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学解释收入不平等

经济学解释收入不平等

经济学解释收入不平等在当今社会,收入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以及讨论这个话题,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提供了独特的眼光和理论框架来解释收入不平等现象。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和解释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收入不平等的定义首先,让我们来定义什么是收入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是指在一个特定经济体系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收入水平上的差距。

在一个收入不平等较低的社会中,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相对接近;而在收入不平等较高的社会中,收入差距显著,少部分人拥有大量财富,而大部分人则只能获得较低的收入。

经济学角度解释收入不平等1.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基础概念。

在劳动市场中,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少,而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高。

这导致高技能劳动者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而低技能劳动者则只能获得较低的工资。

因此,供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行业和职业中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

2. 教育和人力资本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育和人力资本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通过教育获取的技能和知识对个体的收入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则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收入相对较低。

因此,教育不公平也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和创新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不断涌现,而传统产业则面临转型和淘汰。

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并在其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而那些无法适应变化或者在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人则可能面临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的风险。

解决收入不平等的对策1. 加强教育投入为了减少教育不公平造成的收入不平等,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这样可以帮助提升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减少收入差距。

2. 税制改革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对高收入者进行适当的调节,可以减少收入不平等。

经济学解释收入不平等

经济学解释收入不平等

经济学解释收入不平等收入不平等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这种不平等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可以提供一些解释和理解收入不平等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收入不平等的原因1. 教育差异教育水平是决定个人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和群体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技术的引入使得某些行业和职位变得过时,导致了部分人员的失业和收入下降。

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也创造了新的高薪工作机会,但这些机会往往需要更高的技能和知识,使得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3.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富人通过投资和资本运作获得更多的财富,而穷人则往往没有足够的资本来获取更高的收入。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4. 政策和制度政策和制度对收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了较为激进的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减少收入不平等。

然而,其他地区则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导致了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收入不平等的影响1. 社会不稳定收入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当贫富差距过大时,社会上出现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增加。

这种社会不稳定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威胁。

2. 经济增长受阻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收入差距过大时,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受限,导致需求不足,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增长潜力。

此外,收入不平等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效率的降低,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3. 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收入不平等涉及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当一部分人拥有过多的财富和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生活在贫困中时,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感受到了挑战。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理论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理论分析



25 / .

费 需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变化 量为

C t C = ( + Y) T f Yl △ + -
fY ( 厂△Y)fY ) f ( 2 一( 一 Y )
筹 发 展 、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历 史 任 建 务 是 一 个 严 峻 挑 战 . 须 采 取 切 实 可 行 必


… N N N
() 3
方 程 ( ) ( ) 边 2、3 两
晷 累累 豢 襄晷豢善吾誉营荟善善§营 同 时 除 以得 000000000
年 份
的政 策 . 高 农 民收 入 水 平 . 小 城 乡 提 缩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本 文 通 过 考 察 改 革 开 放
由此 , 市 居 民 和 农 村 居 民 的 消 费 城 需 求 分 别 为 C= ( 。, 2fY ) 社 会 消 1fY ) C= ( 。 费 总 需 求 为
C = lC= ( ) fY ) rC+ 2fY1+( 2 () 1
从 以 上 模 型 的 结 论 可 以 看 出 . 于 由
f( 一 ,考)

() 5
根 据 假 设 ( ) 消 费 函 数 为 单 调 递 2, 增 函数 。 fY)< , 且 ( 0 即边 际 消 费倾 向递 减 ,,∈) f(2< (2Y < < 1, Y 0 f(。一,£) 0 考< 2Yl∈) A > ,
所 以 C 一 T0 " C<
图 l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比 变 化 趋 势 图

