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本章重点】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
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
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4.儿童概念的发展;
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本章重点】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
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
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4.儿童概念的发展;
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认为()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
B.2~3年级
C.3~4年级
D.4~5年级
【答案】B
【解析】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在美国,40%以上的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约占所有学校儿童总数的4%。研究者认为小学二至三年级为发病的高峰年龄,一般男多于女。
2.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A.远低于成人
B.远高于成人
C.略低于成人水平
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答案】D
【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3.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
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答案】D
【解析】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4.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
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
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
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
【答案】B
【解析】元记忆是指人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9章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本章重点】
1.成年早期的一般特点;
2.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
3.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及成年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4.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5.恋爱、婚姻和事业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9.1复习笔记
一、成年早期的基本问题
(一)成年早期的年龄规定
青年期以前的各个时期的年龄规定,一般是依据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来进行的;而青年期以后的年龄规定,则应该在依据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的同时,参照社会成熟来进行。
1.一般规定
将生理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早期的开始年龄(成年早期的上限),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早期的结束,也就是成年中期的开始年龄(成年早期的下限),据此将成年早期的年龄阶段规定为18~35岁。
2.阿奈特的始成年期
阿奈特把从高中时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即18~25岁或者更长的这段时期,称为始成年期,即从中学结束到成人地位获得的这段时间。
始成年期可被看做成年早期的开始阶段,它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为成熟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以及向新的成人角色的过渡为标志。这一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关注的时期,是新角色的形成时期。
阿奈特同时指出,始成年期并不是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而是只存在于允许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青年有一个较长的独立的角色探索时期的文化中。
(二)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成年早期的身心发展趋于稳定成熟,智力发展达到全盛时期,建立起家庭并创立事业,开始全面适应社会生活。这一时期的个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
儿童及青少年阶段被称为成长期。进入成年早期后,个体进入稳定期。这种稳定性体现在绝大多数成年早期的个体身上,具体表现为: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10.1复习笔记
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一、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
(一)埃里克森的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1.繁衍感
“繁衍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能帮助其他个体发展或者有益于未来几代人生活,都可以被称为是具有繁衍感的行为,如生儿育女、履行父母的职责、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等。
(1)埃里克森
在比较成年期的几个发展阶段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知道你可以关
心谁以及关心什么”(繁衍感),发展任务的核心不是生养子女,而是拓展自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体验关怀的实现。
(2)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
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从文化需求、内在意愿、繁衍关注、种族信念、繁衍承诺、繁衍行为、个人叙事七个方面来描述繁衍感的特征,并编制了一套测量繁衍感的工具。这套工具包括洛约拉繁衍感量表(LGS)、繁衍行为核查表(GBC)、生活故事访谈表(LSI),从个体是否具备繁衍动机和行为来具体测量繁衍感的水平。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
A.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
B.生理机制和心理现象
C.思维发展和言语发展
D.个体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答案】D
【解析】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包括两个主要部分:①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②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
2.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
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
【答案】A
【解析】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科学。C项,种
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A项,个体发展心理学则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BD两项,单研究认知发展特点或仅涉及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变化都不能够全面地说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3.狭义发展心理学是指()。
A.儿童发展心理学
B.学前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D.个体发展心理学
【答案】D
【解析】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因此,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4.最先具有完整的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家是()。
A.荣格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3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1.请阐述你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的认识。
答: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其研究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即独立变量),但它是一个不可以进行人为操纵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作。正由于此,发展研究在得出结论时,不能将因变量的变化完全归于年龄。即使对年龄变量本身,也要作全面分析。因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被试自己或他人知觉的年龄等多种变量。
(2)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于年龄的差距,在研究方法学上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
(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种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同时,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和学习能力的个体,心理发展研究者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从道德、伦理以及人道的角度考虑,由此必然造成对研究对象不能严密控
制或操纵的特殊性。
2.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几种研究设计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
答: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研究设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横断研究设计
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6章幼儿的心理发展
【本章重点】
1.幼儿游戏的理论,游戏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2.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3.幼儿记忆发展的表现和规律;
4.幼儿思维的特点和阶段;
5.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6.幼儿道德发展的阶段及相关实验;
7.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影响因素和训练措施;
8.性别认同的概念及其发展;
9.幼儿同伴关系的作用、发展及社会技能训练。
6.1复习笔记
一、幼儿期的总特点
幼儿期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又称学前期,其特点如下:
1.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
2.游戏在这一时期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
3.幼儿期儿童的言语能力不断发展,使儿童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或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并有效地影响他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4.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
5.幼儿最初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社会性进一步发展。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儿童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1.脑重量继续增加
新生儿的脑重是390g左右,达成人脑重的25%,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1g,约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g,基本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
2.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儿童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幼儿的神经纤维继续增长,神经纤维继续髓鞘化,额叶表面积的增长率在5~7岁时又有明显加快。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心理学与教育)【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
第1章心理学与教育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心理学有哪些新的印象,得到什么启发?
