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传说的传承性展现
刘三姐的故事简介
刘三姐的故事简介
刘三姐,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人物,她的故事流传甚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的福建省,她是一个勇敢、聪明、善良的女孩,她的故事也因为她的坚强和智慧而被人们传颂至今。
刘三姐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她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在她年幼的
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生计全靠她和她的母亲维持。
尽管生活艰难,刘三姐却从未向命运低头,她努力学习,勤劳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改变家庭的困境。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刘三姐的家乡遭受了海盗的袭击。
她的村庄被海盗烧毁,村民们被迫流离失所。
刘三姐决心要为家乡复仇,她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家乡沦为一片废墟。
于是,她化身为一位男子,化名刘备,带领村民们与海盗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刘三姐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她用她的智谋和勇气成功地打败了海盗,保卫了家乡。
刘三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勇气和智慧的传说,更是一部关于坚韧不拔、
不畏艰难的人生故事。
她用她的勇气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家乡的命运。
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刘三姐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女性同样可以拥有勇气和智慧,她们同样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刘三姐的故事,至今仍然在中国大地上传颂,她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一个符号。
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的故事刘三姐,是中国传统故事中的一位英雄女子,她的故事被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部分。
刘三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家,她聪明伶俐,勇敢善良,深受家人和乡亲们的喜爱。
刘三姐的父亲是一名渔夫,每天都要出海捕鱼,维持全家的生计。
然而,渔民们的生活并不容易,因为海上有一条凶猛的大海龙,经常出没在他们捕鱼的海域,威胁着渔民们的生命安全。
于是,刘三姐决定挺身而出,帮助父亲和其他渔民们解决这个难题。
刘三姐勇敢地走上了海边,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设法将海龙引诱到了一个隐蔽的海湾。
在那里,她和其他渔民们一起合力,成功地将海龙困住,并最终将其制服。
从此,海域恢复了宁静,渔民们可以安心地捕鱼,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
刘三姐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渔村,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然而,刘三姐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继续默默地帮助身边的人,关心他人,努力让周围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后来,渔村遭遇了一场大灾难,海啸席卷了整个村庄,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刘三姐毫不犹豫地带领村民们展开了自救工作。
她组织大家共同修复受损的房屋,分发食物和药品,安抚受伤的人们,让大家重新振作起来。
在刘三姐的带领下,渔村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人们对刘三姐充满了感激和敬佩,她的善良和勇敢成为了大家心中永远的记忆。
刘三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时候,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创造奇迹。
刘三姐用她的善良和勇气,影响了身边的人,让大家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刘三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她的善良和勇敢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只要心存善念,勇敢面对困难,就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愿刘三姐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民族艺术经典的建构与传播——歌舞剧《刘三姐》60年的命运轨迹与启示
民族艺术经典的建构与传播——歌舞剧《刘三姐》60年的命运轨迹与启示民族艺术经典的建构与传播——歌舞剧《刘三姐》60年的命运轨迹与启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艺术经典的建构与传播一直是国家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歌舞剧《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60年的命运轨迹不仅见证了中国民族艺术创作与传承的发展历程,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刘三姐》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少数民族题材的现代舞剧,该剧讲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张家界峡谷为背景,讲述了刘三姐率领族人抗击外敌的故事。
自1958年首演以来,《刘三姐》逐渐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然而,60年来,该剧也经历了多次修改和翻新,其命运轨迹凸显出了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与变革。
首先,歌舞剧《刘三姐》的建构与传播展示了中国民族艺术的多元性。
演员们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
这种多元性不仅丰富了剧目的内涵和形式,也深化了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刘三姐》的命运轨迹展示了中国民族艺术创作与传承的辩证发展。
60年间,该剧在多次修改和演出中进行了剧本的优化和改版,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观众的口味变化。
这一过程既是对民族艺术的尊重,又是对观众需求的回应,使得剧目始终保持生命力。
此外,《刘三姐》的命运轨迹也反映出中国民族艺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自信与积极参与。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对外开放的政策推动,这部剧通过海外巡演和参加国际艺术节等方式,成功地将中国民族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这不仅为中国民族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机遇,也为中国艺术家开拓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最后,《刘三姐》60年的命运轨迹还启示我们,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坚持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
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吸纳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才能赢得观众的青睐和认可。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艺术的创作与表演。