CT一 C △Y

_
以来 城 乡 收入差 距 的 变化 轨 迹 . 用经 运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在 国 内 , 于 我 国 收 入 分 配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实 证 研 究 , 要 有 三 种 结 论 : 1 收 入 分 配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关 主 ()
的关 系不 明显 , 倒 U 曲线 ” “ 不存 在 ” ; 2 收入 分 配 的不 平 等 对 经济 增 长 有 负 面影 响 0 。 ( ) 不平 等有 利 于经济 增长 。
理, 在一 个具 有 内生财 政政 策 的政治 经济模 型 下 , 到 了收 入分配 的不 平等 不 利于经 济增 长 的结 论 ] 得 。
在 实证 研 究方 面 , 部 分 文献 是 围绕 “ U曲线 ” 大 倒 的存 在 性 展 开 的 。 同样 , 存 在 两 种截 然 不 同 的观 也
增 长 。0 2 世纪8 年 代后 , 0 随着 新 经济增 长理 论 的兴起 , 们认 识 到决 定 经 济 增 长 的 因素 不仅 仅 在 于储 蓄 水 人 平 的高 低 。 rh 、hef & Vsn Mup y S l e ir i y指 出 , h 一个 足 够大 的 国内市场 可 以通 过规模 收益 充 分发挥 技 术 的外 溢 效 应 , 是 收入 分配 的不 平 等 以及 财 富 的 过 于 集 中可 能 限制 市 场 规 模 的 进 一 步 扩 大 , 而 妨 碍 经 济 增 但 从 长 。 l ia&P rt( 9 6 以及 B nb u 19 ) Ae n s eo i19 ) t e a o ( 9 6 的研究 认 为收入 分 配 的不 平 等可 能诱 发与经 济增 长相关 的社会 政治 秩序 的不 稳定 , 如社会 冲突可导 致产 权 保护 受 到 削弱 , 而 最终 导 致 经 济增 长 的 失败 儿 例 从 。 A eia R di( 9 4 、 cmol l n & o r 19 ) A e gu& R bno ( 0 0 以及 P r o T b ln ( 9 4 通过 引入 中 间人投 票定 s k oisn 2 0 ) es n& ael i1 9 ) s i

亚当斯密关于跨国收入差距的解释

亚当斯密关于跨国收入差距的解释

亚当斯密关于跨国收入差距的解释亚当·斯密(Adam Smith)作为经济学家的巨擘,以其《国富论》一书为世人所熟知。

他为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对跨国收入差距的解释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亚当·斯密对跨国收入差距的解释,并进一步讨论其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一、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亚当·斯密的研究主要关注政治经济学领域,他认为市场自由可以实现社会最大福利,并重视国家利益与个体自由的平衡。

在他的著作中,他提出了独特的“劳动价值论”和“专业分工论”,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跨国收入差距。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商品的真正价值。

他认为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在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一个国家劳动力的稀缺性将影响物价和收入。

亚当·斯密强调,劳动力的稀缺性与不同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密切相关的。

亚当·斯密关于专业分工的观点对解释跨国收入差距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认为,由于专业分工的推动,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

通过人们追求自身利益,追求专业化,不同国家的劳动者会生产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将带来更高的收入。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进一步讨论亚当·斯密关于跨国收入差距的解释。

二、国内劳动者收入差距的解释亚当·斯密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国家内部会存在劳动者收入差距。

他指出,各个行业的劳动力供需关系决定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收入差异。

高需求行业的劳动力相对稀缺,因此工资较高;相反,需求较低行业的劳动力相对充裕,工资较低。

这个解释不仅适用于国内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也部分适用于国际间的收入差距。

亚当·斯密通过劳动力的稀缺性和专业分工的推动,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劳动者收入高于其他国家。

三、跨国收入差距的解释及其现代影响亚当·斯密的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跨国收入差距。

他认为,劳动力的稀缺性和专业分工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

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思考

表 1是研究 者们 以基 尼系数衡 量 的我 国市 场化改 革以来 收入分配差距 。 尽管研究者们对我 国总体 的收入分配差距 的估 算并不一致 , 但市场化改革 以来 收入分配差距在逐步 扩大是无 可否认的事实 。即使使用 国家统计局 的计算结果 ,0 0年我 国 20 的基尼系数也 已经超过国际警戒 线 0 。我们 还发 现 , . 4 在研究者 们所计算 出的基尼 系数 中 , 过这 一国际公认警戒线 的数 值全 超 部在 19 9 2年之后 , 最早 出现于陈宗胜时序估 算值 中的 19 9 3年 ( . 1 3 ,最 迟 出现于 国家 统计 局时序 估算 值 中 的 2 0 04 7 ) 0 0 0年 ( .1 ) 04 7 ;而且超过 0 5的基尼系数又 都出现在 19 . 4 9 4年之后 。 这表 明收入分配差距 的扩 大与 2 O世纪 9 o年代 开始 我 国市场 化改革深入发展有着 紧密地联 系。 第二 。 巨大 的城 乡差距成为我 国收入分 配差距扩大最 为突
出的 表现
根据 国家统计局 的资料 ,9 8年 一 0 2年 ,城镇居 民人均 17 20 可支 配收入 与农村人 均纯 收入差距 的绝对额从 2 9元 扩大 到 0 55 7元 , 2 差距 倍数从 2 7倍增加的 31 倍 。 由于城 镇居 民享 . 5 .1 Ⅲ 受到 的医疗 、 交通 、 教育等福利并 不计 入收入而被低估 , 而农村 居 民的不具备 交易条 件的 自产 自用农 副产 品被 作价计 入纯收 入, 并且生 产经 营费用也 要从纯 收入 中支 付 , 因此如果 将两者 调整为可 比状态城乡差距 将会更大。国家统计局 副局长邱 晓华 曾经针对 20 年 29: 01 . 1的城 乡差 距分析指出 , 考虑上述 因素 ,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将达到 6: 。掰 1 不 同来 源的基尼系数分析都 显示 出同一个规律 : 独衡量 单 城 镇与农 村 内部 收入分 配差距低 于全 国总体 的收入 分配差距 ( 见表 2 ,这表 明城 乡差距是构成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的重要因 ) 素 。陈宗胜 以基 尼系数逐步 分解法 估计 ,9 9年 与 18 年 相 19 98 比 ,城乡 之间 的收入分配差距 使全 国的收 入分配差距 扩大 了

