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4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56例早产儿,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28例。

对照组患者在出生后24 h实施静脉营养,出生后3~5 d给予经口胃管喂养,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黄疸消退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喂养不耐受、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产儿早期实施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重增长情况,降低喂养不耐受率,缩短住院时间等。

标签:微量肠内喂养;早产儿;静脉营养早产儿是胎龄在37足周前出生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的器官功能以及适应能力相较于足月儿较差,且早产儿因自身体内营养物质储备不足,能量消耗较大,因此对早产儿应加强营养支持。

有研究显示[1],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较大,但其喂养耐受性差,需要加强对早产儿的科学合理营养支持,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本文通过研究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方式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56例早产儿,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28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胎龄28~36 w,平均胎龄(31.6±1.4)w;平均体重为(1165±170)g;试验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胎龄28~36 w,平均胎龄32.3±1.1周;平均体重为(1170±180)g。

两组患儿的体重均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出生后8 h给予早产儿1~2 ml糖水,每间隔3 h喂养2~3次,若患者未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则给予0.5~5 ml母乳或配方乳,奶量维持在2.5~20 ml/kg/d,间隔时间为2~6 h。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由新生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 和药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肠内营养管 理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团队成员共同制定肠内营养计划,确 保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 高整体工作效率。
定期质量评价与反馈
设立肠内营养管理的质量评价指标,如营养摄入量、体 重增长情况等。
育。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补充
03
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进行
补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喂养不耐受预防与处理
缓慢增加喂养量
根据早产儿的耐受能力, 逐步增加喂养量,避免一 次性过多喂养导致不耐受。
调整喂养方式
采用持续胃管喂养或间歇 胃管喂养等适合早产儿的 喂养方式,减少不耐受的 发生。
延续性护理支持途径
出院后随访
建立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制度,定 期了解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喂养
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线上咨询平台
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为家庭提 供线上咨询和答疑服务,及时解 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家庭教育讲座
定期举办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相 关的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成 员的喂养知识和技能水平。
社区支持网络
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早产儿 肠内营养管理的社区支持网络,为 家庭提供便捷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06 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策略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明确肠内营养给予途径、剂量 和速度等关键操作点。
制定详细的肠内营养配方及制 备方法。
确立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监测和 评估标准。
提供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确保流程的正确实施。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

由于胃肠功能未发育完全、特殊的营养需求等原因,这类婴儿常常需要通过肠道途径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是婴儿生命和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的48小时内通过腹腔或脐静脉输入混合营养液,同时保持肠道通畅,利用微量元素、营养素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通过肠道给予婴儿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降低感染、炎症和结构性肠病的发生率,提高婴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策略如下:1. 胃肠功能和营养评估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评估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是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肠道运动、排便情况、吸收利用能力、营养摄入等。

针对婴儿不同的营养需求和生长情况,根据肠内营养支持的规划和实施,实现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2. 肠内营养液选择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未充分发育,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选择低渗肠内营养液,避免肠道充血、纤维化和肠道损伤等不良反应。

应优先选择乳清蛋白和植物蛋白为主的肠内营养液,以保证婴儿的质量和量。

此外,在营养液中添加益生菌有利于维护肠道微生物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3. 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婴儿的胃肠功能、口服进食情况、营养需要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方案。

通常从10-20ml/kg/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逐渐增加到目标量,同时关注肠道通畅的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剂量,预防和治疗肠道闭塞等併发症。

4. 肠道通畅的维护早产儿的肠道易发生闭塞、水肿等情况,肠道通畅性是保证肠内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对于闭塞的婴儿,应采取保守治疗如体位调整、按摩以及应用轻柔灌肠等方法,以保持肠道通畅。

同时应定期观察婴儿的肠道排便情况和腹部情况,及时发现肠道併发症。

5. 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容易发生併发症,如肠道闭塞、肠胃胀气、脾功能亢进等。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

