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ppt
西方马克思主义
乔恩· 艾尔斯特 (1940—)
约翰· E· 罗默
西方马克思主义起始于1978年出版的科亨的《卡尔·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一个辩护》一书。 理论观点:按照分析哲学的清晰性和确定性的原则,试图以当代逻辑, 数学模式作为研究工具,重新阐述和解释马克思主义,以澄清种种曲解 ,回归真正的马克思本意。
西方马克思主义
徐静2017111142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需要回到20世纪20年代。第 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 命却遭到了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 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指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 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经济 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道路在中西欧是 行不通的。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对 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人道主义的阐释,并强调马克思思想 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时间:20世纪的40-60年代末 理论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是关于自 由和行动的两种可以和谐共处的哲学。希望用存在 主义填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块“人学的空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昂利· 列斐伏尔 (1901——1991)
梅洛· 庞蒂 (1908——1961)
工作回顾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
Work review
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 书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同极权主义的对立,并 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 《历史和阶级意识》。
M.梅洛-庞蒂
G.卢卡奇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卢卡奇等人在寻 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黑格尔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时,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非正 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青年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性逻辑
义尽管存在种种内部分歧和对立)却仍然构成了一种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的理论*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进行了新的解释)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性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共性逻辑的核心在于坚持意识形态
优先论*经典作家强调经济和政治斗争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卢卡奇则坚持意识形态斗争的首要性*在
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客观地充分认识社会的主体)具有创造史的能动性)但是主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主题的创新)在许多方面标新立异)渐渐地不再从理论上正视重大的 经济或政治问题)而是几乎倾全力于研究上层建筑的相关问题*在上层建筑方面)他们重点研究的对 象不是国家或法律问题)而是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耗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智力和才华的)首先 是 文 学 艺 术 * 这 一 点 显 示 了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理 论 上 的 开 创 精 神 * 佩 里$安 德 森 提 醒 我 们 )西 方 马 克 思主义内部关系是复杂的)复杂的原因就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同经典的历史唯物主义相比具有明显 的独创性*# 佩里$安德森强调)衡量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的恰当标准)不在于这些革新思想是 否 站 得 住 脚 )或 者 它 们 同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基 本 原 理 是 否 符 合 )而 是 在 于 它 们 的 独 创 性 * 在 西 方 马 克 思 主义的发展中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它们对前人概念的离经叛道之处*$ 因此)确定西方马克思主 义 的 共 同 特 征 并 不 是 一 件 容 易 的 事 情 * 佩 里$安 德 森 特 意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前 边 加 上 .西 方 /这 个 词 ) 这 显 然 是 一 种 限 制 性 的 判 断 * 这 种 限 制 意 味 着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缺 乏 普 遍 性 )不 可 避 免 地 存 在 着 理 论上的缺陷*
西方马克思主义
物化:卢卡奇给物化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在这里,关键问题在于,在这种情况下,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成为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东西,成为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发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
卢卡奇关于理性化时代物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基本论述。
答:1、人的数字化人的数字化即人的符号化或抽象化。
这是现代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困境,而这一问题直接与人类社会的理性化进程相关。
2、人的客体化。
与合理过程中人的抽象化和数字化密切相关的物化现象是主体的客体化,即人由生产过程和社会历史运动的自由自觉的主体沦为被动的、消极的客体或追随者。
3、人的原子化理性化和机械化时代的另一重要的物化形式便是人的原子化,即人与人的隔膜、疏离、冷漠,人与人之间丧失了统一性和有机的联系,这很接近马克思所描述的人与人的异化的现象。
大题:卢卡奇始终是在扬弃物化意义上阐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实质是关于无产阶级作为历史进程的“统一的主体与客体”的地位的自觉意识,而这一意识的形成与无产阶级在实际上成为历史的主客体的统一体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核心是总体性在实践上的生成和在理论上的自觉,即人应当“渴望总体性”。
第三,作为无产阶级意识的自觉表述的无产阶级理论本质上是实践理论。
第四,作为一种实践理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核心是改变现实与自身。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总体性原则、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和阶级意识理论作为革命的和实践的理论,其落脚点是无产阶级革命。
卢卡奇依据这些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的暴力革命观有所不同的新的无产阶级革命观。
“哲学转折”实质上是要恢复马克思学说本应内含的革命哲学性,而恢复哲学性实质上是要重新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确立理论变革现实的辩证的革命本性。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总体理论而存在;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丧失了总体性,变成了实证性的理论;第三阶段: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恢复马克思主义同哲学的本质关联,试图重建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国外马克思主义
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人的异化,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派别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该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主要代表人物是梅洛-庞蒂和J.-P.萨特。
该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具体的、个别的人,因此,他们要用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中去。
在他们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扼杀人的自由,造成人的异化的社会制度,主张以革命的造反行动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解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也有人比如齐泽克,重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尽管他的观点也有错误。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和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
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创作背景
代表理论:物化理论
•卢卡奇最早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概念,物化是商品中人与人 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是资本主
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具体表现: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们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化,劳动局部分工愈加趋向合理 化。产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日益合理化、专门化的商品的局部的组合。 2、人变得现实化,机械化,物质化。 3、无产阶级对象化,丧失了制造创新的能力,无产阶级丧失了主体地位。 • 物化意识的危害: 社会机械化抹杀了人的创造力,对工作的热情,以及个人的理想。人们把现存的
于美学和文学批评,如《心灵与形式》等。
1919——1929年:这十年是卢卡奇开创西方马克
思主义思潮的时期,由于这十年卢卡奇主要在维
也纳活动,因此也可以称作“维也纳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的问世
1930-1945年: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在苏联莫斯科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理论的时期,这一阶段 卢卡奇总的思想倾向是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向回退, 更接近于共产国际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往往 被称作卢卡奇的“斯大林主义时期”或“苏联时期”。 这一时期著作颇多,如《青年黑格尔》、《理性的毁 灭》及《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
东西的不合理,都看做合理的必然的,无产阶级丧失了对资产阶级的批判。
THANKS
谢
谢!
