, 存在一种TH1前体 或者前TH1细胞的过渡状态, 这种过渡状态的细胞同 时表达IL-12和IL-23的两种受体, 当免疫环境存在 IL-12时, 由TH0转化为TH1, 而当免疫环境存在IL-23 时, 则从TH0转化为TH17。另一种模型则认为, TH1和 TH17的分化没有任何重叠, 两者分别代表不同的谱 系。理由是IL-23不能诱导已经分化成熟的TH1分泌 IL-17, 提示TH1细胞对IL-23是不反应的。TH1细胞分 泌的IFN-g在促进TH1细胞分化的同时对TH17的分化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H2细胞也有类似的现象: 其分 泌的IL-4也明显抑制TH17的分化。如果通过中和抗 体或基因敲除的方法去除环境中的IFN-g和IL-4, 则 明显有利于TH17细胞的分化。因此, 第二种模型更 被认可, 并且它可以很好地解释在EAE和CIA疾病 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比如缺乏TH1细胞的小鼠更易 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 很可能是因为TH17在脱离了 TH1分泌的IFN-g对其的抑制后, 更容易致病。
2 IL-17的细胞来源
2.1 TH17细胞的发现 1986年, Mosmann等[14]根据激活和分化以及分
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 将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 TH2两群细胞。TH1细胞产生大量的g-干扰素(IFN-g), 可以介导迟发型过敏性反应,激活巨噬细胞, 还对 宿主抵御胞内病原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TH2细胞产生 大量白介素-4 (IL-4), 在介导IgE产生、将嗜酸性细 胞招募到炎症部位以及清除寄生虫感染等过程中行 使了重要作用。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施沛青 朱 书 钱友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上海 200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