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教:《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1.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教
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
学科。
2.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生熟衰
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
一系列心理变化
3. 关键期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在
某一特定的时期某种行为反应容易
习得,某种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特别
迅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某种
心理相对来说就难以获得难以形成
4. 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
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
的迁移或概括
5. 人格(性格)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
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
别的综合心理素质
6.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
系的意识
7.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
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
和组织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
风格
8.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
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适应的习惯
化的行为方式
9. 特殊儿童广义的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
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
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狭义
的仅指盲聋弱智言语障碍和肢体残疾
等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
10. 学习广义的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
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
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指人类的学习,
指个体在社会生活时间中,以语言为中
介,自觉地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
的经验的过程
11. 有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与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
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
12.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
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
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
(完整版)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完整版)学前教育⼼理学核⼼考点
《学前教育⼼理学》核⼼考点
第⼀章绪论
第⼀节教育⼼理学概述
⼀.教育⼼理学的界定
(⼀)教育⼼理学的定义
⼴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理与⾏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理学既是⼀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是⼀门应⽤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应⽤开发研究。
⼆.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的⼼理现象。
(⼆)教育⼼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基本内容:学习⼼理、教学⼼理、学⽣⼼理、教师⼼理
五种要素:学⽣、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我国教育⼼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
⼀种是由德育⼼理、学习⼼理、教学⼼理和差异⼼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另⼀种是以学习者的诸⽅⾯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体两⾯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教育⼼理学的创建 p35
1879年,实验⼼理学成为⼀门独⽴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理学诞⽣的“催化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童⾝⼼进⾏实验研究,主要代表⼈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理学》,标志着教育⼼理学已成为⼀门独⽴的学科。(⼆)教育⼼理学发展历程
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学校教育的分类: • 教育层次:大学 中学 小学 幼儿园教育 •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 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 瑞士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首次提出 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葛笃德怎样教育她 的孩子》 建立了一整套心理学化的教学思想体 系。 • 德国赫尔巴特: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他认为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依据认识过 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 法四阶段试图用心理观点阐述教学过程 • 法国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儿童有自 己的发现,教师不应替儿童思考。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 18世纪----20世纪40、50年 代 • 1、特点:有关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散见 于一些学者著作和研究中,尚未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学者们主要从幼儿心理发 展的角度考虑幼儿教育,未能摆脱发展 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痕迹。 • 2、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对幼儿期独 立性的认可,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和对幼 儿学习潜能的认识。
• 研究对象: • 幼儿在教育情境下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 • 依据幼儿在教育情境下心理发展变化规律, 采取恰当措施,促进心理进一步发展。 幼儿教育过程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 研究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 学习心理 • 教学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0学前)
一、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种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儿童学习活动并指向一定学习目的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3.迁移:任何学习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经验相互影响的结果,心理学家把这种学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称为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的普遍规律。
4.社会性:指个体参与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征。
5.幼儿的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和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6.性别化: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
7.性别角色:指特定的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
8.群体社会化理论:哈里斯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有明显长远的影响的是他们与同伴共享的环境。
9.幼儿的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10.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是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自弃性儿童具有习得性无助的行为倾向。表现为社交习得性无助于学业习得性无助。
11.自尊:是具有保护自我人格完整和尊严的主动心理防御功能。
12.自尊感:是由个人对自己评价及个人认为自己会被他人接受或拒绝而产生的感觉。
13.自我:是一个由多成分构成的自我动力系统。自我动机包括自我验证和自我增强。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公共基础》专用教材【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第5章 幼儿
第5章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5.1 考点精讲
一、重视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
(一)个别差异的定义
1.普通心理学上的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2.幼儿教育心理学上的个别差异:着重分析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具体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景下,在智力、能力、性别、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志向水平等方面的差别。
3.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曾指出,教师在决定什么样的教育对幼儿有益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以下三种重要知识:
(1)幼儿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及学习特质。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对各个年龄层的孩子有概括性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活动、教材、互动对他们是安全、健康、有趣的,并且能力所及,同时还具有挑战性。
(2)幼儿的个别发展状况——了解群体里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及需要,以针对不可避免的个别差异调整教育方式。
(3)幼儿所处的社会及文化——了解幼儿的生活背景,才能确保孩子的学习经验是有意义、有相关性的,并能显示对幼儿及其家庭的尊重。
(二)重视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的必要性
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观认为个体的成长既有规律
性,又有特殊性,每个个体的发展在遵循人类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有其独特性。
二、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
(一)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
1.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等。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表5-1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
(二)幼儿学习类型的差异
1.学习类型的含义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强调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与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并且
通过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方法,促
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将着重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四个重点方向,包
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与人格培养、社会化进程以及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这个阶段,幼
儿逐渐形成感知、注意力、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能力。教师
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教育材料,如教具、图书、艺术品等,来促进幼
儿的感知发展。此外,合理的教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逻辑思维和
问题解决能力。
二、情感与人格培养
幼儿期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体验,逐渐形成自我认知、情感表达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个性和特点。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通过积极的情感互动
和合作学习来促进幼儿的人格发展。
三、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
与他人建立联系,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种
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
神。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幼儿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
四、教育活动的设计
针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育活动,既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又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活动应该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差异化的设计。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学科,旨在探索幼儿思维、情感以及社交行为等方面的规律。本文将对幼儿
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解读,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幼儿
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指的是幼儿在认识和理解世界过程中,从感知到概念
的渐进过程。早期认知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探索周围环境,发展出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幼儿逐渐发展出符号
运算和内部心理操作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在幼儿认知发展中,关键的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根据