《小说理论》是卢卡奇在马克 斯· 韦伯的类型学方法的引导下 完成的一部文论著作,它对小 说的本质和小说形式的类型进 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创性研 究,并因此被同时代人称为“ 精神科学运动最重要的出版物 ”。
代表 作品
《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思潮,使得卢卡奇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该书和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 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圣经”。 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总体性、 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所 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 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 效应,成为一些理论家反对正统马 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和经 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 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
导论
第一章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 辩证法思想
二、总体性原则 和主客体统一的
辩证法
一、物化物化 意识
三、阶级意识与 意识革命
第二章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 观
一、“哲学 转折”与总
体性原则
二、马克思 主义发展三 阶段论
第三章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 论和实践哲学构想
一、市民社 会与西方革
命观
二、实践哲 学构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01 导论
目录
02 第一章 卢卡奇的物化 理论与辩证法思想
03
第二章 科尔施的马克 思主义观
第三章 葛兰西的市民
04 社会理论和实践哲学 构想
05 第四章 布洛赫的乌托 邦精神论和希望哲学
06 第五章 霍克海默和阿 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
目录
07 第六章 马尔库塞和弗 洛姆的性格结构批判 理论
第四章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 论和希望哲学
一、人类文 化精神的博
采与升华
二、乌托邦 精神与希望 哲学
第五章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 社会批判理论
二、启蒙的辩证 法
一、批判的社会 理论
三、否定的辩证 法
第六章 马尔库塞和弗洛姆的 性格结构批判理论
一、技术统治 1
与单向度的人
二、压抑性的 2
心理机制
09
第八章 萨特的存在主 义马克思主义
08
第七章 哈贝马斯的交 往行为理论
010
第九章 阿尔都塞的结 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011 结语
013 后记
目录
012 主要参考文献 014 微信推荐
这是一本从“最好”的层面,全面提升中层精神境界和核心素质、以打造单位“栋梁团队”的书。本书从三 个单元,来全面探究一流中层的成长之路:中层精神境界-“最好的中层怎么想”、中层核心能力建设--“最好的 中层怎样做”,从优秀到更优秀--“最好的中层怎样超越”。因此比起一般中层训练的书,更能掌握一流中层的 核心智慧。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二讲-卢卡奇
四、《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
1
2 开拓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基 本问题领域: 物化、实践、 总体性等
把哲学结合进 马克思主义。 强调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方面
物化的定义:所谓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所表现出来的物的关系取 代和支配人的关系,即人的活动的结果变成某种 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某种统治人和支 配人的力量。 卢卡奇认为,当代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商品结构 中找到它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拜物 教本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
3、意识领域的物化 意识的物化表现为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既 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现 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 这就是卢卡奇说的“物化意识”或“物化思想”。 物化的现实只有作为人们意识中的既定“事 实”,成为人们不再追问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 既定“事实”以后,才能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的 心愿,把物化的真正现实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 比如:超女现象与娱乐工业;中医遭遇的分 析的西方医学的“标准化霸权”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性与人 的主体性的本质关联,强调总体性所具有的主客 体统一的本质规定性。 他明确指出:“总体范畴,不仅制约着认识的客 体,而且也制约着主体。……只有论断的主体本 身是一个总体,才谈得上客体的总体性;而且主 体如果想理解自身,它就必须把客体当做一个总 体。” 他还指出:“马克思绝不谈论一般的人,抽象的 绝对化了的人:他总是把人看作为社会这个具体 整体中的一个分子。”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出了著 名的“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 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 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经过普遍 化的、扩展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卢卡奇(课堂PPT)
第二讲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1
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 -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 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卢卡 奇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8月匈牙 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卢卡奇同 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移居维也纳。
4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的问世。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 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 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 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 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 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
2
一、卢卡奇的生平
1885年4月1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
富有的犹太人家庭;29岁时出版了长达千页的
两卷本现代戏剧论集,并以《戏剧的形式》的
论文于1906年在布达佩斯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前后,为了写作关于现代戏剧的专著
研读了《资本论》。在1912-1917年间,他
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
11
目录
历史与阶级意识 目录:新版序言(1967) 序言(1922)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 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Ⅰ.物化现象 Ⅱ.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 Ⅲ.无产阶级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合法性和非法性 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人名索引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异化在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很早就出现了,在1844年前后,马克思曾一再地使用异化概念来痛责资本主义制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又超出了一般的人本主义立场,从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
在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也有人提出了物化,他就是卢卡奇。
一、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精髓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发,一种是强调马克思的学说旨在通过现实斗争解放无产者,一种是强调马克思的学说旨在破除异化(物化)关系以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这两种看法中第一类属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则属于第二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西欧革命遭到了失败。
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认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决定论所导致的。