刘三姐民间故事
刘三姐民间故事刘三姐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人物,她的故事被流传至今,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
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那个时候,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刘三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聪明勇敢,善于武艺,是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
刘三姐的故事始于她的哥哥刘伯温被倭寇所害。
刘三姐得知哥哥的遭遇后,义愤填膺,决心为哥哥报仇。
她开始学习武艺,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
最终,她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武将,带领着一支由百姓组成的抗倭义军,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与倭寇的战斗中,刘三姐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
她善于运用兵法,灵活应对敌人的进攻,多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她还善于团结人心,激励士兵们奋勇作战,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
刘三姐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当地,人们对她都是十分敬仰。
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被流传为美谈。
她的故事也被口口相传,成为了一部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刘三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英雄事迹,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
她的勇敢、智慧、仁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美德。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义、什么是仁爱,她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勇往直前。
刘三姐的故事,至今仍然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广为流传。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她,比如在她的故乡建立了纪念馆,还有人在她的故事基础上创作了歌曲、舞蹈、戏剧等艺术作品。
刘三姐的故事也被收录进了中国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三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她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奋发向上。
刘三姐的故事,将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勇往直前。
她的故事,也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刘三姐歌谣的跨文化传唱
刘三姐歌谣的跨文化传唱刘三姐歌谣最早是由贫困农民在农闲时创作和演唱的一种娱乐方式。
起初,刘三姐歌谣只在农村间流传,它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农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这些歌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悠扬动听,很快就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并开始逐渐传唱到城市和其他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三姐歌谣逐渐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开始扩展到其他地方。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土地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当地人以各种方式将刘三姐歌谣带到外地,例如在移民和贸易活动中传唱。
同时,来自其他地区的人们也逐渐了解和接受了刘三姐歌谣,将其带回自己的家乡进行传唱。
另外一个促进刘三姐歌谣跨文化传唱的因素是媒体的发展。
随着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刘三姐歌谣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了更广泛的受众。
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平台为刘三姐歌谣提供了更大的曝光度和传播范围,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听到、学习和传唱这些歌谣。
除了媒体的推动,刘三姐歌谣还受到了文化交流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使着刘三姐歌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群体中传唱。
比如,在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当地人会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元素加入到刘三姐歌谣中进行演唱,使得刘三姐歌谣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承得到了延续。
此外,刘三姐歌谣的跨文化传唱还受到了国外文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和合作日益深化,刘三姐歌谣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国外的舞台。
在一些国际活动和文化交流中,中国艺术家会演唱刘三姐歌谣,受到了外国观众的热烈反响。
同时,在中国海外留学生和移民中,刘三姐歌谣也成为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总体来说,刘三姐歌谣的跨文化传唱得益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它的鲜明特色、温馨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旋律,使得它能够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并被更广泛的人群欣赏和传唱。
刘三姐歌谣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跨文化传唱,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关于刘三姐的神话故事
关于刘三姐的神话故事刘三姐,是云南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她的故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女性形象,她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善良的心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明朝的云南大理国境内,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地方。
她是一个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小姑娘,家境虽然贫穷,但她却心地善良、聪明机智。
故事开始于一个炎热夏日,刘三姐和哥哥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遥望远方。
突然,他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号角声,一群侵略者正在袭击大理国。
