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汾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汾河调研报告

汾河调研报告

汾河调研报告汾河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部流经的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汾河的治理和保护成为重要议题。

因此,我们进行了关于汾河的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汾河的水质现状、污染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单位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等。

实地考察主要是沿汾河进行了一段距离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水质、河岸环境以及生态状况等方面;问卷调查主要是向当地居民了解汾河的利用状况以及对水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数据收集则主要是搜集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和对比。

三、调研结果1. 汾河水质现状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汾河的水质整体呈现中等水平,但仍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主要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氨氮和重金属等,其中有机物污染的状况较为严重,对水质影响较大。

2. 污染原因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工业排污,包括污水处理不完善、废水直排等问题;二是农业排污,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过量和不合理造成的。

3. 应对措施针对汾河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强污水处理,要求工业企业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和科学施肥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三是加强河岸环境保护,加大植被恢复和修复力度,减少河岸的破坏和砂石开采;四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定额管理和水资源税等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调研结论通过对汾河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汾河水质存在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特别是有机物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二是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和农业排污,应对措施需要从源头上入手;三是加强污水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河岸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等措施是解决汾河水质问题的关键。

五、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应高度重视汾河水质问题,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汾河的特点

汾河的特点

汾河的特点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经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多个省份。

以下是汾河的一些特点:
1.流域特征:汾河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

流域内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这使得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生物种类繁多。

2.水资源:汾河的水资源相对丰富,年均流量达到每秒200立方米左右。

由于流域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汾河的水质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

在某些地区,汾河的水质较好,可以满足各种用水需求;而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汾河的水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污染。

3.水文历史:汾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水文历史。

汾河不仅为流域内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对山西、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汾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如山西的平遥古城、晋祠等都与汾河息息相关。

4.水利工程:为了充分利用汾河的水资源,流域内建设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

例如,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控制着流域内的洪水灾害和改善水环境。

此外,还有一些水电站和灌溉工程等。

5.生态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汾河的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汾河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生态修复等。

总之,汾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具有独特的流域特征、丰富的水资源、悠久的水文历史、重要的水利工程和生态保护价值。

汾河临汾城区段河道整治方案比选

汾河临汾城区段河道整治方案比选

汾河临汾城区段河道整治方案比选张莉【摘要】介绍了汾河临汾市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现状,从蓄水池宽度、单双槽、坝型、排污暗涵结构型式及暗涵尺寸以及抗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从而选定了结构合理、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

【期刊名称】《山西水利》【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14-15,40)【关键词】蓄水池;排污暗涵;生态修复;临汾城区段【作者】张莉【作者单位】临汾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临汾 0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1 概述汾河临汾市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位于临汾城区西侧的汾河干流上,北起马务桥上游涝、洰河入汾口,南至平阳桥下游,全长约6.27 km。

主河槽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洪峰流量1502m3/s;全河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峰流量2690m3/s。

主河槽东西两侧各布置一条排污暗涵,河槽中间设中隔堤,东西侧均布置内河堤,在马务桥上游(桩号-1-150)、下游(桩号0+900)、西关桥下游(桩号2+860)、平阳桥下游(桩号4+850)设4道橡胶坝,形成3座蓄水池,长度分别为2.05 km,1.96 km,1.99 km,总计6.0 km,水深0.8~2.3m,水面面积161.4万m2,总蓄水量244万m3。

橡胶坝分四跨,东侧蓄水池为主坝,共3跨,每跨长60m;西侧泄洪槽内的副坝长80m,全长260m,坝高2.0m,每道坝的东侧均设加压站及调节水池。

3号坝和4号坝下设高喷防渗墙,两个坝址处防渗墙总长度720m。

蓄水池补水利用龙子祠灌溉退水,不足时引污水处理中所得水。

2 方案比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拟定3个蓄水池宽度、单双槽方案、两种坝型、两种排污暗涵结构型式、4个排污暗涵尺寸及两种抗冲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1 蓄水池宽度2.1.1 设计参数本段河道长6.27 km,马务桥到平阳大桥间两岸堤距约400m,马务桥上游及平阳桥下游两岸堤距约300m,马务、西关及平阳3座桥孔宽500~560m。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现状及修复措施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现状及修复措施
是城 镇 化 的 快速 发 展 . 流 域用 水 量 不 断增 加 . 加 之采 煤 造 成 地 下水 水 位 下
降、 水体污染 、 植被退化 , 流域 生 态 环
境 受 到 了极大 破 坏 为从根 本上 解决 汾河 流 域 生 态 问题 , 山西省委 、 省 政 府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中 央 推 进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战 略部 署 . 牢 固树立 “ 山水林 田 湖 系统 治理 ” 理念. 从 全 省经 济总 量最 大、 人 口集 聚最 多 、 生态 环境 最 弱 的汾 河 流域人 手 . 2 0 1 5年 l 0月启 动了第 五 次 汾河流 域生 态修 复工程 . 突出“ 综 合 治理 、 自然 修 复 ” , 力争 通 过 5年工 程
日.汾 河 流域 生 态 修 复 治 理 工 程启
第 四次 治 理 . 实施 了“ 千 里 汾 河
域 生 态修 复 与保 护条 例 ( 草案 ) 》 进 行
初审。 2 0 1 7年 1 月 1 1日. 省十 二届 人 大 常 委会 第 三 十 四次 会议 通 过 了《 山 西 省 汾 河 流 域 生 态 修 复 与 保 护 条
市2 7个 县 近年 . 随着经 济社 会 特别
2 . 修复现状及成效
( 1 ) 强化 顶 层 设 计 。 构 建 三 位 一 体 治 理 格 局
2 0 1 7年 上半 年 完工 蓄水 : 汾河 中段世 泰湖 1 2 0 0亩 ( 1亩 = 1 / 1 5 h m2 ) 的滩 涂 湿 地每 年补 给地 下水 资 源约 6 0万
8 2 . 2 k m 的 汾 河 中 游 核 心 区 干 流 蓄 水
建设 、 1 0年 自然 修复 , 使汾 河流域 生态

千里汾河绽新颜我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践

千里汾河绽新颜我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践

千里汾河绽新颜我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践佚名【期刊名称】《山西水利》【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50-52)【正文语种】中文“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这首传唱半个多世纪至今依然绵延不绝的旋律无疑是最具山西风情的一张名片。

然而曾经逶迤蜿蜒、浩浩荡荡纵贯我省6市27县绵延716公里的汾河干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跳脱了人们的视线,“有河无水、有水皆污”成了常态,流域生态的日趋恶化绊住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今年1月1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此举意味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首次上升到了法律保护的层面,也意味着我省对汾河的治理跃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高度。

