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DIP实验一
dip1
![dip1](https://img.taocdn.com/s3/m/1c7740aadd3383c4bb4cd21f.png)
实验一 离散时间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1.1 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理解。
2、掌握利用线性卷积求解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出的方法。
3、掌握利用差分方程求解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出的方法。
1.2 实验原理与方法离散时间系统的作用是将输入序列通过一定的运算处理转变为输出序列,这种运算关系用[]T ∙表示,因此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y n T x n = (1-1)离散时间系统线性时不变(LTI Linear time-invariant )的特点是系统具有线性性质和时不变特性。
即系统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1212()[()()]()()y n T ax n bx n ay n by n =+=+ (1-2) 系统对输入信号的运算关系[]T ∙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不随时间变化,即系统是时不变系统:()[()]y n i T x n i -=- (1-3)对于LTI 系统,设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h(n),则该系统的输入输出满足线性卷积关系:()()()()()i y n h i x n i x n h n +∞=-∞=-=*∑ (1-4) 即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出等于输入序列与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
另外一个LTI 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还可以用一个N 阶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来表示:0()()()M Ni i i i i y n b x n i a y n i ===---∑∑ (1-5)显然当0,0,1,2,,i a i N == 时,式(1-4)与(1-5)等价,即此时系统的输入输出满足线性卷积的关系。
另外:周期信号通过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出仍然是周期信号,并且周期与输入信号周期相同。
1.3 实验内容及步骤1. 在实验编程前,认真复习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有关内容,阅读本实验原理与方法,掌握线性卷积和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了解单载波信号通过LTI 系统的特性。
东北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
![东北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dfd970721711cc7931b716df.png)
2学时
9
PCM编译码实验
用示波器观察两路音频信号的编码结果、观察PCM基群信号
开放项目
2学时
通信原理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实验说明
学时
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传号交替反转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计划内的
2学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数字调制实验
用示波器观察
2ASK、2FSK、2PSK、2DPSK信号波形
计划内的
2学时
3
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实验
观察模拟锁相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以及捕捉状态
开放项目
2学时
4
数字解调实验
用示波器观察2DPSK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各点波形
计划内的
2学时
5
全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实验
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锁定状态观察数字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以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关系
开放项目
2学时
6
贞同步实验
观察贞同步码无错误时贞同步器维持态。观察贞同步码有一位错误时贞同步器的维持态和捕捉态。
计划内的
2学时
7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实验
用数字信号源、数字终端、位同步模块及贞同步模块连成一个理想信道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使系统正常工作
计划内的
2学时
8
2DPSK、2FSK通信系统实验
用数字信号源、数字终端、数字调制、2DPSK解调2FSK解调模块位同步模块及贞同步模块连成一个2DPSK、2FSK理想信道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使系统正常工作
DIP课程实验
![DIP课程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0734e48cf84b9d528ea7a6a.p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Homework课程实验实验题目(任选其中两个完成,欢迎多选):∙实验1: 图像增强∙实验2: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实验3: 图像几何变换∙实验4: 图像特征与理解∙实验5: 图像压缩与编码∙实验6: 图像复原∙实验7: 图像频域处理∙实验8: 图像数学形态学处理实验1:图像增强一、实验目的:学会常用图像增强与平滑的算法。
二、实验要求:1.直方图计算与显示,直方图拉伸与均衡;2.灰度变换算法;3.燥声去除算法;4.图象锐化算法。