刘三姐的哥哥急速地沿着山路跑去参加抵抗,留下了她一个人。
刘三姐站在门口望着那烟尘滚滚的山脚下,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无助。
她回到屋里,决定要为哥哥和大理国做些事情。
于是,她走出屋子,顶着烈日骑着马去寻找抵抗的志士。
在她的探寻中,刘三姐发现了一个深山中的树洞,她据此猜测抵抗者可能会躲藏在这个地方。
于是,她开始明智地架设警戒线,每天都会前去检查。
同时,她还开始收集情报,尽自己所能为大理国提供支持。
多年过去了,刘三姐的专注和坚持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
人们开始将那个勇敢的姑娘称呼为“刘三姐”,并把她奉为英雄。
她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帮助大理国抵御了多次侵略,并为人民带来了和平。
刘三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起英雄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勇气、智慧和坚韧的故事。
她展现出了一个女性的优秀品质,勇于挑战困难,并成功地战胜了种种困难。
刘三姐的故事也成为云南地区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当地,有很多以刘三姐为主题的表演和艺术作品,如《刘三姐》歌舞剧和《刘三姐》电影。
这些作品描绘了刘三姐的勇敢和智慧,向人们传递了战胜困难和追求正义的精神。
同时,刘三姐的形象也被运用在教育领域。
在学校中,教师会告诉学生关于刘三姐的故事,鼓励他们具备勇气和坚韧精神,同时也培养他们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总而言之,刘三姐的故事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她的形象代表着勇气、智慧和善良,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正义和战胜困难。
刘三姐形象的中国符号价值
刘三姐形象的中国符号价值刘三姐形象的中国符号价值刘三姐是中国苗族山歌剧《刘三姐》中的女主角,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
她以其坚强、智慧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勇敢和坚韧,传达了许多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她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中国符号的一种体现,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刘三姐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勇敢和坚韧。
在剧中,她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女性,面对险境和挑战从不退缩。
她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家庭和族人,并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她的形象以及所代表的品质,体现了中国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勇敢。
这种形象对中国女性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鼓励她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面对挑战。
其次,刘三姐的形象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在剧中,刘三姐展现了许多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她以自己的善良和坚持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传达了中国传统的仁爱与道德,表现了尊老、守纪等传统价值观。
刘三姐的形象在传递这些价值观念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个正直、坚守原则的形象,给予了中国人民信仰的力量。
这种力量源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人们对于传统道德的执着坚持。
此外,刘三姐的形象还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婚姻观念。
她是一个具有自己意愿和追求的女性,她不愿受到传统的束缚和婚姻的安排。
她追求真爱和个人的幸福,不愿因婚姻而放弃自己的梦想。
这种形象体现了中国女性日益提升的社会地位和婚姻观念的变化。
她的形象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抛却传统束缚,追求真爱和自我实现。
这种变革,反映了中国社会妇女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对现代婚姻观念的追求。
最后,刘三姐的形象为中国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山歌剧中的代表形象,她被广泛使用于文化交流和传统艺术的推广。
她的形象通过电影、戏剧、音乐等多种形式被推广到国内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她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际观众的目光,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刘三姐歌谣的内容
刘三姐歌谣的内容刘三姐歌谣是一首民间传承的歌谣,广泛流传于中国的农村地区。
它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讲述了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女孩,她坚强地面对人生的挑战,不畏艰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他人。
这首歌谣通过刘三姐的故事,传达了一种励志、乐观的态度,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
歌谣的开头是:“刘姑娘好生瘦,身子骨弱不堪受。
起早贪黑累一天,腿脚不听使唤。
刘姑娘前整理,拿着毛笔写字画。
医生说你病不好,下落不好起床。
”这段描述了刘三姐身体虚弱、贫苦的生活状况。
但她并没有沉沦在困境中,而是顽强地奋斗。
她日夜努力工作,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屈的精神。
接下来的歌词讲述了一个勇敢善良的刘三姐:“刘姑娘工作忙,身上事情倒不嫌。
看见邻居有困难,总是主动伸出援。
”刘三姐是一个有着善良心灵的女孩,她经常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人们。
无论是助人为乐,还是对待工作和生活,她都积极乐观,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这样的精神鼓舞着周围的人们,也成为了刘三姐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歌词的后半部分,歌谣讲述了刘三姐的智慧与勇敢:“刘姑娘胆子大,拿着剪刀修理破。
电器坏了照样好,像刘姑娘你见过。
”这段歌词描绘了刘三姐处理生活琐事的能力。
她不仅懂得如何修理电器,还能用聪明的方法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才智和机智赢得了周围人的敬佩和赞许。
整首歌谣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传达了刘三姐的精神。
不管生活如何艰辛,她总是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努力、乐于助人。
这样的精神无疑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崇拜的。
整首歌谣用简洁明快的旋律,简单朗朗的歌词,把刘三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刘三姐歌谣流传广泛,不仅在农村地区,也在城市中传唱。
这首歌谣通过讲述刘三姐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学习、模仿她的勇敢和乐观。
世界上本没有刘三姐,但人们通过这首歌谣,仿佛能感受到她真实的存在。
因此,刘三姐歌谣成为了一首深入人心、鼓舞人心的歌曲。
总的来说,刘三姐歌谣是一首乐观、励志的歌曲。
印象刘三姐内容解说
印象刘三姐内容解说
刘三姐,又称刘海砍樵,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形象。
她是