这些日子,我们走近汾河,去听,去看,去感受。

顶层设计理念升级,“综合治理、自然修复”让汾河开启了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探索“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源于莽莽山林的汾河大小支流100余条,流域面积39 471平方公里。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省先后4次对汾河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治理,从最初着力于兴修水库保障发展用水的需要,疏渠筑堤完善防洪体系,到2008年实施的“千里汾河清水复流工程”,治理理念从用水与治水并重,逐步向生态修复转型,通过从外流域调水补给、节水治污和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束了汾河多年断流的历史,流域地下水位止降回升。

但是由于长时期的积淀,汾河流域生态趋于恶化的现实仍然难以遏制。

汾河之痛何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秉承“综合治理、自然修复”思路,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纳入“十三五”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加以推进。

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决定采取科学配置水土资源、实施“五水济汾”、恢复水域和重建水系、严控地下水开采、建立河源泉源保护区、加强水污染防治等措施,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力争经过5年工程建设、10年自然修复,投资1 130亿元,使汾河流域重现生机。

守护“大河”的责任与担当——访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

守护“大河”的责任与担当——访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

山西水利专题报道*2017年第3期2017年3月1日,《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 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为汾河 流域生态修复和保护,为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 景,建立起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

《条例》对汾河治 理究竟有何意义?有哪些亮点?下一步将如何贯彻实 施?围绕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 军峰。

笔者: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条例》的颁布对汾河治理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潘军峰:根据《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所确定的任务,主要采取科学配置 水土资源、实施“五水济汾”、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严格 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河源泉源保护区、加强水污染 防治等六大措施,投资1130亿元,全面实施汾河流域 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汾河河道健康生命,谋求汾河流 域可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上述六大措施,经过5年建设、10年自然修 复,总计1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流域总用水量控制在 30.93亿+3以内,地下水开采量控制量8.83亿+3,汾 河干流多年平均人黄水量达到6.2亿+3以上,森林覆 盖率30.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95.以上,形成“两山 两盆一河”协调发展格局,将汾河建设成为三晋腹地 植被葱郁、水流清澈的“生态长廊”、适宜人类生活的 “宜居长廊”和经济发展的“富民长廊”。

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是事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举措。

《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 式,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 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和相关规定要求。

同时,《条 例》的颁布实施也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山西特色,认 真贯彻了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 求,充分反映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 客观要求,反映了全省人民建设美丽山西、实现“山清 水秀”的强烈愿望。