答:(1)通过本章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新印象包括:
①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虽然,最初心理学仅是属于哲学家研究哲学命题的副产物,但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以客观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为基础的实证科学。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正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心理学是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
a.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b.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离开了人与人的交往,人的语言能力就不能发展起来,人也不能获得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即使是人的感觉和知觉,如敏锐的观察力和音乐听力,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此外,心理学还研究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在中间的位置,因而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既研究正常心理也研究变态心理,既研究个体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
①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
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
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是()的观点。
A.感觉功能理论
B.加工速度理论
C.抑制理论
D.工作记忆理论
【答案】C
【解析】抑制衰退理论由Hasher和Zacks提出,认为抑制主要负责控制工作记忆并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防止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有关信息的加工;二是防止那些不再相关的信息继续留在工作记忆中,二者一起影响着有关信息的编码和提取。随着个体的衰老,这两种抑制机制的效率逐渐下降,干扰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减少其有效工作容量,降低活动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认知过程的衰退。
2.老年人采用一些助记方法,其记忆力可能表现并不差,这说明老年人()。[2007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再认能力下降
B.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C.记忆力没有减退
D.信息加工速度慢
【答案】B
【解析】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从编码过程而言,老年人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如果提醒他们使用记忆策略,其记忆力表现得并不是很差。从提取过程而言,和回忆相比,老年人的再认能力下降得不是太多。因此,老年人“知道”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很快地把这些事情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3.老年丧失期观认为()。[2005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心理发展是可以逆转的
B.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C.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
D.老年期的心理机能的衰退也可以叫做“发展”
【答案】C
【解析】老年丧失期观认为从出生到成年,心理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到老年期以后便开始衰退。这种变化只能称作“老化”,不能称做“发展”。这种观点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并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7.2 课后习题详解
1.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答:(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①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
③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要学会使用学习策略。
(2)学习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原因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活动就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之所以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其主要原因如下:
①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儿童必须明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目的,并对这
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学习是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儿童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因此,儿童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兴趣行事。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婴儿的心理发展)
第5章婴儿的心理发展
1.动作发展在婴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从心理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在个体思维、智力的发生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从个体心理的发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①动作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②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化;
③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
④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对个体的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试评述几种主要的言语获得理论,谈谈你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解。
答:(1)言语获得的理论包括先天论、习得(或经验)论以及相互作用论三种主要理
论。
①先天论
a.理论内容
言语的先天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包括先天语言能力说、自然成熟说。先天语言能力说即由乔姆斯基提出的。自然成熟说的代表人物是勒纳伯格。
b.评价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有着许多合理之处,但其“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尚未也很难得到证实。他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略语言的社会性,有唯心主义倾向。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第8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章重点】
1.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以及引起的心理危机;
2.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3.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4.青少年的情绪特点;
5.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特点;
6.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的表现及特点;
7.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表现及特点;
8.青少年所面临的主要心理社会问题。
8.1复习笔记
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青少年期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
(一)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
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1.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1)身高的增长
青春期的少年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高的迅速增长。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第一次在1岁左右;第二次出现于青春期。
①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变化差异。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岁,约14岁达到生长高峰;女生的这一过程要先于男生近两年,多数人从9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2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
②青少年身高增长速度和时间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男女生之间,也存在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同班级中的同龄人之间。
(2)体重的变化
