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太极观真 康伟老师讲太极(43)--松聚、松散

合集下载

康伟老师聊太极[45]

康伟老师聊太极[45]

康伟老师聊太极[45]康伟老师在《全民太极APP》会员群的聊拳记录发力和发劲的根本区别我们最近正在讲“太极拳体用解”,发力和发劲,最根本的区别其实是“本体”的不同,力是身体的,劲是意气的,大家听了课,就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当你的意还不能清晰的认识那个在你体内流行的“内气”,不能像你用意识指挥你的手脚那样去指挥内气的收放出入运行时,最好别谈“发劲”。

指挥不了那个本体的运行,产生不了那个“作用”。

你一动,动的是外面的身体还是里面的意气,真通此道的人一眼就看明白了。

所以,我们现在练松调身的阶段,不谈什么“劲”的事儿,谈不上,了解就可以了,等你练到能“以心行气”了,你自然就开始“懂劲”,也就是明白劲是什么了。

逢转必沉(某篇讲逢转必沉的文章)对太极阴阳变化基本原理的无知,导致了太极拳以讹传讹,谬误丛生。

“转”,在哪儿啊?,“沉”,是啥呀?逢转必沉,前人在说前门楼子,后人在讲胯骨轴子,哪挨得上啊。

不读书害死人!“劲”的阴阳转换,没劲之前,“逢转必沉”跟你就没关系。

看看(下图)哪儿是“转”。

这张图搞不懂,根本就别谈“逢转必沉”的事。

其实前人把什么都说清楚了,就是现在的人看不懂了,就剩瞎扯了。

“逢转必沉”,交手时太极劲的阴阳变化,没劲时,免谈!跟外形动作没任何关系。

我们刚讲完“体、用”,这句话是太极劲“用”的范畴!现在的人总说前人不科学,我们现在如何科学,但连基本的知识和原理都不去学习研究,就在那里胡练瞎猜,这是科学的态度吗?(文章《一位高人的练拳体悟)对明、暗劲的解读非常正确。

接触点上是明劲,但在接触点周围那一片敷盖着对方的暗劲,你看不见,但就是被罩着躲不开。

缠丝劲是内气的旋转运行(有网友发了一个“何为缠丝劲”的视频,上面讲到了如何旋指、转腕等)核心就错了,又把缠丝劲理解到“末技”上去了。

缠丝劲,不是拧转肢体、关节等这些外部的形体。

陈鑫已经说的很清楚,是“缠丝精”!精是什么?精气!就是元阳之内气,内气得中了叫“中气”,中气养壮大了叫“浩然之气”。

久松见紧积柔成刚

久松见紧积柔成刚

久松见紧积柔成刚松柔是太极拳的特色,理应强调。

但在谈及松柔的重要性时,常有人担心只强调松会丢了紧,会懈;只强调柔会丢了刚,会软,于是提醒大家练拳要松紧结合,要刚柔相济,似乎这样才“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久松见紧积柔成刚。

欢迎阅读!久松见紧积柔成刚一、不练太极拳的人也讲放松,如做事累了,坐坐,躺躺,懒洋洋的。

但这种放松,一是松得没有支撑力了,真的懈了,瘪了,不同于练太极拳松空圆满,保持一定运动姿势的放松;二是不管怎么松,都是在紧的基础上的松,其关节是闭合的,肌肉也保持着紧时的粗短状态。

太极拳也不绝对反对紧,也要求掤劲不丢,要求肢体保持一定的张力,但不管怎么紧,都是在松的基础上的紧,都是因松得透彻自然而然的紧;是意识放开、关节松开、肌肉放长、皮毛外攻的伸拔性、膨胀性的紧;是虽紧犹松,是一种松的表现,而不是又要松,又要紧,半松半紧,“松紧结合”的紧,更不是收缩性质的紧。

