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实验实验报告1

合集下载

存储器管理实验实验报告

存储器管理实验实验报告

存储器管理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存储器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存储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存储器分配与回收的算法,以及页面置换算法的实现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语言为 C++,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存储器分配与回收算法实现1、首次适应算法(1)原理:从空闲分区链的首地址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2)实现步骤:建立空闲分区链表,每个节点包含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已分配或空闲)。

当有分配请求时,从链表头部开始遍历,找到第一个大小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

将该分区进行分割,一部分分配给请求,剩余部分仍作为空闲分区留在链表中。

若找不到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则返回分配失败。

2、最佳适应算法(1)原理:从空闲分区链中选择与需求大小最接近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2)实现步骤:建立空闲分区链表,每个节点包含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

当有分配请求时,遍历整个链表,计算每个空闲分区与需求大小的差值。

选择差值最小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若有多个差值相同且最小的分区,选择其中起始地址最小的分区。

对选中的分区进行分割和处理,与首次适应算法类似。

3、最坏适应算法(1)原理:选择空闲分区链中最大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2)实现步骤:建立空闲分区链表,每个节点包含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

当有分配请求时,遍历链表,找到最大的空闲分区。

对该分区进行分配和处理。

(二)页面置换算法实现1、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1)原理:选择在内存中驻留时间最久的页面进行置换。

(2)实现步骤:建立页面访问序列。

为每个页面设置一个进入内存的时间戳。

当发生缺页中断时,选择时间戳最早的页面进行置换。

2、最近最久未使用(LRU)页面置换算法(1)原理:选择最近一段时间内最长时间未被访问的页面进行置换。

随机存储器实验报告

随机存储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随机存储器(RAM)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2. 熟悉RAM的读写操作过程。

3. 了解RAM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随机存储器(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其特点是读写速度快、价格低廉。

RAM 中的数据在断电后会被丢失,因此常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

RAM的基本结构由存储单元、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电路和数据总线组成。

地址译码器根据地址信号选择相应的存储单元,读写控制电路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数据总线用于数据的传输。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计算机一台2. 随机存储器芯片(如6116)3. 数据开关4. 信号灯5. 逻辑分析仪(可选)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1)将随机存储器芯片插入计算机扩展槽或使用实验箱。

(2)连接数据开关、信号灯和逻辑分析仪(如有)。

(3)根据实验要求连接地址译码器和读写控制电路。

2. 读写操作(1)编写程序,向RAM中写入数据。

(2)观察信号灯或使用逻辑分析仪查看写入数据的过程。

(3)读取RAM中的数据,观察信号灯或使用逻辑分析仪查看读取数据的过程。

3. 实验验证(1)验证RAM的读写速度。

(2)验证RAM的数据是否正确。

(3)验证RAM的容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读写速度通过实验验证,RAM的读写速度较快,满足计算机系统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

2. 数据正确性通过观察信号灯或使用逻辑分析仪,验证RAM写入和读取的数据一致,说明数据正确。

3. 容量通过实验验证,RAM的容量与芯片标称容量一致。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随机存储器的读写操作,验证了RAM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 随机存储器(RAM)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2. RAM的读写操作过程。

3. RAM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七、思考与改进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RAM芯片,比较其性能差异。

2. 可以研究RAM的优化设计,提高读写速度和容量。

3. 可以将实验扩展到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和闪存(Flash)。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报告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报告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存储器和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存储器和总线的组成和工作方式;3.掌握存储器和总线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1.计算机实验箱;2.存储器芯片;3.总线驱动芯片;4.示波器;5.万用表等。

三、实验原理及过程: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传输通道,用于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存储器和总线的原理与应用。

1.存储器实验:将存储器芯片插入计算机实验箱的指定插槽,并连接好电源和控制线。

打开计算机实验箱的电源,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2.总线实验:将总线驱动芯片插入计算机实验箱的指定插槽,并连接好电源和控制线。

打开计算机实验箱的电源,并连接外部硬件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通过控制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存储器实验中,通过示波器和万用表观察到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可以看到存储器的读取速度相对较快,写入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存储器的读取是通过直接寻址方式,直接获取指定地址上的数据,速度较快;而写入需要进行写入操作,写入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控制和验证步骤,速度较慢。