三、实验步骤:1.利用工具(如ACDSee、PhotoShop)将JPG图像文件转换为BMP图像文件;2.根据BMP格式,将图像内容读入内存数组;3.调用各种算法处理读入的图像;4.注意不同处理方法对边缘的影响。
四、实验图像:Sample1-1.jpg(原始图像)Sample1-2.jpg(加噪声后的图像)实验2: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一、实验目的:学会常用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算法。
二、实验要求:1.用灰度阈值法、区域生长与聚合算法实现图象分割;2.用梯度算子检测图像中的边缘;3.用Sobel算子检测图像中的边缘;4.实现投影法和差影算法。
三、实验步骤:1.利用工具(如ACDSee、PhotoShop)将JPG图像文件转换为BMP图像文件;2.根据BMP格式,将图像内容读入内存数组;3.调用算法;4.比较处理结果。
四、实验图像:Sample2-1.jpg Sample2-2.jpg实验3:图像几何变换1、Image Printing Program Based on Halftoning (Pattern 半影调法,图案法)The following figure shows ten shades of gray approximated by dot patterns. Each gray level is represented by a 3 x 3 pattern of black and white dots. A 3 x 3 area full of black dots is the approximation to gray-level black, or 0. Similarly, a 3 x 3 area of white dotsrepresents gray level 9, or white. The other dot patterns are approximations to gray levels in between these two extremes. A gray-level printing scheme based on dots patterns such as these is called "halftoning" Note that each pixel in an input image will correspond to 3 x 3 pixels on the printed image, so spatial resolution will be reduced to 33% of the original in bot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 Size scaling as required in (a) may furtherreduce resolution,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input image.(a) Write a halftoning computer program for printing gray-scale images based on the dotpatterns just discussed. Your program must be able to scale the size of an input image so that it does not exceed the area available in a sheet of size A4 (21.6 x 27.9 cm). Yourprogram must also scale the gray levels of the input image to span the full halftoning range.(b) Write a program to generate a test pattern image consisting of a gray scale wedge ofsize 256 x 256, whose first column is all 0's, the next column is all 1's, and so on, with the last column being 255's. Print this image using your gray-scale printing program.(c) Print iamges Sample4-1.jpg, Sample4-2.jpg and Sample4-3.jpg using your gray-scaleprinting program.2、Reducing the Number of Gray Levels in an Image (二值化)(a) Write a computer program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number of gray levels in a image from 256 to 2, in integer powers of 2. The desired number of gray levels needs to be a variable input to your program.(b) Download the image Sample4-4.jpg and run your program.3、Zooming and Shrinking Images by Pixel Replication (基于像素插补的放大缩小) (a) Write a computer program capable of zooming and shrinking an image by pixelreplication (插补). Assume that the desired zoom/shrink factors are integers. You may ignore aliasing effects.(b) Download the image Sample4-5.jpg and use your program to shrink the image from 1024 x 1024 to 256 x 256 pixels.(c) Use your program to zoom the image in (b) back to 1024 x 1024.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ir differences.4、Zooming and Shrinking Images by Bilinear Interpolation (基于双线性插值的放大缩小)(a) Write a computer program capable of zooming and shrinking an image by bilinear interpolation. The input to your program is the desired size of the resulting image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You may ignore aliasing effects.(b) Download the image Sample4-5.jpg and use your program to shrink this image from 1024 x 1024 to 256 x 256 pixels.(c) Use your program to zoom the image in (b) back to 1024 x 1024. Explain the reasonsfor their differencesSample4-1.jpgSample4-2.jpgSample4-3.jpgSample4-4.jpgSample4-5.jpg实验4:图像特征与理解实验5:图像压缩与编码一、实验目的: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压缩与编码技术。
