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和细毛羊的养殖。反刍动物在消化生理上具有消化粗纤维素的特点,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非蛋白氮的功能,因此,发展草食动物属于节粮性畜牧业,对于我国的国情非常有益。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是一种很重要、不可替代的成分,它对于保持瘤胃中微生物正常连续发酵是必需的。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可以降解粗饲料,充分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供反刍动物生产活动使用;另一方面,反刍动物需要粗饲料刺激瘤胃和其它消化道部位进行消化活动,比如反刍活动、胃肠运动。反刍动物饲喂粗饲料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大量的饲料资源。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

国际饲料分类法与我国饲料分类法均将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粗纤维高于18%的饲料划为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制得的干草(粉)、脱谷收得的农副产品(秸秆、秕壳等)以及糟渣类、饼粕产物、草籽、油料籽实等。

粗饲料的最大特点就是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干草的粗纤维含量约为25~30%,蛋白质的含量范围为7%~20%。秸杆秕壳类粗纤维含量范围为30%~45%,蛋白质含量在2%~8%之间。不同干草秸秆的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率见表1。一般禾本科秸秆的粗纤维消化率要高于豆科秸秆,例如,玉米秸粗纤维的消化率为54%,小麦秸为50%,稻草为62%,而大豆秸粗纤维的消化率只有36%。对于秸秆而言,其营养价值取决于纤维物质的消化率的高低,所以禾本科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高于豆科秸秆。对于干草而言,其营养价值的高低与其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因此,豆科牧草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禾本科牧草。例如,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在16%~20%,大豆干草蛋白质含量为12%,而羊草蛋白质含量为7%左右。

粗饲料的另一特点是钙、磷含量丰富,各种维生素含量不等。粗饲料中甘薯蔓含钙在1.69%以上,豆科干草和秸秆、秕壳含钙亦很高,在1.5%左右,禾本科干草和秸杆含钙较低,约为0.2~0.4%。磷的含量,各种干草约在0.15~0.3%之间,而各种秸杆多在0.1%以下。粗饲料含钾较多,属碱性饲料。粗饲料的维生素D含量丰富,其他维生素含量则较少。优良的干草中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日晒后品质不良的干草含胡萝卜素民少,秸秆和秕壳几乎没有胡萝卜素。干草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族,其中豆科干草如苜蓿干草的核黄素含量相当丰富,秸杆类中缺乏维生素B族。各种粗饲料,特别是日晒的豆科干草含有大量维生素D2,是舍饲羊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常见粗饲料的钙、磷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见表1。

粗饲料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据估算,我国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约6亿吨,目前仅有30%用做反刍动物饲料。有相当数量的秸秆被毁弃甚至焚烧于田间。因此,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饲料资源,可保证我国反刍动物优质、高效和安全生产,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作用

营养作用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其用量占反刍动物日粮的40~80%。优质粗饲料纤维含量较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为反刍动物供应部分蛋白质。比如苜蓿干草,蛋白质含量可达到20%左右,对于高产反刍动物是非常好的粗饲料来源。

粗饲料更主要的营养作用就是满足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需要。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大约有55%~95%经瘤胃微生物发酵,形成VFA(挥发性脂肪酶)、CO2(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产物。而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据Merten和V anHoutert (1996)报道,VFA能提供反刍动物能量需要量的70%~80%。VFA除了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还参与各种代谢,并形成产品。此外,粗饲料还为反刍家畜提供数量不等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

与谷物饲料相比,牧草及其它粗饲料作物生长时间要长、收获率要高,因而可获得相对高的干物质与能量产量,从而可为反刍家畜提供廉价营养素。同样秸秆和树叶类粗饲料因其低成本而应用甚广,粗饲料占世界草食家畜所消耗能量饲料的90%。

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胃肠道正常蠕动和反刍是影响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纤维素可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此外,还对维持正常的微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瘤胃的发育和动物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控制采食量

研究表明,日粮纤维的数量和消化率及丙酸对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DMI)产生调控作用。消化率较低的饲料限制DMI,原因是它们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慢。在瘤网胃的胃壁上分布着连续的接触性受体,这些受体随着食糜重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刺激,会限制饲料DMI。而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组分的消化速度通常较慢,所以被认为是与瘤胃充满程度效应相关的主要饲料成分因子。在NDF含量超过35%时,瘤胃充满程度直接限制DMI。另外研究表明VFA中的丙酸可诱导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似乎丙酸作了调控饱感的信号。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较高,在瘤胃中发酵产生的乙酸较多;而精饲料中淀粉和糖的含量较高,在瘤胃中发酵产生的丙酸较多,因而日粮的粗精比例决定了瘤胃中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所以在保证满足反刍动物营养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控日粮的纤维素含量和粗精比来达到调控DMI目的。

维护正常的生产性能,提高鲜奶的乳脂率

如果日粮纤维水平过高,会导致动物热增耗增加和饲料利用率下降。如果控制在适宜的水平,则有利于肉牛、肉羊的肥育,提高奶牛的产乳量和维持较高的乳脂率。反刍动物体内主要的生糖物质是丙酸,主要生糖器官是肝和肾,VFA中如果丙酸比例增加,则有利于肥育;如果乙酸比例增加,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一般情况下,三种VFA的比例为乙酸70%、丙酸20%、丁酸10%,但受日粮组成、饲料加工方法和饲料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饲喂青贮、苜蓿或干草时,乙酸比例较高,有利于提高乳脂率;饲喂较多精料时,丙酸比例较高,则有利于肥育。研究表明,反刍动物日粮中,粗纤维应占日粮干物质的15%~20%,其中以17%为最宜,最低也不能低于13%。