工资制度设计与收入差距—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劳动经济学课件)

工资制度设计与收入差距—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劳动经济学课件)

所谓补偿性工资差别,是指在知识技能上无本质差别的劳动者, 因从事职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这种工资差别主要是为了补偿那些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方面处于 不利地位的劳动者。
亚当·斯密提出,形成职业间工资差别的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同的职业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方面存在差别。 第二,不同的职业所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程度有差别。 第三,不同职业的从业者能力培育存在难以差别。 第四,不同职业的社会安全程度即工作保障和职业稳定程度不同。 第五,不同职业要求从业者承担的责任是有差别的。
工资研究领域的两大难题
一方面,只要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完全相同,劳动条件差别无法消除,工资差别 就不可能消除;
另一方面,工资差别和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差别一样,具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不断重 新配置劳动资源的功能,它会激励劳动者从低生产率的工作岗位、企业、行业或产业部 门、职业,甚至国家,向高生产率的地方转移,从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这对于 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除了第三点之外,其余四种都属于补偿性工资差别。
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充分流动的竞争条件下, 劳动者之间存在的工资差别。
垄断性工资差别是除竞争性工资Fra bibliotek别之外的另一种 非补偿性工资差别。包括:
一、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二、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所谓工资差别,就是 指各类人员在工资水平存 在的差异。

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现状评判与政策选择

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现状评判与政策选择

人 和非 法 非 正 常 收入 两 类 , 此 也 可 以把 收 入 由 差距 区分 为 合法 正 常 收入 差 距 和非 正 常收 入 差 距 。合 法 正 常收 入 是指 在 执行 法 律 制 度 框 架 内
通 过 合 法 、 常 的途 经 而获 得 的各 种 收入 , 括 正 包
差距 的内涵和外延 , 研究 收入差距 的具体类型。
法 非正 常收 入所形 成 的差距 , 只要 社 会成 员 的收
究 甚少 , 改变 这 种 研 究 状 况 , 应 加强 对 隐性 收入
差 距 的研究 。 4 、地 区收 入差 距 。地 区收 入 差 距 有 广 义 和 狭 义之 分 。广 义 的地 区 收 入 差 距 包 括 地 区 ( 狭 义) 收入 差距 、 乡收 入差距 、 镇收 入差 距 和农 城 城 村 收入差 距 四个 方 面 。地 区 ( 义 ) 入 差距 是 狭 收
是合法正常的 , 收入差距 即使较 大也是合 法正
常 的 。非 法非 正 常 收入 是指违 反 现 行 法 律 制 度 规 定 或 貌 似合 法 但有 悖 于 道德 规 范 而 获 得 的各 种 黑 色 收入 和 灰 色收 入 , 括 贪污 受 贿 收 入 、 包 偷
税 漏税 收 入 、 私贩 毒 收 入 、 假 贩 黄 收入 和垄 走 制
差距 。这 是根 据 收入 差 距 的性 质 和形 成 原 因 进
行 区分 的 。根 据 收 入 的 性 质 和 来 源 不 同 , 有 所
社 会 成员 的各 种 收入 都 可 以 区分 为合 法 正 常 收