在总线实验中,通过控制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可以实现设备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

例如,将计算机连接到打印机,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将计算机上的文件直接打印出来。

通过总线还可以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实现设备的控制和数据输入输出。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存储器和总线的理解和认识。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传输通道,用于连接各个硬件设备。

存储器和总线的性能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使用和优化存储器和总线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关键。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存储器和总线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1 存储器读写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1  存储器读写实验-实验报告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10日内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20—20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名称实验1存储器读写实验
专业
年级
组号1
成员1学号成员1姓名张XX
成员2学号成员2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PC机外存扩展的方法。
2.熟悉6264芯片的接口方法。
3.掌握8086十六位数据存储的方法。
实验设备(环境):
MUT—Ⅲ型实验箱、8086CPU模块。
实验内容:
向02000~020FFH单元的偶地址送入AAH,奇地址送入55H。
实验步骤:
1、程序源码
2、
3、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总结(包括过程总结、心得体会及实验改进意见等):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总结:
2、心得体会: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
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调整

储存器实验报告

储存器实验报告

储存器实验报告储存器实验报告一、引言储存器是计算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储存器的设计和性能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储存器,来深入了解储存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储存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储存器的存储原理和读写操作;3. 分析和评估储存器的性能指标。

三、实验过程1. 储存器的分类储存器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它可以随机读写数据。

ROM则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固定的程序和数据。

2. 储存器的存储原理储存器的存储原理是通过电子元件的状态来表示数据的存储状态。

在RAM中,每个存储单元由一个电容和一个晶体管组成。

当电容充电时表示存储单元存储的是1,当电容放电时表示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

在ROM中,存储单元由一组可编程的开关组成,每个开关的状态决定了存储单元存储的数据。

3. 储存器的读写操作储存器的读操作是通过将地址信号传递给储存器来选择要读取的存储单元,然后将存储单元的数据输出。

储存器的写操作是通过将地址信号传递给储存器来选择要写入的存储单元,然后将要写入的数据输入。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8位的RAM储存器。

通过对储存器进行读写操作,我们成功地将数据存储到储存器中,并成功地从储存器中读取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储存器的读写操作是可靠和有效的。

五、实验分析1. 储存器的性能指标储存器的性能指标包括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和存储器的可靠性。

存储容量是指储存器可以存储的数据量,通常以位或字节为单位。

存取时间是指从发出读写指令到数据可以被读取或写入的时间间隔。

存储器的可靠性是指储存器的故障率和故障恢复能力。

2. 储存器的应用储存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

在计算机中,储存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

储存器实验报告

储存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储存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储存器的读写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储存器芯片,如RAM、ROM等。

4. 熟悉储存器的扩展方法,如字扩展、位扩展等。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台2. 信号发生器3. 数字示波器4. 静态随机存储器(RAM)芯片5. 只读存储器(ROM)芯片6. 译码器7. 74LS系列集成电路芯片8. 连接线三、实验原理1. 储存器的基本概念:储存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放数据和指令的设备,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包括RAM和ROM,外存储器包括硬盘、光盘等。

2. 储存器的读写原理:储存器的读写操作主要依靠控制电路来实现。

控制电路根据地址信号选择相应的存储单元,并根据读写信号决定是读取数据还是写入数据。

3. 常用储存器芯片:(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具有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价格低等特点。

RAM 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类型。

(2)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

ROM分为掩模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写可编程ROM(EPROM)和闪存(Flash)等类型。

四、实验步骤1. 储存器读写原理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包括RAM芯片、地址译码器、控制电路等。

(2)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地址信号、读写信号和控制信号。

(3)观察数字示波器上的波形,分析读写操作过程。

2. 储存器扩展实验:(1)字扩展:使用多个RAM芯片扩展存储容量。

将多个RAM芯片的地址线和控制线连接在一起,数据线分别连接。

(2)位扩展:使用译码器将地址信号转换为片选信号,控制多个RAM芯片的读写操作。

将译码器的输出端连接到RAM芯片的片选端,地址信号连接到译码器的输入端。

3. 基于AT89C51的RAM扩展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包括AT89C51单片机、RAM芯片、译码器等。

