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杨炯)公开课16686

合集下载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将士们的战斗生活和 豪情壮志,如“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
声”。
边塞风光与地域文化特色
展现边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民族风情、历 史遗迹等。
描绘边塞地区荒凉、艰苦的自然环境,如“大漠穷秋 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通过边塞风光和地域文化的描绘,烘托出将士们的豪 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诗人自身情感融入与共鸣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目录
• 诗人杨炯简介 • 《从军行》内容解读 • 诗歌中人物形象塑造 • 艺术特色鉴赏与比较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派简介
01
诗人杨炯简介
杨炯生平及时代背景
杨炯(650年-693年),唐代 初期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
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卒于武 则天如意元年,终年44岁。
用典丰富
诗歌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 和历史事件,既丰富了诗 歌的内涵,也展示了杨炯 深厚的学识。
描写细腻
杨炯在描写战争场景时, 笔触细腻,能够生动地再 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 英勇。
与其他边塞诗歌比较异同
与高适《燕歌行》比较
两者都描写了边塞战争,但高适的诗歌更加注重对战争全局的描绘和对士兵命运 的关注,而杨炯的诗歌则更加注重对战争细节的描写和对士兵英勇精神的赞美。
生了深远影响。
边塞诗的创作丰富了唐诗的题 材和内容,为唐诗的繁荣做出
了重要贡献。
边塞诗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英雄主义气概对后世文人的
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精神。
同时,《从军行》中所蕴含的忠君报国思想,也有助 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

《从军行》公开课

《从军行》公开课
个乐府曲调名。 但是到了唐代,《从 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 篇《从军行》,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 作为题目。表明这首诗的内容是反映 从军辛苦的。
作者介绍 杨炯,十一岁被举为神童, 送入朝廷,授校书郎。他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 杰”。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 如《从军行》、《出塞》等,表 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 豪放。
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课后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P2第2题 。 2、预习《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整体感知
“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 多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 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 的豪情及渴望为国建立功业壮志。
文本研习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 手法来抒发这种豪情 壮志的?(小组讨论交流)
当堂检测
第1、2题 《学习与评价》P2第二题
3、颈联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这两句诗,作者从 ,采用了 的 手法,有声有色的,描写了两军交锋的场面。 诗人 雪花漫天飞舞,天色黯淡,军旗上 的花已经凋落,及北风呼啸,鼓声震天的激烈的战 斗场面, 战争的激烈悲壮。 出征将士 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总结:“尚武”的社会风 气 ,贯穿唐王朝始终,文人普 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杨炯的《从军行》以及很多其他的 诗歌都反映了文人这一心态。
拓展阅读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 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开 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课堂练习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 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歌解读
诗歌解读:五看关键词(句)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 胸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 志豪情。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边塞诗常用意象:
诗歌解读:三看注释
诗歌解读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1.西京:长安。 2.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 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3.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4.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5.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6.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边塞诗常见内容和情感
归纳总结
▪ 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寒冷荒凉的恶劣环境 ▪ 表现建功立业、奋勇杀敌的决心/抒发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情怀
▪ 厌倦战争、批判统治者/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 ▪ 戍边生活艰苦、征人思念故乡
课堂练习: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诗人与作品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特色探讨•主题思想阐释目录•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01诗人与作品背景杨炯生平简介杨炯(650年-693年),唐代初期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出生于华阴(今属陕西),自幼聪敏好学,十岁应神童举,授校书郎。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代表诗人有岑参、高适、裴迪、常建、王之涣等。

边塞诗派的作品多描写战争场景、抒发豪情壮志,风格豪放、意境深远。

唐代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唐代边塞诗派概述《从军行》创作背景及意图《从军行》是杨炯的一首代表作,反映了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该诗创作于杨炯任职期间,他深感戍边将士的艰辛和付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

