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

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课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教案 (1)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教案 (1)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复习提要1、语言积累和运用。

2、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作文复习。

重点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

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课时划分:1、积累与运用(1课时)。

2、现代文阅读(1课时)。

3、文言文阅读(1课时)。

4、作文(2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内容1、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3、仿写句子。

4、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复习过程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如: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鳞次zhì()比风靡.()yùn( )含tuí( )唐狼jí( )二、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A、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B、《登飞来峰》一诗表达诗人身在高处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吟诵《泊秦淮》中“,”,诗人杜牧借题发挥,抒发了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

三、明白仿写的意义及方法。

1、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1.目标导航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土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表达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2.知识小词典①.字音。

贫jí〔瘠〕 mù〔募〕集卫shù〔戍〕区 wù xū〔戊〕〔戌〕变法diāo〔凋〕零祈〔qí〕祷捂〔wǔ〕挟〔xié〕持惩〔chéng〕罚眷〔juàn〕恋卓〔zhuō〕越萌〔méng〕发诬〔wū〕陷月笼〔l?ng〕沙寂寥〔liáo〕造诣〔yì〕倔〔jué〕强②.本单元要着重掌握如下词语的解释:蹊跷:qī qiāo奇怪。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1.复习掌握本单元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以致用。

2.复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掌握重点句子的意思。

3.复习掌握本单元重要的文学常识。

4.复习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5.复习掌握侧面描写的妙处。

6.积累本单元优美生动的语言。

现代文一、积累知识1.请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社戏》归省() chánchán流水() xù叨() fú水()弥散() yùn藻()cuān()掇() zhào着船()肆无忌dàn()弥散()(2)《安塞腰鼓》亢()奋 jī()绊mî()然 tïng仁()晦暗()冗杂()戛然而止()(3)《竹影》zhàn()墨水惬意()口头chán ()水门汀()撇()参差()不齐(4)《观舞记》càn然()颦蹙()() chēn视()端níng()chìzhà风云()()尽态极妍()(5)《看戏》收liǎn()奸chán()矫健() kēngqiāng()()婀娜()()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从中选出三个写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羁绊亢奋叹为观止戛然而止尽态极妍晦暗婀娜鸦雀无声金碧辉煌参差不齐3.记住文学常识(1)《竹影》的作者是,他是现代家、家。

(2)《看戏》的作者叶君健,是家、家。

著作有童话、散文、小说多种,译作有等。

二、培养能力(一)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思考:这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方法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2. 本单元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环境描写段落,找出一两处用我们总结出的方法仔细体会。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主备人:郑建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课文《老山界》(2课时)课文《草》(2课时)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一七律长征毛泽东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疏通字词音:逶迤岷mín山难nán困难,难能可贵横héng横竖nàn苦难,难兄难弟hèng蛮横更gèng更加蒙méng乌蒙,蒙昧,蒙混过关gēng更新mēng蒙骗,欺上蒙下měng内蒙古磅páng磅礴尽jǐn尽管bàng磅秤jìn尽心形:崖悬崖岷岷山逶逶迤涯天涯泯泯灭诿推诿睚睚眦必报萎萎缩义: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一、复习重点:1、文学常识。

2、字词。

3、新闻知识。

二、巩固检测:(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写汉字。

芜.()湖荻.()港泄.()气锐不可当.()殷.()切溃.()退歼.()灭绥靖..( )()遏.()制寒噤.()蹿.()仄.歪()飒飒..()吆.喝()疟.子()提.防()地窖.()迫.击炮()鞠躬..()()晨曦.()珐琅..()..()震撼.()给予..()()匍匐()瞥.见()箱箧.()惊骇.()掠.夺()恍惚..()()苓.()荒谬..()()杀戮.()屹.立()憧...()()蜿蜒..()()缭绕憬.()()击溃()2、填空⑴消息要__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_________事件,篇幅一般较_________。

消息的内容必须_________,要如实地反映情况。

“_________”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⑵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_________、_________、事件发生的_________、经过、_________。

⑶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

_________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_________或在后面加_________。

_________部分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

________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⑷消息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插入简单的_________。

⑸“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被称为,它交待了、发电地点和等三个要点。

其作用是:表明材料,报道及时。

⑹《芦花荡》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字音岷()山蓦( )地泥泞()猝()然抽噎()愠( )怒焦灼( )湿漉漉()蓬()勃帐篷( )精粹( ) 蔫()巴黔()泥毡( )侵( )入草毯( ) 扎()营盘横()断山缀()蜷( )缴()攀()谈军阀( )督()促欺侮()矗( )立峭()壁呜咽( )闪烁()瑶( )山惊惶()搀()扶篱笆( )()骨碌()()咀嚼( )()澎湃(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僵( )住拽()到倚()捂( )住飒飒( ) 遵()义抽噎( )酸涩()焦灼( ) 掀( )开绞()蒜( )苗残渣()芹( )菜一霎()绽()开愠( )怒踉跄( )( )娄()山关咴咴()篝火( ) 疲惫()牦( )牛急骤()翩翩( )愕( )然猝()然溢( )出扳( )机绚()丽痴痴()倾()听秋瑾()一怔( ) 哽( )咽万籁()俱寂二、成语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冈。