(2)编写程序,设置RAM芯片的地址、读写信号和控制信号。

内存储器部件实验报告

内存储器部件实验报告

内存储器部件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内存存储器部件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熟悉内存存储器的原理和部件,掌握内存存储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内存存储器的基本操作和测试。

实验器材:内存存储器、多媒体教学台、计算机、数据线实验原理:内存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部件。

内存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为CPU提供数据和程序,并且数据的读写速度比硬盘快得多。

内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数据和程序存储在内存芯片中,CPU根据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和程序,处理后再将结果写入内存。

实验内容:1.内存存储器的组成结构:内存存储器主要由存储单元、地址译码器、数据线和控制线等部件组成。

存储单元是内存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最基本单元,地址译码器负责将CPU发送的地址信号翻译成内存中的存储单元地址,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线用于控制内存的读写操作。

2.内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内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控制内存的读写操作。

当CPU需要访问内存中的数据或程序时,会发送地址信号给内存,地址译码器根据地址信号确定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线用于控制读写操作。

3.内存存储器的基本操作:内存存储器的基本操作包括读操作和写操作。

读操作是指CPU从内存中读取数据或程序到CPU中进行处理,写操作是指CPU将处理后的数据或程序写入内存中。

内存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很快,可以满足CPU的数据读写需求。

实验步骤:1.将内存存储器安装在多媒体教学台上,并连接数据线和控制线。

2.打开计算机,进入系统。

3.运行内存存储器测试程序,测试内存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和容量。

4.对内存存储器进行读操作和写操作,观察内存存储器的工作状态。

5.测试不同大小和型号的内存存储器,比较它们的读写速度和性能。

实验结果:1.经过测试,内存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在20GB/s以上,容量为8GB。

2.内存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快,可以满足CPU的数据读写需求。

3.不同大小和型号的内存存储器性能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内存存储器。

存储器实验报告总结

存储器实验报告总结

存储器实验报告总结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框图文字说明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框图如图实验原理图所示,原理框图中的地址计数器PC可以接收数据开关产生数据,该数据作为地址信息发送到总线;也可以自动加1计数(用于连续读/写操作)产生地址信息。

地址寄存器AR,存放即将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两组发光二极管显示灯中一组显示存储单元地址;另一组显示写入存储单元的数据或从存储单元读出的数据。

写入存储器的数据是由二进制开关设置并发送到总线上的。

存储器芯片中有片选信号menmenab,其值为1时则RAM被选中,可以对其进行读/写操作,反之则RAM未被选中,不能对其进行读写操作。

存储器芯片还有两个读/写控制端(RD、WE);片选信号有效(menmenab=1)以及时钟信号到达的情况下,WE=1,RD=0,则存储器进行写操作;反之,WE=0,RD=1,则存储器进行读操作。

一、功能验证1:a)实验仿真波形图:b)参数设置End Time: 2usGrid Time: 40nsc)初始数值设置sw_bus:1Pc_bus:1menmenab:1we: 0rd:0Ldar:0Pcclr:1Pcld|pcen:00input[7..0]:00Arout[7..0]:00d)信号功能描述及属性sw_bus:作为使能端控制数据的输入。

Pc_bus:控制地址数据输出到总线和地址寄存器。

menmenab:存储芯片的片选信号。

we: 写操作控制信号。

rd:读操作控制信号。

Ldar:控制地址寄存器中的数据传入RAM的控制信号。

Pcclr:地址数据的清零信号,当其值为0时地址清零。

Pcld|pcen:01时,将总线上的数据传入PC,11时,pc=pc+1;地址计数自动加1。

input[7..0]:地址数据输入端。

Arout[7..0]:寄存器输入RAM的地址数据。

e)波形说明和操作步骤1)0-80ns:进行初始化Sw|pc_bus:11:数据输入到总线的开关关闭,进入地址寄存器的控制开关关闭。

存储器扩展实验报告

存储器扩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存储器的结构及其与CPU的连接方式。

2. 掌握存储器的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扩展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存储器扩展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扩展是计算机硬件设计中常见的技术,目的是为了满足系统对存储容量的需求。

