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功用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上的功用
3.1 适 宜 的 日粮 精 粗 比 适 宜 的 日粮精 粗 比可
圳o_uJ,W’思, j3朋
y 学
(上 接 第 45页 ) 4 精 液 稀释
4.1 冷 冻稀释 液 配制 基 础液 :柠 檬 酸钠 2g、果 糖 4.8 g、双 蒸水 85 mL。要求 药品 纯净 、称量 标准 、 瓶 装 密封 ,消毒 后 保存 。
粗 饲 料 又 称 粗 料 ,是 指 体 积 大 、粗 纤 维 含 量 高 、可 消 化养 分含 量 低 的 一类 饲 料 。现 代饲 料 分 类 学 中 ,凡粗 纤 维 含 量 占干 物 质 18%以上 、消 化 能 在 l0.45 MJ/kg以下 的饲 料 ,统称 为粗 饲 料 。粗 饲 料 中 的纤维 素 经瘤 胃微 生 物发 酵 后 ,形成 挥 发 性 脂肪 酸 、二 氧 化碳 和 甲烷 等 产 物 。挥 发性 脂 肪 酸 不 仅 为 反 刍 动 物 提供 能 量 ,而 且 参 与 各 种 代 谢 。粗 饲 料还 为反 刍 家畜提 供 了数量 不 等的矿 物 质 元素 、维生 素 等必 需营养 素 。 2 粗 饲 料 的 作 用 2.1 提 供 能 量 日粮 纤维 在 瘤 胃 内发 酵 产 生 的 挥 发性 脂肪 酸是 反 刍动 物的主 要 能量 物质 。据 报 道 ,挥 发性 脂 肪 酸 能 提供 反 刍 动 物 能 量 需 要 的
I液 :基 础 液 85 mL,卵 黄 15 mL。稀 释 液 每 100mL中加 入青 霉 素 、链 霉素 各 l0万 单位 。
Ⅱ液 :I液 中加 入 8%的甘 油 (抗 冻 剂 )即得 , 用 作精 液第 二 次稀 释 。
基 础液 可 多次使 用 ,稀释 液 需现 配现 用。 4.2 精 液 稀 释 方 法 4.2.1 鲜 精镜 检 合 格后 尽 快 在 5 rain内用 I液作 第 一 次 稀 释 ,要 把 稀 释 液 加 温 到 28~32℃ ,和 精 液 温度 保持 一 致 ,稀释 比例 应根 据 精 液 的品质 作 1~3倍稀 释 。 4.2.2 稀 释 后 的精 液 经 20~30 r ain缓 慢 降 温 , 至 2℃左 右 平 衡 2~3 h,再 加 入等 温 Ⅱ液 ,加 入量 为第 一 次稀 释 比例 的一半 。第 二 次稀 释 前应 对精 液 进 行 镜 检 ,活 力过 低 者 废 弃 ,如 活 力 下 降 需根 据情 况 降低稀 释 倍数 。 5 精液 平衡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

5、蛋白质饲料
蛋白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 18%,粗蛋白质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称 为蛋白质补充饲料(protein supplement feed),筒称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豆类子实、饼 类饲料及其它一些粮食加工副产品。包括 以下几类: ①豆饼、豆粕。CP:43%-44%,赖氨酸 的含量可达2.5%-2.8%。
2、瘤胃微生物内环境
(1)经动物采食、反刍和饮水,食物和水分相对 稳定地进入瘤胃,供给微生物所需的水分和 营养物质。 (2)温度:瘤胃的温度一般在38℃-40℃。 (3)渗透压:瘤胃内摩尔渗透压浓度常保持在约 350-400mOsmol/kg。饲喂前一般比血浆 低,而饲喂后趋于高过血浆。 (4)pH值:瘤胃pH值的变化范围为5.0-7.5,但 低于6.5 不利于纤维素消化。一般地,喂低质 草料时瘤胃pH值较高。 (5)缓冲能力:瘤胃有比较稳定的缓冲能力,瘤 胃pH值的变化范围为6.8-7.8。
2、粗饲料及营养特点
粗饲料是指各种农作物收获原粮后剩余的秸秆、秕壳 以及干草和树叶等。凡是粗纤维含量18%以上的饲料统称 为粗饲料。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 ①粗蛋白质很低,大都在3%-4%范围内(干草除外); ②维生维含量极小(干草除外); ③粗纤维含量很高,一般均在30%-50%; ④无氮浸出物含量较多,一般在20%-40%; ⑤灰分中钙多磷少,硅酸盐含量高,后者影响其它养分的 消化利用; ⑥粗饲料中总能高,但有效能如消化能低。
(二)国际分类法
1、青绿饲料及营养特点 青绿多汁饲料包括青饲料、天然草青草、人 工栽培牧草、蔬菜类、作物的茎叶及水生植物等。 营养特性: ①含水量高。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60%-85%, 水生的为90%-95%。 ②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禾本科牧草和叶菜 中CP含量为1.5%-3.0%;豆科青绿饲料多为 3.2%-4.4%。以干物质计,前者CP的含量为为 13%-15%,后者达18%-24%。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现代农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如何解决粮食不足、土地退化、农业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