四川省峨眉山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刘三姐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目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刘三姐的故事起源于明朝,据说她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女英雄。
她的丈夫是一位砍柴的汉子,有一天去山上砍柴时被土匪所害,刘
三姐为了替丈夫报仇,不畏艰险,最终斩杀了土匪头目,保护了自
己的家人和村民们的安全。
刘三姐的勇敢和坚毅精神深深感染了人们,成为了一个传奇的英雄人物。
刘三姐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代表了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敢。
她的故事被
传颂了几百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被广泛地传颂
和演绎。
刘三姐的故事也被搬上了舞台,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剧
目之一。
在这些剧目中,刘三姐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加生动的表现,
她的故事被以戏曲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些剧
目不仅展现了刘三姐的英雄形象,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刘三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她的形象展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被传颂了几百年,成为
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奇人物。
她的形象也被搬上了舞台,成为了
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目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刘三姐的故事不仅
展现了她的英雄形象,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了
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部分。
她的形象将继续在中国文化中发扬光大,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永恒符号。
略述经典《刘三姐》的传播特点
略述经典《刘三姐》的传播特点摘要:刘三姐的传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倘笼统而言其传播特点为时代性、自觉性、民族性不免失之片面,本文依据经典《刘三姐》在受到诸多历史现实情境与政治文化规约等因素的影响下,总结其在传播过程中有五大特点。
关键词:《刘三姐》经典生成传播特点刘三姐的传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关于刘三姐(最初称为“刘三妹”)的记载,即是大家熟知的广东阳春通真岩石刻之“乾化乙亥(公元915年)重阳日,刘仙三姐歌台”这则石刻材料。
对于这一千多年的传播历史,倘以传播方式即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现代技术媒介传播等划分,则未免失之空泛;倘笼统而言其传播特点为时代性、自觉性、民族性,也易失之片面。
事实上,作为与“民族民间文化的直接呈现”相区分的“文化表征”的刘三姐的传播,它在历史动态中对于民间、族群、官方、文人、学者间的不同的文化话语呈现,受到了诸如雅俗文化的转向、北大歌谣学及中大民俗学运动、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对地方曲艺之重视等文化动因,以及1944年抗战间以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剧展”、1960年广西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举行的“刘三姐大会演”之“自我呈现”的历史现实情境与政治文化规约等因素的影响。
[1]以下对经典《刘三姐》在其传播过程中的五大特点简略述之。
一、由漂移到固定——从两广到壮族就刘三姐故事的传播地域而言,它并不止于广西地区,它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广东之外,湖南、江西等地亦有其传说;而传说中刘三姐的民族身份也并不固定:有说刘三姐是唐朝刘姓的汉族人,还有瑶族、苗族等说。
这种刘三姐传说中的多义性和漂浮性,最终由刘三姐的经典传播而得到某种“规范”、“改造”和“凝定”,而正是经典传播中的这种“规范”与“凝定”作用,使“刘三姐”被建构为广西壮族民族文化的代表及民族识别的标志。
因此,“刘三姐”文化从两广到壮族的“去‘它’”化的“压缩”过程,是“刘三姐”作为广西壮族文化之身份识别标志的建构过程。
而这一建构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没有对多歧的“刘三姐”传说作地域及民族身份的“本真性”的辨正,而是建立在对广西壮族文化的开拓性的呈现上,并因此而使“刘三姐”的民族标识意义更为明显。
宜州刘三姐文化博物馆500字心得
宜州刘三姐文化博物馆500字心得篇一:宜州刘三姐文化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刘三姐故事和宜州民俗文化的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并且对于展览内容和展览效果深感震撼,让我对刘三姐故事和宜州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博物馆的展览布置非常精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展厅里的布置充分融入了宜州民俗文化的元素,如彩绘墙壁、竹编工艺品等,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展览中展示了刘三姐的故事,通过图片、文字和仿真人物雕塑等多种展示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刘三姐的传奇经历和她对宜州的贡献。
这些展示方式既增加了趣味性,也加深了观众对于刘三姐故事的理解。
其次,博物馆除了展示刘三姐故事外,还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宜州民俗文化。
这些展品包括民俗服饰、传统工艺品、器具、农具等,展示了宜州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
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宜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了宜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等,将刘三姐故事和宜州民俗文化更具生动感地呈现给观众。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取解说员的介绍,更加深入地了解刘三姐故事的细节和宜州民俗文化的内涵。
这种多媒体展示方式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也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通过参观宜州刘三姐文化博物馆,我对于刘三姐故事和宜州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座博物馆中,我不仅看到了刘三姐的英勇事迹,也领略了宜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我相信,宜州刘三姐文化博物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传承和弘扬宜州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宜州。
篇二:宜州刘三姐文化博物馆500字心得作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对于宜州刘三姐文化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深感满意。
这座博物馆位于广西宜州市,是专门展示和传承刘三姐文化的场所。
刘三姐是广西宜州的民间传说人物,她是一位勇敢善良的女子,她的故事至今仍然在当地流传。
刘三姐观后感800字
刘三姐观后感800字《刘三姐》观后感《刘三姐》是由中国戏曲界著名导演梅葆玖执导,改编自河南民间传说的一部京剧电影。