存储器扩展主要分为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扩展三种方式。

1. 位扩展:当存储芯片的数据位小于CPU对数据位的要求时,可以通过位扩展来解决。

位扩展是将多个存储芯片的数据总线并联,形成一个更高位宽的数据总线,与CPU的数据总线相连。

2. 字扩展:当存储芯片的存储容量不能满足CPU对存储容量的要求时,可以通过字扩展来解决。

字扩展是将多个存储芯片的数据总线、读写控制线并联,形成一个更大容量的存储器,与CPU的数据总线、读写控制线相连。

3. 字位扩展:字位扩展是位扩展和字扩展的结合,既能扩展存储容量,又能扩展数据位宽。

三、实验设备1. 实验箱2. 逻辑分析仪3. 逻辑门电路4. 实验指导书四、实验步骤1. 搭建存储器扩展电路(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存储芯片,如SRAM、ROM等。

(2)根据存储芯片的规格,确定存储器的容量、数据位宽和地址线位数。

(3)根据存储器的容量和位宽,计算所需的存储芯片数量。

(4)搭建存储器扩展电路,包括存储芯片、地址译码器、数据线、读写控制线等。

2. 仿真实验(1)使用逻辑分析仪观察存储器扩展电路的信号波形。

(2)通过实验指导书提供的测试程序,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

(3)观察逻辑分析仪的信号波形,分析存储器扩展电路的工作情况。

3. 分析实验结果(1)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存储器扩展电路是否满足实验要求。

(2)分析存储器扩展电路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搭建了存储器扩展电路,实现了存储器的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扩展。

逻辑分析仪的信号波形显示,存储器扩展电路工作正常,满足实验要求。

2. 实验分析(1)位扩展:通过位扩展,实现了存储器数据位宽的增加,满足了CPU对数据位宽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了解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其按照不同的存取方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其中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其存储的数据会随着电源关闭而丢失;而ROM则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存储的数据在电源关闭后仍能保持不变。

本实验使用的是一个8位RAM,其具有256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8位数据。

RAM可以进行读写操作,读操作是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取到CPU中,写操作是将CPU中的数据写入到存储单元中。

存储单元的地址是由地址线来控制的,本实验中使用的是8位地址线,因此可以寻址256个存储单元。

三、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有:存储器板、八位开关、八位数码管、八位LED灯、地址选择开关和地址计数器等。

四、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将存储器板与开发板进行连接,并将八位开关、八位数码管、八位LED灯、地址选择开关和地址计数器等连接到存储器板上。

2. 设置地址:使用地址选择开关来设置需要读写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3. 写操作:将需要存储的数据通过八位开关输入到CPU中,然后将CPU中的数据通过写信号写入到存储单元中。

4. 读操作:将需要读取的存储单元的地址通过地址选择开关设置好,然后通过读信号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取到CPU中。

5. 显示操作:使用八位数码管或八位LED灯来显示读取到的数据或写入的数据。

6.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多次读写操作,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效果和数据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并观察到了存储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非常快,可以满足计算机的高速运算需求。

同时,存储器的容量也非常大,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为计算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践掌握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存储器_实验报告

存储器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2. 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方法;3. 熟悉存储器的性能指标和特点;4. 通过实验加深对存储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 存储器分类及结构2. 存储器读写操作3. 存储器性能指标4. 存储器应用案例分析三、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储器按功能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高速缓存(Cache)等类型。

RAM具有读写速度快、容量大、价格低等特点,适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ROM具有非易失性、读写速度慢、容量小等特点,适用于存储程序和固定数据;Cache具有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成本高、功耗大等特点,适用于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存储器分类及结构实验(1)观察存储器的外观和结构,了解存储器的引脚功能和连接方式;(2)使用示波器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操作过程,分析存储器的读写原理;(3)总结存储器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存储器读写操作实验(1)编写程序,实现存储器的读写操作;(2)观察读写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分析读写原理;(3)验证读写操作的正确性。

3. 存储器性能指标实验(1)测量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容量、功耗等性能指标;(2)分析性能指标对存储器应用的影响;(3)总结存储器性能指标的特点。

4. 存储器应用案例分析实验(1)分析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场景;(2)了解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总结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存储器分类及结构实验通过观察存储器的外观和结构,了解到存储器的主要引脚功能和连接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示波器观察存储器的读写操作过程,分析了存储器的读写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存储器具有读写速度快、容量大、价格低等特点。

2. 存储器读写操作实验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读写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分析了读写原理。