生物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在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种植业、畜牧业等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一、农业生产中的生物技术农业生产中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遗传改良、生物防治、微生物肥料等方面。

遗传改良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原理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编辑,实现高产、优质、防病、抗虫等目的。

例如,在超级稻的育种中,利用等位基因分析和基因组重组技术,将高产基因、抗虫基因和耐盐碱基因克隆进去,大幅度提高了稻谷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生物防治和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也可以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和质量。

比如,利用寄生性昆虫对根腐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问题和生态环境污染;而利用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物活性。

二、种植业中的生物技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紧缺,种植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生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利用植物生理学和遗传学知识选育出适应干旱、耐盐、耐寒等特殊环境条件的新品种,可以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利用植物保护技术和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污染,保持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种植技术,如垂直农业、城市农业等,同时采用生物技术也是这些新型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畜牧业中的生物技术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畜牧业生产中,生物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和遗传改良技术选育出高产牛、猪、鸡等生物种类、基因改良宠物的出现使得传统畜牧业生产效益更加显著。

此外,生物饲料和生物制剂的使用也对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和细毛羊的养殖。

反刍动物在消化生理上具有消化粗纤维素的特点,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非蛋白氮的功能,因此,发展草食动物属于节粮性畜牧业,对于我国的国情非常有益。

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是一种很重要、不可替代的成分,它对于保持瘤胃中微生物正常连续发酵是必需的。

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可以降解粗饲料,充分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供反刍动物生产活动使用;另一方面,反刍动物需要粗饲料刺激瘤胃和其它消化道部位进行消化活动,比如反刍活动、胃肠运动。

反刍动物饲喂粗饲料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大量的饲料资源。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国际饲料分类法与我国饲料分类法均将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粗纤维高于18%的饲料划为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制得的干草(粉)、脱谷收得的农副产品(秸秆、秕壳等)以及糟渣类、饼粕产物、草籽、油料籽实等。

粗饲料的最大特点就是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

干草的粗纤维含量约为25~30%,蛋白质的含量范围为7%~20%。

秸杆秕壳类粗纤维含量范围为30%~45%,蛋白质含量在2%~8%之间。

不同干草秸秆的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率见表1。

一般禾本科秸秆的粗纤维消化率要高于豆科秸秆,例如,玉米秸粗纤维的消化率为54%,小麦秸为50%,稻草为62%,而大豆秸粗纤维的消化率只有36%。

对于秸秆而言,其营养价值取决于纤维物质的消化率的高低,所以禾本科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高于豆科秸秆。

对于干草而言,其营养价值的高低与其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因此,豆科牧草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禾本科牧草。

例如,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在16%~20%,大豆干草蛋白质含量为12%,而羊草蛋白质含量为7%左右。

粗饲料的另一特点是钙、磷含量丰富,各种维生素含量不等。

粗饲料中甘薯蔓含钙在1.69%以上,豆科干草和秸秆、秕壳含钙亦很高,在1.5%左右,禾本科干草和秸杆含钙较低,约为0.2~0.4%。

反刍动物营养

反刍动物营养

反刍动物营养反刍动物是指那些能够进行反刍消化过程的动物,典型的反刍动物包括牛、羊、鹿等。

这些动物拥有特别的胃部结构,可以将粗糙的纤维素食物转化为高质量的蛋白质和能量。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独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反刍动物的营养。

首先,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非常复杂。

它们的胃分为四个部分:瘤胃、网胃、书本和泌乳腺。

当反刍动物吃下食物时,食物首先进入瘤胃中进行预消化。

然后,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口腔,反刍动物通过咀嚼和吞咽将食物送入口腔中,然后进入网胃进行进一步消化。

在网胃中,食物被分解成更小的粒子,然后再次进入口腔,最后进入书本和泌乳腺进行终端消化和吸收。

反刍动物的饲料主要包括干草、青贮料和谷物。

干草是反刍动物最重要的饲料来源之一,它富含纤维素和能量。

当干草进入反刍动物的瘤胃时,它被微生物发酵分解成短链脂肪酸和挥发性脂肪酸。

这些有机酸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并维持瘤胃的酸碱平衡。

青贮料是指通过发酵保存的植物,它富含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

青贮料可以增加反刍动物的饲料多样性,使其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

谷物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谷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酶和微生物,反刍动物的瘤胃和网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共生,它们可以帮助反刍动物消化谷物。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分为两大类: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和纤维素。

