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数学收集和整理教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章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4、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说教法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本节课开始教师就创设情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于是就选择了同学们熟悉的调查四种颜色,选哪种合适?做校服,这样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1、在教学新知识时,我有意创设问题,举手调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 统计调查(1)【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划记法,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会用表格整理数据,用条形图、扇形图直观地描述数据;3.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初步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回忆小学所学的统计的有关知识,并在旁边空白处记录下来.二、新知探究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收集数据;统计中经常用整理数据;可以用和来直观地描述数据.叫做全面调查.尝试练习1:问题一: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1.收集数据如何收集数据,让各小组的同学在下面的问卷调查中获取数据.填完后交小组长,由小组长表唱票,小组成员在表格中进行统计.1. 确定调查目的;2. 选择调查对象;3. 设计调查问题.2.整理数据语数外物政历地生51 1 2 人学科类3.描述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通常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据揭示的信息. 条形统计图:就是用坐标的形式来描述.如: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代表总体,然后将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将圆分成若干个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如图所示:制作扇形统计图关键是确定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大小,它的确定方法就是用该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360o ,如语文所占的百分比是20%,则相对应的圆心角为360o ×20%=72o.注意:各部分的圆心角之和可能与360 o有一定的误差.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4.全面调查的意义 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的学科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直观形象的描述了数据.利用表和图分析了解到了全班同学喜爱学科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查的全体对象.像这样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全面调查(也叫做普查).三、巩固提高例 经调查,某班同学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占60%,公交车占30%,其他占10%,请画出扇形图描述以上统计数据.例 春节文艺晚会是大家都喜欢的节目,下面是路刚班级喜爱某种节目的人数分布 表,但因不小心,他打翻墨水,有些地方被墨水遮掉了.请你帮他解决以下问题.(1)被墨水遮掉的3处应是① 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2)从上表中可知该班同学喜欢_______的人数最多;(3)画出条形图表示全班同学喜欢某种节目的分布情况. 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 某中学初一(3)班50名学生参加数学测验,测验题目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统计结果如下:节目编号节目类别 划计 人数 百分比 1 相声 ① ② ③_ 2 小品 正 8 19% 3 歌曲 正5 12% 4 舞蹈 正 8 19% 5 杂技 正 7 17%6 戏曲 3 7% 合计42421语文% 数学25 %全对的2人对19题的8人对18题的10人对17题的9人对16题的6人对15题的6人对14题的5人对12题的2人对10题的1人对6题的1人.(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并填上相应数据?(2)你能用条形图把上述数据表示出来吗?2. 根据下面的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对滨州市家庭人口数据的一次统计结果表明:2口之家占24%,3口之家占41%,4口之家占20%,5口之家占10%,6口之家占3%,其他占2%.(1)哪一类家庭人口多?占百分之几?(2)哪两类家庭的百分比之和超过了半数,且最多?(3)哪两类家庭的百分比之和刚达到30%?§10.1 统计调查(2)【教学目标】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及样本的代表性,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2.理解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案例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合理运用抽样调查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数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收集数据;统计中经常用整理数据;可以用和来直观地描述数据.叫做全面调查.二、新知探究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如果要对某校20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1) 抽样调查的意义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叫做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3)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当然还可以在上学或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随机进行调查;或则每隔10个人调查一个,直到调查满确定的样本容量.总体说来抽样调查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抽样过程中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偏差,因此,随机抽样是最科学、应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尝试练习: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⑴可以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全校学生逐个进行调查吗?这样做你认为有什么不足之处?⑵能否有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请阅读教材P153-155后,小组讨论交流你的理解.⑶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在上面的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⑷你明白了统计的思想了吗?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有什么优点?需要注意什么?⑸见教材P154表10-2,你知道哪个节目最受学生喜爱?百分比为多少?据此你知道全校2000名学生中有多少学生最喜爱这个节目?⑹试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表10-2中的数据.三、巩固提高1. 为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的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的估计.⑴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⑵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⑶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 举出不宜用全面调查的例子,并说明理由.3. 某班要选3名学生代表本班参加班级间的交流活动.现在按下面的办法抽取: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分别写在没有明显差别的小纸片上,把纸片混放在一个盒子里,充分搅拌后,随意抽取3张,按照纸片上所写的名字选取3名同学.你觉得上面的抽取过程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⑴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⑵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⑶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2.指出下列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⑴从一批电视机中抽取20台,调查电视机的使用寿命.⑵从学校七年级中抽取30名学生,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每周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3.小明家搞池塘养鱼已三年,头一年放养鱼苗20000尾,其成活率约为70%,在秋季捕捞时,随意捞出10尾,称得每尾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0.8 0.9 1.2 1.3 0.8 0.9 1.1 1.0 1.2 0.8.⑴估计这塘鱼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⑵如果把这塘鱼全部卖掉,其市场售价为每千克4元,那么能收入多少元?除去当年的投资成本16000元,第一年纯收入是多少元?⑶已知该养鱼户的第二年纯收入为48000元,那么第二年比第一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10.1 统计调查(3)【教学目标】1.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能利用分层抽样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什么是抽样调查?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统计的思想是什么?4.抽样调查有什么优点?简单随机抽样时需要注意什么?二、新知探究: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的优点:.(2)在什么情况下分层?分层的根据是什么?尝试练习问题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⑴不能用对学生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⑵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⑶采用分层抽样与在整个地区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这样抽取样本一般能更好地反映总体.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2∶5∶3,则可按下表抽取:教材P157表10-3是按上述做法进行调查并整理得到的数据,从中可以大致估计出整个地区观众对五种节目的喜爱情况.请你画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表10-3中的数据.⑷由表10-3中数据还可以估计各个年龄段中观众对某类节目喜爱的情况.如,各个娱乐37% 35.2% 19.7%三、巩固提高1. 如果整个地区的观众中,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3∶4∶3,要抽取容量为500的样本,则各年龄段分别抽取多少人合适?2. 根据表10-3,请你计算各个年龄段中最喜爱新闻、体育、戏曲类节目的百分比,画出折线图,分析随年龄变化,观众喜爱节目的变化情况.3. 活动1的问题中,除了根据年龄段分不同的人群,还可以按其他特征分吗?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调查收集数据的方式通常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时用____________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但关于电视机寿命、火柴质量等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不宜采用_____________,国家人口普查采用________________.2.对某中学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学校共有学生1500名,其中男生有800名,女生有700名.如果样本大小为150,小明现有三种方案:A:在七年级学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调查;B:对全校学生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调查;C:分别在男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80名,在女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70名进行调查.你觉得哪种方案调查的结果会更精确一点?说说你的理由.3.小张和小李去练习射击,第一轮10枪打完后两人的成绩如图所示,通常新手的成绩不太稳定,那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估计小张和小李两人中新手是 .4.小王某月手机话费中的各项费用统计情况见下列图表,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完成 下列各题:(1) 该月小王手机话费共有多少元?