维持动物健康

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粗饲料的使用对于维持反刍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日粮中粗饲料用量不足,会降低瘤胃瘤胃pH,降低瘤胃内微生物菌群活性而导致一些代谢病,如:酸中毒、蹄角炎、真胃扭转、肝脓肿,影响到动物的健康。足量的纤维或优质粗饲料可以维持奶牛健康及改善生产性能。一般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含量不能低于40%,粗纤维含量不能低于17%,否则就容易引发各种代谢疾病。

粗饲料的使用

常年均衡供应

反刍动物的粗饲料必需做到常年均衡的供应,以达到稳定瘤胃和肠道内环境及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是瘤胃内pH值的非生理性下降导致,是由于日粮中纤维素含量不当引起的。由于日粮中纤维素含量低,使瘤胃pH值难以恒定,一旦瘤胃内溶物的酸度低于5.5时,就有大量乳酸积累在瘤胃内引起酸中毒。因此,在牛的各段胃肠食糜中都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纤维素,如遭破坏,就可导致消化机能的紊乱。一般牛小肠食糜中纤维素含量为1%左右,如若大量减少粗料喂量,食糜中纤维素就相应降低。因此组织乳牛日粮,必须常年均衡供应优质粗饲料,适量粗饲料对乳牛生产性能以及疾病预防均有重要作用。

选择优质粗饲料

优质粗饲料是反刍动物不可替代的日粮成分。优质干草(苜蓿干草和羊草)是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乳脂率的最有效的饲料,通常每头泌乳牛约需要优质干草3~6千克(公斤),才能保障奶牛的正常生理和生产活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饲料的价格等因素,奶牛只喂精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这样的搭配容易造成奶牛疾病的发生和产奶量的下降。应该在成本允许的清况下,尽量选择优质的粗饲料。对于高产动物,必需供给优质粗饲料,否则就不能发挥其高产性能。优良的粗饲料应当是营养丰富、易被家畜消化吸收、适口性好,对畜体无毒副作用。用做高产反刍动物的粗饲料应首选苜蓿干草及其他一些豆科牧草和羊草等品质优良的粗饲料。对于中低产反刍动物或肉用反刍动物,可以采用优质秸秆及其他粗饲料。用作肉牛或肉羊粗饲料的秸秆,应首选花生秧,其次是甘薯蔓、绿豆荚、大豆荚、蚕豆荚(秸)等。玉米秸、稻草、麦秸等由于营养物质含量低,消化利用率低,可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调制后饲喂。

选择适宜的收割时间

牧草作物刈割时间的确定应考虑产量和质量,考虑茎叶比例。一般随着牧草的生长发育,其生物量不断增加,生长到一定时期随着牧草产量的增加,纤维素的含量也随之增加,牧草品质就会下降,因此牧草收割并非产量越大越好,而要同时兼顾质量因素,只有产量和质量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采食最佳收获期。如紫花苜蓿在初花期(开花率达到20%~30%)收割较好,黑麦草最佳刈割时间为抽穗期到乳熟期,大麦为孕穗期,燕麦为孕穗至抽穗早期,豌豆和大豆为开花至结荚初期,玉米为乳熟到蜡熟期。收获太晚,作物茎秆老化,养分下降,适口性差。

做到粗、精料合理搭配

不论哪种粗饲料,营养都不全面,只有根据营养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充分发挥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生产实践中,奶牛产奶日粮精、粗料比例一般控制在40~60∶60~40,肉牛、肉羊育肥精粗料比为30∶70或40∶60,育肥后期精粗比可达到60∶40。为防酸中毒可适量加入缓冲剂碳酸氢钠以调节pH值。

在奶牛日粮中,应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要合理搭配精粗比例,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

选择适宜的加工调制方法

对于各种牧草,由于其本身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且易于消化(相对于秸秆秕壳等),因此可采用干燥制作干草或进一步打捆、压块、制粒、制粉的方法进行调制。既保存了牧草的营养成分,又不会增加太多的加工成本。农作物秸秆可通过干燥制作干草,也可通过物理的方法如切短、粉碎制粒、蒸煮、热喷、浸泡等来处理,但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提高其适口性和采食量,不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反刍动物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而通过生物和化学处理,可改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因此,农作物秸秆应进行氨化或微贮处理,以提高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选用正确的饲喂方法

