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探索

合集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探索——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

基于“雨课堂”的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探索——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

第13期2021年5月No.13May ,2021基于“雨课堂”的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探索摘要: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有助于实现课程的全过程考核,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旅游地理”是中国矿业大学的一门通识选修课。

实践表明,在“中国旅游地理”公选课的教学中全过程应用雨课堂,增加了师生互动频率、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改革了公选课的考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期末成绩的区分度,效果良好。

关键词:“雨课堂”;“中国旅游地理”;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闫庆武1,仲晓雅2,葛四杰2,李桂娥1*(1.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动力中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项目名称:中国旅游地理;项目编号:2020KCSZ26。

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TBL+雨课堂”的《地理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应用;项目编号:2020YB29。

作者简介:闫庆武(1975—),男,山东邹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资源评价与GIS 应用研究。

*通信作者:李桂娥(1990—),女,山东嘉祥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计算。

——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0引言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通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是以人格的完善与修养的提高为主要特征的,其源头是自由教育[1],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健康情感的完整的人[2]。

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大量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高等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教育体系的前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来选课,实现文理渗透,理、工、管、艺术相结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组成最优化的知识结构[3]。

《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

《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

《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国内高等院校《旅游地理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存在着地位不高、甚至被忽略,内容不精、经常遭混淆,方法不多、难以有新意的问题,其改革与发展主要包括:提升地位,形成层次课程结构;整合内容,形成系统课程体系;创新方法,形成多元教学路径。

标签: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旅游管理前言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會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旅游管理和地理科学相关专业一门重要课程。

在国内,由于教材编者的学科背景、编写目的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各版本的《旅游地理学》教材内容存在差异。

目前学术界对于《旅游地理学》课程的研究以教学方法为主、教材探析为辅,整体研究比较薄弱,针对《旅游地理学》课程的内容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进行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和地理科学相关专业的《旅游地理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地位不高、甚至被忽略在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自主发展课)三级课程设置体系中,部分高等院校将其设置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而很多高等院校仅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甚至专业选修课(自主发展课)。

还有一些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仅在旅游景区等部分方向开设该课程,而在酒店管理等方向直接删去该课程,无视其在酒店选址与规划、酒店综合业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并狭隘地认为“学习方向决定就业职位”,与“宽基础、多能力、高素质”的高等教育培养趋势背道而驰。

二、内容不精、经常遭混淆《旅游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复杂,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很多高等院校对于其课程内容的传承和创新投入不够,出现了将其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混淆,在《旅游地理学》课程中大量讲解后者的内容,甚至用后者代替前者的不妥之举。

在教学中受到教材的约束与禁锢,以书为纲,而在旅游大发展、大变革,旅游学与地理学交融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旅游地理学》教材普遍有部分陈旧、过时甚至错误之内容,教师亟需自主更新、自我整合。

职业院校 中国旅游地理 实践性课程整体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院校  中国旅游地理   实践性课程整体课程教学设计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整体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制定人:王芳教研室:旅游教研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制定时间:2011 年9月所属分院:旅游系制定人:王芳二、基本信息学分:课程类型: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学时:16 先修课程:授课对象:11高职后续课程: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词写作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能力目标: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熟悉”、“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熟悉”、“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

“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能够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知识目标1)学习与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空间分布规律;2)学习与掌握我国重要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

3)学习与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及旅游人地关系等。

能力目标1)学会对中国各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的能力;2)学会各类专题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技能;3)学会区域旅游设计(旅游目的地系统设计、资源整合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形象设计);4)各地旅游资源解说课件及讲解技能。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省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推动其课程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科本身发展,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新形势下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重要举措。

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必须围绕这一前提,力求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探究、发现和创造,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从而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做到主动学习,改善教学的效果。

由此可见,中国旅游地理改革必须主动适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的新要求。

(二)完善学科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的客观要求中国旅游地理本身具有基础理论性、边缘交叉性、典型区域性、实践应用性等特点。

其基础理论性要求我们主动吸收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主动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边缘交叉性要求我们放眼旅游地理学新的研究领域和范畴,不断借鉴历史、文化、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典型区域性要求我们主动根据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实践应用性要求我们围绕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把课程教学和旅游产业走向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适应社会生产,加强教学实践的内在要求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来看,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创新。