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区划与评价

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区划与评价

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区划与评价冯慧春;李素清;韩锦涛【摘要】受频繁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山西汾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急剧恶化,对流域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土壤盐渍化、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质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土壤沼泽化和沙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势头,促进山西经济、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建立汾河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数学模型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将山西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划分为3个大区,28个亚区,并系统分析了汾河流域28个亚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期刊名称】《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1)004【总页数】8页(P76-83)【关键词】汾河流域;生态1地质环境区划;生态地质环境评价【作者】冯慧春;李素清;韩锦涛【作者单位】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X824生态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活动空间与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最直接的环境[1].对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人与生态地质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汾河流域是山西能源基础工业分布带.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增大,导致流域煤的大量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地表塌陷和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趋于严重化,使得流域内环境承载压力更大,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更大[2].因此,对汾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作出详尽的评价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一份基础资料.1 研究区概况汾河流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雷鸣寺,流经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等地市的47个县(市),沿途汇入岚河、潇河、文峪河、昌源河、洪安涧河、涝河、洰河、浍河等支流,于河津东湖潮村注入黄河,全长694 km,流域面积约39 471 km2,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4.流域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型气候过渡区,四季变化明显.汾河流域是山西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流域内特别是沿河两岸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煤炭产量占全省的26.2 %.2 研究方法2.1 区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选取在对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标体系的选取在参考《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的同时,本着以宏观特征为主兼顾特殊现象的原则,选取了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类型、水资源、岩性侵蚀、湿地退化、土壤盐碱化、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和环境质量12个评价因子,建立了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取值时结合流域的具体情况,参照国家标准,并考虑到在评价工作中的可操作性,进行分级量化,值小质好,值大质差[3~5].2.2 评价方法[6](1)层次分析数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RI由大量试验给出,对于低阶(<12)判矩阵,RI取值列于表1.表1 层次分析法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Tab.1 The average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of hierarchy analysismethodm1234567891011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 91.51根据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确定了12个评价因子的两两相对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权重标度(采用7,5,3,1标度分别表示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和同样重要,其倒数表示相对不重要),对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权向量见表2.一致性检验的CR=0.020 6<0.1,认为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获得的12个评价因子权重基本上反映了汾河生态地质环境性特征.表2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因子权重Tab.2 The factors weigh of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评价因子因子权重评价因子因子权重评价因子因子权重地层岩性0.05湿地退化0.06构造稳定性0.15土壤盐碱化0.09地形地貌0.08矿山地质环境0.16植被覆盖0.06地质灾害0.14水资源0.12环境质量0.13岩性侵蚀0.04坡度0.08(2)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计算采用公式式中,E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i为因素的权重值;Ei为因素的评分值. 本次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了地质环境等12个因子的质量状况.根据上面的公式展开,并对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基本原则,将各个因子了质量进行综合,体现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总质量.因此,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可以分别用下列数学式表示:E=Aa+Bb+Cc+…+Mm式中,A,B,C,…,M分别为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水资源、岩性侵蚀、湿地退化、土壤盐碱化、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和环境质量12个因子的质量指数;a,b,c,…,m分别为12个因子的权重.按照全国试用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划分标准,并结合汾河流域自然地理状况及生态地质环境表现特征和变化规律,将汾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分为3级,生态地质环境良好区、生态地质环境一般区和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3 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区划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分区也应遵循自然区划的原则,即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扼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等.据此将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分区按二级划分为大区和亚区,共划分出3个大区,28个亚区(图1,表3).表3 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分区Tab.3 Fenhe River Basin 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vitalization大区亚区Ⅰ生态地质环境良好区I⁃1管涔山汾河源头区I⁃2关帝山山地区I⁃3太岳山北部山地丘陵区I⁃4汾河上游水库区I⁃5云中山山地丘陵区Ⅱ生态地质环境一般区Ⅱ⁃1太原榆次城镇区Ⅱ⁃2晋中盆地区Ⅱ⁃3临汾盆地区Ⅱ⁃4汾河源头湿地区Ⅱ⁃5吕梁山南部区Ⅱ⁃6岚县娄烦西部山地区Ⅱ⁃7关帝山北部低山丘陵区Ⅱ⁃8晋中盆地西部丘陵区Ⅱ⁃9灵石霍州丘陵区Ⅱ⁃10临汾盆地东部低山丘陵区Ⅱ⁃11霍西煤田西部山地区Ⅱ⁃12汾河中游河谷区Ⅱ⁃13汾河下游河谷区Ⅲ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Ⅲ⁃1宁武煤田煤矿开采区Ⅲ⁃2西山煤田煤矿开采区Ⅲ⁃3霍西煤田煤矿开采区Ⅲ⁃4太岳山西部煤矿开采Ⅲ⁃5河东煤田煤矿开采区Ⅲ⁃6岚县娄烦煤炭开采区Ⅲ⁃7寿阳丘陵煤炭开采区Ⅲ⁃8昔阳和顺山地丘陵区Ⅲ⁃9翼城煤矿开采区Ⅲ⁃10河津汾河湿地退化区Ⅲ⁃11汾河上游河谷区图1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质量分区Fig.1 The Eco-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quality zoning map of Fenhe River Basin4 分区评价4.1 生态地质环境良好区(1)管涔山汾河源头区I-1本区包括芦芽山、管涔山山地.东与宁武煤田相邻,北至阳方口、西至五寨县、岢岚县东部山区、南至静乐县和岚县的黄土丘陵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由于不合理放牧,草场退化严重;②中低山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牧坡退化严重;③低山坡耕地、沟谷耕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生产水平低;④东部的轩岗煤矿煤炭资源开采量大,造成环境污染,土地复垦和采后生态恢复较差.(2)关帝山山地区I-2本区包括关帝山山地.北至汾河;西至三川河;南至晋中市区界;东至晋中盆地边缘.面积5 743.42 km2.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亚高山草甸.放牧承载力重,草场退化严重;②东部山地丘陵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差,出现轻度侵蚀;(3)太岳山北部山地丘陵区I-3本区包括太岳山山脉、榆次区、太谷、祁县、平遥和介休市的东南部山区;灵石、霍州市的东部山区;洪洞县和古县的北部山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东北部低山丘陵区植被破坏比较严重,水源涵养性低于南部山区,水土流失轻度;②草场退化,尤其以东北部退化、破坏严重;③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系统的功能优势、潜力开发利用低.(4)汾河上游水库区I-4本区包括岚县东南部与汾河上游静乐县中西部低山和黄土丘陵区,娄烦县北部、南部和西北部的低山和黄土丘陵区.主要地质生态环境地质问题:①水土流失轻度;②由于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极为强力,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天然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产环境条件不良;③生态条件差,农业生产低而不稳;④汾河东寨至上兰村断水质不同程度污染,其中汾河水库轻度污染;⑤汾河水库淤积严重.(5)云中山山地丘陵区I-5本区包括宁武、静乐县东部山地丘陵区和阳曲县.主要生态地质问题:①水土流失轻度;②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③农业生产低而不稳.4.2 生态地质环境一般区(1)太原榆次城镇区Ⅱ-1本区包括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晋源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六个区;清徐县平川地区;榆次区的平川地区.主要生态地质问题:①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②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水、废物排放,造成空气的污染严重,时有酸雨出现;③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超采;④地震中度、地下漏斗、地表塌陷严重,造成大量经济损失;⑤城市绿地面积少.(2)晋中盆地区Ⅱ-2本区包括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孝义县和清徐县的平川地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人口密度大,生态承载重;②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胁迫性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漏斗面积大;③盐碱化面积较大,土壤盐渍化呈轻度;④汾河、文峪河地表水污染严重;⑤介休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空气污染严重,工业三废排放量大.(3)临汾盆地区Ⅱ-3本区位于汾河下游地区,包括霍州市、洪洞县、临汾市尧都区、襄汾县、侯马市和曲沃县的平川地区;以及新绛县、稷山县、河津市汾河以北的平川地区.主要地质生态问题:①人口密度大,生态承载重;②“三废”排放严重,造成环境空气污染和地表水系污染严重.尤其是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等城市污染突出,污水、废水、工业废物排放量达标率低;③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超采尤其突出,地下水漏斗面积大;④侯马市汾河盆地土壤盐渍化严重.(4)汾河源头湿地区Ⅱ-4本区包括汾河源头管芩山北部,北至阳方口,南至宁武煤田.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被开垦为农田或作其他用途,围埂造田,湿地植被被破坏,生态功能衰退;②污染加剧、环境恶化:湿地被肆意侵占,并常成为沿江建筑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泄区和承泄地,污染在不断加剧、环境在不断恶化.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体污染,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③生物多样性受损: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捕获、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5)吕梁山南部区Ⅱ-5本区包括吕梁山南部山地,东部和南部至临汾盆地边缘,北部至临汾市区边境,西部接黄土丘陵区.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①植被破坏较严重,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增加;②煤炭采矿业开采程度较大,土地复垦和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破坏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6)岚县娄烦西部山地区Ⅱ-6本区包括吕梁山主体山脉以东,岚县西北部、娄烦西部低山丘陵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差;②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③干旱缺水,农业生产条件差.(7)关帝北部低山丘陵区Ⅱ-7本区位于西山煤田以西,娄烦以南,关帝山以北的低山丘陵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②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差.(8)晋中盆地西部丘陵区Ⅱ-8本区包括西山煤田、霍西煤田之间,关帝山以东,晋中盆地以西.主要生态地质问题: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②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差;③北、南两个煤田的开发造成空气、水质和地质灾害的发生.(9)灵石霍州丘陵区Ⅱ-9本区包括霍西煤田以东,太岳山煤矿开采区以西,临汾盆地以北,晋中盆地以南. 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差;②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三废”排放,造成环境空气污染和地表水系污染;④山洪、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10)临汾盆地东部低山丘陵区Ⅱ-10本区包括古县县城的东南部丘陵区,浮山县,洪洞县曲亭镇东部、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东部和襄汾县东部低山丘陵,以及翼城县和绛县的低山丘陵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差;②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③干旱缺水,农业生产条件差;④塔儿山矿产资源开采破坏生态环境.本区位于霍西煤田以东,关帝山以南,河东煤田以北山地丘陵区.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②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差;③北、南两个煤田的开发造成空气、水质和地质灾害的发生.(12)汾河中游河谷区Ⅱ-12本区包括汾河中游河道东西两侧5 km.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防洪体系不健全,现有汾河干堤隐患多,防洪标准低;②河槽摆动、河岸冲刷坍塌严重,河势不稳定;③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河道主槽萎缩,行洪能力降低;④汾河水质遭到污染,各项控制指标严重超标;⑤汾河沿岸植被覆盖率较低,起不到防风沙的作用,加上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征,水土流失严重;⑥人为侵占行洪河道,向河道弃渣现象严重,阻碍行洪.(13)汾河下游河谷区Ⅱ-13本区包括汾河河谷下游东西5 km.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导致了堤防和险工护岸及控导工程标准低、质量差,使河道工程的防洪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②汾河下游及入黄段属于平原,水流速度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③洪涝灾害时有发生.4.3 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1)宁武煤田煤矿开采区Ⅲ-1本区北起宁武、东至芦芽山以西,南至岚县以北,西至忻定盆地西缘,区内有轩岗矿区、化北屯矿区、岚县矿区,煤田面积3 087 km2.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①区域有深厚的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黄土,土壤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泥石流、崩塌和滑坡时有发生;②煤焦开发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水质污染严重;③污水、废水、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低;④由于煤炭开采导致植被覆盖率的降低.本区位于太原市城区的西山山地和古交市汾河以南的区域,区内主要煤矿为西山矿务局,面积1 898.4 km2.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①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自然灾害(风、旱灾、霜冻和洪涝)频繁发生;②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差,出现轻度的侵蚀现象,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③古交和太原西山矿区,煤炭采矿业长时间大规模开采,私挖滥采,产业粗放经营,未能强化土地复垦,采后生态恢复差,付出沉重的环境和生态代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土地沉陷,破坏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④放牧承载力重,草地退化严重;⑤古交市污水、废水和工业废物排放量达标率低.(3)霍西煤田煤矿开采区Ⅲ-3本区位于北至孝义市,南至侯马,西至交口、隰县、蒲县、乡宁一线以东,东至灵石、霍州、古县、洪洞、临汾市、襄汾一线,重点有汾西矿业集团和霍州煤电集团,霍西煤田面积6 255.6 km2.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①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服务功能难以增强;②山洪、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③煤炭采矿业土地复垦和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破坏地下水;④煤炭采矿业长时间大规模开采,私挖滥采,产业粗放经营,未能强化土地复垦,采后生态恢复差,付出沉重的环境和生态代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土地沉陷.(4)太岳山西部煤矿开采区Ⅲ-4本区包括介休、灵石、霍州的东部地区,古县的北部部分区域.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植被覆盖率低;②空气污染严重,“三废”排放量达标率低;③水土流失中度和轻度侵蚀.(5)河东煤田煤矿开采区Ⅲ-5本区位于在中西部吕梁山西麓,跨隰县、蒲县、乡宁县境内.北端以田家山一带,与柳林矿区相邻,东接吕梁山南部山地,南至永济市界.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服务功能难以增强;②土壤强度侵蚀,水土流失严重;③山洪、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④干旱、缺水,农林牧发展比例失调,土地生产力极低;⑤煤炭采矿业土地复垦和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破坏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6)娄烦岚县煤炭开采区Ⅲ-6本区包括岚县、娄烦县的静游、龙泉.主要生态地质问题:①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服务功能难以增强;②土壤强度侵蚀,水土流失严重;③煤炭采矿业土地复垦和采后生态恢复较差,破坏地下水,环境污染严重.(7)寿阳煤炭开采区Ⅲ-7本区位于沁水煤田北翼,跨晋中市区及其寿阳县,主要在寿阳县境内.北界为煤层露头线;东至栏掌保安沟与阳泉矿区相接,西以郭家沟断层与东山矿区毗邻.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植被减少、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差;②采煤塌陷,地表破坏成为该区的地表生态破坏的主要因素;③水土流失严重;④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空气污染严重,“三废”排放量达标率低;⑤干旱缺水,坡耕地多,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生产力低.(8)昔阳和顺山地丘陵区Ⅲ-8本区包括昔阳、和顺两县.主要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②植被覆盖率低,地质灾害频频发生;③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突出,空气污染严重,“三废”排放量达标率低;④干旱缺水,坡耕地多,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生产力低.(9)翼城煤矿开采区Ⅲ-9本区位于沁水煤田西南缘,跨临汾市翼城县和运城市绎县及晋城市沁水县.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②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功能差;③采煤塌陷;“三废”排放量大,造成空气和地表水的严重污染.(10)河津汾河湿地退化区Ⅲ-10本区包括河津市、汾河与黄河汇合区域.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三废”排放量大,造成空气和地表水的严重污染;②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水质条件差,矿化度高;③地势低,排水不畅,盐渍化比较高,突然盐碱化面积大;④湿地退化严重.(11)汾河上游河谷区Ⅲ-11本区位于汾河上游河谷东西两侧5 km.主要生态地质环境问题:①水土流失严重;②河谷崩塌、泥石流频繁发生;③水质污染严重.5 结论(1)针对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应大力加强森林绿地生态保护,森林绿地能够改善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为了治理恢复汾河流域,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提高森林绿地覆盖率的同时,更要注重已有森林绿地的保护.保障重点林业生态体系工程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按照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汾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网络,扩大自然保护区规模[7].(2)注重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对水资源质量进行保护,减少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流域内植被覆盖度,以降低土壤侵蚀量,减少土地退化指数. 【相关文献】[1] 张宗枯.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A].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环境地质研究[C].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1~4.[2] 陈梦熊.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调查[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9,11(3):326.[3] 蔡劲松,万新南. 岷江上游生态地质环境概况及其质量的模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113~114.[4] 李岭,张振文.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2) :188~190.[5] 蔡鹤生,唐朝晖,周爱国.地质环境容量评价指标初步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3),23~25.[6] 任国林,林玉山.闽南三角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分区[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18(05),18~20.[7] 叶延琼,樊宏,陈国阶.山民江上游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2,22(6):56~70.。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生态修复总体思路探析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生态修复总体思路探析