内压升 高 和脑 灌注 降低 ,对 于 自主调节 功 能较 差 的颅 内肿瘤 患 者 影 响更 加显 著 [ 3 ] 。 因此 ,预 防 和控 制颅 内肿瘤 手术 患 者 围术 期 血
流 动力 学剧 烈变 化尤 为重 要 。
a n a n e s t h e t i c a d j u v a n t 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t u mo r
产儿生长发育。方法 :选择5 4 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 7 例与对照组2 7 例。治疗组采取早期微量肠
内喂养 联合 静脉 营养 ,即生后 2 4 h 给予静 脉 营养 ,并 同时 经 口 胃管微 量 喂养 ,于 3 ~ 7 d 给予 非营养 性 吸吮辅 助刺 激排便 。对照组 于生 后 2 4 h 给予 静脉 营养 ,并于 3 ~5 d 给予 经 口 胃管 喂养 。密 切监 测体 重及 实验 室指标 ,对体 重增 长 、喂养不 耐受 、静 脉 营养持 续时 间 、黄疸 消 退 时 间及住 院 时 间进行 统 计学 分 析 。结果 :治 疗 组体 重增 长 较对 照组 迅 速 ,喂养 不 耐受 发 生率 低 ,黄疸 消退 时 间 、静脉 营养 持续 时 间 、住 院 时间较 对 照组短 。结 论 :早期 微 量肠 内喂养 联合 静脉 营养 利 于早产 儿尽 早达 到全 肠道 内营养及 生长 发育增 长 。 【 关键 词】 早期 微量 肠 内喂 养 ;静 脉 营养 ;早产 儿 早 产儿 因体 内营 养 物 质储 备 较 少 ,存 在 的病 理 情 况 增加 了
[ 3 ]Be k k e r A, S t u r a i t i s M. De x me d e t o mi d i n e f o r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
2 结 果
水烫洗或煮沸; 避免性交。④ 向患者讲解个人卫生 的
重 要性 , 指导 其 在 经 期 、 产 后 及 流 产 后 尤 其 要 注 意 外 阴、 内裤 和卫 生 巾的清 洁 。⑤ 指 导 患 者在 公 共 场所 要 有 自我保 护 意识 , 不 随便 使用 公 共物 品 , 如 浴 巾、 坐式 马桶 、 浴盆 、 衣物 等 。⑥ 若 发现 白带 异 常 、 外 阴 瘙 痒等 应 及 时去 医院就 诊 以 明确 诊 断 , 勿 随便 购 买 刺 激性 药
Au g . 2 01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 1 . 3 9 No . 4
J OUR NAL OF MO DE RN CL I NI C AL ME DI C I NE
2 0 1 3年 8月 第3 9卷 第 4期

护 理 园地 ・
早 产低 出生体 质 量 儿 行肠 内营 养 支 持 的 护理 观 察
注: 1 ) 与 对 照 组 比较 P< o . 0 5
窒息 7 例。将 7 8 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 随机分成观 察组 和对 照组 , 每组 各 3 9例 。2组 一 般情 况 比较无 显
著性 差异 (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表2 2组 患 儿 生 长 发 育 状 况 比较
症情 况 、 患儿 生长发 育状 况 、 生化 指标 等。 结果 : 与对 照组相 比 , 观 察组 患儿体 质量增 长 初始 时间 以及足
量喂养的时间更短 , 患儿生长发 育状 况以及 生化指标 总体上更好,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P< 0 . 0 5 ) 。结 论: 相对于传统的营养方式而言, 肠 内营养 支持早产低 出生体质量儿有较好疗效 , 值得临床推广。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2)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2)

养的效果。
02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母乳
总结词
母乳是早产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 活性物质,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
详细描述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早产儿 快速生长和发育。此外,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早 产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因此,能提供足量母乳的 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母乳喂养。
鼻饲喂养
总结词
鼻饲喂养适用于无法自行吸吮或吞咽的早产儿,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肠道发育。
详细描述
鼻饲喂养是指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内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无 法自行吸吮或吞咽的早产儿,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鼻饲喂 养时需要注意控制喂养量和速度,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同时,需要定期检查和清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喂养不耐受
总结词
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接受肠内营养时出现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 腹泻、呕吐等。
详细描述
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可能与早产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喂养量过多或过快、乳糖不 耐受等因素有关。处理方法包括减慢喂养速度、减少喂养量、更换低乳糖或特殊 配方奶等。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概述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喂养方法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管理与监测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概述
早产儿肠内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早产儿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支持其快速 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配方奶
总结词
早产儿配方奶是一种模拟母乳的营养食品,专门为早产儿设计,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能量,能够满足早产儿生 长发育的需要。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占所有早产儿的10%。