对于教师,教学改革是其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对于学生,也渴求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希望所学课程能推陈出新,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从教学内容来看,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教学改革显然是内在要求;从教学方法来看,学生们不会运用地理思维,认为地理知识就是死记硬背,众多的地名及旅游景点混淆不清,创新教学方法早就刻不容缓。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旅游素质的提高,旅游地理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高职院校的旅游地理学教学又因其课程数量和授课时间的限制,往往无法全面展开,影响了学生对于本学科的深入认识。

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合作探究、主动学习、多元评价的教学形式,通过教师提供问题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旅游地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以某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为例,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为研究对象,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了解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从而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三、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现旅游地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

预期成果包括:(1)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案和教学方法;(2)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和总结;(3)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于教学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四、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实现旅游地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高职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工作。

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简介及教学进程

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简介及教学进程

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简介及教学进程
主讲:毕剑
一、课程编号、类别与授课学时
课程编号:601020771
类别:自然科学类
授课学时:16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中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普通学生了解旅游、认识旅游的一门较好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从旅游者地理、旅游资源地理等方面进行前期的理论学习,然后再就地质地貌旅游、城市旅游、园林旅游等几个有代表的方面进行实例讲解,使大家能既学到理论常识,又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实例的储备,有利于大家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积累很多的旅游素养。

三、课程修读要求
1.先修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2.适合专业、年级:全校非旅游专业的所有年级学生
四、教学进程
说明:每次课2学时
五、参考资料(至少5本、种)
1、《新编中国旅游地理》,刘振礼,王兵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中国旅游地理》,吕连琴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3、《中国旅游地理》,佟蔚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4、《中国旅游地理》,鲁峰主编,海南出版公司,2001年6月
5、《旅游地理》,李笑红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门超级有趣的课程——《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呀,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咱们中国美丽风景的大门。

在课上,我们会了解到好多好多好玩的地方。

比如说,壮丽的黄山。

那里的山峰奇形怪状,有的像仙女,有的像猴子。

还有那飘渺的云海,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

老师会给我们讲,去黄山要怎么爬山,哪里能看到最美的日出。

还有神奇的张家界,那一根根石柱高耸入云,好像是大自然的杰作。

想象一下,我们走在那玻璃栈道上,脚下是深深的峡谷,是不是又惊险又刺激?除了美丽的风景,这门课还会告诉我们各地的美食。

比如成都的火锅,辣得过瘾,香得让人忘不了。

还有广州的早茶,各种各样的点心,能让咱们的嘴巴停不下来。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了丽江古城的故事。

说那里的夜晚,灯火辉煌,街道上充满了歌声和笑声。

还讲了一些游客在那里的有趣经历,听得我们都心痒痒的,真想马上跑去看看。

同学们,这门课是不是很吸引人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有一门特别棒的课叫《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会带我们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先来说说桂林山水吧。

那碧绿的江水,像翡翠一样。

还有那一座座奇特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美极了。

老师会给我们讲怎么坐竹筏在江上漂流,感受那清凉的风。

还有内蒙古的大草原,一望无际,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在吃草。

想象一下,我们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闻着青草的香味,多惬意啊!这门课不只是讲讲风景,还会说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比如云南的傣族,他们的泼水节可热闹了,大家拿着水盆互相泼水,代表着祝福。

记得有一回,老师给我们看了西藏布达拉宫的图片,那雄伟的建筑,让人惊叹不已。

还讲了一些去西藏要注意的事项,比如高原反应怎么应对。

同学们,《中国旅游地理》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门超有趣的课——《中国旅游地理》!这课呀,能让咱们知道好多好多好玩的地方。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1060430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课程学分 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4 实践学时8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知识、导游基础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制定人潘磊制定日期2013.9 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潘磊修订日期2014.4 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5一、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2.能力目标(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3.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序号单元内容能力目标知识要求建议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 中国旅游客流与客源状况能根据旅游地理的特征,进行旅游客流的预测。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了解感知环境与旅游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客源市场的发展与结构。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改探讨。

在介绍了该课程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析了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内容的更新与调整。

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教改的实际效果,并对教改进行评估与总结。

在展望了教改的成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改旨在提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现状分析、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案例分析、评估、展望、挑战、未来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旅游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地理作为旅游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视野、旅游素养和专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与实际旅游行业需求脱节等。

