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中考语文阅读突围方略复习16

合集下载

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主旨与选料

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理解主旨与选料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主旨与选材【知识导学】中心思想是记叙文通过记叙具体事件而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内容:或者歌颂人物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述作者的观点等等。

要认识到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记叙的材料能表现文章的主旨。

短小的记叙文,一般通过一件或者两件事来表现主题,较长的记叙文有时需要多件事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描述。

如《藤野先生》一文,记叙的事情有东京的,有仙台的,还有国内的,以在仙台“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重点展开记叙,既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思念,又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可以说,材料是中心的载体,中心是材料的结晶,两者相辅相成。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理解全文行文脉络、字词句段、表现手法的基础。

因此,要熟悉文章内容,就必须对文章中的材料作出分析,理清文章(或文段)选了哪些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些材料的意义何在。

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有时候,一个材料对应一个中心点,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为了表现蔡云芝老师的善良、可亲,作者选取了和老师相处中的几件小事,集中地表现了“我”对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

再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者选取了三件事集中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

一定要注意分析每则材料叙述的侧重点,透过材料读出材料背后的内容。

【精题讲解】父亲的旅游顾文梅父亲是生活在辽宁农村的一个有点手艺的普通农民,按说,一个农民对旅游是没什么兴趣的,可父亲却是个例外。

记得我刚上小学那年,父母终于攒够了钱,盖起了村里最好的房子。

搬进新房子那天,父亲喝了二两酒,倒背着手站在院子里,像是对我们,又像是对着屋脊上描金的五彩凤凰说,等明儿有了钱,我就带你们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看看皇上的金銮殿。

刚好语文书上有天安门的图片,于是很长时间我一翻语文书就浮想联翩,盼着家里早点有钱。

那时我兄妹三个,盖房子那年又添了一个妹妹。

慢慢地,我们都上了学,用钱的人多了,而父亲的手艺和庄稼却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收入,有钱去旅游的日子怎么等也等不来。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中表达方式作用篇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中表达方式作用篇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2010 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述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知识导学】常有的表达方式有表达、谈论、抒怀、描绘、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记述文的主要特色之一。

主要方式是表达,还要辅之以描绘、说明、谈论和抒怀。

表达是经过一般记述和陈述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其他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串起来。

描绘是在需要详细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栩栩如生、仔细入微的刻画,绘出鲜亮生动的形象。

表达和描绘常常联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足注意文中的表达和描绘,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的作用。

阅读记述性的文章,既要能指出记述的因素、人称、线索、次序(正叙、倒叙、插叙)、中心、资料的详略,剖析各样描绘(光景描绘,场面描绘,细节描绘;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绘;正面描绘、侧面描绘)的作用,又要理解谈论、抒怀、说明的句子。

正确理解记述文中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关于掌握文章的要旨、剖析人物的形象至关重要。

所以,要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依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剖析。

记述是为了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描绘是为了使读者获取详细深刻的印象。

记述文中的人物描绘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露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方法有正面描绘、侧面描绘、细节描绘。

环境描绘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绘。

所谓自然环境描绘指对日、月、星斗、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绘。

自然环境描绘能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质量,推进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思想的作用。

剖析环境描绘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绘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记述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色。

应当注意的是,记述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还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述文中的抒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述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表达描绘的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的感情。

201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顺序的安排

201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顺序的安排

201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顺序的安排2010中考语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顺序的安排【知识导学】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四种:顺序、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地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

4补叙。

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运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而灵活运用。

选好材料后,就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材料安排好。

只有选用恰当的线索,安排合理的顺序,才能使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对于记叙,要想理清层次,抓住中心,就必须找对线索,并了解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就是叙述的前后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展开情节等。

它既反映作者的思维过程,又体现着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最终表现为作品的结构特点。

所以说,记叙顺序决定了记叙的基本结构。

顺序安排好,可使条理分明。

【例题讲解】13元“遗产”凤仙草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

碗筷等会儿我收拾。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基本能力篇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基本能力篇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基本能力篇【知识导学】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之作。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明清的八股文,沿用了两三千年。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有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记叙类文体。

浅易文言文的考查内容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理解性的考查,主要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

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的简答题或填空题等。

那么如何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呢?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浏览或跳读一遍全文,明白文章大意,大概了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人们对他如何评价等内容。

二、细读题目,定向阅读。

一般来说,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题可在这一步完成。

通读文言材料后,学生对内容虽有整体感知,但必然会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

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考题中设法获取一些信息,解决疑难。

为了体现“浅显”二字,降低解题难度,有的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常常把艰涩难懂的材料设成正确选项。