能量是反刍动物维持生命和进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是组成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纤维素是由植物组织中的细胞壁形成,它不能被反刍动物自身消化吸收,但可以为瘤胃中的微生物提供能量。

微量营养素主要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

矿物质是维持反刍动物各种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物质。

维生素则是维持反刍动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有机物质。

为了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饲养者需要注重饲料的选择和搭配。

例如,在牛场中,牛主人通常会根据牛的品种、年龄和生理阶段选择适合的饲料。

微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饲料指含有益生菌的饲料,属于功能性饲料的一种,具有营养、保健、促消化、提升采食量以及提高免疫机能等功能,非常适合反刍动物的饲喂;为了使该饲料的价值发挥最大,本文从其适用范围、使用剂量、添加频次以及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述,以期为广大养牛朋友科学使用微生物饲料带来帮助。

关键词:微生物饲料;益生菌;反刍动物;营养微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多乐1,崔雪1,张秀坤1,朱立博1,张小英2(1.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2.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8.036收稿日期:2022-11-24作者简介:多乐(1983.12—),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工作:家畜饲养及育种改良。

微生物饲料是近些年养殖业使用较多的一种饲料,尤其是饲料禁抗的相关规定出台后,微生物的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疾病防控领域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1]。

目前市场上含有益菌的饲料产品种类较多,功能各异,为了能帮助大家加深对微生物饲料的认识,本文就其在反刍动物养殖领域的应用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详谈。

1微生物饲料简介微生物饲料顾名思义是指含有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的饲料,在基层常被称作“发酵饲料”,但实质上“发酵饲料”属于微生物饲料的一种,还有一部分饲料是将有益菌以粉的形式直接拌入料中,全程并未采用发酵工艺制作,这类饲料也称微生物饲料,但不属于“发酵饲料”。

微生物饲料因产品开发方向不同而分为很多种,临床最为常见的种类中,有的是提供微生物蛋白的,有的是预防疾病的,有的是帮助大分子营养酶解促消化的,有的是提升饲料适口性的,还有的具有提升免疫机能等功能。

2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反刍动物的消化器官和其他动物有较大差别,拿牛、羊为例,其胃有四个,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瘤胃体积最大,几乎占据了左侧腹腔的80%以上,不但是这四个胃中体积最大的,同时也是机体所有器官中功能最重要的。

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在我国过去养殖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抗生素常应用于饲料中,作用显著。

但是,随着我国养殖行业不断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药物残留及危害问题日益凸显,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格外关注。

因此,在如今“禁抗”“限抗”的背景趋势下,探求环保、营养好、利用率高、污染小的饲料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其中,微生物发酵饲料以其科学、安全、环保等优势,成为现今饲料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为此,本文将结合有关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成果,对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应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生猪、家禽和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我国养殖业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定义微生物发酵饲料指将各种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其营养物质内部的抗营养因子得到了分解或转化,形成了利于消化、吸收和利于消解有毒、有害或抗营养物质的生物饲料。

微生物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健康型饲料无疑是当今养殖业的最佳选择。

2 微生物发酵饲料常见菌种及应用2013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 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2013》的微生物细目中列出了乳酸菌类、酵母菌类等33个菌种,本文主要介绍以下4类在微生物发酵饲料中应用较多的菌种。

2.1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属原核生物细菌,为异养厌氧型,其细胞形态为球状、杆状,耐酸性环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乳酸菌常见菌种有乳酸杆菌、链球菌、双歧杆菌、片球菌等。

乳酸菌发酵饲料主要作用于肠道,具有助消化、改善肠道健康,抑制有害菌、促进生长等作用,亦被称为益生菌。

其原理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通过与金属离子螯合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加之,乳酸的降 pH特性,对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抑制作用显著。

据报道,利用乳酸菌制备的发酵秸秆饲料,秸秆的干物质、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3.94%、22.56%、乳酸菌添加在饲料中的有益作用已被诸多试验证实,殷溪莎通过对犊牛生长发育、消化代谢以及血液指标的研究发现,饲用乳酸菌在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的同时,对犊牛的机体免疫力以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功能也有促进作用。

反刍饲料知识点总结

反刍饲料知识点总结

反刍饲料知识点总结反刍饲料是指以纤维和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营养成分,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一定的水分,通过发酵和压制制成的一种饲料。

反刍饲料具有易保存、易消化、节约成本等优点,因此在畜牧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反刍饲料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分。

纤维是反刍饲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它们能够提供动物的能量和矿物质。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糖类,它们能够提供动物的能量和蛋白质的合成原料。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和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必需营养成分,而水分则是维持反刍饲料内部微生物正常生长和发酵所必需的。

在反刍饲料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微生物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青贮酸链球菌、复壮菌、乳酸菌、甲醛菌等,它们能够将反刍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有机酸和气体,从而提高饲料的保质期和饲用价值。