在饲喂上应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精料。饲喂反刍动物,粗饲料不宜粉得太细;饲喂牛的粗饲料,要保持5~8cm(厘米)的长度,饲喂羊的粗饲料,要保持3~5cm厘米的长度。饲喂氨化饲料喂量不宜太多,不宜在高温或日光下饲喂。生产中,反刍动物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中国农业科学院刁其玉张乃峰)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学号:TS09028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考试论文) 耿文诚 微生物是动物消化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幼畜的消化道是无菌的,数小时后随着吮乳、采食等过程,在消化道内即出现了微生物,其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便从此在动物肠道内与寄主共处终生。 1 反刍动物消化的主要特征 反刍动物是哺乳动物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类群,他们的日粮主要由植物材料组成。反刍动物即使在不进食时也频繁地咀嚼,这一咀嚼活动称为“反刍”。反刍是反刍动物从植物细胞壁(即纤维)中获得能量过程的一个步骤。反刍减小了纤维颗粒的尺寸,暴露出糖以供微生物发酵;另外,唾液中缓冲物质(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和了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以便维持一个有利于纤维降解和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中性偏酸的环境。 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的胃由4部分组成,即网胃、瘤胃、瓣胃、真胃。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处理工厂,饲料中约有70~8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因此,瘤胃(包括网胃)消化在反刍动物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瘤胃和网胃是位于反刍动物消化道最前端的2个胃,网胃内含物几乎持续地与瘤胃内含物相混合(每分钟混合1次),这两个胃常又称为网-瘤胃,他们共同具有高密度的微生物群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瓣胃是个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小器官,水和矿物质如钠和磷在瓣胃中吸收,经唾液重回到瘤胃中。由于瘤胃和真胃的消化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瓣胃是一个连接瘤胃和真胃的过渡器官。真胃相当于非反刍动物的胃,分泌强酸和许多消化酶。非反刍动物摄取的食物首先在胃中被消化,但是进入反刍动物真胃中的食糜主要由未被发酵的饲料颗粒、一些微生物发酵终产物以及生长在瘤胃中的微生物有机体本身所构成。 反刍动物与非反刍动物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纤维或半纤维并消化吸收,而非反刍动物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盲肠等器官可消化分解部分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糖(纤维或半纤维)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相反,在瘤胃和网胃中生活的微生物群系则可使反刍动物从纤维中获得能量。还有,非蛋白氮不能被非反刍动物利用,但可被瘤胃细菌用以合成蛋白质;瘤胃中合成的细菌蛋白是反刍动物所需氨基酸的主要来源。 2 瘤胃的主要特点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引言: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形式多种多样。应用微生物可利用廉价 农业 和轻工副产物生产高质量饲料蛋白原料,同时使饲料富含高活性有益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笔者所在微生物发酵课题研究小组经过8年多研究,在前人微生物发酵生产研究基础上不断获得突破进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可移动式饲料发酵生产技术,本文即对传统发酵及该课题组最新发酵技术成果分述于下。

1、生产菌种选用基本原则 1.1、安全性 ①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②不会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 1.2、有效性 ①菌体本身具有很好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地降解大分子 和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 ②能保护和加强动物体微生物区系平衡,促进动物健康。 这种功效主要指能有效地提高和维护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 化道中数量优势。它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达到目标:发酵饲料所用菌种本身就是从目标动物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发酵饲料可以直接提高动物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使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另一种方式是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可以选择性地杀灭或者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造成有益菌数量优势。实现这种途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 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pH 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

2、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除了生产菌种以外,生产工艺也是决定发酵技术成败的要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发酵饲料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青储

有利因素: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限制因素:季节性强,原料必须新鲜;只能就地利用,基本不能远距离运输;开窖后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完;目前仅限应用于反刍动物领域。 青储饲料研究历史很长,有专门论著,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曹利军和韩鹏主编的“青储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技术方法,有很 好参考价值。 2.2、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或蛋白原料 这种技术主要是用于有机废水净化处理。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造纸、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工业所产生的废水。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曾选用生长速度很快的热带假丝酵母,采用液体连续培养处理造纸废水,但是生产的酵母有苦味,很难在饲料中应用。80年代末,我国工程院院士伦世仪先生领导的课题组用热带假丝酵母连续培养处理酒精废水,生产的酵母有较好适口性,但是 由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比较低,培养液中干物质得率不超过1.0%,基本没有商业价值。 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荷兰和芬兰等国,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研究和生产处理费用。可以说,

蛋鸡养殖与饲料生产技术合作协议(协议文本)

YOUR LOGO 蛋鸡养殖与饲料生产技术合作协 议(协议文本) The agreement concluded by both parties after friendly negotiation, which stipulates the obligations and rights that must be performed between each other.

专业协议书系列,下载即可用 蛋鸡养殖与饲料生产技术合作协议 (协议文本) 说明:本协议内容的主要作用是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后订立的协议,规定了相互之间的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应当享有的权利,如果您有需要可以下载修改或直接打印。 甲方: 乙方:甲方地处_______省_______县,是国家级的旅游景点,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为合理利用和开发当地现有资源,甲方投资兴办了以______________农业科贸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具有规模的蛋鸡养殖厂。乙方属于国家级饲料科研机构,拥有国内一流的畜禽饲料营养技术和众多科研专家。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强强联合的原则下,达成如下技术合作协议: 一、合作宗旨 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原则下,为提升甲方的科技竞争力,提高甲方的经济效益。甲乙双方在绿色品牌蛋鸡饲料生产和蛋鸡产品的绿色养殖技术方面进行合作,乙方为甲方的绿色品牌蛋鸡饲料生产和绿色蛋鸡产品养殖技术提供技术服务。乙方为甲方绿色品牌蛋鸡饲料及绿色品牌蛋鸡产品的研制单位。双方联合申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及省市的科技项目和推广项目,共同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实现农产品深加工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合作协议进度安排,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绿色品牌蛋鸡饲料生产和绿色品牌蛋鸡产品养殖技术和生产系列饲料配方。甲方对乙提供的生产配方享有使用权,乙方不得再向_______省境内及周边省市的任何一方转让和泄密。 2、甲方不得将乙方提供的技术配方内容泄密或转让给第三方。 3、甲方销售产品(蛋品和饲料)的宣传、外包装等可冠“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制”字样。 4、双方确保所采购原料质量,共同合作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努力降低蛋鸡产品成本,提高甲方品牌蛋鸡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5、甲方有义务将有关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乙方,以便乙方调整配方或派专家到该市场进行技术服务。 6、甲方负责乙方到甲方工作的技术专家往返的交通和食宿费用。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根据甲方的要求,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绿色品牌蛋鸡系列饲料生产配方及绿色品牌蛋鸡产品养殖技术,从饲料配置环节保证饲料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规定,每枚鸡蛋中胆固醇含量要≤200mg,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他如卵磷脂≥1.48g/每枚、铁≥17.2mg/每枚、锌≥14.7mg/每枚、硒≥0.23mg/每枚等指标高于国内同类先进产品,并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对配方进行适时调控,以满足终端用户对绿色产品饲养的市场要求。