比喻诱敌离原来的地方,以便于乘机行事。

苛捐杂税:苛:苛刻、繁重;杂:繁杂。

指反动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七律长征》《长征组歌》两首《老山界》《草》《长征》节选复习目标:1.复习了解七律、记叙文、小说、剧本等文体知识。

2.复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3.感知各篇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4、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5、概括品析语言的方法。

复习重点:目标2、3、4复习难点:目标5课时安排:二课时复习过程一、目标导学: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长征之歌”单元,更加深刻的理解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按照复习提纲复习:(页子)二、出示复习提纲复习: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以自主复习为主,师点拨)1.复习了解七律、记叙文、小说、剧本等文体知识。

2.整理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

3.复习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4.记诵、赏析重点语句。

5.学习写清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

要求:生先独立复习,有不懂的自学后小组交流。

(一)文体知识:1.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律诗的一种。

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一般偶句末一个字压平声韵;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名称,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记叙文:是记叙事实、事件原委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叙述性。

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时间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顺序:时间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空间顺序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3.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4.剧本:是影视演出的基础,是影视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影视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剧作家用的舞台提示,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背景及道具的运用,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描述、人物的上下场等。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导学案教案学习目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导学案教案学习目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导学案教案学习目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导学案教案学习目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丽华中学钱红武一、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培养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15课时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海燕》 2课时《白杨礼赞》及学生自荐课文2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进行)《石榴》 1课时《紫藤箩瀑布》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竹溪记》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单元小结 1课时三、教学设想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

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宗璞从“紫藤箩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一是对象征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领会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

二是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教好本单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

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阅读同题材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单元。

第1课时起始课总结回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总结期末考试的得与失听讲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得到老师的那些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学案苏教版

第一单元复习方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文化常识。

2.能理解、会默写重点的诗句。

二、教师导学:1.下面的字词,你掌握了吗?试试看。

Wēi()yí() pàng()bó()白雪ái()ái()jǔ()jué() chù() péng()pài()火liǎo()huáng()惑gěng()咽踉qiàng()泥nìng()2.填充下面的词语并注意其意思。

⑴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⑵千()百炼:比喻久经锻炼和考验。

⑶万()俱寂: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静下来了。

形容环境非常寂静。

⑷异口同声:形容众人的说法或意见完全一致。

⑸同甘共苦:同欢乐,共患难。

⑹花天酒地:形容沉湎在酒色中。

⑺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

形容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⑻()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⑼不可一世: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3.下列文学常识,你都熟悉吗?⑴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和具体的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是、、。

⑵电视文学剧本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⑶⑷⑸4.你能熟练的默写下列诗句吗?⑴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⑵雪山低头迎远客,⑶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的,,像山泉在呜咽,⑷《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当时红军处境艰难的句子是:。

七律长征,,,,三、拓展延伸1.校园内有一方曾给同学们带来欢乐的池塘,现在池塘里却有各种飘浮物。

为了保持池水的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恰当的标语。

不要用“禁止”之类的词语,不超过20字。

2.根据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位:年级组:备课组成员:主备人:授课教师: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学习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海燕》2课时《白杨礼赞》2课时《石榴》1课时《马说》2课时《紫藤箩瀑布》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鸟》专题2课时三、单元总体分析单元主题定位: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虽然都是写物的散文,但表现的手法又各有特点,教学的设计既要着眼于这一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又要针对每篇课文的个性特点。

《海燕》和《白杨礼赞》《石榴》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海燕》是一组形象的象征,这些不同的象征物构成一个群体,组合起来表现主题,《白杨礼赞》《石榴》主要通过揭示白杨树、石榴这一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表现主旨,《紫藤萝瀑布》则是写作者由紫藤萝所获得的人生感悟。

从语言看,《海燕》是散文诗,语言具有更强烈的抒情性。

所以《海燕》的教学要更注重朗读和吟诵,把课文的背诵和文章的欣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其他媒体帮助学生领悟课文,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一组形象之间的关系。

《白杨礼赞》《石榴》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阅渎中理解物的“形”与“神”、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致。

结构上,《白杨礼赞》又要复杂一些,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把握文章的层次,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石榴》的教学可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利用“探究•练习”或设计一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并稍加点拨则可。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1(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1(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1(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时《海燕》(一)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海燕的形象。

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童年的朋友》,联系旧知,初步熟悉作者的情况。

出示文字,请学生思考:这句话写得是谁?是谁写的?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大家会领略到别样的风味。