那么通过看这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全文内容马上就会成竹在胸,结果自然事半功倍了。

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题干所给选项和阅读材料去理解。

三、再读材料,据文正义。

从考题选项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要辨清信息的正误,还得返回材料,据文正义。

“据文正义”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揣摩字义、词义、文意。

“具体的语言环境”指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叙事篇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叙事篇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叙事篇[知识导学]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事类记叙文则主要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例的叙述及描写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或心理体会等。

记事类记叙文重在通过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或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等。

阅读这类文章一定要掌握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1.把握记叙的要素、线索和顺序。

了解了事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是谁干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也就大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线索有多种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的,有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的,还有以感情为线索的等等,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对弄清全文的思想内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文章的内容、结构等的不同,叙述的顺序也往往各异。

2.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的详略。

理解作者通过记事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即中心思想),作者如何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材和剪裁,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

3.分析文中表达方式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记事类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和抒情,特别是描写。

因为记事离不开写人,写人就离不开对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外貌等进行描写,或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或描写人物的细节。

此外,还有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

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这两种表达方式缺一不可。

4.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记事类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和衬托等,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X等。

运用技巧可以使事例形象生动。

5.灵活运用语言。

好的语言必然会使文章准确、鲜明。

注意分析语言的特色,既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得到欣赏之乐,还可从中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有利于写好这类记叙文。

总体来说,阅读记事类记叙文要以整体感受为主。

在方法上,不妨通过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懂得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弄清记叙的顺序和人称,掌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分析叙述和描写,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研究议论和抒情,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写作“A计划”突围方略:展示个性风采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写作“A计划”突围方略:展示个性风采

2010中考写作“A计划”突围方略:展示个性风采热点考点对接把个性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是新”课标”的核心内容之一。

倡导合作、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也逐渐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

像“善待自己”、“个性”、“我美丽,因为我”等考题,引导考生认识自我、关注生活,鼓励考生加强修养、树美德。

专家分析,这种特点依然会是2010年中考命题的趋势。

生活中,会调的最有“人气”。

有时,你一声风趣的独白,能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一段诙谐的谈笑,能架起与亲友沟通的桥梁。

作文是一个道理,也需要生趣。

个性幽默的同学,不妨把那妙趣横生的语言,自然地加到文章中,或许就在稍稍闪出的那么一点点幽默中,文章的生气便显露出来了。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不能在课堂上而谈,也许居球场上一马当先;你不能在舞台上尽情表演,也许在考场上胸有成竹;你不能写出美丽动人的佳作,也许能画出美妙无比的图画。

对中学生来说,能够把幽默风趣的自我推到读者面前,将个性鲜明的语言倾注于笔端,写出来的文章便自然会魅力无穷。

满分作文展示我美丽,因为我有甜美的“膳食”/湖南长沙一考生书,好比皇帝吃的膳食,有滋有味:书,好比妈妈做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书,好比滋润万物的甘露;书好比孕育自然的太阳!因为书,我的世界多了无限美丽的光芒。

有时侯,书是你“膳食”中的佳酿,香醇而百喝不醉。

喜悦时,读一本好书,会觉心境开阔,易生千杯不醉之感。

落泪时,寄情于书本,纵有千愁万绪,也会愁云消尽。

困惑时,读一篇佳作,似与挚友谈心,愁由书解,喜从心生。

我把人生“五味”寄托于书本,心结无不迎刃而解,生活自然是多彩多姿!书里的膳食品种繁多!最引人的品种是“宫廷大餐”,它风味独特,颇合本人口味,《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都在其列。

书中美丽的画面总能让我浮想联翩,书中动人的故事时常让我感动不已,书中的人物更是让我无法忘怀。

第二个品种是“域外佳肴”,这里的品种最丰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常常成了我的盘中之物。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写人篇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写人篇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写人篇【知识导学】写人的记叙文,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在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以突出人物个性,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1.分析人物肖像。

分析人物肖像,可以从人物的相貌、神情,衣着的款式、颜色,行为的状态等方面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父亲”肥胖的体形、朴实的装束、缓慢的动作,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黑色的衣衫、蹒跚的老态,透出一股悲切的情调;“攀”“缩”“倾”等艰难的动作,表现出父亲不惜劳苦的爱子之心。

2.透视人物行动。

看人物做了什么并且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做,透过人物的这些行为变化,把握人物的精神境界、气质、情感,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矛盾。

