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读后感doc资料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体会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体会教育,那可是咱国家发展的根基,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啊!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大事。
你想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教育,就像一艘没有坚固船底的大船,在时代的波涛中能航行多远?就像一棵没有扎实根基的大树,在风雨中能挺立多久?教育强国建设,首先得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
不能让城里的孩子享受着丰富的图书、先进的实验室,而农村的孩子只能对着简陋的课本发愁。
这公平吗?这就好比一场比赛,有人穿着专业的跑鞋,有人却光着脚丫,能一样吗?所以,我们得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再者,教育的质量那必须得提高。
老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得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咱们可不能培养出一群只会背书的“书呆子”,得让孩子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这就像做饭,不能只是把食材煮熟,得做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佳肴,让人吃得开心,还能长身体。
还有啊,教育不能只看重分数,得注重品德的培养。
一个人就算成绩再好,如果品德不行,那能算是真正的优秀吗?这就如同一个外表华丽的盒子,里面装的却是坏了的东西,有啥用呢?我们要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下一代。
另外,职业教育也不能被忽视。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学术的道路,有的人动手能力强,那就得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职业教育,让他们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这就像不同的种子,有的适合在花园里绽放,有的适合在田野里茁壮成长,都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丽。
教育强国建设,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得加大投入,学校得创新教学方法,家长得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得为这个目标出一份力。
难道我们不希望看到未来的孩子们都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吗?难道我们不想让咱们国家因为强大的教育而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耀眼吗?答案肯定是想啊!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为了美好的明天,加油!。
致教育心得体会

《致教育》让我如沐春风——读汤勇局长《致教育》有感独树中心小学刘克清这个寒假读了汤勇局长——《致教育》“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
我懂得了只要奋斗就有收获;教育应该关注人关注人性;让蜗牛带我们去散步,共同体味岁月的悠悠与无痕,风景的独好与曼妙,岁月成长的快乐与美好。
一、“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不忘教育的初心和本真读汤勇局长的《致教育》,让我们如梦方醒的是要“不忘本真,让教育回家”。
汤勇局长在书中阐述:“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就不能忘记教育无论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人总是第一位的;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就不要忘记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就不要忘记了教育的初衷和本真;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就不要忘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尊重个性;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就不要忘记了教育必须让孩子担负起成长责任;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就不要忘记了教育的取向是让孩子学会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就不能忘却选择教育与教师职业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方得育人始终。
”指出了我们就是教育回家的行者和引路人。
二、“推动自己才能推动教育”是我前行的动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教育理想的捍卫,而且要有教育梦想的追求,不仅要有教育信念的坚定,更要有教育良知的坚守,不仅要有教育热情的维持,而且要有教育激情的迸发,不仅要有教育情怀的涵养,而且要有教育责任的承担,不仅要有外在使命的担当,而且要有内在自我的生长”。
三、“最需要过上的,是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孩子们“不仅是来学校学习的,更是来学校生活的。
不仅需要得到文化知识的传播,更需要得到生活上的照料,得到亲情友情的慰藉,得到兴趣爱好的培养,得到希望梦想的放飞,得到价值观的塑造、精神的成长”。
我们所品尝的幸福还有局限性,读了汤勇局长的《致教育》,则更开阔我们的视野,他说在建立校园文化中能品味到教育的幸福;在书香阅读中能涵养幸福;在有效课堂中能收获幸福;在多元课程中能提升幸福;在社团活动中能放飞幸福;在教师发展中能保障幸福……这是一个教育家的情怀和胸怀,是一个教育家的远见卓识。
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

理 念 ,终 身 学 习 。
新 的 规 划 。
学 习 的 重 要 性 人 人 皆 知 ,但 能 潜 下 心
其 次 ,教 师 要 做 有 高 远 定 位 的 学 习 者 。
来 , 将 学 习 当 成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的 教 师 并 不 一 个 对 学 习 没 有 高 远 追 求 的 教 师 ,就 会 缺 少
多 ,将 学 习视 为 信 仰 的 教 师 就 更 少 了 。 在 很 文 化 底 蕴 ,就 会 缺 少 思 想 和 智 慧 ,就 会 缺 少
多 教 师 的 潜 意 识 里 , 自 己 是 燃 烧 自 己 、 照 亮 前 行 的 内驱 力 。 诸 多 的 缺 失 , 就 会 让 教 师 无
学 里 学 到 的 专 业 知 识 及 教 育 理 论 ,在 只 取 不 的 教 育 。 教 师 必 须 要 做 有 高 远 定 位 的 学 习
存 中慢 慢 进 入 透 支 状 态 。 在 这 种 状 态 中 , 无 者 , 学 习 专 业 知 识 、 学 习教 育 理 论 、 学 习 哲
实 践 的 结 合 中 ,推 动 自 己不 断 向 前 。
首 先 ,教 师 要 理 性 解 读 “红 烛 精 神 ”。
教 育 的 发 展 需 要 所 有 教 师 的 共 同 努 力 ,
教 师 是 照 亮 学 生 的 红 烛 这 一 比 喻 并 无 不 妥 , 没 有 教 师 的 进 步 ,就 没 有 教 育 的 进 步 。 推 动
学 生 的 红 烛 ,只 要 把 学 生 成 绩 搞 上 去 、 把 学 论 多 么 辛 苦 ,都 只 能 成 为 一 名 跟 在 别 人 后 面