存储器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存储器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掌握存储器扩展和配置方法;3. 熟悉存储器读写操作;4. 分析存储器性能,提高存储器使用效率。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计算机、存储器芯片、编程器、示波器等;2. 实验软件:Keil uVision、Proteus等。

三、实验内容1. 存储器芯片测试2. 存储器扩展实验3. 存储器读写操作实验4. 存储器性能分析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存储器芯片测试(1)实验目的:测试存储器芯片的基本性能,包括存储容量、读写速度等。

(2)实验步骤:① 将存储器芯片插入编程器;② 编程器读取存储器芯片的容量、读写速度等信息;③ 利用示波器观察存储器芯片的读写波形。

(3)实验结果: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为64KB,读写速度为100ns。

2. 存储器扩展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存储器扩展方法,提高存储器容量。

(2)实验步骤:① 将两块64KB的存储器芯片并联;② 利用译码器将存储器地址线扩展;③ 连接存储器芯片的读写控制线、数据线等。

(3)实验结果:存储器容量扩展至128KB,读写速度与原存储器芯片相同。

3. 存储器读写操作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存储器读写操作,验证存储器功能。

(2)实验步骤:① 编写程序,实现存储器读写操作;② 将程序编译并烧录到存储器芯片;③ 利用示波器观察存储器读写波形。

(3)实验结果:存储器读写操作正常,读写波形符合预期。

4. 存储器性能分析(1)实验目的:分析存储器性能,优化存储器使用。

(2)实验步骤:① 分析存储器读写速度、容量、功耗等参数;② 比较不同存储器类型(如RAM、ROM、EEPROM)的性能;③ 提出优化存储器使用的方法。

(3)实验结果:① 存储器读写速度、容量、功耗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② RAM、ROM、EEPROM等不同存储器类型具有各自的特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③ 优化存储器使用方法:合理分配存储器空间,减少存储器读写次数,降低功耗。

实验3 存储器 实验报告

实验3 存储器 实验报告

实验3 存储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存储容量计算以及不同类型存储器的区别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一台2、存储器实验装置一套3、相关测试软件三、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部件。

按照存储介质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存储器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 可以随机地进行读写操作,但断电后数据会丢失。

ROM 在正常工作时只能读取数据,且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常以字节(Byte)为单位,常见的存储容量有1GB、2GB、4GB 等。

存储容量的计算方法是: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 ×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首先,仔细观察存储器实验装置的结构和接口,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连接实验设备将计算机与存储器实验装置通过数据线正确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

3、启动测试软件打开相关的测试软件,进行初始化设置,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式和参数。

4、进行存储器读写操作(1)随机写入数据:在测试软件中指定存储单元地址,输入要写入的数据,并确认写入操作。

(2)随机读取数据:指定已写入数据的存储单元地址,进行读取操作,将读取到的数据与之前写入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读写的准确性。

5、计算存储容量通过读取存储器的相关参数和标识,结合存储单元的个数和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计算出存储器的实际存储容量。

6、比较不同类型存储器的性能(1)分别对 RAM 和 ROM 进行读写操作,记录操作的时间和速度。

(2)观察在断电和重新上电后,RAM 和ROM 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读写操作结果经过多次的读写操作验证,存储器的读写功能正常,读取到的数据与写入的数据一致,表明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准确无误。

2、存储容量计算结果根据实验中获取的存储器参数,计算得出的存储容量与标称容量相符,验证了存储容量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存储器的读写原理和操作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方法,以及观察和分析存储器读写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和相关特性。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组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所涉及的存储器类型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M 具有可读可写的特性,其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存储的数据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进行写操作时,将数据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到指定的存储单元地址,并通过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该地址的存储单元中。

而在进行读操作时,根据给定的地址,通过控制信号从相应的存储单元中读取数据,并将其通过数据总线传输到外部设备。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1、实验设备计算机一台存储器读写实验箱一套2、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相关实验软件四、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设备将存储器读写实验箱与计算机正确连接,确保电源接通,各接口连接稳定。