而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添加发酵剂和保护微生物菌株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刍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同时,对反刍饲料的质量进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从饲料的外观、气味、贮存稳定性、营养成分、微生物菌群等方面进行评价。

而通过控制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和储藏条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刍饲料的品质,确保其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效果。

在畜牧养殖业中,反刍饲料的应用能够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率、增加肌肉和脂肪的含量、改善肉质和蛋品质、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反刍饲料在畜牧养殖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结上述知识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反刍饲料具有易保存、易消化、节约成本等优点,其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分。

在反刍饲料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能够提高饲料的保质期和饲用价值。

而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添加发酵剂和保护微生物菌株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刍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在畜牧养殖业中,反刍饲料的应用能够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率、增加肌肉和脂肪的含量、改善肉质和蛋品质、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等。

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玉米秸秆生物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38·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0期摘要:玉米秸秆是一种巨大的潜在饲料资源,目前主要应用于反刍动物养殖中,在单胃动物应用中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未被普及。

就玉米秸秆的简介、预处理以及发酵玉米秸秆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述,旨在为玉米秸秆在畜牧生产中充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玉米秸秆;预处理;畜禽生产0 引言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全国养殖规模大省,粮食问题尤为突出。

反刍动物可以消化利用这些农作物的秸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秸秆废弃物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并通过在反刍动物方面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对单胃动物的秸秆饲料化进行研究,以期改善饲料组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

1 玉米秸秆简介玉米秸秆是农作物秸秆中的主要部分,它的来源广泛、分布地区多、存留数量大、价格低廉、竞争用途少和开发利用潜力大,可作为饲料提供给畜禽食用。

玉米秸秆干物质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含量(C P )为4%~7%,粗脂肪(EE)含量为1%~1.5%,粗纤维(CF)含量约为33%,粗纤维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高达70%~80%,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低。

可见,玉米秸秆中粗蛋白的含量较低,粗纤维含量很高,导致其消化利用率低,适口性差等限制了玉米秸秆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2 秸秆预处理当前秸秆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三种处理法。

物理处理最常见的是粉碎处理。

化学处理包括酸、碱处理及过氧化氢、二氧化硫等氧化剂处理。

生物处理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固态发酵和酶水解法,较其他方法而言一种生物安全、环境友好的秸秆处理方式,是未来主要研究方法。

发酵处理后的秸秆在消化利用率上有了质的提高,成了秸秆资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经过发酵,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得到改善,适口性得到提高,纤维素含量下降。

李日强等研究发现,发酵后玉米秸秆中粗蛋白提高259.6%,纤维素降解率达38.17%。

反刍饲料学知识点总结

反刍饲料学知识点总结

反刍饲料学知识点总结一、反刍动物特点1.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分为四个部分:瘤胃、网胃、食管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于人的胃、小肠、食管和大肠。

反刍动物的瘤胃包括瘤胃网、瘤胃壶、瘤胃皱和瘤胃网壶。

2. 反刍动物的反刍过程反刍动物会将食物先咀嚼后咽下,然后在瘤胃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会将这些发酵好的食物再次咀嚼咽下到第二胃中进行更进一步的发酵。

3. 反刍动物对饲料的选择和利用反刍动物对饲料有一定的选择性,比如牛对青贮料、豆粕都有一定的喜好,而对于玉米秸秆和木材则不感兴趣。

另外,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也比较强,能够利用纤维素为主要来源的饲料。

二、反刍饲料的认识1. 反刍饲料的定义反刍饲料是指适合反刍动物的饲料,包括青贮饲料、粗饲料和浓缩饲料。

2. 青贮饲料青贮饲料是指将青草(玉米、高粱、绿豆、红豆、红提、甜玉米叶片、核桃树枝叶、杨树叶、营养价值高、鲜嫩多汁,适合青贮的饲草品种等)在新鲜状态下发酵而成的饲料。

3. 粗饲料粗饲料是指青草、干草、秸秆等植物纤维质含量高的饲料。

4. 浓缩饲料浓缩饲料是指精料、青贮饲料加料和制粑料等高蛋白、高能量及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的料。

三、反刍饲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1. 反刍饲料的成分反刍饲料的成分主要是粗蛋白、灰分、粗纤维和粗脂肪等。

其中,粗纤维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因为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对纤维质的降解能力比较强。

2. 反刍饲料的营养价值反刍饲料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其蛋白质含量和能量含量上。

对于牛来说,反刍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5%-18%左右,能量含量在2.5-3.5千卡/克左右。

四、反刍饲料的利用1. 反刍饲料的喂养方法反刍饲料的喂养方法主要有散料喂养和混合饲料喂养两种。

散料喂养是将各种反刍饲料分开投喂,混合饲料喂养是将各种反刍饲料混合在一起后再投喂。

2. 反刍饲料的比例反刍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反刍饲料比例也是不同的。

比如,幼牛需要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和高能量的反刍饲料,而成年牛则需要更多的纤维质饲料。