(2) 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短信费的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度? (3) 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4)50403020100项目金额/§10.2 直方图(1)【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2.通过学习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通过学习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 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初步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什么是分层抽样?2.分层抽样的优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自学课本回答下列问题:称为组距.叫做频数.尝试练习:活动1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1:为了参加学校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你知道应该怎样选择吗?为什么?问题2:已知63名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你知道怎样做才能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吗?(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学生比较多?而哪些身高范围学生比较少?)活动2 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方法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上探究,你知道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注意对以下概念的理解:1.组距2.频数3.频数分布直方图4.频数折线图活动3 应用频数分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数据见教材).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在活动1的问题2中,对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组.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做能否选出身高比较整齐的40名队员?三、巩固提高1. 为了解九年级女生的身高(单位:cm)情况,某中学对部分九年级女生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 所得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并画了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如下):cm)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M=_______,m=_______,N=_______,n=__________;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是143,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 A .10组 B .9组 C .8组 D .7组2.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一、二、三、五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 8, 15, 5,则第四组频数是______.3.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它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 A .5 B .7 C .16 D .33(第3题)/min§10.2 直方图(2)【教学目标】1.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2.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并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3. 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1.什么是组距、频数?2.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新知探究:活动熟练掌握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从蔬菜大棚中收集到5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的个数:28 62 54 29 32 47 68 27 55 4336 79 46 54 25 82 16 39 32 6461 59 67 56 45 74 49 36 39 5285 65 48 58 59 64 91 67 54 5768 54 71 26 59 47 58 52 52 70请按组距为10将数据分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分析数据分布的情况.(先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评讲)三、巩固提高:⑴全班有多少同学?⑵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⑶跳绳的次数x在100≤x<140范围内的同学有多少?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⑷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⑸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跳绳成绩?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1.某县教育部门对该县参加奥运知识竞赛的7500名初中学生的初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1)抽取样本的容量为;(2)根据表中数据,补全图中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规定初试成绩在90分以上(不包括90分)的学生进入决赛,则全县进入决赛的学生约为人.2.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环保局工作人员指导下,若干名“环保小护士”组成了“控制噪声污染”课题学习研究小组.该小组抽样调查了全市40个噪声测量点在某时刻的噪声声级(单位: dB ),将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设所测数据均为正整数)组别噪声声级分组频数频率1 44.5~59.5 4 0.12 59.5~74.5 a 0.23 74.5~89.5 10 0.254 89.5~104.5 b c5 104.5~119.56 0.15合计40 1.00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频数分布表中的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补充完整频数分布直方图;(3)如果全市共有200个测量点,那么在这一时刻噪声声级小于75 dB的测量点约有多少个?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2. 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3. 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一、本章知识网络: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得出结论直方图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据收集数据抽样调查全面调查二、知识链接:1. 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容易表示出一个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条形统计图 可以表示出各种情况下各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 可以表现出同一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2. 全面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作的调查 抽样调查中的总体 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个体 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 直方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 (2)决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三、巩固练习:1. 右图是根据某中学为地震灾区捐款情况而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在校学生2000人,请你根据统计图计算该校七年级有学生 人, 七年级共捐款 元,该校三个年级共捐款 元.人均捐款数(元)0246810121416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年级/日4821温度/℃2. 某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七年级(2)班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矩形的高之比是2:3:7:5:3,最后一组的频数是6,根据直方图所表达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有多少名男生?(2)若立定跳远的成绩在 2.0米以上(包括2.0米)为合格率是多少四、当堂检测 一、精心选一选,你一定能行1.下列调查适合作全面调查的是( ) 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B.了解我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C.日光灯管长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D.对甲型HINI 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乘客进行医学检查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作抽样方法比较合适的是( ) A.调查全校女生 B.调查全校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人 3.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4.小明在选举班委时得了28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率不变 B. 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数不变 C.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8人 D.小明的选票的频率不能大于15.一个班有40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试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 ) A.144 B.162 C.216 D.250二、耐心填一填,你一定很棒的! 6.为了考察某校七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调查了60名男生的身高,那么它的总体是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7.小明家本月的开支情况如右图所示,如果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是150元,那么他家用于教育支出是____________元.8.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_____________万人.9.测得某市2月份1~10日最低气温随日期变化折线图如图所示 ()1 最低气温为2c 的天数为_______天.()2 该市这10天的天气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挑战你的技能10.老师布置每位学生估计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小玲是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就向数学兴趣小组的全体成员做了调查,用他们的数学平均成绩估计本班的数学平均成绩,这样的抽样调查合理吗?为什么?11.某校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年级抽取了50名学生对某课进行了测试.将所得的成绩(成绩均为整数)进行整理(如下边所示),请你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回答问题:(1)全班有多少同学?(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3)测试成绩在70≤x<80范围的同学有多少?占全班同学的百分比?(4)画出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信息.(5)你怎样评价这个班的测试成绩?12. 某校学生会准备调查全校七年级学生 每天(除课间操外)的课外锻炼时间. (1)确定调查方式时,甲说:“我到(1)班去调查全体同学”;乙同学说:“我到体育场上去询问参加锻炼的同学”;丙同学说:“我到全校七年级每个班去随机调查一定数量的同学”.你认为调查方式最合理的是(填“甲”、或“乙”或“丙”)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采用了最为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绘制了条形和扇形统计图,请将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图1(3)若该七年级共有1200名同学,请你估计其中每天(除课间操外)课外锻炼时间不大于20分钟的人数.20分钟约40分钟及以上图2。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具体包括:章节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中的10.1.1“收集数据”,10.1.2“整理数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了解数据整理的步骤,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附近的交通情况,提出问题:“如何收集和整理这些交通数据?”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25分钟)(1)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2)讲解数据整理的步骤:清洗数据、分类整理、汇总统计等。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2)数据整理的步骤中,哪一步骤最容易出错?如何避免?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
