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1)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
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的点。
据此回答4~5题。
2、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A 平原广大B 太阳辐射强C 降水少D 冬季风力强3、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A 气候环境B 地形条件C 水文环境D 土壤特征读图,回答4~7题4、该地区城市所在的地形属于()A 冲积扇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5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土壤酸化D 水资源遭受污染6、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A 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B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C 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D 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7、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A 石化工业 B钢铁工业 C制糖工业 D纺织工业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8~10题。
8、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 交通方便B 资源丰富C 人才集中D 资金充足9、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与洪涝 B 干旱与风沙 C 滑坡与泥石流 D 地震与地热10、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A 冶金工业B 特色旅游业发达C 国际贸易发达D 高新技术产业图示是世界地图上一阶段30O纬线的一段,P点以西为陆地,Q点以东为陆地,PQ之间海洋。
读图完成任务11~12题11、Z地所在国西部沿海最著名的工业是()A 海盐化学工业B 钢铁工业C 微电子工业D 石油工业12、X地所在国的最大河流上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所在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下切B 流水的溶蚀作用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壳断裂下沉作用13、图中所示的地形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A 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B 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 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 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某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A、B、C、D四地,根据图示信息,回答15~16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章末整合课件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解析 这种差异主要是热量条件的差异,受纬度位置的影 响明显。
1.“3S”的关系及比较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 进,它们的关系是围绕着地理信息这个中心发生的。遥感主 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 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 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练习3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
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
其作业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1)~(2)题。
(1)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飞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A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水文
外流河(湖),多 大江、大河,雨 水补给为主
多冰川、湖泊, 以内流河(湖)为主,
西北部为内流河, 雨水、冰雪融水补
东南部多大江、 给,河流短小
大河源头
农业 重要农耕区
牧业、绿洲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
城市密集, 城市 占全国城市
数目的91%
城市稀少,占全 城市很少,占全 国城市数目的8% 国城市数目的1%
练习1 下图示意的A、B两地区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主产区。 据此完成(1)~(2)题。
(1)A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B )
①全年热量丰富 ②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水源充足 ④土质黏重,土壤肥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原因。温带大陆性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课件:章末总结: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交流思考】
1.简述我国30°N沿线地形特征。 答案 地形以高原、盆地、平原为主;高原盆地分布在西部;丘陵平原分布 在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列表比较30°N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差异。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山地气候;年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候 均温较低;降水较 年均温偏高;多阴
少;光照强
雨、云雾天气
径流量较小;含沙量 径流量较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夏汛水文 Βιβλιοθήκη ;有结冰期;夏汛水能资源丰富
植被
高山草甸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
冻土发育
紫色土
水稻土
3.简析地形对我国30°N沿线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影响。 答案 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四川盆地 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水热条件好,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活动步骤】
①设计一条经过上述地区的旅行线路,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交通 目的地附近需 主要考察内容及 生活 注意 序号 目的地 月份
工具 要考察的景点 预计考察时间 必需品 事项 1 2 …… 注:在目的地附近考察的景点,要求包括著名的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 ②根据所设计的旅行线路,查阅有关资料,填写上表内容。 ③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出考察报告,也可写成散文风格的旅行见闻 录,或者是探险者日记等。 ④采用报告会、板报等形式,在班级或年级内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章末总结
INDEX
知识结构 构建网络 整体把握 地理实践力——地理环境特征调查
知识结构
地 理 实 践 力 —— 地 理 环 境 特 征 调 查
暑假期间,沿30°N纬线来一场横跨中国的时空之旅,描述在不同地区所 能观察到的地理景观,并说出旅行需要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 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状况 和方向。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
缩写
(RS)
(GIS)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粮食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 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 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4.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D)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5.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B)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3题,B对:读图可知,②地位于澳大利亚中南部,属于热带 沙漠气候,符合该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的特征。A错:①地属于地 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C错:③地 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D错:④地属 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景观丰富,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第4题,A 错、D对:读图可知,通天井直通地下住宅,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不可能是 为了收集雨水。B错:通信与通天井没有关系。C错:由图可知,通天井的深度 较大,采光作用不大。第5题,②③对:由于地下住宅离地面深度较大,受地面 气候影响较小,因此与地面相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类似于我国黄土高原 的窑洞。故选B。①错:室温不变说得太绝对,应该是变化较小。④错:蒙古包 位于地上,与地下住宅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战乱不断的状况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这种建筑方式既有 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乱,故选A。
(2015·江苏)2015年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
答第14题。
14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
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年,江苏 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 分(下图)。据此完成3~5题。
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C )
“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 则应选用RS,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同样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次则使用了另一 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