这是没有练太极拳放松体会的人难以理解的。

有人之所以会提出松紧结合的练法,是没有认清生活中的松紧与练拳中的松紧有本质的不同,看到生活中松过头会懈,就担心练太极拳松过头也会懈。

其实,练太极拳放松比生活中坐坐、躺躺的松是更高质量的松,不但不会越松越懒洋洋,而且是越松越精神,不存在松过头的问题,是不可能会懈的松。

松是太极拳的生命线,是登堂入室的基本功,“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杨澄甫),所以练太极拳必须把松放在第一位。

练太极拳的任务就是修炼自身,感悟自身,要求精神内敛,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思想意识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每次转换都注意从最有引动作用和松意扩散作用的一点(一般是实脚侧胯底)松起,按点、线、面、体的顺序扩散松意,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一石子,让放松的波纹一层一层地扩散,尽量通过放松清除一路的僵硬障碍,让松意一路走得顺畅,逐渐有序地到达肢体所有部位,从而按要求把肢体动作引出来。

这种满身能跑的松意,就是杨澄甫先生所说的“骨外肉内的流动物”,就是常说的内气。

康伟老师聊太极[26]

康伟老师聊太极[26]

康伟老师聊太极[26]康伟老师在《全民太极APP》会员群的聊拳记录离形得似何非月圆讲了半天,还都是外形的那些东西。

外方内圆,形方性圆,离形得似,何非月圆。

现在的人都把太极的圆做在外形动作上,认为太极拳所有的动作都要走圆弧,如果是这样,还谈什么舍己从人,随曲就伸啊?别人推你,就是直来直去的,你随不随啊?一身备五弓,说的都是内里的劲路,如果只是摆个外形,那谁都会了,就不用练了。

意气君来骨肉臣,没有内里意气的性质和变化,外形啥样都没用。

看冯志强老师的拳看冯老师的拳,不要看外面的动作,要看里面的变化。

1、所有的转关都是圆的,而且是极小的圆转过来的,所以无断续,无死点。

2、腰腿永远都是松活的在运行,起落转折随拳式的运行就没停过,从来就没有站死、压死的状态。

3、整个身体松柔混元一致,运行平稳顺畅,没有任何强为做作之态。

这才是真正松、柔、圆、活的太极拳。

方在运行,圆在转关,方圆相生,奇正相连。

松为了能内动,本身不是内动松是内动的基础,哪里不松,哪里就内动不了,所以,松是为了能内动,而不是松就是内动,真正的内动是不会出现麻、涨的感觉的,这些都是松的过程中的身体感觉,所以,不要过多的关注这些,慢慢会消失的。

'无'是什么识生智,觉生慧。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太极拳,是知觉运动,不是肢体运动,是生慧养慧的运动。

还是“无”的层面生的!无中生有。

孙禄堂说“得来万法皆无用”,我们就认为万法都没有用了,如果是这样,我们还练那些法度干什么?那就啥都不用练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极拳的万法皆是“无”产生的作用,所以叫“一无生万有”,用无不用有。

所以,大家今后看见这个“无”字,千万别用我们现在人认为的“什么都没有”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不是这个概念。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形体应当似水流。

'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无”,孙禄堂的这段论述就彻底的谬之千里了。

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放松

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放松

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放松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放松2009-10-29 01:12我于2006年6月有幸从师太极拳名师、河北省武协副主席、唐山市武协主席、唐山市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项国圆先生习练陈式心意混园太极拳,通过3年朝夕习练,用心揣摩,对太极拳的基本功“放松”有了一点点粗浅认识,我想会对初练者有所帮助,不妥之处请前辈赐教。

­歌谣曰:“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

”这说明,放松是练习太极拳的首门功课,也是习练太极拳最高和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初练太极拳者最难的一关。

师傅常讲:“练拳练绳不练棍、练软不练硬”,在我们练拳的过程中,老师始终给我们灌输这种理念,我也始终遵循这个原则,受益良多。

但就目前情况看,不少习练者对此还认识不清,做得不够,有的动作僵直,拙力满身,面红耳赤;有的周身紧张,气憋满胸,架子生硬;有的只知练拳练架,不懂放松沉气,更有甚者道听途说,盲目苦练,伤及自身。

