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3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旧时,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

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

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滥套,将令人骂得“狗血淋头”。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的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时代的文章。

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

”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误,所以他在他自已的书里有《宣汉》篇。

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者,其原因有两点可说。

就第一点说,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

“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个人之“所闻世”。

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而贱今。

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的社会,是农业的社会,在农业的社会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的,人靠经验即可以知之、治之。

农业社会的人,特别“尊高年”。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

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

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

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

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

《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

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

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

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

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

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

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

其实南朝人也如此。

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洛阳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联考试卷

洛阳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联考试卷

洛阳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猜灯谜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2019年新春之际,各地纷纷举办各种猜谜活动。

某植物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举办了“赏梅花,猜灯谜”的活动。

如,谜面“蜂蝶缘何绕马蹄”(打一药用植物),谜底为:香附。

此谜底暗含“踏花归去马蹄香”之典故,因踏花而行,香气附着,故谜底为香附。

(1)现在,你看到的谜面是“悟道西岳”,打一药用植物。

备选谜底有:人参,丹参,决明子,华山参。

请选出你的谜底:________,并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2)请以药用植物名“远志”为谜底,引用古典诗词名句拟制谜面。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20·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

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

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

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

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

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

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

所以,我们要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式。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语文试卷参专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C(A混淆了江南认同和江南意象的关系;B“转化为”“被替换”错,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中原故土怀想是并行不悖的;D“顶峰”无中生有,“三国时代有了江南意识”也于文元据,文中说:“混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C证明的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移民文化)3.BC泪水之战带来的不是自信而是战略时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BC“各种”错误,扩大了范围。

原文说是“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在文中应该指的是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服务业”的增速“15.4%”)6.①材料一意在说明春节档影片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过年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必选项目”。

(或“‘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②材料二意在说明这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正不断增强,又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

③材料三意在说明在我国文化市场迅速增长情况下,还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每答对一点给2分,每点中两个小点各1分;第③点如果答成“意在说明我国文化产业‘还缺点啥”’或“意在说明我国文化产业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给1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7.AC“略带犹豫”的分析错误,这不是瞎子此时的心态。

他此时的心态应该是既惊喜又有点不敢相信)8.①第一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弦音似断吊之声,表现了瞎子始终认不下一个干娘的伤痛和绝望。

②第二次,通过写想象的乐曲呈现的泉水流淌、月映池塘的画面,表现乐曲的艺术效果。

(或:用站满了昕众侧面烘托乐曲的感人),表现了瞎子认到干娘后的激动。

③第三次,“乐儿悠悠地漾起来”运用比拟(或:拟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乐曲比拟为具体可感的荡漾的水,描写乐曲的优美动昕,表现了瞎子完成了一桩美好心愿后的满足和幸福。