这类婴儿由于未充分发育,生命体征较不稳定,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

在早产儿中,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发育水平较低,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支持。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由于未完全发育,其肠道吸收功能不健全,营养摄取难以满足。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生长发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以提高这类患儿的生存率和健康发展水平。

通过对早产儿的护理干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评估其在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2. 分析护理干预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探讨如何提高护理水平,确保营养支持方案的有效实施;3. 研究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依据和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 探讨如何监测和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早产儿获得充分的营养,促进其健康发展;5. 总结护理干预策略的价值,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质量,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些婴儿常常由于早产或其他原因导致生长发育不良,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来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ICU患者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他们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疾病和生命威胁。

在ICU 中,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更大。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ICU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在ICU中,患者往往处于重症状态,代谢率增高,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而且,许多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原因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肠道吸收营养的能力受损。

这就需要通过肠内途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生命和康复。

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1. 体重变化:ICU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原因,体重常常会发生剧烈的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2. 大便情况: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来判断。

正常的排便情况表明肠道功能正常,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吸收。

3. 营养指标:包括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三、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1. 建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念: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和医生进行沟通,配合医生及时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2.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大便情况、营养指标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 护理要点: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注意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的发生。

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注意观察有无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

四、结语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的一环,它关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参与营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婴儿。

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和对外界环境的脆弱性,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策略来保障其生长发育和健康。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肠道给予婴儿合适的营养,并重建肠道功能。

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

以下是一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1. 早期开展灌肠: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开展灌肠是重要的护理干预策略之一。

灌肠可以通过肠道给予婴儿必需的营养,促进肠道发育和功能恢复。

灌肠可以选择母乳、人工奶或特殊配方乳等,根据婴儿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2. 建立适宜的灌肠方案:根据婴儿的年龄、体重和营养需求,制定适宜的灌肠方案。

一般情况下,灌肠的频率和容量需要根据婴儿的胃肠功能、体重增长和疾病情况进行调整。

还需要注意灌肠的速度和温度,以保证灌肠的成功和安全。

3. 监测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通过监测婴儿的肠内营养吸收情况,可以了解灌肠的有效性和婴儿的肠道功能。

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粪便频次、颜色、质地和形状,以及监测婴儿的体重和生长情况来评估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

4. 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婴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给予婴儿灌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维护肠道微生物的平衡。

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灌肠配方、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预防接触病原微生物等措施来实施。

5. 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发育: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其发育。

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行腹腔灌洗和使用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等来实施。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干预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早期开展灌肠、建立适宜的灌肠方案、监测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和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等措施,可以帮助超低出生体重儿实现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新生儿,他们出生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重症监护和高级护理,其生存率和生长发育情况常常受到严重影响。

在早期的生命阶段,肠内营养支持对于他们的营养摄入和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策略对于VLBW儿的生存和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以期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善,消化功能不成熟,因此不能立即从口服摄取足够的营养。

而且,由于他们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重症监护和机械通气等治疗,口服摄取也很困难。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促进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发育。

研究表明,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还可以维持肠黏膜的健康,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干预策略1. 评估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之前,首先需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营养状况、消化功能、肠道健康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通过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通过观察排便情况、腹部触诊等方式,评估消化功能和肠道健康。

还需要评估他们的呼吸情况、循环情况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2. 制定营养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

营养方案应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方面的需求,以确保他们的全面营养。

还需要根据他们的消化功能和肠道健康情况,确定适合的饮食配方和饮食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营养吸收。

3. 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在制定好营养方案后,需要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如果婴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可以采用持续肠内营养支持(CNE)的方式,通过输注肠内营养配方,满足其营养需求。