例如: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孙犁《荷花淀》)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的消息时“手指震动了一下”,是由内心的震动引起的,这时的她正用苇眉子编席,划破了手也是自然的。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不让对方察觉。

这一个动作中包含着很多内容:孩子还不顶事,爹又有病,家里有难处,再加上自己眷恋丈夫,听到丈夫参军上前线,不免内心震动;但是她还是深明大义,理解了丈夫的行为,且自己在青年妇女中又是争强好胜、一贯积极的,所以不能表现出拖后腿的样子。

语文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缩写、仿写、扩

语文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缩写、仿写、扩

2010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缩写、仿写、扩写语句【课标定位】《语文新课程标准》写作要求的第六项明确要求中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因此,中考语文试题经常从语句的缩写、仿写、扩写等角度设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考点归类】有关语句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历年来都是中考语文试题中“语基积累运用”部分的重要角色。

具体的考查要求有:根据情景缩写语句(段),根据情景仿写语句、根据情景扩展语句。

【知识导航】根据情景缩写、仿写、扩展语句考题的形式可谓丰富多彩,但只要我们平时关注生活,注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注重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加强观察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答题时,审清题意,细究例句,注意表达,就能比较容易获得高分。

缩写,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只保留其主要成分,去掉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或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在不改变原文的中心、题材、体裁、顺序的前提下,用简练的语言压缩成一篇简短的文章或一段文字。

缩写,可以让考生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写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缩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梗概、摘要、提要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缩写类型,但解答缩写题时要注意:不管什么形式的缩写,都要保持原文的风貌。

仿写,就是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写一句或几句话。

仿写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属于修辞范围,因此中考中常常将其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比如同比喻、排比、反问等相结合。

此外,这类题目还经常同语意连贯题结合起来考查。

仿写题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于一体,它限定考生的思维方向,促使考生在一定范围、对象、场合中去回忆、筛选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积累,依照规格炼字造句。

仿写出的语句既要符合语法,又要工于修辞。

201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科技篇

201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科技篇

2010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文科技篇2010中考语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说明科技篇【知识导学】1考点扫描科技说明阅读是中考阅读考题的重要内容。

从近几年中考试卷看,科技说明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点:①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②把握结构,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③对科技说明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阐释,对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能进行赏析;④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⑤根据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与想象;⑥理解中所蕴涵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⑦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审视与判断;⑧运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解题方法科技说明阅读考查的侧重点在于对信息的准确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要认真通读,能够抓住提供信息的语句或语段,对照题目,比较选项与原的异同,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答案。

①通读。

科技说明阅读考查的是“懂”。

要想“懂”,通读是关键。

通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解题之前认真细致地把读一遍,要逐字逐句地认真读,读后把握材料的基本内容。

②筛选。

即联系内容,依据试题要求,进行比较、过滤,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

筛选的范围可以是一句一段,亦可以是多段甚至全篇。

筛选的关键是要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

有时候可以找到几处原,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要比较分析;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又可以互相补充,需要我们总结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③比较。

筛选出原后,要把原与选项仔细对照比较,找出差异。

比较时要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深浅、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筛选与比较是同步进行的,只有准确筛选,认真比较,才能逐一辨别选项与原的异同。

④排除。

排除法在解答科技说明阅读题时是十分有效的。

因为作为选拔性考试,中考科技说明阅读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知识点较深,所以正面作答比较困难。

命题者考虑到考生答题的困难,就有意识地为考生提供了一些辅助条,有些错误项是有破绽可寻的,只要排除了错误项,我们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字音、字形

2010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字音、字形

2010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字音、字形010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字音、字形【课标定位】、了解《汉语拼音方案》;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考点归类】考题形式一般为填空和选择题型。

常见的考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给汉字注音;②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③多音字辨认;④汉字的音、形、义;⑤给古汉字(文言句子中指定的字)注音;⑥改正错别字;⑦书写等。

【知识导航】音节拼音规则:(一)书写字母要规范: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

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

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pf能和拼,不能和u拼。

如:bō(波),不能拼成buō(三)注意拼音规则: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

如:儿童(értóng),花儿(huār)、的使用: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开头。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开头。

(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开头。

加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

如: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

用了,写成da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1)韵母i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

如:牛、归、论(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e,i,u,ü的顺序标记。

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实词篇二轮复习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实词篇二轮复习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文言文实词篇【知识导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关于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表述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又是考试的重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至于副词、代词归属于实词还是虚词说法不一。

而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实词可以根据意义和功能分成体词和谓词两大类。

实词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

所谓“通”就是通用,“假”就是借用。

在课文中表现形式是:……通……(或……同……)。

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中的“坐”通“座”。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如“食之不能尽其材”一句中的“材”通“才”。