反刍动物对含氮饲料的利用过程

反刍动物对含氮饲料的利用过程

反刍动物对含氮饲料的利用过程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有效地利用含氮饲料。

以下是反刍动物
对含氮饲料的利用过程:
1. 嚼食和咽喉阶段:反刍动物首先将含氮饲料嚼碎,形成细小颗粒,然后将其咽入食道。

2. 反刍阶段:咽喉中的食物经过储存在胃的第一部分,即瘤胃。

在瘤胃中,食物与反刍液混合,通过反复的反刍和咀嚼,食物被再次细化。

3. 瘤胃中的微生物消化阶段:在瘤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
物能够分解和发酵含氮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复杂物质。

它们利用食物中的碳
源和氮源进行生长繁殖,并产生各种酶来分解食物。

4. 瘤胃化学消化阶段:在瘤胃中,胃液和微生物产生的酶可以将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和脂肪等物质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如氨基酸、脂肪酸和简单糖。

5. 转运到其他胃部:瘤胃中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被转移至瘤胃的其他部分,如网胃和蓄积胃。

6. 瘤胃后阶段:在网胃和蓄积胃中,食物与胃液继续混合和消化,进一步分解和吸收其中的营
养物质。

7. 转运到小肠:最后,瘤胃部分消化的食物进入小肠,其中的营养物质将被吸收到动物的血液中。

总的来说,反刍动物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和多个胃部的分工合作,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利
用含氮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反刍动物微生态

反刍动物微生态

反刍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反刍动物及其消化道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反刍动物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它们拥有一种特殊的消化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植物纤维、改善粗饲料的品质。

这种消化系统的关键在于微生物共生作用,其中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等物质,从而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给反刍动物。

本文将从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微生物共生及其作用机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是其适应植物纤维消化的关键。

典型反刍动物的消化道包括瘤胃,其中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生态位被形成。

典型的反刍动物如牛、羊、马等拥有多个瘤胃,其中根据微生物的生态位和功能,分为瘤胃前室、瘤胃网、瘤胃书室和瘤胃皿室。

每个瘤胃都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为不同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不同的生长条件。

在瘤胃内,纤维素会被纤维素酶降解成低聚糖,便于微生物利用。

同时,微生物分解植物蛋白质,产生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供反刍动物吸收利用。

其次,微生物共生对于反刍动物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内的微生物种类多样,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等。

它们通过生物组合的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粗饲料的降解、发酵和吸收过程。

例如,纤维素降解细菌通过产生成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低聚糖,然后这些低聚糖又被另一类细菌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

这些挥发性脂肪酸不仅提供了反刍动物所需的能量,而且还能够维持瘤胃微生物的酸碱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共生还能够合成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为反刍动物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此外,反刍动物及其微生物共生体系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反刍动物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

这些营养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可作为植物生长的有效来源,促进植物的生产力。

其次,反刍动物通过啃食和踩踏等行为对植被进行控制,影响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反刍动物还通过改变植被的资源利用方式,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

另外,瘤胃微生物还能够降解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如农药、化肥残留物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压力。

2024年反刍动物饲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反刍动物饲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反刍动物饲料市场前景分析引言反刍动物饲料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畜产品需求的增加,反刍动物饲料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分析反刍动物饲料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市场概述市场定义反刍动物饲料市场是指用于供给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饲料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市场环境。

市场规模根据行业报告,反刍动物饲料市场的全球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目前,全球反刍动物饲料市场规模已超过X亿美元。

市场特点反刍动物饲料市场的特点如下:1.多样化需求:不同反刍动物对饲料的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饲料市场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反刍动物提供多样化的饲料产品。

2.科学配方:科学配方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和健康水平,因此市场需求对科学饲料配方的需求越来越高。

3.产业链健全:反刍动物饲料市场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饲料原料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环节。

4.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绿色饲料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市场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刍动物饲料市场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进。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饲料的质量和效益,包括:•基因改良:通过基因改良可以使饲料的营养价值更高,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

•饲料添加剂:添加特定的营养素和草药成分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可以生产更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饲料。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反刍动物饲料市场的增长,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剧。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导致市场份额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者对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对反刍动物饲料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和可持续的反刍动物饲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将推动市场朝着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市场挑战成本压力饲料生产的成本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不断上升,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反刍动物的微生物消化特点

反刍动物的微生物消化特点

反刍动物的微生物消化特点反刍动物是一类特殊的哺乳动物,包括牛、羊、驯鹿等。

它们具有一个特殊的胃部构造和微生物共生系统,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帮助进行高效的纤维素消化和能量获取。