14 0m 左右ꎬ 到 2004 年临汾盆地地下水位持续降
1 概况
低到 82 0m 左右ꎬ 地下水位降幅达 68 0mꎮ 主要是
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ꎬ 被誉为母亲河ꎮ 临
地下水抽采的过多ꎬ 补给的过少和保护不够三大因
素ꎮ ①地下水开采量增加ꎮ 改革开放以后ꎬ 随着国
汾市属汾河中下游地区ꎬ 境内汾河长 161 5kmꎬ 约
汾河两岸修建的堤防间距在 2 0 ~ 3 0kmꎬ 随着经
的支流浍河ꎬ 流域面积为 2060km ꎮ

济社会的发展ꎬ 两岸的水域、 湿地被改造为良田或
临汾市汾河流域属汾河中下游ꎬ 流域内地势北
高南低ꎬ 山区面积大于平川ꎬ 约占 68% ꎬ 境内林
被村镇扩张挤占和压缩ꎬ 汾河宽度被压缩到只有
地面积较少ꎬ 约为 1629km ꎬ 复盖率为 16 1% ꎬ 总
地表径流量持续变小ꎬ 水域面积不断缩小ꎬ 植被破
坏退化加剧、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ꎬ 以及河流污染问
题日益突出ꎮ
2 1 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自 1970 年 以 来ꎬ 临 汾 盆 地 地 下 水 位 平 均
32
收稿日期: 2020 ̄03 ̄24
E ̄mail: 1074610054@ qq com
植被覆盖逐步降低、 水土流失随之加剧、 湖泊面积
析ꎬ 1979 年之前年均降水量 555 7mmꎬ 年均径流
逐步湮没、 水旱灾害的频次增加ꎮ 现在汾河流域生
量 10 43 亿 m3 ꎻ 1980—2000 年 年 均 降 水 量
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流域地下水位持续降低ꎬ
516 5mmꎬ 年均径流量 7 58 亿 m3 ꎻ 2001—2017 年
大ꎬ 蒸发能力强ꎬ 水面蒸发量在 900 ~ 1100mm 以