生 教 好 , 自 己 学 不 学 习 并 不 重 要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杜威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人发展。
这种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杜威非常注重儿童和青年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这些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提倡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当今社会中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适用至今的教育观念。
例如,“从做中学”,他认为教学不应该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该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这种教育观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杜威还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儿童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这种教育观念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校和社会的与合作。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传统教育观念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短期的教育成果,忽视了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通过大量的作业和考试来压迫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广杜威的教育理论,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并实践杜威的教育理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来重新审视当今的教育问题。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大连青云小学付欣2015走到年终岁尾,不由再回首。
回首学校工作,回首阅读收获,回首家事喜忧……最值得盘点也最让我温暖的是2015年参加了《教师博览》组织的读书论坛。
论坛使我对阅读、对教育、对世界、对人生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回首点滴,摘取一二,写在岁末,沉在心底吧。
○论坛上,读书是风雅的。
温文尔雅的曹书德老师也说“风雅要附庸”呢。
春花秋叶,师生从自然里拾将来,题诗句写篇章,以此物作彼思,以此美念彼美,自然万物与师生的柔软心灵默契融合着。
你说如此柔软的心在人生岁月里还会背离美好吗?闫学校长倾心创建的爱丽丝书吧让童话真真地飘落到孩子们的眼前和身边。
一扇门,一张桌,一组窗帘,都传达着闫校长对待孩子们梦想的一丝不苟,让我想起作家王开岭对丰子恺先生的评论:儿童是他的子女也是他的偶像,是他的画材也是他的宗教,是他心灵的糖果,思想的字母。
优雅的闫学女士就是这样一个把孩子们的梦想当作自己梦想和信仰的教育人!翁思再,一位可亲可敬的老教授、剧作家,讲座中,当那婉转柔美的京剧唱腔从他魁梧挺拔的身体里发出,从他的斑白的头发上方飘出,你瞬间就被他微蹙的眉头和温柔的表情感动了,陶醉了!会场里国剧的美,翁教授的美,听者沉迷的美……让人心旌荡漾,欲辩忘言。
○读书是风雅且务实的。
曹书德老师“甲乙丙丁……”中国式序词的表达是美而雅的,而他抓读写开发语文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成长更是实实在在的。
曹老师的魅力就是这种,内里充满理性与智慧,外面又包裹着温文与平和,中间还飘着才华和性情。
纪现梅是我心中最美思想女,她的课堂风雅是让人享受那种严谨又奇幻的思维之美。
恩格斯曾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纪老师的课堂是静水深流,在学生们心头汩汩流淌,学生们的思想成长可以说是一课千里!高丽霞老师与孩子们谈书时的声音好美,这声音是她心灵的容颜,是她灵魂的仪表。
“相信你,种子;相信你,岁月”在她那里不仅是个风雅美句,更是她十年如一日带领学生读诵表达的行动诠释。
2024年教育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教育工作会议学习心得体会本次参加的2024年教育工作会议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
通过听取专家学者的演讲和与各地教育同行的交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前教育工作的形势和挑战,并获得了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总结一下我在会议上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会议上专家学者们的讲话深刻地解析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机制僵化、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等。
他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完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
这些观点和思路让我明白,教育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其次,我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和使命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对教师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还提醒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素养。
这些观点让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我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再次,我认识到教育改革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会议上,有很多地方教育工作者分享了他们在与企业、社区等社会资源合作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他们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
这给我启示,要推动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与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强调了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才能够真正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这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孤立地去推动教育改革,而是要广泛地倡导和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主任读书心得

班主任读书心得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下午,我们有幸听到了高老师的报告。
这是第二次听高老师谈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
幽默风趣、悦耳的南方普通话、一针见血的剖析,令人爱得欲罢不能。
高老师报告的主题是《做中国最好的班主任》。
我边听边思考,时时热泪盈眶。
感动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被感动过吗?我们又感动了谁?每个人的心中自有答案。