反刍动物瘤胃的四种疾病诊疗

反刍动物瘤胃的四种疾病诊疗 1.前胃弛缓 症状:前胃弛缓按其病情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型:急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减少或停止,听诊瘤胃收缩能力减弱,蠕动次数减少,瓣胃蠕动音低沉,瘤胃内容物充满、黏硬,或呈粥状。便秘或下痢。如伴发前胃炎或酸中毒时,排棕褐色糊状粪便、恶臭,精神高度沉郁,发生脱水现象。 慢性型:常为继发性因素引起。食欲不定,常需嚼,磨牙,反刍间断或停止,嗳气减少,病情弛缓,周期性消化不良,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内容物稀软或黏硬。瘤胃轻度臌胀,肠蠕动音微弱或低沉。便秘,粪便干硬,呈暗褐色,附着粘液;时有下痢,或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瘤胃内容物性质的变化,作为诊断依据。 瘤胃液PH6.5-7.0,前胃弛缓时,PH下降至5.5以下,个别病例升至8.0或更高,纤毛虫存活率显著降低或消失。 鉴别诊断:注意与酮病、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皱胃变位、瘤胃积食和迷走神经消化不良等疾病区别。 治疗:前胃弛缓的治疗原则,在于排除病因,增强神经体液调节,健脾胃,促进反刍,防腐止酵,消导,强心补液,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的综合疗法。 2.瘤胃臌胀 症状:常发生于大量采食易发酵的饲料后不久。病畜腹围急剧增大,腹旁窝突出,严重者可高出脊背。叩诊瘤胃紧张而呈鼓音。腹痛不安,回头顾腹,摇尾,后肢踢腹,频繁起卧。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病史不难诊断,但应注意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原因,继发性的瘤胃臌胀还表现原发病的病症,还应注意确诊是泡沫性还是非泡沫性的瘤胃臌胀。 治疗:本病得治疗原则是着重排气消胀,理气止酵,强心输液,健胃消导。治疗中,根据情况,采用强心补液,增进疗效,当泡沫性瘤胃臌胀用药无效时,应及时采取瘤胃切除术,取出其内容物,按照外科手术要求处理,可获良好效果。 3.瘤胃积食 症状:通常在过量采食后数小时内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初期神情不安,回头顾腹;食欲、反刍消失,嗳气、流延,有时候逆呕或呕吐,呼吸促迫。腹部膨胀。 诊断:依据过食发病,瘤胃内容物充满而黏硬或坚实,腹围增大,呼吸急促且具有腹痛表现,容易确诊。 治疗:本病得治疗原则增强前胃运动机能,促进瘤胃内容物的运转,消积化滞,防止脱水与自体中毒及对症治疗。先绝食,并进行瘤胃按摩;清肠消导。在药物治疗无效时,即应进行瘤胃切除手术,取出内容物。 4.瘤胃酸中毒 症状:急性病例常在采食后无明显病症,于3-5h内突然死亡。病情轻的神情恐惧,食欲反刍减退,瘤胃运动减退,肚腹胀满,粪便灰色,松软或下痢。间或后肢踢腹,呈现腹痛。 诊断:应根据过食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类饲料的病史及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瘤胃胀满,卧地不起,具有蹄液炎和神经症状。瘤胃液PH下降至5.0下降;酸血症血液PH降至7.0以下,血清转氨酶显著增高,碱储减低,尿呈酸性反应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证,即可作出正确诊断。 治疗:首先是抑制乳酸产生和酸中毒,其次应用抗组织胺制剂,消除过敏性反应,第三强心输液,调节电解质,维持循环血量,第四促进前胃运动,增强胃肠机能,排除有毒物质,第五保护肝脏,增强解毒功能,第六镇静安神,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此外应加强饲养和护理。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瘤胃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瘤胃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杨在宾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摘要本文综述了碳水化合物被瘤胃微生物降解成单糖,并进而分解成VFA的途经。反刍动物葡萄糖来源主要是丙酸糖异生。综述还阐述了甲烷能产生量估测、控制和过瘤胃碳水化合物调控技术。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调控技术,反刍动物。 RECENT DEVELOPMENT ON METABOLISM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ARBOHYDRATES FOR RUMINANTS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China) YANG Zai-bin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hat all the dietary carbohydrates are converted to glycoses, and the glycoses are promptly converted to VFA, propionate acid is largely converted to glucose by the liver, and it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glucose for ruminant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ways of estimate and control on methane energy produced in rumen and the technology of by pass carbohydrates. Key words: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control technology and ruminant 改革开发20余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生产结构已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猪为首的传统饲养格局,实现了猪、鸡、牛、羊全面发展的新局面。然而由于饲料资源的限制,迅速发展的牛、羊业仍然以低质秸秆为主要饲料,奶牛主要靠提高精饲料维持产奶量,因此,能量饲料的均衡供应是制约牛、羊业生产水平的主要因素。碳水化合物是最低廉的供能物质,根据反刍动物消化生理特点,弄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对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意义重大。 1.瘤胃碳水化合物代谢机理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代谢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降解成各种单糖,这一过程是在细胞外微生物酶催化下完成的;第二阶段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降解产生的各种单糖立即吸收进入细胞内进一步分解。 1.1瘤胃微生物细胞外消化 饲料中的各种复杂碳水化合物,包括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均被瘤胃微生物分泌至细胞外的各种酶,进行不同程度降解,最终形成各种单糖(如图1所示)。饲料中的纤维素被一种或几种β—1,3—葡萄糖苷酶降解成纤维二糖,并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或在磷酸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1—磷酸。淀粉和糊精经淀粉酶作用转变成麦芽糖,再经麦芽糖酶、麦芽糖磷酸化酶或1,6—葡萄糖苷酶催化生成葡萄糖或葡萄糖—1—磷酸。果聚糖被相应酶水解成果糖。饲草中的半纤维素、戊聚糖和果胶,可被相应酶降解为木糖及其他戊糖或糖醛酸,并进一步进入糖代谢。木质素是一种特殊结构物质,基本上不能被分解。