研究 和解 决 收入差 距过 大 问题 , 首先 必 须从 理 论上弄 清楚 收入 差距这 一基 本 概念 , 定 收入 界

收入差距坡度理论与应用

收入差距坡度理论与应用

收 入 差 距 坡 度 理 论 与 应 用
刘 振 林
内容提要 :贫 富差距 的大小如何测定 ,需 要有一 个衡量 的标 尺 ,然而至今 国 内外 尚缺乏 一个衡量贫 富 差距 和收入差距 的简便标尺 。本文提 出 “ 差距 坡度 ”理论并 用 “ 差度 ”作 为衡量 差距 的尺度 ,同时创立 了 “ 差距坡度 ”计算公式及运算方法 。通 过对世 界上 一百 多个 国家收 入差距坡 度 的实证研 究 ,提 出建立 收入
值 的高差与高收入值的 比较。因此 ,只有 以高收入值 G为纵轴 ,在横轴上找到与高收入值相等 的
坐标 点作 为低 收入值 D的位置 ,才 能测 得唯 一正 确 的差距 坡度 。 根 据这一 原 理 ,我 们 可 以将 图 2简化 为 图 3 。


0 精收^盛 图来自 高低 收入 差距 坡 度
数的参考价值受抽样数据多寡的局限性很大 ,抽样数据越少代表性越差 ;第三 ,对差距大小的反映
不直 观 、不敏感 。笔 者研 究发 现 “ 距坡 度 ” ( 差 也称 “ 异度 ” 差 ①) 可 对 任何 事 物 间 的差距 进 行 量
化 ,可 以作 为测 定个 体 间 、阶层 间 、区域 间 、国际间 收入差 距 、贫富 差距 等衡 量标尺 和标 准 。通 过 对 收入差距 的测 定 与监控 ,建 立收 入 “ 距坡 度 ” 预警 机 制 ,依 据 “ 差 差距 坡 度 ” 大小 ,适 时 调 整
收入分配政策 ,将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 内,使经济社会始终处于和谐状态。


收入差距坡度理论
( )“ 一 差距 坡度 ” 的概念
我们 知道 两个 高度不 等 的物体 ,直 立于 同一 水平 面上 ,存 在高低 差距 ,将 两物体 的顶 端连成 直 线 ,便 可发现 两物 体 之 间存 在 差 距 斜 坡 ,这 个 差 距 斜 坡 与 水 平 面 构 成 的夹 角 度 数 就 是 两 者 间 的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理论研究综述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理论研究综述

促进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是体 现社 会公平的关键环节 . 一步健全收入 进
分配制度 , 是维护社会公平 、 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
通常表现为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不断提高 . 而且 在经济增长的 不同阶
段, 收人分配差距 也会呈 现出不同的特点 。改革 开放以来 , 中国经济保持 了持续高增长 态势 , 取得了举 世瞩 目的成就 , 17 从 9 8年到 2 0 0 5年 , P GD
相 关研 究成 果 。
关 键 词 : 入 分 配 ; 尼 系数 ; 收 基 个人 收入
中 图分 类 号 : 16 F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平 , 步扩大中等收入 者 比重 , 逐 有效 凋节过 高收入 , 决取缔 非法 收入 . 坚
1 收入 分配 问题研 究 的意 义
居 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 到一定 阶段 的产物 , 经济增长
论 。
元 。但 与此 同时 , 我国地 区间 、 乡间、 城 各社 会阶层问的居 民收入差距 也 在 不断扩大 , 主要原 因在 于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过程 巾 , 其 社会 成员 收入 渠道多、 缺乏规范 。 基 尼系数是反 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的国际通 用指标 ,国际上 对基 尼系数 的划 分标准 是基尼 系数在 02以下 表 明收入 分配 高度平 均 , . 在 02 03之 问为相 对平均 , 03 04之 间 为比较合理 , 04 05之 间 .~ . 在 .~ . 在 .~ . 为差距偏 大 . 05以上 为收 入悬殊 。从基尼 系数上看 . 国的 基尼系 在 . 中
20 0 7年 第 l 7卷 第 3 O期
收 稿 日期 :0 7 0 一 l 2 0 — 9 O

贫富收入差距指数计算公式

贫富收入差距指数计算公式

贫富收入差距指数计算公式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贫富差距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不同经济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经济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来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贫富收入差距指数计算公式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它涉及到多个变量的计算。

一般来说,贫富收入差距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Gini = A / (A + B)。

其中,Gini代表贫富收入差距指数,A代表经济群体收入差距的总和,B代表经济群体收入差距的平均值。

在这个公式中,A代表了不同经济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总和。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经济群体的收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经济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总和。

这个过程需要借助于统计学的方法和工具,比如说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而B代表了经济群体收入差距的平均值。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经济群体的收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经济群体收入差距的平均值。

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借助于统计学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贫富收入差距指数。

这个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经济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来减少贫富差距。