这一理论,幼儿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操
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特点和表现形式,教师应根据幼儿所处的阶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认
知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情感发展
幼儿情感发展是指幼儿在心理和行为层面上对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
力的逐步发展。幼儿在情感发展过程中,从依赖父母、主要关注自身
情感需求的阶段,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的体验和关心。
情感的形成受到幼儿与家庭、教师以及其他幼儿的互动和社会经验的影响。父母和教师在幼儿情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适应社交环境的能力。
三、幼儿社会发展
幼儿社会发展是指在幼儿园和家庭等社会环境中,幼儿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社交化是幼儿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主动参与群体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以及学习合作与分享等。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了解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幼儿的情绪管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
幼儿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理解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于教育者至关重要。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婴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和探索世界。他们对于家庭成员的依赖性非常强,也开始逐渐形成情感依恋。
2. 学步期(2-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并且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3. 幼儿期(3-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开始逐渐理解规则和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化能力。
二、幼儿的情绪管理
幼儿的情绪管理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幼儿园中,学
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帮助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
1. 感受和表达情绪: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和分
辨不同的情绪,并教导他们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 情绪调节:帮助幼儿学会使用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
数数等。这些技巧有助于他们冷静下来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3. 培养情绪智力: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情绪智力,让
他们能够理解和处理他人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一)发展
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
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
(一)转折期
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
(1)新生儿(0-1个月):
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
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
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
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
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幼儿的言语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幼儿的言语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师考试网编辑了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希望对您参加考试有所帮助!一、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言语的概念
言语即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语言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言语可根据表现形式分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等。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双方共同使用的。每个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个人言语活动的效能,受制于他对语言掌握的程度。同时,语言又是在人的具体言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同时,语言和言语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二)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幼儿的语言是为交际而产生的,也是在交际过程中发展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即是社会化的过程。
2.言语与幼儿的认识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武器,个体言语水平影响其思维的过程。由于语言的参与,使幼儿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功能,即自我调节功能,是和其概括功能——自觉的分析综合功能密切联系的。当幼儿能对自己认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时,才能对认识过程进行调节。
二、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幼儿口语的发展
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及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识记
1、幼儿心理发展一般为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日瓦学派皮亚杰。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被公认是第一步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霍尔提出“复演说”,是美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英国的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调和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格塞尔的观点主要来源于他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龙以及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2、口语学习的关键期是1~3 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0~4 岁,掌握数概念的关键年龄是 5 岁左右,幼年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洛伦茨首次提出印刻概念,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3、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与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因。`
4、目前,主要从两个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
萌芽。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一)发展
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
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
(一)转折期
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
(1)新生儿(0-1个月):
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
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
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
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
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绪论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4.卢梭:自然主义倡导者。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是“幼儿园之父”。设计了恩物,确立“游戏是儿
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
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期,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游戏是幼儿学习
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单元幼儿教育心理概述复习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
第一单元
第一课幼儿学习与幼儿教学
一、幼儿学习
1.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2.幼儿学习分为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三个层次。
3.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操作学习
4.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游戏
二、教学的内涵
1.教学四变量和三过程:
教学的四变量:教学内容——客体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教学环境——场所
教学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教学决策概念: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采取的方针、思路。
3.教室中教学层面的特点:
多重面向、同时性、即时性、不可预测的公开的教室气氛、班级的历史
第二课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一、教育心理学的孕育期
1.英国:
卢梭——《爱弥尔》、自然主义教育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
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倡导者、恩物
2.美国:
霍尔——儿童研究运动之父、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詹姆斯——机能心理学奠基人
二、教育心理学初创期
1.促使教育心理学诞生的三位学者:杜威、桑代克、贾德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3.贾德——学习迁移的类化说
第三课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界定
1.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幼儿教学心理、幼儿学习心理
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者产生时间不同,成熟程度不同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1.幼儿学习的特殊性:幼儿学习不同于动物学习、幼儿学习不同于但可类比于原始人学习、幼儿学习不同于小学生学习
2.幼儿教学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
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诞生的标志:心理学: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教育学:1806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德国福禄贝尔1937创立幼儿园;学前心理学:普莱尔是创始人。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a幼儿b教师c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卢梭《爱弥儿》;自然后果法;他关于幼儿发展的独立性及与
之相适应的自然教育思想,为重视儿童教育的研究开启了先河。他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论述可看作是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福禄贝尔:1840年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蒙台梭利:感观教育;1907创办“儿童之家”她设计了一系列学具教具作为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背后人称为“蒙台梭利教学法”。
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
联结的学习过程成为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
8、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被视为新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由于托尔曼的理论开始考虑认知结构
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又被视为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鼻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学习与幼儿学习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
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
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
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
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
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
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
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
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发现法学习的局限:
①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
②“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是不可能的。
③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极少数学生;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④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
⑤发现法适合用于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主要以概念形成方式获得概念。
㈡、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1、逐渐分化原则,即强调从一般到具体;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评价
贡献:1、立足教学实际,将认知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提出有意义
学习理论。2、倡导逐步分化的演绎教学,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