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钟)
《认识钟表》教案3篇
《认识钟表》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这3篇《认识钟表》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钟表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认识钟表》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1、92内容,练习十六1—3题。
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认识刻度不全的表,读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一个刻度不全的表,一个没有刻度的表,一个电子钟,作息时间表,画于纸上的钟面。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和一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
2.今天,我们就来和钟表交朋友。
(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教学新课:3.认识钟面。
(1)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钟表,象我手上拿的是比较常见的钟,你们也带了小钟,是吗?这是一块玻璃,玻璃里面是钟面,请同桌两人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钟的背面有许多旋钮,你可以拨一拨,动一动,有什么发现?(2)把你的看到的和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3)哪个同学来汇报啊?(请学生指着钟面说)(4)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我们来听听钟的自我介绍,好吗?(课件出示一个动画钟自述。
)(5)小朋友你们认识小闹钟了吗?如果没有小闹钟,在老师的钟面上你能找到时针和分针吗?把小闹钟放进抽屉,指着我的钟面复习时针分针。
时针较短,较粗,走得较慢;分针比较长,走得也比较快;秒针较长,走得也较快;有12个数字的'刻度,时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针按顺时针方向转,时针走得快、分针走得慢……我的钟上还有一根针。
(定时针)让学生在欣赏钟表的过程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认识钟表 课件
考一考
8时
3时
6时
拨钟游戏
动手写时间
10:00 6:00
9:00
小 军
的
一
天
12:00
9:00
日晷(guǐ)就是利用 太阳的影子来计时。
滴漏是用漏水或漏 沙的方法测量时间。
后来人们 发明了钟表, 从机械钟到 电子钟。
世界上最宝贵 的是时间,同学们一 定要珍惜时间!
想一想: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水坪镇中心小学 张威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红红,7点 了,快起床吧! Nhomakorabea认一认
( 12 )个数字 ( 12 )个大格
分针 时针
12
7 7时
考一考
8时
3时
6时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 几时。
认一认
电子表
11 12 1
10
2
9
3
8
4
76 5
11 12 1
10
2
9
3
8
4
76 5
猜谜语!
(1)
公鸡喔喔催天明, 大地睡醒闹盈盈, 时针、分针成一线, 请问这时几时整?
6时
(2)
太阳公公当空照, 大地一片金灿灿, 时针、分针叠一起, 请问这时几时整?
12时
这两个钟面都是7时整吗?
7时不到一点儿
7时刚过一点儿
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及教案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时针:粗短;分针:细长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8: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
12:00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知识点】: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整时半点。
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小芳的上午(估计接近整时的时间)【知识点】:1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半时。
2估计整时应先看时针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针是否在数字12的左右。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问题导入1.(在这一部分,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
)问题分别是:“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以问题引入,直接明了。
用设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课件(共20张PPT)
小明9时(9:00)在睡觉。
同样都是9时,为什么 做的事情却不同?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是7时。
连线。
4:00
11:00
7:00
1:00
1.师生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动手 拨一拨
小明的一天
小明 7时(7:00)在刷牙。
小明 9时(9:00)在读书。
小明 10时(10:00)在做操。
钟面上怎么只有 “1”根指针?
小明12时(12:00)在吃饭。
6时的钟面有什么 特点?
钟表店
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呢?
12 11 10
1 2
9
3
8
4
765
11 12 1
10
2
9
3
8
4
7 6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针 时针
提问:仔钟细面观上察有钟1面2个上数的字分针和时针 是怎样转钟动面的上?有12个大格
整时
8时
3时
6时
8:00
3:00
6:00
提问:1. 这是几时?