因此,研究探讨放松这个问题,对练好太极拳是十分必要的。

现就个人体会谈点看法,诚请指正。

­一、放松的意义­放松的含义是松神、松心、松体。

微目则神守,心宽则心安;气顺则体正。

反之神不松则劲不顺、心不松则体不顺、体不松则气不顺。

也就是老师的体顺、劲顺、气顺、中正一线“三顺一正理论”。

练习“松功”和“拳架”时要心神轻松愉快,气血顺畅,无任何紧张情绪和压力;肢体的各个器官(五脏、六腑)、肌肉、筋膜、关节等松弛、舒展、伸长。

尽量以骨酪的自然力支撑身体,从而保持身体中正、中定。

勤练站桩、放松、缠丝功法,动作要轻灵柔和,含蓄匀称,自然流畅;不急不缓,不散不滞,但不能太懒散,更不要急功心切,就象写字,先笔画后连贯。

放松的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从而达到刚柔相济,行云流水。

­放松的作用消除疲劳、增加肺活量、增加内力。

康伟何为'松而不懈'

康伟何为'松而不懈'

康伟何为'松而不懈'问:太极拳运动中不断地强调“松”,但又要求“松而不懈”。

在太极拳的实践习练中,这个“松”和“懈”究竟如何区别?康老师答: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十分关键的问题。

老一辈拳家有“打一辈子松一辈子”之说,可见“松”在太极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打太极拳要放松几乎无人不晓,但真正打起拳来就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放松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大都没有搞清“松”的真正含义和正确的放松方法,只是片面地理解和追求诸如“沉肩,坠肘、塌腰、开胯、含胸、垂腕”等要求和效果,认为坚持摆出这样的姿势就达到了松的要求.结果反而越练越紧,越“松”越僵。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太极运动要求的“松”呢?首先要明确太极运动的性质。

陈鑫太极拳论中阐述:“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也,不得名为太极拳。

”这里贵在“自然”二字,说明太极拳是在完全自然状态下的运动,任何强求和强迫的行为都是不能要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处于非常“自然”的状态,比如我们舒心地散步时,我们的思想和身体都是处于十分松弛和十分自然的状态,也不会去想应该如何走,应该哪儿使劲。

这时我们周身的关节和肌肉都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我们没有感觉自己的脚下越来越重,踏地的力量越来越大,反而会感觉脚步轻健而舒适,这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此时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也是太极拳要求的“松”的状态。

“松”就是最自然的状态,周身自然不用力。

但当我们一练拳时,那个自然的状态就保持不住了。

曾在网上看过某大师的教学视频,一个预备式即要求肩要如何沉、手要如何垂、腰要如何松、腿要如何曲、顶要如何悬,一大堆要求下来学者连如何站都不会了,将固有的“自然”一扫而光,就剩下周身的“强为”了。

实际上,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求的“松”,就是要人们在最舒适、最合适、肌肉最不用力的自然状态下进行运动,且由于每个人处于自然状态的动作尺度和限度因年龄、性别、体格等差异而各有不同,所以架子的高低、步幅的大小、旋转的角度等,均应因己而宜,在动作正确的前提下,能保持松弛舒适、肌肉不紧张用力的最大动作范围,就是每个人自身放松运动的最大限度。

康伟老师妙语解太极(10)---小议太极的化劲

康伟老师妙语解太极(10)---小议太极的化劲

先要体会过什么是化的给来力任何的阻碍,使其融进自身而松散消化掉。用力的人由于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改变,会不自觉的将力送透而忽然产生失重感。
(这个有点玄)所以叫功夫。我接触了很多名师名手,真正懂化的不多了,切身体会!引进落空,就是化。一定要这样。
以下为树老师在太极山庄QQ群(186206918)的聊天记录节选
(网友:看XXX的视频,压住XXX的胳膊,被压的地方虚,胳膊下面实,然后对方就蹦起来了,这里面的阴阳变换有啥道理呢?)
虎老师:所以虚实是身体里面的事,不是这儿有劲那儿没劲那么简单。
现在多数的化,其实都是躲、让、闪、滚等外形的技巧,其目的是躲过外部来力,不使其作用于我们的身上,这和外家拳的技巧本质上没区别,但这与太极等内家拳所说的“化”是完全不同的。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所在位置:杨式内功老六路太极拳三步功法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很深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建身和养生方面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健康等益处。