它讲述了一个堕落家族中的女性,刘三姐,通过奋斗和坚持,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家族的振兴的故事。
影片以优美的京剧唱腔、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情节,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和艺术特点,同时也表达了现实社会中女性角色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影片一开始就以一个家族的衰败为开端,通过剧中人物的对白和情节的展示,讲述了一个充满沧桑和曲折的故事。
刘三姐作为整个家族中最具天赋和才华的女性,经历了家族的变故和压力,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引领家族走向繁荣和发展。
她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
刘三姐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她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家庭教养,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成为了一位很有才华的女艺人。
她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使她在表演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赞誉。
她的聪明才智使她能够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帮助家族度过难关。
她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勇敢追求梦想的女性形象,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三姐》影片的故事情节饱满且紧凑,从刘三姐的童年到成长,再到家族遭遇的困境和她的努力,整个故事情节的铺陈和推进都很合理。
导演梅葆玖精心编排了各个场景和角色,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人物刻画,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而动人。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内心世界,在影片中起到了相互呼应和衬托的作用。
影片的美术设计也是其亮点之一。
在京剧电影中,美术设计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凸显戏曲的舞台美学和艺术特色。
《刘三姐》的美术设计十分考究和精致,通过布置舞台、灯光的运用以及角色的服装设计,展现了京剧的美感和独特魅力。
每一个场景都令人惊艳,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影片中的音乐和唱腔也是其一大特点。
京剧的唱腔和音乐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能够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剧情更加感人和动人。
在《刘三姐》中,每一次唱腔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刘三姐的民间故事
刘三姐的民间故事刘三姐,是中国著名的民间英雄人物,她的故事流传甚广,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据传,刘三姐是明朝末年湖南人,她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家境贫困,但她却聪明伶俐,机智过人。
刘三姐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她常常帮助邻里的人解决困难,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刘三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心要为百姓除害,为民除害。
有一天,刘三姐听说有一伙凶恶的盗匪在附近作恶,她决定要去除掉这伙盗匪。
于是,她化身成男装,手持钢刀,带领着一群勇敢的村民,前往盗匪的老巢。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刘三姐和村民们成功将盗匪一网打尽,为百姓夺回了一丝安宁。
刘三姐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了乡间,人们都纷纷称赞她是当之无愧的女侠。
但刘三姐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继续为百姓谋福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她用自己的行动,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然而,刘三姐的故事并不仅仅是英勇与侠义的象征,更多的是她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
她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让人们感受到了温暖。
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三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她的英勇和善良,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相信,善良和正义永远都不会被遗忘。
在当下社会,我们也需要像刘三姐一样,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刘三姐的故事,永远都会在人们心中流传,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刘三姐一样,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敢,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刘三姐传说的传承性展现
刘三姐传说的传承性展现内容摘要:刘三姐也叫刘三妹、刘三娘、刘三姑,被壮族人民当作理想和智慧的化身,被誉为“歌仙”、“歌圣”。
有关刘三姐的传说已流传近千百年,作为中国南部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具有民间文学所具有的集体性、口头性特征、变异性、传承性等特点。
虽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口头性导致民间文学发生变异,但被流传近千百年,意味着不是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展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关键词:刘三姐传说传承性刘三姐传说从唐朝的时候就开始流传,至今已过了千百年。
刘三姐的传说反映了壮族人民以歌代言、以歌述志、以歌娱人、以歌传媒的恋爱交友方式,显示了歌圩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喀斯特地势所形成的美丽景色,壮族妹子表达自己羞涩感情的绣球,壮族山歌中的特有的三字句等都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以刘三姐为主的壮族风情图。
因此,刘三姐的传说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仍向人们展现这位歌仙的勇敢、正义、智慧和她的山歌。
刘三姐的传说经过历代壮族人民口头流传加工,逐渐形成了一个丰满的壮族歌仙的形象。
但是民间文学的特点使刘三姐总是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
本文就刘三姐的传说在内容上的流传变异中展现出的传承性的共性展现。
一.刘三姐流传版式和内容简介1.文献版式明代孙芳桂在《歌仙刘三妹传》中说刘三姐“甫七岁音律,才思敏捷,时呼为女神童。
”[1]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盛赞刘三妹“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离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
”[2]清代张尔翮在《古今图书集成》里对刘三姐的描写“年十五,其父受聘于林氏,和歌者仍终日填门,无一较胜。
至其貌羞花掩月,光彩动人,见之者无不神怡意荡,但授受之礼甚严,终不可犯。
”[3]历代文人学士如清代王士祯、陆次云、闵叙等,均在其著作中,曾将民间口传的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加以笔录和附会,撰成比较固定的文字流传。