杨炯在诗中描绘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01提供《从军行》全文的准确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02附上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解读战争背景及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描绘出征将士的威武气势和战斗场景。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分析战争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激烈。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探讨诗人的壮志豪情和人生选择。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关键意象和象征手法分析意象烽火、牙璋、铁骑、雪、风、鼓声等,共同构建了一幅壮美的边塞征战图。

象征手法通过“烽火”、“牙璋”等象征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雪暗”、“风多”等象征边塞的艰苦环境;“百夫长”、“书生”的对比,象征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抉择。

03艺术特色探讨诗中通过描绘大漠、长城、黄河等边塞景象,展现出壮阔豪放的风格。

描绘边塞景象抒发豪情壮志运用典故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抒发自己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表现出雄浑的气势。

《从军行》(杨炯) 课件分解共23页文档

《从军行》(杨炯) 课件分解共23页文档

《从军行》(杨炯) 课件 分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文本研习
二、颔联
2. “铁骑绕龙城”,表现了怎样的氛围?
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汉朝时,大将 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 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 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 诗中常用“龙城”,指代敌人的巢穴,形象地 写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文本研习 二、颔联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 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杨炯(650年-692年),华阴县(今陕西华阴) 人。高宗显庆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举为神童, 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永隆二年(公 元六八一年),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他 也和王勃一样,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 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 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后人称他 为杨盈川。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 《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 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从军行》(杨炯)精品课件

《从军行》(杨炯)精品课件

练习
1、尾联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2、“绕”字好在哪里
形象有力地写出唐军神速地把敌人城堡包围的水泄 不通的强大气势。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艺术特点
景物描写烘托环境的恶劣艰苦战场的紧张氛围;听觉 和视觉结合,抓住旗和鼓典型意象表现唐将士奋勇杀 敌的无畏精神和悲壮场面。
4、主旨句
边塞诗
边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抒发了为国出 力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 年 江苏卷)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如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 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 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 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 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
总体归纳如下:
➢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同情劳动人民,厌恶战争
一、首联
文本研习
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一、首联
文本研习
3.赏析关键词“自”。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 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 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 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从军行(杨炯)上课用课件

从军行(杨炯)上课用课件

第三联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描写 怎样的画面?
颈联诗人从侧面,通过景物描写和烘托的手法。 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两军壮烈战斗场面。漫 天大雪,纷纷飘下;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 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有声有 色,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 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 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前两句交代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暗示军情 的紧急,“照西京”言烽火映照京城, 渲染了紧张气氛。在国家危难关头,有 责任心的志士不会坐视不理,自然引出 下句“心中自不平”。“自”字,表现 了志士发自内心的爱国激情,写出了初 唐士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文本研习 二、颔联
2.“铁骑绕龙城”,表现了怎样的氛围? 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汉朝时,大将 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 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 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 诗中常用“龙城”,指代敌人的巢穴,形象地 写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文本研习 二、颔联
整体感知
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 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一二句来犯,三句出征,四句围城, 五六句苦战,(七八句抒怀)
诗歌赏析 一、首联
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 这一意象。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 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 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 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 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 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三、时代背景:
唐王朝建立之初,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 对新兴的政权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常使唐王 朝处于东西拒敌的狼狈境地,所以当时不得 不用大量的财帛珍宝馈赠对方,以求得边境 的暂时安宁。这一边防措施,引起了当时朝 臣和部分文人的不满,他们迫切希望朝廷拿 出勇气,扫除边患。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 初唐诗坛产生了不少从戎报国、抵御外侮的 边塞诗。

《从军行》公开课优秀课件(2024)