小结:2分. 钟针面指上着的1分2,针时和时针针指分几别就指是着几几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钟表,从时间上理解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
认识钟表,从时间上理解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认识时钟的基本术语。
2.学习认识时、分、秒针,理解时间的变化和规律。
3.在观察自然变化中,认识时间的变化和规律,提高观察力和认识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钟表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及时钟的基本术语。
2.认识时、分、秒针,理解时间的变化和规律。
3.通过观察天气、四季景象等自然变化,认识时间的变化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时、分、秒针,理解时间的变化和规律。
2.通过观察自然变化,认识时间的变化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钟表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及时钟的基本术语。
2.体验法:教师让学生体验时、分、秒针的作用。
3.观察法:通过观察天气、四季景象等自然变化,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变化和规律。
4.讨论法:让学生团队合作,一起讨论自然景象的变化和时间规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钟表,让他们分享他们所看到的各种不同的钟表。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向他们介绍钟表的作用和时钟的基本术语。
二、钟表基本构造和作用及时钟的基本术语1.讲解钟表的基本构造。
①分钟刻度和秒刻度②时针、分针、秒针2.讲解时钟的基本术语。
①一天有24小时。
②一小时有60分钟。
③一分钟有60秒。
三、认识时、分、秒针,理解时间的变化和规律1.教师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时、分、秒针的作用。
2.教师让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辨认时、分、秒针,并让学生自主练习,以确保他们理解了课程内容。
四、通过观察自然变化,认识时间的变化和规律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围观外面的天气、万物生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2.让学生思考一下,我们如何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来判断时间的变化?3.让学生团队合作,一起想出一份活动方案,观察自然变化的时间和规律。
五、小结1.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到了钟表的作用和时钟的基本术语。
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导语】在现实的⽣活中,我们⽆时⽆刻不与数学打交道,如⽣活上购买的“柴、⽶、油、盐、醋、菜、酱”以及驾车的⾥程、房屋的建造等等,总是离不开数学。
从这些例⼦看,学习数学是⾮常有必要的,是⾮常重要的。
所以,数学知识是值得每个⼈学习的。
不但要学好,⽽且还要学精。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认识钟表》教案 教学⽬标: 1、使学⽣知道钟⾯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格。
2、结合学⽣的⽣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初步建⽴时间观念,培养学⽣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钟⾯、⼩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谈话引⼊ 2、指导看图 师:⼩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个早睡早起的好孩⼦。
我们也要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呢? 师:钟表在⽣活中经常⽤到,它的本领可⼤了,今天,我们就⼀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探究新课 1、认识钟⾯ (1)看⼀看,⽐⼀⽐。
A、观察钟⾯ 师:引导学⽣拿出学具钟⾯,仔细观察钟⾯上都有什么? B、⽐⼀⽐ ⽣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仔细观察。
师⼩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
(结合钟⾯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的回答,让学⽣认识分针时针。
(演⽰并讲解) D、指⼀指,认⼀认 师指给学⽣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说 师课件出⽰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上的针是按怎样的⽅向转的?(⽣思考) 师:(⼩结)像这样的⽅向叫做顺时针⽅向。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掌握时间概念!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掌握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时间是诸多因素中最基本、最普遍、最不可逆的因素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钟表,掌握时间概念非常重要。
因为,通过对时间的概念、认识和掌握,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跨度,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时间观念和管理能力。
本文从“认识钟表”、“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习时间的加减法”和“时间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享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掌握时间概念!一、认识钟表1、认识钟表的构成和用途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钟表一般都是由显示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大壳体组成,并用于显示时间。
时针和分针的差值是5分钟(即12小时共分为720份,每份代表5分钟),而秒针的差值是1秒。
钟表由于其实用性和美观性,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众多场合中。
2、认识小时的概念小时是我们描述时间的基本单元之一,每天分为24个小时,从0时开始,一直到23时结束。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小时的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熟悉钟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介绍小时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1、认识钟表的表盘和刻度钟表的表盘是由数字和刻度组成的,而刻度是由细线和数字组成的。
细线代表着1分钟,数字则表示分钟或小时;小时由12小时组成,每个小时下面又有5分钟分度标记,以方便读者掌握分钟。
2、认识小时、分钟、秒钟小时、分钟和秒钟是钟表上用来表示时间的三个基本单位。
小时是以点的数量来表示时间的,一天中有24小时。
分钟是一个小时分成60份的其中一份,秒钟则是一分钟分成60份的其中一份。
三、学习时间的加减法1、时间之间的转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时间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比如,我们可以把一个小时转换成60分钟,也可以把60分钟转换成1小时,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基本技能。
2、时间的加减法钟表上不仅可以读出时间,还可以进行时间的加减法运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案)
(6)结合数学学科,教授学生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时间,如小时、分钟、秒的计算,以及时间的单位换算等。
(7)开展时间管理主题活动,如设定目标、规划日程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时间知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8)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时间问题,如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倒计时等,让学生了解时间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①钟表的组成:时针、分针、秒针、表盘、数字
②时间表达方式:小时、分钟、秒
③读时钟的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确定具体时间
④时间计算:加减法、乘除法
⑤时间管理: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3.数学表达:学会用汉语表示时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数学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字认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时间概念有所了解,如早上、下午、晚上等。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排序活动,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时间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钟表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钟表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钟表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1)
8时 8: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10时 10: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12时 12: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说一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Hale Waihona Puke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分针
又长、又细
时针
又短、又粗
7时
8时
分针长长指12, 时针指几就几时。
巩 固 练
7时
习
7: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6时
6: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9时 9:0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动脑筋
为什么都是10时 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课件(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针快到12,就是快到几时了
分针刚刚超过12,就是几时过一点
2、说一说钟面大约是几时
大约是8时 或者快到8
时了
大约是9时 或者9时过
一点
大约是5时 或者5时过
一点
4时
6时
8时
动脑筋
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 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12 11 10 9
8 76
1 2
3
4 5
6时
12 11 10 9
heī fà bù zhī qín xué zǎo
黑 发 不 知 勤 学 早,
bái shǒu fānɡ huǐ dú shū shí
白 首 方 悔 读 书 时。
欢迎指导,谢谢!