(每答对一点给2分,每点中手法和心理的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9.分析:①瞎子少年失去父母,过着流浪的生活,却得到干爹的收养和干娘的心疼、照顾。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答案
洛阳市!"#$!"!"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现 代 文 阅 读 () 分 $一 %论 述 类 文 本 阅 读 $$ 分 %
#&,$- 例子属于(怀有敬 畏 之 心)的 原 因". 原 因 不 完 全!还 有 (人 类 的 生 存 与 生 活 在 根 本 上 必 须 遵 从 自 然 秩 序 和 自 然 法 则 )以 及 (某 些 地 球 生 物 具 有 比 人 类 更 为 悠 久 的 地 球 生 活史)"/ 后半句仅针对人类%
(恋)组织材料!使叙述不蔓不枝"点出导致主人公误入歧途的雅 癖!启 发读 者 思考 癖 好 与 气 节 的 关 系 !意 蕴 厚 重 !使 主 旨 突 出 " $每 答 对 一 点 给 ! 分 " 如 有 其 他 答 案 !言 之 成 理 也 可 酌 情 给 分 % $&观 点 一 -同 意 这 种 看 法 " 理 由 - 庄 亦 雅 有 虚 荣 心 !重 视 别 人 送 的 含 有 讽 刺 意 味 的 名 号 ! 为虚名所累!已经丧失了真正 的 自 我" 庄 亦 雅 痴 迷 于 所 恋 之 物!视 石 ? 如 命!为 了 守
高 三 语 文 答 案 第# 页 $共 * 页 % $!"!"&*%
1
住 石 ? 不 惜 牺 牲 自 己 和 妻 子 !只 要 面 对 石 ? 和 民 族 气 节 的 选 择 !他 自 然 是 选 择 石 ? 而 放 弃民族气节"庄亦雅缺少民 族 气 节" 他 为 日 本 人 欣 赏 他 的 收 藏 而 感 到 自 豪!不 考 虑 给他和中国人民造成苦难的是日本的侵略!不 顾 民 族 大 义!失 去 民 族 气 节0最 终 背 叛 了 家国" 观 点 二 -不 同 意 这 种 看 法 " 理 由 - 七 七 抗 战 !庄 亦 雅 受 了 极 大 的 刺 激 !日 夜 期 待 着 胜 利 的消息!说明他有爱国之心" 他 斥 责 杨 可 昌(国 都 快 亡 了!你 还 想 赚 钱 吗)!说 明 他 有 着清晰的国家意识!为国难而 痛 心" 面 对 敌 人 的 利 诱!他 明 确 地 表 示(我 不 能 给 东 洋 人 作 事 )!说 明 他 内 心 有 大 是 大 非 的 界 限 " $没 有 表 明 观 点 不 给 分 0表 明 观 点 !每 答 对 一 点 理 由 给 ! 分 " 如 有 其 他 答 案 !言 之 成 理 也 可酌情给分% 二 古 代 诗 文 阅 读 (* 分

2019-2020学年洛阳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洛阳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洛阳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

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

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

“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幸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

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

苏轼的观点作为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

“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

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

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

”《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p以为画,则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

”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思路的新的发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

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

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

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

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

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与“天机”。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畏是人类的一种伦理精神与道德品格。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的思想理论;小人不懂天命而不加敬畏,对有德之人态度轻慢,对圣人的言说多有轻蔑。

其中的“天命”实际上是指自然及其运行规律。

那么,人类又为什么要对自然和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呢?这是因为,人类是自然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级动物,须根据大自然的时节变化、气候变迁与星移斗转来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如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春夏减衣、秋冬加衣。

饮食也是依时节而变。

这表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在根本上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

不仅如此,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每个人的衣、食、住、用、行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和馈赠。

因而,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而从自然生态史来看,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某些动植物就早已生活于地球之上。

这就意味着,某些地球生物具有比人类更为悠久的地球生活史,人类应该对它们予以敬畏、尊重和爱护。

现代自然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每一生物物种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都有他人他物无法代替的独特功能与价值。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席勒论美,曾言“人应该同美仅仅进行游戏,人也应该仅仅同美进行游戏”,对于哲学亦然。

哲学在于求真理,真理亦需在自由的心态下方可获得。

首先,游戏精神意味着无功利性。

哲学在本质上,同游戏一样,具有无功利性,受制于功利性的哲学是“失真”的,亦必然缺乏创造性。

金岳霖老先生对此深有感喟:“坦白的讲,哲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游戏,这立即使专家感到可笑和气愤,但是我们尽可能努力根据哲学规则来做哲学游戏。

我们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因为我们并不把结果看作过程的一半。

正是在这里,游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

”谁若将功利带入哲学,“谁”不但降低自身的品格,亦势必使哲学蒙羞。

其次,游戏精神本身意味着自由,自由乃是创造之源。

哲学追求真,而“真”的本质就存在于人与宇宙万物所达成的自由的关系中。

游戏的精神本身就践行了自由的精神,同时也贯彻了求真的精神。

换言之,在自由中,“真”才能现身;只有在“真”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追溯人类哲学发展史,伟大的哲学作品总是兴趣的产物,是心灵自由的产物。

且不说西方的古希腊、中国的先秦(那些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其作品大抵如此),即使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亦靠兴趣完成其不朽名著:西方著名哲学家如笛卡尔、培根、莱布尼兹、斯宾诺莎、卢梭、拉梅特利,中国哲学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其著作皆为兴趣之产物,皆是主体的内在追求使然。