预混合饲料的生产技术要点概要

预混合饲料的生产技术要点 (一采用先进配方 预混合饲料配方是生产技术的核心,是由专一预混料生产厂家的动物营养专家根据动物生长及生产各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依照国内饲料原料的基本营养含量,以“缺什么补什么、经济合理、低值高效”为原则,同时考虑外界环境及加工工艺等诸多影响因素,精心设计而成。一方面结合需要、用户饲养水平与条件来选择恰当、适量的添加剂原料;另一方面要考虑加工的需要,对于大部分不影响安全的组分,如营养性添加剂等,掌握适量是配方技术的关键。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及某些敏感成分(如硒、铜等的用量及用法,必须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否则,极易出现差错而且后果严重。原料的配比是影响预混料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预混料中有效成分与稀释剂的比例、各种微量元素间的比例、相关活性成分间的比例等均应恰到好处。配方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不断地根据市场反馈、当地条件、季节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有把握地调整配方,做到严谨而不失灵活,永远使预混料产品贴近国情和生产实际。 (二选用优质原料 原料的品质对预混料的实际效用影响很大,优质原料的最基本要求是纯度高、不含有害有毒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活性成分含量,尤其是易被破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添加剂,应经过实际测定再决定其配合量。微量元素化合物原料必须具备生物学效价高、物理性质稳定和有毒有害物质少等特点。另外有些添加剂,它本身的品质和剂型对其他添加剂容易造成影响,也应特别注意。如七水硫酸亚铁的吸湿性很强,对维生素A的破坏性也很大,而一水硫酸亚铁对维生素A的影响则很小,若加了保护剂,则影响更小,且本身活性很好。生产预混料的厂家应选用优质原料,对原料的品质、效价等都要进行精确测定。在选用维生素时,应注意一下两点:(1选生物学价值高的;(2按气候特点选择不同的维生素,如湿热夏季选择单硝酸硫胺比盐酸硫胺效果好。在选择微量元素原料时,应考虑其成分的含量、粒度、结晶水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诸多因素。药物饲料添加剂,还要注意安全性问题,使用时一定要根

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略) (二)、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三)、原料的贮存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四)、原料的清理 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 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 (五)、原料的粉碎 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 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 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 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的基本设置是采用两台筛片不同的粉碎机,两粉碎机上各设一道分级筛,将物料先经第一道筛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筛下物直接进行混合机,筛上物进入第一台粉碎机,粉碎的物料再进入分级筛进行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进入混合机,其余的筛上物进入第二台粉碎机粉碎,粉碎后进入混合机。 ( 3 )组合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是在两次粉碎中采用不同类型的粉碎机,第一次采用对辊式粉碎机,经分级筛筛理后,筛下物进入混合机,筛上物进入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第二次粉碎。 3 、先配料后粉碎工艺 按饲料配方的设计先进行配料并进行混合,然后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复习题精选 1、营养: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 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填空: 1、饲料的养分概括为:(1)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脂肪,(4)维生素,(5)矿物质(6)水,等六类。 2、饲料养分对动物机体的一般功能概括为:(1)(作为建造和维持动物体的构成物质),(2)(作为产热、役用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3)(调节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动物产品的形成),(4)(养分的附加功能:如产乳、产蛋)等。 3、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为:(1)(%)。(2)(PPm),(3)(mg/Kg)等。 二、判断正误: 1、饲料中的能值主要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脂肪含量越多,则其能值越高。(√) 2、动物的饮水量等于采食干物质量。(×) 3、动物机体内的水分亦同饲料植物一样含量变化很大。(×) 4、动物性饲料本身不含CF(√) 四、单项选择: 1、调节动物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保证动物健康所必需的一类为量营养物质称为(D) A、氨化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绝干物质的指干物质状态在(D) A、90% B、98% C、无水 D、100% 三、问答: (一)饲料的概略养分 (二)动植物体在化学组成方面有何差异?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形式的过程(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1)单胃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哺乳单胃动物的消化 3、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三种。物理性是磨碎、增加表面积和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是将营养物质的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是将营养物质的结构降解,合成新物质。 第四章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一、概念: 1、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2、氨化物:饲料中所含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总称。 4、代谢粪蛋白质:随粪排出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其中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道分泌物、残存的消化液等,这部分蛋白质称代谢粪蛋白质。