3.同声旁的字相互替代。

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句中的“適”通“谪”。

4.音同或音近字相互替代。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一句中的“指”通“直”。

二、古今异义。

在语言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义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了。

但有些词,字形古今相同,可是词的意义发生了改变。

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的意思便是今义。

词的古今词义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则泛指一切大河。

2.词义缩小。

如“臭”,古义表示好气味、坏气味皆可,今义只表示坏气味。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义指眼泪,而今义则指鼻涕。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义是属于中性词,而今义则为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现在改称“眼睛”等。

2010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古诗文默写

2010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古诗文默写

2010年中考语文“A计划”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古诗文默写【课标定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背诵的考查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背诵名句名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为同学们的写作储备了更多的语言精华。

【考点归类】古诗文背诵默写题常见的题型有: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迁移型默写,运用型默写,简单赏析型默写。

客观题一定要把背诵默写的课文熟记于胸,不能有错字、添字、漏字、颠倒字句的现象发生;对理解型题目要注意结合注释、练习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对于迁移性的题目,要加强对名言名句的理解,把握深层含义,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学会学以致用,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知识导航】默写题是语文试题的传统题型,它一直出现在语文试题中,且占有一定的比例。

近几年默写及运用的试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已成为考生基础知识积累部分得分的关键。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重视这一部分内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一、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流传很广的传统型的默写题。

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题干所指定的古诗文文句(一般为名篇名句)。

直接型默写题形式大多是提供上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下句,或者提供出下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上句,或者提供文章的前后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中间的文句。

有些省市的试卷还在题目后注明作者和出处,作为提示。

只要平时按要求完成背诵任务,就能比较容易地填出正确答案。

二、理解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一般都在题干中给出要求,考生解答时必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理解型默写题比直接型默写题难度要大些,考生不仅要熟悉识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

此题型是对平时阅读背诵能力的巧妙检测,因为它摒弃了“死记硬背”,考生要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回答。

三、迁移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都要高些。

迁移默写型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考生根据自己日常所学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规定的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如何阅读寓言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如何阅读寓言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2010 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如何阅读寓言【知识导学】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语重心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

作者把所要说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奇妙地表达出来,往常带有嘲讽或告诫的性质,常常拥有激烈的嘲讽成效和鲜亮的教育功能。

寓言的篇幅大多简洁,也拥有必定的故事情节。

它的主人公能够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能够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仗势欺人》《蚊子和狮子》等。

寓言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经过叙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

其目的是经过简单的故事表现拥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的特色是故事情节的虚假性,鲜亮的教育性,激烈的嘲讽性;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一般篇幅短小,构造紧凑。

寓言短小而干练,如同一份份浓缩的“智慧快餐”。

阅读寓言是一件既风趣又快乐的事。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术袋,袋子很小,却能拿出好多的东西;寓言是一面镜子,经过它,能照出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 读着它们,我们忧如触摸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觉到历史翻腾的风云,赏识到一出出或悲或喜的小戏剧,观照到人类生活经验的深层底蕴。

阅读寓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一、掌握故事内容寓言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故事的情节也比较简单,但作者常常会把深刻的真谛蕴涵在短小的故事中,假如没有很好地掌握故事内容,不免会对寓意有所误解,这就需要读者专心去阅读。

有的寓言从构造上看,可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阅读寓言第一要弄清寓言表达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因由、经过、结果如何,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饰演了什么角色。

二、理解寓言的寓意“寓言是衣着外套的真谛。

”只有脱掉这层外套,才能领会到寓言的魅力所在。

寓意是寓言的灵魂。

我们在理解寓意时,不可以只逗留在故事自己上,最重要的是经过对故事的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意会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三、意会生活真谛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和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知识导学】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

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的作用。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既要能指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中心、材料的详略,分析各种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又要理解议论、抒情、说明的句子。

正确理解记叙文中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的形象至关重要。

因此,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分析。

记叙是为了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为了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思想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才能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形式上有的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

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

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就巧妙地将五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在了一起。

【精题讲解】微笑的可乐[美国]杰奎林·海克尔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彩,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似的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

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

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了,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