浅谈汾河水污染及其防治

浅谈汾河水污染及其防治



汾河概况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 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发源于 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 6 流经 个地市, 个 3 4 县市, 在河津附近汇入黄河 , 64公里。汾河流域面积 全长 9 3, 1 97 平方公里, 4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流域取水总 量, 占全省水利用水总量的4%。汾河流域是山西省工业集 6 中、 农业发达的地区, 西省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在山 作用, 工业产值占 全省总产值的4%, 6 农业产值占全省总产值 的6%; 4 沿途人口稠密, 厂矿众多, 是山西省主要的粮棉产地。 汾河是山西省工、 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其水 资源养育着山西省4%的居民, 1 是三晋人民的母亲河。汾河 按河流特征可分为上、 下游三段, 中、 太原兰村以上为上游, 兰 村至洪洞石滩为中游, 石滩以下至入黄河口为下游。 二、 汾河水污染现状 环保部门对汾河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数据显示, 每年向 汾河流域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废污水排放量高达 3 , 39 36 . 万 5 立方米, 占到山西省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 0 主要排放区 域集 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比如太原市、 晋中市等区域。其废污 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是挥发酚、O 、 C D氨氮等, 这些污染物占 排人汾河废污水排放量的4%, 2 其中,O C D人河量达5, 0 78 . 5 9 氨氮入河量达 9099吨。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 吨, ,2. 市, 人口密度大, 农业、 工业相对比 较发达, 相应的其废污水排 放量也比较大。太原市废污水年人河量最高可达到 1, 7 95 6 万立方米, 废污水总量的5.%,O 占 81 C D年入河量达 2 , 3 95 . 7 8 氨氮达64 1 吨, 吨, , . 分别占人河污染物总量的5 .%和 49 91 7.%。依据环保部门监测资料统计 , 1 3 在汾河干流上大型的 排污1 3 有太原市污水总排和通顺I、 Z 北沙河、 l 北涧河、 冶峪沟、 风峪沟, 其废污水年人河量均大于 100 , 万立方米, 0 为汾河干 流主要污染点源。由此, 汾河水资源污染现象比较严重。 三、 汾河水质状况

汾河水库水质调查与对策思考

汾河水库水质调查与对策思考

策修建 了我省最大的汾河水 库 。 控制流域面积 52 8 m , 6 :占上游 k
流域面积的 6 . 距省城太原市 8 m。 84 %, 3 k
汾河水库安全运行近 5 年 , O 正常拦蓄超 1 0 m 的大洪水十 0 0
几次, 确保了下游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近
来水及万家寨坝址水体水质符合环 境影响评价所要求 的Ⅲ类水 质 , 达到水体主要功能要求 , 尚清洁” 均 属“ 级别 。
万家寨水库建成后 ,9 8 2 0 年 , 家寨 水库 试运行期 4 19 - 0 1 万
为除害兴利 , 汾河流域修建 了 2 在 0余座大 中型水库 , 为保 障 流 域内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 和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对汾河水质的评价为 :汾河水库以 上河段水质 尚未超标 , Ⅲ类水标准。19- 2 0 年间 , 符合 9 3 00 汾河上 游的宁化、 静乐、 汾河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由山西省水文局等完
为 了研究 黄河水进入汾河后 ,汾河水 库上游水质沿程变化 情况 ,0 6 5月 2日-- 20 年 - 6日, 调研组 对黄河及汾河沿线水质进
汾河上游由于洪水频 繁, 暴涨暴落 ,9 8年 , 1了 7次监测 , 水质均不符合环境影 响评价所要 求的 Ⅲ类
水 质, 达不 到给山西省引黄供水的水质标准 。 据 统计 ,9 0年 黄河 流域 城镇 工 业 和生 活废 污 水排 放 量 18 2 . 亿 妇, 1 7 流域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 良好 , 干流水质 均可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 Ⅲ类标准的要求。 19 - 20 9 0 -00年的 l 中, O年 流 域 内废污水量从 3 .亿 t 26 增至 4 . t 2 2亿 。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SHANXI WATER RESOURCESI 水生态修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陈刚(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24)[摘要]分析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指导和合理规划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提供了基本 的出发点和任务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污染;汾河流域[中图分类号]X 17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6) 10-0010-021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原因1.1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大量挤占生态用水汾河流域水资源总量31.9亿m 3 (1956—2013年), 占全省的26%,而河川天然径流量仅19.0亿m 3,占全省 年径流量的20%,人均年径流量136 m 3,仅占全国人均 径流量的6.6%。

但全省最好的土地资源5大盆地汾河 流域就有2个,因此,占全省26%的水资源却承担全省 38%的灌溉面积和39%人口的供水任务。

据统计资料 显示,1992年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已达14.8亿m 3,地表水开发利用率高达78.9%。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到2003年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通水前,流域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高达147%。

根据流域1992—2013年统计 分析,多年平均供水量25.6亿m 3,而水资源总量仅 24.8亿m 3,扣除外调水,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 100%,按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率40%考虑,国民经 济发展用水挤占生态环境水量12.4亿m 3。

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通水后,太原盆地的供水矛盾逐步缓解,到2010年后随着引沁人汾工程和禹门 口东扩工程的实施,临汾盆地供水矛盾逐渐缓解, 2012年随着外调水的增加和地下水压采,流域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逐渐低于80%。

1.2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位大幅下降由于地表径流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2012年之前的40余年中,太原 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6 m 下降至 2012年的89 m ,下降幅度达81.4 m ;临汾盆地地下水位 埋深由13.8 m 下降至81.9 m ,下降幅度达68.1 m 。

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1. 内容概览本研究旨在探讨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通过对汾河水库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和种类在不同季节、水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下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规律。

这些变化规律对于预测水库水质变化、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对汾河水库的水质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电导率等指标。

我们选择了多种浮游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硅藻类、绿藻类、金藻类和蓝藻类等。

通过长期观测,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在不同的环境因子下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分布特征。

我们还发现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受到光合作用速率、养分浓度和生物量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变化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数学模型对浮游植物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

通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优化设置,我们揭示了它们对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为水库水质调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背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的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汾河水库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其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物群落之一,对水质、水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的种群动态变化与水体中的多种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营养盐等。

对这些环境因子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浮游植物种群变化的机制,预测其变化趋势,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汾河水库的浮游植物种群变化研究对于评估水库水质状况、预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预防水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群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水库的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汾河水库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汾河治理情况汇报