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
道,故 B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 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
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D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解析】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
新课标导学
地 理
必修③ ·人教版
必修3教案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总结
必修3教案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总结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总结学案<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掌握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关注我国的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搜集有关资料,能正确地表述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调查和分析当地的区域自然环境,找出其优势、特色和功能,能阐述当地区域发展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
3.通过收看电视节目或运用电子地图查询地形、河流、交通线路、旅游景点、各地日出时间等信息;激发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提高道德观、发展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4.在网上搜集有关“3S”技术的资料和查看电子地图,进一步了解“3S”技术的应用,开阔视野,增强对“3S”技术的直观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专题点一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地球表面可划分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b5E2RGbCAP 1.区域差异的成因、表现及比较方法2.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包括以下两个大的方面:(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p1EanqFDPw(2>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2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具有的一般性特征.2。
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
3.运用图文资料,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4.运用案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础知识梳理]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层次性: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差异性:区域之间具有地理差异。
(3)整体性:每一个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4)可变性: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差异错误!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3。
高中地理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英文 缩写 别称
特征
遥感技术
(RS)
人的视力 的延伸
范围大、速 度快、周期 短、限制 少、应用广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地图的延伸
①采集、管理、分 析、输出地理空间 信息;②空间分 析,多要素综合、 动态预测;③计算 机系统支持
、 连续性、实时 性
遥感技术
在解答从“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看其 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 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 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 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同样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 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 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 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 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 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 信息并得出预测结果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答案】 A
【解析】 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
住方式。在当时战乱不断的状况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
里来到他乡,这种建筑方式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
乱,故选A。
(2015·江苏)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 21 世 纪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 ) 国 家 战 略 积 极 推 进 年 。 下 图 为 “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ppt章末复习课件[可修改版ppt]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 C.全球定位系统(GPS) 系统(BDS)
D.北斗导航
•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 的排序是( )
•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及 地形的有关知识。第(1)题,影像图一般是 由卫星或飞机从高处进行遥感获得的,但 快速确定淹没的范围及需要转移的人口则 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分析。第(2)题, 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并位于 堰塞体的上游方向。所以图中丁在堰塞体 下游方向,故海拔最低,甲位于堰塞湖尾, 其海拔与堰塞体处水位的海拔相当,其海 拔高于丁但低于乙和丙。乙、丙为山体的
领域,可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调整城市
地域结构在图中没有体现;扩大空间规模、
加速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
(2014·江苏)下图是“某地山体
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
图回答(1)~(2)题。
• (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 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 技术是( )
•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
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状况和方向。
•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
• 三、“3S”技术手段的选取方法
• 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 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 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 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 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 卫星云图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 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 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
•
(2014·重庆)下图示意某GIS软件
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
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3__第一章_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三S技术的比较 组成 关键原理 特点
RS
•卫星、飞机 不同地物反射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 •传感器(※) 和辐射电磁波 短、受地面限制小、手段 •地面接收站 的特征不同 多、信息量大、用途广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 连续性、实时性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 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 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 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典例剖析求解法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 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makezaixian@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1)甲国为荷兰,位于欧 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 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海岸,虽然位于 赤道地区,但因受高原地形的影响,为 热带草原气候。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2)甲国纬度高于乙国,热量少于乙 国。甲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 阴雨天多,天空云量多,光照条件比乙 国差。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 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整治和开发利 用)分析 • 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评价区 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 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 生态的最佳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基本内容包括:资源条件、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建 设等国土整治内容。
1.读我国三大地区 GDP 占全国比重增幅图,完成 (1)~ (2)题。