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这样,就与第二国际的科学主义解释、第三国际的列宁主义解释根本不同,于是遭到了他们的猛烈批判。
到了1955年,法国梅洛·庞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并首次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历史和阶级意识》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
此后,这个概念才引起了较大反响。
我们可以这样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20世纪历史文化背景下,共产党党内外一批知识分子植根于时代变化并以西方哲学视野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和分析社会现实的产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产生于并发展于西方的地域性限制,又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不同的特定思想内涵;既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又批判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多元化,主张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来解释、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既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又批判现实社会主义。
从总体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又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第一章
第一节 卢卡奇
思想发展的历程
1、前马克思主义时期(1885—1918年)
简而言之,这个阶段是卢卡奇从文艺美学的研究走向 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1910年,《现代戏剧发展史》;
1910年,完成《心灵与形式》,1911年德文版出版;
1916年,完成《小说理论》的写作;
1918年11月下旬,匈牙利共产党成立,卢卡奇在12月就加 入了匈牙利共产党。从此以后,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了他必 生的追求。
3、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 义》中进一步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这 一概念的所指范围。
2
导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
和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
1、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革命的主观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理 论本身的反思;
2、1932年,德文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正式发表,带来了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潮;
三部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的是后者,而且他们还从哲学的角度 来理解和阐释前两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不再认为它是概括、 总结了自然社会和精神领域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是明确地提 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而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是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在于它的一个个理论上的总结,或是完 备的理论体系,而在于其辩证法。
3、20-30年代,法西斯主义的兴盛迫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去追问法西 斯主义的根源,促成了弗罗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渗透;
4、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召开,引起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的潮流; 5、现代科技的发展引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启蒙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反思; 6、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长足发展,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门提出了关于发
问题:卢卡奇为何会从对文艺理论的研究走向哲学, 并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卢卡奇本人把写作《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说 成是对自己的哲学良心的一种自我批判。确实, 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充满着对其以 前的缺点、错误,特别是他青年时代的著作《历 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批判精神。1967年,他为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新版写了序言,在这篇序 言中,他对这本书中重要的理论错误作了反思。 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这种反思、自 我批判则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了。所以,考察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首先应考察卢卡奇是 怎样改正以前的理论错误的。
无产阶级:同一的主体—客体 “只有当这个阶级认识自身就意味着认 识整个社会时;只有因此这个阶级既 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而 且按这种方式,理论直接而充分地影 响到社会的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 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才能成为可能。”
只有无产阶级产生以后,整个社会就是这 个阶级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个阶级的命运 成为一个总体的社会的命运,因而“对于 这个阶级来说,自我意识同时意味着对整 个社会的正确认识”,“这个阶级同时既 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 “这个同一的主—客体,这个行动的主体, 这个发生中的‘我们’,就是无产阶级”。
3、反思的、更新的晚年(1945-1971 年)
1963 年 , 《 审 美 特 征 》 (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是计划中的三卷本的《美学》 的一卷。(《审美特征》、《艺术作品与审美 态度》、《艺术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1971 年 , 《 关 于 社 会 存 在 的 本 体 论 》 (Ontology of Social Being),是计划中的两卷 本的《伦理学》的一卷。(《关于社会存在的 本体论》和《伦理学》)。
重建总体的人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与延伸的过程, 必须把人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作为历史 主体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课件)
意识形态批判
强调意识形态在维护资本主义统治中的作用, 主张揭露和批判意识形态的虚伪性。
社会批判
关注社会不公和压迫现象,呼吁进行社会变革。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方法
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强调社会结构 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阶级斗争
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主张通过阶级 斗争推动社会进步。
0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CHAPTER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
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必须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 己。
自由与责任
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反对理性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无法完全解释人的存在和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理论
提出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批 判。
• 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当代资 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技革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面临 着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加剧的挑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差距等问题日益 严重,导致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
两者都强调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但黑格尔辩证法将矛盾视为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而马 克思主义辩证法则将矛盾视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0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02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西方马克思主义课件