广西的《浔州府志》、《宜山县志》、《苍梧县志》等,亦有不少关于刘三姐传说的记载。
刘三姐歌谣文化发展源流考述
刘三姐歌谣文化发展源流考述刘三姐歌谣文化发展源流考述刘三姐,是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的闽剧中的经典角色。
她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形成于明代,流传至今。
刘三姐的故事深受民间喜爱,并被各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扬。
本文将考察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发展源流。
刘三姐歌谣的发展源于民间,通过口头传承而得名。
刘三姐是一位勇敢坚毅的女子,她在剧中用自己的机智和智慧帮助丈夫、家人,最终化解了重重难关。
她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一个在困境中顽强奋斗的象征。
在宋代,人们就传唱着一些刘三姐的歌谣,将她的故事广泛流传。
明代以后,闽剧逐渐成熟发展,刘三姐成为了该剧种中的一大经典角色。
随着闽剧的传播和演出,刘三姐的形象进一步被丰富和完善。
不仅仅是歌谣,她还在剧中表现出了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勇气,成为了广大观众所喜欢的角色。
刘三姐歌谣不断在民间传唱,并不断发展和创新。
刘三姐歌谣在清代时期得到了更多的普及和发展。
在广东省海丰县的刘三姐故乡,人们努力保留和传承歌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工作。
这些歌谣经过时间的沉淀,收集到了一定的篇幅和类型。
刘三姐歌谣成为了当地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被大家所熟知,还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0世纪初,刘三姐歌谣开始从福建地区向全国传播。
随着交通和媒体的发展,刘三姐的故事走出了闽南地区,成为了全国人民所熟知的形象。
在中国各地,人们纷纷唱起了关于刘三姐的歌谣,将她的故事传承下去。
这也为闽剧及其它剧种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进步。
如今,刘三姐歌谣文化已经扩展到了其他艺术形态。
除了戏曲表演,刘三姐的故事还被改编成歌曲、舞蹈、电视剧等形式,更加深入人心。
刘三姐歌谣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独特的记忆和情感,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三姐歌谣文化发展的源流由民间的歌谣发展而来,经历了闽剧的演绎、整理和传承,并最终走向全国。
它不仅代表了刘三姐形象的成熟和丰富,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壮乡刘三姐的传说随堂评价
壮乡刘三姐的传说随堂评价
壮乡刘三姐是一位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传说故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
这个传说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从故事内容上来看,刘三姐是一个勇敢、善良、聪明的女孩子,她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以自己的独特音乐才华振奋壮乡人民的士气,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进取精神。
故事中的刘三姐带给了人们希望和力量,鼓舞了壮乡人民的斗志和自豪感。
评价壮乡刘三姐的传说,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体现了壮乡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个传说给人们带来了正能量和艺术享受,同时也对传承和弘扬壮乡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壮乡刘三姐的传说是一部充满感人故事、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作品,它对于壮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刘三姐中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刘三姐中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刘三姐中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和多样民间艺术的国家。
而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有幸能够通过课文《刘三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文化的魅力。
本节课将重点探讨《刘三姐》中的民间艺术表现与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一、背景介绍《刘三姐》是贵州省苗族地区流传最广的戏剧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和欣赏价值。
作为一种传统的苗族民间艺术形式,它凭借着精湛的演技、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元素,鲜明地展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
二、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刘三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苗族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首先,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戏剧围绕着悠扬的竹竽、唢呐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展开,凭借着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让观众沉浸在苗族音乐的韵味中。
其次,舞蹈是《刘三姐》的另一大亮点。
腰鼓舞、踩竹板舞等苗族传统舞蹈形式,在舞者的灵动舞姿中,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田园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传统文化的内涵1. 孝亲敬老:《刘三姐》通过刘三姐对母亲的孝心和对祖先的敬仰,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核心价值观。
2. 继承与发展:《刘三姐》的情节以苗族的婚礼为背景,呈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风貌。
这一传统的文化遗产通过代代相传,在苗族人民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3. 美好生活追求:在《刘三姐》的故事中,刘三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对美好、对幸福的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四、教学活动设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欣赏:通过观看《刘三姐》的精彩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到苗族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愿参与课文朗读,引导他们从语音、语调等方面感受苗族话语特点。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刘三姐》中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苗族文化特色。
刘三姐民间故事
刘三姐民间故事刘三姐,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英雄女子,她的故事被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奇。
据说,刘三姐是明朝末年的一个农家女,她机智勇敢,善于骑马射箭,是当地人心中的英雄。
她的故事一直激励着人们,成为了一部分中国人心中的传统精神。
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刘三姐的家乡也受到了战乱的波及,她的父母被官兵迫害致死,她和她的哥哥被迫流亡外地。