2. 数据整理步骤:清洗数据、分类整理、汇总统计等。
3. 例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本班同学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观察身边的物体,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答案:(1)身高数据整理表格。
(2)物体数据整理表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共安排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不包括选学内容)约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与本章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二)教科书内容10.1节“统计调查”,主要介绍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了两个问题,通过统计调查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统计调查问题2介绍了抽样调查.教科书首先设置问题1,要求学生考察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统计调查,首先是收集数据,由此引出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分布的规律,这就涉及如何整理数据的问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表(没有给出频数分布的概念)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教科书选用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展示了数据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分析统计图表就可以看出全班同学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对于扇形图,学生在小学只能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会画出扇形图来描述数据,在本节中,教科书结合问题1介绍了如何画出扇形图,这是本学段的一个教学要求.问题1的统计调查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数据的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试验直接得到第一手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获得第二手统计数据.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它们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或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本章主要学习通过统计调查来收集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的方法.关于通过科学试验获得数据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一个选学栏目作了简单介绍;对于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手段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安排在课题学习和习题中.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也是本节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教科书沿用问题1的情景,设计了问题2,介绍利用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在问题2中,调查全校学生对五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不太实际,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省时省力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有所感受.结合着必要性的讨论,教科书给出了与抽样调查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如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等.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好的代表性,抽取样本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教科书介绍了一种利用学号随机抽取样本,实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这个抽样方法简单有效,便于学生理解样本的代表性.有了样本数据,就可以整理、描述和分析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情况.通过问题2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个利用抽样调查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单随机抽样,以及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有所了解.在问题1,2的基础上,教科书设置了问题3.问题3是比较学生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教科书没有给数据,也没有给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科书这么做的目的是考虑到统计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希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统计活动这种有效方式学习统计内容.问题3中设置的三个小问题,事实上是给学生完成此问题适当的引导.其中调查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选取相对合适的调查方案.即使是调查同一所学校,也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但要能解决所提问题为前提,其实这是辩证地认识两种调查方式特点的过程,更是正确认识统计方法特点的过程.通过问题3,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捉-放-捉(capture-recapture)”是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常常被用来根据部分的情况估计整体的情况,例如估计养鱼池中鱼的个数,森林中某种动物的个数等,这个方法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科书在选学栏目“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中,模拟这种方法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验这种方法,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并了解试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10.2节“直方图”,重点讨论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从63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将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极差,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了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对于取值比较少的数据(如前一节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可以用条形图描述频数分布,而对于取值比较多的数据(如身高),分组后可以用直方图来描述频数分布.教科书利用问题4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教科书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10.3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从事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过程.教科书选择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为主题编写课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统计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且具有“节能减污,保护环境”的教育价值.这个课题学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回答问题.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统计调查知识,完成一个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的统计调查活动,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撰写一份报告.课题学习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对数据进行合适处理,可以挖掘其中蕴涵的信息,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在经历这个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三)本章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收集数据的方式,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2.通过实例,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3.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5.能画扇形图和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的情形),并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6.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即现象的变化趋势.7.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1.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2.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3.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4.准确把握教学要求5.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
初中数学_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复习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章通过具体案例展开有关内容,在每一个案例中都展示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其中重点在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上,所涉及的分析数据比较简单。
教材通过问题引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获得数据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和从事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全过程,并详细而严格的给出了整个过程的具体操作,另外,该教材对于统计概率知识,是先安排介绍统计知识,然后再介绍概率知识,系统性更加强。
本章教材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典型案例的作用,统计与现实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充满趣闻性和吸引力的。
教材特别注意选择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问题作为例子。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学习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理解统计的概念和原理。
2、强调统计思想;本章特别重视统计思想,注意借助案例,但不局限于具体问题,强调具体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都是为数据的收集处理为目的的,避免把有关内容写成单纯的操作性和技巧性问题,让学生感受统计结果对决策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观念。