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改势在必行。

通过对课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就业形势,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调整,以案例分析为支撑,最终评估与总结教改效果。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培养出更适合旅游行业需求的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改问题,并展望未来教改成果,探讨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指出未来教改的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为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教改探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他们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于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教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摘要:通过教学和教育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主题,而体现创新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内容的课程教材,又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仅就高职院校教材特性和新时代教材应有特色对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与创新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引言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以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验,结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就新时期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材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新时期课程应有特点和课程教材建设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1 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的应用现状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关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材改革,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有过尝试与探讨,出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成果。

如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乐山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唐山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都根据相应的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应用型”特征和专业岗位要求,结合旅游行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内容的调整与相应改革,为其他高职院校教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但对于各个旅游资源的讲解还相对比较简洁,学生无法深刻认识旅游资源形成原因、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具有的文化和历史底蕴等,只知其表不知其理。

2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应有的特性2.1地理科学性旅游地理学是从地理学角度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无疑属于地理科学范畴。

按照学科体系,现代地理学分为理论地理学(或称通论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四个部分。

与此相对应,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同样可细分为这四大部分,即理论旅游地理、部门旅游地理、区域旅游地理、应用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当属于区域旅游地理范畴,也可称为区域旅游地理学的子系统。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旅游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旅游区划、旅游规划等内容。

针对该课程,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索《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改之路。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探讨1、更新旅游地理概念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地理的概念也不断更新和扩展。

因此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及时更新旅游地理概念,了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以便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以中国旅游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但目前在实践中存在对旅游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的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旅游资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方式,为未来从事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3、完善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完善的问题。

因此,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为未来从事旅游开发和管理做好环境保护准备。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探讨1、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开展交互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交互式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比如,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手段方面的探讨1、优化教学资源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实地考察、实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促进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以上是关于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的探讨,期望能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更好地推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探索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探索
飞流 直 下 三千 尺 , 是 银 河落 九天 。 让 学 疑 ”
三 、带动学生欣 赏美
地 理 学 科 的 性 质 决 定 它 比一 般 学 科
生在分析 中体会 到 :挂前川” 望 ” “ 是“ 的第

眼形象 ,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 的白练高挂
更重于理性 ,以说理为 主 ,但太厚重 的
“ ” 把 课 堂 变 成 死 气 沉 沉 、 燥 乏 味 理 会 枯
找 学 习旅 游地 理 的途 径 . 通过 案例 探 讨 学 习模 式 的应 用 。 关 键 词 : 国 ; 游 地 理 ; 学 ; 讨 中 旅 教 探
中国旅游地理课 程是随着 我国现代
化旅 游 业 的兴 起 和 发 展 而 形 成 的一 门新
湛 、 得 得 心 应 手 , 生 兴 趣 盎 、 学 得 教 学 然 轻松 愉快 , 学 的 效 果 自然 就 会 很 好 。 教 而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教 师 如 果 能 够 利 用 现 代
于艺术享受中。
业学 生的知识视野 、增 强他们 的专 业技 能和陶冶情操 、提 高素养等方 面起 到 了
积极 的作 用。下面仅就 如何更好地 做好
旅游地理教学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化 的多媒体手段辅 助于教学 ,则 必定会 收到锦上添花 的效 果。特别是那 些学生 平 时没有见过 的事 物场景 ,光靠 教师用 语言讲 , 不容 易讲清楚 的事物 , 用多媒 运 体手段效 果最好 。如在讲到 中国古 建筑
流 而 下 … …教 师 用 语 言 感 染 和 带 动 学 生 去 想 象 桂 林 山 水 的 美 。其 实 , 一位 旅 游 地
兴课程 。这门课 程的开设 , 在开 阔餐旅专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

对于《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的几点构想陈惠敏《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各旅游景区、景点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是从事导游服务、计调、市场开发、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等工作岗位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英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为后续开设的《导游基础》、《导游服务程序与规范》、《景点导游》、《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课做铺垫的技术基础课。