在流亡的过程中,刘三姐和哥哥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他们一起组成了一支抗倭义军,为民除害,保家卫国。
刘三姐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义军中的一员,她带领着大家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倭的胜利。
刘三姐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农家女的伟大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在乱世中追求正义,不畏强暴,最终成为了一代英雄。
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典范,她的形象也深入人心,被后人传颂不衰。
刘三姐的故事告诉我们,正义勇敢的人永远不会被遗忘,他们的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激励着后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像刘三姐一样,勇敢坚毅,追求正义,为社会的和平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三姐的故事,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刘三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像刘三姐一样,勇敢面对,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努力奋斗。
正是因为有了像刘三姐这样的英雄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历经沧桑,历久弥新。
让我们铭记刘三姐的故事,传承她的精神,让这种勇敢和正义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
刘三姐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刘三姐,作为中国民间传说中著名的壮族女歌手,以其聪慧、善良、勇敢和优美的歌声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为了深入了解刘三姐的文化内涵和她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目的1. 深入了解刘三姐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壮族文化中的地位。
2. 探究刘三姐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3. 分析刘三姐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影响。
4. 评估刘三姐文化在提升民族自豪感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
三、实践内容1. 调研刘三姐的生平事迹我们首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书籍、网络资料等,对刘三姐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刘三姐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从小聪慧过人,擅长唱歌,长大后成为了一位传奇性的歌手。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充满了民族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2. 参观刘三姐故乡的文化遗址为了更好地了解刘三姐的文化背景,我们参观了刘三姐故乡的文化遗址,如刘三姐故居、刘三姐歌台等。
这些遗址见证了刘三姐的生平,也展示了壮族独特的文化风貌。
3. 采访当地居民和专家学者我们采访了当地居民和专家学者,了解他们对刘三姐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大家普遍认为,刘三姐是壮族文化的代表人物,她的歌声和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壮族人民。
4. 调研刘三姐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刘三姐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
例如,当地政府举办了许多以刘三姐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刘三姐文化也成为了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分析刘三姐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刘三姐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刘三姐文化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其次,刘三姐文化也为当地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6. 评估刘三姐文化在提升民族自豪感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刘三姐文化在提升民族自豪感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壮族刘三姐的传说故事
壮族刘三姐的传说故事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关于她的传说故事有很多版本。
以下是最为流传的一个版本:
在广西壮乡,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壮族姑娘,人称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地主豪绅的罪恶行径。
有一年,在壮族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上,刘三姐以歌声赢取了歌手们比赛的优胜。
从此,刘三姐名声大振,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观看她的对歌。
当地有一个叫做莫怀仁的地主,他企图抢占刘三姐为妻。
他请了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企图通过他们来制服刘三姐,结果三个秀才在对歌中屡屡战败。
莫怀仁怀恨在心,便命人将刘三姐劫持到家中,企图强行霸占。
刘三姐誓死不从,莫家的管家觉得她太倔强,便将她抛入江中。
刘三姐顺流而下,被沿江的人们救起。
她后来又与一名英俊的青年阿牛在舟中对歌,然后双双约定私奔。
两人乘船顺流而下,途中经过了千山万水,终于来到了幸福的大海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传说故事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这个故事在壮族地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被誉为壮族文化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刘三姐也叫刘三妹、刘三娘、刘三姑,被壮族人民当作理想和智慧的化身,被誉为“歌仙”、“歌圣”。
有关刘三姐的传说已流传近千百年,作为中国南部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具有民间文学所具有的集体性、口头性特征、变异性、传承性等特点。
虽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口头性导致民间文学发生变异,但被流传近千百年,意味着不是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展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关键词:刘三姐传说传承性
刘三姐传说从唐朝的时候就开始流传,至今已过了千百年。
刘三姐的传说反映了壮族人民以歌代言、以歌述志、以歌娱人、以歌传媒的恋爱交友方式,显示了歌圩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喀斯特地势所形成的美丽景色,壮族妹子表达自己羞涩感情的绣球,壮族山歌中的特有的三字句等都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以刘三姐为主的壮族风情图。
因此,刘三姐的传说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仍向人们展现这位歌仙的勇敢、正义、智慧和她的山歌。