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引言: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形式多种多样。应用微生物可利用廉价农业和轻工副产物生产高质量饲料蛋白原料,同时使饲料富含高活性有益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笔者所在微生物发酵课题研究小组经过8年多研究,在前人微生物发酵生产研究基础上不断获得突破进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可移动式饲料发酵生产技术,本文即对传统发酵及该课题组最新发酵技术成果分述于下。 1、生产菌种选用基本原则 1.1、安全性 ①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②不会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 1.2、有效性 ①菌体本身具有很好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地降解大分子和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 ②能保护和加强动物体微生物区系平衡,促进动物健康。这种功效主要指能有效地提高和维护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数量优势。它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达到目标:发酵饲料所用菌种本身就是从目标动物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发酵饲料可以直接提高动物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使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另一种方式是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可以选择性地杀灭或者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造成有益菌数量优势。实现这种途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pH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

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 2、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除了生产菌种以外,生产工艺也是决定发酵技术成败的要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发酵饲料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青储 有利因素: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限制因素:季节性强,原料必须新鲜;只能就地利用,基本不能远距离运输;开窖后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完;目前仅限应用于反刍动物领域。 青储饲料研究历史很长,有专门论著,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曹利军和韩鹏主编的“青储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技术方法,有很好参考价值。 2.2、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或蛋白原料 这种技术主要是用于有机废水净化处理。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造纸、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工业所产生的废水。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曾选用生长速度很快的热带假丝酵母,采用液体连续培养处理造纸废水,但是生产的酵母有苦味,很难在饲料中应用。80年代末,我国工程院院士伦世仪先生领导的课题组用热带假丝酵母连续培养处理酒精废水,生产的酵母有较好适口性,但是由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比较低,培养液中干物质得率不超过1.0%,基本没有商业价值。 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荷兰和芬兰等国,在有机废

在反刍家畜营养中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在反刍家畜营养中碳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吴秋珏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中图分类号:¥816.11;¥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06)02—0012—02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家畜饲粮最重要的营养成分,通常占饲粮比例的65%以上,主要是为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提供能量,维持胃肠道的健康。饲粮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o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存在于植物细胞内部,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存在于细胞壁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通常比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消化。 1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一般来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以描述为非中性洗涤纤维部分,它主要由糖、淀粉和果胶所组成。因为糖、淀粉和果胶的消化率高,通常可以替代部分中性洗涤纤维,以满足动物对能量的需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发酵状况随着饲料的种类、保存时间及加工的方法的不同而差异很大。 饲粮中非纤维的部分,近年来一直被称作为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o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酶学方法或者计算。前者是一项费时和困难的技术,在许多的化学实验室并不采用。但是,它却能够清楚的表示诸如甜菜渣、苜蓿、狗尾草和青贮料等饲料的营养成分。在NRC(2001)奶牛营养需要评述体系中,NSC与NFC所包含的内容有若 收稿日期:2006—01—04 作者简介:吴秋珏(1979一),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工作。干相似之处,但有差异,主要是对果胶和有机酸的处理不同。NFC内包括果胶和有机酸,但NSC不包含果胶和有机酸。此体系用Smith(1981)改进的(铁氰化物作为比色的指示剂)酶学方法测定NSC,其中包括淀粉、蔗糖和果聚糖fJ1。但另一些研究者给予NSC不同的内涵,他们用公式(NSC=100一CP一(NDF—NDFIP)一Ash—Etherextract)(CPMDairy)t2]计算的NSC,包括了果胶和有机酸等物质,其实质与以上所述体系的NFC相同,因此,在阅读文献与进行有关研究时,要先确定所用NSC的内涵。 一些研究者用NFC为易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指标,并已得到美国NRC认可。NFC可由公式计算:NFC=100一(%NDF+%CP+%Fat+%Ash)…、或NFC=100一(NDF+CP+Ash+LCFA+1)(LCFA为长链脂肪酸,LCFA+1相当于醚浸出物)14】。NFC主要化学成分为糖、淀粉、有机酸、其他贮存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聚糖)和果胶物质。这些成分对于反刍动物都是高度易消化的。 2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纤维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它们组成了植物的结构部分,因此,称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或“细胞壁碳水化合物”[5】。描述这一部分最困难之处在于它的复杂性:纤维是不能被消化的化合物。习惯上纤维被称为粗纤维,但是,现在进一步提出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它们能够更准确地区别开影响吸收NDF和影响消化ADF的部分。 女一奠一套,套,奠一贲一套一矣一套一受一套一贲一受一女一女.女一女一奠一奠一、受,.受,一套一受一套,,受,,安.、套一奠一套一套,套一套一套,套一奠,、英一安, [9】蒋林树,何文辉,刘文奇,等.奶牛饲料添加剂“增奶宝”的应用效果[J】.中国奶牛,2001(1):33—34. [10】帅丽芳,段铭,张光圣,等.微生态制剂对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调控作用[J】.中国饲料,2002(9):16—17. 饲料博览2006年第2期【1l】那日苏,桂荣,赵青余,等.牛用益生素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研究,2002(12):10一13. [12】岳寿松,龙升波,王世荣,等.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增奶的试验研究【J】中国奶牛,2003(3):20—21. 一12一 万方数据

动物营养与饲料第一章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第一章复习题.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习题册 分)一、名词解释(每词3 、动物营养1 、营养物质2 3、总能

4、消化能 、净能5 、蛋白质6 7、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8 、限制性氨基酸9 2 10、理想蛋白质 11、必需脂肪酸 12、常量矿物质元素 13、微量矿物质元素 14、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 二、填空(每空1分) 1、饲料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除了水分、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和。 2、在物理消化的基础上,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还