贫富收入差距指数的计算对于政府部门、学术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贫富收入差距指数的计算结果来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学术研究机构可以通过贫富收入差距指数的计算结果来开展相关研究,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贫富收入差距指数的计算结果来开展相关活动,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个人可以通过贫富收入差距指数的计算结果来了解自己所处的经济群体的收入差距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规划和生活规划。

贫富收入差距指数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借助于统计学的方法和工具。

在进行贫富收入差距指数的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为数据的不准确或者不可靠而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

当前的分配制度下,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当前的分配制度下,个人收入差距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了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低于0。

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在0。

3-0.4之间属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

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

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

据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的0。

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进两年实际已超过0.5。

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已严重趋于两极化。

[1]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发展工业上。

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工业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上,从而促进了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生存在农村的人口,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次要地位,有关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不够重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使农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农村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信息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再有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在城镇务工,使农村丧失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生产难以维持.在城镇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由于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户籍优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镇人口.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者达1。

5亿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者占15。

88%,参加医疗保险者占27。

5%,参加失业保险者占10。

关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

关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

加权贫困距测量的贫困程度是不断减轻的。即使是
城镇 中的低收人人 口, 其实 际收入基本上也呈增长
趋 势 。可是 , 从近几 年 的数据 来 看 , 收人 人 口的实 低 际 收入增 长 幅 度 出现 了下 降 的势 头 , 此 发 展 下 去 如 两极 分化 的 问题会 随时 出现 。 因此 , 免 两极 分 化 , 避
第2 3卷
第 3期
郑 州铁路 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unl f h ozo aw yV ct nl T cncl o ee ora o egh uR i a oa oa & eh i l g Z l i aC l
V 12 N . o.3 o 3
S p2 1 e .0 1
2 年 9月 0 1 1
乡差距过大 , 反过来 就会成 为发展 的障碍。对 于收 入分配差距 , 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合理 、 合法且适
度 的收人 差 距 所 具 有 的积 极 意义 , 能采 取 一 概 否 不 定 的态 度 , 挥其 对生 产力 发展 的杠杆 作 用 , 一 步 发 进 深 化改革 , 破平 均 主义 , 打 以推 动社 会 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 断提高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积 极性 ; 一 方 面 , 不 另 应
方 面的 , 也是 复杂 的。部 分 的收 入 差 距 扩 大 具 有 积
极的意义 , 也是我们改革过去不合理分配制度 的初 衷。例如 , 个人教育收益率提高引起 的不 同文化程
度居 民之 问 收 入差 距 的扩 大 ; 业 技 术 人 员 和非 技 专
收稿 日期 : 1 — 6- 3 2 1 0 2 0
合新 农 村建 设 , 扩大 以工代 赈 规模 ; 加农 民劳 务 收 增 入 。三 是要 大 力增加 农 民 的转移 性 收 人 。要 健 全 农 业 补 贴制 度 , 持对 种粮农 民实 行 直 接补 贴 , 续 实 坚 继 行 良种补贴 和农 机具 购 置 补 贴 , 善农 资综 合 补 贴 完

简述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简述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简述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IncomeHypothesis)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尔伯杜森贝里(WilbertDusenberry)提出的一种收入决策理论,该理论表明,人们对自身收入的感受和个人收入相比,其实更为重要。

即当个人认为自身收入比他人族群的收入要低时,将会减少收入消费,而当认为自身收入高于族群收入时,将会增加收入消费。

杜森贝里在1949年提出了该假说,它提出,于社会地位的差异, 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与他的邻居的收入水平的相对关系比他的绝对收入水平更能反映出这个人的真实收入水平。

因此,一个人收入水平虽然低,但如果邻居的收入比他低,他可能会感觉自己的收入水平还不错,这就是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得到了大量证据的支持,其中最著名的支持该假说的结论是由经济学家威廉内斯特(William Nest)提出的“收入比较定律”(income-comparison law),它指出,一个人的收入消费可以通过比较个人收入与族群收入来定义。

内斯特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对其自身收入水平的感受比他的绝对收入水平更为重要,他会根据与他周围环境的比率来决定他对收入消费的反应。

此外,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同样可以被用于解释社会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差距越大,贫富差距越悬殊,收入分配不均衡也就越严重。

研究发现,大社会经济差距往往加剧了社会异议发生的几率,因为低收入者拥有的财富比高收入人士少得多,他们很难满足其经济需求,这会导致更多的贫困和失望情绪。

另外,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也可以被用于解释投资行为。

研究发现,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投资行为与他人的投资行为进行比较,他们将他人投资的成功作为自己投资的参照,这也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投资的态度,使其变得乐观或悲观。