刘三姐的传说经过历代壮族人民口头流传加工,逐渐形成了一个丰满的壮族歌仙的形象。
但是民间文学的特点使刘三姐总是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
本文就刘三姐的传说在内容上的流传变异中展现出的传承性的共性展现。
一.刘三姐流传版式和内容简介
1.文献版式
明代孙芳桂在《歌仙刘三妹传》中说刘三姐“甫七岁音律,才思敏捷,时呼为女神童。
”[1]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盛赞刘三妹“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离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
”[2]清代张尔翮在《古今图书集成》里对刘三姐的描写“年十五,其父受聘于林氏,和歌者仍终日填门,无一较胜。
至其貌羞花掩月,光彩动人,见之者无不神怡意荡,但授受之礼甚严,终不可犯。
”[3]历代文人学士如清代王士祯、陆次云、闵叙等,均在其著作中,曾将民间口传的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加以笔录和附会,撰成比较固定的文字流传。
广西的《浔州府志》、《宜山县志》、《苍梧县志》等,亦有不少关于刘三姐传说的记载。
据广西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下里乡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个村子姓刘的族谱也有记载。
下里离罗城的县城很近,刘三姐常到罗城去唱歌,在解放前罗城城关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称之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对歌。
2.口承版式
广西贵县、拱城一带及扶绥等县都有刘三姐的民间口传传说,与宜山传说在情节上大同小异。
桂西宜山地区传说大概内容为:“宜山下枧河边中枧村,有一姓刘女子,乳名善花,排行第三,因名刘三姐。
三姐系黄莺投胎,聪明伶俐,喜唱山歌,远近与三姐对歌,无能胜者。
涧村守米碾青年李示田,勤劳朴实,要求向三姐学歌。
莫村财主莫怀仁,见三姐貌美善歌,欲纳为妾,觅来广东水客三人与三姐对歌,为三姐所败。
此时李示田已学得几口好歌,常与三姐对唱。
莫怀仁又污以有伤风化,处处刁难,最后砍断葡萄藤,使三姐坠入河中。
三姐漂至柳州,与李示田在柳州鲤鱼峰对歌,连唱三天三夜,飘然逸去。
后又在桂林七星岩对歌,连唱七天七夜,变为一对黄莺飞去。
”[4]
二.传承性共性展现
1.好人神化
刘三姐最后成仙而去,是刘三姐传说的传承性的一个共性展现。
中国老百姓都有一习惯,把自己心目中的好人能人死亡后神化,而自己讨厌的人死亡后恶魔化。
刘三姐是壮族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能人的化身,所以刘三姐如死亡都希望变成神,然后保护壮族的老百姓刘三姐的传说大都以三姐成仙飘然而去,留下大量山歌让世人传唱为结局。
有的传说刘三
姐的歌声感动了天上的仙女,仙女便帮助三姐成仙,让她不受财主所害,留下山歌让世人传
唱;有的传说三姐是歌仙投胎,所以生来会唱歌;有的传说刘三姐与李示田唱了七天七夜的
歌之后化为一对黄莺飞去了;也有的传说刘三姐化为鲤鱼飞上天去了。
刘三姐传说的结局,各种说法都有。
不难发现,不管人们如何传说刘三姐的故事,总有一
个共同特点,便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刘三姐这个人是个神。
刘三姐本身具有的勤劳善良,勇
敢正直便是神的理想和智慧。
刘三姐是广西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女神,而在这些不同版本的传
说中,刘三姐被人们赐予仙气,这位歌女最后也成了仙了。
据说还有刘三姐的祀祠,如梧州
的龙庙,桂平的刘三娘庙,富川各乡的刘三娘庙和淮南庙。
如此看来,刘三姐的神性更是深
入人心。
恭城县甚至有记载称三姐为某一条河的守护神。
有传说刘三姐化为鲤鱼上天而去。
三姐既
是河的守护神,又是龙母,可见这与鱼图腾崇拜关系的古老神祗有关,使刘三姐在后来的民
间传说中成了歌仙,成了一方水土的守护神。
2.与秀才对歌
在刘三姐的传说中,刘三姐作为村女,与满腹经纶的秀才对歌,是刘三姐传说传承性的另
一个共性展现。
传说广东有四位秀才到广西搜集歌书手抄本,他们得了满满一船歌书,满以为这下子可以
与刘三姐对歌输赢来了。
他们撑船来到江边,恰好刘三姐就在江边洗衣服,她向四位秀才问
明来意,又说自己是刘三姐的妹妹。
四人分别姓李、陶、祝、石,说是来找刘三姐对歌的,
“姓李不见李花白,姓陶不见桃花开,姓竹要来江边种,姓石要来路底埋。
”刘三姐随口就唱道:
四位秀才一听,顿时瞠目结舌,不知如何还歌……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等
地的传说,都是刘三姐与三位秀才对歌。
与秀才对歌,是民间文化与学院文化摆在众人面前的一种公平的较量。
中国人自古至今都
有一种意识,认为读书人是学识最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是比较受尊重的人,而
农民只是一介莽夫,没有学问,懂的不多,没法和读书人比。
传说安排这一情节,而且最终
秀才也对不过刘三姐,这一比较,也满足了普通民众的心理,毕竟民间文化也能比学院文化
优秀,摒弃了当时上层社会看不起农民的心理,两种文化的较量,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愿
望。
更有传说三位秀才的财主莫怀仁的门客,三姐出言讽刺了他们连狗都不如,真是大快人
心,打击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世俗观念。
而作为民间文学文化的刘三姐传说在
这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作用。
3.在岩洞对歌
刘三姐传说的传承性又一个共性展现。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孕育什么样的文学,环境对文学
的影响不仅仅是涉及到书面文学同样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民间文学。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就是人受环境影响,发过来环境又影响了人。
壮族生活环境是依山傍水,作为壮族比较有影
响力的刘三姐传说更是离不开壮族赖以生活的环境。
刘三姐的传说中,总少不了在岩洞里对歌,少不了河流、码头。
刘三姐与秀才对歌的情节
也是在河边进行的。
在这样山美水美的地方对歌是截然不同的境界。
在山水天地间赋予山歌
灵气,又是一个浪漫的对歌场面。
另外,传说中刘三姐被财主莫怀仁陷害,砍断葡萄藤,使
三姐掉入江中,后又没死,反而漂流到柳州,被老渔人救起。
这也为三姐对歌喜欢安排在河
边埋下了伏笔。
河边人来人往,打鱼的,洗菜的,洗衣服的,出船的等等,在这样宽阔的地
方,环山绕水的地方,人们一听到歌声,自然而然被吸引而来。
南方河流较多,如果在传说中,刘三姐所在的地方没有河流,也有安排她来到有河流的地
方。
如刘三姐在广西罗城仫佬族地区的传说中,刘三姐生在下里的蓝靛村,这个村子的人都
姓刘,历史上因种蓝靛卖蓝靛而得名,可是下里这歌地方缺少河流。
最后故事安排刘三姐被
财主陷害,坠入河中,漂流到宜州的下枧埠头来了,真的是船载水运歌本来。
4.以山歌为线
以山歌为主线是刘三姐传说的传承性的又一个共同特点。
在少数民族中表达自己情感的最好形式就是山歌。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民间男男女女都必须学会唱歌,唱歌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
所以,各地刘三姐都传说她是歌仙,刘三姐的传说都是以歌贯穿始终。
容县、岑溪一带传说,“刘三姐的哥哥为了不让刘三姐出门唱歌,把板凳架在门口守着,而刘三姐什么时候处到门外与同伴门唱歌他都不知道。
刘三姐在门外唱到:‘我兄癫,我兄癫,我兄把凳把门前,你妹走跟凳底过,正如你妹是神仙。
’刘三姐在宜山的传说中,是她二哥不让她晚上出去与李示田唱歌,把床铺在大门口,晚上睡在床上拦住刘三姐,刘三姐从窗口爬出去与李示田唱道:‘我哥癫,我哥铺床在门边,小妹三更溜出去,我哥睡梦不知天。
’”[5]还另有一传说,刘三姐能言善辩,而且天生嫉恶如仇,处处如欺压百姓的地主作对。
她哥哥为了不让她出去唱歌闯祸,把她反锁在屋内,但是刘三姐的歌声感动了天上的仙女,在仙女的帮助下,三姐逃出小屋,并且成了歌仙,她的歌也留给后人唱遍了天下。
对于爱歌如命的刘三姐来说,什么人用什么办法也阻止不了她要唱歌。
三.小结
刘三姐的传说,在南方广大地区流传过程中,经过广大群众,特别是其中的乡间文艺天才及专业艺人的不断讲述、修改、润色,传至现在,已形成变异,传说的变异同时也适应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的要求。
不管传说如何变异,沿着刘三姐在各地留下的足迹,我们也能发现,刘三姐传说始终离不开山歌、岩洞、河流,还有那段让人谈论不休的与秀才对歌的传说,刘三姐的神像更是让刘三姐成为了有口皆碑、家喻户晓的歌仙。
因此也留下了“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