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求索真理的历程
合集下载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54求索真理的历程
【典例6】 (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 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 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 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 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 “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 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 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 录。
用)
方法论
运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积极参加社 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会实践活 实践的观点。如用实
动,在实践 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中检验和发 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
展认识
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原
因和意义;理解科学
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
坚持正确认 的形成及对我国的现
识科学理论 代化建设起积极的促
的指导作 进作用;科学的政绩
用。坚持理 观、绿色GDP等随着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 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 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 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 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 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 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选D。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
【特别提醒】 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
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
11
知识点十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实(践1)表现认:识人们对一个认识事物的正实确践认识往往要
经过从_____到______,再从______到 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
①主体因素:人们的认识要受具体实践水平及 主观条件的限制。
12
②客体因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8
【易错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 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 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 唯一途径。
9
知识点九、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客__观__性__: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 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 _一__个___。真理面前_人___人__平__等__。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条__件___和__范__围__,如果超出了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谬__误__。
2.认识的无限性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 是永一无个止境
_______认__识_的_对的象过程。
(2)认原识因主:体___________是无限的变认化识着基的础物
质世界,作为___________的人类是世代延
续的,作为_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发展的。
届高考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ppt课件
PPT课件
28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全国Ⅰ,39(2) 围绕真理的特征和认识过
2015·全国Ⅱ,23
程进行综合测试,近几年
2014·新课标全国Ⅰ,22 在高考中有较强的测试要
2013·新课标全国Ⅱ,20 求,尤其是以主观题形式
2013·新课标全国Ⅰ, 综合考查真理与认识发展
39(2)(3)
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 的指导作用,做到理
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 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
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PPT课件 的统一
17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全国Ⅱ,23
2014·新课标全国Ⅱ,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常
39(2)
结合漫画、名言、热点材
2013·新课标全国Ⅱ,料等,或单独或综合考查
的过程。
PPT课件
29
考向1 真理的特点
典例4 (2013·天津高考)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
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
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
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
“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
提醒 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即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PPT课件
13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遇到 (1)人们实践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2)实践的发展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3) 实践
锻炼
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4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2.认识的无限性 • (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 永无止境 是一个 认识的对象 • ___________的过程。 认识基础 认识主体 • (2)原因:___________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 质世界,作为___________的人类是世代延 续的,作为 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认识和发现 ___________ 检验和发展 发展的。 • 3.方法论启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
• •
• •
•
• 知识点四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实践 (1)表现: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 认识 实践 认识 经过从_____到______,再从______到 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 ①主体因素:人们的认识要受具体实践水平 及主观条件的限制。 ②客体因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 3.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过程 • (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 的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 条件 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范围 条件 范围 谬误 •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 的_______和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____ 相伴而行 和____,真理就会变成______。 • 4.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 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___________的。
具体的历史的 认识
发展
—[再明确考纲]—
•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 •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
• 2.2013年8月8日,“蛟龙”号在位于东北 太平洋的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 查区,进行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 潜,本次下潜确认载人潜水器的技术状态良 好,进行了近底航行拍摄,发现了多种海底 生物,并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为50%。这说 明( ) • A.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 B.意识活动都在反映事物的本质
高中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件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理知识体系
Contents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基本知识—理清楚]
1.识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
2.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 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 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 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大题增分专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 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 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 会相协调;要求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 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务艰 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才能形成一种群体自觉和社会风尚。
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
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 TaAs 晶
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
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
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理知识体系
Contents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基本知识—理清楚]
1.识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
2.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 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 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 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大题增分专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 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 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 会相协调;要求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 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务艰 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才能形成一种群体自觉和社会风尚。
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
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 TaAs 晶
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
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
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PPT课件
⑶ 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 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 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 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 条件的产物。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示: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 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 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⑵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 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 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 证法的思想
④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 所在。
实践观 认 识 真理 观
追求真理
本课知识概览
含义 特点
考点展示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 关系
含义
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
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考点一、实践概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24页PPT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16页)
难点
1、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 (4点表现)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重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区别来源和途径)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是否就得亲口尝一尝。 你会这么做吗?认识的来源有多少个?
实践的产物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警察办案、演员表演、医 生治病,教师授课等
探究一:实践的3个特点
第一问:
1、2016年10月 17日科学家研制 发射“神舟十一 号” ,总飞行时 间长达33天。这 一实践活动有哪 些要素构成?
第二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问:
辩证唯物论
1、“神舟十一号” 发射“神舟十一号” 的成功发射是全体 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与燕子筑巢有何本 的结果,这说明实 质不同?这说明实 践具有什么特点? 践具有什么特点?