总而言之,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是一种影响人们收入消费决策的重要理论,它提醒人们,只有把自身收入水平与族群收入水平进行比较,才能看到自己的收入水平,从而决定他们的收入消费行为。

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收入差距——公平收入差距和不公平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

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收入差距——公平收入差距和不公平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

产生出来的形态 中. 是不可避免的。权利永远不能超
出社会的经济结构 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社会 的文
化发 展 。 ” 以 , 公平 问题上 , 管社 会 主义 还有 嘶 在 尽
※本文 系 育部 20 年人文社会科 学项 目 构建和谐社会进 程 中 平与效率有机统一研 究》项 目 教 06 《 公 ( 编号 :6 700 ) 分 0J 1 5  ̄部 A 0
大多数人认可的、 在规则公平的基础上 , 因各种主客观 原因引起的收入差距。 具体说来 , 我国当前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相对公平的
分配制度 ,由这种分配制度 而造成 的收入差 距是公平
的收入差距 。 按照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 的分析 , 以往 的
主要依据 , 其结果必然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 正如马 克思 分析 的 , 它还会 造成 形式 上 的平等 而实 质上 的不
教 因病返 贫引起 的收入 差距 、 因税 收体 制 不健全 及政 策偏 差导 致 的收入 差距 不公 平 的收 入 差距 只能伤 害“ 科 学发展 ”切 不可 让它持 续 泛滥 , 关 键 词 :收入 差距 中图分 类号 :F 1. O44 原 因 公 平 不公 平 文章 编号 :10 — 3 2 2 1 )3 0 1—4 0 9 2 8 (00 0 — 09 0 这个社会 就要被新 的社会所代 替 。社会 主义就应 该克 文 献标 识 码 : A
我 国 当 前 的 收 入 差 距 之 大 已经 世 界 少 有 , 在 20 夏季 大 连达 沃斯 论坛 上 . 09年 温家 宝 总理 也坦 承 , 我 国经 济发 展 过程 中的一 个 突 出 问题 就是 “ 入差 收
服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弊端, 在马克思看来 , 在共产主义 的高级 阶段将实现 人类历 史上最 为公 平的分 配制 度——“ 各尽所能 , 按需分配”但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 。 段, 即社会主义阶段 , 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即一 “

我国货币需求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① 王宇 伟 、 来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与 交 易 货 币 需求 关 系 的协 整 分 析 》 《 理 世 界 }0 7第 1 。 范从 《 ,管 20 期 ② 郑 长德 :中 国 转 型 时期 的金 融 发 展 与 收 入 分 配 》 中 国 财政 经济 出版 社 20 《 , 0 7年 版 。 ⑧ 杰 格 迪 什 ・ 达 著 , 庆 旺 、 晓 路 、 卫 东 译 :货 币 经 济 学 》 中 国人 民大 学 出 版 社 ,0 5年 版 , 13页 。 汉 郭 刘 陈 《 , 20 第 0
2 1 年第 1 总第 3 6 00 期( 6 期) Q 金融理论与实践
【 理论探 索】
王宇 伟 和 范从来 (0 7 研究 表 明 , 革 开 放 以来 我 20 ) 改 国 日益 加大 的贫富差 距对 交易货 币的需求 存 在 负面
发展 了鲍 莫尔 模 型 , 得 出 了相 同 的结论 。 内学者 也 国
均 ,0 3年 时 突破 国际警 戒线 04 2 0 20 .,0 3年 以来一 直 处 于收入 差距较 大 的状态 。 么 , 币需求 与 收入 分 那 货
收 稿 日期 :0 9 1 20— 1
作 者 简 介 : 晓龙 (94 ) 男 , 杨 18 一 , 山东 临 沂 人 , 济 学 硕 士 , 南 民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教 师 , 究 方 向 : 融 市 场 ; 长 德 (9 2 , 经 西 研 金 郑 16 ~) 男, 四川 广 元 人 , 济 学 博 士 , 南 民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院 长 、 授 、 士 生 导 师 , 经 西 教 博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区域 金 融 发 展 。
率 均 超过 1 %。随着 经 济 增 长和 金 融 发展 , 别是 4 特

基尼系数及其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基本原理

基尼系数及其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基本原理

基尼系数及其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基本原理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基尼系数及其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基本原理。