包括和。 3、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4、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以分为和。 5、常量矿物质元素除钙、磷、食盐、钾外,还包括、。 6、动物缺铁的典型缺乏症是。 3 7、维生素A的特异性缺乏症是。 8、钙、磷及维生素D缺乏,幼畜表现的典型缺乏症是。 9、除饮水外,动物水分的来源途径还有、。 10、动物体内水分的主要去路除排泄粪尿外,还是、。 11、不饱和脂类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脂类出现。 12、根据动物体内可否合成以及是否需要日粮提供,可将氨基酸分为和。 13、饲料中的粗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作用下,最终被分解为三种。 14、粗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等。 15、饲料净能是指饲料中用于和的能量。 16、猪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始于,主要在被消化。

17、按照近似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由 和组成的。 18、按照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可将矿物质元素划分为 和。 19、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在单胃动物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 和。 20、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在单胃动物小肠中分解的最终产物在 被吸收。 21、饲料中的粗蛋白质通常包括和。 4 22、雏鸡缺锰的典型缺乏症为。 23、脂溶性维生素除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外,还包 括、。 24、家禽维生素B的特异性缺乏症是。125、缺乏维生素B家禽的典型缺乏症是。226、动物骨骼和牙齿的构成成分中,矿物质元素除了钙之外,还有 和。 27、成年动物缺乏钙、磷及维生素D的典型缺乏症是。 28、摄入不足而容易引起单胃动物出现贫血的矿物质元素主要是 和。 29、在各种家畜中,缺铁性贫血最易发生在身上。

饲料生产工艺流程

(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 添加剂预混工艺 配料工艺混合工艺成品包装 原料接收原料贮存粉碎工艺 (二) (二)、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 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 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三)、原料的贮存 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 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四)、原料的清理 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 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五)、原料的粉碎 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

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 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 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的基本设置是采用两台筛片不同的粉碎机,两粉碎机上各设一道分级筛,将物料先经第一道筛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筛下物直接进行混合机,筛上物进入第一台粉碎机,粉碎的物料再进入分级筛进行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进入混合机,其余的筛上物进入第二台粉碎机粉碎,粉碎后进入混合机。 ( 3 )组合二次粉碎工艺 该工艺是在两次粉碎中采用不同类型的粉碎机,第一次采用对辊式粉碎机,经分级筛筛理后,筛下物进入混合机,筛上物进入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第二次粉碎。 3 、先配料后粉碎工艺 按饲料配方的设计先进行配料并进行混合,然后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 4 、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本工艺先将待粉料进行粉碎,分别进入配料仓,然后再进行配料和混

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一)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真胃和小肠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但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使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利用与非反刍动物又有很大的差异。 1.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 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经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成肽和氨基酸,其中多数氨基酸又进一步降解为有机酸、氨和二氧化碳。瘤胃液中的各种支链酸,大多是由支链氨基酸衍生而来,如缬氨酸转变为异丁酸和氨。微生物降解所产生的氨与一些简单的肽类和游离氨基酸,又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瘤胃液中的氨是蛋白质在微生物降解和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饲粮蛋白质不足或当饲粮蛋白质难以降解时,瘤胃内氨浓度很低(<50mg/L)。瘤胃微生物生长缓慢,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利用也受阻。反之,如果蛋白质降解比合成速度快,则氨就会在瘤胃内积聚并超过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最大氨浓度。此时,多余的氨就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虽然所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却随尿排出而浪费掉。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瘤胃液中氨的最适浓度范围较宽(85mg/L-300mg/L),其变异主要与瘤胃内微生物群能量及碳架供给有关。因此,用氨与发酵有机物质间的关系来表示瘤胃内环境比用最适氨浓度表示更切合实际,瘤胃内每公斤有机物质发酵,微生物可利用近30克以上蛋白质或核酸形式存在的氮。 饲料供给的蛋白质少,瘤胃液中氨的浓度就低,经血液和唾液以尿素形式返回瘤胃的氮的数量可能超过以氨的形式从瘤胃吸收的氮量。这种进入瘤胃的“再循环氮” 转变为微生物蛋白质,就意味着转移到后段胃肠道的蛋白质数量可能比饲料蛋白质多。这样,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具有一种“调节”作用,能使劣质蛋白质品质改善,优质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降低。因此,通过给反刍动物饲粮添加尿素,以提高瘤胃细菌蛋白质合成量已成为一项实用措施;对优质饲料蛋白质进行适当的处理(甲醛处理、包被等),以降低其溶解度,使其在瘤胃中的降解率降低,也是必要的办法。 瘤胃降解生成的肽,除部分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外,也可直接通过瘤胃壁或瓣胃壁吸收,尤其是分子量较小的2―3肽,逃脱微生物利用和直接吸收的肽,则又可在后胃肠道被进一步消化吸收。 2.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质量 瘤胃中80%的微生物能利用氨,其中26%只能利用氨,55%可利用氨和氨基酸,少数的微生物能利用肽。原生动物不能利用氨,但能通过吞食细菌和其它含氮物质而获得氮。 在氮源和可发酵有机物比例适当、数量充足的情况下,瘤胃微生物能合成足以维持正常生长和一定产奶量的蛋白质。例如:用近于无氮的饲粮加尿素,羔羊能合成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其粪、尿中排出的氨基酸是摄入饲粮氨基酸的3-10倍,瘤胃中的氨基酸是食入氨基酸的9-20倍。用无氮饲粮加尿素饲喂奶牛12个月,产奶4271kg;当饲粮中20%的氮来自蛋白质时,产奶量有所提高。在一般情况下,瘤胃中每1kg可发酵有机物质,微生物能合成90-230克菌体蛋白质,可供100kg左右体重的反刍动物维持正常生长或日产奶10kg的蛋白质需要。 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宿主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一般略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质,与豆饼和苜蓿叶蛋白大约相当,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原生动物和细菌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平均为70-80。原生动物蛋白质的消化率(88-91%)高于细菌蛋白(66-74%)。采食较多的粗饲料,有利于瘤胃原生动物的繁殖。微生物蛋白质中约20%的核酸对宿主动物意义不大。