如果肠道功能相对成熟,可以逐渐过渡到间断肠内营养支持(INE)的方式,让他们逐渐适应口服摄取。

4. 监测和调整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后,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营养状态和肠道健康情况。

早产儿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疗效研究

早产儿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疗效研究

将 本院新 生儿病 房 20 0 8年 1月 ~ 0 0年 4月 收 治 的 21 7 例早 产低 体 重儿 随机 分为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 2 每组 3 6例 。其
中 , 察组 男 1 观 9例 , 1 女 7例 , 出生 体 重 ( 4  ̄ 4 )g 胎 龄 17 0 3 5 ,
元素、 电解 质 配成 “ 全合 一 ” 脉 营养 液 ,4h内匀 速输 入 。 静 2 应 注 意周 围静 脉插 管 处消 毒 , 同时 控制 输 注速 度缓 慢 均 匀 。对 照 组 经鼻 插 胃管 入 胃后 , 端 以胶 布 固定 于 鼻旁 , 胃肠 内 外 用 营养 , 母乳通 过注射器缓 慢注入 胃管 , 2 3小时 喂母 乳 1次 , 每 ~ 同时静 脉输 注 葡萄 糖 支持 治疗 。 定期 进行 血 常规 , 电解 质 , 血 肝、 肾功 能等 监测 。每 日测两 组 患儿 的体 重 。
p eem o brh weg tifn s rtr lw i ih na t.M eh d :7 a e rmau e a d lw i h weg ti a t r a d ml iie no t t o s 2 c s sp e t r n o b r ih nn swe e rn o y d vd d i t t f t r u s a h g o p o 6 c s s Ba e n tea t e te t n fteo gn ld sa e ,o sr ain g o p rc ie a - wog o p ,e c u f3 a e . s d o h ci r ame to r ia ie ss b e v t u e ev dp r r v h i o r
De at n fPe it c , h hr fl td Hop tl fGu n x d c lUnv ri , n ig 5 0 31 Chn p rme to dar s te T idAf i e s ia a g iMe ia ie st Na n n 3 0 , ia i ia o y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即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由于这类婴儿的肠道尚未完全发育,营养吸收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确保其能够顺利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1. 告知家长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及操作方法在给予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支持之前,护士应当向家长介绍其重要性及操作方法。

家长应该了解到肠内营养是促进婴儿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并且掌握肠内营养给药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准备肠内营养配方、如何注射、注射后如何观察婴儿的反应等等。

2. 保持肠内营养支持的连续性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每天多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这需要连续不断地保证营养的输入,以确保婴儿能够吸收足够的营养。

护士应当严格按照医嘱操作,避免漏掉任何一次营养支持,同时也需要不断观察婴儿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监测婴儿的肠功能状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吸收能力较弱。

因此,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之前,护士需要对婴儿的肠功能状态进行监测,确保肠道的通畅性。

监测的方法包括检查婴儿的排便情况和肠黏膜的健康状况等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4. 防止感染由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感染病菌,因此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

护士需要遵循卫生操作规范,确保肠内管道及其他相关器械的无菌,同时也需要注意婴儿周围环境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 观察并处理肠道不良反应肠内营养支持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腹泻、呕吐等等。

护士需要细心观察婴儿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减量或停用肠内营养以避免加重婴儿的不良反应。

总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肠内营养支持需要综合考虑婴儿的实际情况和医嘱,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确保营养的有效输入,促进婴儿的顺利生长和发育。