书院派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虽其学说受到外在的限制,未免用了“曲笔”,但其学说本身仍是心灵自由的流淌之物,是兴趣所致,而非为外在功利所驱动的产物。

伟大的作品莫不是兴趣的产物,莫不充满一种高贵而朴实的游戏精神。

须说明的是,这里的自由,并非目空一切,更非无法无天;而是那种不为外物所拘、心无旁骛的超然的心灵状态。

其三,游戏精神的哲学研究不但“致真”,而且“向美”、向善,所谓“致真以达美至善”。

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C.人类要敬畏大自然的原因是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 人要靠自然界生活。
D.自然界万物都有自身的生存法则,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边界,并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度 的张力与动态平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先提出中心论点,并通过一系列论证,最后提出人类要对自然心怀敬畏的要求。 B.文章以设问突出观点,围绕原因,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C.作者从伦理道德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展开论证,指出人类要生存必须调节好与自然的关系。 D.文章引用孔子、老子、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力支撑了论点。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 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 3 种蛋白。刺 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由刺突糖 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 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已达成完美默契,与从家畜 那里来的病毒,比如麻疹、流感等等,磨合得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极少引起很严 重的疫情。唯独来自于野生动物的病毒跟我们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几 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
(摘自唐骋《病毒从哪里来》)
材料三: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 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今天,神秘的蝙蝠将为我们一一解疑。 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毒库的说法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说。我们有 1000 种不同类型的亲戚,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你 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有 100 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比如在 你们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病毒、SARS 病毒等,当初和我们在一起时并没 有显得多恐怖,可能是它们怕我们吧。 问:有什么秘密或器来降伏它们,让其不敢放肆? 答:和你们相比,我们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作为目前唯一可持续飞行的哺乳动 物,我们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基本上在 38-41°C,相当于人类的高烧状态。同时,高体温也使 我们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响应病毒入侵,这都让 它们不敢在我们体内造次。 问:但是你们却基本上不发病。 答:是的。当然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亲成们聚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为 我们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这会促进病毒变异。当然,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 抑制病毒繁殖。世代演变下来,我们蝙蝠与病毒算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互不伤害。

河南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民俗文化》是高中语文的一门选修课程。

民俗文化,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并代代传承,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个人从一出生,就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生活。

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当然也包括民俗文化;我们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学习民俗文化。

学习这门课程,就要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解读所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力求对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有更加亲切的感受,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②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可归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

物质文化指衣食住行、生产、交易、财产等可以用实物表示其文化内容的部分;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

可见,民俗文化囊括了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从学习语文出发,从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现象中,选择了七个专题进行探究,它们分别是年节风俗、衣食住行、百工百业、红白喜事、社交礼仪、信仰禁忌和神话歌谣。

③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当然首先要为语文的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学习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记忆,而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

课本是按照这样几个板块来设置的:导言、课文、梳理探究、相关链接。

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简短的导言,让我们对专题中涉及的民俗现象有一个初步了解;接着便是对与民俗相关的作品阅读,这既是为了直观而生动有趣地引出本专题的民俗现象,更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梳理探究”引导同学们参与探究讨论一些民俗活动;“相关链接”则提供了更多的民俗资料。