早已被国内外的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公认。

另外在太极拳推手技击方面,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还不知内详,它是以修炼人体的第二系统的内在潜能为主,来达到建身和技击的双重目的。

尤其是在太极拳的推手技击方面,必须要有太极内功。

如果没有内功就不是太极拳而是肢体运动的体操。

太极拳第一系统的训练是身体和外形的训练,第二系统的训练才是练太极内功叫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个境界。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第一步功法是以身变手,也就是要练习“腰功“。

练精化气的过程,练腰不是裤腰带所勒之处,而是要求练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处的两块肌肉。

通过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又可扩展丹田气势,按照中医理论来讲,腰为肾之腑,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所在。

肾脏是人体生命之根源。

对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两肾相交之间叫做“命门火“。

命门火的旺与不旺,就直接影响到男女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与男子的精室,女子的胞宫有关)。

还有人体的70%都是水,要靠肾脏来调解,水液代谢量的多与少有肾主一身之水的说法。

肾脏的精气充足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基本条件。

因此可以说:肾脏的盛于衰是人体生,老,病,死最基本的内在根源。

第二步功法是以气变手,要练丹田元气,也就是练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

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阳沉垂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

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

天元之气是日,月,星。

互相作用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

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

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

元气乃先天之气,后天所补,发源于肾,积于丹田,而布于周身,是内在之气,不是呼吸之气。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黄震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又练功道艺两相丰太极泰斗吴图南老师说:“根据我的体会,太极拳的功可概括为四种:一、松功;二、着功;三、劲功;四、气功”。

吴老师一再告诫我们:“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好太极拳松功”。

因此,松功是太极拳的基础。

松功修炼就是说要集中练养“神形”,“放松,入静”,而后练养“沉气,通空,圆融,虚灵”。

通过这样用功,就可心定气和,周体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韧带无不柔和,无不松沉,无不轻灵。

“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

太极拳要求一松到底,放松入静,毫不含糊地进行“大松,大静,大柔,大软,大虚(空)”。

只要神虚领(灵)不丢,就不会懈、塌和丢。

松要先心松、神松、意松、气松。

而后形松。

形松要达内松(五脏六腑)和外松(筋骨皮)。

全体九大关节要节节松开,如九曲珠,又要节节贯串,通体无间,无微不至而周身一家。

松的意义是松展、松开、松柔、松软、松沉、松圆、松通、松空、松灵,这样练法就不会松懈,松塌和松瘪。

松要排除身上刚气、躁气、浮气、僵气而存积真气、元气、中气。

从而能卸僵、弃木、化柔、转活、轻灵而富弹性。

松功的目的要排除病气、养炼神气、积储内气、增长内功。

本功法的特点要求气沉涌泉,神领到顶,养时神气相合,练时神气相分,一举一动立足消除“力学效应”,而求内气鼓荡。

全套功法可以集中练,分散练,也可选择一式练,每一式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要想功夫长得快,就要下苦功。

身形要求神虚领,脊正,沉肩垂肘,尾闾中正,虚实相分,动静相间,开合相寓,阴阳相生,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八面支撑。

本套功法总结实践了十几年,对防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低血压,五脏失调,关节炎,腰椎,颈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有效。

对沉气通络获得“定功”来得较快。

主要贯彻了“动静相兼,养练结合,形神双修,内外兼练”的养生练功法,同时遵循“养生中寓有技击基础,技击推手中求养生”的宗旨。

以“用意不用力”的法则来修炼“神气相合和神气相分”,从而能够卸僵化柔,积柔蕴刚,调柔堪能。

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

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

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陈式太极拳讲究刚柔并济,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能更好的掌握陈式太极拳,这样练习陈式太极拳才会更加轻松。