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精)

(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二、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三、原料的贮存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四、原料的清理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五、原料的粉碎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1 、一次粉碎工艺: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2 、二次粉碎工艺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该工艺的基本设置是采用两台筛片不同的粉碎机,两粉碎机上各设一道分级筛,将物料先经第一道筛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筛下物直接进行混合机,筛上物进入第一台粉碎机,粉碎的物料再进入分级筛进行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物料进入混合机,其余的筛上物进入第二台粉碎机粉碎,粉碎后进入混合机。( 3 组合二次粉碎工艺该工艺是在两次粉碎中采用不同类型的粉碎机,第一次采用对辊式粉碎机,经分级筛筛理后,筛下物进入混合机,筛上物进入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第二次粉碎。3 、先配料后粉碎工艺按饲料配方的设计先进行配料并进行混合,然后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4 、先粉碎后配料工艺本工艺先将待粉料进行粉碎,分别进入配料仓,然后再进行配料和混合。(六、配料工艺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有人工添加配料、容积式配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单胃动物 唾液与饲料在口腔中的接触是碳水化合物进入消化道进行化学消化的开始,哺乳动物唾液中含α-淀粉酶,在微碱性条件下能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但时间短,消化不具备明显的营养意义。饲料进入胃中,唾液含淀粉酶的动物可继续消化淀粉酶,唾液不含淀粉酶的动物,胃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甚微。胃内无淀粉酶,在胃内酸性条件下仅有部分淀粉和部分半纤维素酸解。饲料在十二指肠与胰液、肠液、胆汁混合,α-淀粉酶继续把尚未消化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糊精。低聚糖α-1,6糖苷酶分解淀粉和糊精中α-1,6糖苷键。饲料中营养性多糖基本分解成二糖,然后由肠粘膜产生的二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彻底分解成单糖吸收。因此,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以单糖形式经载体主动转运通过小肠壁吸收。随着食糜向回肠移动,吸收率逐渐下降。进入肠后段的碳水化合物以结构性多糖为主,包括部分在肠前段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由微生物发酵分解,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和甲烷,部分挥发性脂肪酸通过肠壁扩散进体内,气体组要由肛门逸出体外。 反刍动物 反刍动物除了前胃外,消化道部分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类似。前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粗饲料的主要场所。其中瘤胃每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采食量的50-55%,具有重要的营养意义。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泌的酶水解未短链的低聚糖,主要是二糖,部分二糖继续水解为单糖。二糖和单糖被瘤胃微生物摄取,在细胞酶的作用下迅速的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使纤维物质变得可用,对宿主动物有显著的供能作用,但发酵过程中存在碳水化合物的损失,宿主体内代谢需要的葡萄糖大部分由发酵产品经糖原异生供给。糖异生作用的前体物质--丙酸在瘤胃发酵中的数量和比例很小,试验表明,在饲喂劣质饲草时,瘤胃液中的乙酸与丙酸比例为100:16,在饲喂精料时比例为100:75,丙酸不足时,会导致动物体脂合成与沉积量下降,导致机体蛋白质代谢恶化,导致母畜泌乳量下降,故在反刍动物饲喂中要适当饲喂精料。但精料过多时,淀粉在瘤胃迅速发酵,大量产酸,降低瘤胃pH值,抑制纤维分解菌活性,严重会导致酸中毒。而且饲粮中纤维水平过低,瘤胃也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减少,会降低乳脂率和产乳量。

饲料生产许可证

附件4 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 申报材料要求 一、许可范围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二)浓缩饲料是指主要由蛋白质、矿物质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精料补充料是指为补充草食动物的营养,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三)本要求适用于以下情形: 1.设立:指企业首次申请生产许可; 2.续展:指企业生产许可有效期满继续生产; 3.增加或更换生产线:增加生产线指企业在同一厂区增建已获得许可产品的生产线;更换生产线指企业对已有生产线的关键设备或生产工艺进行重大调整; 4.增加产品类别或产品系列:指企业申请增加生产许可范围以外的产品; 5.迁址:指企业迁移出原生产地址,搬迁至新的生产地址; 6.变更:指企业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注册地址或注册地址名称变更、生产地址名称变更。

二、申报材料格式要求 (一)企业应当按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一览表》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二)申报材料应当使用A4规格纸、小四号宋体打印,按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一览表》顺序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并标注页码。表格不足时可加续表。申报材料应当清晰、干净、整洁。 (三)申报材料中企业提供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劳动合同、职业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应当加盖企业公章。 (四)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光盘),其中一份报送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承担受理工作的饲料管理部门留存一份。 (五)申报材料电子文档采用PDF格式,相关证明文件应为原件扫描件,文件名为企业全称。 (六)增加或更换生产线、增加产品类别或产品系列的,仅提供与申请事项相关的资料。 三、申报材料内容要求 (一)企业承诺书 (二)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请书 1.封面 1.1生产许可证编号: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填写原生产许可 证编号,新设立的企业不填写。 1.2产品类别:根据企业申请生产的产品,在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后面的“□”中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