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大师、流派、作品欣赏
工业设计史————软高科技风格 共46页
的日 八本 月设 椅计 子师
(
Shigera Uchid 1989
) 年 设 计
• 宣扬机械美学和新技术 的运用,用理性推理建 造充满未来感的家居空 间,专属于对未来极度 渴望,喜欢一切具有创 造力的与众不同的事物 和生活方式的人们。
• 多以夸张的冷色调或前 卫的造型统纳全局,常 用线条简练的铝边推拉 门或镜面、透明或者磨 砂的玻璃装饰柜体,亦 或是用“lris”新巴洛克 瓷砖和金属色泽的瓷砖 来装饰居室。
实际上,“软高科技” 设计所体现的是 “高情感” ,是人性 化设计理论的一种具体表现风格,是人们在高科技时代追求高科 技与高情感完美结合的体现。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称这种设计
风格也叫 “高情感” 设计风格。
一座城市、一座建筑物、一件家具、或一件日用产品
除去功能外,它还必须能够吸引、打动其使用 者;要能触动使用者的心弦,使他们或爱或恨, 激起购买者的热情。产品的形式与情感不是分 离的,只有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同它们唤起的感 情结合在一起时,产品才具有审美价值。
理查德 罗杰斯
伦敦劳埃德大厦于1986年建成, 它其中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设 在大厦外部的消防梯。
英国4频道电视台大厦建成于1994年,大厦外 部上上下下的是露天电梯厢
象的威 征屋尔 着顶士 法和国 律大会 公面大 开积厦 的的线 理玻条 念璃流
墙动 大国 于 量际 节机 省场 年 了因 建 电为 成 能采 的 。光 马
产品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这是意大利“孟菲斯”小组的设计 师埃托.索特萨斯于1981年制造 的彩色木制书架,是孟菲斯的经 典作品之一。
这一书架完全脱离了人们印象中对 书架约定俗成的概念和书架应有 的功能特点,它没有设计成只有 依赖书才可以存在并有意义的一 种单纯的实用工具,也没有提供 通常应有的书本放置空间,而是 被设计成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有 机物,变成了能够与环境并存的 具有审美意义的准艺术品。
孟菲斯的设计主要是打破功能主义 设计观念的束缚,强调物品的装 饰性,大胆甚至粗暴地使用鲜艳 的颜色,展现出与国际主义、功 能主义完全不同的设计新观念。
.
人物生平
• Sottsass1917年出生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他母亲的故乡,他从小就 注定要成为一位建筑师。他父亲在1929年移居都灵,因为那儿有全意大利最 好的建筑系,老Sottsass希望他的儿子在那儿学习。虽然喜欢画画,Sottsass 还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1939年获得了建筑学文凭。
•
毕业后不久他就被意大利军队征召,并在南斯拉夫的一个集中营度过了
二战中的大部分时光。“这场战争中没有任何激动人心和有趣的
事,”Sottsass写道“我从中没学到任何东西,纯粹是浪费时间。”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后,他和父亲为住宅项目工作直到1946年移居米兰组织一个手工艺展。
接下来的十年里,Sottsass继续追逐着绘画的激情,为Domus(一本艺术和
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作品探析
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作品探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为了尽快恢复经济、重建家园,战争中被解散的德意志制造联盟重新成立,百废待兴的前联邦德国(即西德)意识到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1953年,乌尔姆造型学院(Ulm Institute of Design)随之应运而生,前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也纷纷通过议案,提供资金筹办工业设计协会,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1]二战前德国包豪斯其简明、实用的设计宗旨,尽管影响了50年代的设计风格,到6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先锋派实验与波普艺术的崛起,以及对功能主义的猛烈批判等等,无不影响并导致了这一时期设计的多元化倾向,特别是促成了后现代主义在欧美的繁荣和发展。在这种国际设计大趋势下,德国的设计师们也一直在寻找本土设计风格与国际设计潮流的有机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继承包豪斯设计传统的“功能主义”设计流派,历经沉浮,终于巩固了它在联邦德国设计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而迪特·拉姆斯就是“新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立的简约设计风格,对德国乃至国际工业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直至今天,很多产品造型及其用户界面设计,特别是在苹果(Apple)公司的一系列产品中,依然可以发现大量迪特·拉姆斯的设计手法和设计语言。一、迪特·拉姆斯
简介图1 迪特·拉姆斯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1932~)(图1)德国工业设计之父,[3]当代“简约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新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言人。拉姆斯建立起了20世纪工业设计的标准,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活着的最伟大的设计师”以及“设计师中的设计师”。[4]拉姆斯1932年出生于德国西南部温泉疗养城市威斯巴登(Wiesbaden)的一个木匠家庭。他回忆起儿时在家看爷爷做木柜,爷爷木工活的那种精细和质朴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5]1947年(15岁),拉姆斯在威斯巴登工艺学校(Wiesbaden School of Art)攻读室内设计专业,在其改读建筑学之前还在那里学过一年的木工。1953年(21岁)建筑学专业毕业的拉姆斯曾为建筑师奥图·阿培尔(Otto Apel,1906~1966)工作过,直至1955年(23岁),随后他不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而是加入家电用品制造商博朗(Braun)的设计部门,同时期博朗公司建立起与乌尔姆造型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1961年(29岁)拉姆斯晋升为博朗首席设计师,一直到1995年(63岁)仍留有这个头衔。拉姆斯曾经阐述“简约”的设计理念是“少,却更好”(Less,but better),比现代派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更进一步。作为一代设计大师,拉姆斯有十条关于优秀设计的准则,被称为“设计十诫”(或称“设