[临床医学]早产儿肠内营养

[临床医学]早产儿肠内营养
母乳对早产儿营养的不足,适当提高热 量,使配制的蛋白、糖、脂肪等营养素 易于消化和吸收等。 • 分为液体和粉状两种
早产儿配方奶
• 蛋白含量高,乳清蛋白占60~70%。 • 中链脂肪酸占40%,亚油酸和亚麻酸的
含量和比例适宜。 • 40~50%乳糖和50~60%多聚葡萄糖,供给
所需要热量,而不增加血渗透压。 • 添加了更多的钙、磷、铁、钠、铜和硒
母乳中低聚糖的作用
• 抗感染:抑制病原体的结合 • 抗炎症反应 • 益生元: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定植
母乳喂养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率
• Hyiander:极低出生体重儿212例
• 母乳组和配方奶组院内感染率分别为 29.3%和47.2%,败血症和脑膜炎发生率 分别为19.5%和32.6%。
• 在控制了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和禁食时 间的影响因素后,母乳喂养作为独立的 相关因素与感染呈负相关,与败血症和 脑膜炎呈负相关。
肠内营养
• 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早产儿消化道结构 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必须的,兼有直接的 营养作用和间接的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
母乳 强化剂
母 乳
早产儿 住院期间 乳类选择
配足 方月 奶儿
低——中等收入国家低出生体 重儿喂养指南
• 强烈推荐: • 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极低出生体重儿应母乳喂
养。 • 不能母乳喂养的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极低出生
出生头围 ㎝
28.2±1.5
28.7±1.8
0.088
出院体重 ɡ
2141.2±148
2120.9±168
0.476
出院身长 ㎝
45.1±2.3
44.6±2.3
0.249
出院头围 ㎝
31.7±1.3
31.6±2.1

保护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功能的研究进展

保护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功能的研究进展
鲍 春红 黑静 黄峰 王 丽 ( 阳县人 民 医院 河 南 驻 马店 正
肠黏膜 营养支持
430 ) 66 0
【 键词】 婴 儿 关
早产 胃黏膜
近年来 , 随着对 胃肠道黏 膜屏 障功 能不 断深入 的研究 , 内 者是 完全用母 乳喂 养儿的 1 肠 0倍 , 母乳 喂养早产儿 8个月 时的发 。近年 来研 究 发 营养尤其是早期肠 内营养越来 越受 到医 学界 的普遍 关注 。对 于 育评 分及 8岁 时 的智 商 均高 于 奶 粉 喂养 者 J
高, 因此 , 在出生 5 8d内胃蛋 白酶是无 活性 的。十二指肠 内的各 3 3 肠 内喂 养具有 明显优越 性 对 8 . 6例早 产儿进行 全静脉 营 种蛋 白酶活性在早产儿 出生 时也 是 降低 的。因此 只能消化 不 足 养组 、 胃肠 喂养组 、 量喂养组进行观察分析 。结 果表明 , 胃 全 微 经
周 的早产儿小肠呈低 幅而无规 律 的收缩 , 几乎 没有 推进性 活动 , 酶活性 降低 、 吸收 面积 减小 。冯 云云等 研究 也支持此 观点 , 危
因此 , 早产儿 中较易 出现 腹胀 、 在 胃潴 留 等喂 养不 耐受 的体 征 。 重新生儿 机械通气时长期禁食是 不利的 , 早期微量 喂养可作为对
2 1 早产儿 胃肠动力不足 .
孕3 4周才成熟 , 协调 的食管蠕 动存 在于孕 3 时。与足月儿 相 喂养者 , 2周 喂养 时胃十二 指肠 协 同收缩 增多 , 有利 于营 养元素 的吸 比, 早产 儿因 胃肠 收缩 幅度 、 传播 速度 及下 食管括 约肌 压力 均降 收 , 增加 喂养 的耐
袁惠华 等 研 究 发现 , 于早产 儿 , 对 出生后 6 d
屏 障损 伤治疗提出了一些新 的治疗理 念 , 中早 期给予 胃肠 内营 内尽可能早 的开始 胃肠 营养 , 其 有利 于 胃肠 功 能成熟 , 缩短 住院 时 养 支持 , 可促进 胃肠激 素合 成与释放 , 进 胃肠蠕动及黏 膜生长 , 间 , 促 减少并 发症 。趋于 一致 的看法 是早 产儿 开 始喂 养 的时 间 防止细菌滞 留及过度繁殖 , 以及 细菌 易位有 重要 意义 J 。因此 , 越 早 , 能促 进 胃肠功能 的恢 复 。 目前认 为 , 无呼 吸窘迫 的 越 对 只要早产儿 胃肠 功能存 在 , 都应 早期给 予肠 内营 养 , 以保护 其 胃 早 产儿 (>15 0 , 2周 ) 可在 出生 后第 一天 开始 肠 管喂 养 , 0 g >3 ,