• (1) 该 图 说 明 我 国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出 现 了 ( ) • ①区域之间差距扩大 ②中部塌陷 ③中 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④西部地区的国内 生产总值超过了中部地区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 (2)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图示状况的主要 原因是 • ( ) •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 B.与东部地区相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我国三大自然区地理环境特征比较
• 综合了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 国的自然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 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如下图: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3)题。
•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 正确的是 • ( )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 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 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 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 放射状
图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 地区简图, 请你比较这两个地区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甲 (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
乙
①地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1)定义:地球表面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可变性——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整体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区域是有等级的;差异性——区域划分的基础。
2.区域比较的方法(1)区域定位——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特征差异(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资源等)。
(3)分析在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活动差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人口)。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①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①地理环境差异:(1)地理位置差异(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长江三角洲——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差异(热量/ 降水量/ 光照)长江三角洲——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3)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 ①水稻土为主;①耕地多为水田;①土地较为分散;①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 ①黑土分布广泛;①多为旱地;①集中连片;①人均耕地面积多。
▲世界三大黑土区:密西西比河(美国中央大平原)、乌克兰、东北三江平原和松辽流域(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 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植被差异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嫩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
①人类活动差异:(1)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 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①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①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①其他:水产业发达;松嫩平原—— ①耕作方式:旱地耕作业;①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春小麦、大豆等;①作物熟制:一年一熟;①其他: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春小麦:春播秋收——适宜比较寒冷的地方种植▲冬小麦:秋播(次年)夏收(2)地理环境差异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①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①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部,长江入海口43°N~48°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土地资源肥沃的水稻土,河湖密布,分散的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小肥沃的黑土。
集中连片的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矿产资源贫乏丰富的石油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
深居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工业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2 “3S”技术的比较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代号GIS RS G2008年2月21日ation S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11—14题:11.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区定位技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2.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计算机技术13.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14.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IS新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在渔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捕鱼技术,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A.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B.可能会使渔民的鱼获量日益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C.可能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D.可能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渔业资源更加丰富二、综合题15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一、区域的概念与特征1. 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总体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2. 具体例子: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两者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明显的差异。
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点:-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松嫩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大陆性稍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水田为主,人均耕地少;松嫩平原以黑土、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大。
-矿产资源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石油资源丰富。
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1. 农业活动: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选择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农作物。
如长江三角洲以水田耕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松嫩平原以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2. 工业活动:工业布局也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发达,有利于工业的发展;而松嫩平原深居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 组成部分: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 特点:全能性(适用于陆地和海洋等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和记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新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4.图乙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________处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B 2.C 3.C 4.C 第1题,该图所示区域没有表达出面积和形状,仅表示了干湿地区的边界,在每个干湿地区的内部其降水量即干湿度是相对一致的。第2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沙尘暴。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第3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第4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江苏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总结教材P2思考见第一节探究点一,1、2、3题。
教材P3~4活动1.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南北方建筑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从北到南,民居的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2.哈尔滨至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沿途可见到大片的玉米田、广袤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在锡林郭勒牧区能见到辽阔的温带草原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畜牧业景观。