单片机(教材)第二章 东北大学石亚和老师版
![单片机(教材)第二章 东北大学石亚和老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24e1cbd5bbfd0a795673ef.png)
第二章 89C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A TMEL 、PHLIPS 和SST 等公司生产的8位单片机89C51与80C51兼容,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特别是在内部增加了闪速存储器Flash ROM ,给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带来很大方便,近年来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章以A T89C51为基础,详细介绍芯片的内部硬件资源、各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原理。
2.1 89C51单片机内部结构及特点 2.1.1 基本组成单片机是在一块硅片上集成了CPU 、RAM 、ROM 、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O 接口、串行接口 等基本功能部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又称为MCU 。
89C51单片机包含下列部件: 1. 一个MCS-51内核的8位微处理器(CPU ); 2. 一个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最高允许振荡频率为24MHz ; 3. 4KB 程序存储器ROM ,用于存放程序代码、数据或表格;4. 128字节数据存储器RAM ,用于存放随机数据,变量、中间结果等;5. 4个8位并行I/O 接口P0-P3,每个口都可以输入或输出;6. 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每个定时器/计数器都可以设置成定时器方式或者计数器方式;7. 1个全双工串行口,用于实现单片机之间或单片机与PC 机之间的串行通讯;8. 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的中断控制系统;9. 1个布尔处理机(位处理器),支持位变量的算术逻辑操作; 10. 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或称专用寄存器),用于控制内部各功能部件; 对外具有64KB 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寻址能力,支持111种汇编语言指令。
89C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如图2.1所示,其内部各硬件模块之间由内部总线相连接。
外部中断控制串行通信外部脉冲输入基准时钟源图2.1 MCS-89C51单片机的结构框图上图中,存储器容量和定时器/计数器数量随子型号的不同而有变化,见表2.1。
89C51是一种低功耗、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
ICS系统培训-Trusted系统培训-088
![ICS系统培训-Trusted系统培训-088](https://img.taocdn.com/s3/m/fe410740336c1eb91a375d30.png)
在模块的前面的面板上有每个输入通道的状 态LED指示灯。
指示器状态 关闭 绿色 绿色闪烁 红色 红色闪烁 输出关闭 输出打开 没有负载,输出电路开路 现场电路短路,输出电流过载保护触发,输出 通道被锁存关闭 通道故障,或者现场没有电压供应 描述
I\O模块
扩展接口(T8311) 扩展接口模块位于控制器框架上,提供控制器
框架之间的连接,多达7个扩展框架。
LED 指示灯 健康灯 指示的意义 三个LED,每个芯片一个指示灯,指示每个 芯片的所有健康: 保持绿色=芯片健康 红色闪烁=相应的芯片故障 当模块处于激活模式时,保持绿色 当模块在备用模式时,保持绿色
4.通讯 5.SOE和过程历史及其系统维护
2
Trusted系统硬件介绍
控制器装配
扩展装配
I\O模块
各种零件
电源
3
控制器装配
控制器框架(T8100)
1~8(从左到右) 15 0 可安装两个三槽宽度的处理器模块 8个单槽宽度的其他模块(I\O模块,扩展接口模块等)
4
控制器装配
控制器框架(T8100)——电源连接 24V DC输入电源连接线
激活灯 备用灯
控制器装配
扩展接口适配器(T8312)
扩展器接口的适配器连接
位于控制器框架上的扩展接口 模块和位于扩展框架上的扩展 处理器模块。 T8312\4:连接4个扩展框架。 T8312\7:连接多达7个扩展框 架。
控制器装配
扩展接口适配器(T8312)
前视图
后视图
控制器装配
通讯接口(T8151B) 该模块有2个以太网和4个串口,从后面进入使
激活灯
备用灯
纳米技术-ECAP综述
![纳米技术-ECAP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03a0932e2bd960590c677f0.png)
等通道转角挤压
• 变形温度 ECAP 超细晶材料中大量的界面处于亚稳态,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如 温度升高)将向较稳定的亚稳态或稳定态转化,表现为晶粒长大或固溶脱 溶等。 超细晶材料一旦发生晶粒长大,将转化为普通的粗晶材料,失去优异性 能
挤压温度升高,晶粒尺寸明显增大,大角度晶界减少(挤压温度高,变形
提高生产效率
4
等通道转角挤压
• 提高材料的强度及低温韧性
通过ECAP,Al合金、Mg合金、Ti合金强度可提高一倍,同时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材料的韧性,增加可加工性
晶体结构为hcp的Mg、Ti及其合金,由于塑性本身限制,须在一定的
温度下进行ECAP以避免出现试样断裂现象,限制了细化晶粒提高强度 的作用 • 细化金属间化合物的晶粒,改善材料韧性,提高材料的可应用性 ECAP提高金属间化合物Ti-Al的低温塑性、高温超塑性以及循环疲劳特 性
大塑性变形法制备块体纳米材料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塑性变形法(SPD)