下面将阐述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的特点。

首先,反刍动物的胃部构造独特,由四个相互合作的胃室组成:瘤胃( rumen)、网状胃 reticulum)、皱胃 omasum)和真胃 abomasum)。

其中,瘤胃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

瘤胃是一个巨大的发酵槽,容纳大量的微生物。

反刍动物在进食后,将食物咀嚼后咽下,进入瘤胃。

在瘤胃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纤毛动物和真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其他复杂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可以被反刍动物吸收和利用。

其次,反刍动物的微生物共生系统包括几十亿个微生物群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纤维素分解菌 Fibrobacter),它们能够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此外,其他细菌如放线菌、拟杆菌等也参与纤维素分解。

纤维素分解菌产生外源酶,即纤维素酶,可以降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

它们将纤维素分解成碳水化合物单元 葡萄糖、木糖等)和短链脂肪酸 乙酸、丙酸等)。

这些产物经过发酵后,能够被反刍动物吸收和利用为能量来源。

此外,微生物的存在也利于防止外源性病菌的生长。

阻碍病原体生长的因素包括pH值的降低、产生抗菌物质以及竞争营养物质等。

因此,微生物的共生对反刍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的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大量气体,反刍动物会不时地进行反刍,将食物从瘤胃中再次咀嚼和嚼碎,以减少气体的积聚。

此外,由于微生物产生乙酸等有机酸,反刍动物的瘤胃内会形成强酸环境,需要通过喝水来稀释胃液,并使胃液向前流动。

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

总的来说,反刍动物的微生物消化特点允许它们高效地与微生物共生,通过发酵将植物纤维分解为有机物,并将其吸收和利用。

这种共生关系使得反刍动物能够在食用植物纤维饲料时获得足够的能量和养分。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综述

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综述

(二)国际分类法
1、青绿饲料及营养特点 青绿多汁饲料包括青饲料、天然草青草、人 工栽培牧草、蔬菜类、作物的茎叶及水生植物等。 营养特性: ①含水量高。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60%-85%, 水生的为90%-95%。 ②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禾本科牧草和叶菜 中CP含量为1.5%-3.0%;豆科青绿饲料多为 3.2%-4.4%。以干物质计,前者CP的含量为为 13%-15%,后者达18%-24%。
⑦脱脂奶粉。 ⑧乳清粉。 ⑨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粗蛋白质含量 68%,赖氨酸含量 6.1% (3) 非蛋白氮 ① 尿素 ② 缩二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矿物质饲料
(1)食盐 (2)钙磷饲料。 ①石粉; ②贝壳粉; ③蛋壳粉; ④骨粉; ⑤磷酸氢钙。
7、维生素饲料 脂溶性维生素饲料和水溶性维生素。
8、饲料添加剂 (1)营养性添加剂 ①微量元素添加剂; ②维生素添加剂; ③氨基酸添加剂; (2)非营养性添加剂 ①生长促进剂; ②驱虫保健剂; ③饲料保存剂; ④其它添加添;
(2)利用植物性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合
成菌体蛋白。
二、植物及其产品的组成
含氮化合物
水 分
纤维素
植 物
干 物 质
有 机 物 质
维生素
粗纤维
无 氮 物 质 矿 物 质
碳 水 化 合 物
半纤维素
木质素
无氮浸出物
粗脂肪
三、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饲料总能(GE)
粪能(FE) 消化能(DE) 尿能(UE)
②菜籽饼粕。 ③棉籽饼粕。 ④花生饼粕。 ⑤芝麻粕。 ⑥亚麻饼粕(胡麻饼粕)。 ⑦玉米蛋白粉(玉米面筋粉)。蛋白质含 量30%-70%。 ⑧苜蓿粉。蛋白质含量13%-20%,含有维 生素K、E、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雏鸡 2.5%-5%,成年鸡2.5-10%。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反刍动物是指那些具有第二胃的动物,比如牛、羊、马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畜牧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反刍动物开始被人们饲养。

因此,反刍动物饲料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反刍动物的体内有着多个胃室,不同的胃室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第二胃是反刍动物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

第二胃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粗畜草转化为土豆和黄油。

这种发酵作用的益处在于反刍动物可以从粗畜草中摄取更多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消化和吸收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如何为反刍动物配制科学合理的饲料,成为人们的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人们探究了各种各样的反刍动物饲料,包括小麦草、紫花苜蓿、玉米饼等。

不同的饲料有不同的特点,在选择饲料时需要考虑反刍动物的肠道形态、胃容量的大小、能量与蛋白质含量的比例等诸多因素。

同时,不同饲料的营养成分也会影响反刍动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因此,仔细的选择和配比饲料对于反刍动物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反刍动物饲料营养学的研究还包括了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例如,为了增加反刍动物的饲料摄取量和生长速度,人们尝试使用了各种各样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生长激素、微生物酵素和活性代谢产物等。