2.[江苏卷]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 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 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 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 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 和归宿。 (2)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 的意义 。
决定
反作用
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知——行
1、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 (4点表现)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重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区别来源和途径)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是否就得亲口尝一尝。 你会这么做吗?认识的来源有多少个?
实践的产物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警察办案、演员表演、医 生治病,教师授课等
探究一:实践的3个特点
第一问:
1、2016年10月 17日科学家研制 发射“神舟十一 号” ,总飞行时 间长达33天。这 一实践活动有哪 些要素构成?
第二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问:
辩证唯物论
1、“神舟十一号” 发射“神舟十一号” 的成功发射是全体 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与燕子筑巢有何本 的结果,这说明实 质不同?这说明实 践具有什么特点? 践具有什么特点?
2.[江苏卷]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 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 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 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 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 和归宿。 (2)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 的意义 。
决定
反作用
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知——行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2.6+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PPT课件
⑤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 理性的唯一 标准
2015 北京 24/2013 安徽 4/2011 课标全国 21/2012 北 京 40(2) 2013 广东 35/2015 山东 42(2)/2012 广东 36(3)/2012 北京 40(2)
2015 广东 34/2014 浙江 30/2012 广东 36(3)/2012 北 京 40(2)/2012 重庆 32
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4)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怎么样——如何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存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2-
四、实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 际意义。
景,考查对认识论相关原理的分析,特别是把 现实热点问题与认识论的知识相结合
2.重要考点涉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的特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
反复性和无限性
3.关注两类热点材料:一类是人们实践活动 的发展,各项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另一类是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的巨
大成果
考点一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
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0-
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 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2015 北京 24/2013 安徽 4/2011 课标全国 21/2012 北 京 40(2) 2013 广东 35/2015 山东 42(2)/2012 广东 36(3)/2012 北京 40(2)
2015 广东 34/2014 浙江 30/2012 广东 36(3)/2012 北 京 40(2)/2012 重庆 32
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4)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怎么样——如何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存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2-
四、实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 际意义。
景,考查对认识论相关原理的分析,特别是把 现实热点问题与认识论的知识相结合
2.重要考点涉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的特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
反复性和无限性
3.关注两类热点材料:一类是人们实践活动 的发展,各项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另一类是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的巨
大成果
考点一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
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0-
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 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 ③社会 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历史性: 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
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 史条件的产物。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 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 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 了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的特点,②④的说法都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的特点,故 本题选B项。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党中央建设性的 提出五条具体道路的理论 。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五条具体道路必须要认真地贯 彻落实,体现了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促进作 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影响。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C)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学生看书 ②法官办案
B)
③蜘蛛织网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高三政治哲学与生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 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 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 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②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 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 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
在实 践中 追求 和发 展真 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考点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特点
历年高考原题 2008·四川卷,30 2006·上海综合,6;2004·海南、全国 文综III,26;2008·上海卷,15; 2008·上海卷,22;2008·重庆卷,30; 2008·江苏卷,29;2008·海南卷,19; 2008·全国卷Ⅱ,38(主);2008·北京 卷,38(主);2008·宁夏卷,39(主) 2008·海南卷,15; 2008·全国卷Ⅱ,38(主)
▲社会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 ▲社会实践=实践。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 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所有形式。 其它形式→如:教育活动;艺术活动等。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判断)。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 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 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 和社会关系。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 证法的思想。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
方法:③④观点错误。
2.中国高铁在运营实践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说明高铁技 术还不完善和成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因为( )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实践的特 点和真理的本质决定的。真理本身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不能用真理来检验真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所以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铁在运营中出现了 安全事故,说明高铁技术要进一步完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中国高铁从高 速、降速、再到高速,体现了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
1.美国科研人员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 的
脱氧核糖核酸(DNA),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 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经过多次失败的尝 试后,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此 举标志着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②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③认识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运动过程 ④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例】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 哲学上看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方法】“行”是强调实践,“知”是强调认识,因此 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选C。
1.中国高铁十余年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 新之路,但在运营中出现许多事故,为总结教训,确 保安全,中国高铁实施全面降速。其中京津城际、沪 杭两条高铁的时速由350公里调整到300公里;合宁、 合武等高铁时速由250公里调整到200公里。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24页PPT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求索真 பைடு நூலகம்的历程》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十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效 复习 导航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抓住一个 高考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 认识的过程
35. 求索真 理的历程
核心 考点 突破
突破两个 高考难点
高考 典例
规避一个 易失分点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第35课
本课知识概览 实 践 观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 题干主要强调了实 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 践的重要性,C项符 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 合题意。A项强调意 识的能动作用、B项 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 强调思与学的关系、 D项强调理想的重要 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性,均不符合题干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 主旨。 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 物质”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 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 求 真 理
含义 特点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展示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 关系 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含义 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
认 识 真 理 观
考点一、实践概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示: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 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 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
(3)真理与谬误 ①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联系:A.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 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 谬误。 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 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 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 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 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 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 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 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 作用。 【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的 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 解析 训练 (2013年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 某工程团队利用 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 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 “电纺”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 出新型产品,这是 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 立足于实践探索, 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 改变实践手段的体 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 现,B项符合题意。 A项强调深化理论认 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识,与题意无关;C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项“创造”联系违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 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D项“消除”矛盾违 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 背了矛盾的普遍性 和客观性。 间的矛盾