因此我系在旅游管理专业示范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建设工作,经过不断挖掘和论证,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教学内容1.1课程内容根据我院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需要,并结合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我们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坚持重视学生理论基础的学习,立足于旅游地理特点与中国旅游地理基本知识领域,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与重组,着重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突出地理环境与旅游发展相互关联的主线,贯穿中国区域旅游地理环境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的地理分析能力;二是从地理性与实用性出发,将中国区域地理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主要具体落实到区域旅游开发最基本的旅游资源、旅游地与旅游区点的分析介绍上,尤其是对它们的分布规律与地域特征认识上;三是以总论为主导,在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貌的系统分析基础上,注意以旅游地、旅游客流与旅游交通地理的结合,特别是旅游地与旅游客流地理的相关分析,形成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与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整体概念;四是以分区为主体,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依据各省区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全国划分为10个旅游模块,分别由5位老师主讲,主讲老师的选择主要依据是曾经实地考察、旅游或带过相应的旅游团,旨在通过主讲教师对各旅游环境、主要旅游景点,以及旅游节庆活动和地方风味特产的亲身体验,充分介绍与体现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的地方特色。

1.2教材及相关资料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注意选择适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用教材,并在教学中对教材部分章节进行了一些整合,对各旅游模块的景点知识进行更新,从而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改问题。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立和优化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强调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的必要性。

最后探讨了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教改的重要影响。

结论部分从教改效果评估及未来发展展望的角度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结语。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改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旅游地理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改,现状分析,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教改效果评估,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中国旅游地理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旅游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改探讨的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对课程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与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方面的探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知识。

二是适应旅游行业需求。

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旅游地理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通过教改探讨,可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之与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相符合,为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是推动教育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改探讨正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改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推动教育体制变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初探《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介绍中国各个地方的风景名胜、人文胜地及旅游资源优劣的重要课程。

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和旅游文化,激发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地考察和多媒体教学。

课堂教学是《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中国各个地方的地理地貌、气候环境、旅游资源等知识。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讨论、演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旅游经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旅游知识体系和正确的旅游态度。

实地考察是《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地理名胜、景区、博物馆等地实地走访考察,通过亲身感受、目睹所学知识,加深对学科的了解。

多媒体教学是《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点,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资源和美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素材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实地考察和多媒体教学是《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三种重要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好这些方法的使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大众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中国旅游地理》公选课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公选课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旅游管理系课程负责人:适用于本科各专业教学时数:32学时一、课程概况《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开设的一门公选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旅游地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我国各大旅游区的基本情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为学生学习后续《导游业务》等课程,并为将来走入社会从事旅游会展、营销策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我国重要的地文、天象、水文、动植物、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了解主要旅游区景点及其旅游价值。

陶冶情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传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旅游资源总论教学内容: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异同、教材内容安排、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重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之间的关系。

2.地文景观教学内容: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其他地貌、山地资源、风景名山。

基本要求:理解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掌握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其他地貌的成因。