你知道吗,这个概念可是经济学家们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的“大哥哥”。

基尼系数到底是个啥东西呢?别急,让我慢慢给大家解释。

咱们得了解一下基尼系数的定义。

基尼系数是一个0到1之间的数字,它表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的严重程度。

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反之,数值越小,说明收入差距越小。

这个系数的名字来源于意大利统计学家卡尔洛·基尼(Carlo Gini),他根据这个系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在一个完全随机的社会中,每个人的收入都应该是相等的。

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的收入是有很大差距的。

基尼系数就是用来衡量这种差距的大小。

基尼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用到一个公式:基尼系数 = (最富的人的收入最穷的人的收入) / (最富的人的收入 + 最穷的人的收入)。

听起来好像很高深的样子,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自己计算出任意国家的基尼系数了。

让我们来看看基尼系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假设有两个国家A和B,他们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2和0.35。

这意味着在A国家,最富的人的收入比最穷的人高出42%,而在B国家,这个差距只有35%。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尼系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个国家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很大,那么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就很大,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基尼系数并不是万能的。

它只能告诉我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却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距。

有时候,收入差距可能是由于教育、技能、地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分析基尼系数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其他经济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

基尼系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通过观察基尼系数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标题: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现状评判与政策选择作者: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喻国良时间:2008-10-28 0:00:00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40期正文:一、收入差距的概念及类型收入差距(本文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是历史上任何国家都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一个国家只要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实行单一的平均分配方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就必然存在差距,只不过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特别是收入分配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特别是收人分配政策)等因素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程度、形成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等不尽相同而已。

研究和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首先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收入差距这一基本概念,界定收入差距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收入差距的具体类型。

什么是收入差距?对于这一基本概念,至今尚未有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收入差距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或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内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指标所表示的人均收入的数量差别,包括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两种。

收入绝对差距是指以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指标表示的人均收入绝对数的差距,它可以衡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富裕程度。

而收入相对差距是指以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指标表示的人均收入比值、比重或以相对份额表示的收入差距,是社会成员之间人均收入的相对比重的差别,是衡量收入差距大小的主要指标。

收入相对差距指标主要有国际上通用的基尼系数和人均收入比值等。

我们通常所说的收入差距,实际上是指收入相对差距,因为收入相对差距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小程度,而收入绝对差距则不具备这一功能。

对于收入差距,我们可以而且应当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研究。

1.合法正常收入差距和非法非正常收入差距。

这是根据收入差距的性质和形成原因进行区分的。

根据收入的性质和来源不同,所有社会成员的各种收入都可以区分为合法正常收人和非法非正常收入两类,由此也可以把收入差距区分为合法正常收入差距和非正常收入差距。

合法正常收入是指在执行法律制度框架内通过合法、正常的途经而获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合法经营性收入以及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等。

合法正常收入差距是由合法正常收入所形成的差距,由于不同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工作能力以及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不同,获得的收入就会有多有少,因而必然导致收入的差距,只要社会成员的各种收入都是合法正常的,收入差距即使较大也是合法正常的。

非法非正常收入是指违反现行法律制度规定或貌似合法但有悖于道德规范而获得的各种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包括贪污受贿收入、偷税漏税收入、走私贩毒收入、制假贩黄收入和垄断经营收入等。

非法非正常收入差距是指由非法非正常收入所形成的差距,只要社会成员的收入是非法非正常的,收入差距即使较小也是非法非正常的。

2.合理收入差距和不合理收入差距。

这是对合法正常收入差距的大小程度所作的区分。

虽然由各种合法正常收入所形成的差距,属于合法正常收入差距,但是,如果这种差距过大或过小,也是不合理的,意味着社会成员的所得与其付出不一致,说明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分配政策不公平。

因而还需要有一种数量指标作为补充标准来衡量收入差距的大小程度是否合理,只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分析评判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这种衡量收入差距的大小是否合理的数量指标,主要就是国际上通行的基尼系数和人均收入比值。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的合理区间是0.25~0.35,城乡居民收入、行业收入的合理差距为1.5~2倍。

3.显性收入差距和隐性收入差距。

这是以收人差距是否透明为标准来划分的。

显性收入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等公开途径获得的较易统计的各种收入,即通常所说的“白色”或“阳光”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部分福利和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等。

由显性收入所形成的差距就是显性收入差距。

隐性收入是指社会成员通过隐蔽的途径获得的难以统计的各种收人,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成员享受部分福利待遇,如公费医疗、免费住房、免费用水用电、公款消费等,减少了消费支出,相应的增加了收入;另一种是部分社会成员通过贪污受贿、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获得的大量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

由隐性收入所形成的差距就是隐性收入差距。

我国理论界对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显性收入差距的研究,对隐性收入差距则研究甚少,应改变这种研究状况,加强对隐性收人差距的研究。