《工业设计史》课件
现代主义风格
总结词
20世纪中期的流行风格,强调功能性和简洁的线条。
详细描述
现代主义风格起源于20世纪中期,其核心理念是追求功能性和简洁的线条。这种 风格的设计师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生产效率,常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无装饰 性的外观。
后现代主义风格
总结词
20世纪后期的流行风格,强调个性、情感和文化意义。
绿色设计将带来更健康、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可持续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人性化与情感化设计
1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人性化与情感化设计 已成为工业设计的重要趋势。
2
设计师需要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通过产品造 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设计,营造出符合消费 者情感需求的氛围和体验。
3
人性化与情感化设计将带来更贴心、温暖的产品 和服务,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环境艺术设计关注室内外环境的整体设计,旨在创造舒适、美观 和功能性的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元素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色彩、照明、家具、材料和布局等多个方面。
环境艺术设计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环境艺术设计正趋向于绿色、生态和 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概述
展示设计主要应用于展览、博物馆、商业空间等 领域,旨在吸引观众并传达特定信息。
人工智能与工业设计的融合将带来更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 益增长的需求。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流派】
【古典主义】17世纪一种艺术思潮,由法国流传世界。它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佩劳的卢浮宫东立面建筑设计。
【新古典主义】又称“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复古主义”。兴起于18世纪。资本主义初期一种设计思潮。把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作为创作源泉。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代表人物:杰弗逊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英国大笨钟。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形式主义】或“形式主义设计”。对形式而非内容的重视。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在建筑设计表现最为充分。特点是功能主义,形式上非装饰性的几何造型,重视空间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费用开支,具有高度理性化。幕墙架构,梁柱支撑。代表人物:瑞士勒·柯布西埃的钢管座椅。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美国的弗兰克·赖特。芬兰的阿尔瓦·阿图的伊马特拉教堂。德国格罗佩斯的法古斯鞋楦厂和包豪斯校舍。
【粗野主义】也就“野性主义”“朴野主义”。以柯布西埃的粗犷的建筑风格为设计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形式美。以毛糙、粗鲁为建筑美的标准。只有钢筋混泥土,没有涂抹和装饰。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代表人物:柯布西埃。路易康的达卡政府大楼。
【纯粹主义】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分支。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埃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埃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的美学观,提倡由经济法则和数字计算形成不自觉的美。建筑师应该注意的是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和形体,并应在调整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法线”是在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的过程中,用来作为构图参考的。在建筑造型上,纯粹主义摒弃个人情感,反对装饰,认为比例是处理建筑体量与形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提倡表现立方体,圆锥体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光影变化为主的构图手法。柯布西埃1928年设计萨伏伊别墅是纯粹主义的经典作品。
工业设计史上的流派与组织[21大流派]