3、突出数据处理的统计过程;本章注意引导让学生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仅把目光盯在统计的某个具体的环节或具体的知识点上,教材设计以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为线索,在反应过程整体的前提下,按照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侧重点来安排有关内容,将具体问题作为展示统计的基本过程的统计案例,以其为载体学习数据的收集处理的基本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而不是“就头论头,就尾论尾”地把统计过程割裂开来,帮助学生建立对统计思想和统计的基本过程的整体性的认识。
二、单元总目标知识与技能1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第十章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材分析(41页)
,数学向其他学科渗透又形成了许多新的 数学交叉学科,即便是一些过去与数学无缘的人文
学科也与数学 产生了联系,各门科学都向着“数学化”发展,已成为当今科技
发展
的一个趋势。
②数学在渗透到各门学科领域的同时,也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 个角落:面积、体积、
对称、百分数、平均数、比例、角度、概率
等成为社会生活中很常见的名词;人口增
重点
统计
核心
数据分析
03 本章在统计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 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 , 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 思 考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使用并且强有 力 的思维方式。重视对数据的使用和能够对数据 进 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学习本章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04 学习本章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4.模型思想 ①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 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②建立模型思想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体 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 且它也是实现上述目的基本途径。
04 学习本章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5.应用意识
①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数学应用的空前发展,许多抽象 的数学理论得到了应用
学与学习数学在这一点上没有本质的差异, 只是深度和难度上的差异。问题可以把思考引
向深处,问题可以
发现新的思路。
②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会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 国著名数学家丁石孙
曾说过:没有问题的学生不能算是好学生。 保护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想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一样,非常重要。
4.考察学生对信息的提 取能力和转化为图形语 言的能力
05 具体教学建议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2直方图2学案新人教版
10.2 直方图(2)姓名班级时间一、知识与目标:1.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2.了解频数分布图的意义,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二、教学过程:【自主学习】◆情景导入复习引入:(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2)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自学测评:阅读教材P166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和高各表示什么?2.如何绘制频数折线图?3.频数折线图的优点是什么?【导学解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例1 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31,27,30,32,31,28,26,27,29,28,•24,•26,27,28,30,以2为组距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及频数折线图.◆巩固练习:1.教材P169页第2题画出频数折线图2.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图1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图1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名学生,占该市初中生总数的百分比是;(2)如果视力在4.9~5.1(含4.9,5.1)均属正常,则全市有名初中生的视力正常,视力正常的合格率是 .(3)此统计图说明了什么?【成果检验】◆拓展提高、达标测评(一)拓展提高: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某校坚持常年的全员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下面将某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精确到0.1m)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含低值不含高值):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已知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30,0.35,第五个小组的频数是9.(1)该班参加这项测试的人数是多少人?(2)请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3)成绩在2.00米以上(含2.00米)为合格,则该班成绩的合格率是多少?(二)达标测评:1.如图2是某校七年一班全班同学1min心跳次数频数直方图,那么,心跳次数在_______之间的学生最多,占统计人数的_____%.(精确到1%)2.如图3是某单位职工的年龄(取正整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单位共有职工多少人?(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岁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如果42岁的职工有4人,那么年龄在42岁以上的职工有几人?【总结延伸】1.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2.了解频数分布图的意义【布置作业】教材P169习题10.2第3、4题【教学反思】图3 图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_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解析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频数分布表(没有给出概念),数据的描述——统计图表,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
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介绍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表格整理数据,用条形统计图和扇表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问题2和问题3介绍了抽样调查。
结合问题2讨论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了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和术语,还讨论了抽样调查的代表性,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问题3是利用分层抽样获取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例子。
接着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介绍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画法,从而使对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
最后是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2、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代表性;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
过程目标经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了解这两种调查的优缺点,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是重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是难点。
课时分配10.1统计调查…………………………………… 3课时10.2直方图……………………………………… 2课时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2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10.1统计调查(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是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是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授课教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小结”。
主要的内容是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回顾,复习整个一章的知识。
内容解析:本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统计调查,已经对数据的处理经历的四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介绍了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调查问卷。
也学习了如何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且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通过绘制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体会了不同统计图的优缺点。
本课是对这节内容的提高和升华,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要了解七年四班同学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情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统计调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内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处理数据的四个过程以及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体会数据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合作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目标解析:目标1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明确数据处理的过程要经过四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目标2达成的标志是:学生参与并绘制完成条形图和扇形图,并且根据条形图和扇形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目标3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出求知的欲望、主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据处理方法,如用表格整理数据,用图表展示数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回忆。
4.教师可以总结之前的知识,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3.游戏情境: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据接龙、图表猜猜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丰富学生的数据感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问题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并解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2.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图表的制作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解释每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教材分析)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教材分析)展开全文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教材分析)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2005版)第14册一、本单元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的知识,以及对被调查对象采取的两种调查方法,即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3.数据表示的三个方法(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4.利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第二部分:5.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