在学习中要注意几部分内容的密切配合,当然重点还是作品阅读和梳理探究。

2019年4月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4月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4.C“度”,是踱步的意思,这里使用拟人手法,写乌云行动迟缓,暗示雨天还要持续一段时日。
15.①前六句皆是写雨,其中“乱淋”明写雨之急骤;(1分)
②其他五句皆是暗写。“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写秋雨连绵;(1分)“山云低度墙”写秋雨之一场未断一场即到;(1分)“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写积雨成涝。(1分)
18.B根据文意,这段文字的叙述对象应该是范仲淹。AC项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教学思想,D项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己任”,均不符合要求。
2019年4月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据第二段内容,将功利带入哲学,会降低哲学家的品格,并且会使哲学蒙羞。两者是并列关系。
2.B引用金岳霖的话,是为了说明哲学研究需要游戏精神。
3.C A项中“只要……就……”应为“只有……才……”;B项中“创造性和哲学性”为肆意理解,整合不当;D项中“游戏”在本文具有特定含义。
作用:①这句话是小说的总纲,引起下文,对主要故事情节有概括作用(2分);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9.①詹部长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实际是反对他人虚与委蛇,只掩饰问题,不解决问题;(2分)
②自己“弄虚作假”,实际是创设特定的工作氛围,以便于问题的解决,而又不为后续工作带来阻碍;(2分)
13.(1)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大意2分,“约素”“益”“少”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玄龄长期侍奉陛下,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
(大意2分,“事”“预”“置”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答案】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河南府洛阳县人。其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因后来成为魏宗室的长房子孙,故称之为长孙氏。父亲长孙晟,字季,涉猎书史,矫健勇猛,通晓兵法,出仕隋朝任职为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性喜图书史籍,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视听言动严守礼法规范。长孙晟之兄长孙炽,仕周为通道馆学士。曾闻知太穆皇后幼时劝北周武帝抚接突厥之女,暗暗记在心中。常对长孙晟说:“这是聪明智慧之人,必生奇异之子,不可不考虑她的婚姻之事。”因此长孙晟将其女嫁给太宗。其后秦王与隐太子李建成嫌怨已成,长孙皇后内助秦王尽孝以侍奉高祖,谨慎地顺承高祖诸妃,以消除猜疑。到太宗进入宫中分发将士铠甲兵器时,长孙皇后亲临其地慰劳勉励将士,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振奋。不久成为皇太子妃,接着成为皇后。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与太宗谈话,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就推辞说:“母鸡负责早晨打鸣,其家就会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她一直不回答。后廷之中如有遭受罪责者,她必定助帝发威请求加以惩治,等太宗气头一过,再慢慢为之开脱,最终不使人受冤屈。下嫔生下豫章公主后死去,她视公主如同己出。媵侍宫人生病,她停用自己所用的饮食药品转送给她们服用,其下都感怀其仁德。其兄长孙无忌,与太宗本是布衣之交,因是佐命元勋,常常出入内室,太宗打算任用他辅佐朝政,长孙皇后一再认为不妥,乘便对太宗说:“我既已托身于紫宫,尊贵已到极点,实在不愿私亲再掌朝廷大权。汉代的吕氏、霍氏,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太宗不听,自用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她便暗地晓谕无忌坚辞其职,太宗没办法,只好同意其请,她才喜笑颜开。后来随从皇帝驾临九成宫,当时正逢染疾在身,恰遇柴绍等人急变奏闻,太宗披甲而起,长孙皇后带病乘车跟从其后,宫中执事人员劝她不要随行,她却说:“皇上震惊,我怎能独自安逸呢?”病情加重后,太子想奏请大赦。长孙皇后说:“死生自有天命,非人力可支撑。如果修福可延寿命,我从未作恶;既然行善并无效验,我还希求什么呢?况且赦令是国家大事,怎能因我之故搅乱天下之法!”太子不敢奏闻太宗,便告知房玄龄,房玄龄奏闻此事,太宗很是嗟叹赞美。群臣奏请大赦,太宗也表示同意,长孙皇后极力阻止,太宗只好作罢。到临终时,与太宗诀别,当时房玄龄因受责斥免职归家,皇后说:“玄龄长期侍奉陛下,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我家因恩泽进用,无德行而任职,容易致祸,请不要交付权柄,只以外戚身份奉朝请就足够了。我生时无益于时,死后不可厚葬。”又奏请太宗纳忠容谏,别信谗言,减省出游行猎兴作工役之事,死而无憾。随后逝世,时年三十六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

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

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

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

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

《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

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

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

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

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

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

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

其实南朝人也如此。

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

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

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

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

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

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

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

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

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

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

(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

B.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C.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D.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登上政治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内涵、产生、源流、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

C.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

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而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并行不悖,两者同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

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

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

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年2月11日新华网)材料二:《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

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

《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

”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2019年2月17日《光明日报》)材料三: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亿元:《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亿元,《飞驰人生》票房10.13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2018年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

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

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外媒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2019年2月1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B.猪年春节档的8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土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C.《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D.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B.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C.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年GDP 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

D.《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6.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