汾河治理情况汇报

汾河治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汾河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首先,我们加大了汾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力度。

通过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污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有效减少了工业对汾河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对水体的污染。

其次,我们加强了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对汾河流域的水质进行了全面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了水质的稳定和改善。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

大力推进湿地恢复和河道整治工程,扩大了湿地面积,修复了湿地生态系统,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对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恢复了河流的自净能力,改善了水体的通透性和水质。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汾河流域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推动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努力打造一个生态良好、水质清洁的汾河流域。

总而言之,汾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治理工作,为汾河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汾河环境调研报告

汾河环境调研报告

汾河环境调研报告汾河环境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汾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三省区,总长约900多公里。

汾河流域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景色壮丽,是中国著名的黄河支流之一。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汾河流域的环境情况、生态状况和污染程度,为进一步保护和修复汾河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汾河流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调研。

四、调研结果1. 汾河水质通过对汾河水质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我们发现汾河水质普遍较差,主要污染物种类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氨氮等。

其中,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比较严重,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风险。

2. 汾河岸线生态调研发现,汾河岸线生态状况也较差,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同时,大量河岸土地被开发建设,导致自然景观丧失,河流生态功能弱化。

3. 汾河流域土壤质量对汾河流域土壤质量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汾河流域土壤容重较高,含水量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农田土壤肥力不高。

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4.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调研显示,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缓慢,保护意识不足,环境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生态修复资金短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汾河水质监测和治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汾河水质;2. 增加对汾河流域岸线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岸线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生生物种群;3. 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加强土壤水分管理,推广有机肥料使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4. 加大生态修复工作投入,完善生态修复政策和措施,提高生态修复效果。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汾河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一定会得到明显改善,汾河流域将成为人们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汾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17年9月山西地表水质量报告

2017年9月山西地表水质量报告
河、岚河、潇河水质有所恶化,水质无明显变化。
90
75
化 60 学 需 45 氧 量 30
15
0
化学需氧量(mg/L) 氨氮(mg/L)
75.0
64.0
22.8
59.0
20.0
35
78.0
28
21 氨
化学需氧量Ⅲ类水质
38.0
14氮
标准
28.0
27.0
19.0
7
7.0 0.015
11.0 0.080
13.0 0.224
汾河水库为中营养状态。
6
1、永定河水系与唐河水系
桑干河水质轻度污染。 永定河水系其余 7 条支流中,源子河水质良好,口泉河水质轻度污染,南洋 河、十里河水质中度污染,七里河、御河水质重度污染,壶流河因断流未监测。 唐河水质为优。 与去年同期相比,桑干河、口泉河水质明显好转,源子河、十里河、唐河水 质有所好转,南洋河、御河水质有所恶化,七里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7 年 9 月山西省地表水质量报告
一、全省地表水水质概况
本月全省地表水共监测了海河、黄河两
大水系的 47 条河流,100 个断面。其中,Ⅰ Ⅴ
劣Ⅴ 15.0%
--Ⅲ类水质断面占 60.0%,Ⅳ、Ⅴ类占 25.0%, 10.0%
Ⅰ 6.0%
Ⅱ 26.0%
劣Ⅴ类占 15.0%。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
25
20
化 学
15

氧 10

5
0
化学需氧量Ⅲ类水质 标准
化学需氧量(mg/L)
2.5
氨氮(mg/L)
2.0
氨氮Ⅲ类水质标准
11.0
11.0

汾河景区水质污染现状分析

汾河景区水质污染现状分析

汾河景区水质污染现状分析王晓春【摘要】通过采集分析汾河景区水体中的重要污染指标,结果显示:汾河景区的水质除总氮外,均能达到各类质量标准,基本上能满足城市景观娱乐用水水质要求。

而根据检测数据可知,汾河景区水质总氮超标,总氮属于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物质之一,应严格加以控制。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important water pollution indicators of Fenhe scenic spot showed that water quality of Fenhe scenic spot all can met all kinds of quality standards and basically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urban landscape recreation-al water quality, in addition to the total nitrogen. According to testing data, total nitrogen of Fenhe scenic spot water quality exceed standard. Total nitrogen belongs to one of water quality eutrophication material, which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14-15,18)【关键词】汾河景区;水质污染;总氮【作者】王晓春【作者单位】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西太原 0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太原汾河景区始建于1998年,北起柴村桥南至祥云桥共20.5 km,包括柴村桥至胜利桥6.9 km的人工湿地,胜利桥至祥云桥13.6 km的蓄水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汾河流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汾河流域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科研热词 汾河水库 黄土高原 驱动因子 泥沙淤积 水土保持 暴雨量 时空变化 指标 径流 侵蚀性降水 不均匀性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汾河流域 自由搜索 生态环境 湖泊变迁 清代时期 洪涝灾害 汾河中游 汾河 水资源安全 水质综合评价 气温变化 投影寻踪 太原盆地 人地关系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科研热词 黄土高原 非矿区 雨水利用 藻类 群落结构 矿区 生物量 生物柴油 生态环境 环境凶子 汾河流域 汾河 水资源安全 水质 水环境 植物种类 极端干旱 晋西北 总脂 微藻 径流模拟 平城 定量评价 土壤深度 土壤干层 土壤含水量 可变下渗容量模型 参数率定 参数敏感性分析 北魏 分离纯化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中性脂 swat模型 lh-oat法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驱动力 1 霜雪灾害 1 霜雪低温灾害 1 降雨 1 趋势分析 1 突变分析 1 生态补水 1 特征 1 沁河 1 汾河水库 1 汾河干流 1 汾河 1 水环境模拟 1 水环境容量 1 水库泥沙 1 水土侵蚀 1 模型模拟 1 明代 1 时空特征 1 时空变化 1 径流 1 山西省 1 山西 1 寒冷气候事件 1 土地利用 1 周期规律 1 上海市 1 frost and snow disasters, spatial 1 and temporal ch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1 汾河概况汾河流域是中国文化发展较早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人文化”就在这里发现。

灌溉业发达,自流灌溉始于宋、金,井灌则创于周、秦。

汾河流域的太原、临汾也是中国煤炭、重型机械工业的基地。

1.1 地理位置汾河流域地跨山西省中部和西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0°30′~113°32′,北纬35°20′~39°00′,东隔云中山、太行山与海河水系为界,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山西省中部,其支流水系发育在两大山系之间。

西连芦芽山、吕梁山与黄河北干流东侧众多支流为界,东南有太岳山与沁河毗连,南面则以紫金山、中条山、孤山、稷王山与涑水河接壤。

汾河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流经忻州、吕梁、太原、晋中、临份、运城6个地市45个县(市、区),在万荣县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河口高程368m,河道总高差1308m。