6.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7.中位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地位与作用:为了对生活中的事物作出合理的决策或可靠的预测,必须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并会对结果作科学地分析和恰当的描述。
为了逐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给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统计得初步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三、教材编写特点:由于受学生知识面的限制,这一单元知识介绍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不要求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如宏观调控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
1.当被调查的对象数量不太多时,可以对它们逐一进行调查,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
这种调查方法成为全面调查。
比如,对全班同学的睡眠状况、饮食习惯、喜欢的电视节目等进行调查时均可以采取全面调查。
2.当被调查的对象数量太多或必须进行“破坏性”试验时,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然后由此评估整体结果。
比如,对全国人口中易患感冒的年龄阶段、我国土地沙化的变化趋势、大气污染状况、水质污染情况、灯泡的使用寿命、玻璃的耐压程度等进行调查时,都只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3.数据收集的意义。
对数据加以收集整理,是为了了解涉及国事、家事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解决问题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复习》-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解决问题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 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 数据的描述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如调查、观察、实验等。
(2)学生分享自己使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
3.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学生根据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收集和整理数据。
(4)学生展示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4. 数据的描述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据的描述方法,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2)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3)学生讨论如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2. 评价学生运用数据描述和分析方法的能力。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本章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与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过程与方法】先复习本章全部知识点,特别要回顾用表格整理数据和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描述数据的的技能技巧,再通过典题剖析、小结反思、拓展练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利用图表描述数据.2.综合地运用统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运用统计知识解决有关的综合题、难题,提高学生的变通能力.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2.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收集数据.全面调查的优点:全面、准确;缺点:(1)费时、费力;(2)对带有破坏性的实验无法采用.抽样调查的优点:(1)省时、省力;(2)适宜于对实验带有破坏性的事物进行调查;缺点:不全面,不准确.3.实际调查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4.利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环节,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并用统计图表描述出来,可以使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帮助我们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5.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扇形图能够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某校320名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随机抽取32名学生的两次考试考分等级,所绘制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这32名学生经过培训,考分等级“不合格”的百分比由___下到____.(2)估计该校,培训后考分等级为“合格”与“优秀”的学生共有____名.(3)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1)考前24/32×100%=75%,考后8/32×100%=25%.(2)320×(16/32+8/32)=240(名)(3)不合理,它只是随机抽取,而没有“不合格”、“合格”、“优秀”的三个等级中按一定的比例分别来随机抽取,即没有分层抽取,故样本缺乏代表性.例2为了居民使用超薄塑料袋的情况,某中学课外实践小组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对本城区居民家庭使用超薄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不再使用”,B为“明显减少了使用量”,C为“没有明显变化”.(1)本次抽样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2)图中=_______(户,c=_______(户);(3)若被调查的家庭占全城家庭数的10%,请估计该城区不再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家庭数;(4)针对本次调查结果,请用一句话发表你的感想.解:(1)800÷72°/360°=4000(户),故本次抽样的样本容量为4000;(2)a=4000×(1-10%-20%)=2800;c=4000×10%=400;(3)2800÷10=28000(户)或4000÷10%×70%=28000(户);(4)“不再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家庭占绝大多数”、“环保意识增强的家庭是多数”、“少数家庭还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等.例3初三某班对最近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统计分析,将所有成绩由低到高分成五组,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班共有____名同学参加这次测验;(2)在该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画出频数折线图;(3)若这次测验中,成绩80分以上(不含80分)为优秀,那么该班这次数学测验的优秀率是多少?解:(1)2+9+10+14+5=40(名);(2)图略;(3)14540×100%=47.5%.例4(云南楚雄中考)在2009年楚雄州“火把节”房交会期间,某房地产公司对参加本次房交会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根据问卷调查,将消费者年收入的情况整理后,制成表格如下:根据调查问卷,将消费者打算购买住房面积的情况整理后,作出如图所示的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注:每组包含最小值不包含最大值,且住房面积取整数.(1)根据表格可得a=_____,被调查的1000名消费者的平均年收入为_____万元.(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3)若楚雄州现有购房打算的约有40000人,请估计购房面积在80至120平方米的大约有多少人?解:(1)200;2.39;(2)图略(3)(36%+24%)×40000=24000(人),所以估计购房面积在80至120平方米的大约有24000人.例5 一个水库养了某种鱼10万条,从中捞了20条,称得的质量如下(单位:kg):2.50 1.50 1.00 2.80 1.601.702.903.00 1.90 2.802.60 2.80 2.70 2.60 2.701.602.00 2.10 2.20 2.30经市场调查,1.00~1.50(不包括1.50)kg的鱼每千克8元,1.50~2.00(不包括2.00)kg的鱼每千克9元,2.00~2.50(不包括2.50)kg的鱼每千克10元,2.50~3.00(不包括3.00)kg的鱼每千克11元,3.00(包括3.00kg)以上每千克12元.请你用本章所学的知识估计该水库中这种鱼的价值.分析:用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或频数折线图分析.解:依题意,取组距为0.5kg,3.00 1.000.5=4,所以应分成5组.列频数分布表.可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折线图,如图所示:于是可估计在1.00~1.50kg范围内的鱼有100000×1/20=5000(条),在1.50~2.00kg范围内的鱼有100000×5/20=25000(条),在2.00~2.50kg范围内的鱼有100000×4/20=20000(条),在2.50~3.00kg范围内的鱼有100000×9/20=45000(条),在3.00kg(包括3.00kg)以上的鱼有5000(条).可估计价值为:8×5000×1.25+9×25000×1.75+10×20000×2.25+11×45000×2.75+12×5000×3.25=2450000(元).可估计该水库中这种鱼的总价值为2450000元.【教学说明】用统计知识估产、估值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考命题者非常青睐的问题,同学们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中考中对本章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用图表描述数据,同学们一定要加强对往届这方面的中考题的训练与研究,以便在今后的考试中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10”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把数据分类、收集,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教学中努力用课标中的新理念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课前参与、课中体会、课后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素材积累】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一般过程。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进行。
数据的整理可以通过频数分布表来进行,而数据的描述则可以通过统计图表来进行。
最后,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介绍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表格整理数据,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问题2和问题3介绍了抽样调查。
结合问题2讨论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了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和术语,还讨论了抽样调查的代表性,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问题3是利用分层抽样获取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例子。
最后,介绍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的画法。
本章的教学目标包括了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了解,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掌握划记法,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掌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以及样本的抽取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本章的课时分配为统计调查3课时,直方图2课时,课题研究从数据谈节水2课时,本章小结2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关于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的数据,并用统计图表来描述数据。
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研究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惯和科学态度。