标准化肠外营养用于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标准化肠外营养用于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持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本 文 就 标 准 化 肠 外 营 养 在 早 产 儿 营 养 支 持 维 持 在 理 想 范 围 内 (3~4 mmol/L),输 入 糖 浓 度 不 得 大 于
中 的应 用 进 行 观 察 ,并 探 讨 其 临 床 效 果 。
12.5% ,最 大 速 度 不 得 超 过 13 mg/(kg·min)。 氨 基 酸 和 脂
· 174-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4 Jan,23(2)
标 准 化 肠外 营 养 用 于早 产 儿 早 期 营 养支 持 的 临床 观 察
[文章 编 号 ] 1008—8849(2014)02—0174—03
胎 龄 在 37周 以前 出生 的 活产 婴儿 称 为 早 产 儿 ,其 出 生 体 套 管 留置 技 术 由输 液 泵 经 外 周 静 脉 在 20—24 h内匀 速 输 入
质 量 大 部分 在 2 500 g以 下 ,头 围 在 33 em 以 下 ,其 器 官 功 能 和 完 成 。肠 外 营 养 从 患 儿 出 生 后 的 24 h内 开 始 输 注 ,葡 萄 糖 的
较 。结 果 观 察 组 患儿 在 总热 量 、血 清 白 蛋 白 水 平 及 体 质 量 增 加 方 面 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P 均 <0.05),在 血 胆 红 素
值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方 面 均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 (P 均 <0.05)。 结论 对 早 产 儿进 行 标 准 化 肠 道 外 营养 支持 具 有 快 速 改 善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指的是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的早产儿,由于其生长发育不完善,需要特别的护理和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护理干预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早期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该尽早开始,一般在出生后第1天开始给予初步的营养支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等。

在护理干预中,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及代谢水平进行营养干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要逐步增加,以达到维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平。

2. 维持肠功能及减少副作用
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生长发育不完善,对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引发消化道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在护理干预中,需要采取措施维持肠道功能,减少副作用对患儿的损伤。

比如可以减少非营养性溶液的使用,控制葡萄糖输注速度等。

3. 维持水平适中的营养状态
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需要逐步增加营养支持的水平。

但是支持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患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护理干预中要根据患儿的真实情况来调整营养支持水平,确保营养状态的适中。

4. 加强监测和观察
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中,要加强监测和观察。

具体包括血糖、肝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在护理干预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儿健康和安全。

婴幼儿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婴幼儿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婴幼儿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效果评估概述: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于营养的需求量也相对较高。

然而,有些婴幼儿由于特殊原因(如早产、胃肠道疾病等),无法通过口腔摄取足够的营养。

在这种情况下,肠内营养支持成为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

一、肠内营养支持适应症1.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婴儿:早产儿的消化系统未完全成熟,可能无法正常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2. 胃肠道疾病:某些胃肠道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缺血性结肠炎等会影响食物通过胃肠道并导致吸收障碍,此时需要通过直接注入到小肠中的肠内营养来维持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3. 嚼碎性食管梗阻等疾病:某些先天畸形导致食物无法通过正常消化道排出,婴幼儿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二、肠内营养支持方法1. 肠管喂养:通过插入胃肠导管将特定的含有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营养液注入小肠,以满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2. 静脉营养:对于胃肠道功能完全丧失而不能通过正常消化吸收的患儿,可采用静脉注射方式进行全身性补充。

但这种方式并非首选,因为其可能引发感染、肝损害等并发症。

三、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评估1. 生长与体重增长评估:通过观察婴幼儿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后的生长情况和体重增加情况,可以初步评估其效果。