工业设计史上的流派与组织[21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盛行一时,其繁琐的装饰与贵金属的镶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厌恶。在探求新的设计风格的过程中,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1750年,罗马庞贝遗址被发掘,在欧洲引起了研究古典艺术的热潮,人们认识到古典艺术质量远远超过巴洛克与洛可可,促成了新古典的产生与流行。
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多少也有些差异,大体上在法国是以罗马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较多。新古典风格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英国新古典家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他们长于设计朴素、实用的形式,其设计出来的产品成为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先声。
折衷主义
在19世纪,一个更为直接和严峻的问题是风格上的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随着生产的商品化,需要用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和刺激市场,于是希腊、罗马、拜占庭、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情调杂然并存,汇为奇观。同时,19世纪的交通已很便利,考古学大为发达,加上摄影术的发明,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了古代遗产,以致有可能对各种式样进行拼凑与模仿。
各类设计流派及风格(名词解释)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工业设计史的流派
•
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 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且 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在各国的发展虽然有共同之 处,但多少也有些差异,大体上在法国是以罗马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式样 较多。新古典风格也体现于当时的产品上,其特点是放弃了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 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英国 新古典家具的成就很大,其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他们长于设计朴素、实用的形 式,其设计出来的产品成为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先声。
1903年,霍夫曼在银行家支持下,在魏恩市组织了维也纳工作同盟。他和 莫塞担任艺术指导,从事家具、室内金属器皿的设计,并由同盟的作坊进行 生产。其产品造型呈几何形态,很少装饰,力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体现 产品的实用性。霍夫曼在设计中表现出与普遍的曲线风格不同的直线风 格,更加接近现代设计。他的由纵横直线构成的洗练的方格网装饰特征,成 为象征分离派设计风格的鲜明符号。1904-1910年,他承担了布鲁塞尔郊 区斯托克列宫的建筑设计。其方形的造型单纯、严谨,室内空间宽敞、墙 面平直,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室内陈设、餐厅的大型壁画则由克里姆特 设计制作。壁画中图案化的人物形象和装饰花纹,是用玻璃、马赛克、珐 琅、金属、廉价宝石镶嵌而成,华美异常,使斯托克列宫成为集分离派之大 成的佳作。其他人的创作也成就颇丰,各具特色。奥布里奇设计的维也纳 分离派之家,把单纯明确的几何造型与典型新艺术风格的枝蔓缠绕的花草 装饰结合得浑然一体,是分离派代表作之一。莫塞的平面设计成就最大,其 美学观点比其他人更加前卫与理性化。其书籍装帧、插图、印染、邮票 等方面的设计,多以黑白色为主,明快、大方,更接近现代主义风格。维也 纳分离派运动独树一帜,在设计中加进了新艺术运动风格中较少见的直线 和简洁的几何造型,特别注重产品的功能,体现出欧洲设计从摆脱传统到走 向现代的过渡风格,影响深远。
现代工业设计大师--雷蒙德·罗维
雷蒙德·罗维
成就评价
雷蒙德·罗维(1893年11月5日-1986年7月14日),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工业设计师之一与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美国工业设计之父)在平面设计与企业识别系统设计上也颇有成就.洛威出生于法国巴黎,大部分的职业生涯在美国度过,对美国文化造成深远的影响。他著名的设计包括壳牌石油标识、灰狗巴士、宾州铁路机车GG1和S—1、Lucky Strike雪茄包装、“Coldspot”冰箱、史都德贝克汽车阿汎提号以及空军一号的涂装。设计生涯长达70年之久。
生平简介
雷蒙德·罗维1893年生于巴黎,从小便对火车、汽车产生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设计。他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之后,便应征入伍。一战结束后,于1919年移居美国。当时的他已近30岁,而且几乎双手空空,却以此为契机,开始诚心追逐童时的梦想。
最初,罗维为著名纽约第五大道的Macy设计时装展示橱窗,并先后担任Vogue,Harper’s等时尚杂志的插图设计,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在时尚界占领一席之地。
1929年,他承接了第一份设计订单,改良Gestetner复印机,从此涉足工业设计领域.这份订单不仅时限紧,而且难度颇高,要求设计师在五天之内,为该公司的复印机做改型设计,使其外观与效能双向结合。罗维立即着手,设计了一个外壳,将内部机器包于其中,并改变机器转动曲柄、复印台面的形状,用"四条苗条,却又坚实的支架”代替了以往突出粗壮的支架。由于罗维的灵感,"丑陋、笨拙”的机器摇身一变,成为”富有魅力的办公家具",得以传延了许多年。在设计之中,罗维应用人体工程学与审美理念,使该复印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销量节节攀升。罗维的天赋与灵感激发创立了一个新职业——工业设计师。作为设计与行销完美结合的第一例,罗维的首单生意开启了美国工业设计的新纪元.