体重的增长反映出身体内脏的增大、肌肉的发达以及骨骼的增长和变粗,也反映出营养及健康情况等,所以体重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男孩在12~14岁这段时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0千克,13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女孩在11~13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5千克,11~12岁是增长高峰,13岁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老龄与老化?简述老化理论、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及其对我们的启迪。
答:(1)老龄与老化
老龄是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2)老化理论
①遗传预设理论
该理论认为身体是按照基因决定的正常发展时间表而衰老的。这类理论主要有预设衰老说、内分泌说、免疫说和进化说等。
②可变速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老化是因人而异的随机过程。主要有磨损说、自由基说、生活速率说以及自体免疫说等。其中大多数理论认为老化是生物系统偶然的错误或环境对生物系统的损坏造成的,另一些理论则强调新陈代谢的内部过程可能对老化的速率有直接而持续的影响。
③新近理论
该理论吸取了遗传程序和生命过程变异理论的观点,认为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能量资源只能维持到繁殖,繁殖以后,身体中的剩余能量不足以继续维持身体细胞和系统在分子水平上的完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随机发生的恶化超越了身体的修复能力,从而使个体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变得脆弱不堪。
(3)老年心理发展观
①传统发展观
人自出生到机体成熟直到进入青春期,其心理活动的变化属于“发展期”;青春期过后,进入稳定的成年,然后便开始衰退,老年期各种心理机能处于衰退阶段,不再发展,年龄越老,心理活动的衰退越明显,这种变化只能称作“老化”而不是“发展”。
②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观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巴尔特斯,基本观点包括:
a.个体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发展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候发生,即从胚胎形成到衰亡的整个一生都在发展,发展不仅仅限于儿童和青少年,中年、老年也在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6.2 课后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答:朱智贤认为,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具体而言:
(1)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游戏解决了这一矛盾。
(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
(3)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因而深受儿童喜爱。
2.幼儿言语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言语发展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1)幼儿言语发展的表现
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言语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①词汇的发展
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不断增加。
a.词汇数量的增加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的词汇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4岁
幼儿词汇量的年增长率最高。
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第一,幼儿词汇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
第二,幼儿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增加。
第三,幼儿使用最频繁和掌握最多的词汇是与他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词汇。
c.词类范围的扩大
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词类范围的日益扩大,幼儿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最后是形容词;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幼儿掌握得较晚,掌握的数量也较小,没有明显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
①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
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
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
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部分:
a.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是动物心理学的内容,研究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实质。
b.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研究的是民族心理学(主要是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②狭义
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的科学。具体而言,其研究范围应包括以下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①两个主要部分
a.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b.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社会性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其中性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
②四个有关方面
a.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b.生理因素的发展;
c.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d.言语的发展。
(二)种系心理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
1.种系心理发展
(1)种系心理的进化过程
对动物心理进化的研究,是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comparative psychology)的主要课题。动物进化的标志之一是其结构的分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的出现。动物心理的进化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①刺激感应性阶段
原生动物(如单细胞动物)是动物进化阶梯中最低等的一种,它们具有刺激感应性的各类特点,能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环境中的变化因素与自身的生存关系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尽管反应形式仍属于刺激感应性阶段,但是多细胞动物有感觉细胞,专门负担反应的传导职能。
②感觉阶段
网状神经系统进化到梯形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不但产生了头神经节,而且出现了有彼此独立的原生质的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处称为突触,突触式的联系使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功能,于是动物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感觉阶段。
③知觉阶段
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后,其神经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脊髓和脑泡;进化到爬行动物后,则出现了大脑皮质,这时的动物产生了较高的分析综合能力,使种系的心理发展进入了知觉阶段。在这一阶段,动物可以依赖知觉的过程,对周围的事物做出整体的反应。
④思维萌芽阶段
类人猿的出现意味着思维的萌芽。其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利用简单的工具解决问题;模仿人的动作;学会手势语。这种初级思维或动物思维为人类思维的发展做好了生物学的准备。
(2)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①人类的进化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促进人类动物祖先演变到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直立行走和手的发展;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因交往需要产生语言。动物的进化受生物原理或生物规律的支配,而人类的发展则受社会原理或规律的支配。
②人类心理的特点
a.有意识的心理
人类的心理是有意识的,意识包括意识客体和意识自我两种类型。意识是人的心理的高级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人的心理存在着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形式。
b.社会性的心理
人类心理受着社会历史的制约。民族心理学就是研究原始人和现代人的心理差异的心理学分支。
c.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语言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概括功能和调节功能。人的有意识的心理,正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总和。
2.个体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①个体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