2、打开实验软件在计算机上启动专门用于存储器读写实验的软件,进入实验操作界面。

3、设置存储器地址在软件界面中输入要进行读写操作的存储器地址。

4、进行写操作输入要写入的数据。

点击“写”按钮,将数据写入指定的存储器地址。

5、进行读操作输入之前写入数据的存储器地址。

点击“读”按钮,从该地址读取数据,并在软件界面中显示读取到的数据。

6、重复上述步骤,对不同的存储器地址进行读写操作,观察和记录数据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每次读写操作的存储器地址、写入的数据和读取到的数据。

|存储器地址|写入数据|读取数据||||||0x0000|0x55|0x55||0x0001|0xAA|0xAA||0x0002|0x12|0x12|||||2、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写入的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被存储在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并且在进行读操作时能够正确地读取出来,这表明存储器的读写功能正常。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存储器)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 实验接线 ⑴ MBUS连BUS2; ⑵ EXJ1连BUS3; ⑶ 跳线器J22的T3连TS3; ⑷ 跳线器J16的SP连H23; ⑸ 跳线器SWB、CE、WE、LDAR拨在左边 (手动位置)。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 实验步骤 给存储器的00地址单元中写入数据11 一.写存储器 1.写地址: 关掉存储器的片选(CE=1),打开地址锁存器门控信号 (LDAR=1),打开数据开关三态门(SW-B=0),由开关给出要写 入的存储单元地址,T3产生一正向脉冲将地址打入到地址锁存器中。 此时总线地址显示灯应显示开关输入的数。 2. 写数据: 关掉地址锁存器门控信号(LDAR=0),打开存储器的片选 (CE=0),使之处于写状态(WE=1),由开关给出此单元要写入的 数据,T3给一正向脉冲将数据写入到当前的地址单元中。此时总线数 据显示灯应显示开关输入的数。
15H 0 1 0 1 0 0 1 1 53H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 对随机存储器的操作有写操作和读操作。 • CPU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首先由地址 总线给出地址信号,然后要发出读操作或写 操作的控制信号,最后在数据总线上进行信 息交流。因此,存储器同CPU连接时,要 完成地址线的连接、数据线的连接和控制线 的连接。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 存储器实验报告册要求: 1.画出实验原理简图(其中八位线即用 一根连接线表示即可)。 2.要求写清实验步骤(最好用图示意)。 3.要求写清实验结果。

• •
问题
• 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是 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 运算器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 CPU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解答
• 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是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 输出设备组成。 • 运算器是由算术逻辑部件(ALU)和若干通 用寄存器组成。 •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CPU。

存储器实验报告

存储器实验报告

1. 了解存储器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基本操作;3. 熟悉存储器扩展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容量;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存储器分类: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类型。

RAM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具有读写速度快、易失性等特点;ROM用于存储程序和固定数据,具有非易失性、读速度快、写速度慢等特点。

2. RAM工作原理:RAM主要由存储单元、地址译码器、数据输入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存储单元由MOS晶体管构成,用于存储信息;地址译码器将地址信号转换为对应的存储单元地址;数据输入输出电路负责数据的读写;控制电路控制读写操作。

3. ROM工作原理:ROM主要由存储单元、地址译码器、数据输入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与RAM类似,ROM的存储单元由MOS晶体管构成,用于存储信息;地址译码器将地址信号转换为对应的存储单元地址;数据输入输出电路负责数据的读写;控制电路控制读写操作。

4. 存储器扩展技术:通过增加存储器芯片,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容量。

常用的扩展技术有位扩展、字扩展和行列扩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脑一台;2. Proteus仿真软件;3. AT89C51单片机实验板;4. SRAM 6116芯片;5. 译码器74HC138;6. 排线、连接线等。

1. 将AT89C51单片机实验板与电脑连接,并启动Proteus仿真软件。

2. 在Proteus中搭建实验电路,包括AT89C51单片机、SRAM 6116芯片、译码器74HC138等。

3. 编写实验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初始化AT89C51单片机;(2)编写SRAM 6116芯片读写程序,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3)编写译码器74HC138控制程序,实现存储器地址译码。

4. 运行仿真程序,观察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1)位扩展实验:使用SRAM 6116芯片扩展AT89C51单片机RAM存储器(2KB),选择8个连续的存储单元的地址,分别存入不同内容,进行单个存储器单元的读/写操作。

存储器管理实验报告

存储器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存储器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虚拟存储器的实现原理。