倾听、思考、回答、并简介作者。

例句:1、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2、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2 播放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停顿指导学生朗读,参与评议。

听朗诵做标记。

学生自由朗读。

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节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同学评议。

3 问题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要求尽可能说得完整。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4 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二、局部精读,品味诗歌画面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问题设计:(1)文章为海燕的出现设置了怎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划出描写环境的句子,理清三幅画面。

思考环境描写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

2 问题设计:(2)海燕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怎样?圈点勾画描写海燕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字、词、句进行赏析。

3 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课后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第2课时《海燕》(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对比衬托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3、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B4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修订版

B4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修订版

义安二中__八__年级__语文__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串讲课型复习课时班级姓名主备教师授课教师备写日期 1.5 序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1.归纳主要知识点。

2.练习巩固拓展所学内容。

学习流程一、字音岷(mín)山蓦(mî)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精粹(cu ì)愠(yùn)怒焦灼(zhuï)湿漉漉(lū)蓬(péng)勃帐篷(p éng)蔫(niān)巴二、成语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

万籁,各种声响。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6)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诗词理解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六、练习巩固长征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逶 yí ( ) 磅bï ( ) 难()()横()()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批注第____页共 ____ 页。

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4.将下列诗句断句: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安二中__八__年级__语文__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串讲课型复习课时班级姓名主备教师授课教师备写日期12.19 序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1.归纳主要知识点。

2.练习巩固拓展所学内容。

学习流程一、字音岷(mín)山蓦(mò)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愠(yùn)怒焦灼(zhuó)湿漉漉(lū)蓬(péng)勃帐篷(péng)精粹(cuì)蔫(niān)巴二、成语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

万籁,各种声响。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6)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

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

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

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

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任先青。

四.背诵内容略五、诗词理解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批注第____页共 ____ 页六、练习巩固长征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逶yí( ) 磅bó ( ) 难()()横()()2.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

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4.将下列诗句断句: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钱索寒。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磅礴: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⑴⑵⑶⑷⑸7.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

⑴⑵8.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9.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⑴⑵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长征组歌》两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压黔镜()乘胜()雪皑皑()泥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1)调虎离山袭金沙(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天如火来水似银”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5.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第____页共 ____ 页①兵临贵阳逼昆明②调虎离山袭金沙6.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请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7.你估计这首歌在唱的时候,高潮应出现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8.红军在过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9.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

老山界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粥吃起来十分香甜。

我们也拿碗ch éng()给瑶民母女吃。

②快要到山顶,我已经là()得很远了。

③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 ào()壁上,马爬不上去。

④把毯子juă n()得更紧些,把身子qu ān()起来,还是睡不着。

⑤像春蚕在jǔ()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 ū()yàn ()。

2.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A.景观B.壮观C.奇观D.景象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下列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C.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D.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5.借助语境,推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①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②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6.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3)罕见的美好景象。

()(4)甜美、畅快地入睡。

()第____页共 ____ 页满天都是星光......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7.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次:第二次:8.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9.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陡山高,试举例说明。

10.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11.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12.上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觉角度突出夜之,从觉角度暗示山之,从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填一字)半夜里.........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1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何会“忽然醒来”?为何“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4.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入语句。

15.本段文字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正确理解应是()A.前后矛盾B.以动写静C.静中有动D.动中有静16.“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把这句话中的“又是”改为“还有”行不行?为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7.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又能用耳朵来欣赏那“不可捉摸的声响”。

对此,你有何感想?18.本段文字按触觉、视觉、听觉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出。

19.连用几个“像”或“好像”描写你熟悉的景物,表达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草1.句中有错别字的是()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释义⑴()中毒:①不偏不倚②受到,遭受③适于,合于④位置在两端之间⑵()切勿食用:①表示禁止或劝阻②从事,致力③必须⑶()温和:①平和,和缓②和睦,和谐③不分胜负④结束争执3.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卫生员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得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①啜泣②呜咽③抽噎④哭泣4.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第____页共 ____ 页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5.对本文中提到的“吃草”,你是如何看的?说说你的看法。

靠着警卫员的扶持.......而且,最好是附上标本。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7.文中“杨光担心地看着周副主席,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联系下文,你明白周副主席关心野菜的原因吗?写出你的看法。

8.周副主席在了解情况之后,做了哪些部署?9.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副主席有哪些优秀品质?10.用波浪线把描写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划出来并就其表达作用写一段体会文字。

11.请把语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改写成人物的语言。

《长征》节选1.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

①彭德怀惨然一笑:“没事。

不知为什么,我彭某人的眼睛冒起了金花,两腿一软,就栽倒了。

”②彭德怀哽咽地:“把马肉分给战士们。

”③刘少奇一面大步踉跄地走着,一面举目四望。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依然愕然猝然毅然(1)(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