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是怎样的你了解吗?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刚柔并济的道理介绍首先我们就是要了解陈式太极拳刚柔的内涵,这样对于我们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出发点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于法要掌握正确修炼的方法,经过长时期的锻炼,逐步达到积柔、成刚,乃至刚柔相济的阶段。

太极二仪,柔之与刚。

柔者阴柔,刚者阳刚;刚柔即阴阳之质,阴阳即刚柔之气。

常运阴阳二气培养刚柔内劲,阴气流行则为阳,所以刚归至于柔;阳气凝聚则为阴,所以柔造至于刚。

阴中有阳而柔中寓刚;阳中有阴而刚中寓柔,阴阳得中,刚柔兼至;所以,阴阳互济,刚柔相济。

此太极阴阳刚柔之理也。

所谓柔者,相对刚而言,指松柔、轻柔、柔韧、柔顺之意,其含义是外显和顺而气充于内。

非软、非散,非轻浮,软散无力难以长功,轻浮无定难以生根,此皆偏柔之病。

所谓刚者,相对柔而言,指阳刚、沉刚、内刚、至大至刚之意,其含义是气形诸外而内持沉着静重,精神内藏不露。

非强为、非努气、非鼓劲,硬发强为气血不和而有损元气,努气鼓劲力刚易折而为人所乘,此皆偏刚之病。

拳经云:“欲刚先柔,欲扬先抑”,就是说欲成刚先求柔,刚从柔中生,积柔自成刚,此是太极自然循环之理。

而欲柔先求松,由松沉人手而得柔顺柔韧劲。

关于松沉人手的要领和方法,可参见前节,这里不再赘述。

至于太极柔劲的内涵须重复一下,即“太和元气,浑然中伏”,充于肌肤,敛于骨髓。

气若不能充于肌肤、敛于骨髓,则无柔顺可言,亦无沉着可言,刚劲终难问津。

如何使气充于肌肤、敛于骨髓?其诀窍就在于“一松一紧”。

所谓一松一紧乃精神意气的松紧之谓,非筋皮肉骨的松紧之谓。

心神意念一松则气敛骨髓、沉归丹田;心神意念一紧则气出丹田、充于肌肤。

一松一紧的方法,就是柔顺沉着济刚柔的方法,也就是拳经所云的“一气运弛张”、“摩荡柔与刚”的道理。

太极清静训练三级境界

太极清静训练三级境界

太极清静训练三级境界太极清静训练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它能够帮助练习者提高心境,增强内力,提升修炼的效果。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内外修炼是不可分割的,而太极清静训练正是内修方面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所谓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外家拳主要注重的是肌肉力量的运用,而内家拳则更加注重内部的调养。

太极清静训练就是太极拳的内修过程,通过调整呼吸、意念和身体的状态,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从而更好地练习太极拳。

太极清静训练有着三个不同的境界,分别是舒缓放松、静定安宁和虚无无为。

舒缓放松是太极清静训练的第一级境界,它强调的是身心的放松。

练习者需要通过调整呼吸和姿势,使全身的肌肉和骨骼松弛下来,心态也变得平和。

只有当身心都放松下来,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太极拳的内在力量。

在舒缓放松的境界中,练习者能够感受到身体的自然节奏,并且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周围的环境。

虚无无为是太极清静训练的最高境界,它强调的是身心的空灵。

当练习者能够在静定安宁的境界中达到一定的境地后,就可以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意念,使自己的身心空灵起来。

在虚无无为的境界中,练习者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自己内在力量的运用。

通过虚无无为的训练,练习者能够达到一种身心合一的境界,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力量。

太极清静训练的三个境界相辅相成,每个境界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舒缓放松训练可以帮助练习者调整好身体的状态,使练习更加顺畅;静定安宁训练可以提高练习者的专注力和耐心;虚无无为训练则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内在力量。

只有在经过三个境界的训练后,练习者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太极拳的奥义,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太极清静训练是太极拳练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有着舒缓放松、静定安宁和虚无无为三个不同的境界。

通过这三个境界的训练,练习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内力水平,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从而更好地练习太极拳。

太极清静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还可以促进心灵的成长,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康伟简说太极拳放松习练的四个阶段