再见
8 76
1 2
3
4 5
8时
12 11 10 9
8 76
1 2
3
4 5
12 时
11 12 10 9
8 76
1 2
3
4 5
4时
11 12 10 9
8 76
1 2
3
4 5
分针指向12 时针指6 就是6时
11 12 10 9
8 76
1 2
3
4 5
分针指向12 时针指8 就是8时
11 12 10 9
8 76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激趣导入
小小马儿跑不停, 日日夜夜不休息, 嘀哒嘀哒响不停, 叫我上学早早起。
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11 12 1
10
2
9
3
8
4
765
时针 分针
1时 4时 6时 9
1.说出钟面所表示的 时 时间。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认识钟表”,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钟表”。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直观的数字,引导学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理解时钟的运行规律,掌握读取时间的方法。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但还不能准确地读取时间。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理解时钟的运行规律,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理解时钟的运行规律,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
2.难点:掌握读取时间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钟表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用于实践操作。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钟表的各个部分和读取时间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学生上学、放学的时间,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对时间认识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等,并讲解钟表的运行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读取不同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时钟认识认识钟表和时间
时钟认识认识钟表和时间时钟:认识钟表和时间一、引言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休闲娱乐中,我们都需要准确地掌握时间。
而时钟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对于我们来说也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带领读者全面认识时钟,了解钟表和时间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二、钟表的起源与发展古代人们对时间的把握主要是采用太阳的位置来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发展各种计时器具,直到发明了第一只机械钟表。
1.太阳时代在古代,人们借助太阳的光线和阴影来测量时间。
早期的日晷是人类最早的计时方法之一,利用太阳光投射在直射尺上的阴影长度来判断时间变化。
2.水钟的出现为了解决夜晚无法通过日晷计时的问题,人们开始使用水来制作计时器,这就是最早的水钟。
水钟的原理是:通过设定一定水平的水位,当水流入或流出一定量时,就表示特定的时间段已过去。
3.沙漏的使用沙漏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也称为流沙计。
它的外形是两个连接在一起的玻璃球,中间有一个狭窄的通道。
当上面的沙子完全流到下面的球时,就表示时间到了。
4.机械钟表的诞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钟表的诞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17世纪初,德国的天文学家、发明家赫丁格发明了第一只机械钟表。
它使用齿轮和摆轮来保持时间的准确性。
三、钟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钟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流逝和显示。
1.机械钟表的结构机械钟表一般由发条、发条盒、摆轮、齿轮组和指针等组成。
发条是钟表的动力来源,发条盒则用来储存发条的能量。
摆轮通过摆动的方式来保持时钟的准确性。
齿轮组则用于传递动力和调整时间的显示。
指针通过齿轮的转动来指示时间。
2.石英钟表的结构石英钟表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钟表类型之一。
它利用石英晶体的振荡来计时。
石英钟表由电池、振荡器、计时电路和显示装置组成。
电池提供了石英钟表的动力,振荡器则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计时电路处理信号并产生时间信息,最后通过显示装置来展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