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

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

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

”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

”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

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

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

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

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的海滨度假。

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

”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选自《环球时报》)探究练习1.写法理解。

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

作品中的“我”当时才7岁,却因一次车祸失去了右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

既不能欢快地奔跑,又不能和小伙伴在海里游泳,心情是十分烦躁的。

因此,应扣住这一点来回答。

[解题误区]不能理解这是因为孩子的心情失落才会出现的景物特征,回答可能没有深度。

[参考答案]自然环境描写。

写故乡的“炎热”和所有生物的“蔫蔫”,是为了衬托7岁的“我”在失去右脚后的痛苦心情,看什么都不顺眼,眼中的一切都显得没有生命的活力。

2.内容理解。

爷爷为什么非要让失去右脚的“我”亲自去马路对面买冰镇可乐?[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的是让学生理解文中爷爷的良苦用心。

“我”失去右脚后,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爷爷想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解题误区]不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可能认为爷爷比较残忍,不会爱护自己的孙子。

[参考答案]爷爷想让生活在痛苦中的“我”从失去右脚的阴影中走出来,忘掉过去,勇敢地面对生活,勇敢地战胜自己,勇敢地向困难挑战,走向自己人生光明的未来。

3.主旨理解。

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文章标题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对主旨的深刻理解。

作者由自己的特殊经历得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人,应该笑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从表达方式看,是议论,但又有作者的感情在里面,所以是议论和抒情的结合。

“微笑”是说“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甜蜜。

[解题误区]只是从文中“我”的角度来谈,体会不到结尾画龙点睛的深刻用意。

[参考答案]议论和抒情。

标题“微笑的可乐”是说一次买可乐的成功又让“我”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和希望,就像生活在微笑着向“我”招手,让“我”感到了生活的甜蜜。

结尾画龙点睛,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无论是谁,无论你遇到过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迎来生命中属于你的艳阳天。

【阅读训练】异乡人的花园铃带雨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

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

赚着城里人的钱。

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我常常不经意地见他在路边忙碌着什么。

他平常的身影,平常的举动,让我匆匆一瞥,便再也没有什么印象。

不知不觉中,我家四周的小路平整了许多。

小路两旁也被人修葺得齐齐整整,尤其是门前一块杂乱荒废的地,慢慢地竟显得有模有样。

这大概就是他的杰作吧。

冬去春来。

我家门前荒弃多年的空地上突然开满了鲜花,月季、鸡冠花、紫菊、彩雀、剑兰、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这些花在园中排列有序,整齐得如同计量过,鹅黄、嫩绿、桃红、深橘……罗列分明,绝无掺杂。

紫菊花间插在埂上,把小小的花圃清晰地分成不规则的好几部分,像荷兰名贵的花园。

这简直是园艺大师的杰作!小路两边也花团锦簇。

轻轻走过,花香满径,令人心动神漾。

我家一时间热闹起来,看花的人如同赶集一样,络绎不绝。

人们都好奇地打听异乡人的来历,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而我的母亲,则是满心喜欢,为拥有这样独具慧心的房客颇感自豪。

因为异乡人的到来,我家也改变了许多。

馨香环绕的环境,带给全家无比的舒适。

那坐落在花园中的家,显得十分别致和美丽。

推门而出,扑面而来的,是满园浓浓的花香。

异乡人忙完生意后,随手修葺着花圃,及时地点播种子。

任季节变换,花园里总有鲜花盛开着,时常带给我们惊喜。

有一次,我看见他摘一朵橘黄色的金针花,给一个看花的小女孩。

我惊奇于他的眼力,他摘的正是满园鲜花里最亮最灿烂的一朵。

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高贵。

他告诉我母亲:“我也有女儿。

”“几岁啦?”“五岁。

”“现在在哪儿?”“跟她母亲在乡下呢。

”他平静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在她来之前把花园准备好。

”原来,这满园的鲜花,是他准备给女儿的。

再回首,万千红绿中,一个平凡而又拥有花匠一般手艺的人,当他无意中美丽了人们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在他心灵深处,早已刻意开辟了一座独享的花园,那座花园永远盛开着鲜花,无论他在何时何地。

(选自《散文》,略有改动)探究练习1.作者为什么以“异乡人的花园”做标题?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3.分析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作用。

①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②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

4.文章第四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叙述的内容和他女儿有关系吗?5.体会结尾的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1.因为在异乡人辛勤的劳动下,这个花园美丽芬芳、姹紫嫣红、井然有序、四季花开。

既表现了异乡人对女儿的深情,又表现他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气神。

2.简略的记叙。

突出了异乡人生活的平淡与平凡,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3.①说明他经常这么做,一方面表现异乡人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另一方面说明他一直在为迎接自己的小女儿做准备。

②说明他比较憨厚,没有别的表现,异乡人体会到了人们对他的赞许,心里涌动着幸福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