汾河流域面积(3982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5.5%,水资源总量(3.36×109m3)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7.2%,全长709.9km,覆盖人口887.5万。

1.2 支流水系沿途汇入汾河的支流较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有岚河、潇河、昌源河、磁窑河、文峪河、洪安涧河、浍河7条;流域面积在500~1000km2的支流有洪河、东碾河、象峪河、乌马河、龙凤河、段纯河、涝河、团柏河8条;流域面积在300~500km2的有干河、屯兰河、惠济河、交口河、南涧河、潏河、滏河、豁都河、三官峪9条;支流中以岚河的泥沙最多,文峪河的径流量最大。

汾河两岸有许多泉水出露,较大的泉水有太原的兰村泉、晋祠泉,介休洪山泉,霍县郭庄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新锋的古堆泉,翼城的利民池等。

1.3 干流河段汾河自宁武县管涔山发源地至太原市兰村为上游,兰村至灵霍山峡入口为中游,以下为下游:(1)上游河长216.9km,流域面积7705 km2,除局部相间有河川地,小型盆地及阶台地约共占10%以外,其余多属砂页岩、变质岩或灰岩土石山区。

汾河流域地下水位下降成因分析

汾河流域地下水位下降成因分析

~SHANXI WATER RESOURCES汾河流域地下水位下降成因分析范术芳(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山西太原030002)I 水资源管理[摘要]汾河流域是山西省境内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区域和国民经济发展受水资源制约最为严重的区域,用水需求不断增大,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埋深大幅下降,形成了四大地下水超采漏斗区 和总面积6 763 km 2的地下水超采区。

经研究分析,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大规模煤炭开采对地下水造成破坏、河道 宽度大面积压缩、岩溶泉严重破坏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地下水;水位;成因;汾河流域[中图分类号]TV 21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6) 10-0018-021地下水概况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流域面积39 471 km 2,占全 省总面积的1/4,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干流全长716 km , 自北向南纵贯6市27县。

汾河流域是山西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且全省最好的土地 资源位于汾河流域,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用水需求不 断增大,在地表水和外调水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情况 下,地下水成为山西省的主要供水水源之一,而且开 采量逐步加大。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汾河流域水资源总量31.9亿m 3, 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6%,其中河川天然径流量19.0亿m 3,地下水资源量23.6亿m 3,重复水量10.7亿m 3。

1956—2012年汾河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12.61亿m 3,2012年地下水总供水量为14.44亿m 3,其中 农业开采量最大,占全流域开采量的44.62%。

1996— 2002年期间,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地表径流大幅减少, 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用水要求,依靠大中型水利枢纽 地表水供水量没有减少,同时大量超采地下水,目前累计超采地下水量达76亿m 3。

汾河流域地下水质主 要类别为n类,m 类水在汾河流域均有分布,W 类水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和运城市境内。

共护汾河水清河晏——我省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综述

共护汾河水清河晏——我省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综述

山西水利磁窑河是汾河的重要支流,其水质对汾河水质影响很大。

长期以来,磁窑河水质超标、水生态环境遭破坏。

3月初,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联合开展为期2个月的磁窑河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4月初,我省又下发了关于对磁窑河等水质污染严重市县进行挂牌督办的通知,对磁窑河水质污染严重的相关市县挂牌督办,并要求于今年9月30日前完成问题整改。

一场汾河流域磁窑河支流污染整治大会战全面拉开,力度之大、手段之硬,均超过以往。

磁窑河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是我省针对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

4月12日,我省发出了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决定的政府令。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我省首次针对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发出政府令,其意义不言而喻。

治汾先治污,为实现汾河“水质好起来”,我省生态环境部门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切实做好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实。

首先确定的是严促重点工程治理,以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作为主抓手,全面落实《山西省水污染防治2018行动计划》各项重点任务,突出抓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工程、人工湿地建设、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沿河村镇生活污水治理等汾河流域重点工程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流域水质改善。

为此,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按照“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的治水思路,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污染治理,强化减污与增水并重,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综合施治。

实践证明,治理水污染是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省印发实施了《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紧抓“四河一渠”治理重点,制定了从源头管控到末端治理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力攻坚措施,这一系列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

污染必查,环保与公安联动,严厉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目前两部门正联合在汾河流域全面开展以排查取缔小炼油、小化工、小橡胶等“土小”企业和“散乱污”企业为重点的专项执法行动,对流域范围内水污染源进行地毯式排查,分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9年汾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作者:谷娇张旭苗刘敏来源:《山西农经》2020年第19期摘要:汾河被称为山西的“母亲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

汾河流域的地表水质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山西省经济发展。

为改善汾河水质,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修复措施。

以2017—2019年汾河流域12个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数据为例,运用单因子评价法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形成原因,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为汾河水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发现,2017—2019年汾河流域的化学需氧量与氨氮含量显著下降,水质有较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汾河中游地区这两种污染指数浓度值在3年内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汾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9-0064-04 ;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X821 ; ; ; ;文献标志码:A汾河流域总面积为39 471 km2,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占全省面积的1/4,流域主要包括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6市45县,干流全长716 km[1]。

汾河养育着全省约40%的人口,对省内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重要作用[2-3]。

近年来,工厂废水与生活污水肆意排入汾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有机物超标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4],再加上自我净化能力差,致使汾河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2006年,66.7%的监测断面水质超Ⅴ类标准,2016年流域中劣Ⅴ类断面占比达62%,水质整体依然呈重度污染态势。

汾河水质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矛盾[5],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山西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对该流域的水质研究已成为山西省生态环境战略的重点。

为治理和改善汾河水质,山西省生态环境部门统一协调监督,对汾河流域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治理[6]。

水质分析是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内容,合理有效分析水质可以因地制宜进行治理方案的制定,对汾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2017—2019年汾河流域的氨氮含量与化学需氧量,研究汾河流域水质变化趋势,以期为汾河水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研究数据来自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地表水水质月报与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关于汾河流域治理情况的相关数据。

选择2017—2019年汾河流域12个监测断面的氨氮含量与化学需氧量数据,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汾河水体水质指标进行评价。

1.2 ;研究方法1.2.1 ;单因子评价法确定水质类别,需要在选择的污染指标中进行计算,选择最差的水质指标判断水质类别。

水质指数Ii的计算公式如下[7]。

Ii=Ci /Lij ; ; ; ; ; ; ; ; ; ; ; ; ;(1)式(1)中:Ci为第i类污染物测定值;Lij为第i类污染物评价标准。

Ii=1时,表示水体未污染;Ii>1时,表示水体污染。

1.2.2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是一个非参数性质的秩统计参数,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联系的强弱[8]。

采用SPSS软件分析2017—2019年汾河流域12个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在时间上的差异显著性。