理解一些著名的山地资源和风景名山。

重点: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的成因。

难点:地貌的成因。

3.水域风光教学内容:水景与旅游、江河胜景、湖泊的成因、分布;瀑布景观、泉水价值、湿地景观。

基本要求:了解水景与旅游的关系;掌握江河胜景、湖泊的成因和分布;瀑布景观、泉水价值、湿地景观。

重点:江河胜景、湖泊的成因和分布。

难点:江河胜景、湖泊的成因。

4.天象资源教学内容:大气景观、天象景观;气候优越的旅游城市;避暑城市。

高校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开设的探索

高校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开设的探索
维普资讯
第 5卷第 1期 20 0 6年 3月
番禺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
J U N L O A Y O Y E H I O RA F P N U P L T C N C
V 15 N . o . o i M r 2 0 a. 0 6
文章编号 :17 — 9 7 (0 6 10 5 — 5 6 2 0 9 2 0 )0 — 0 7 0
收稿 日期:2 0 - 9 1 050-5 作者简介:郭盛晖 (9 9 ) 16 一 ,男,湖南郴州人,讲师 ,中山大 学在读博 士,研究方 向;旅游管理 。 基金项 目: 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 目( 湘教通 [0 1 18号 ) 湖南省普通 高校重点建设课程 项 目( 20]7 、 湘教通 [0 3 20]
面进 行探 索。
关键词:高校公选课;中国旅游地理;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G 1. 72 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中国旅游 达 国家将进 入 “ 闲时代 ” 休 ,发展 中 国家将 紧 随 地理已成为许多高校公选课中的热 门课。据有 其后 。华盛顿地区公共策略预测部主席莫利特 关资料报道,早在 2 O世纪 9 O年代初期,广少 说 :休 闲 、娱 乐 活 动及 旅 游 业将 成 为 下 一 个经 I , I 师范学院便将中国旅游地理作为全校的 6门公 济 大潮 。 中 国 的现 代 旅游业 起 步 虽较 晚 ,但发 选课程之一 向学生推 出; 南京大学也将中国旅 展速度惊人 ,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振 …
2 世纪 7 年代 以来, O O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 的奋斗 目标 ,并在数量指标上明确头 2 年人均 O 迅猛发展和经济增长 ,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国 内生产 总值 ( P) 翻两 番 ,即到 22 GD 要 0 0年 , 的不断提高,新兴 的现代旅游业 一跃而成 为世 人 均 国 内生产 总值 将达 到 30 0 0美 元 。世 界旅游 界最大的产业 。特别是进入 2 世纪后,全球旅 组 织在 分 析 了许 多 国家旅 游 业 的 发 展过 程 后 , 1 游热潮保持着更为旺盛的增长势头。 据美国 《 时 所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 国内 代》杂志 19 年第 l 99 2期载文预言,2 1 年发 生产总值达到 10 美元时,其旅游业将会兴旺 05 00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探索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探索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探索作者:赵黎昕来源:《教师·上》2010年第08期摘要:开设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设课程和应有课程。

本文从情感教育和美学赏识及历史责任感的角度寻找学习旅游地理的途径,通过案例探讨学习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探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随着我国现代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课程。

这门课程的开设,在开阔餐旅专业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仅就如何更好地做好旅游地理教学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中注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技学生正处在各种情感形成和完善的时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热爱祖国,首先就要全面地了解、认识祖国。

如在讲到我们的祖国旅游资源丰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万里长城、桂林山水、秦兵马俑等自然或人文旅游名胜古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同时,为了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祖国,在教学中,教师对中国地理环境中不利因素,如山地多、平原少,气候气象灾害频发等,尤其是个别地方存在的人为对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盲目开采,造成的“资源危机”也要作适当的讲解和分析,因为通过这些分析可帮助学生建立“资源危机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观念,使学生明白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也是一种爱国。

二、加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技艺精湛、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辅助于教学,则必定会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特别是那些学生平时没有见过的事物场景,光靠教师用语言讲,不容易讲清楚的事物,运用多媒体手段效果最好。