SPD法制备块体纳米材料的条件 • 在材料内部获得大角度晶界的超细晶粒结构----材料质变 • 均匀的纳米结构----稳定材料性能
• 不能产生机械损坏或裂纹
SPD方法 •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ocessing (ECAP)
ECAP 产生的剪切应变量及等效应变量取决于挤压道
次N、模具两通道相交的内转角和外转角的大小。 总剪切应变量 Iwahashi公式: 图 Goforth公式: (1)
(2)
10
等通道转角挤压
对应变起主导作用 随着角度增大,对应变影响逐渐减小, =150o时, 对应变值无影响 相同, 越小,应变量越大 =0o时,应变最大,但过小,变形材料外侧形成难变形区,不利于变形 组织均匀化, 同时增大挤压力,加速模具磨损
ESP工艺下DP600热轧双相钢铁素体相变模型
![ESP工艺下DP600热轧双相钢铁素体相变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3ee614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c.png)
ESP工艺下DP600热轧双相钢铁素体相变模型
周晓光;马鑫;姜珊;刘振宇
【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5)4
【摘要】为了建立ESP工艺条件下DP600热轧双相钢的铁素体相变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动态相变膨胀仪对实验钢分别进行等温相变和连续冷却相变实验.基于实测的铁素体相变孕育期和铁素体体积分数,在变形温度以上结合经典形核理论计算铁素体相变孕育期,变形温度以下通过实验数据拟合△GV计算铁素体相变孕育期.考虑冷却速度的影响对可加性法则进行修正并基于此计算了连续冷却条件下的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和体积分数.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相变模型计算的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和体积分数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可用于预测ESP工艺下DP600钢的铁素体相变行为.
【总页数】7页(P483-489)
【作者】周晓光;马鑫;姜珊;刘振宇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42
【相关文献】
1.超快冷条件下含Nb钢铁素体相变区析出及模型研究
2.工艺参数对600MPa热轧双相钢铁素体转变的影响
3.变形、冷却条件下低碳钢铁素体相变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4.基于FTSR热轧含Nb钢的铁素体相变实际转变温度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 PLC
![H PLC](https://img.taocdn.com/s3/m/7a1f7c1190c69ec3d5bb75b2.png)
Ra d i x Re h ma n n i a e t h a t we r e a b a n d o n e d i n p h a ma r y u s e d a s ma t e r i a l s .C a t a l p o 1 w a s u l t r a s o n i c e x t r a c t e d wi t h 9 5 % e t h a n o l
w h i c h t h e c a t a l p o l c o n t e n t i s h i g h e r , b e i n g a m a j o r 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i n R a d i x R e h m a n n i a e w i t h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a n t i - c a n c e r ,
Ab s t r a c t :Th e ma i n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Ra d i x Re h ma nn i a e i S i r i d o i ds . Amo n g
f o r 2 0 mi n . Ca t a l p o l wa s u l t r a s o n i c e x t r a c t e d s i mu t a n e o u s l y f r o m le f s h a n d dr y l e a v e s o f Ra d i x Re h ma n n i a e.r a w r a d i x r e h ma nn i a e a nd r e h ma n n i a g l u t i n o s a a n d d e t e r mi ne d b y HPLC. T he r e s u l t s s ho we d t h a t t he c a t a l po l c o n t e n t o f f r e s h a n d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ee5ff7910ef12d2af9e773.png)
第 2期
王
誉 等 :碳 纳米 管表 面改 性 工 艺参 数优 化试 验研 究
17 1
简单 以及镀层 晶粒 的细密 、 隙率低 , 孔 耐腐蚀性
高 、 观光亮 等 特 点 成 为碳 纳 米 管 涂 层 的重 要 方 外 法 . 目前 人 们 对 碳 纳 米 管 镀 镍 的研 究 还 比较 少 ]由于碳 纳 米 管 的 分 子 间 结 合 力 较 大 , . 易 于 团聚 , 化程 度 高 、 面活 性 低 等特 点 , 墨 表 比较 难
第1 1卷 第 2期
21 0 2年 6月
材
料
与 冶
金
学
报
V0.11 1 No .2
J un lo tr l a d Meal ry o r a fMaei s n tl g a u
Jn 02 u e2 1
碳 纳 米 管 表 面 改 性 工 艺 参 数 优 化 试 验 研 究
从 而带 来 复合 材料 的一 次 飞 跃 . 纳 米 管 具 有 比 碳 其 他微 米级 增 强 体更 好 的性 能 , 改 善基 体 材料 是 性 能 理想 的纳 米级 增 强 体 . 纳 米 管 在 改 性 金 碳 属基 复合 材料 中出现 的主要 问题是 增强 体 与基 体
材料 的相 容性 . 究 表 明可 以通 过 在 碳 纳 米 管 表 研
管作为复合材料 的增强相 , 以显著地提高和改 可
善材 料 的强 度 、 弹性 等力 学性 能 以及 电磁学 性能 ,
收 稿 日期 :2 1 -41 . 0 20 -6 基 金 项 目 :沈 阳市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12 18 2 8—1— 0 ) 07 .