《从军行》公开课优秀课件(2024)
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2
2024/1/30
唐代边疆地理范围及特点
介绍唐朝边疆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西域、北疆、西南等地区,并分析其地理环境 的特点,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边疆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阐述边疆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状况,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以及 生态环境脆弱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边疆地区的交通与通讯
创作背景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 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 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而王昌龄的边塞诗尤为突出 。
5
《从军行》创作背景及意义
2024/1/30
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唐朝时期,边境战争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都 以边塞为题材进行创作。《从军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培育新时代人才
通过学习唐代边塞文化,可以培养青少年勇敢、坚韧、担当的品质, 为新时代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2024/1/30
21
05
跨学科拓展与应用举例
2024/1/30
22
历史学科:了解唐代历史背景
01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概述
简要介绍唐朝的盛世背景,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
团结协作的精神
边塞诗中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表现了将士们同仇敌 忾、共同御敌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培养人们的团队意识 和协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19
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途径
深入了解历史
通过学习唐代边塞文化, 了解历史背景和民族精神 ,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2024/1/30

从军行课件

从军行课件

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 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 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 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细节感知 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颈联采用了烘托的手法。诗人却没有从 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写出漫 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 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北风呼啸, 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 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 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 角的声音,但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 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 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 斗场面。
从军行
学习目标
1.了解杨炯生平及边塞诗。 2.了解本诗中的“烽火”“牙璋”等意 象的作用,品味诗歌中修辞手法的魅力。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旧题,
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
加上“歌”“引”“曲”“吟”“歌行”
等,都属于乐府诗。
走近作者
杨炯(650年-692年),华阴 县人。高宗显庆六年,被举为 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 才只十一岁。他自恃有才,待 人略显傲慢,以边塞征战诗著 名,所作如《从军行》、《紫 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 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 放。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
烽火
牙璋
整体感知
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来犯,出征,围城,苦战
细节感知 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 这一意象。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 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 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 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通过 “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 急表现出来了。

古诗从军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从军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从军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从军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2. 掌握《从军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和赏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古诗《从军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2. 掌握《从军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和赏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古文阅读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古诗《从军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预习(10分钟)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3. 报告(15分钟)学生报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包括作者的创作背景、主题和传达的情感。

4. 分析(20分钟)教师分析《从军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5. 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从军行》中的关键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总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

6. 表达(15分钟)学生就《从军行》的主题思想进行个人表达,可以选择朗读、演绎、创作等形式。

7.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从军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点评学生的表达,并引导学生对古诗的进一步思考。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围绕《从军行》这首古诗展开,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对古诗《从军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在分析诗歌的同时培养语言表达、理解和赏析能力。

在讨论和表达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作业的要求也能够促使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公开课课件_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  从军行》公开课课件_10

二、赏析全诗: ㈠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首联:来犯 颔联:出征,围城 颈联:苦战 尾联:(最后抒怀)
来犯 出征
围城
夸张 借代
军情紧急 出师庄严
唐军神速
(二)、分析
1、首联渲染一种 什么气氛? 表达什么激情?
前两句交代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写边 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烽火” 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暗示军情的紧急,“照 西京”言烽火映照京城,渲染了紧张气氛。 在国家危难关头,有责任心的志士不会坐视 不理,自然引出下句“心中自不平”。“自” 字,表现了志士发自内心的爱国激情,写出 了初唐士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从军行
一、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旧题,
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 加上“歌”“引”“曲”“吟”“歌行” 等,都属于乐府诗。
作者简介 杨炯(650-?),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人,
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 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 (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县 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杰”。擅长五言律诗,语言精丽严整, 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十卷,《全唐诗》 存诗一卷等作品传世。
诗的背景: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681),突 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 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ppt课件17936讲课讲稿

《从军行》ppt课件17936讲课讲稿
手法+句意+作用(结构、情感、主旨)
总结:“尚武”的社会风气 ,贯穿唐王 朝始终,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杨炯的《从军行》以及很多其他的诗歌 都反映了文人这一心态。
举例:
拓展阅读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①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②关山五十 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开国 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 的彩画。
六.赏析全诗: ㈠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来犯,出征,围城,苦战
第三联从什么角度,描写怎样的画面?
第三联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两军交 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 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 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 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 沙场之上。
《从军行》ppt课件17936
二、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 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 有的加上“歌”、“引”、“曲”、 “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三、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 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 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 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 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 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问题: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后两句运用反问,请君到凌烟阁上 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
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抒发了为国出 力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