3. 熟悉存储器分配策略和页面置换算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存储器管理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编程语言:C/C++3. 开发环境:GCC编译器三、实验内容1. 虚拟存储器实现原理(1)分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也划分为相应的页。

内存与外存之间通过页表进行映射,实现虚拟存储器。

(2)页表管理:包括页表建立、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3)页面置换算法:包括FIFO、LRU、LRU时钟等算法。

2. 存储器分配策略(1)固定分区分配:将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只能分配给一个进程。

(2)可变分区分配:根据进程需求动态分配内存,分为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坏适应等策略。

(3)分页存储管理: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也划分为相应的页,通过页表进行映射。

3. 页面置换算法(1)FIFO算法:根据进程进入内存的顺序进行页面置换,最早进入内存的页面将被淘汰。

(2)LRU算法: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页面。

(3)LRU时钟算法:结合LRU算法和FIFO算法的优点,通过一个时钟指针实现页面置换。

四、实验步骤1. 编写程序实现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分页式存储管理、页表管理、页面置换算法等。

2. 编写测试程序,模拟进程在虚拟存储器中的运行过程,观察不同页面置换算法的效果。

3.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页面置换算法的性能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分页式存储管理、页表管理、页面置换算法等。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页面置换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

2. 实验分析(1)FIFO算法:实现简单,但可能导致频繁的页面置换,影响系统性能。

(2)LRU算法:性能较好,但实现复杂,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

(3)LRU时钟算法:结合LRU算法和FIFO算法的优点,在性能和实现复杂度之间取得平衡。

储存原理实验报告总结(3篇)

储存原理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存储器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为了深入了解存储器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我们进行了储存原理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存储器的读写操作过程;3. 了解不同类型存储器的优缺点;4. 分析存储器性能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内容1.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SRAM的读写操作过程,了解其优缺点。

(2)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观察SRAM的读写过程,记录读写时序,分析读写速度。

(3)实验结果:SRAM读写速度快,但价格较高,功耗较大。

2.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DRAM的读写操作过程,了解其优缺点。

(2)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观察DRAM的读写过程,记录读写时序,分析读写速度。

(3)实验结果:DRAM读写速度较SRAM慢,但价格低,功耗小。

3. 只读存储器(ROM)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ROM的读写操作过程,了解其优缺点。

(2)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观察ROM的读写过程,记录读写时序,分析读写速度。

(3)实验结果:ROM只能读,不能写,读写速度较慢。

4. 固态硬盘(SSD)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SSD的读写操作过程,了解其优缺点。

(2)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观察SSD的读写过程,记录读写时序,分析读写速度。

(3)实验结果:SSD读写速度快,功耗低,寿命长。

四、实验分析1. 不同类型存储器的读写速度:SRAM > SSD > DRAM > ROM。

其中,SRAM读写速度最快,但价格高、功耗大;ROM读写速度最慢,但成本较低。

2. 存储器性能的影响因素:存储器容量、读写速度、功耗、成本、可靠性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

3. 存储器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器性能不断提高,功耗不断降低,成本不断降低。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

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以下是一篇存储器读写实验报告的范文,供参考:一、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探究存储器的读写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存储器的读写过程,并理解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二、实验原理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根据存取速度、容量和价格等因素,计算机系统中通常包含多种类型的存储器,如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主存储器的读写原理。

主存储器通常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字节或一个字的数据。

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通过地址码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存储单元。

在读写存储器时,需要提供相应的地址码以确定要访问的存储单元。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环境:准备一台计算机、一个存储器模块、一根数据线和一根地址线。

2.连接存储器模块:将数据线连接到计算机的数据总线上,将地址线连接到计算机的地址总线上。

3.编写程序: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用于向存储器中写入数据并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

4.运行程序:将程序加载到计算机中并运行,观察存储器模块的读写过程。

5.记录实验结果:记录下每次读写操作的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总结实验经验。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向存储器中写入了数据,并从存储器中读取了数据。

每次读写操作都成功完成了预期的任务。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供正确的地址码,我们可以准确地访问存储器中的任意一个存储单元,并进行读写操作。

在读写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时序要求,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此外,我们还发现,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数据总线宽度、存储单元大小、存取周期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类型和规格,以满足系统性能和成本的要求。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过程。

