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ppt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学四史之新中国史解读PPT课件
三大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了保证轨道在使用中不产生横向位移,可采取把调整垫片塞在调好的垫板孔的内侧。 4、 电缆桥架不穿过人防墙,设套管,一管一线,管道穿墙处,钢筋加强;
★ 第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年至1966年
a、进行首件专检及标识。 5.2.4 幕墙防雷系统的安装及技术保证措施根据现行建筑防雷设计标准50057-94 进行防雷设计。
3、钢材及五金附件及幕墙钢结构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工用红粉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出钢筋就位线,绑扎时,严格按照就位线施工。
4 支承面的垂直度C≤1.5mm。 ,最后交错张拉余下的纵向腹板束、顶板束、底板束腹板束、顶板束、底板束要按中跨、边跨、纵向、横向交错均匀进行
GDP 首次超越日本
d.将锚板罩在砼结构面上,将螺杆插入孔中并轻轻旋转,使锚筋与胶充分接触。 6.3.2测量放线:绑扎墙体钢筋前,测量人员放出轴线、墙边线、墙体控制线,报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墙筋绑扎。
(9)禁止上下交叉作业,若无法错开时,应先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a、**集团总部办公楼幕墙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条例;
(6)工程涉及xxxx区所在地的苗木现行价格。 b.检查胶筒上的出厂日期及有效期是否能在施工期内用完。
根据工程所造成水土流失特点布设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或采取调查监测; 在紧急情况下,支路可承担消防通道的功能。
a、对进入现场材料的清点、保管、发放; e 提前作固化剂试配,控制固化速度,作好各种情况的充分准备。
★
针对本工程现场条件情况,严格按照业主提供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圈围施工区域,配合业主共同做好现场总体布局的实施工作。 区、硬化建设区、表土堆放防治区、地下车库区以及直接影响区5个分区。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汇编
1960年9月,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 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 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 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
三五计划(1966~1970): 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 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 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 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 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 “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 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
“五五”计划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前 后的“新跃进”,致使国民经济结构失调、效益低 下。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 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五五”计划指标相应作了 较大幅度的调整。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 关系开始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四五计划(1971~1975): 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四五”计划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 “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 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 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 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 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以后,周恩来主持两年经济调整, 对极“左”思潮进行了批判。
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制定“一五”计划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经第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但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 间已经过半。 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 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 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规划
(1953-1957)“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一五与十二五
从问题出发,得到的经验:
∗ 主要经验 ∗ ①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 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 ②注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 ∗ ③注意做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 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 ④为适应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采取了 一些灵活政策。但是,由于某些方面要求过急,农、 轻、重比例不协调的苗头已经出现,造成市场供应 紧张,在这个时期内实行了对粮、棉、油的统购统 销。
“一五”计划
∗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 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 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 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 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从一五到十二五的发展历程:
二五到十一五的总结:
“十二五”计划
十二五计划的详细内容:
十二五计划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一五与十二五的比较
∗ ①两者产生背景的比较; ∗ ②两者主要内容的比较; ∗ ③两者重要意义的比较。
产生背景的不同:
内容的不同
各自的意义:
最后总结一五,展望十二五!
学习感悟!
积累经验: 积累经验:
∗ 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人们常说, 中国是计划经济国家;实际上,认真制定计划,严 格按计划办事,主要在“一五”时期。“一五”计 划工作的经验,为以后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现在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人们 常说的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 展,合理布局,等等,这些计划经济的用语,都是 “一五”时期总结出来的,迄今仍常用常新。这些 经验看来今后仍然将要沿用,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 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 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 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 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 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 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 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十二五”规划 研究重大选题
一、发展环境 二、思路目标 三、产业结构 四、城乡区域 五、科教文化 六、改革开放 七、人民生活 八、资源环境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 转型】
中国经济社会: 一、从外需向内需 二、从高碳向低碳 三、从强国向富民
展
• • • •
望
【“十二五”规划中国民生展望】 【“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展望】 【“十二五”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展望】 【“十二五”规划中国企业发展展望】
刘易斯转折点
• “刘易斯转折点”简而言之就是在此这个转折 点之前不论有多少新增就业,工资都不会涨,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发展;在这一点之后 劳动供给不再是无限的,工资开始上涨,人均 收入开始实质性地增长,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 经济增长。 • “二元经济”的说法最初是由伯克 (Booke,1933)提出,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是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一是传统部门, 二是现代部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专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专题教学参考资料教学目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二五”规划建议),将为中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
通过本专题教学让广大学生理解我国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代背景、主要精神,掌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了解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把思想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自觉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努力。
教学要求:把握五中全会精神,在简要回顾过去五年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国际与国内、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阐释“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及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4学时)1、“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1学时)2、“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题、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四川“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1学时)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1学时)4、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1学时)讲授内容:我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规划,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下称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
会议研究、讨论、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二五”规划建议)。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在“文革”后认真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 纪末20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 略部署制定的。“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最 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 草案的一部分,于1975年、1977年两次进行编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倒原方案后开 始重新拟定。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 式批准“六五”计划。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机自二班 吴鹏阳
前言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 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 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 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 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 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 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 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 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 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 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 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 十二个“五年计划”。而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将在 2015结束。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五计划(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 的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 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 二个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之后要出现 “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着层层高压和层 层虚报的政治运动。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 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人民生活最苦的一 年。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的 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于 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二个 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 得到了基本完成。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新跃进大转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 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 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 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 《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 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 仅剩3年。