答案
解析
训练
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 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有用即真理” 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③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 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个。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 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 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 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 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 活动”。 2.实践的特点 ⑴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 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 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 有客观性。 ③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 物主义的思想。 ④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题干强调了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和最终目的。 ①颠倒了实践和认识 的关系,错误;“行 之,明也”说明实践 的重要性,②符合题 意;“行未及之,则 知尚浅”说明实践决 定认识,③符合题意; ④说明通过间接经验 获得认识,不合题意。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海南卷)1902年奥地利科学 塑料袋的发明方便了人 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 们生活,被称为白色革 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 命,但塑料袋又造成了 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 被称为白色污染,无论 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 是白色革命,还是白色 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 污染,都是认识和实践 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 相结合的体现,认识的 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 不同说明了认识和实践 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的,认识对实践指导作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 条件的制约,②④正确; 认识和实践是对立统一 请完成《创新设计》 P202-204典例及对应训练。 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 的,①错误;③是不可 知论,错误。该题选C。 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 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 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 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人的实践 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 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特别提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
(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 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 的。 ③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 行的。 误区: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②真理在任何 情况下都是真理;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⑵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 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 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 证法的思想 ④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 所在。
误区二: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1)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 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 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 物。 【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 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 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 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十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效 复习 导航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抓住一个 高考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 认识的过程
35. 求索真 理的历程
核心 考点 突破
突破两个 高考难点
高考 典例
规避一个 易失分点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第35课
本课知识概览 实 践 观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 题干主要强调了实 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 践的重要性,C项符 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 合题意。A项强调意 识的能动作用、B项 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 强调思与学的关系、 D项强调理想的重要 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性,均不符合题干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 主旨。 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 物质”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 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 求 真 理
含义 特点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展示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 关系 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含义 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
认 识 真 理 观
考点一、实践概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示: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 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 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
(3)真理与谬误 ①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联系:A.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 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 谬误。 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 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 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 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 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 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 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 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 作用。 【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的 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 解析 训练 (2013年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 某工程团队利用 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 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 “电纺”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 出新型产品,这是 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 立足于实践探索, 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 改变实践手段的体 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 现,B项符合题意。 A项强调深化理论认 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识,与题意无关;C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项“创造”联系违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 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D项“消除”矛盾违 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 背了矛盾的普遍性 和客观性。 间的矛盾
答案
解析
训练
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 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有用即真理” 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③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 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个。真理面前人人 平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 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 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 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 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 活动”。 2.实践的特点 ⑴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 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 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 有客观性。 ③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 物主义的思想。 ④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题干强调了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和最终目的。 ①颠倒了实践和认识 的关系,错误;“行 之,明也”说明实践 的重要性,②符合题 意;“行未及之,则 知尚浅”说明实践决 定认识,③符合题意; ④说明通过间接经验 获得认识,不合题意。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海南卷)1902年奥地利科学 塑料袋的发明方便了人 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 们生活,被称为白色革 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 命,但塑料袋又造成了 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 被称为白色污染,无论 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 是白色革命,还是白色 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 污染,都是认识和实践 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 相结合的体现,认识的 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 不同说明了认识和实践 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的,认识对实践指导作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 条件的制约,②④正确; 认识和实践是对立统一 请完成《创新设计》 P202-204典例及对应训练。 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 的,①错误;③是不可 知论,错误。该题选C。 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 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 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 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人的实践 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 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特别提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
(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 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 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 的。 ③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 行的。 误区: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②真理在任何 情况下都是真理;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⑵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 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 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 证法的思想 ④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 所在。
误区二: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1)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 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 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 物。 【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 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 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 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