康伟简说太极拳放松习练的四个阶段

康伟简说太极拳放松习练的四个阶段
太极拳的放松习练分四个阶段:松体,松气,松意,松神。

松体:放松身体,消除拙力,疏通经脉,松活骨节,归于无极。

松气: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松散气机,使气疏散遍周身。

松意:由初始用意导气之勉强、强烈、心意高度集中之状态,练至有意无意之间,即可意气运行,毫不费心,从心所欲。

如新司机上路,费心劳神,意识高度集中紧张,练至老司机驾车般基本不过脑子,意识完全放松,有意无意之间就把车操作控制指挥了。

松神:心死神活,无心成化,不假一丝人力心意所为,纯任自然之本性为之,神明至矣!
四个层级的放松,都是要通过正确有效的训练练出来的,不是你想松就能松的。

松松松,太极功!放松的四个阶段,把太极的修炼过程已经描述的很清楚了。

大家自己就能判断,你现在在哪个阶段了。

康伟老师妙语解太极(五)

康伟老师妙语解太极(五)

康伟老师妙语解太极(五)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
放智慧纯音乐 - 养心音乐-禅
康伟老师:
学太极,是学习中国文化的一种手段,练推手,是体悟一种神奇的艺术,不是为了想打谁。

网友: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如何解?
康伟老师:
你是气的性了,你的劲就象气产生的力一样,就是“劲”。

如果没有这个,就只能是纯硬,纯刚的力了。

你是“劲”的时候,那个“力”就没有了。

有气者无力。

气遍周身不少滞。

网友:
那气存丹田可对?
康伟老师:
一个气球,你说气能存到哪个具体位置。

所以要气遍周身,而不是聚于某处。

网友:
那气到了丹田后下一步该如何?
康伟老师:
通过训练,周身贯通,你就和气球一样了。

一个大气球,打在它上面是什么样,你就知道了。

一只脚也是可以双重的,是否双重跟脚没关系的简单的说,阴阳不变了就是双重了。

没有练到出虚的阶段千万别想去做什么“虚领顶劲”。

会出问题的。

(文章根据康伟老师与网友的聊天记录整理)
(整理/丁学东)。

康伟老师聊太极[36]

康伟老师聊太极[36]

康伟老师聊太极[36]康伟老师在《全民太极APP》会员群的聊拳记录打太极拳该干啥看一个人太极拳打的好不好,是要用太极拳的习练要求和训练目标来判断,也就是是否在干该干的事情。

前人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练太极拳,放松为第一要务。

放松,是去除留滞于身体筋脉之间的僵拙之力量以至束缚。

所以,练太极拳的第一要务就是放松消除身体内一动就自然产生的力量,达到不用力而能运动的轻灵状态,也即无极状态。

打拳,就是在练东西,别的拳打拳练的就是力量、速度、变化,所以人家打拳练的目标很明确。

而太极拳练的是不用力能运动的本事,而且要在肢体放开放长的最大位置都可以不产生力量,松而不懈!这就是太极拳的功能了,你练拳如果没练这些,那你练的就不是太极拳了。

等你能在身体运动的极限范围内都不产生力量了,你就真的归“无极状态”了,在这个状态下持续运动,慢慢你就知道“太极劲”是怎么出来的了。

太极拳,就是这么练的。

'太极者,无极而生″!前人不是在那里故弄玄虚的瞎说呢,但我们现在的人根本就不懂人家在说啥,概念都搞不懂,就别说去行为了,只能是瞎干了。

死抠动作的高度、角度、大小、位置,你就能归无极状态了?只能越来越呆,越来越死!说现在的太极拳就是'操',真不是在瞎说,因为跟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和效果目标根本就搭不上关系,你能说是在练太极吗?我经常说大家先别站桩,为什么?你说你天天站“无极桩”,无极的概念都不清楚,无极的状态都没认知,你怎么判断你站的对错啊?对错都不知道了,你怎么把握啊?站都站不对,你能练对吗?今天上午看了@路的拳,真是大有进步,身体的状态和意识对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持之以恒的干好该干的事情,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不思而得,不取而获。