工业设计史上的风格流派
圣心大教堂
时间: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 主要人物:查尔斯·加尼叶 风格: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集仿主义”一种高 级的混搭. 特点: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也称模仿主义建 筑。 意义:需要用丰富多彩的式样来满足和刺激市场。19世纪 的交通已很便利,加上摄影术的发明,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 了古代遗产,以致对各种式样进行拼凑与模仿。
代表人物
格罗披乌斯 卡迪埃(Louis Cartier) 罗维,盖茨 阿尔托 米斯,柯布西埃 艺术家们 厄尔 罗杰斯,皮阿诺 琼斯 , 穆多会 盖里,屈米 维克多·帕帕奈克 深泽直人
时间:17世纪 特征:追求不规则形式,以及天主教和教皇宫廷 的装饰的形式设计。 设计风格:1.豪华,宗教特色; 2. 激情艺术,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运动与变化; 4.空间感和立体感; 5.综合性,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 6.优雅与浪漫
时间:1897—1933年 发展中心:奥地利 代表人物:霍夫曼、奥托瓦格纳、莫塞、克里姆特、奥布里奇 设计风格:早期:倾向古典主义,后期: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的建筑 设计原则:功能第一,装饰第二 艺术宗旨:与过去陈旧、保守的传统决裂,崇尚表现主义 设计特征:功能主义与有机形态结合,几何形态与有机形态结合 特点:重视功能,反对新艺术运动对自然的过度使用,更强调几何形 状,特别是矩形。
主要活动地区
德国 法国 美国 斯堪的纳维亚 欧美各国 美国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美国 欧洲,日本 英国 欧美各国 欧美各国 日本
工业设计史PPT课件
如地铁、轻轨、高铁等,强调速度、可靠性和舒适性。
航空航天设计
如飞机、火箭、卫星等,注重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子产品设计
手机设计
注重人机交互、便携性和 个性化。
电脑设计
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平 板电脑,强调性能、轻薄 和美观。
家用电器设计
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注重智能化和易用性。
公共设施设计
详细描述
后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反对国际主义风格和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乏味, 主张强调文化多样性和装饰性。其代表人物有文丘里、迈耶等,他们的设计作品以文化多样性和装饰 性为主,注重历史和文化元素的运用。
03
工业设计的技术与材料
设计的技术基础
技术基础概述
工业设计的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数值 控制(CNC)等,这些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他们能够更高效地设计和制造产 品。
设计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01
传统材料
传统的工业设计材料包括金属、塑料、玻璃和木材等。这些材料在过去
的几十年中一直是工业设计的主流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
能,能够满足各种设计需求。
02百度文库
新型材料的出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如碳纤维、钛合金、聚合物混凝
工业设计史上的流派与组织大流派
工业设计史上的流派与组织大流派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与多元
化的发展路径。在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
组织大流派,它们各有特点,对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业设计的兴起与流派分化
工业设计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产品外观和功能的要求也发
生了改变。这为工业设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工艺主义流派
工艺主义流派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
工工艺的运用。代表性人物有美国设计师Frank Lloyd Wright和芬兰
设计师Alvar Aalto。他们的作品以简洁的线条和精湛的工艺见长。
现代主义流派
现代主义流派强调简约、功能性和普遍适用性,主张“形式追随功能”。代表性人物有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师Walter Gropius和瑞士设计师Max Bill。他们的作品在设计上追求简单、几何化的造型,体现出现代工业时代的氛围。
组织大流派的涌现与影响
除了各具特色的设计流派外,工业设计领域还涌现出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组织大流派,它们带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促进了行业的繁荣。
工业设计师协会
工业设计师协会是建立在工业设计师之间的职业性团体。这些组织通常提供专业培训、行业信息和业务支持,有助于设计师们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设计学院与研究机构
设计学院和研究机构是培养和研究工业设计的重要机构,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设计人才。这些机构的研究成果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结语
工业设计的发展史上涌现了众多的流派和组织大流派,它们推动了工业设计的不断进步,丰富了设计领域的多样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工业设计领域还将迎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展。
工业设计史第三篇
• 不过,福特的车型变化是很小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福特意识 到别的公司在汽车外形设计上的竞争,才下决心抛弃生产了近20年的 T型车而转产全新的A型车。1932年福特又推出V8型车,时隔一年, V8又被另一种新型号的V8小汽车所取代,换型速度的加快,这就标 志着福特原来的标准化生产理想破灭了
图7-4 古尔登于1929年设计的立体主义座钟(左)和尼尔森于1920
•