高能束流辐照法 等, 中表 面化学镀 以其设备 其
东北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
![东北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60e481d0b4e767f5acfce4a.png)
2
组成原理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实验说明
学时
5
微控制器实验
指令微地址,后续微地址、条件变址、中断变址
开放项目
2学时
6
复杂模型机设计实验
AX,BX运算寄存器读写
CX,DX运算寄存器写读
开放项目
2
组成原理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表
序号
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说明 Nhomakorabea学时
1
十六位运算器实验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运算
开放项目
2学时
2
通用寄存器实验
AX,BX运算寄存器读写
CX,DX运算寄存器写读
开放项目
2
3
地址总线组成实验
程序计数器,地址寄存器,堆栈寄存器。
开放项目
2
4
存储器读写实验
存储器数据段、程序段的读写操作
手部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
![手部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dc51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9.png)
手部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昌赢;孟青云;喻洪流【摘要】手部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手部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辅助,通过康复辅助训练的手段提高患者手部运动功能,其结构以及控制方式是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手部康复机器人的结构及控制方式进行总结能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首先对人体手部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国内外近四年手部康复机器人的结构、手部数据采集方式以及控制模式进行了分类和综述,最后分析了现有手部康复机器人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便携的柔性手部康复机器人将会成为研究热点.【期刊名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7页(P650-656)【关键词】手外骨骼;柔性;自由度;控制模式;传感器【作者】昌赢;孟青云;喻洪流【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康复工程与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93;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93;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康复工程与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93;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3;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康复工程与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93;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3;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60岁以上的人群已占总人口的12.24%,且这一比例正逐年增加。
而脑卒中作为老龄化人群中的高发病,其发病率高达11.2%[1-2],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为250万,到2020年,我国的脑卒中患者将达到2 000万人[3]。
在由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患者中,以手部功能障碍的人群居多。
科学研究发现,人平均每天要进行约1 500次的抓握动作,是人与外界环境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4]。
DIP实验报告-半色调打印技术
![DIP实验报告-半色调打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b0a5fe4700abb68a982fb24.png)
课程: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作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Image Printing Program Based on Halftoning实验编号:Proj02-01签名:姓名:学号:截止提交日期:年月日摘要:本实验采用半色调技术对图像进行打印和显示,先对输入图像尺寸预调整,使其不超出A4纸打印区域。