松开松透,让气机动起来外面动作上看,好像是向后拉,但拉也是出劲儿,也是阳,和向内的收完全是两回事。

外面动作上看,是看不出区别的,所以说,光看外面的动作,没用。

这就是太极拳内运行的道理,也是和其他拳本质的区别。

康伟老师妙语解太极(14)---再议太极的化劲

康伟老师妙语解太极(14)---再议太极的化劲
以下为树老师在太极山庄QQ群(186206918)的聊天记录节选
以心行气,勿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勿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气以直养而无害,气遍周身不少滞
----------------
都在说气的事儿,难道先人们都说错了?
水平有高低是正常的,但基本的太极拳要素大体应该有一些,如果都没有,那就不是(太极)了。跟好坏没关系。
所以太极拳要练到松透,透到体内不接对方的力量。
松力,不是松体,象滩泥是彻底的泻,是要不得的。不接力是不接住它,让它通下去。
化本身就是身体内的事儿,把力拦在外面,永远化不了。关键是松不对会松出问题,所以同的相互借鉴,当什么真?
网友:后来,我发现,老师不管咋玩,不管推手还是散手,还是一个人连续和多人,玩一下午,也不带喘的。我就思考这事。总结出几点:1.心静,2.体松 3.无论推手,散手,身心都总是在放松,但你去攻击他,他还不顶,不出力,但还很有威胁 4.精气神,足!
所以太极拳要练到松透,透到体内不接对方的。
力量。太极拳的化,不是要把对方的力量想方设法的拨出或滚出体外,而是要把对方的力量通过自己的身体泻掉,但现在推手中的“化”多属于前者,都是在追求体外的技巧。所以体松不透,力量是传不下去的。
化劲时自身没什么大动静,对手就要失重,是力量被泻掉了,自己很舒服,因为不吃力。所以太极拳的松是一切的基础。

康伟老师聊太极[42]

康伟老师聊太极[42]

康伟老师聊太极[42]康伟老师在《全民太极APP》会员群的聊拳记录推手第一步推手也是训练方式,在太极拳习练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目的,放松、行气、懂劲、走劲、劲法、技击,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目的,不是一概而论的。

第一步推手,就是这个目的:通过推手,使习练者能很快的归于无极状态。

中拳论:太极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则不明拳!中气者,中是中,气是气,气得中谓之中气!中气者,太和之元气也,得其中者,即《中庸》谓之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理也!那么这个“中”的理意到底是什么呢?“中庸”到底是什么状态和体现呢?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要把这些文化含义搞清楚,才会知道太极拳的“中”是什么,太极拳的“立身中正”、“中和元气”、“中定之性”、“守中用中”到底是什么!中正之气涵养壮大,充盈周身,周行天地,至大至刚,即为“浩然之气”!此即为太极劲之本源也!古人用人的性情来打比喻,形容什么是“中”的状态。

太极拳的理论,都是要用传统文化的思想含义解读的!身法是内部状态(会员:1,含蓄拔背、气沉丹田等所有身法要求都不是外形,是内部状态,'凡此皆是意',可用'内形'一词来表达,有外形的变化也是内形的外显。

2,所有身法要求都是'松'的要求。

涵胸拔背就是松胸松背,就是松开胸松开背,而不是胸变窄、背变宽,而是都松宽松长了。

3,开合指意气的收放,不能把'开合'的'合'理解成是肌肤骨节的缩瘪,无论开合收放,肌肤骨节始终是开张的。

)说的太到位了。

(说涵胸的'涵'),让你把一个药丸涵进嘴里,你怎么做?张开嘴!而不是闭上。

实修营上很多人不是推过我的胸吗?怎么也想不通你的手会从胸这里漏进去。

转胯(阿齐:今天康老师指点我怎么转胯,特意分享给大家。

我们很多会员都会练八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没有练对,就比如转胯,大部分都是转膝盖,结果膝盖疼。