风格派(De Stijl)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 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完全抽象,它对于20世纪的 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风格派是一场松散的运 动,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它的一些主要成员彼此接触不多,甚至从 未谋面,但他们有相似的美学观念。风格派艺术家们主要通过1917年 在莱顿城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而 得名。该刊的编辑兼出版人、画风格派的这些思想对于机器美学的形 成颇有影响。 • 风格派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更新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在创造新的视 觉风格的同时,它力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陶斯柏声称:“艺 术……已发展成为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够影响所有的文化,而不是艺 术本身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他看来,绘画和雕塑已不再是与建筑 及家具不相干的东西,它们都同属一个范畴,即创造和谐视觉环境的 手段。这种用艺术改造世界的思想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
图6-5 德国西门子公司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电吹风
著名工业设计师作品欣赏 共50页
• Introduction to
理查德·萨帕
理查德·萨帕1932年生于德国慕尼黑,理查德· 萨帕兼具二十世纪德国包豪斯与后现代主义设 计风格,是全球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大师之一, 理查德·萨帕也是ThinkPad笔记本的原创人之一 ,他曾主导设计了700系列笔记本电脑,奠定了 ThinkPad笔记本的经典设计风格。
雷蒙德·罗维
雷蒙德·罗维—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工业 设计师,设计行业的先锋者——将流线型 与欧洲现代主义揉合,建树起独特的艺术 语言。他首开工业设计的先河,促成设计 与商业的联姻;并凭借敏锐的商业意识, 无限的想象力与卓越的设计禀赋为工业的 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元素。
设计 概论
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 Introduction to
设计 概论
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 Introduction to
理查德·萨帕
设计 概论
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 Introduction to
理查德·萨帕
设计 概论
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 Introduction to
阿 Achille Castiglioni 奇莱•卡斯提罗尼
设计 概论
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 Introduction to
雷蒙德·罗维
设计 概论
设计大师作品欣赏
• Introduction t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asons:
1. 成功的CEO大都是已婚并且有孩子,因为换尿布可以让你学习忍耐和坚持, 夫妻磨合过程可以让你学会同理心和团队精神,养育青少年可以让你学好情 感管理和影响他人。——李开复 2. “当我不停地重复一句话,直到我受不了了,差不多这时候员工就会听进去 了。通常这是20次左右。” ——谷歌CEO施密特
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
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
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
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68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68
经典作品:
1. 1927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 of Apartment Building) 2.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3.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4.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 Brno) 5.1933 德国柏林 密斯· 德· 凡· 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10.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11.1968 梅隆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12.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密斯· 德· 范· 罗的代表作品,建成于 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 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1986年复建起来的巴塞罗那德国展馆。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68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68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68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68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Biblioteka Baidu8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68
New National Gallery, Berlin,1968
马列维奇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Barcelona Chair
Barcelona Ottoman
Barcelona Daybed
Barcelona Table
Less is More.