如在讲到中国古建筑结构斗拱时,书面的定义“斗拱是中国附带建筑独特的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的增 长 点 、振 兴 地 方 经 济 的 支 柱 产 业 和 第 三 产
生 是 高素 质 群 体 ,对 各 种 新 奇 的 社 会 文 化 经 济 现
象 最具 敏 感 性 和 关 切 度 。他 们 为 了追 求 自身 乃 至
全社 会 的旅 游 经 历 质 量 ,必 然 驱 动 其 积 极 学 习 旅
高校公选课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探 索
杨 载 田
( 阳 师范学 院 资源 环境 与旅 游管理 系,湖 南 衡 阳 衡 4 10 ) 2 0 1
摘 要 : 中 国旅 游地 理 已 成 为 当代 中 国 高校 大 学 生 的 热 门 公 共 选 修 课 程 . 本 文 仅 就 其 发 生 发 展 的 原 因 、 应 有 的
发展 ,一跃 而 成 为 世 界 最 大 产 业 部 门 。特 别 是 进
理课 程 ,每 年 公 选 者 超 过 40人 ;衡 阳 师 范 学 院 0 20 0 4年下期 在 20 级 学 生 中公 选 ,选 修 中国旅 游 03
地 理者 达 9 6人 ,占全 年级 的 1 3 0 5年上 学期 7 / ;2 0
探索 ?本 文仅 此 略陈 己见 。 l 公选课 “ 中国 旅游 地理 ”倍 受 当代 大学 生
欢 迎 的原 因
1 1 现 代 旅 游 业 蓬 勃 发 展 的 激 励 .
地 位 。在 当代 中国 强 劲 旅 游 潮 和 高 校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培 养创新 人 才 的新 形 势 下 。作 为 大 学 生 的 文 化 素质 教 育 课 程 ,它 又 在 各 高 校 的公 选 课 中显 露
入 2 1世纪 后 ,全球 旅 游 热 潮 保 持 着 更 为 旺 盛 的增 长势 头 。据美 国 《 时代 》杂 志 1 9 9 9年第 1 2期载 文 预言 ,2 1 0 5年发 达 国家将 进 入 “ 闲时 代 ” 休 ,发展
中国 家将 紧 随其 后 ;华 盛 顿 地 区公 共 策 略 预 测 部
高新 技术 产 业 所 带 来 的竞 争 优 势 ,使 经 济 增 长 和 发展 成为 多 数 国 家 的 执 着 信 念 ,国 家 核 心 利益 目 标 普 遍转 向谋 求 财 富 。 人 们 的 物 质 文 化 生 活水 平 随之 不断 提 高 ,使 得 新 兴 的 现 代 旅 游 业 获 得 空 前
作 者 简 介 :杨 载 田 (9 1 ) 男 ,湖 南 益 阳人 ,教授 .从 事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与 教 学 14一 ,
中国旅 游地 理 课 程 在 高 校 地 理 科 学 、旅 游 管
理 等学 科专 业 课 程 体 系 中 一 直 占有 特 殊 而 重 要 的
该实 现怎 样 的课 程 目标 ,又 有 哪 些 问 题 值 得 研究
和下学期 在 2 0 0 3年 2 0 0 4级 中公 选 ,在 学 院 限 报
4 0人 的情 况 下 ,报 选率 达 10 。 中 国旅 游 地 理 8 0 课程 在 高 校 公选 课 体 系 中为 何 如 此 突 出? 对 此 应
收 稿 日期 :2 o — 1 — 1 O5 1 8
主席莫 利特 也 说 :休 闲 、娱 乐 活动 及旅 游业将 成 为
出无限生 机 。据有 关报 导 ,早在 2 O世纪 9 O年 代初
期 ,当时 的广 州 师 范 学 院便 将 中 国旅 游 地 理 作 为 全 校 的 6门公 选课 程之 一 向学生 推 出 ,选 修者 由最 初的 6 O人发展 到 1 9 9 8年 的 2 0多 人_ ;南京 大学 3 1 也将 中国旅 游 地 理 作 为 了 本 科 开 设 的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课程 而 公 开让 学 生 选 修 ,并 作 为 南 京 大 学 创 建
教 育教 学功 能 、课 程 建设 等 有 待 进 一 步探 索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归纳 和 总 结 。 关 键 词 : 高校 公 选 课 ; 中 国旅 游地 理 ,课 程 建 设 中 图分 类 号 :G 2. 2 4 3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一 O 1 ( 0 6 O — O 4 一 O 3 33 20 ) l 1 1 5 6
维普资讯
第2 第 1 7卷 期
200 6年 2月
衡 阳 师范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He g a g No ma iest o r a n y n r l o Unv riy
No 1 12 . Vo . 7
Feb .20 0 6
世 界高水 平大 学本 科教 学改 革资 助项 目 9 5教 学子 8 项 目研究 成果 提 出 。吉林 师范大 学 的 中国旅游 地 ]
进入 2 纪 7 代 以来 ,随着 西 欧 的 复兴 、 O世 0年
日本 的崛 起 、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取 得 的 经 济 成 就 。以 及整 个亚 太 地 区 经 济 的 飞 速 发 展 ,加 上 发 达 国 家
游 地 理知 界旅 游组 织 预测 ,到 2 2 0 0年 , 中国将成 为 全球 最 大 的旅 游 目 的地 国 家 和 第 四 大 旅游 输 出 国 。届 时 ,每 年将有 1 2亿 外宾 来 中 国观 . 光 ,占整个 世界旅 游 市 场 的 8 ,有可 能带 来 3 2 00
基金项 目: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 目 ( 湘教通 [ 0 1 18号 ) 20] 7 、湖南省普 通高 校重点 建设课 程项 目 ( 湘教 通 [ 0 3 203
1 6号 ) 8 。
1 41
维普资讯
下 一个 经 济 大 潮 ] 。中 国 的 现 代 旅 游 业 起 步 虽 较 晚 ,但 发展 速 度 却 很 惊 人 , 已 发 展 成 为 国 民经 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