2 ;汾河水质变化趋势分析2.1 ;氨氮与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分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汾河发源地雷鸣市水质标准为I类,河西村到上兰为Ⅲ类,小店桥到庙前村断面为Ⅴ类[9-10]。

通过单因子评价法计算两种污染物的水质指数来判别是否达标。

当两种污染物的水质指数均≤1时为达标,反之则不达标。

2017年有4个监测断面达标,2018年有5个监测断面达标,2019年有7个监测断面达标。

从3年的达标情况来看,汾河水质逐渐变好,但达标的监测断面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区域,中下游区域的污染仍较为严重。

从不达标的监测断面分析可知,氨氮污染情况比化学需氧量严重,许多监测断面都由于氨氮超标导致不达标,例如临汾市上平望监测断面。

2017—2019年的劣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58%、58%和42%。

劣Ⅴ类水质数量的减少与污染物浓度值的大幅度下降说明近年来汾河流域治理的成效显著,见表1。

2.2 ;总体水质类别变化情况由图1、图2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汾河Ⅰ-Ⅲ类水质比例不超过4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50%,1月甚至超过了70%,污染非常严重。

2018年汾河Ⅰ-Ⅲ类水质比例整体上升至50%左右,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最高没超过60%。

2019年汾河Ⅰ-Ⅲ类水质比例整体仍保持在50%左右,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明显下降,除1、2月外均在50%以下,4月比例降低到30%,说明汾河水质量环境在逐渐改善。

2.3 ;上、中、下游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汾河流域12个监测断面可分为上、中、下游3部分,其中雷鸣寺断面、河西村横断面、汾河水库出口断面、寨上水文站断面、上兰断面为河流上游;小店桥断面、温南社断面、王庄桥南断面为河流中游;临汾断面、上平望断面、河津大桥断面与庙前村断面为河流下游。

根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上游的污染物限定值划为Ⅲ类水质标准。

由图3可知,汾河上游的化学需氧量浓度比较稳定且逐年降低,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氨氮含量除2017年2月超过Ⅲ类水质标准外,其余月份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氨氮浓度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每年冬春之际浓度值会达到一个峰值,在峰值后迅速下降并小幅波动变化直到下一个峰值到来。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中游的污染物限定值划为Ⅴ类水质标准。

由图4可知,相较于上游地区来说,中游地区污染较严重。

汾河中游化学需氧量浓度波动幅度比较大,2017年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最高含量可达100.1 mg/L;2018—2019年化学需氧量浓度大幅下降,仅有1个月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其余月份均在标准之内,2019年末降至18.0 mg/L。

氨氮含量在2017年1月—2019年8月均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最高可达22.7 mg/L,2019年末氨氮含量下降到标准线之内,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对比氨氮含量3年同期数据发现,冬春达到峰值,夏秋降到低点,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下游的污染物限定值划为Ⅴ类水质标准。

从图5可知,相对于汾河中上游而言,下游化学需氧量浓度波动幅度较大,但基本在Ⅴ类水质标准线上下波动。

2017—2019年的年均浓度值分别为43.29 mg/L、37.47 mg/L和33.10 mg/L,呈逐年降低趋势。

氨氮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冬春季持续增长,出现峰值,峰值后则会断崖式下降并在夏秋季降到最低值,达到Ⅴ类水质标准。

冬春季节河流氨氮浓度呈现严重超标的趋势。

2.4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由表2可知,汾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相关性,其中氨氮浓度与季节变化显著相关[11]。

10个断面的化学需氧量随时间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有5个断面显著下降,主要集中在汾河中游,但上兰断面和河津大桥断面上升趋势并不显著。

对于氨氮而言,10个断面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其中8个断面下降显著,虽然雷鸣市断面和河西村横断面出现上升趋势,但由于汾河上游的浓度含量相对较低,影响不大。

总体来看,汾河流域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水质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3 ;水环境质量变化成因分析从整体来看,2017—2019年汾河流域中的化学需氧量与氨氮含量随时间变化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Ⅰ-Ⅲ类水质断面的比例不断上升,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持续下降,证明汾河水质发生了明显改善。

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级市在工业和城镇生活上狠抓防治污染,采取了有效措施,各工业企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都达到限定排放标准,降低了汾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有效提升了汾河水环境质量。

虽然汾河水质经多年治理已有较大改善,但很多断面劣Ⅴ类水质依然存在,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山西省境内基本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

汾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自然降水,在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水流缓慢,导致大量污染物不能快速净化。

另外,汾河环境容量小,河道稀释作用不明显,自身净化能力较差[12]。

再加上河道天然径流减少,大大降低了汾河对污废水的稀释自净作用,污染大量集聚是导致汾河中下游劣Ⅴ类水质分布较集中的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方面,汾河中下游例如温南社断面与王庄桥南断面处,不仅人口众多,还分布着大量工厂,以煤炭、焦化等为主的重化工业产业结构造成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污水管网不完善导致生活污水排放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13]。

例如晋中市榆次区正阳污水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进河道,对汾河干流温南社断面水质造成较大影响;河津大桥断面污染防控不到位,還有上升趋势。

4 ;结论和建议2017—2019年汾河流域中的化学需氧量与氨氮含量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重度污染水质从2017年的92%下降到2019年的41%,汾河水质得到较大改善,水域治理效果显著。

但很多断面劣Ⅴ类水质依然存在,特别是中下游温南社断面、王庄桥南断面与河津大桥断面污染依然较严重。

因此,还需加强汾河流域的治理力度,推进治理进程。

不仅要加强汾河水资源管理监控能力建设,还要采取污染防治工程措施,加强河流修复与保护,开展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

参考文献:[1]杨炯.汾河干流的CODcr污染研究[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4(4):21-22.[2]王如.汾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3.[3]杨炯,马一方.10年间汾河干流CODcr污染研究[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8(1):17-18,20.[4]吴瑞红,任悦玲.汾河太原段COD、氨氮特征分布和污染防治[J].山西水利,2017(6):17-19,23.[5]余珊.浅析汾河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治与修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1):182-184.[6]曾乐媛.5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7]牛富霞,任东.模糊数学与单因子水环境评价方法特性分析[J].地下水,2019,41(5):46-47.[8]嵇晓燕,孙宗光,聂学军,等.黄河流域近10a地表水质变化趋势研究[J].人民黄河,2016,38(12):99-102.[9]张淑丽.汾河临汾段水质现状及水环境治理研究[J].海河水利,2018(4):20-21,33.[10]邢肖鹏,薛鹏松,冯民权.汾河运城段河流水质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2):142-145.[11]嵇晓燕,聂学军,李文攀,等.近十年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变化特征[J].节水灌溉,2016(12):85-88,93.[12]刘巧莲.汾河水质污染趋势研究[J].山西水利,2013,29(1):8,44.[13]吕安,邱文,盛若虹,等.汾河水质状况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97-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