这些添加剂在适当的使用下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益,然而过量使用的负面影响也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总的来说,反刍动物饲料营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对于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未来,人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和系统地研究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学,开发更为科学和可持续的饲料系统,从而实现反刍动物和畜牧业的长期发展。

饲料发酵对反刍动物饲养效果的影响

饲料发酵对反刍动物饲养效果的影响

饲料发酵对反刍动物饲养效果的影响饲养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改变。

饲料作为反刍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之一,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饲料的质量和可消化性,饲料发酵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加工方法。

本文将探讨饲料发酵对反刍动物饲养效果的影响。

饲料发酵是指将饲料通过微生物的活动,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改变饲料的理化性质,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饲料发酵对反刍动物饲养效果的影响。

首先,饲料发酵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饲料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将其转化为更容易被动物吸收和利用的简单糖和有机酸。

这样一来,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养分,有助于增加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其次,饲料发酵可以改善饲料的口感和味道。

一些饲料在未经过发酵处理时,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和不易被反刍动物消化的特点,往往具有较小的食欲诱导能力。

但是,通过发酵处理,饲料中的有机酸和酶可以改变饲料的口感和味道,使其更加香甜可口,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摄食欲望,促进其食欲的形成和维持,从而增加动物的饲料摄取量。

第三,饲料发酵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降低抗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同时,发酵还使饲料中的某些营养物质变得更易被消化系统吸收。

例如,通过发酵,饲料中的纤维素可转化为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直接为动物提供能量,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

最后,饲料发酵还可以改善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依赖于其肠道中的微生物来进行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吸收。

通过发酵处理饲料,可以引入一些有益的菌种,增加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维持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

这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并最终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总而言之,饲料发酵是一种有效的加工方法,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改善饲料的口感和味道、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及改善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对反刍动物的饲养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03大自然给予人类两大恩赐,一是豆科植物,二是反刍动物。

前者生产丰富的植物蛋白,后者将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动物蛋白。

通过发展反刍动物,增加牛奶、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反刍动物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19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羊肉和牛奶产量稳步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品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无论是牛奶还是牛羊肉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发酵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历史悠久,从古代的酿酒、酿醋到现在的酸奶、泡菜,发酵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生物饲料具有替抗、促进动物生长和健康等有利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上,其在反刍动物的应用上也展现了较好的前景。

一、反刍动物用生物饲料产品生物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总称,包括发酵饲料、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生物饲料产品种类繁多,根据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的分类原则,反刍动物常用的生物饲料产品主要包括生物饲料添加剂和发酵饲料两类,生物饲料添加剂又分为酶制剂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等,发酵饲料又分为发酵单一饲料(如酵母源生物饲料、发酵粗饲料等)、发酵浓缩料、发酵精补料和发酵全混合日粮等。

二、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 生物饲料添加剂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能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一类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和寡糖等。

1.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中规定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35种,常用的主要是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3大类。

芽孢杆菌可能通过抑制有害菌群生长、改善瘤胃发酵环境及模式、增强营养物质消化、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及提高动物免疫力等一系列作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图1 芽孢杆菌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影响的可能机制(栾嘉明等,2019)酵母菌能产生多种高活性消化酶,有助于饲料消化吸收,同时能产生多种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因富含多种矿物质,能直接被动物吸收,故有利于动物健康。

在高精料条件下,活性酵母可以通过提高瘤胃内pH,降低瘤胃乳酸含量,提高微生物利用氨态氮(N H3-N)的效率和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MCP)的能力,提高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来改善瘤胃内环境,从而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乳酸杆菌是反刍动物瘤胃和肠道内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犊牛瘤胃内乳酸杆菌的数量在其出生后逐渐增多,数量能够达到108~109个/克。

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到达胃肠道后,形成乳酸菌优势菌群,形成肠道正常的微生物防御屏障结构,通过生物夺氧及竞争性排斥作用抑制过路菌或侵袭菌等病原微生物在胃肠道黏膜上皮的的定植和生长。

乳酸菌与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呈现出共生、共栖、竞争及吞噬等复杂关系,主要通过调节动物胃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及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等发挥作用。

此外,乳酸菌具有吸附和降解霉菌毒素等功能。

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日粮、宿主、日龄、环境因子、管理方式等因素都会引起其变化。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也受微生物的种类、动物生理阶段、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添加方式和添加量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今后需要针对动物的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以及饲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进一步研究在生产实践中微生物的适宜种类、添加方式和添加量。

此外,饲用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开始引起学者和从业者的重视,避免耐药菌株和携带有致病基因菌株的使用,建立相应的规范与标准,也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酶制剂酶制剂是指为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或改善动物体内的代谢效能而加入饲料中的酶类物质。

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中规定的酶制剂包括淀粉酶、α-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脂肪酶、麦芽糖酶、β-甘露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蛋白酶、角蛋白酶和木聚糖酶13类,主要产自黑曲霉、米曲霉、木霉、芽孢杆菌和毕赤酵母等。