存取存储器实验报告

存取存储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习存储器的存取过程,熟悉地址译码和存储单元寻址的方法。

3. 掌握存储器读写操作的实现方法,了解不同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1. 存储器基本原理和组成2. 地址译码和存储单元寻址3. 存储器读写操作实现4. 存储器分类及特点三、实验原理1. 存储器基本原理和组成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

它由存储单元、地址译码器、读写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2. 地址译码和存储单元寻址地址译码器根据输入的地址码,从存储器中选中对应的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寻址是指根据地址码找到存储器中的具体位置。

3. 存储器读写操作实现存储器读写操作包括读操作和写操作。

读操作是指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读出,写操作是指将数据写入存储单元。

4. 存储器分类及特点存储器按存储介质可分为磁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和光存储器。

磁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等;半导体存储器包括RAM、ROM等;光存储器包括光盘、U盘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存储器实验装置,了解其组成和结构。

2. 学习存储器的基本原理,熟悉存储单元的寻址方式。

3. 掌握存储器读写操作的过程,了解不同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4. 通过实验,验证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否正确。

五、实验数据记录1. 存储器实验装置组成:- 存储单元:16K1位- 地址译码器:16位- 读写电路:8位- 控制电路:2位2. 存储器读写操作过程:- 读取数据:将地址码输入地址译码器,选中对应的存储单元,将数据读出。

- 写入数据:将地址码输入地址译码器,选中对应的存储单元,将数据写入。

3. 存储器分类及特点:- 磁存储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价格低,但易受磁场干扰。

- 半导体存储器:容量小,读写速度快,价格高,但功耗低,可靠性高。

- 光存储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价格适中,但易受灰尘和划痕影响。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过程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储器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STEP开关
了解地址寄存器(AR)中地址的读入
了解STOP和STEP开关的状态设置
了解向存储器RAM中存入数据的方法
了解从存储器RAM中读出数据的
二、实验设备
1、TDN-CM+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2、导线若干
3、静态存储器:一片6116(2K*8)芯片
地址锁存器(74LS273)
地址灯AD0-AD7
三态门(74LS245)
三、实验原理
实验所用的半导体静态存储器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实验中的静态存储器由一片6116(2K*8)芯片构成,其数据
线接至数据总线,地址线由地址锁存器(74LS273)给出。

地址灯AD0-AD7与地址线相连,显示地址线状况。

数据开关
经一个三态门(74LS245)连至数据总线,分时给出地址和
数据。

实验时将T3脉冲接至实验板上时序电路模块的TS3相应插孔中,在时序电路模块中有两个二进制开关“STOP”和“STEP”,将
“STOP”开关置为“RUN”状态、“STEP”开关置为“EXEC”状态时,按动微动开关START,则TS3端输出连续的方波信号当“STOP”开
关置为RUN状态,“STEP”开关置为“STEP”状态时,每按动一次
微动开关“start”,则TS3输出一个单脉冲,脉冲宽度与连续
方式相同。

四、实验内容
如下图
存储器实验接线图
(一)
练习使用STEP开关
往地址寄存器(AR)中存入地址
设置STOP和STEP开关的状态:
从数据开关送地址给总线:SW-B=___
打开AR,关闭存储器:LDAR=___、CE=___
按下Start产生T3脉冲
关闭AR,关闭数据开关:LDAR=__、SW-B=__
(二)
往存储器RAM中存入数据
1.设定好要访问的存储器单元地址
2.从数据开关送数给总线:SW-B=___
3.选择存储器片选信号:CE=___
4.选择读或写:WE=____
5.按下Start产生T3脉冲
6.关闭存储器片选信号:CE=___
7.关闭数据开关:SW-B=___
(三)
从存储器RAM中读出数据
1.设定好要访问的存储器单元地址
2.选择存储器片选信号:CE=___
3.选择读或写:WE=____
4.按下Start产生T3脉冲
5.关闭存储器片选信号:CE=___
五、实验结果总结
六、思考题
在进行存储器操作(写/读)是不是必须先往地址寄存器(AR)存入所访问的存储器单元地址?
T3在本实验中起了哪些作用,如何区分它们?
在进行存储器读写操作时,CE和WE信号有没有先后顺序?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