至山西太原附近地区的途中,能见到大同的煤矿、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太原附近可游览平遥古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归纳提升新人教版必修3备选答案①遥感(RS) ②地理信息技术(GIS) ③地理位置④矿产资源区域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发展的水平、方向、人们的生活特点等都有差异,在分析区域差异时一般按成因、表现的思路进行,注重因果关系的分析并对区域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
1.成因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之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2.表现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城市、文化、人口。
3.分析方法在考查区域有关的内容时,一般会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而且是突出了这几项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位置—特征—评价—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1)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判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训练相关的能力,如对区域空间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准确描述等。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等。
(3)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分析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基本内容包括: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建设等国土整治内容。
图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你比较这两个地区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解析】本题以美国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为背景,对比考查两地区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1)题,地理位置主要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的相似性,首先看气候类型是否相同,假如气候类型不同,注意寻找气温或降水的共同点。
第(2)题,农业结构包括农、林、牧、副、渔的比重,其中基础部门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交通条件的对比要注意分析主要交通方式发展的差异。
第(3)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可从产业改造、发展科技、引进人才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等方面考虑。
【答案】(1)都位于中纬度地带,都临近海洋(都位于国土的东北部) 都以平原为主大陆性气候都较强(或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都有丰富的煤和铁矿资源(2)技,提高生产效率;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国家政策给予支持;加强交通建设等。
1.读我国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增幅图,完成(1)~(2)题。
(1)该图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 )①区域之间差距扩大②中部塌陷③中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④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中部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图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与东部地区相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劳动力丰富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解析】第(1)题,中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增幅由1%以上降至0.5%,说明中部经济发展相对下滑,即“中部塌陷”,与此同时,东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增幅则由5%上升至6.4%左右,区域之间的差距明显加大。
第(2)题,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是中部地区的优势,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基础设施较差,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弱,带动能力弱。
【答案】(1)A (2)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如下图: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 D.③④(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生产方式落后④水资源短缺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根据区域轮廓判断可知,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海南岛。
第(1)题,甲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气温最高的夏季。
第(2)题,甲、乙两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劳动力价格低,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夏季两地热量充足。
第(3)题,甲、乙两地地形多山,生产方式落后,乙地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
【答案】(1)C (2)B (3)C2.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D.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2)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界线及区域特征。
(1)联系课本知识可知答案。
(2)青藏高原气温季节变化小,日变化大;西宁地区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1)D (2)C综合检测(一)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B.有一定功能C.具有独立性,不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2.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表示城市B.b可能是城市群C.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解析】第1题,题干中已经告诉我们是某行政区域,因此具有明确的界线,具有一定功能;具有独立性,但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和交流的。
第2题,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上看:d可能是公路,因为d呈线状分布;a可能是农业区,原因是面积较大,距交通线远;c可能是城市群,看其形态是大城市的周围分布着小城市,因为此处位于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人口集聚,经济发达;b可能表示城市,分布在交通线附近,而且分布较均匀。
【答案】 1.B 2.C我国东、中、西地带性经济差异是一切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3~5题。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3.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中属于社会原因的是( )A.地理区位 B.气候条件C.矿产资源 D.开放政策4.有关东部经济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 D.环境问题严重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②高能耗产业③高燃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地理区位、气候条件、矿产资源都属于自然因素,只有开放政策是社会因素。
第4题,东部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能源、原材料相对不足。
第5题,由于东部经济带能源、原材料相对不足,所以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是高能耗、高燃料消耗产业。
【答案】 3.D 4.C 5.B6.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①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②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③所产粮食大量出口④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A.②④B.③④ C.②③D.①④【解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人口、城市密集,城市、工业、交通等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耕地面积下降,再加上耕地破碎,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增加,粮食增产贡献率下降。
【答案】 D2012年8月8日3时第11号超强台风“海葵”在我国浙江象山登陆。
受“海葵”影响,广东、福建、浙江风大雨急。
结合下图,回答7~9题。
7.台风中心位置的确定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8.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9.台风过境后受灾面积的获取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解析】GPS具有定位的功能,GIS具有分析、模拟、预测的功能,RS具有实时准确获取信息的功能。
【答案】7.B 8.C 9.A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完成10~11题。
10.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11.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 B.甲与丁C.乙与丁 D.甲、乙、丁【解析】商店布局需要考虑交通条件和消费人群的分布状况。
交通线路建设受地形、河流、人口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答案】10.C 11.D12.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就是3S技术的集合B.数字地球只以数字的形式提供数据、信息C.数字地球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可用来预测天气的变化【解析】3S技术只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技术支撑,数字地球以图像、图表、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数据、信息;数字地球的信息来源广泛,包括遥感图像、各类数字专题图以及表格、文本等形式;数字地球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和模型对天气进行预测。
【答案】 D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