二、数据的收集为了解决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例如,我们想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和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可以采用举手表决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式,但在采用这种方式时需要设计好调查问卷,包括调查中提出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1课时统计调查(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统计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意义.2.掌握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3.掌握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的方法.4.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5.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过程与方法】由问题引入统计调查,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布置学生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________.首先设计问卷,用问卷调查法_____数据.为了使被调查的人易于答卷,也为了收集数据便于操作,所以最好将问卷的题目设计成______题,请设计问卷.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提前提出问题,出示设计、制出的调查问卷,然后下发调查问卷,3分钟后收集数据.用表格统计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思考:1.条形图和扇形图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2.怎样画扇形统计图?【归纳结论】1.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但不能直接判断出每组数的绝对大小.2.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画扇形图时,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画扇形时,先确定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果某部分占20%,则它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20%=72°.扇形图画好后,要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对“天宫一号”空间站的零部件合格性的调查应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2.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小组的同学与一家玩具生产厂家联系,给该厂组装玩具,该厂同意他们组装240套玩具.这些玩具分为A、B、C三种型号,它们的数量比例以及每人每小时组装各种型号玩具的数量如图所示.若每人组装同一种型号玩具的速度都相同,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填空:(1)从上述统计图可知,A型玩具有套,B型玩具有套,C型玩具有套.(2)若每人组装A型玩具16套与组装C型玩具12套所花的时间相同,那么a的值为____,每人每小时组装C型玩具____套.3.“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市轰轰烈烈开展,为了解同学们最喜爱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小王对本班50名同学进行了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踢毽子等运动项目最喜爱人数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的人数分布直方图,若将其转化为扇形统计图,那么最喜爱打篮球的人数所在扇形区域的圆心角的度数为()A.120°B.144°C.180°D.72°4.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A.1.5小时以上B.1~1.5小时C.0.5~1小时D.0.5小时以下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在图①中将选项B的部分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你估计全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教学说明】题1可采用抢答方式练习,题2、3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题4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给予提示,最后指派学生上台写出解题过程.【答案】1.全面调查2.(1)132 60 48 (2)4 6解析:(1)A型玩具有240×55%=132(套),C型玩具有240×25%=60(套),B型玩具有240-132-60=48(套);(2)由题意得:,解得a=4.故2a-2=6,即每人每小时组装C型玩具6套.3.B解析:喜爱打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50×100%=40%,因此所求的圆心角度数为360°×40%=144°.4.解:(1)60÷30%=200(名),即本次一共调查了200名学生;(2)选项B的学生有200-60-30-10=100(名),补图略;(3)3000×5%=150(名)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条形图,扇形图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0.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例题对教学课堂概念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建立统计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2课时统计调查(2)【知识与技能】1.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2.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3.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概念及它们在抽样调查中的合理性,并能设计出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4.掌握折线的画法,并能从折线图中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由问题入手,理解抽样调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而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为了使抽样调查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我们必须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简单的抽样方法.最后学习折线图,知道折线图也是描述数据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在了解统计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锻炼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本领,提高数学兴趣.【教学重点】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抽样方案的制订,折线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分析:如果采用全面调查,那么花费时间长,消耗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只要调查部分学生就能了解全体学生喜爱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调查方法就是________.这样,就必须引入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总体”的定义:________.“个体”的定义:________.“样本”的定义:________.“样本容量”的定义:________.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________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________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________.问题2 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应怎样调查?分析:由于这500万人个体差异大(如年龄段),所以不适合________抽样,而应当分成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进行________抽样,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种抽样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先阅读教材,再完成以上自学提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2.什么叫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3.什么叫简单随机抽样?什么叫分层抽样?4.什么情况下适宜简单随机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宜分层抽样?5.折线图的特点是什么?【归纳结论】抽样调查:从全体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抽样调查.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样本: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注意:样本容量是一个数目,不能带单位,样本容量一定要适当,太少,则不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太多,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适合抽样调查的情况:(1)总体数目巨大;(2)调查具有破坏性.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一定的要求分成若干层次,在每个层次都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种抽样方法叫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适合的情况:个体的差异不大.分层抽样适合的情况:个体的差异大.折线图的特点:能较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生视力情况D.为保证“神舟8号”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2.要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认为合适的调查方式是.3.如图是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写出两条正确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4.如图是根据我市2007年至2011年财政收入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可得:同上年相比,我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_______年,比它的前一年增加_______亿元.5.某专业户要出售1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11元,为了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该专业户从中随机抽取5只羊,每只羊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26 31 32 36 37(1)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什么?总体是指什么?(2)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6.某种电脑在七个月之内销售量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6月销售量逐月减少B.7月份的销售量开始回升C.这7个月中,每月的销售量不断上涨D.这7个月中销售量有涨有跌【教学说明】题1、2、5考查的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样本、总体、个体等概念;题3、4、6考查的是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答案】1.D2.抽样调查3.(1)2011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9.6亿元(2)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长(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4. 2011 505.解:(1)样本是5只羊的重量;总体是100只羊的重量.(2)5只羊的平均重量是:(26+31+32+36+37)÷5=32.4(千克),故100只羊的重量约为100×32.4=3240(千克),可卖3240×11=35640(元)6.C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点学生口答,老师将小结内容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0.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讲解抽样调查问题,抽样调查要注意选取的样本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由样本估计总体时,要搞清总体和样本的比例及样本容量的大小.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导学案
10.29.910.110.19.89.69101124681012课题:10.1.1 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全面调查)学习目标: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会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