编程产生一个256*256大小的渐变的测试图像,然后然后运用半色调技术打印该图。
最后重复三次运用半色调技术打印课本2.22(a)到(c)三幅细节不同的图像,并对比验证课本图2.23的结论。
一、基本原理1、灰度级转换实验中,将输入图像中各像素点变换成3*3的矩阵,256个灰度级别量化为10个灰度级,每个灰度级用3*3的矩阵点来表示,用黑点全部填充的9个点近似表示灰度级为0,全部填表(1)灰度级转换表其中转换后的10级灰度分别用10个不同的3*3矩阵图表示,图如下所示:图(1)10级灰度矩阵图2、图像缩放实验中,先要对输入图像的尺寸进行处理,使其不超出A4纸打印范围。
由于实验中所要处理的三幅图均是72dpi,A4纸的尺寸的图像的像素是595×842,由于打印图像是用3*3的矩阵代替原图像一个像素点,应保证输入图像尺寸小于等于198*280。
读取图像后,通过size()函数获取图像大小,经过判断后,用imresize()函数来适当缩小图像尺寸。
有关函数的使用,在MATLAB的help中有详细阐述。
3、半色调打印原理比较简单,先把原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的灰度除以26,转换到10灰度级范围内,通过判断此像素点为10灰度级具体哪一灰度,然后用图(1)中相应的3*3矩阵替换原像素点,此过程可以用双重for循环来实现,具体程序见附录。
二、实验结果及讨论1、实验结果首先生成大小为256*256的渐变测试图像,结果如下图(2)所示:图2:256*256原图像图2 256*256渐变测试图像通过半色调打印技术处理上图,处理后图像如下图(3)所示:半色调技术打印的输出图像图 3 半色调渐变图同样的方法处理课本中的图2.22(a)、2.22(b)、2.22(c),在程序中只需将读取文件名依次更改为Fig2.22(a).jpg、Fig2.22(b).jpg、Fig2.22(c).jpg,输出结果依次为图(4)、图(5)、图(6),结果如下所示:半色调技术打印的输出图像图4 Fig2.22(a) 半色调打印图像半色调技术打印的输出图像图5 Fig2.22(b) 半色调打印图像半色调技术打印的输出图像图6 Fig2.22(c) 半色调打印图像2、实验讨论本次实验的讨论主题是:对于细节程度不同的图像,图像灰度级的改变对图像质感的影响(等偏爱曲线的趋势)。
rhKD/APP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反应平衡中的器官保护作用
![rhKD/APP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反应平衡中的器官保护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56f611964bcf84b9d57b21.png)
立后 即刻 , 型 建 立 后 2 模 4小 时尾 静 脉 注 射 生 理 盐
水 , V组 大 鼠于 上 述 各 时 间 点经 尾 静 脉 注 射 小 、 Ⅲ 中、 大剂 量 的 r KD AP V 组 ( 照 组 ) 鼠 于 上 h / P, l 对 大 述各 时 间点 经尾 静脉 注射 依那 普利 。 1 2 实验 方法 再灌 注4 e 时给药 后 , . 8]  ̄ 自腹 主动 脉
义。 2 结 果
( TNF a 和 核 因 子 ( B) 影 响 , 讨 r KD —) NF K 的 探 h /
AP P在 肾缺 血再灌 注 炎症 损伤 中的保护 机制 。
1 材 料 与 方 法
2 1 r KD A P对 肾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大 鼠 肾 组 织 . h / P MP 血 清 T F a的 影 响 O、 N — 模 型 组 MP T — O、 NF a活 性 较 伪 手 术 组 显 著 增 高 ; 剂 量 组 MP T — 活 性 较 模 型 组 显 著 降 低 大 O、 NF a ( P< 0 0 ) 大 剂 量 组 对 肾 缺 血 再 灌 注 大 鼠 肾 组 织 .1,
的作 用越 来 越 引起学 术界 的广 泛关 注 。缺 血和再 灌 注 早期 产生 的 黏附分 子 和细胞 因子构成 了缺血性 损 伤 向炎症 性 损 伤转 变 的基 础 。再 灌 注 时 中性 粒 细 胞在缺 血 区血 管 内聚集 , 同时伴 有血 管 内皮肿 胀 、 血小 板 淤 积 阻 塞 微 血 管 , 成 无 复 流 现 象 ( or— 形 n e f w h n m o ) 且 中性 粒 细 胞 激 活 时 产 生 的 l peo i n 。 o n 炎症 介质 、 胞 因子 、 自 由基 , 细 氧 均参 与 肾脏 组 织 损 伤 。 肾缺 血再 灌 注损 伤可 能从 多种 途径 启动 了炎 症 信 号 , 发炎 症级 联扩 大效 应 的进 一步损 伤 , 激 包括 组 织 损 伤诱 导 的炎症 、 激诱 导 的炎症 、 自由基损 伤 应 氧 诱 导 的炎 症 以及炎 症 细胞 的 自身激 活与 正反 馈等 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一、插值和采样
1 (a)读入图像head.jpg并显示。
>> A=imread('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head.jpg'); imshow(A)
(b)计算图像维度。
>> size(A)
ans =
256 256
(c)此图像大小为40cm*40cm,计算图像的采样距离。
x=40cm/256=0.15625cm=1.5625mm
同理,y=1.5625mm
(d)逻辑坐标(图像坐标)为(22, 54)、(126, 241)的点,其空间坐标是多少?