太极静功口诀20151201

太极静功口诀20151201

太极静功下面练习太极静功,静功是采用静站的形式,使人体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注重内向性地运用意识,通过调身、调息、调心和存想意守等方式,达到端正身体形态,协调身心关系的一种练功方法。

首先练习无极桩姿势:松静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两胯微坐,两脚踏地睬实,脚趾自然抓地,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

要点:头正项竖,下颏(kē)内收,舌贴上腭(è),两眼平视,脊柱竖直,松腰下塌,尾闾(lǘ)微向下、向前收敛,会阴内收,裆部开圆,后腰命门处松开,虚心实腹,胸空微含,身体中正安舒;两臂放松垂于体侧,沉肩坠肘,松腕垂指,手心朝里,周身内外上下松弛舒展。

调身:1.两目平视远方,注目一处,凝视片刻。

此为屏除杂念,收心求静。

2.目光缓缓收回到眉间祖窍处视为一线,然后两目轻闭,同时以意封闭双耳,即听而不闻,这叫收视返听。

调息:在身体中正舒松的基础上,以意注丹田,静守片刻,采用深长的腹式呼吸方法更新体内气息,补充能量和带动内脏活动,并逐渐忘却鼻息。

调心:即入静。

排除杂念,使意念进入似有似无,舒适、宁静的境界。

意念:以意引气从祖窍逐渐下降,经中丹田至下丹田,再分向两腿下降到达脚心涌泉穴,同时全身骨节自上而下节节放松并松开膨胀,周身筋肉皮肤毛孔也自上而下地放松松开,犹如一团气水至上而下经体内体表潺潺(chán chán)流淌到四梢。

这时开始入静,进入无物无我、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空空洞洞的无极之境。

该功法每次练功时间保持在10分钟左右,单练此桩时需要30分钟以上。

收功时应缓缓将意气归于下丹田,随后双眼由内视渐渐转为向前平视。

下面练习太极桩太极桩是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使身体松静站立,重心移至右脚,左脚按脚跟至脚尖的顺序轻轻抬起,向左迈开,与肩同宽,做到轻起轻落,点起点落,两脚尖向前,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双腿屈膝微蹲,双手自体前缓缓上升环抱于胸前,手心向内,指尖相对,两食指间距约为10厘米两眼垂帘内视。

康伟太极观真(3)太极的尺寸

康伟太极观真(3)太极的尺寸

康伟太极观真(3)太极的尺寸
一物一太极,一人一太极,每个人的分寸是不一样的。

所以以后我们教大家时,说这个多大,那个多大,坏了,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尺寸在哪儿?(演示出步),找到自己的界限,找到遛弯儿的感觉。

以前说过,纯乎自然往那里一站,浑身放松不用力,就好像你和我聊天似得,那是最放松的状态。

这个状态可以缩小可以放大,但是不准变。

(演示手脚的状态,逐渐放出去,直到不用力的最大距离)
所以前辈已经告诉我们了,别去折腾哪2尺5去,折腾多少?一尺二。

您有多大,您就占多大,但是我告诉大家,你会越站越大。

小编絮语:
按照康老师的要求去打拳,您会感觉越打越舒适,不会累,反而越打越爱打,逐渐的,您会发现您越打越松,越打架势越大了,架子越低了,恭喜您,您松开了,涨功夫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土不离位,刻刻留意在腰间,太极功夫真正的根是中间,四周是枝叶。这些都不是指外形动作
网友问:松而不懈,没有你说的聚点 就有点,越聚越硬!
松聚,无点,越聚越空!
聚而能松(透)谓之空!
所以,一定是松聚、松散 。
聚而能松(透)谓之空! 这就是拳论说的:卷之则退藏于密(密:找不到)
网友:老师 卷是什么意思啊?
向内收聚。
康老师:
沉和重,松和坠,真的不是一回事,但总是被混淆在一起!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不是向下才叫松。
下肢想要松,必须用意向上松,脚才能轻而不重,下肢才不会被压死,才能真正的松活,
所有的松是由外(身体的四周)向内(身体的中心)松聚,(化)又由内(中心)向外(四周)松散,(发)。所以,真正的松不是单一的向下松坠,那样会越压越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