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 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二、探索新知、归纳方法问题2:为了解决问题1,我们需要做统计调查,怎样做调查呢?问题3:怎样设计调查问卷呢?动手设计一个调查问卷。
思考: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呢?归纳:1、确定调查目的;2、选择调查对象;3、设计调查问题; 4、设计调查问题的问卷。
注意:(1)调查目的要明确;(2)选择调查对象要合理;(3)设计调查问题要科学。
实施调查:(一)收集数据(用问卷调查)收集全班同学在上面的问卷调查中的数据(35个数据)。
C A C B A D B C C D C C A B D C E C E C C A B E C B C C B C C C B C D (二)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格)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由科代表划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
以小组为单位在练习本上绘制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三)描述数据(用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思考:条形图和扇形图在直观反映统计信息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问题4:上面调查中,我们的考查对象是什么?三、基础训练,巩固应用练习1:习题10.1 第2题 练习2:教材第137页 练习第2题 四、归纳小结、自我完善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条形统计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统计图反映了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利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教案_6
《利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1统计调查【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材分析】整个第十章都在围绕生活中的数据展开。
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数据进行推断,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人们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收集数据是处理数据的第一个环节。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的分布规律,统计中常采用表格来整理数据。
整理数据是处理数据的第二个环节,这个内容也是放在统计的基本过程中学习的。
描述数据是处理数据的第三个环节。
前面第一节课学习了第一,二个环节,本节课是这章的第二节课,主要学习第三个环节描述数据。
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你面对什么样的数据,二是你要用统计图展示是什么信息。
【学情分析】1.学生在小学已经见过折线图,条形图和扇形图,并且会画折线图和条形图描述数据,但对于扇形图学生只会从扇形图中读取信息,还不会用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本节课就要教会学生如何画扇形图来描述数据,这是本学段的一个教学要求。
2.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较敏感,并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问题素材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初一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本课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B: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关键】准确把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所给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数学教学案学段初中班级七(2)上课时间导入一:如图所示的是某中学七、八、九各年级学生体育达标情况统计图,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你是否体会到统计图要比单纯的文字叙述给你的印象深刻.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你一定会对统计调查的方法产生兴趣.导入二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统计数据和统计图表.例如,某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98%,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为9%,某地年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6 m3,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周围世界的现状和变化规律,从而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得到的吗?导入三:如下是六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编号:1.大熊猫2.滇金丝猴3.藏羚羊4.丹顶鹤5.遗鸥6.亚洲象为了知道本班同学喜爱这些动物的情况,老师制作了一张调查问卷如下:最喜爱的动物调查表年月日学号性别你最喜爱的动物的编号(只写一种)根据上述调查表,对某班42名同学进行调查,得出如下42个数据:1122463451241 46212355613142 11321545414532 5问题:(1)通过上面的42个数据,你能直观看出该班同学喜爱动物的情况吗?(2)你能用下面表格整理上面的42个数据吗?整理完你会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进入学习状态.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教材P135问题1)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思路一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师: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只调查男同学或女同学可以不?只调查部分同学可以不?生:不可以.不对全班每一个同学进行调查,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马上要学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感受确定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的影响,也是帮助学生领会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含义.步骤2制作调查问卷师:出示教材第135页调查问卷样例,并提出问题:(1)调查问卷中用单选的方式有什么好处?(2)除了用选择的方式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生:(1)调查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全班同学对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2)画线、打钩、画圈等方式.步骤3整理数据师:某同学经调查,得到如下50个数据:C C AD B C A D C DC E A BD D B C C CD B D C D D D C D CE B B D D C C E B DA B D D C B C B D D从上面的数据中,你能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师:(学生回答后)杂乱无章的数据不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对前面数据的整理如下表所示: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节目类型划记人数百分比A新闻 4 8%B体育正正10 20%C动画正正正15 30%D娱乐正正正18 36%E戏曲 3 6%合计50 50 100%(1)“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2)表格中是用什么方法统计人数的?(3)算出不同人数的百分比有什么作用?(4)通过这个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知识拓展]整理数据时可以用划记法记录数据,即通过画“正”字,让“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统计数据的个数应等于所画“正”字的个数乘5,再加上未画完的“正”字的笔画数.步骤4直观描述数据[过渡语]前面的表格对我们了解统计结果还不够直观,我们大家一起看看换个方式描述一下前面的统计数据.师:出示根据前面表格统计数据制成的条形图和扇形图:问题思考:(1)你能根据上面条形图和扇形图说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2)扇形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3)条形图和扇形图相比,在描述数据上各有什么特点?提示:条形图和扇形图比表格更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情况,条形图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统计数据的数量关系,扇形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比例关系.[知识拓展]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①算出各个部分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比;②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再按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并最好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来.总结: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通过分析表和图,了解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思路二1.收集数据若干个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确定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大小,它的确定方法就是用该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360°,如“体育”所占的百分比是20%,则相对应的圆心角为360°×20%=72°.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各是什么?4.全面调查的意义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数据.利用表和图分析得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对象.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全面调查(也叫做普查).1.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表格通常是由行和列组成.运用表格进行数据统计的优点是简单、清楚、突出数据的分布规律.2.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3.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1.(2014·舟山中考)小红同学将自己5月份的各项消费情况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A.各项消费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百分比B.各项消费的金额C.消费的总金额D.各项消费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解析: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结合各选项利用排除法确定答案即可.A.能够看出各项消费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百分比,故此选项正确;B.不能确定各项的消费金额,故此选项错误;C.不能看出消费的总金额,故此选项错误;D.不能看出各项消费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本课时是在小学基础上继续深化统计知识学习的开始,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忆了小学学过的简单统计知识,在知识上做到了衔接过渡.以整理、分析数据为线索,把探索统计活动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来进行,使得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知识引出清晰有条理,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步骤3的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调查统计表独立完成对数据的整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老师直接把统计结果呈现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借用教材中的调查问题,把调查统计表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汇报本小组的统计结果,最后老师汇总全班的调查结果,随后开始本课时的其他教学活动.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数学教学案学段初中班级七(2)上课时间导入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将在我国境内抽取约6万个调查小区,覆盖人口约1400万人.