逻辑坐标(图像坐标)为(22, 54)的点,空间坐标为
(22*1.5625mm,54*1.5625mm)=(34.375mm,84.375mm);
同理,逻辑坐标(图像坐标)为(126, 241)的点,空间坐标为(196.875mm,376.05625mm)。
(e)求空间坐标为(14.2188, 5.3125)、(21.4063,34.5313)处的像素值。
>>b=40/256;
b =
0.1563
>> x3=(14.2188/b)-1
x3 =
90.0003
>> y3=(5.3125/b)-1
y3 =
33
>> x4=floor(x3)
x4 =
90
>> x5=ceil(x3)
x5 =
91
>> C1=A([x4],[y3])
C1 =
115
>> C2=A([x5],[y3])
C2 =
108
>> C3=0.9997*C1+0.0003*C2
C3 =
115
>> x6=(21.4063/b)-1
x6 =
136.0003
>> y6=(34.5313/b)-1 y6 =
220.0003
>> x7=floor(x6)
x7 =
136
>> x8=ceil(x6)
x8 =
137
>> y7=floor(y6)
y7 =
220
>> y8=ceil(y6)
y8 =
221
>> C4=A([x7],[y7]) C4 =
128
>> C4=A([x7],[y8]) C4 =
98
>> C4=A([x7],[y7]) C4 =
128
>> C5=A([x7],[y8]) C5 =
98
>> C6=A([x8],[y7])
C6 =
121
>> C7=A([x8],[y8])
C7 =
127
>> C8=0.9997*C4+0.0003*C6
C8 =
128
>> C9=0.9997*C5+0.0003*C7
C9 =
98
>> C10=0.9997*C8+0.0003*C9
C10 =
128
综上所述,空间坐标为(14.2188, 5.3125)处的像素值为115,(21.4063,34.5313)处的像素值为128。
(f)使用最邻近插值法,求在逻辑坐标(65.2, 193.7)和空间坐标(22.58, 7.24)处的像素值。
>> C11=A([65],[194])
C11 =
91
>> x9=(22.58/b)-1
x9 =
143.5120
>> y9=(7.24/b)-1
y9 =
45.3360
>> x10=ceil(x9)
x10 =
144
>> y10=floor(y9)
y10 =
45
>> C12=A([x10],[y10])
C12 =
94
综上所述,逻辑坐标为(65.2, 193.7)的点像素值为91,空间坐标(22.58, 7.24)的点像素值为94。
(g)使用双线性插值法,求逻辑坐标为(1.5,1.5)处的像素值。
>> C13=A([1],[1])
C13 =
4
>> C14=A([1],[2])
C14 =
3
>> C15=A([2],[1])
C15 =
3
>> C16=A([2],[2])
C16 =
2
>> C17=0.5*C13+0.5*C14
C17 =
4
>> C18=0.5*C15+0.5*C16
C18 =
3
>> C19=0.5*C17+0.5*C18
C19 =
4
综上所述,逻辑坐标为(1.5,1.5)的点像素值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