其中,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是非淀粉多糖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或者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单一酶组合而成的复合酶。

饲用酶制剂对于改善饲料营养价值以及提高反刍动物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均存在一定作用。

适量的酶在动物瘤胃内起到促进内源酶分泌的作用,可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提高瘤胃内容物的降解; 并且,高活性的纤维素酶通过降解纤维素减少抗营养因素,能够促进瘤胃内微生物的良好发育,使微生物区系达到稳定的健康状态,从而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类似,饲用酶制剂的使用效果也受到诸多因素如酶的种类、活性、添加方式和添加量以及动物的种类、生理状况、饲养管理等的影响。

因此,今后需要针对动物的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以及饲粮营养水平进一步研究在生产实践中酶制剂的适宜种类、添加方式和添加量。

2. 发酵饲料发酵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的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

根据添加剂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发酵饲料和菌酶协同发酵饲料。

菌酶协同发酵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酶制剂和微生物,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的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

2.1 能够提高饲粮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微生物发酵饲料中有益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如棉粕中的绵酚、豆粕中抗原蛋白和不良寡糖、菜粕中的硫苷和单宁、玉米加工副产物中的霉菌毒素等,提高游离氨基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B 含量,同时产生香味,进而提高饲粮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2.2 能够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菌酶协同发酵饲料1.3kg/头/天,产奶量提高1-1.5kg/头/天,显著缓解高温高湿等应激造成的产奶量下降,并显著提高牛场经济效益。

在中低产牛日粮的基础上额外添加发酵精补料1kg/头•天,产奶量提高1.6-2.1kg/头•天,牛奶中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分别降低19.94%和47.73%,过料现象明显改善。

在育肥后期湖羊日粮中添加5%的发酵精补料,日增重提高了46.05%,料重比降低26.26%,平均日收益增加3.19元,羊舍中氨气浓度下降18.79%,二氧化碳浓度下降73.81%。

在育肥牛日粮的基础上额外添加15%的发酵精补料,日增重提高了16.76%,平均每头牛每天的收益增加3.485元。

用发酵全混合日粮饲喂小尾寒羊,平均日增质量与料重比显著降低。

2.3 能够改善反刍动物产品质量分别用25%、40%发酵饲料替代基础精料,肌肉嫩度、肌肉红度和亮度有增加的趋势。

在育肥牛的基础饲粮中添加150g/d酵母培养物,大理石纹等级升高,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牛肉的嫩度评分显著升高。

用发酵的全混合日粮饲喂肉牛可以提高牛肉中大理石花纹评分,这可能是由于发酵饲料促进了机体的代谢平衡,提高了肌肉中粗脂肪含量。

发酵饲料能够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显著提高奶牛乳脂肪和乳蛋白。

其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发酵饲料中的酵母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能够促进特定瘤胃菌群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对氨的利用,提高氨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进而提高奶产量和乳蛋白含量。

2.4 能够增强反刍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用25%和40%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基础精料,西杂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G、M浓度显著提高,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丙二醛浓度均显著下降,且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极显著增强。

在育肥羔羊日粮的基础上添加10%复合菌培养物,血清 IgG、IgM、IL-6 含量及 GSHPx 活性显著升高。

表明,利用微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肉牛/羊免疫力。

三、展望发酵可将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非常规饲料转化成优质的饲料原料或添加剂,在反刍动物营养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虽然发酵饲料已经被众多饲料生产企业以及养殖场认可,但在使用和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加强菌株的机理研究目前,关于发酵过程中菌株的代谢产物、不同菌株之间的互作效应还未完全研究清楚。

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菌种在发酵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理以及不同菌种之间的互作效应,将有助于开发对反刍动物营养更有意义的生物饲料。

此外,应该继续研发和筛选安全的、性能优良的,特别是对发酵底物营养价值提升和胃肠道健康调控有益的菌株。

3.2 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大量生产和研究数据表明,使用生物饲料能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养殖环境,并能提高肉奶品质,但由于动物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生理阶段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发酵饲料原料种类和生产工艺的差异,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也有所差异。

因此,开展与之相关的动物免疫、肠道菌群、养分代谢等研究工作,并加强发酵饲料原料来源的监管工作,对于深入认识生物饲料的作用机制及提升生物饲料品质和应用价值将具有重要意义。

3.3 完善发酵饲料质量的评价体系目前,发酵饲料质量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判发酵饲料的好坏主要是根据养殖效果来体现,这个评判标准是不全面的。

从营养物质含量,到消化吸收率;从有益菌数量,到代谢产物等主要指标,均应有一个定性和定量的指标,以全面客观对发酵饲料进行评判。

尽管发酵饲料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发酵饲料研究的逐渐深入,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图/文编辑:菌酶博士他们都关注了此公众号用生物饲料科技改善人类生活用户设置不下载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