一般来说,正常成长的证据包括增重、线性生长曲线(身高、头围)保持在正常水平。

2. 营养状况评估:通过监测婴幼儿血液中的营养指标如肌酸激酶、尿素氮等,以及尿液中的氨基酸和有机酸的浓度,可以了解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和是否能够正常消化吸收肠内营养物质。

3. 肠功能评估:根据婴幼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效果。

常用方法包括胃肠道钡Meal X-ray检查、腹部超声波检查等来观察胃肠道改善状况。

4. 是否需要停止或调整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如果婴幼儿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后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则需要考虑是否停止或者调整方案。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是指在胎龄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他们往往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来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

对于这类特殊群体,护理干预策略至关重要,需要精心制定并积极实施,以确保这些婴儿能够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和专业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复。

本文将就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进行探讨。

一、评估婴儿的肠功能状态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之前,首先需要对婴儿的肠道功能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观察婴儿的肠蠕动、吸收功能、排便情况等,了解其肠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

对于肠道功能较弱的婴儿,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必要时可通过医学影像学等技术手段对肠道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检查,以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二、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针对不同肠功能状态的婴儿,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包括确定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始时间、速率、剂量等关键因素,以及配制适合婴儿肠道状态的肠内营养配方。

还需要重点关注钾、钙、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避免因营养支持而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严格操作、防止感染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包括营养配方的制备、输注管的更换、肠内灌注液的准备等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污染对婴儿的健康造成危害。

四、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营养状态、肠道功能等情况,并关注并发症的发生。

包括感染、肠梗阻、肠道穿孔等并发症都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发现并积极应对。

还需要定期监测婴儿的血液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其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

五、家庭配合、促进康复对于需要长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家庭的配合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对家长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何观察婴儿的情况,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从而让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照顾这些特殊的婴儿,促进其早日康复。

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的观察和分析

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的观察和分析

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的观察和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评估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实际热量摄入及体重增长状况,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116例早产儿,根据恢复到出生体重后的体重增长是否超过20 g/d 分为体重增长迟缓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生后前两周的肠内外热卡摄入量、胎龄、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开奶时间、住院时间、出院体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79例(占68.1%)体重增长速度低于20 g/d。

两组生后前两周肠道内外热卡摄入差异无显著性(P0.05)。

迟缓组出院体重低于正常组(P 0.05),迟缓组患动脉导管未闭(PDA)与感染比率均高于正常组(PDA:P 0.05;感染:P 0.05)。

迟缓组出院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的占45.6%,正常组为10.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早产儿易发生生长发育落后,住院期间的营养及生长状况并不理想,疾病尤其是感染和PDA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早产儿;热量; 体重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有约2 000万新生儿出生,早产儿发生率为6%~8%,即每年约120~160万早产儿出生。

随着医学科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在不断提高,其生存质量也日渐被关注,而充分的营养供给是决定早产儿存活与否及日后的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1]。

但存活早产儿中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北京协和医院报道约70%左右,国外报道约50%左右,如何降低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使之赶上宫内增长速度,提高存活质量,避免后遗症,是新生儿学科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对116例从我院NICU出院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实际营养热量摄入及体重增长状况进行评估,以期对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病例选自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出生、胎龄37周的早产儿116例,生后12 h内转入我院,住院2周以上,出院时完全经口喂养,生命体征稳定,除外先天性遗传代谢病、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新生儿期行各种外科手术治疗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34周存活的早产儿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包括加奶策略、喂奶耐受性观察、体位护理、胃管管理护理、腹部按摩。

结果:60例早产儿中,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存活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早产儿的抢救存活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标签: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早产儿的急救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早产儿给予科学的肠内营养是保证患儿生长发育安全的物质基础,若出现营养障碍则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为此尽快给予肠内营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1]。

为此本文将探究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34周存活的早产儿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34周存活的早产儿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胎龄为25~34周,平均胎龄(28.3±
2.4)周,出生体重1300~2000 g,平均体重(1800±236)g,合并围产期窒息20例,新生儿硬肿症12例,吸入性肺炎1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症9例,新生儿败血症6例。

1.2 方法
1.2.1 加奶策略对出生后存活下来病情较为稳定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2 h 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病情较不稳定新生儿,于出生后延迟24~48 h给予喂养。