4.地区收入差距。

地区收入差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地区收入差距包括地区(狭义)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城镇收入差距和农村收入差距四个方面。

地区(狭义)收入差距是指不同地区的社会成员人均收入的差距,例如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省市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城乡收人差距是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的差距;城镇收入差距是指全国各个城镇之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镇与最低的城镇的差距;农村收入差距是指全国各个农村地区之间居民人均纯收人的差距,如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农村地区与最低的农村地区的差距等。

5.行业收入差距。

行业收入差距是指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之间人均收入的差距。

如垄断性经营行业与非垄断性经营行业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人均收入最高的行业与最低的行业之间的差距等。

6.阶层收入差距。

阶层收入差距是指社会不同阶层成员之间人均收入的差距,如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等。

此外,还有初次分配后的收入差距、再分配后的收入差距和最终分配后的收入差距等。

二、对我国收入差距现状的评判(一)合法正常收入差距较小,非法非正常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还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虽然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过去相比虽有大幅提高,但还只是达到总体小康。

因此,全社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和社会成员的平均收入水平仍然偏低。

如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55元,据此计算,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6200多元,月均只有520多元,仍处于偏低水平。

在分配制度上,近年来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的收入主要是按劳分配收入,各种生产要素收入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加上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平均主义分配,在部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因此,由合法正常收入所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比较小的,还保持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大多数社会成员对这种收入差距也都基本认可并能接受。

近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承认收入差距过大,也是目前社会各界的共识。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收入差距过大并不是主要表现为合法正常收入的差距过大,而是主要表现为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差距过大。

因为,在我国的高收入者中,有不少人的收入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和正当手段获得的,而是通过非法和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如通过贪污受贿、偷税漏税、走私贩毒、制假贩黄和垄断经营等。

有关专家根据审计署对财政资金审计的有关数据,运用大口径的计算方法,对我国因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后认为,近年来,由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国有资产流失性腐败等所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12750亿元之间,占同期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介于13%-17%之间。

这些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度高达15%左右,垄断行业不正常的高收入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正是这些巨额的非法非正常收入被少数人占有,才使得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基尼系数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接近了0.46。

由此可见,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发生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非正常扩大的根本原因,也是民众产生强烈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

(二)显性收入差距较小,隐性收入差距过大。

理论界使用、有关部门和各种媒体公布的收入差距数据,主要是反映显性收入差距的,几乎没有包含隐性收入差距。

目前我国的显性收入差距相对来说还比较小,以2004年为例,城乡之间的显性收入差距为3.21:1,地区之间的显性收入差距为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3倍左右,行业之间的显性收入差距为最高收入行业是最低收入行业的4倍左右。

如果包含各种隐性收入,那么,收入差距将大得多,如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到6:1,地区收入差距将扩大到5倍,行业收入差距将高达10倍以上。

可见,隐性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由于多数社会成员没有隐性收入或获得的隐性收入很少,大部分隐性收入被少数人占有,因此,我国目前的隐性收入差距远大于显性收入差距。

(三)地区(广义)收入差距过大。

1.地区(狭义)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又快于西部,加上各地区的发展起点不同,致使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从人均GDP来看,东部、中部、西部省市区的人均GDP,1991年分别为3033元、1444元和1220元,东部分别是中、西部的2.1倍、2.49倍;2004年,分别为23754元、9878元和8030元,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分别扩大到2.4倍、2.95倍。

2004年,人均GDP最高的上海达到55307元,而最低的贵州只有4215元,相差12倍多。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差距与人均GDP差距基本一致。

根据2004年全国各省市区的人均收入及城乡人口计算,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0230元、4539元、3761元,东部分别是中、西部的2.25倍、2.72倍。

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达到15749元,而最低的西藏只有3128元,相差4倍多。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持续扩大。

如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1985年为1.74:1,1995年扩大到2.47:1,2003—2005年进一步扩大到3.22:1左右,如果考虑农村居民收入中的生产性支出、各种费用支出和城镇居民收入中的隐性收入、各种福利等因素,城乡居民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将高达6:1。

1998年世界银行有关报告称,按照货币收入比较,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介于1.5—2之间,超过2.5的只有3个,如果考虑实物性收入和各种福利,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世界最高。

按照国际经验,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值在1.7倍左右为安全,2倍左右为基本安全,2.5倍左右有风险,3倍以上有重大风险,4倍以上会出现社会稳定危机。

据此判断,目前我国已进入会出现社会稳定危机的高风险区,必须高度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