高老师谈到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校园是明天的社会,作为教师的我们,你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又在塑造什么样的校园呢?陶行知早就说过中国坏在虚伪的教育培养了虚伪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反思当下,该做出哪些改进呢?德育是一个大话题,德育的课堂却是小处着手的,德育的课堂在卫生角里,德育的课堂在草坪拐角处,德育的课堂在红绿灯下。
当我们自己都闯红灯的时候,又在做着怎样的上所施下所效呢?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从坐立行走的礼仪开始,从为人处世的规矩开始。
教孩子走路吧,学会走路,走出绅士风度。
学会走路,走出淑女风范。
学会走路,走出一代与时俱进的中国人。
爱心,可以救一个教师,救一个被职业倦怠附身的教师;教师,可以救教育,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可以救国。
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最好的方式就是管理好自己,因为上所施下所效。
我们应该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追求在哪里,做中国最好的班主任。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吧,因为优秀教师本身是最好的课程,是最鲜活的教材。
回顾过去,有多少曾经熟知的事实,却正在被我们渐渐淡忘。
不知不觉中,我们被牵了牛鼻子,忘记了教育的本真。
被牵久了,你还有最初的信念吗?教育,应该是完整的,是幸福快乐的,只有生活精彩,才有工作精彩的可能。
即日起,不再抱怨大环境的恶劣,从改变自己开始,就是推动教育发展,因为你和我,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大学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大学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大学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中庸》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
《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
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
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
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大学中庸》读后感2《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
《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读后感
《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读后感
吕巷中学冯晓丽
在寒假中,我阅读了杨林柯老师的《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一书。
本书收集了杨老师发表在博客和各级报刊的部分教育随笔,围绕“让育回归常识,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的核心理念进行思想跋涉,有对心灵的安慰,对人类的普世关怀,也有对大道的追索,旨在“共同营造扬善抑恶、宽容、宽松的教育环境”,让教师站直腰杆,恢复为师的尊严。
书中可以看出,杨老师非常热爱教育,以生为本,真正地关心学生的自我完善。
“成绩只是学习的副产品。
”杨老师的这句话可谓道出了学习的真谛。
他提出享受学习过程,希望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方向,关注过程而不是一味只盯着成绩,因为成绩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为了生命的幸福,终身都需要学习。
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是谁,应该是学生,他们学习到的除了知识还有各种能力和思维品质精神的陶冶,这是真正学习的收获。
相反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是以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如此一来,等最后真的考上了大学以后变失去了目标,觉得非常迷茫、惶恐,失去了努力的方向。
这些例子在我们身边还少吗?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反而迷上了游戏、娱乐,不思进取,原来中学时期的勤奋劲不知抛到了那里。
如果我们在中学教育的过程中就能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目标,结果应该大不相同吧。
看到那些进入大学、走上工作岗位仍然继续努力学习、读书的人,才是真正的终身学习的人。
课堂中传授知识技能固然重要,然而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容忽视。
这让我想到了我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孩子。
那是一个外地班,学生的整体能力相对较差,自信心也不够,上课懒散,作业质量也不高。
有次我发动学生参加区里的一个四格漫画比赛,庄同学画了一张画让我看,虽然造型不好,但我表扬了他的创意,给了他指导意见让他修改,过了几天他修改好再给我看,我帮他改后就把画送到区里比赛了。
那次的漫画比赛,他获得了金山区二等奖。
当得知获奖消息的那一刻,我看到他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紧接着学校的科幻画比赛他
信心满满、准备充分,又获得了一等奖。
从此以后,我每每看到他来上美术课,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来上我的美术课也特别认真和带劲。
他作为班里的活跃分子带动全班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活动中,他们班和我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杨老师不但关心学生,也关心教师的生存现状,不断为教师的处境呐喊,呼唤教育的尊严。
书中还提到了教师之艰难。
教师之难在于,既要带着学生和无知作战,又要与家长的某些陈旧观念抗争,既要和行政化的简单僵硬过招,还要不断突破自我的局限与狭隘。
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之病毒和对未来的不确定的焦虑弥漫在各个角落。
“理想主义者注定孤独,他们往往是撒下种子,收获荆棘。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局限性,包括教师,当我们艰苦卓绝地和自身的局限性做斗争的时候,身上还披着沉重的锁链,困难重重,障碍重重。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杨老师思想的深刻,对于文化的深入剖析令人折服。
他的观点是新颖的,大胆的,直指灵魂深处的。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主力军。
作为现在新时期课改背景下的美术教师,我们应具备的能力远远不止书本上的这些,我们应不断更新自我,持续发展,握好手里的三支笔,即:艺术追求、课堂教学和反思科研。
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重担。
现实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不是很理想但是很真实,都知道落后的东西终究会被历史淘汰,偏离的轨道终究会修正,如果一味等待它自动改变成为理想的样子,或许我们很难看到。
不论我们怎样渺小,逐渐改变,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推动,就会加快这种改变,我们理想的教育就会早些到来。
就像杨老师的书名“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