—— Mies Van Der Rohe
Mies Van Der Rohe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 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 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 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 到建筑前沿。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 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密斯· 德· 范· 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 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 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 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1959 Seagram Building New Y ork, NY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chairs on the 26th floor of the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under construction, 1950/51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 building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God is in the details. ”, 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虽然他从 未受过正规的建筑学习,但他很小随 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 图技巧。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 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密斯并不是特别关注装饰原料的选择,但是他特 别注意室内架构的稳固性。 像赖特、柯布西耶一样,密斯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 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由他所设计的郊外别墅、展厅、工厂、博物馆以及纪念 碑等建筑均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密斯也重新定义了墙壁、窗口、圆柱、桥 墩、壁柱、拱腹以及棚架等方面的设计理念。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现在已经扬名全 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中 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 当的作用,他在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在芝加哥伊利诺工 学院工作之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充分展示 了他在科技时代的建筑天才。直到1969年去世,密斯 一直孤身呆在芝加哥公寓 里从事设计工作。
3. ……
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就叫吵架。
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就叫社交。
You have to know:
1. 在集体中学会承担责任。 2.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You have to trus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your future. ——Steve Jobs (你无法预知未来,仅能回顾。所以你必须相信,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有天都将连结
Barcelona Pavilion
密斯/十字形柱/Detail of the metal pillar
Tugendhat House 十字形柱/1928-1930
1959 Seagram Building New Yor k, NY
1959 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Brno Chair Flat
Brno Tubular Chair
永远的经典 George Nakashima
About George Nakashima George Nakashima was born in Spokane, Washington in 1905 and grew up in the forests of the Olympic Peninsula. He received a Bachelor's Degree in architec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nd a Master's from MIT in 1930, as well as the Prix Fontainebleau from L'Ecole Americaine des Beaux Arts in France. After spending some time in Paris, he traveled around the world and secured a job at the Antonin Raymond office in Tokyo which sent him to Pondicherry, India, where he was the onsite architect for the first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in that country and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disciples of Sri Aurobindo. When the war broke out, he returned to the U.S. via Tokyo where he met Marion, married in 1941 and was sent to the camps in Minidoka, Idaho in 1942 with his infant daughter, Mira. Through the sponsorship of Antonin Raymond, Nakashima came to work on his farm in Bucks County, subsequently rented a small house on Aquetong Road and then purchased a parcel of land where he designed and built his workshop and house.
Among many awards from the AIA and other prestigious institutions, Nakashima received the Third Order of the Sacred Treasure from the Emperor and Government of Japan in 1983 in recognition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generated by the shows he produced in Japan from 1968-1988. His last show in the U.S., the retrospective "Full Circle" which opened at the American Craft Museum in New York, 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Craft Council and curated by Derek Ostergard, marked him as a "Living Treas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how returned to New Hope shortly before Nakashima's receiving his final award, Alumnus Summa Laude Dignatu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one week prior to his death in June 1990.
在一起。)
Less is More. Der Rohe
—— Mies Van
1886——1969,生于德国亚琛。 20世纪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师之一。 与Frank Lloyd Wright、 Le Corbusier、格罗皮乌斯。 Mies Van Der Rohe曾在1908- 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 贝 伦斯一起工作。后又采纳了包豪 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格 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遗留 的风格。这位德国土生土长的建 筑师于1937年移居美国,1938- 1958年任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建 筑系主任。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逐功能的设 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 体。
密斯· 德· 凡· 罗最先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融入玻璃、石头、水、钢材等 元素,描绘出一种独特的优雅。并将均衡之美融入到不对称的立面表 达。其作品素雅的外观、内部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精致的细部, 无不成为后来者的典范。
6.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7.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8.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9.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皇冠厅(Crown Hall I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