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为辅,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胎龄和体重按时进行喂养,对体重1300~15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18 ml/(kg·d);对体重1500~20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36 ml/(kg·d)[2]。

若新生儿在喂养1周后,无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则在在往后的喂养中,每天增加奶量15~20 ml/(kg·d),直至达到150 ml/(kg·d)。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喂养期间应观察新生儿的胃部残余奶量,在每次喂奶前,对新生儿用注射器抽吸,检查胃部有无奶液潴留发生,若潴留奶量低于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可将潴留奶液再次注回胃部,并对新生儿给予预期每次的给奶量;若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应减量喂奶,或停止喂养1次。

在对胃部抽吸的过程中,若发现有血液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喂奶,并排查病因,对症处理[3]。

同时也应观察新生儿有无腹胀,测量时固定早产儿腹部某一部位和测量时间,若腹围增加1.5 cm时,或腹胀有张力则需要适当减小喂奶量,对排便困难的新生儿,可用温度适宜的盐水灌肠。

观察有无呼吸暂停,排查呼吸暂停与喂养有无关系。

为避免出现胃食管反流,应取俯卧头高脚低体位,并适当减少喂养量和喂养次数。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血糖、喂奶量、排泄量、体重变化[4]。

1.2.3 体位护理早产儿以俯卧体位为主,适当采取仰卧位交替。

通过俯卧体位尖山胃潴留、降低腹胀、预防胃食管反流,促进呼吸器官发育,平稳呼吸和心
率等益处。

同时,应将头部抬高30°,头高脚低体位更好地预防胃食管反流[5]。

1.2.4 胃管管理护理早产儿在长时间的肠内营养支持中,早期喂养阶段需要一定时期的胃管喂养,为此应做好胃管管理护理。

早产儿常会自主将不固定的胃管拉出,因此常会反复插胃管,增加插管感染机会。

为此应加固胃管,采用弹性胶布于鼻唇沟处固定胃管,并在每次胃管喂养之后,用1 ml的温开水清理口腔和胃管,以免因胃管造成感染[6]。

1.2.5 腹部按摩喂奶30 min后,医护人员手指并拢,掌心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时给予适当压力,保持缓慢匀速运动,4次/d,5~10 min/次。

通过对新生儿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7]。

2 结果
60例早产儿中,1周内拔管直接正常哺乳有28例,2周内18例,3周内9例,死亡5例,存活率91.67%,死亡率8.33%。

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

3 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新生儿较差,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早期喂养措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诸多优势,使胃肠道直接接受营养,以此稳定内环境,增强肠道组织细胞发育,促进分泌胃肠黏膜酶,提高胃肠道结构和消化功能成熟,从而及早建立经口喂养。

而且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可减轻肠黏膜萎缩,降低肠道通透性,提高抵抗力,有利于胆红素在粪便排泄中排出,预防内毒素位移[8]。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最好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含有适合早产儿多种氨基酸,加速胃排空,且有利于早产儿器官和神经组织的发育,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9]。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低血糖等情况发生。

这些喂养并发症多与喂养方式不当、早产儿吞咽反射迟钝或不全,及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低下所致[10]。

为此,在对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应对早产儿及早给予母乳喂养,给予最佳喂养体位护理,增加喂奶耐受性,并做好胃管管理护理,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11]。

本文研究中,60例早产儿经过积极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存活55例(91.67%),死亡5例(8.33%)。

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

早产儿的抢救存活率与有效的监护呈正比,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 林格芳,汤淑斌.早产儿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出院时体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4(13):362.
[3] 韦艳姬.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4(8):203.
[4] 丁宗一,刘喜红.2010版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建议和早产儿营养需求建议介绍[J].中华儿科杂志,2010,9(10):154.
[5] 刘加云.早期建立胃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13):314.
[6] 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7] 贺晓萍,蔡小红,马云红.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7(16):358.
[8] 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9] 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10] 韩林林.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10(14):365.
[11] 黄红玉.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2(30):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