2024从军行(杨炯)公开课PPT优秀课件

2024从军行(杨炯)公开课PPT优秀课件

从军行(杨炯)公开课PPT优秀课件•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赏析与解读•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与价值评价目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比较•延伸活动设计与课堂互动环节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杨炯生平及主要成就杨炯(约650年—约693年),唐代文学家,以文学才华著称,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创作,其边塞诗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文学史上,杨炯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从军行》是杨炯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唐代当时的边疆战争有关,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同时,杨炯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

《从军行》创作背景唐代边塞诗风概述唐代边塞诗风盛行,以描绘边疆自然风光、战争场景和将士生活为主要内容。

边塞诗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其中,杨炯的《从军行》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

02诗歌内容赏析与解读全文朗诵及录音欣赏诗歌全文朗诵通过名家朗诵,感受《从军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录音欣赏提供高质量的诗歌录音,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逐句解读对诗歌的每一句进行详细解读,揭示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表达意图。

意境描绘根据诗句的内容,描绘出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关键意象分析剖析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烽火”、“牙璋”等,揭示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修辞手法分析详细讲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领略诗人的艺术匠心。

03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危险环境,突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描绘战争环境刻画人物动作展现内心世界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八年级语文原创精品课件1:从军行

八年级语文原创精品课件1:从军行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在诗歌鉴赏题目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
1、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 2、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 对这些类似的问题,如何回答,(分析前一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答题步骤
1某句具有什么特点(手法) 2展开想象,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再现诗句所描写的情 境; 3体会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妙处(结构、情感、主旨)
问题: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参考答案
后两句运用反问,请君到凌烟阁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 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抒发了为国出力 、 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维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六.赏析全诗:
㈠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 来犯,出征,围城,苦战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来犯 夸张
出征 围城
借代
军情紧急 出师庄严 唐军神速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第三联从什么角度,描写怎样的画面?
第三联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漫 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 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 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边塞诗的内容包括: A、边塞风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 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 白 《塞下曲六首(选一)》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
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军行(杨炯)公开课16686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 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 诗歌——杨炯的《从军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650年-692年),以边塞征战诗著名, 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 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 风格豪放。
谢谢观赏!
2020/11/5
18
文本研习
二、颔联
2. “铁骑绕龙城”,表现了怎样的氛围?
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汉朝时,大将 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 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 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 诗中常用“龙城”,指代敌人的巢穴,形象地 写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文本研习 二、颔联
知识归纳
2.边塞诗的特征
从内容看:多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 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的乡愁离恨等。
从意象看:多有校尉、瀚海、单于、烽火、胡骑 (马)、匈奴、边土(庭)、大漠、铁衣、征人、刁 斗、金鼓、李将军、铁骑、玉门关、沙场、楼兰等意 象。
从感情看: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 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 奇异的边塞风光,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精神的礼 赞;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 对朝廷穷兵黩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 等感情。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 胸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 志豪情。
一个投笔从戎,不甘作伏案书生,渴望为 国建立功业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整体感知
2.作者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哪几个场 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一二句来犯,三句出征,四句围城,五六 句苦战,(七八句抒怀)
一、首联
文本研习
二、颔联
1.“牙璋辞凤阙”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牙璋”,古 时代兵的一种符信,即兵符。这里指领兵出征 的将帅。“凤阙”,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 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 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 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写作背景
唐高宗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 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永隆二年 (681),突 厥入侵固原、庆阳,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 师征讨。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长安, 壮士的心怀自然不能够平静。
整体感知
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一、首联
文本研习
3.赏析关键词“自”。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 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 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 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联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文本研习
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 意象。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 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 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 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通过“烽火” 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 了。
一、首联
文本研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3. “绕”字有何内涵?
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 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
三、颈联
文本研习
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颈联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表 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 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知识归纳
1.边塞诗的产生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 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 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 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 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 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