第一讲国外马克思主义序言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同路径1、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据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与创新;西方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与创新;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
2、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这里面包括从现代西方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和批判马克思主义;也有从现代西方哲学回到马克思主义。
3、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流派1、分析马克思主义:英国科亨(G·A·Cohen)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2、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主要是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危机的内在逻辑来批判资本主义,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主要人物是法国的高兹。
3、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同情妇女的有关观点来抨击资本主义的压迫,认为妇女的真正解放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
4、乌托邦马克思主义:认为乌托邦比苏联模式更接近社会主义。
5、后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批判解释学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并得出新的理论。
代表人物詹姆逊、德里达。
6、市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有制与市场有机结合能同时达到公平与效率,并以此实现社会主义。
7、还有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证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域: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等。
2、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意义。
3、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
4、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工业文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境遇和发展,特别是与现当代西方、东方思想的关系。
四、我们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树立问题意识,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四讲-西方马克思主义
1.它把寻求终极实在、最高实体和事物的“最后 本质”或终极的超验本原作为人思维和生存的 最高宗旨和目标。
2.它把寻求单极统一性的“一元化原则”当作解 决思想和生存问题的基本原则。
3.它把寻求非时间、非语境的非历史的“永恒在 场”的“本真存在”作为思维和生存的最高支 撑。
(绝对主义、整体主义、非历史主义)
★
★ ★★
马当 问要西 的西 西
克今 题流方 理方 方
思在
派马 论马 马
主中
和克 背克 克
义国
探思 景思 思
的研
讨主
主主
意究
的义
义义
问 题 的 提 出
义西
主的
形界
方
要主
成说
卢卡奇
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是匈牙利著 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 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启了西 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泰勒斯的最著名的哲学观点
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 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古希 腊七贤每人都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格言,而他的格言 就是:“水是最好的”。(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规
定,所谓“本原”亦即万物从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 到那里去,一切皆变惟它不变的“始基”,它是宇宙 最原始的开端和主宰。)
第一个时期:理论思想准备时期(19世纪末-20世 纪20年代)
第二个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端时期(20世纪 20年代至30年代)
第三个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人本主义倾向 深化和变异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主义)
传入中国
以意大利哲学家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为代表的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反对用含糊的人道主义和 黑格尔修辞去取代科学的政策,对现代资本主义作出不正确的理解;在理论上则断然否定在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 之间有任何连续性,它主张把科学的辩证法规定为以“具体-抽象-具体循环”为标志的现代实验科学的唯物主义 逻辑。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 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他们重点寻找《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哲学家的马克思”;分析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心理根源;反思启蒙精神、工具理性、 科学技术、大众文化,致力于发达工业文明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并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释、补充、 重建马克思主义。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国际共运内部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逐步演化成为具有国际性影 响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社会思潮。
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长达8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问题出现了思想倾向和侧重 点各不相同的许多流派。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卢卡奇等人在寻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 程中,形成了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非正统马克思主义观点, 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论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
卢卡奇的美学思想为当代马克思主义 美学理论的深化探讨提供了重要的思 路和方法,包括对美学概念的重新定 义、对艺术功能的重新评价等。他的 思想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资源。
要点三
激发创新思考
卢卡奇的美学思想激发了后来的研究 者进行创新思考和理论探索的兴趣, 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重新诠 释、对新的美学问题的思考等。他的 思想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启 示和灵感。
03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美学 的发展
早期发展:表现主义与形式主义
表现主义
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在表现性,反对传统美学形式和艺术观念 。
形式主义
强调艺术作品的纯粹形式,认为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苏联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强调艺术作品应反映社会主义现实,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文艺政策
制定了一系列文艺政策,对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进行管理和引导的对象化,即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他认为美是人的自由创造和想象力的表现,是人类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艺术的功能
卢卡奇认为艺术具有批判和革命的功能,它能够揭示社会的矛盾和不公,并唤起人们对自由和公正的渴望。他认为艺术应该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创性影响
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总结词
卢卡奇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反映社会现实 ,揭示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 力量。
VS
详细描述
卢卡奇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成为社会变革 的推动力量。他认为,艺术作品可以揭示 出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公正的现象,从而激 发人们的革命热情和行动。他认为艺术作 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审美活动,而是一 种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活动。
1
苏联极权主义试图将所有文化产品都纳入官方的 意识形态框架中,忽略了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和创 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