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1997年始发于泰 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 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 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六五计划(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ppt课件
1966年,曾出现了预计提前两年完成计划的良好发 展势头,但1967年、1968年的“文化大革命”,给 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1969年,中苏边界武装冲突使全国进入了战备高潮, “三五”计划以临战的非正常状态取代了前三年无 政府主义的非正常状态。1970年的高投入,使“三 五”计划勉强完成。
13
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的经济计划中增加了社 会发展的内容,计划的题目也相应改为“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计划”。“六五”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 特点,是强调一切经济工作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 中心。
14
七五计划(1986~1990): 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 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 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
21
“十五”计划的制定,政府不再是资源配置的主角, 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作为主线。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 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 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22
十一五计划(2006~2010) 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之后要出现 “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着层层高压和层 层虚报的政治运动。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 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人民生活最苦的一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在“文革”后认真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 纪末20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 略部署制定的。“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最 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 草案的一部分,于1975年、1977年两次进行编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倒原方案后开 始重新拟定。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 式批准“六五”计划。
四史之《新中国史》学习PPT
在塔式起重机未拆卸至允许悬臂高度前,严禁拆卸附墙杆件。 7.10.3.8门扇水平堆放时,其内表面应朝下;应在两长边放置同规格的条形垫木;在门扇的跨中处不得放置垫木。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 9899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 12.8万贫困村全部出列
c、小横杆两端应搁置在大横杆之上并用扣件与大横杆连接牢固。 二、硬化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2、本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通过对工程特点的分析,在主体工程设计已考虑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建筑区、办公生活区、道路建设区、表土临时堆放场等区域进行了措施设计
,按照开发建设xxxx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0433-2008)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本xxxx的水土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表面的泌水将顺混凝土坡面流至坡脚,在浇筑过程中我们将派专人负责用海绵球及时将泌水吸除,拧至专用储水桶后,集中运送至底板外。
第三个时期 过渡时期
1 开工前,每个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身体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段浇筑:地下车库500mm以上人防墙及人防区顶板。
★
我司针对**集团总部办公楼幕墙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了: 对于腹板模板,应根据腹板高度设置对拉性杆,对拉性杆宜采用塑料套管,以便拉杆取出,不得用气割将拉杆割断。
两年徘徊期
6.3 玻璃及门窗扇的安装 2、 梁钢筋连接方式同土建,搭接长度提高一个等级(参照标准图集11101),梁柱≥25mm采用机械连接。
拨乱反正
1施工技术交底是为了使施工人员了解起重机械、工程特点、明确施工任务、特殊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措施和降低成本措施等,做到施工前心中有数。 7 采取有效措施,对存放于楼层内外材料及已安装完成的产品进行配合保护,尤其是防止其他施工队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PT课件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
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
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5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使农业生产的 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农村乡镇企 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 了一条新路。)
❖ 2、 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 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 3、高等学校成为科技重要方面军
27
文学艺术和体育
1、1956年,我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
2、毛泽东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 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 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 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7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和影响: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5迈 进。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 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 得到了基本完成。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之后要出现 “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着层层高压和层 层虚报的政治运动。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 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 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 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
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精品6三五计划(1966~1970): 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 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 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 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 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 “文化大革命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前 后的“新跃进”,致使国民经济结构失调、效益低 下。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 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五五”计划指标相应作了 较大幅度的调整。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 关系开始改善1980年): 新跃进大转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 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 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
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 《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 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 仅剩3年。
“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历时3年。1983年,国务院 即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1986年3月, 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 的时候就制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在“文革”后认真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 纪末20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 略部署制定的。“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最
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 草案的一部分,于1975年、1977年两次进行编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倒原方案后开 始重新拟定。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962): 大跃进大倒退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Fra bibliotek“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 的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 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 二个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2
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制定“一五”计划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经第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但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 间已经过半。
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 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 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975): 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四五”计划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 “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 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 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 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精品机自二班 吴鹏阳1
精品前言“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 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 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 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 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 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 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 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 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 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 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 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 十二个“五年计划”。而 第十二个五我国的经济计划中增加了社 会发展的内容,计划的题目也相应改为“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计划”。“六五”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 特点,是强调一切经济工作1990): 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 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 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计提前两年完成计划的良好发 展势头,但1967年、1968年的“文化大革命”,给 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1969年,中苏边界武装冲突使全国进入了战备高潮, “三五”计划以临战的非正常状态取代了前三年无
政府主义的非正常状态。1970年的高投入,使“三 五”计划勉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