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问题: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结果有什么作用?导入二:观察漫画情境,思考问题:(1)漫画中的统计数据是怎么得到的?(2)你能制作适当的统计图来表示图中的数据吗?用什么统计图最合理?思考1:全面调查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估计精确度就越高.思考5:分析调查统计图表.[处理方式]出示教材表10 - 2和图10.1 - 2.学生交流图表反映出来的信息.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节目类型划记人数百分比A新闻正 6 6%B体育正正正正22 22%C动画正正正正正29 29%D娱乐正正正正正正正38 38%E戏曲正 5 5%合计100 100%问题提示:从表可以看出,样本中喜爱娱乐节目的学生最多,为38%.据此可以估计出,这个学校的学生中,喜爱娱乐节目的最多,约为38%左右.类似地,由上表可以估计这个学校喜爱其他节目的学生的百分比.[知识拓展]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1)全面调查也叫普查,是指在统计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出的调查,一般来说,全面调查能够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但有时总体中个体的数目非常大,全面调查的工作量大,而且某些调查有时受条件的限制,或是具有破坏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是统计中最常见的调查方式,其优点是既节省时间又比较经济.但由于抽样调查只考察了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全体对象情况估计的准确程度,即调查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不如全面调查结果精确.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1.某地有4万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本课时的教学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样本数量的选取,二是对样本统计结果的分析.在本课时的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了这两个重点来展开.借助于教材的情境,组织学生对样本数量的选取做了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明确了选取合适的样本对实现调查目的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分析教材图表的时间较少,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实践的环节,存在重知识轻实践操作的倾向.对于样本数量的选取和怎样选择样本教师要给予肯定的强调,对学生提出的选取数量和选取的办法进行随机评价,这样既可以实现师生互动,也能帮助学生领会样本科学选取的重要性.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数学教学案学段初中班级七(2)上课时间导入一:欣欣制衣厂职工的年龄人数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同学们,这是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吗?如果不是,那么它与我们学过的条形图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这些内容.[设计意图]呈现一个与条形图外观不同的直方统计图,初步帮助学生感受数据的另外一种描述方法.导入二: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选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同学参加呢?[处理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并汇总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教师应当注意学生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划记152≤x<155 正 6155≤x<158 正正12158≤x<161 正正正19161≤x<164 正正10164≤x<167 正8167≤x<170 4170≤x<173 2合计63 63从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 cm至164 cm(不含164 cm)的同学中挑选参加比赛的同学.(3)上面对数据进行分组时,组距取3,把数据分成8组.如果组距取2或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能否选出需要的40名同学呢?(如果组距取2或4,则需要划分12组或6组,同样可以选出需要的40名同学)[知识拓展](1)组数与组距的确定: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按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在分组时,要灵活确定组距,使所分组数合适,一般组数为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的整数部分+1.(2)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叫做频率,频率反映了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份量,频率之和等于1.(3)为了使数据“不重不漏”,分组时常采用“下限不在内”的原则,如50.5~55.5包含50.5但不包含55.5.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师绘制直方图,并向学生讲解:(1)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如图所示:(2)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小长方形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3)用等距分组时,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参考教材147页图10.2 - 2.)(教材P148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根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解析〕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首先必须找到样本中麦穗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然后根据情况确定组距和组数,据此列出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 4.0,它们的差是7.4- 4.0=3.4.(2)决定组距与组数.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11,可分成12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0.3,组数为12.(3)列频数分布表.追问:在列频数分布表时,在分组、划记、计算频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追问:频数分布直方图是否还有另外一种画法?(另外一种画法是纵轴根据频数与组距的比值画)从表和图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 cm至7.0 cm之间,其他范围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根数最多,有28根,而长度在4.0≤x<4.3,4.3≤x<4.6,4.6≤x<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根数很少,总共只有7根.[知识拓展]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条形图的区别与联系:条形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都是用来描述数据的,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条形图突出各项目的具体的数据,侧重比较各项目数据之间的差别,而频数分布直方图侧重表示各组频数的分布情况,用于判别各组之间的频数差别.从图表上看,条形图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而直方图上,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条形图中,各长方形几乎是分开的,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确定组距与组数,一般100以内的数据分成5~12组;(3)决定分点:常使分点的小数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每一组的起点稍微减少一点(也可把两组共有的数据统一归到前一组或后一组);(4)列频数分布表,用划记法对数据进行频数累计;(5)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1.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与小长方形的高成正比的是()A.组数B.频数C.组矩D.数据总数解析: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组距×频数,所以每个小长方形的高度等于每小组的频数.故选B.2.(2014·温州中考)如图所示的是某班45名同学爱心捐款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A.5~10元B.10~15元C.15~20元D.20~25元解析:根据图形所给出的数据可得捐15~20元的有20人,人数最多,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15~20元.故选C.3.某次考试中,某班级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B.该班的总人数为40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D.及格(≥60分)的人数是26解析:A.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故正确;B.2+4+8+12+14=40(人),该班的总人数为40人,故正确;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有2人,故正确;D.40- 4=36(人),及格(≥60分)的人数是36人,故错误.故选D.4.(2014·聊城中考)为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向阳小区开展了以“建设节水型社区,保障用水安全”为主题的节水宣传活动,小莹同学积极参与小区的宣传活动,并对小区300户家庭用水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他在300户家庭中,随机调查了50户家庭5月份的用水量情况,结果如图所示.(1)估计该小区5月份用水量不高于12 t的户数占小区总户数的百分比;(2)把图中每组用水量的值用该组的中间值(如0~6的中间值为3)来替代,估计该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直方图是对数据不同于条形图的一种描述方式,从知识难度上要超过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本课时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以直方图制作过程为依托,对整个过程从目的到做法逐一讲解,具体详细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较好地领会了直方图的特殊作用和绘制方法.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容量大,数据图表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没有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在制作频数分布表的时候,没有让学生对其进行实际尝试,淡化了操作过程.课前有针对性地选取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预习;在制作频数分布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来进行.事先制作好直方图草图,让学生在课堂上补充完成关键的内容.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数学教学案学段初中班级七(2)上课时间导入出示我国水资源危机表现图片,学生观看.问题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大家应该怎样做呢?[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展示,使学生对水资源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进行课题学习的兴趣.活动1:读新闻分组划记正正正各种统计图特征的理解.3.列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数据分组,二是划记,三是频数.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横轴由数据组成,纵轴由频数组成,每个小长方形的高表示相应小组内数据的频数.[处理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给的草图上完成频数分布直方图,最后展示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草图:活动3:家庭节水建议根据上述图表,你认为家庭节水的重点是什么?问题:(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获得了哪些统计活动知识?(2)针对节水问题,谈谈你的想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在活动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用鼓励赞美性语言进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强化学生的节水意识,加深学生对请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